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后复发及再生出血率研究(已修)1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后复发及再生出血率研究(已修)10.20

首先,感谢你发来文章,文章本身还可以,但不符合我的要求,我的要求是: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再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的回顾性分析,是他们的再出血及复发的几率有多大,以及针对最容易再出血及复发的情况进行临床预防及指导临床工作的意义,而不是让他们与外科手术进行比较的分析,请你转告,请多查最新相关资料,谢谢你!

我先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说明此方法在复发率和再出血率的优点,在讨论部分具体说明手术时采用哪些方法可以降低复发率和出血率。

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后复发及再生出血率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术后复发及再生出血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名颅内动脉瘤血管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60例患者。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A组患者给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即内栓术治疗方案,设A 组为实验组;B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夹闭,设B组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血管肿瘤的复发率和再生出血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的复发人数明显小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再生出血率小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的术后复发小,再生出血率低。

关键词颅内动脉脉瘤;血管内栓术;神经外科夹闭;再生出血率;预后效果

脑动脉管局部发生缺陷和颅腔内压力上升往往导致颅内动脉瘤。而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将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时将导致患者死亡。而血管内栓术和神经外科夹闭是两种不同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但在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脑颅内动脉瘤的再出血[1]。我院现将现两种治疗颅内压的方法进行比较,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5年1月~2012年1月收治120例的颅内动脉肿瘤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A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39~64岁,平均年龄(53±10.5)岁,经脑血管造影查明,颈内动脉瘤19例,前、后交通动脉瘤各14例和15例,椎基底动

脉瘤12例,其中一例为再次出血患者,其他均为首次出血患者。B组患者60例,男36例,女224例,年龄在40~63岁,平均年龄(54±11.6)岁,其中颈内动脉瘤21例,前、后交通动脉瘤各13例和16例,椎基底动脉瘤10例,其中2例为再次出血患者,其他均为首次出血患者。患者在其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A组患者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全脑血管造影,以明确动脉瘤在颅内的位置、大小、瘤体与瘤颈的比例和血运情况。一般在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下植入三维弹簧圈、球囊或支架,经行动脉局部重塑行,再按路图,用微导丝将微导管移至动脉瘤腔约瘤颈的三分之一处,将动脉瘤隔绝于血循环之外。B 组采用神经外科夹闭的传统方法,首先进行开颅,用生理盐水脑棉片保护脑组织,使其显现硬脑膜,将硬脑膜进行U字开口,备好动脉夹以防瘤体破裂造成大出血,然后充分暴露动脉瘤颈,进行去除,止血等步骤。观察术后再出血率和肿瘤复发率。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住院期间,观察患者术后出血人数并发症人数进行统计,其并发症常为动脉瘤破裂,常会引起再出血症状。观察患者术后肿瘤腔的填塞度,即填塞范围与肿瘤全范围只比[2]。当填塞度小于80%,表示手术失败,颅内动脉瘤复发。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表一结果表明,A组患者出血人数明显小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 A组患者和B组患者止血人数比较表[n(%)]

组别例

脑血管痉

挛人数

血栓栓

塞人数

再次出

血人数

A60 4(6.67) 5(8.33) 2(3.33)

B 组60 6(10.00)

6

(10.00

18

(30.00

2.2表二结果表明,A组在100%~96%的填塞度明显高于B组,P<0.05,采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术的肿瘤复发率为8.33%,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二A组和B组填充度比较表[n(%)]

组别例数100%~

90%

90%~

80%

80%以下

A 组60 30(50.0

0)

25(41.6

7)

5(8.33)

B 组60 20(33.3

3)

20(33.3

3)

20(33.3

3)

3讨论

颅内动脉肿瘤主要由于脑动脉壁的自身缺陷和腔内脉压病发式上升引起。但患者自身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血管炎往往会助其壮大。脑动脉瘤常发于脑低动脉分叉处。临床上常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和神经外科夹闭术来治疗去除颅内动脉肿瘤[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看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在治疗脑动脉肿瘤的术后再出血率为3.33%,肿瘤复发率为8.33%。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血管内栓塞术早期由可自由脱落式球囊组成,而现在经过了游离弹簧的技术改变到达了机械式可脱弹簧和新型颅内支架,给患者治愈脑动脉瘤提高了福音[4]。为了降低术后的再出血率,在进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手术中,以下应在术前确定,准确的判断确定微导管的最佳的角度进入动脉瘤内。其中在选取弹簧圈时,一般选择3D弹簧圈,其直径应与动脉瘤壁的显示直径相当。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当3D弹簧圈以箩筐状进入肿瘤内,

可以提高弹簧圈填塞肿瘤的致密度。这样减小了患者术后再出血,以及术后并发症的产生[5]。同样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在治疗患者的选取上更具有普遍性,使患者不会因为手术治疗方法的不符而造成肿瘤的复发。若患者是急需迅速治疗动脉瘤破裂的急性期,应进行造影确定病症便可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这样节约了时间,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减小了出血率。同样患者是第一次手术术后再复发,病情变得更加复杂,若使用传统手术,失败可能性极大。此时用内栓术治疗,康复的可能性极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动脉内栓塞的并发症通常有动脉瘤破裂、继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动脉内栓塞术中的导丝、弹簧的固定及过度填充有密切关系。在临床进行手术时,若发生动脉瘤的意外破例,应快速采用肝素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若在术中进行栓塞时,动脉瘤壁被弹簧圈穿破,应继续填充,不要将弹簧圈拉回,造成更大程度的动脉血管破例。术后要及时的进行脑CT检查,观察颅内是否再次出血及其填充度是否合格。根据以上数据及讨论,我们不难看出,在治疗脑动脉肿瘤时,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即内栓塞术对肿瘤处的填充度高,使得复发人数少,再出血率低。

参考文献:

[1]金点石,高宝山,钱盛伟,等.89例颅内动脉瘤栓

塞术后血管造影随访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3):194-196.

[2]肖哲,袁军,韩天旺,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

脉瘤48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0):1070-1072.

[3]吕明,吴中学,李佑祥,等.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

管内治疗(79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3):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