利他行为的特征包括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不期望任何外在酬
y心理学PPT 利他行为
Page 9
当“求助者”返回时,因为他的书不见了,所以,他表现出非 常吃惊的样子,并请求其他人帮助寻找。 不一会儿,“小偷”也回来了,但手里没有那本书。 研究者想知道,坐在附近的那些学生会帮助“求助者”捉住这 个“小偷”吗?
Page 10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求助者”是女性,会比男性更容易得到 周围人的帮助;如果“求助者”在离开阅览室之前和周围的人聊 过天,哪怕是问问时间,也会提高得到帮助的可能性。
Page 15
(二)对旁观者效应的解释 1、社会抑制作用 2、社16
Page 13
1964年3月,美国纽约一名年轻女孩珍诺维丝遇刺身亡
整个袭击行为持续了35分钟,在这期间女孩大声呼救,公 寓周围共有38人目睹了这一袭击,但是最终只有一人报了警。
Page 14
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市“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被撞到之后将近7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一直孤零零 的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没有一人伸出援手。而期 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过去。最终悦悦被第19名路人,一个 拾荒的阿婆抱起,随后送往医院急救。
心理学
利他行为
一、利他行为的定义
(一)什么是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就是有利于他人,帮助他人,没有明显自私 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利他行为的特征 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2、不期望物质或精神的回报 3、自愿的
4、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Page 2
明星对贫困孩子的资助
Page 3
老板与员工在加薪问题上的博弈
这说明,聊天这一短暂的交往使“求助者”与旁观者之间产生 了某种微炒的联系,增加了旁观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和愿望。
Page 11
(三)影响利他行为的环境和情景因素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
论利他行为的产生原因[摘要] 利他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受到人们普遍赞扬的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明确利他行为的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从而培养利他行为,防止利他行为的弱化。
[关键词] 利他行为产生原因培养利他行为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创用,但并未对其进行过理论概括。
对于什么是利他行为,在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利他行为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征,自愿、以利他为目标、不附带外在酬赏的期望、包括利他者的损失成分。
利他行为根据发生情景的不同,分为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和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前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
例如,给老人和孕妇让座,为残疾人或儿童的教育事业募捐,义务献血,把迷路的小孩送回家等。
后者在日常生活中较少发生。
如抢救落水儿童、救火等。
从难度和行为后果的社会意义上讲,后者大于前者。
而前者却能更加考验行为主体利他意识的牢固程度。
对利他行为产生基础的理论解释有本能理论。
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认为:利他行为是遗传的、先天决定的,是一切群体动物生存的机能,是有价值的积极意义的行为。
威尔逊以动物为例,如白蚁、蜜蜂来论证他的观点。
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华生曾说过一段偏激的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能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乞丐、小偷。
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一改帕森斯、默顿等人宏观分析社会结构的传统,借用经济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成果试图进行微观分析,也就是从个体需要、心理动机即人的理性出发得出社会交换的实质其实就是个人或者为获得报酬或者为减少惩罚而采取的理性行动。
社会心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哪三个阶段?(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民族文化,即语言、神话等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和黎朋:暗示和模仿的理论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人有12种本能(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有三种研究角度:A、实验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B、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C、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4、为社会心理学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理论是哪些?社会心理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924年,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确立。
6、什么是社会认知?它有哪些特点?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1)直接性(2)整体性(3)选择性(4)防御性(5)惯性7、社会认知有哪些途径?社会认知的途径:(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4)人际距离8、什么是自我知觉?自我知觉即认识自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利他行为具有怎样的特点
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
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
③自愿的;
④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其中第二个特征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如果某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而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利他行为。
然而,人们利他行为的动机很少如此单纯。
通常的利他行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
也含有利己的因素。
当一个慈善家大量捐款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可能也会期望在社会上获得声誉的回报。
如此说来,利他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其中有些行为是以利他为手段、以利己为目的,有些行为有微妙的利己动机,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助人,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
利他行为分析
利他行为分析在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我们知道了很多英雄的事迹: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雷锋……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在危难的时刻去营救、保护他人。
虽然我们自己没有这些光辉的事迹,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再公交车上为老人和孕妇让座位,也会为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捐赠衣物和钱财……而这些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使他人,群体乃至社会获得益处。
社会学奠基者孔德曾对亲社会性的利他行为进行过最初的描述。
现代社会心里学认为,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主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由此可见,利他行为应该包括下面四种特征: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2、不期望物质或精神的回报;3、完全自愿的行为;4、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那为什么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再无利可图或不期望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呢?社会心理学家努力从不同角度对利他行为作出了解释。
由于人和动物在表现“利他主义”行为时,往往会冒着伤害自身利益的风险,难以符合进化论规律。
因此,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尔逊出版了《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人的利他行为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决定的,它是人类本性中的天性的部分,是不需要学习就会的一种行为,他的观点基于对动物的考察与实验的结果。
他发现,在一个蚁穴前,当危险来临时,工蚁走到其他蚂蚁前边来保卫巢穴,抵御入侵者。
当工蚁收到攻击时,受伤的工蚁比后边的没受伤的工蚁更有可能离开巢穴,但是他们不逃走,甘愿冒生命危险与进犯者搏斗,许多工蚁为了其他蚂蚁的生存和巢穴的存在而死去。
因此,威尔逊认为,动物的利他行为是由先天决定、通过遗传获得的。
我们会记得小的时候因为帮助了别人而受到家长的的表扬,或者因为提供帮助却袖手旁观时受到的批评。
在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眼中,利他行为就是就是这样在赞扬与批评中产生的。
有研究发现,4岁儿童,如果他们由于慷慨行为而得到奖励时,他们就会更愿意和其它小朋友分享弹珠玩具。
社会心理学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
A.态度B.生活方式C.内部心理倾向D.个性正确答案:C2、乡村教育守望者张玉滚老师扎根深山17载,把山路走成通天大道,说明态度具有()特点。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C.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D.具有对象性正确答案:C3、张老师认为用知识改变大山里的孩子的命运是自己的职业宗旨所在,是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表达了他对孩子们淋漓尽致的爱和寄予的希望,做一名乡村教育守望者是他的人生理想。
张老师的事迹表明态度具有()。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C.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D.具有对象性正确答案:C4、张老师的态度是指向黑虎庙小学的所有孩子们,指向大山深处的乡村教育事业。
这说明张老师的态度具有()。
A.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B.具有对象性C.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D.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正确答案:B5、下列这些日常生活现象中,哪个符合认知不协调理论()A.广东是非常炎热的省份。
B.倚靠贴着“禁止吸烟”标志的墙,打开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香烟盒拿烟出来吸,吞云吐雾之间认为烟草的危害是小题大做了。
C.秋天是吃大闸蟹最好的季节。
D.西湖是江南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
正确答案:B6、对于认知不协调理论的解释,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过度玩物丧志,所以年轻人要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时间。
B.妈妈说夏天不能喝冰水,特别是女孩子,于是我乖乖地喝温水。
C.当思想、态度和行为不一致会导致心理的紧张状态,会促使人在心理层面改变原有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使思想、态度和行为平衡和协调。
D.老人的思维会比较僵化,所以社会对于老年人要提供更多的耐心、爱护和支持。
正确答案:C7、()就意味着在交往中互相尊重,一视同仁,这是和谐交往的基本前提。
A.平等原则B.真诚互助原则C.宽容原则D.信用原则正确答案:A8、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人际交往中的()。
第八章 利他行为
求助者的特点: 三、求助者的特点: 1.性别特征: 性别特征: 性别特征 女性易被男性救助。 女性易被男性救助。 原因:弱者,性吸引力, 原因:弱者,性吸引力, 如救助者为男性 被救助者为男性, 过路车停下 过路车停下。 被救助者为男性,2%过路车停下。 被救助者为女性,25%过路车停下。 被救助者为女性,25%过路车停下。 女性助人者助人行为不受性别影响。 女性助人者助人行为不受性别影响。
当别人也提供帮助时: 2、当别人也提供帮助时: 利他行为的榜样能 促进利他行为。 促进利他行为。
3、噪音、气候、时间等的影响 噪音、气候、
噪声越大, 噪声越大,助人倾向降低 天气(天气好的话,更愿意填写问卷,在 天气(天气好的话,更愿意填写问卷, 露天餐厅更愿付小费) 露天餐厅更愿付小费) 社区大小,社区越大,助人倾向降低。 社区大小,社区越大,助人倾向降低。 时间充裕才易帮忙: 时间充裕才易帮忙:
第八章 利他行为
第一节 利他行为概述
一、利他行为的概念
问题:朋友借钱是否是利他行为? 问题:朋友借钱是否是利他行为?
1.利他行为的定义 1.利他行为的定义 利他行为指对别人有好处, 利他行为指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 显自私动机听自觉自愿的行为。 显自私动机听自觉自愿的行为。或者是 任何形式下, 任何形式下,不指望得到报答而自愿的 助人行为。 助人行为。
责任和承诺: 责任和承诺: 个体觉得负有责任和作出过承 诺会影响利他行为
赞同的需要 有强烈赞同需要的人更可能作出利他 行为。 行为。
环境因素: 五、环境因素: 1、旁观者效应:是指个体对于紧急事态 、旁观者效应: 的反应, 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 是不同的。由于他人的在场,个体会抑 是不同的。由于他人的在场, 制利他行为。 制利他行为。 原因: 原因:化规范(期望) 社会责任规范: 社会责任规范:人们应该帮助那些需要 帮助的人,而不要考虑以后的交换。 帮助的人,而不要考虑以后的交换。 互惠规范: 互惠规范: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 我们应当施以帮助而不是伤害。 人,我们应当施以帮助而不是伤害。 平等规范: 平等规范:人们要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 人。
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 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
[案例]吉诺维斯事件
1964年的一天, 美国纽约,
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 斯(Kitty Genovese)的姑娘 返回她的公寓,被一歹徒持 刀杀害 。案件的特别之处在 于,遇害者的38个邻居在整 个案发的35分钟内听到了呼 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 前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 遇害者与歹徒搏斗的30多分 钟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去援 助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 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 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 实。
第一节 利他行为
一、什么是利他行为 1、定义: 利他行为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 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2、利他行为的特点 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主要特征) 自愿的 利他者本身可能会有所损失
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利他行为的唤起因素 助人的得与失 求助者特点 助人者特点和当时的心境 环境和情境因素
1、利他行为的唤起
紧急度:紧急情况是利他行为唤起决定因素
之一。如果人们将事件判断为紧急的,就有 可能给予帮助,事件被认定的紧急程度决定 了旁观者给予帮助的可能性大小。 求助者的需要特性及助人者的能力也会影响 他助人与否的决策。
2、助人的得与失
利他者本身有损失,帮助他人的
行为可能会带来麻烦和损失。
5、环境和情境因素
自然环境: 晴朗天气有利于利他行为发生; 噪音会减少利他行为。 社会环境 旁观者人数 (P263) “责任扩散”——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 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 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 他人身上。 “集体淡漠”现象
3、社会学习理论
(1)侵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
观察榜样的侵犯行为+合理的+相似的情境 (2)大众传媒的影响 Phillips (1986)美国谋杀率 重量级拳击赛第2周上升 原因: 麻木 不同情 他们可以,我也可以 降低约束力 他们是这样做的呀!模仿手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2015年11月)题型分布:1、单选题 10道题每题1分 10分2、多选题 10道题每题2分 20分3、名词解释 5道题每题6分 30分4、案例分析题 1道题 20分5、论述题 1道题 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哪类取向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并主导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A、社会学B、心理学C、人类学D、哲学2、社会化的核心是哪项?A、道德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法律社会化D、性别角色社会化3、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即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一面镜子?A、米德B、库利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4、社会认知的基本特性不包括哪一项?A、互动性B、间接性C、整体性D、矛盾性5、在利他行为的诸多理论中,我们所做的很多源于最大化我们的报酬和最小化我们的成本的动机。
以上说法是出自于哪一理论?A、社会交换理论B、社会规范理论C、进化理论D、社会认知理论6、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刻板印象具有哪项的意义?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哪项?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8、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促进了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什么?A、从众B、社会惰化C、社会助长D、社会干扰9、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是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的一个集合体称为什么?A、集团B、集体C、群体、D、族群10、社会心理学杨国枢认为,哪项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态度?A、金钱至上B、血缘关系C、社会取向D、民族意识1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属于哪种测验?A、速度测验B、智力测验C、能力测验D、典型反应测验12、哪位学者提出了“镜中我”理论?A、库利B、米德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13、有关自我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的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是指什么?A、自我认知B、自我观察C、自我图示D、自我内省14、奥斯古德等人认为,在评价对他人的印象时最主要的角度是哪项?A、评价B、力量C、活动D、热情15、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发生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利他行为的发生,其属于社会心理学哪种效应?A、马太效应B、鲶鱼效应C、旁观者效应D、罗密欧-朱丽叶效应16、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这是根据什么的影响?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7、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最新社会心理学之利他的理论解释
社会心理学之利他的理论解释-有的时候,人愿意无偿地帮助他人,即便是他并不认识此人,或者他的助人行为也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可以预见的好处,他却仍然选择了助人的行为方式,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中一类美好的事物,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些学者提出动物也有利他行为,例如,某些物种的老年动物会不惜牺牲自己来挽救同类中的年轻动物,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种族繁衍的机会。
然而,只要有深入的思考,人们就会产生一些疑问:动物的利他行为与人类的利他行为有何不同呢?利他行为是不是源于本能呢?人类的利他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本节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利他行为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
利他(altruism)是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地帮助他人的行为。
利他行为者可能需要做出某种程度的个人牺牲,却能给他人带来实在的益处。
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利他行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提出理论观点,并用实验加以验证,逐渐深入分析这一现象。
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在一般社会交往中的利他行为;二是人们在紧急事件中的利他行为,即旁观者介入行为。
一、什么是利他行为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对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根据许多学者公认的看法,本章将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从利他行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③自愿的;④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其中第二个特征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如果某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而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利他行为。
然而,人们利他行为的动机很少如此单纯。
通常的利他行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也含有利己的因素。
当一个慈善家大量捐款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可能也会期望在社会上获得声誉的回报。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章节题库(社会行为)【圣才出品】
第5章社会行为一、单项选择题1.利他行为是指()。
A.一种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B.一种自觉自愿、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C.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D.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答案】D【解析】利他行为是指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利益的行为。
它是一种不期待任何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而助人行为指一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
2.以下哪一项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C.自愿的D.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答案】B【解析】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待回报的行为。
ABCD四项,都是利他行为的特征,但B 项是其主要特征。
3.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
下列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A.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B.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C.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D.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经过的路人不帮助摔倒的酗酒者,是因为他们觉得“摔倒爬不起来”这一困境是酗酒者自身造成的(过量饮酒),他自己应承担主要责任。
4.达尔文(E.Darlwin)曾经指出,经过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
这一观点已经被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所证实,他在《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A.威尔逊(Wilson)B.洛伦兹(K.Loren)C.格塞尔(Gessell)D.戴利(Daly)【答案】A【解析】A项,社会生物学是由Wilson提出的一种理论观点。
Wilson认为,任何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有助于个体持续生存的决定性特质,往往具有向下一代遗传的倾向。
社会心理学(二)非选择题部分考点汇总(考生整理)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重要考点整理说明:该内容是真题2010年10开始至2015年10月中出现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部分知识背诵要点版。
另最后补充了最新16年10月考试中一个没有出现过论述题(注:该次考试中没有名词解释的题)。
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群体内聚力:指的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力、成员愿意留在该群体内以及成员间互相交往的程度。
环境应激:指的是环境条件妨碍了人们最佳发挥功能,由此产生了人们对环境的应激反应.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助人行为: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
优先效应:也称为首因效应,指的是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
领域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对地域和物体的独特使用。
侵犯行为:是指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他人的目的的行为。
归因:指的是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做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习得的无助:是指在多次经历过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境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
遵从:也称从众,由于群体而产生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
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的和准确的评价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服从:是指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低权力一方听从高权力一方的明确要求而完成一定行为的现象。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社会知觉:是指我们追求认识和了解他人的心理过程。
西工大2020年4月《社会心理学》作业机考参考答案
西工大2020年4月《社会心理学》作业机考参考答案试卷总分:100 得分:92要答案:wangjiaofudao一、单选题(共16 道试题,共32 分)1.挫折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环境、()等外部原因,也有个体主观上的内部原因。
A.生态环境B.社会环境C.个体生理D.个体心理正确答案:B2.社会化是通过个人和与之有关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A.其他个人B.其他团体C.其他个人和团体D.社会环境正确答案:C3.所谓成就动机乃是一种()的动力,他与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关,与个人的高抱负水平有关。
A.想要做好事情B.获得个人名利C.得到外界客观公正的评价D.争取地位正确答案:A4.从众是个人在社会团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的行为。
A.与大多数人一致B.随波逐流C.人云亦云D.顺从正确答案:A5.性别角色是指属于()在一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A.一般个体B.特定性别的个体C.普通个体D.大众个体正确答案:6.暗示从性质看可分为他人暗示、()两类。
A.直接暗示B.间接暗示C.自我暗示D.直接提示正确答案:7.三种基本的人际行为是包容行为、支配行为和()。
A.情感行为B.拒绝行为C.独裁行为D.民主行为正确答案:8.利他行为的4种特性是()、以有益于他人为目的、不附有任何期望他人日后的报答、利他者本身有所损失。
A.自我牺牲B.出自于自觉自愿的行为C.同情D.救难正确答案:9.团体的凝聚力乃是团体成员发生作用的所有力量的汇合。
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即()、归属感与力量感。
A.成功感B.认同感C.赞许D.自豪感正确答案:10.侵犯行为乃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任何行为。
根据侵犯行为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语言侵犯与()。
A.讽刺B.动作侵犯C.诽谤D.谩骂正确答案:11.影响竞争和合作的因素有:()、对方的力量、交流信息、个性特征、年龄与性别。
利他行为的特征包括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不期望任何外在酬
利他行为的特征包括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C.自觉自愿D.自己有损失E.能得到回报标准答案:A|B|C|D感染的类型A.群体间的感染B.个体间的感染C.媒体的感染D.文艺作品的感染E.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标准答案:B|D|E从舆论的范围看,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A.显在性舆论B.潜在性舆论C.地方性舆论D.全国性舆论E.多元性舆论标准答案:C|D人际沟通的类型按沟通途径可分为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语言沟通D.非语言沟通E.当面沟通标准答案:A|B社会认知的过程包括A.社会态度B.社会知觉C.归因解释D.印象形成E.社会认知标准答案:|B|C|D社会化的特征包括A.历史性B.民族性C.终生持续性D.强制性E.能动性标准答案:A|B|C|D|E 态度转变的方法包括A.劝说宣传法B.活动参与法C.团体影响法D.角色扮演法E.个体行动法标准答案:A|B|C|D态度的功能包括A.调节和适应作用B.自我防卫作用C.价值表现作用D.知识作用E.促进人际关系标准答案:A|B|C|D暗示的特征有A.暗示是一种刺激B.暗示不是一种刺激C.暗示不是说服D.暗示不同于感染与模仿E.暗示是说服标准答案:A|C|D群体决策的特征包括A.信息的广泛性B.观点的多样性C.增强了合法性D.比较费时费力E.风险性更大标准答案:A|B|C|D|E模仿的特征包括A.非控制性B.表面性C.控制性D.非表面性E.主动意识性标准答案:A|B|E 引起冲突的原因有A.错误归因B.不良沟通C.地位偏见D.人格特征E.社会关系标准答案:A|B|C|D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包括A.群体目标B.群体结构C.群体领导D.外界的竞争、威胁和压力E.群体任务标准答案:A|B|C|D群体决策的原则包括A.多数取胜原则B.真理不败原则C.先入为主原则D.领导至上原则E.共同担当原则标准答案:A|B|C传言产生的要素包括A.重要话题B.焦虑心理C.信息短缺D.信息通畅E.危急情境标准答案:A|B|C|E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兹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包括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基本的需要D.情感的需要E.理解的需要标准答案:A|B|D社会认知的特征包括A.认知的选择性B.认知反应的显著性C.认知的防御性D.认知的完整性E.认知的多样性标准答案:A|B|C|D人际沟通的类型按参与者的社会位置和信息流向可分为A.上行沟通B.交叉沟通C.独自沟通D.下行沟通E.平行沟通标准答案:A|D|E社群的表现形态包括A.阶级心理B.社区意识C.民族性格D.跨文化心理E.阶层意识标准答案:A|B|C|D态度的构成要素包括A.意识B.认知C.行为D.感觉E.知觉标准答案:|B|C|D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模式A.人情B.人际C.人伦D.人缘E.人脉标准答案:A|C|D集群行为的特征包括A.自发性B.不稳定性C.无组织性D.强烈的情绪性E.缺乏理智、易受暗示标准答案:A|B|C|D|E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标准答案:A|B|C|D|E态度的特征包括A.社会性B.对象性C.持续性D.情境性E.内在性标准答案:A|B|C|D|E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A.群体B.同伴C.家庭D.社会环境E.媒体标准答案:A|B|C|D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理论包括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方形模式E.立体模式标准答案:A|B|C关于垃圾处理的社会规范包括A.奖励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叙述性规范D.多方位规范E.单一规范标准答案:B|C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基本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再社会化E.反向社会化标准答案:A|B|C|D|E传言的传播机制包括A.小道传播B.大众传播C.快速传播D.广为传播E.人际传播标准答案:B|E时尚的类型包括 A.时尚语言 B.时尚思想 C.时尚行为 D.时尚器物 E.时尚人物标准答案:B|C|D|E人们对周围环境不够了解,环境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传言。
12 利他行为 (2015-6-17)
她在印度的时候,就一直不穿鞋。人家就问她:徳蕾莎修女,
你怎么不穿鞋啊? 徳蕾莎说:我服务的印度大众太贫苦了,他们很多人没有鞋 穿。我如果穿上鞋,跟他们的距离就差的太远了。 原来徳蕾莎所服务的印度大众,大部分都是很穷,他们都没 有鞋穿。所以她自己也就不穿鞋了。
有一次,戴安娜王妃去访问印度,亲自去拜见徳蕾 莎。她突然间发现徳蕾莎的脚上没有穿鞋,事后她给别 人讲了这么一句话:我跟她握手的时候,才发现她没有 穿鞋。而我脚上穿了一双白色的高跟鞋,真羞愧啊! 后来,南斯拉夫和科索沃爆发内战,徳蕾莎跑去问 那些指挥官:你们这些男人,到底要打到什么时候啊? 知不知道里面有很多妇女和孩子,他们逃都逃不出? 那个指挥官说:徳蕾莎修女啊,我想停火,对方不 停啊,我没有办法。 徳蕾莎说:好吧,我去找他们。 赤脚的徳蕾莎冒着生命危险毅然走进战区,一听到 徳蕾莎修女在站区里面,双方立刻都停火了,徳蕾莎告 诉对方她要来救助妇女和儿童。等徳蕾莎把那些可怜的 孩子和妇女带走以后,两方又打了起来。
徳蕾莎修女十分瘦小,并且驼背。德雷莎身著质地粗糙的衣 裳。徳蕾莎慈祥的脸上尽是农夫般的纯朴,长年的曝晒风霜而长出 满脸的皱纹。徳蕾莎对于世人,象是伟大的母亲。
德蕾莎的感人事迹
她并不是印度人,而是欧洲人。朴素的“沙里”下,隐藏著
一个高贵的灵魂。她是最令人景仰的妇女,靠著神的恩典,她服务 穷人中的穷人,彰显着神圣的博大之爱。
在小悦悦的家乡山东聊城, 大学生们为离世的小悦悦祈福
就这样让我静静地睡着 躺在阿姨的怀里 躺在医院的床上 不要让我睁开眼睛 我害怕那飞驰的车轮 再一次碾过 我害怕那一双双 冷漠的目光 就这样让我静静地睡着 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就当我压根就没有来过 就当我是一片雪花 无声无息地融化 就当我是十字架 来一遭就是为了 拷问那些早已麻木的灵魂 ———凯迪网友苏玉明
7利他行为
耶路撒冷的“正义之路”由几 百棵树构成,每棵树下的石板上, 都刻着好多人的名字,他们在二 战纳粹大屠杀时曾经给犹太人提 供过庇护。 纳粹宣布,庇护犹太人的人将 与犹太人一样被处死。但仍有很 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庇护了犹太人, 更有不计其数的庇护者没有留下 姓名。 据统计,每一个幸存下来的犹 太人背后,离不开数十人的英勇 行为。乐队指挥拉特就是因为受 到50名德国人的保护而活了下来。 人们为什么冒死庇护犹太人? 二战中,中国人也伸出了援手。
在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镇,一名流浪人员躺在雪地里生 命垂危,镇政府民政办孟庆富得知后,向有关领导请示了 一圈,自己却没有到过现场。流浪者最终死亡。法院判孟 庆富玩忽职守罪。 孟庆富作为民政干部,救助流浪人员是职责所在,追究 其法律责任是完全应该的。最让人感到寒心的是,这名流 浪者从被发现到死亡,在田野里整整躺了两天。孟庆富 “请示”过,村民去看过,村干部去看过,当地民警去看 过,却没有一人伸出援手。这名流浪者实际上是死于人们 的“集体冷漠”。因此,其他人也应负道德责任。 类似新闻频繁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这是责 任分散效应。心理学家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 行为是不同的。如果当时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而他还 没有失去做人底线的话,那么见死不救会让他产生罪恶感、 内疚感;但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责任可由大家分担, 造成责任分散、“集体冷漠”。
若被助者为男性,只有2%的过路车停下。
2.值得帮助的人。
老人、孩子、病人、孕妇。
愿意帮助合理的原因,而非因 过错而遇到麻烦的人。 愿帮生病同学复习而非逃课者。
三.谁最可能获得到帮助?
3.相似性: 跟我们相似的人易成为帮助对象,容易跟相似的 人产生共情。 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性恋者更乐意在同性恋组织中做义工。 4.魅力和人品:
沈阳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226题)
沈阳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226题)1、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
(单选题)A. 费力最小原则B. 符合需要原则C. 社会交换原则D. 道德原则试题答案:A2、社会心理学的提法的出现,是社会学家()创造的。
他在1897年出版了著作《精神发展的社会与伦理观》一书中,加了副标题“社会心理学研究”。
(单选题)A. 罗斯B. 鲍德温C. 特里普利特D. 麦独孤试题答案:B3、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污、惩治罪犯等行为,属于()。
(单选题)A. 非侵犯行为B. 反社会的侵犯行为C. 亲社会的侵犯行为D. 被认可的侵犯行为试题答案:C4、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
(单选题)A. 睡眠B. 生活C. 归因D. 治疗试题答案:C5、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
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
(单选题)A. 越少B. 越多C. 越难预测D. 迅速增加试题答案:A6、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
(单选题)A. 生理的成熟和发展B. 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C. 自我觉知D. 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试题答案:D7、社会学习论的研究重点在于()。
(单选题)A. 当时的情境B. 个体的情绪C. 外在行为的解释D. 个体的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试题答案:C8、以下哪一项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单选题)A. 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 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C. 自愿的D. 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试题答案:B9、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单选题)A. 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亲社会行为B. 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C. 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D. 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试题答案:B10、社会心理学的提法的出现,是社会学家()创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他行为的特征包括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C.自觉自愿D.自己有损失E.能得到回报标准答案:A|B|C|D感染的类型A.群体间的感染B.个体间的感染C.媒体的感染D.文艺作品的感染E.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标准答案:B|D|E从舆论的范围看,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A.显在性舆论B.潜在性舆论C.地方性舆论D.全国性舆论E.多元性舆论标准答案:C|D人际沟通的类型按沟通途径可分为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语言沟通D.非语言沟通E.当面沟通标准答案:A|B社会认知的过程包括A.社会态度B.社会知觉C.归因解释D.印象形成E.社会认知标准答案:|B|C|D社会化的特征包括A.历史性B.民族性C.终生持续性D.强制性E.能动性标准答案:A|B|C|D|E 态度转变的方法包括A.劝说宣传法B.活动参与法C.团体影响法D.角色扮演法E.个体行动法标准答案:A|B|C|D态度的功能包括A.调节和适应作用B.自我防卫作用C.价值表现作用D.知识作用E.促进人际关系标准答案:A|B|C|D暗示的特征有A.暗示是一种刺激B.暗示不是一种刺激C.暗示不是说服D.暗示不同于感染与模仿E.暗示是说服标准答案:A|C|D群体决策的特征包括A.信息的广泛性B.观点的多样性C.增强了合法性D.比较费时费力E.风险性更大标准答案:A|B|C|D|E模仿的特征包括A.非控制性B.表面性C.控制性D.非表面性E.主动意识性标准答案:A|B|E 引起冲突的原因有A.错误归因B.不良沟通C.地位偏见D.人格特征E.社会关系标准答案:A|B|C|D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包括A.群体目标B.群体结构C.群体领导D.外界的竞争、威胁和压力E.群体任务标准答案:A|B|C|D群体决策的原则包括A.多数取胜原则B.真理不败原则C.先入为主原则D.领导至上原则E.共同担当原则标准答案:A|B|C传言产生的要素包括A.重要话题B.焦虑心理C.信息短缺D.信息通畅E.危急情境标准答案:A|B|C|E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兹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包括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基本的需要D.情感的需要E.理解的需要标准答案:A|B|D社会认知的特征包括A.认知的选择性B.认知反应的显著性C.认知的防御性D.认知的完整性E.认知的多样性标准答案:A|B|C|D人际沟通的类型按参与者的社会位置和信息流向可分为A.上行沟通B.交叉沟通C.独自沟通D.下行沟通E.平行沟通标准答案:A|D|E社群的表现形态包括A.阶级心理B.社区意识C.民族性格D.跨文化心理E.阶层意识标准答案:A|B|C|D态度的构成要素包括A.意识B.认知C.行为D.感觉E.知觉标准答案:|B|C|D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模式A.人情B.人际C.人伦D.人缘E.人脉标准答案:A|C|D集群行为的特征包括A.自发性B.不稳定性C.无组织性D.强烈的情绪性E.缺乏理智、易受暗示标准答案:A|B|C|D|E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标准答案:A|B|C|D|E态度的特征包括A.社会性B.对象性C.持续性D.情境性E.内在性标准答案:A|B|C|D|E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A.群体B.同伴C.家庭D.社会环境E.媒体标准答案:A|B|C|D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理论包括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方形模式E.立体模式标准答案:A|B|C关于垃圾处理的社会规范包括A.奖励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叙述性规范D.多方位规范E.单一规范标准答案:B|C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基本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再社会化E.反向社会化标准答案:A|B|C|D|E传言的传播机制包括A.小道传播B.大众传播C.快速传播D.广为传播E.人际传播标准答案:B|E时尚的类型包括 A.时尚语言 B.时尚思想 C.时尚行为 D.时尚器物 E.时尚人物标准答案:B|C|D|E人们对周围环境不够了解,环境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传言。
标准答案:1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
学会了关心,就等于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存。
标准答案:1霍曼斯和布劳关于社会互动理论交换理论:强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标准答案:1健康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和生理问题,健康是与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甚至道德因素紧密联系的问题,因此,健康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标准答案:1时尚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是指时尚首先在较高阶层中兴起,再流向较低阶层。
标准答案:1 刺激物越是模糊不清,人们越有可能表现出从众行为。
标准答案:1写字楼由于缺少隔离物,使人们感到了个人秘密的丧失,从而增加了对工作的不满意感。
标准答案:1乔治·H·米德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互动的实质是无论是自我互动还是社会互动,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标准答案:1自我袒露的人比不自我袒露的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强的能力,更容易获得满足感,更开放,更值得信任和更积极、宽容地对待他人。
标准答案:1互联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还处在发展期,技术还在不断更新,目前还不知道它在未来到底会呈现何种方式,会怎样改变人类社会。
标准答案:1人们对拥挤的反应是由原来情境决定的,原来积极肯定的情境因为密度的提高而变得更加积极肯定,而消极的情境却因为密度的提高而变得更加消极。
标准答案:1提问的艺术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提问什么样的问题。
标准答案:1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同样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侵犯行为的敏感性。
标准答案:1本能论认为集群行为的产生是由个人的天性为他人的感情表达所唤醒而造成的标准答案:1 麦独孤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都归于本能,本能不仅具有先天的推动力,而且具有先天的目的性,能够控制和支配人的一切内部潜在的和外显的行为。
标准答案:1美国心理学家梅约,依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标准答案:1涉及伦理、道德、政治等原则问题的,从众率高。
标准答案:0社会赞许愿望强的人,在意别人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誉,容易从众。
标准答案:1有权威主义人格特征的人,重视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主张对于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
标准答案:1态度直接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标准答案:1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人们有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标准答案:1具有反社会人格者,其行为明显在存在不符合社会规范、妨碍公众、不负责、撒谎、伤害他人且习以为常等现象。
标准答案:1阶级心理的表现形式是和特定阶层所具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相联系的,并在消费倾向、娱乐方式、信仰和价值观类型,以及处理与其他阶层关系的方式等具体事务上表现出来。
标准答案:1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特定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标准答案:1人际沟通能够调整双方的行为和关系标准答案:1循环反应论认为集群行为他从的情绪在自己身上引起同样的情绪,反过来又加剧了他人的情绪过程标准答案:1社会心理学更注重从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和犯罪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寻找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标准答案:1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就是衡量在某个问题上各种可能的态度的利弊得失并选择最佳态度的过程。
标准答案:1传言反映的客体可以是普通人,也可以是公众知名人物;内容可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标准答案:1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并按照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标准答案:1霍桑实验是社会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应用研究。
标准答案:1恐慌标准答案:是公众在危机状态下,面对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而感到的强烈的恐惧心理,其表现是集群不能进行理性思考和行动。
模仿标准答案:在无控制和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刺激,自主地仿照他人的行为而活动的过程激励标准答案:是指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过程,就是通过某种有效的手段或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隐含人格标准答案:指在人们头脑中所存在的、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不同性格特征和人格类型的人的各种看法、判断、推测和猜想。
它往往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较少明确表达出来的竞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在努力,以求胜过对方的对抗性行为,使自己获得最高报酬而不给其他人任何好处的互动方式成就动机标准答案:指对成就的欲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后天习得的,很大程度上由个体所接受的教育和身处的文化环境决定,是一种相当稳定的人格特征社会行为标准答案: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态度标准答案:是个体对于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习惯化和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拥挤标准答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主观上感到受到束缚和没有足够的空间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二是个人实际拥有的空间量。
晕轮效应标准答案: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民族性格标准答案: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以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将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
群体动力标准答案:群体内在力量和外界环境作用的相互关系,内在力量是群体有效活动的决定因素。
群体内在力量由群体领导人、群体规范、价值观、团结、思想沟通等因素构成。
群体决策:是由群体内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出决策的整体过程,参与决策的人所组成的群体便是决策群体集群行为标准答案:是指在相对自发、不可预料、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
暗示标准答案:指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收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社会认知标准答案:以他人为对象而进行的认知活动过程,即了解他人、分析判断他人和推测他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偏差标准答案:1.认知和情境意识归因理论家的观点:当我们成为行为的执行者时,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变得相对模糊。
2.文化差异西方人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了事件的发生;东亚文化下的人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
常见的沟通障碍有哪些?标准答案:过早的评价注意力分散简单思维模式化不善于倾听先入为主只选择想听的内容一心二用直接跳到结论偏见猜想思想僵硬听力障碍精力不够集中简要回答埃里克森社会化生命发展的阶段标准答案:1.信任与不信任(0-1岁);2.自主与怀疑(2-3岁);3.创造性与内疚感(4-5岁);4.勤奋与自卑(学龄儿童);5.角色统一与混乱(青春期);6.亲近与孤立(青年期);7.创造力感与停滞期(壮年期);8.自我整合与绝望(老年期)产生偏见与歧视的原因有哪些?标准答案:1.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2.社会化的影响 3.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比他人优越 4.认知根源:刻板印象社会运动的类型有哪些?标准答案:1、倒退运动——开历史倒车;2、保守运动——抵抗运动;3、改革运动——目的不是否定现有基本的社会结构和制度,而不通过不良现象来完善现有的基本结构和制度;4、革命运动——寻求更为彻底的社会变革,推翻现存的社会结构和制度;5、乌托邦运动——目的是实现与现有生活完全不同的极其美好的生活;6、表意运动——提供某种形式改造,使他们得到感情上的满足,塑造新的个性.影响服从的因素有哪些?标准答案:1.命令者的权威;2.服从者的道德水平;3.服从者的人格特征;4.情境的压力群体决策的常用技术有哪些?标准答案:1、头脑风暴;2、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 .3、阶梯技术法构成一个群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标准答案:1.群体成员有共同目标和活动;2.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彼此存在互动;3.各成员之间能够密切协作和配合;4.成员有群体意识,对群体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