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城乡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扩 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
社会建议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安全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 权利。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 助等服务。
政策因素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劳 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就业指导 和培训,减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困难。
政策限制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农村劳 动力向城市转移,如户籍制度、 土地流转制度等,影响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进程。
经济因素
经济增速
经济增速快的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 增加,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
本报告对于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具有重 要意义,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教育培训等。
提出对策建议
03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为
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02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转移规模
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从 2010年的1.5亿人增加到2020年的2.8 亿人,年均增长率达到6%。
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男性为主, 女性劳动力转移比例有所提高,但仍 低于男性。
文化建议
01
弘扬劳动精神
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 观念,提高农村劳动力对转移就 业的认识和信心。
02
加强文化交流与融 合
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消除 城乡文化隔阂,增强农村劳动力 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03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本报告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1.8亿人,比十年前增加了近50%。

转移方式以劳务输出为主劳务输出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

许多地区的农民选择前往城市、沿海地区或国外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劳务输出呈现出季节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等特点。

转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竞争力较弱,往往从事低技能、低报酬的工作。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就业稳定性差由于劳务输出具有季节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较差。

许多农民只能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缺失许多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务工时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容易面临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保障存在较多问题。

如工资拖欠、超时劳动、安全生产条件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转移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将持续扩大。

未来几年,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仍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将更加依赖于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

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将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____年,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继续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以下是对__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总结。

一、政策措施在____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

首先,我们以就业创业政策为核心,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

通过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帮助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创业初期的资金、技术等问题,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其次,我们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倾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素质,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我们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衔接,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村产业发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政策的合力。

二、面临的问题__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工就业难问题仍然突出。

尽管我们加大了农民工就业转移的支持力度,但由于各地短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农民工就业机会仍然有限。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不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种种限制,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只能选择去一线城市从事低端劳动力工作,导致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最后,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较低,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发展。

三、工作成效____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

首先,全国农民工就业人数继续保持着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____年全国农民工就业人数突破3亿,较上一年增长了约10%。

其次,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我们鼓励农村劳动力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数据显示,____年这两个领域的农民工就业比重较上一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

最后,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明显。

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工学校建设等措施,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的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合作,实现农民的就业和增加其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一、政府支持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等方式,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政府部门还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二、企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承担者在农村地区,企业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民从事工业、制造、服务等领域。

企业还可以投资于农业、林业、种植等领域,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社会机构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机构可以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职业规划等工作,提高农民参与非农产业的意愿和能力。

此外,社会机构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援助,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非农产业领域。

四、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性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缺乏协调性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确保政策能够最大程度地落实,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需要注意农民权益保护农民转移的劳动力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保护不足等。

需要社会各方面重视农民权益保护,为其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六、要发挥好农民自身的作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农民自身也应起到积极的作用。

农民需要不断学习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总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村基层,采取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

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p ,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一)农村劳动力的资与结构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61.51%;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2.1%,女劳动力占47.9%;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71.8%,女劳动力406人,占28.2%;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75.6%,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24.4%;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91.7%,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8.3%。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18.76%;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81.24%。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第一篇:“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劳动就业状况,充分把握全县就业形势,积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近期,我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各类用工单位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盘点2010年就业,严峻与希望并存,现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基本状况(一)劳动力资源现状我县现有人口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3万人,非农业人口12.1万人。

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企业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逐年增加。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21.0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0.37万人。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青壮年劳动力占有较大比重,35岁以下的占37.07%。

根据统计调查数据,全县实有劳动力37.15万人。

其中:男性19.03万人,女性18.12万人;外出务工14.5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12.54万人,所占比例33.76%,从事第二产业9.53万人,所占比例25.65%,从事第三产业15.08万人,所占比例40.59%;县内就业10.09万人,省内务工4.49万人,省外务工9.96万人,国外务工0.07万人。

(二)就业状况调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县期间状况的直接表象存在于三个方面:(一)大量民工陆续提前返乡,乡镇街头、车站陆续出现了到处观望和写满无可奈何表情的人们。

(二)广东沿海一带小型企业业主陆续回乡“渡假”。

(三)地产特色农副产品原料材料收购迟滞缓慢,有的无人问津。

县就业局分管领导通过认真了解分析、充分认识到事态发展的严峻性,一方面及时向上级汇报,依靠上级和政府为民生及时筹划;另一方面组织人力市场工作人员分头下乡、作详细认真具体的调查研究。

综合汇聚来自各方面的情况,使上级主管部门判断和决策依据。

劳动力转移年度总结(3篇)

劳动力转移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我国在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也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以下是对本年度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成效1. 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统计,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 1.2亿人,同比增长5%。

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 转移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各地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使其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本年度,全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500万人,同比增长10%。

3. 产业带动作用显著。

各地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转移就业。

本年度,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9000万人,同比增长8%。

4.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各地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

本年度,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人数达到500万人,同比增长15%。

5. 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各地加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本年度,全国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万场,发布岗位信息300万条,帮助300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二、工作亮点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如《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2. 创新服务模式。

各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就业”等新模式,提高就业服务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3. 强化技能培训。

各地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增强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4. 优化区域合作。

加强区域间合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转移就业。

三、存在问题1.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技能、素质等方面的瓶颈。

2. 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

部分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一定影响。

3. 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部分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为认真落实xxx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xx〕36号和国发〔xx〕5号文件,做到建设现代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我们对全乡8个村1398个村民作了深入调查。

我们的调查采用了据实填写“xxx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表”、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座谈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

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工种、就业收入等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

现作简要分析如下:一、被调查的**个村共有**人,其中劳动力**人占总人口的**%。

经过各种职业培训和参加过正规职业学校培训几乎没有。

二、劳动力在本乡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

其中农业生产达**人,高居**%;从事专业养殖**人,仅占**%;从事农产品经营**人,占**%;从事专业农产品加工**人,仅占**%。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省外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

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其他地区等。

四、被调查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以“亲帮亲”、“邻帮邻”和自谋职业为主,有少量劳动力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就业。

五、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外出务劳动力就业工程主要是制造、建筑业,采矿、其他服务业,另有少量人员就业工种不固定。

六、对就业收入的调查,我们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务工人员月均工资一般为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资300元,仅有少量劳动力月均工资可达近1000元。

[nextpage]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响应党和国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篇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合我县县情的现实选择。

为此,我们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缙云县总人口43.69万人,农业人口39.76万人,占91.0%,农村劳动力23.2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2.8万人,女性劳动力10.42万人,分别占55.12 %和44.88 %。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不高。

2004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7.68万个,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31.70%。

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全县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县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23.22万人,耕地面积15.25万亩,如果按劳均种植3亩计算,只需5.25万个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约需2.5万劳动力,除去外出劳动力,尚有8.11万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1、劳动力转移异地化。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广,异地化转移为主要特征。

外出劳动力转移遍布全国二十多省、市、区,近致邻县,远到青海、吉林等地,相对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东莞、惠州等地超过2万人,上海、江苏等地近2万人,广西东兴市、钦州市等地约5000人。

省内主要分布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

2、劳动力转移规模化。

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二多二少” 特点,即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多,工业、商贸、建筑等行业少;凭技术专长创业多,靠体力务工人员少。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汇报人: 202X-01-08
目录
• 引言 •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 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 工作成效与展望 • 案例分享
01
引言
Chapter
背景介绍
01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 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市或其他产业领域。
0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工Hale Waihona Puke 意义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02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Chapter
03
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Chapter
就业稳定性问题
就业岗位不稳定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往往从事临 时性、季节性或低技能的工作, 岗位不稳定性高,容易面临失业 风险。
工资待遇偏低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城市工作经 验,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工资 待遇往往偏低,难以满足生活和 发展需求。
社会保障问题
社保覆盖面窄
农业内部转移
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实现转移,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 值产业转移。这种转移方式的特点是稳定性较强,但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转移行业分布
制造业
制造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推进,部分劳动力因技能水平不足而 面临就业压力,但仍有大量低技能岗位需要补充劳动力。
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富余劳动力总结范文

富余劳动力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转移就业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富余劳动力问题进行总结。

一、富余劳动力的现状1. 数量庞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已超过 1.5亿人。

其中,80%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20%分布在内地和西部地区。

2. 结构失衡:从年龄结构来看,富余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但老龄化趋势明显;从技能结构来看,低技能劳动力占比高,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匮乏。

3. 地域分布不均:富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

这些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强烈,但受限于基础设施、就业信息等条件,转移就业难度较大。

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义1. 促进经济增长: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2. 缓解就业压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

3. 改善民生: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4. 推动城乡一体化: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便利程度,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 优化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

3. 提高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富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 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提供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

5. 拓展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服务业等领域转移,促进就业多元化。

总之,富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就业服务、提高技能培训等手段,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人口在生产过程中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过程。

这一现象在中国以及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通过对多个农村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 劳动力流出地点多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不仅限于城市,也包括乡镇企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等。

流出地点的多元化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差异化发展趋势。

2. 劳动力转移行业分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各种不同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

这种行业分化既有劳动力的技能特点影响,也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关。

3. 劳动力转移形式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务工形式外,农村劳动力也通过自主创业、返乡经商等方式进行转移。

这种多样化形式的转移反映了劳动力对选择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

以下为调查结果:1. 人口因素:年龄、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人口因素。

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农民更容易选择劳动力转移,而家庭背景较差的劳动力转移的欲望较弱。

2. 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是促使农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经济因素。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而城市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这使得农民选择转移成为经济上的一种选择。

3. 政策因素:政府的农村发展政策、农民权益保护政策以及城乡发展差距缩小政策等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的政策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会和保障,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启示基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启示:1. 完善农业与非农业发展协调机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与非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以满足农民转移就业的需求。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我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题,向您汇报我所负责的工作情况。

一、工作总结自XXX年起,我担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工作。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服务农民工为宗旨,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努力改善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汇报。

二、需求调研与信息发布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情况,我积极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

通过走访农村村民、与农民工群体进行交流,并深入了解他们的意愿和就业意向。

同时,我还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获取和发布就业信息,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三、就业培训与职业指导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我组织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和职业指导。

通过邀请专业人士为农民工群体授课,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此外,我还与就业服务机构合作,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咨询,帮助农民工群体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

四、招聘与推介活动为了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积极组织各类招聘与推介活动。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招聘会,为农民工群体提供直接的就业机会。

同时,我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就业信息,扩大就业信息的覆盖面,帮助农民工群体更广泛地了解就业渠道。

五、权益保障与服务为了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我在过去一年中加强了对农民工的关爱和服务。

我围绕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开展了维权宣传教育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我还建立了农民工服务热线,解答农民工的咨询和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

六、成效与展望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我所负责的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大幅提升,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工群体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但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部分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民工群体。

2023年人社局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培训情况汇报

2023年人社局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培训情况汇报

2023年人社局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培训情况汇报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逐渐缩小和农村人口规模的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本市人社局成立了专门的转移就业服务中心,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岗位信息、职业培训、安置补贴等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需求。

二、人社局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1. 转移就业规模截至2023年,本市共有244,532名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就业,占本市总劳动力的12.3%。

其中,男性占比为50.2%,女性占比为49.8%。

在转移就业的过程中,本市人社局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新兴行业转移,如互联网、物流等行业,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 转移就业地域分布本市农村劳动力向中心城区、近郊及周边县市转移就业为主,其中,中心城区就业人数最多,为63,212人;其次是近郊地区,就业人数为50,321人。

另外,本市还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周边的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转移就业,以形成农村劳动力集聚区,对于缓解城市人口压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转移就业岗位类型本市人社局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高端、高技能就业岗位转移,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目前,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岗位类型为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酒店旅游、养老、教育等行业,其中,互联网行业和物流行业就业人数最多。

三、人社局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情况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本市人社局开展了一系列职业培训活动,培训方向涵盖电子商务、物流、酒店旅游、老年护理、教育等行业。

截至2023年,本市共开展了25批次职业培训,共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512人,其中,53%获得了相关证书。

此外,本市人社局还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和辅导培训,以帮助劳动力更好地融入新的就业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

四、总结和展望通过本市人社局的多年努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6篇).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6篇).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汇总6篇)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第1篇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批量转移和有序流动,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出了贡献。

20XX年在上级部门和各界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经过培训考核共计1120名学员顺利结业。

20XX年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到目前为止,我校举办了七期的培训,已经培训农村劳动力1120多人,按着上级文件精神这们设立了阳光工程公示板,将培训专业、收费标准、国家补贴、监督电话等项目公示给学员。

我校经过投标、竞标最终赢得了哈尔滨市阳光工程培训。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有充分的地域条件,我们有承担了省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的1000人任务。

我们开办的有病虫专业防治员、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人员、畜禽养殖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

二、具体工作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校又重新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做到了在培训前有组织、有分工、有制度。

学校为按时、保质完成培训任务,设有专职的专业教师10人,另聘请4名专业技师,不但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专业技能。

2、想方设法,切实抓好培训工作多渠道组织生源,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利用一切可以宣传的机会宣传阳光工程,20XX年7月15日,我校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正式开班。

来自道外区永源镇、巨源镇,阿城区蜚克图镇、料甸满族乡、平山镇等150余名农民工参加了培训。

开班当天市农委的领导给学生讲了希望和要求,校长给学员讲明的学习的意义并提出了建议。

会后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录相,学习了劳动法及简单的法律知识,让学员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编制全省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工作调研的通知》(XXX 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按照通知的要求,对我县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了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XX 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既是山区县又是革命老区,全县人口XX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XX 万人,农村劳动力约XX 万人。

由于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我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县富余农村劳动力向来有外出打工的习惯,目前外出务工的人员有XX 万。

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在招商引资方面大下功夫,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外出务工大军出现了大幅回流现象。

据统计,目前我县xx 万农村劳动力中,在农村从事农业发展的有xx 万人,在县内从事二三产业的有xx 万人,外出务工的有xx 万人,16-23 周岁在校读书学生xx 万人,可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约xx 万人。

我县的农村劳动力中,16-40 周岁的青壮年约有xx 万人,约占总农村劳动力的xx% ,其中男性约xx 万人,女性约xx 万人;文化程度,以初中水平居多,约占xx% ,高中或中专水平的约占xx% ,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xx% ;农村劳动力普遍拥有农业种植技能或掌握一些初级的职业技能知识,技能素质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成效和措施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坚持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好,特别近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战略决策以后,我县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积极的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8 年以来,我县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xx 期,职业技能培训xx 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xx 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xx 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xx 人,创业培训xx 人。

乡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情况汇报

乡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情况汇报

乡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情况汇报乡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情况汇报**镇地处思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有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农村有80.7平方公里;有总耕地面积15100亩,其中田10250亩,土4850亩,城区总面积为9平方公里;201X年末有总户数15356户,63394人,其中农业人口28336人,属典型的人多地少乡镇,201X 年经普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9874人。

近年来,我镇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坚持以“政府引导、培训基地市化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为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离土离乡,向外输出。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输出不仅大大缓解了人地矛盾,为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对我镇这种传统农业区和欠发达地区来讲,这种离土离乡、向外输出的转移方式,是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便捷的途径。

二是离土不离乡,就地安置。

相对于向外输出,依靠发展本地经济,扩大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这种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方式,有效降低外出务工的成本,减少大规模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我镇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并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从而在我镇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201X年来,我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余人,其中外出务工4800余人,就地安置1200余人,转移人口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60%。

201X年全镇劳务总收入约4000万元,劳务工资性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32%。

一、主要采取措施:(一)是落实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组织机构。

由镇人事劳动保障所负责具体办公,做到层层有人抓,块块有人管,事事有人办。

各级有关部门按着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实施。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一年里,我市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对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总结。

一、政策支持2024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服务,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政府还推出了一揽子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贷款贴息、税收优惠和土地扶持等,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和创业。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就业渠道拓宽在2024年,我市积极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与企业合作,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并积极与其他地区合作,打造农村劳动力输出的产业基地。

这些努力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宽,为他们找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就业环境改善在2024年,我市不断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环境。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了黑中介和违法用工等行为。

政府还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权益保护,落实了劳动法律法规,保障了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这些措施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环境得到了改善,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待遇。

四、创业带动在2024年,政府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措施,包括创业培训、创业咨询和创业资金等,为农村劳动力创业提供了帮助。

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的创业,通过与农村合作社合作、设立创业扶持基金等方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创业梦想。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带动了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综上所述,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政府的政策支持、就业渠道拓宽、就业环境改善和创业带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一、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市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农村劳动力有万人,富余劳动力约为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

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次,其中就地转移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使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017元,比上年的868元增加14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的36%;劳务收入占全市gdp的%。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劳务输出以青壮年为主。

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16-30岁的占%,30-50岁的占%,50岁以上的仅占%。

第二,从转移就业的行业来看,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占%,第三产业的占%。

其中,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分别占外出务工人数的%、%和%。

第三,从务工人员区域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江浙、京津、胶东一带为主。

全市有%的务工人员分布在省内,在沿海地区务工人员达53%。

华龙区、濮阳县、范县等地已有数千外出务工人员跨出国门,打洋工,挣美元,成为我市涉外劳务输出的一个亮点。

第四,从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情况来看,以通过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自发外出务工为主。

通过劳动部门及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的务工人员较少。

,全市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仅万人,占%,经中介组织介绍的有万人,占%,自发外出务工的有万人,占%。

第五,从务工的时间周期来看,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特点。

外出打工人员绝大部分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忙时种地,闲时打工经商。

第六,从劳务收入的资金流向来看,“回流型”、“创业型”的特点初步显现。

我市涌现的一批“打工能人”逐渐成长为有资产、懂技术、善管理的经商办厂能手之后,选择回乡创业。

比如,范县近几年务工人员带回资金4亿多元,回乡创办“凤还巢”企业2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我市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业市,土地资源紧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强力推进。

一是行政推动。

各县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任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专项考核,并作为乡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市劳动保障局新增设了劳务输出服务科,各乡镇设制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组织服务络,切实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政策扶持。

市委、市政府于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专题座谈会,认真学习省委书记徐光春《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意义》的理论文章,统一思想,总结交流经验。

各县委、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关于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和文件,涵盖了培训、输出、维权等劳务输出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是部门联动。

市、县劳动、商务、农业、扶贫、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门和工、青、妇等团体,紧紧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密切配合,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形成了层层负责,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全市各级团组织重点开展了“农村青年转第 3 页共20 页移就业工岗快递活动”,共筹措用工岗位38600个,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28600人,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针对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和“穷家难舍”、“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的实际,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人务工,全家致富”、“务工光荣,就业自豪”的浓厚氛围。

一是宣传发动。

各县为炒热群众思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

濮阳县、南乐县分别制作了《走出黄土地》、《打工故事》、《外面世界真精彩》、《走南闯北龙乡人》等电视专题片,清丰县在全县各村刷写墙体标语3000多条。

通过广泛宣传和思想发动,逐步改变了广大农民“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恋土守家的传统观念,激发了广大群众外出务工的热情。

二是典型带动。

每年年初,全市各级劳动部门组织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组成宣讲团,巡回演讲,现身说法。

南乐县在年初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邀请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作典型发言,引起较大的反响。

去年底,团市委、市劳动保障局在全市组织评选了我市首届“十优百杰务工青年”。

通过典型引导和表彰先进,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条投资少、收效快、能致富的好路子,思想进一步解放,“走出去、闯世界、挣大钱”已经成为当今农村年轻人新的生活理念。

不少群众形象地说:出去的是一个人,挣回的是资金;学到的是本领,改变的是一生;影响的是一代,造福的是子孙。

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随着产业升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地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各县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单一、市场适应性差的现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培训。

一是发挥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为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近几年来,全市先后创办了五所县级技工学校。

南乐县为扶持市第二技工学校发展壮大,无偿划拔价值340万元的新建县委招待所大楼用于学校建设,又投入1100万元完善教学设施,现已形成多人的招生规模,开设有电子电工、计算机、机械、服装和艺术设计五大类15个专业。

濮阳县投资1000多万元积极筹建市第三技工学校。

清丰县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列支12万元,用于县职业技术学第 5 页共20 页校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容纳名学生,被省定为全省首批县级骨干职业技术学校。

同时清丰县组建了市第六技工学校,投资100余万元购置数控机床、电脑、电动缝纫机和立式加工中心,建立了一流的农民工培训基地。

去年以来,该县两校已培训农民工5000多名,占全县输出技能型工人的8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学。

为迅速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各县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整合民办培训机构,全市近百所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工培训,成为政府部门转移农民工培训的有益补充。

三是实行订单式培训。

根据市场需求,重点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各县坚持灵活性、实用性的培训原则,利用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

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不少技工学校与北京、江苏、浙江等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培训就业一条龙,做到培训一批、输送一批、稳定一批。

南乐县利用浙江奉化国泰制衣有限公司的设备、师资、资金,建立了服装加工培训基地,先后输送技术工人5000多名,有十多名优秀人员被工厂选送到国外的加工基地工作。

该县订单培训的服装工已成为宁波地区的品牌。

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市县劳动部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农民实现转岗就业为目的,积极落实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去年全市落实培训资金700多万元,培训万人。

拓宽领域,构建劳务输出对接平台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疏通转移渠道,搞好跟踪服务是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为此,各县积极探索农民工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顺畅有序转移。

首先健全信息络建设。

各县建立了以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主体、中介机构为依托的信息,认真做好信息发布、用工登记、建档建卡等工作,为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清丰县、范县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初步建立完善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基础。

其次,加强考察,建立牢固的劳务输出基地。

各县领导每年都带领有关部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联络,寻求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市已拥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唐、中西部和省内六大城市群劳务输出基地。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劳务对接。

各县充分利用职业中介组织联络、劳务经济人带动、培训机构推荐、召开大型招聘会等形式,为农民工牵线搭第7 页共20 页桥。

今年三月,濮阳县组织召开了大型劳务输出招聘会,江浙地区22家企业提供4000多个用工岗位,近万名农民工参加,县委书记张建国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会上先后有1300多人通过双向选择,签订了劳动合同。

范县还聘请56名信息灵、渠道广、家乡人信赖的劳务经纪人,带动了一批劳动力外出打工。

如辛庄乡青年武俭利1998年到北京一家公司打工,自己站稳脚跟后,先后介绍100多人到该公司务工。

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各县还积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同时劳动监察机构不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非法中介机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市商务局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截止,全市已向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毛里求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劳务人员4850人次。

仅去年,外派出国劳务人员1298人。

华龙区东田村300多人在国外务工,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年创收入两千万元,曾被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成了远近闻名的出国打工村。

第五,强化跟踪服务。

各县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普遍实行了培训、录用、护送、管理一条龙服务。

坚持定期回访、节日慰问、干部带队打工、提供法律援助等制度,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大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稳定率。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家中生活生产实际困难,各县乡村组建了“义务帮工队”,帮收帮种,保证务工人员家庭及时收种,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抓好就地转移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针对一些愿意离土、但难以离乡的农民,多渠道创造条件,实现就地转移。

一是大上工业项目。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工兴市”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范县仅就上百万元以上项目51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一千多人。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高新区、华龙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就业潜力。

清丰县大力发展白、红产业,重点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范县依托三十万亩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米加工业,促进了大批农民参与经营。

仅专门经营大米营销的经纪人就达600多人。

三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