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文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山西剪纸——剪窗花》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山西剪纸——剪窗花》优秀教学设计

山西剪纸——剪窗花一、活动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次我们对山西剪纸的历史、文化、特点、种类的研究学习活动,大家都知道了,山西剪纸的种类根据用途可以分为:窗花、墙画、顶棚花,门笺、礼花和刺绣底样。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窗花放在山西剪纸的第一位吗?因为:(1.它是山西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习俗。

每逢春季,各家各户都换上新窗花,红红的窗花剪纸,装点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也预示着来年会红红火火。

2.它的题材丰富多样,人物风景、花鸟虫鱼、民间传说及戏曲故事等等,大多蕴含着吉祥幸福,对来年好生活的向往。

3. 在山西许多传统节日都会用到剪纸,不同节日、不同时刻会剪不同题材的窗花,春节的窗花是最为丰富多样,最有特色的。

)这几位同学说的都非常好,可见他们课下很用心,下了不少功夫!是呀!窗花以他悠久的历史积淀,独特的艺术展现形式,丰富的题材内容而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1、孩子们,你们课下收集到了哪些窗花,给大家展示一下吧?(孩子边举图片边介绍)老师今天也剪了一些窗花今天给大家带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吧!2、刚才大家展示的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经常见到的一些窗花,其实窗花的种类远比这些多多了,你们想看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剪纸之乡吕梁中阳的剪纸展示节去一饱眼福吧!(播放剪纸视频)3、刚才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说一说(各式各样的窗花,有人物的,植物的、动物的、景物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种类繁多,栩栩如生)你们有什么感受?(真精致、真漂亮,剪纸艺人技术真高呀!)大家知道么,其实在我们山西的很多地方什么时候剪什么窗花是有讲究的!有说法的:(老师给讲剪窗花的民俗:剪贴窗花是小年(腊月23)较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寓意喜庆吉祥,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综合实践活动山西皮影戏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山西皮影戏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山西皮影戏教案一、活动主题:了解山西皮影戏,传承民间艺术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西皮影戏的历史起源、表演形式和发展现状。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时间:2课时四、活动地点:教室五、活动过程:第一节:山西皮影戏的起源与发展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山西皮影戏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教师介绍山西皮影戏的历史起源、表演形式和发展现状。

3. 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山西皮影戏的特点和魅力。

第二节:皮影制作与表演技巧1. 制作皮影:教师展示皮影制作过程,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皮影。

2. 表演技巧:教师讲解皮影表演的基本技巧,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3. 皮影戏表演: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皮影,并进行表演。

第三节:山西皮影戏剧目的选择与编排1. 剧目选择:教师介绍几个经典的山西皮影戏剧目,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剧目。

2. 编排剧本:学生根据选择的剧目,分组编写剧本,并进行讨论修改。

3. 排练:学生分组进行排练,教师给予指导。

第四节:皮影戏演出与评价1. 演出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道具、服装等演出物品。

2. 演出:学生分组进行皮影戏演出,其他学生观看。

3. 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演出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节:皮影戏传承与创新1. 传承意义:教师讲解皮影戏传承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

2. 创新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皮影戏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

3.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皮影戏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六、活动延伸:皮影戏文化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深入了解山西皮影戏的历史、流派、经典剧目及著名表演艺术家。

2. 每组选取一个研究方向,如皮影戏的制作工艺、表演技巧、音乐特点等,进行深入探究。

3. 学生将探究成果以PPT、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展示,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感悟。

七、实践活动:皮影戏走进社区1. 学生分组策划皮影戏表演活动,包括选定剧目、编排剧本、制作道具等。

幼儿园山西传统文化教案科学

幼儿园山西传统文化教案科学

幼儿园山西传统文化教案科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西的传统文化,包括山西的历史、地理、文化、名胜、风俗等;
2.掌握山西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些科学知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科
技成就、自然资源的利用、天文、地理、气象等;
3.培养幼儿的知识竞赛兴趣,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

二、教学内容:
1.山西的历史与文化
2.山西的自然资源
3.山西的天文、地理和气象
4.山西的文化名胜和民俗文化
三、教学重点:
通过讲述山西的历史和文化,让幼儿了解山西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
通过询问和讨论,引导幼儿对山西的自然资源产生认识与兴趣;
通过探究山西的天文、地理和气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参观山西的文化名胜和了解民俗文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
课前观察、讲述、图像教学、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场地教学。

五、教学过程:
1.课前观察:领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天气情况,并引导幼儿了解气象知识。

2.讲述:介绍山西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以及生产情况和民俗文化。

3.图像教学:展示山西各时期的历史文物、名胜和自然风光图片,让幼儿对山西的历史和文化有了直观的了解。

4.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针对不同问题进行讨论,调动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问题解答:调查和回答幼儿关于山西自然资源的问题,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6.现场教学:带领幼儿前往山西的文化名胜地,让幼儿亲眼观察,并了解民俗文化。

六、教学评价:
1.教师通过适当的询问和互动评价幼儿的掌握能力和参与度;
2.对学习成果完成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
3.对课程的效果和反馈进行评价。

探访山西民居(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探访山西民居(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探访山西民居(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西民居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山西民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3. 山西民居的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4. 探访山西民居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山西民居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特点和保护现状。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山西民居的美丽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山西民居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特点,以及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3.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山西民居的认识和感受。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探访山西民居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

5. 总结:总结本次教学活动,强调山西民居的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探访山西民居2. 副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特点、保护现状3. 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展示山西民居的美丽景观和相关信息。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探访山西民居的作文,要求包括对山西民居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特点和保护现状的描述。

2. 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山西民居的保护宣传海报,要求有创意和吸引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山西民居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特点,并培养对传统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学生也应该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山西皮影戏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山西皮影戏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山西皮影戏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西皮影戏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主题走进山西皮影戏,感受传统民间艺术三、活动对象初中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45分钟)五、活动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资源1. 皮影戏道具:皮影人物、布景等2. 播放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3. 教材:《山西皮影戏》七、教学内容1. 皮影戏简介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皮影戏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2. 山西皮影戏山西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山西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山西皮影戏的代表作品3. 皮影戏表演形式皮影戏的表演技巧皮影戏的演唱艺术皮影戏的舞台布置与道具运用4. 皮影戏传承与创新皮影戏的传承意义皮影戏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5. 实践活动:制作与表演皮影戏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皮影人物或布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皮影戏,展示表演才华八、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山西皮影戏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民间艺术。

2. 皮影戏简介:教师讲解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皮影戏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

3. 山西皮影戏:教师详细介绍山西皮影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对山西皮影戏的兴趣。

4. 皮影戏表演形式:教师讲解皮影戏的表演技巧、演唱艺术以及舞台布置与道具运用,为学生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5. 皮影戏传承与创新:教师阐述皮影戏的传承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与创新皮影戏。

6.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皮影人物或布景。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提供指导与建议。

7. 皮影戏表演: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皮影戏,展示表演才华。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与指导。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西皮影戏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皮影戏传承与创新的认识和思考。

十、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皮影戏道具和播放设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民俗文化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民俗文化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道德和审美观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俗文化正逐渐消失。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部分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 熟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民俗文化概述- 第二课时:节日民俗文化- 第三课时:民间艺术民俗文化- 第四课时:民间信仰民俗文化- 第五课时:民俗文化实践体验2. 具体内容:- 民俗文化概述:介绍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特点等。

- 节日民俗文化: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例,讲解其起源、习俗和意义。

- 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介绍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讲解其技艺特点和文化内涵。

- 民间信仰民俗文化:讲解民间信仰的起源、形式和影响。

- 民俗文化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文化实践活动,如制作剪纸、体验传统节日习俗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民俗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 教师讲解民俗文化的相关知识,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民俗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3. 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

4. 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文化实践活动,如制作剪纸、体验传统节日习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5.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民俗文化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撑。

为山西风情这个课题写教学方案

为山西风情这个课题写教学方案

为山西风情这个课题写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山西风情,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山西的本土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幻灯片等。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感受山西教师导课: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黄河为堑,与陕西、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

今天,共同来认识我们的山西。

(板书课题:山西风情)1.观看“山西风情”幻灯片。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山西”。

( 名胜古迹、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矿产资源、土特产品等)回忆和了解了山西的地理概况、名胜古迹、矿产资源、土特产品之后,我们再来共同了解山西的民间艺术。

3.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索、发现山西的民间艺术。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围绕以下几个小版块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山西民间艺术主要有哪些?地方戏剧:晋剧、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戏。

山西曲艺:长治市潞安大鼓、晋北道情戏、孝义碗碗腔、灵丘县罗罗腔、雁北耍孩儿、长治市上党落子、襄垣鼓书等。

民间音乐歌舞:翼城花鼓、上党八音会、绛州鼓乐、晋南威风锣鼓、左权开花调、河曲民歌。

民间美术:吕梁地区中阳县的剪纸,忻州、晋南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山西晋南木版画。

(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以上列举的各项,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课堂延伸1.设置三个活动小组:音乐组、剪纸组、创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加入艺术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民间文化的魅力。

音乐组:唱唱自己所会的山西民歌。

剪纸组:教师发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自己设计剪纸。

综合实践活动山西皮影戏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山西皮影戏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山西皮影戏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西皮影戏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表演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主题走进山西皮影戏,传承民间艺术三、活动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五、活动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资源1. 山西皮影戏视频资料2. 皮影戏道具(如皮影人物、背景等)3. 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用品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一段山西皮影戏的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皮影戏的了解和观看视频的感受。

2. 皮影戏知识介绍(5分钟)2.1 教师介绍山西皮影戏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发展现状。

2.2 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基本表演技巧,如操纵皮影、配音等。

3. 皮影戏实践操作(10分钟)3.1 教师发放皮影戏道具,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3.2 学生自主学习皮影戏表演技巧,如操纵皮影、配音等。

3.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皮影戏创新表演(10分钟)4.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现代元素对皮影戏进行创新表演。

4.2 各组展示创新表演,其他学生观摩学习。

4.3 教师点评各组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5.2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成果,强调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西皮影戏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皮影戏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对皮影戏传承意识的培养。

七、教学建议1.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道具损坏。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倡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传承精神。

六、活动延伸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山西皮影戏的经典剧目进行深入学习。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皮影戏在山西的分布情况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山西文化研学课程设计

山西文化研学课程设计

山西文化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山西省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山西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

3. 学生能够认识山西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风俗习惯和传统手工艺。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山西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山西文化的相关信息。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山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尊重地域文化差异。

2. 学生能够培养对山西文化的兴趣,激发探究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研学课程,以实地考察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山西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关联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章节。

2. 山西名胜古迹:详细讲解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等代表性景点,结合教材中关于我国名胜古迹的内容。

3. 山西民间艺术:分析晋剧、山西民歌、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形式,对应教材中民间艺术的相关章节。

4. 山西风俗习惯:探讨山西地区的传统节日、婚嫁习俗、饮食文化等,关联教材中关于我国民俗的内容。

5. 山西传统手工艺:介绍山西的陶瓷、刺绣、木雕等传统手工艺,结合教材中关于手工艺技术的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山西历史文化背景及名胜古迹第二课时:山西民间艺术第三课时:山西风俗习惯第四课时:山西传统手工艺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第一课时第二周:第二课时第三周:第三课时第四周: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山西文化的丰富内涵。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了解文化传统的内涵,认识到文化传统对于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 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文化传统的内涵与价值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4. 案例分析: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传统文化传承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2. 难点:文化传统的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传统文化传承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传统文化传承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戏曲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剖析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3. 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手工与设计《山西“黎侯虎”》教案(获奖详案)

手工与设计《山西“黎侯虎”》教案(获奖详案)

山西“黎侯虎”手工与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西黎侯虎的起源、文化意义和制作工艺。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通过对黎侯虎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黎侯虎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 黎侯虎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流程3. 黎侯虎的图案设计和寓意4. 黎侯虎的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 创新黎侯虎的设计方法和实践三、教学准备:1. 准备黎侯虎的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2. 准备制作黎侯虎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3. 准备展示用的板子和支架,以便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黎侯虎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黎侯虎的兴趣,并简要介绍黎侯虎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黎侯虎的制作材料、工艺流程、图案设计和寓意,让学生了解黎侯虎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示范:通过示范黎侯虎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实践操作,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制作属于自己的黎侯虎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黎侯虎的制作,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学生填写评价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给予学生综合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黎侯虎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黎侯虎文化价值的理解。

2. 邀请黎侯虎制作技艺传承人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 开展黎侯虎制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制作技巧。

4. 引导学生将黎侯虎制作技艺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节日装饰,传承传统文化。

七、教学资源:1. 黎侯虎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用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探访山西民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探访山西民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探访山西民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西传统民居的文化背景,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山西传统民居的特点和优美之处;2.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山西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居住环境,并对传统民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初步认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探究精神;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欣赏和保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探访山西传统民居为主题,通过亲身体验、讲解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并鼓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探究和研究。

2. 课程安排本课程为五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活动,总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课前导学:通过课堂讲解和视频观看,介绍山西传统民居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实地探访:带领学生前往山西传统民居区域,亲身体验和感受民居建筑和文化。

3.教学讲解:探访过程中针对民居建筑和文化,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解读。

4.课后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和思考,回顾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注:本课程的实地探访环节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确保学生的安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山西传统民居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特色,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教学难点: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探访,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解读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三、教学方法1.视频观看:通过视频观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山西传统民居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特色。

2.实地探访:带领学生前往山西传统民居区域,进行实地探访和感受传统民居的生活环境和建筑特色。

3.教学讲解:探访过程中对传统民居的建筑和文化,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解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4.学生讨论:课后通过学生讨论和思考,加深对传统民居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课堂评价:通过课堂的讲解和学生的提问,检测学生对传统民居的基本认知和理解,评价学生的听讲能力和思维能力。

2.实地评价:通过实地探访和讲解,观察学生对传统民居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人说山西好风光之社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全国通用

人说山西好风光之社火(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人说山西好风光之社火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山西社火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社火的场景和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社火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社火的起源和演变:介绍社火的由来,如何从古代的祭祀活动演变成今天的地方文化特色。

2. 社火的主要形式:讲解社火的种类,如高跷、舞狮、舞龙、旱船等。

3. 社火的地区特色:分析不同地区社火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4. 社火的文化意义:探讨社火在传承文化、凝聚社区、教育后代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社火的起源、种类和文化意义。

难点:社火在不同地区的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社火表演视频、图片、社火道具模型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社火道具的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社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社火的起源、发展、种类和文化意义,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社火形式,研究其特色和制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社火道具,体验社火的魅力。

5. 分享与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所学的社火知识。

板书设计人说山西好风光之社火提纲:1. 社火的起源和演变2. 社火的主要形式3. 社火的地区特色4. 社火的文化意义作业设计个人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社火的短文,描述他们最喜欢的社火形式及其原因。

小组作业:分组制作一份关于社火的报告,包括社火的起源、发展、种类和文化意义等内容。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山西的社火有更深入的了解,学会欣赏和尊重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社火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社会领域关于山西民风民俗的幼儿教案

社会领域关于山西民风民俗的幼儿教案

社会领域关于山西民风民俗的幼儿教案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欣赏山西民族风俗,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喜欢的民族风俗。

3、萌发幼儿对不同民族风俗的喜爱。

4、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5、培养幼儿热爱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民族风俗资料、《好大一个家》书本等
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
(1)、幼儿选择观看幻灯片、图书。

(2)、幼儿交流看到不同民族的风俗。

2、讨论交流:
(1)、你喜欢哪个少数民族?为什么?
(2)、自由交流不同风俗的特点。

(.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3)、个别交流
3、情感迁移:
长大了你想到什么地方去看看?。

山西民间剪纸教学设计

山西民间剪纸教学设计

山西民间剪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增强学生对家乡剪纸艺术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美的欣赏和创造力。

2、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

3、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剪纸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体验特殊的文化内涵,更好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了解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增强学生对家乡剪纸艺术的理解和体验,更好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了解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

教学流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播放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投多媒体中展示的这种民间艺术作品吗?你们知道它叫是什么吗?小结:剪纸,其特点单纯、明快、朴实、粗犷而富有装饰性, 是我国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展示收集,交流成果1、山西静乐地区的剪纸《新嫁娘——龙凤呈祥》风格浑厚朴实,粗犷中见天真,并且非常简洁;问:这幅剪纸非常有意思。

大家看看,想一想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小结:从这幅剪纸作品所要展现的故事来看,剪纸艺术与民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2、中国剪纸的应用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我们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特别爱在窗户上、墙上贴剪纸。

另外,中国人结婚的时候也非常喜欢贴剪纸。

那么大家想一想,除了我刚才说的,剪纸还有没有其他的用途呢?小结:在古代,‘剪纸’通常作为装饰品被贴在器物上。

常见的有过春节时贴在窗户上窗花,过元宵节时贴在灯笼上的灯花。

现代社会,它本身就可以作为亲人朋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当然,它也是一种艺术品,可以供我们欣赏、珍藏。

另外,剪纸还可以用于服装、瓷器、家具装饰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剪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3、在剪纸作品中作者会用一些植物、动物或者人物表达出一些吉祥的寓意。

(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剪纸作品。

)(每组代表上台介绍)预设《二龙戏珠》中有龙的形象,象征中华民族;《花好月圆》中有兔子的形象,兔身装饰花卉,成双成对踞与花丛中,寓意花好月圆;《吉祥如意》中有鸡的形象,鸡谐音“吉”,打鸣的公鸡谐音“功名”,打鸣的公鸡身上加饰牡丹纹样,寓意“功名富贵”。

长治传统文化教案

长治传统文化教案

长治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传统文化之长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长治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治地区概况:介绍长治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

2. 长治的传统艺术:介绍长治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如皮影戏、剪纸等,并进行相关的艺术体验活动。

3. 长治的传统文学:介绍长治地区的传统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并进行相关的文学阅读和讨论活动。

4. 长治的传统节日:介绍长治地区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并进行相关的节日文化体验活动。

5. 长治的传统建筑:介绍长治地区的传统建筑,如古城墙、古庙宇等,并进行相关的建筑观察和绘画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治地区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长治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了解长治地区的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3. 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料的展示,学生了解长治地区的传统文化,并进行相关的艺术体验、文学阅读、节日文化体验和建筑观察活动。

4. 总结: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的发现和体验,并进行班级交流和分享。

5.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并进行相关的比较和探究。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2. 学生在艺术体验、文学阅读、节日文化体验和建筑观察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对长治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的提升程度。

4. 学生在班级交流和分享中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长治地区的照片或视频资料。

2. 长治地区的传统艺术作品、传统文学作品和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3. 艺术体验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皮影、剪纸等。

4. 文学阅读活动所需的相关书籍或文学作品的摘录。

5. 节日文化体验活动所需的相关物品,如传统食品、节日装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民俗文化教学设计
山西地方民俗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对于加深大学生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图片
一、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事关国家文化自信、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

当前,山西工商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山西籍生源占绝大多数,整体上来看,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对地方民俗文化知之甚少。

民俗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内容:爱国主义精神信仰、乡规民约、礼仪规范、和睦友善的价值原则、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自立自强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等,可以说,民俗文化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和重要途径。

二、山西民俗文化中蕴含的教育内容
山西有5000年的历史积淀,其中包涵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近年来在国家倡导非遗保护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民俗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者余翰卿认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要保住自己的传统文化,除了宣传这一手段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民族文化具有概括包罗性的民俗走进课堂,让广大的青年接受相关的普及教育,认
识并了解民俗,使其装进脑子、扎根心田。

为此,他结合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现实,主张除了高中外,各级学校的课堂(含幼儿园)都应该进行民俗文化教育。

笔者课程设置的总体构想是:让学生通过民俗课程的学习,感知和接受我省优秀民俗文化传统,认识自己在民俗传承中的责任和义务,热爱和保护民俗资源。

课堂内容涵盖了山西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活动等。

1.民俗节日中的道德情怀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

传统节日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变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山西洪洞古大槐树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是中华儿女“家”、“祖”、“根”的象征,当地每年清明节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祖活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讲授洪洞大槐树的移民故事,观看寻根祭祖的盛况,培养学生“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美德。

清明节用来纪念介休绵山介子推,课堂上通过讲授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以及节日吃冷食、扫墓等习俗,让学生领会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忠君爱国、甘于奉献、功成身退的高尚品格。

山西运城的关公信俗也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每年举办祭祖活动,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弘扬“忠仁义勇”的精神品格。

这类优秀民俗节日所蕴含的道德意识有助于凝聚人心,成为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精神纽带,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传统技艺中的工匠精神
在山西传统技艺当中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酿酒、酿醋、手工艺品制作等名誉全国。

汾阳王酒酿造工艺复杂,匠人的手工操作在酿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艺传承至今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具有厚重的文化魅力。

山西陈醋的翻醅供氧、涓缸淋滤等工艺是醋匠人常用手法,传承千年并不断改进,使得山西陈醋享誉全国。

平遥推光漆器作为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具有极其繁琐、细致的工艺流程,稷山螺钿漆器制作过程也极其考究,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通过介绍胡麻油压制技艺、琉璃制作技艺、绛州剔犀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流程、在视频中欣赏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依靠我国匠人手工传承的精致工艺,感悟工匠精神中包含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文化精髓。

3.传统美术中的审美体验
在山西传统美术的讲授过程中,笔者选取中阳剪纸、广灵剪纸、上党堆锦、黎侯虎、平阳木板年画、炕围画、武强年画、闻喜花馍等八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让学生在了解中阳古朴剪纸风格,欣赏以刀刻染色为主的广灵染色剪纸,通过多媒体了解广灵剪纸表现的上千种包含文物古迹、人物肖像、旅游景点元素的作品,介绍广灵剪纸产业化发展现状,并与中阳剪纸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二者的特征,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剪纸艺术风格的了解,认识传统美术中经常出现的以鱼、蛙、蛇、兔十二生肖等为主的吉祥图案,分析图案所包涵的民俗文化内涵,并在山西传统美术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以国际奢侈品牌爱马仕、Chloé与中国剪纸结合设计为案例,
让学生懂得中国传统文化一样能迸发出现代的艺术魅力。

通过分析《女射击英模徐金金》、《女医生模范石兰峰》、《贺老总评戏》、《解放临汾》等平阳木板年画图案,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美术中所表现的农民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感受生产生活、宗教礼仪、岁时节令等民俗生活图景,从中体会传统文化现象和传承人的艺术智慧。

4.民间故事中的理想信念
山西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和顺流传2000余年的牛郎织女传说是传统文化中的爱情经典;绛县尧王传说塑造了中华民族上古时期英雄形象;广灵杨家将传说中以金沙滩血战,穆桂英现身战场等故事,展现出精忠报国、除暴安良的英雄形象和伟大的民族气节;太原狄仁杰传说展现了明察秋毫、为百姓主持正义的神探形象;孝义“四姐闹温阳”歌颂年轻人敢于和封建礼教抗衡,故事的流传会在潜移默化中给青年人传达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弘扬真善美的精神;河津“大禹治水”传说展现了中华民族先祖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奉献一生造福百姓的崇高英雄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携手攻坚克难的伟大民族精神;高平“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的填海神话传颂千年,塑造了精卫百折不回、坚韧不拔的伟大形象。

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宝贵的口头文化遗产,对传承三晋文脉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在课堂上由学生选取自己家乡所在地的民间故事进行讲述,与全班学生交流分享民间故事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感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通过对民间故事所传达的理想信念进行的认知和追寻,因此塑造学生的品性和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