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鲁科版)】化学反应的限度(3)-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教材】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 教学设计-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 教学设计-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本课时是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该课时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平衡状态,尤其是要学会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其次要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知道化学平衡是相对的且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有可逆反应和非可逆反应之分,但是对于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对化学平衡的存在也不甚了解。

本课时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反应存在限度,通过提供证据支持引导学生形成对可逆反应的正确认识,再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平衡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特别是认识到可逆反应存在限度——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并且可以发生移动,为今后平衡体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存在限度”,从宏观上意识到有的化学反应是进行不完全的,即认识到可逆反应的存在;通过“交流研讨”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如何进行的,从微观上分子变化的角度解释可逆反应的反应原理。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化学反应存在限度”和讨论问题“可逆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学会运用证据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观察实验“化学平衡的改变”,意识到化学平衡是存在的、是相对的,并且反应条件改变,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引入】1905年底,德国化学家哈伯确定了合成氨。

但什么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为最佳及什么样的催化剂为最好仍是哈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四年几千次的试验和计算,哈伯终于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就是在550℃、20MPa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氨的产率约为6.25%。

现代合成氨工艺的反应条件是铁触媒作催化剂,400-500℃,10-30MPa,氨的产率大约为10-15%。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概念;3.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和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或图像展示引出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引发学生对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讨论。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限度:- 定义:限度反应物是一个反应物中最先用完的反应物;多余反应物是在反应结束后仍有剩余的反应物。

- 计算方法:通过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反应物的数量比较。

2.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 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态。

- 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或平衡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实例练习:1. 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有3mol H2和2mol O2参与反应,求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

2. 对于反应式N2 + 3H2 -> 2NH3,如果有4mol N2和8mol H2参与反应,求反应的平衡态下N2的转化率。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验证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检测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反应的限度如何影响反应过程和产物得率。

课堂总结: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案主题: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3. 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对反应速率与产物数量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板书或投影仪。

2. 化学反应公式和反应速率方程的例子。

3. 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学生观察一种化学反应的示范实验,例如放一块锌片进入盛满盐酸的试管中,观察产生气体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反应是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反应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限度”?理论讲解:1. 板书或投影仪上给出化学反应公式,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2. 解释反应公式中的化学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否永远进行下去?4.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即反应物的数量限制了反应的进行。

5. 进一步解释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例如,当反应物A的数量达到反应的限度时,反应速率会减慢,产物的生成量也会减少。

计算练习:1. 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例如:rate = k[A]。

2. 引导学生计算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反应速率是否会变化?为什么?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实验,例如,利用导线连接一片锌片和一块铜片,浸泡在盛满铜离子溶液的两个杯子中。

2. 观察实验过程中铜在锌片上的生成情况。

当铜生成一定量后,观察反应是否停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停止。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反应物的数量,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选取其他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限度现象。

2. 小组讨论不同反应的限度条件可能出现的原因。

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选择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报告。

高中化学 2.2.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 2.2.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鲁科版必修2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2.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理解【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引入】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有两个重要的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氧化性:2SO2 +O2 2SO3, SO2 + 2H2S = 3S + 2H2O 。

为什么一个式子用“”,一个式子用“=”号?说明什么?有些化学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即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这与化学反应的限度有关。

【板书】二、化学反应的限度【思考】下列各组化学方程式,寻找每组内两个化学反应的异同,谈谈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1) 2H2 + O2 ===== 2H2O (放热反应)2H2O ===== 2H2 + O2 (吸热反应)(2) Fe + 2HCl(浓) === FeCl2 + H2↑Fe + 2HCl(稀) === FeCl2 + H2↑(3) 2CO + O2 ======= 2CO22SO2 + O2 2SO3【问题】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板书】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媒体展示】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通过表中数据,你能发现什么?【思考】为什么可逆反应中,SO2等反应物不可能被全部消耗?【小结】1. 什么是可逆反应?2. 可逆反应的特点3. 正反应、逆反应【问题】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能否出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媒体展示】2SO2+O2 2SO3【问题】进行到什么时候“停止”了?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反应真的停止了吗?请在下图中画出反应A(g) + B(g)C(g) + D(g)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阐述】由图可知一定条件下,从反应物开始建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反应达到平衡。

2.2化学反应限度第三课时原创教案(鲁科版选修4)

2.2化学反应限度第三课时原创教案(鲁科版选修4)
编号
实验
现象
结论
1
混合液中加1mol/LKSCN
2
混合液中加1mol/LFeCl3
【知识归纳】
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交流研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对于化学反应:a A+Bb cC+Dd
【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46页活动与探究)
热水
冰水
溶液的颜色
平衡移动的方向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知识归纳】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移动。
【交流研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
【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48页活动与探究)
2.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
3.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 2Z(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内 容
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自主学习】课本P46
【知识归纳】
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化学平衡移动
概念:
(1)研究对象:
(2)移动原因:
(3)移动标志:
(4)移动方向:
V正> V逆平衡向方向移动;
V正= V逆平衡;
V正〈V逆平衡向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年级:高中
主题:反应限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反应的限度。

3. 能够根据反应的限度计算出产物的产生量。

4.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技巧。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

2. 化学实验材料。

3. 计算工具。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反应限度的兴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实际反应的例子,让他们根据反应物的量和限度来计算产量。

4. 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反应的限度和产量。

5. 讨论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计算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
1. 口头提问:随堂随机提问学生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3. 小测验:进行一次简单的考试,检测学生对反应限度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 拓展知识:介绍更复杂的反应限度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更多实验。

2. 实践应用:邀请专业化学家或工程师来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反应限度概念。

3. 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个关于反应限度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说说课内容: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从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第一课时的设计。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二、说教学目标1.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了解浓度商(Q)的概念,并能利用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研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切实体会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规律的学习过程,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根据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三、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及平衡的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不能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较强,能够根据问题、材料进行分析推理。

情感层面:高中生的求知欲较强,喜欢挑战,在课堂上应采用学生广泛积极参与的讨论法,设置层层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方法本节课信息较多,逻辑推理性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

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DOC)

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DOC)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2.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3.培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问题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型:新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什么叫熵?什么叫熵变?如何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教师】我们利用△H-T△S来判断一个反应的自发性时,如果它小于0,我们只能说这个反应有反应的可能性,有反应的趋势。

在实际上到底能不能进行反应,还要看有多少反应物发生反应转变成了生成物,另外还要看反应的速率。

如果反应物只有很少的量转变成生成物或反应的速率很小很小,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反应虽有自发进行的趋势,但仍然没有发生反应。

所以要研究一个反应,首先要研究它的自发性问题,接下来就要看它进行的程度,也就是限度的问题,最后看反应速率的问题。

好,这节我们就来看看反应限度的问题。

【板书】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提问】那么如何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限度呢?或用什么来反映反应的限度呢?【学生】思考,预习【教师】化学反应的限度是指有多少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所以最好用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或浓度的比值来反应。

那么我们来看下面这个表。

【学生】观察,计算:交流研讨: 已知反应H2(g)+I2(g) 2HI (g) ,△H< 0。

现在698.6K和798.6K时分别用不同起始浓度的H2、I2(g)、HI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福安十中高升国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二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本节教材在研究了“如何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向某方向自发进行”这一问题后,引领学生从“化学反应向某方向进行的限度”这一角度继续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即研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框架为: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究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这三个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在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如何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进行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知道温度、浓度、压强等反应条件的改变将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移动,但不知道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将如何移动。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知识结构更趋完整。

但本课时教学内容较复杂、抽象,学生初次接触,可能给学习带来一定难度。

由于本课时教学内容较复杂、抽象,在教学设计中,将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力求做到由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得出温度、浓度、压强等反应条件分别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而后引导学生运用上一课时学习的普遍适用的Q与K的比较判据,来分别给予解释,以加深学生对本课时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再通过适当的随堂练习进行迁移应用,以利于实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到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小组讨论、课件和视频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2 第2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 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 课时)【教学设计】【问题】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思考】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通过表中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表一2SO2+O22SO3n(SO) 2 2 2 2 2余SO21.2 0.2 0.14 0.1 0.004表二2CO+O2=2CO2思考,并记录笔记强化记忆当堂反馈精讲点拨【板书】2、特点:不彻底,有一定限度1、18O2 + 2 SO2 2SO3,此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后,混合物中含18O 的粒子有。

2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 +Y2(g)2Z(g),已知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 为0.3 mol·L-1 B.Y2 为0.4 mol·L-1C.X2 为0.2 mol·L-1 D.Z 为0.4 mol·L-1【素材展示】由蔗糖饱和溶液的溶解问题,引出对可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这里有二个过程,溶解和结晶,在饱和溶液中这二个过程停止了吗?2、为什么固体的总质量没变?通过所给数据,绘制密闭容器内浓度随时间分析并讨论问题,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认真思考,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问题。

增强对可逆反应定义与特点的认识,并能与习题相结合,养成由题目回归本源知识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及较为客观的现实,形成可逆的动态平衡概念理解。

合作解疑变化图像。

并结合所学速率知识,联系反应学生讨论,数据分析,通过数形结合,将精讲点拨当堂反馈快慢的问题。

【副板书】画出速率平衡图像,并顺利引出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体系。

【板书】二、化学平衡1、定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解决所提问题。

概念的理解:前提:实质:外观的表现:3、N2+3H2 2NH3 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 和H2 不再化合了B、N2、H2、NH3 的浓度相等C、平衡建立前体系的总质量在不断变化而数形结合理解问题。

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优秀教案(鲁科选修)

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优秀教案(鲁科选修)

第二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地限度(第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地定义,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地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地简单计算;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地应用及意义,理解平衡转化率地涵义.3.能够进行平衡转化率地计算.4.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地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化学平衡是有条件地平衡.【知识回顾】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方向又能向方向进行地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则称不可逆反应(1)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2)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⑶使用“”2、化学平衡状态:定义: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地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地浓度保持不变地状态化学平衡状态地特征:逆等动定变同【学案导学】:一、化学平衡常数1、对于一般地反应aA +bB cC + dD当温度一定,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注意:①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包括体和(因为它们地浓度为常数),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地浓度.②对于确定地反应,K只随温度变,不因浓度压强而变.2、平衡常数地应用⑴判断反应可能进行地程度,估计反应地可能性.K越,说明反应进行地程度越⑵判断反应进行地方向、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浓度商:对化学反应aA+bB cC+dD地任意状态称为浓度商.符号当QK时,反应已达平衡, QK时,反应逆向进行, QK时,反应正向进行二、平衡转化率(α)1、表达式:对于化学反应aA+bB cC+dD,反应物A地平衡转化率可表示为:α(A)=2、平衡转化率地有关计算关于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地计算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已知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例题】 1、在密闭容器中,将NO2加热到某温度时,可进行如下反应:2NO2 2NO+O2,在平衡时各物质地浓度分别是:[NO2]=0.06mol/L,[NO]=0.24mol/L, [O2]=0.12mol/L.试求:(1)该温度下反应地平衡常数.(2)开始时NO2地浓度.(3) NO2地转化率.(2)已知平衡转化率和初始浓度求平衡常数【例题】2:反应SO2(g)+ NO2(g) SO3(g)+NO(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物质地量浓度均为2mol/L地SO2(g)和NO2(g)注入一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SO2(g)地转化率为50%,试求:在该温度下.(1)此反应地平衡常数.(2)若SO2(g)地初始浓度增大到3mol/L, NO2(g)地初始浓度仍为2mol/L,则SO2(g)、NO2(g)地转化率变为多少?解:(3)、已知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求平衡浓度及转化率.【例题】3、在1200℃时测得下列反应达平衡时,k=2.25;CO2(g)+H2(g) CO(g)+H2O(g) ...2222C0(CO2)mol/L C0(H2)mol/LA 0.0100 0.0100B 0.0100 0.0120C 0.0100 0.0080试计算A情况下各物质地平衡浓度及CO2(g)和H2(g)平衡转化率解: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地影响1、温度地影响从实验事实可以看出,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地方向即热地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地方向即热地方向移动.改变温度,平衡常数发生改变,温度对化学平衡地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来实现地.2、浓度地影响若增大反应物地浓度或减小生成物地浓度,Q<K,平衡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Q>K,平衡向移动.(填正、逆)3、压强地影响增大压强,平衡向地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地方向移动.特例: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地反应)【跟踪练习】1.关于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A.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地浓度地改变而改变B.平衡常数随温度地改变而改变C. K值越大,反应进行地程度越大D. 温度越高,K值越大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NO2CO2+NO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和气体地颜色变浅.下列判断正确地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CO地平衡转化率降低D.各物质地浓度不变3.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地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增大体系地压强C.升高温度D.扩大容器体积4.在注射器内充入NO2,平衡后在恒温下进行压缩,当体积减小1/4时,则A 体系颜色比原来深 B.体系颜色比原来浅C.体系颜色不变D.注射器内压强不变5.有一处于平衡状态地反应A(g) + 3B(g)2C(g)△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C地方向移动,应选择地条件是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入催化剂⑥分离出C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③⑥D ②④⑥6.在体积相同地A和B两个带活塞地玻璃容器中,分别充入1/4容积颜色相同地NO2(存在2NO2 N2O4平衡)和Br2蒸汽,然后将活塞同时向外拉出到1/2处(快速),过一会儿将看到A.A中地颜色比B中浅B.A中地颜色比B中深C.A和B地颜色深浅相同D.A和B地颜色都比开始时浅7.一定量地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 + yB(g) zC(g),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地浓度为0.5mol·L-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地容积扩大到2倍再达到平衡后,测得A地浓度为0.3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地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x + y = zC.C地体积分数降低D.B地转化率提高8.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 <,平衡时Br2(g)地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0HBr2(g)地转化率为b.a与b地关系是A.a>bB.a=bC.a<bD.无法确定9.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H=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地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地示意图不正确地是10.在一定条件下,反应H2(g)+Br2(g) 2HBr(g) 地△H<0,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且其他条件不变时:(1)如果升高温度,平衡混合物地颜色;(2)体积固定,容器中加入一定量地氢气,化学平衡移动,αBr2(g)(变大、变小)11.铬酸钾(K2CrO4)与重铬酸钾(K2Cr2O7)有如下转化: 已知重铬酸钾地稀溶液呈橙红色.2CrO42-+ 2H+Cr2O72- + H2O黄色橙红色(1)向重铬酸钾地稀溶液中加入Na OH,溶液呈色;(2)向(1)地溶液中再加入过量地H2SO4,溶液呈色;(3)向重铬酸钾地稀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BaCrO4为黄色沉淀),平衡向移动(左,右)【跟踪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C A C BD C A C10、(1)变深(2)正向变大11、(1)黄(2)橙红(3)左。

2.2《化学反应的限度》(第3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

2.2《化学反应的限度》(第3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

2.2《化学反应的限度》(第3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教师】一定条件条件改变新条件下,某化学平衡新的化学平衡V正=V逆V正≠V逆V正′=V逆′各组分浓度各组分浓度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随时间改变保持新的不变【板书】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平衡移动:1.定义:由于温度、压强、浓度这些反应条件的变化而使可逆反应由一个平衡状态变为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移动2.研究对象: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教师】对于一个任意的化学反应:aA(g)+bB(g)cC(g)+ dD(g),若改变条件使得产物的量或浓度变大,则称之为平衡正向移动或向右移动;反过来,若改变条件,使得反应物饿量或浓度变大,则称之为平衡逆向移动或向左移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平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看看温度的影响。

【板书】3.平衡移动的标志:(1)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改变(2)V正≠ V逆4.平衡移动的方向:正向(或向右)移动逆向(或向左)移动【活动•探究】学生先预习,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1【分析】吸热2NO2(g) N2O4(g) 放热红棕色无色达到平衡时,Q = c(N2O4) c(N2O)2K = [N2O4] [NO2]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达到新的平衡时,有Q’= K,则:Q=c(N24即:平衡逆向移动,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达到新的平衡时,有Q’= K,则:Q=c(N24即:平衡正向移动,向放热方向移动;Q’= K,则:减小即:平衡正向移动,向放热方向移动;Q’= K,则:Q=c(NO)2/c(N即:平衡逆向移动,向放热方向移动;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K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板书结论】(二)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练习】化学反应:2A+B2C,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时,C的量增加,此反应()A.是放热反应B.没有显著的热量变化C.是吸热反应D.原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分析】Fe 3+ + 3SCN-Fe(SCN)3浅黄色红色温度一定时,K是一个定值。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认识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通过图像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状态3.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4.教学过程(1)史话引课:利用科学史话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介绍科学史话的内容,指出高炉炼铁尾气中存在大量CO,而当时工程师并不能减少尾气中CO 的含量,这成了炼铁技术中的谜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

【教师活动】播放化学动画魔术,介绍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去向。

2SO2 +18O2 2SO3,让学生猜测18O 的去向,观察完之后让学生解释。

【学生活动】猜想18O 可能存在哪些物质里,观察动画演示并解释结果,得出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的结论。

【板书】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可逆反应方程式的连接号【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可逆反应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1)水的生成和电解(2)氯化铵的形成和分解(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可逆反应”?小组讨论可逆反应的特点。

【总结】3. 可逆反应的特征: (1)同时性(2)同条件(3)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议一议】既然一个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那么在某一确定的条件下,反应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呢? ,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是否就意味着反应停止了呢【交流与讨论】以SO2 和O2 反应为例分析(1)反应开始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哪个大? v(正) 和v(逆)哪个大? (2)反应进行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 v(正)和v(逆)怎样变化? (3)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会“停止”? 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4)反应真的停止了吗?【学生活动】学生边讲解边画出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案3 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案3 鲁科版必修2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三课时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目标】1.化学平衡的标志2.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难点】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引入】分析反应2NO2 N2O4【问题】反应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化学平衡状态吗?化学平衡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哪些条件对化学平衡有影响?【板书】三、化学平衡的移动【观察·思考】温度对NO2与N2O4反应平衡状态是如何影响的?为什么条件的改变平衡状态被破坏?【阐述】在2NO2 N2O4的反应中,已知生成N2O4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说明NO2的浓度增大,升高温度有利于NO2的生成。

温度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原平衡被破坏,可见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同一可逆反应条件不同平衡状态不同,即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板书】1.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

如果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了,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的质量分数也就随之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讨论】(1)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哪些物理量会发生改变?哪个物理量的变化利于观察?(2)实验过程中,什么现象可以表征各物质的浓度是否发生了变化?【板书】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实验】温度改变时,反应2NO2 N2O4的化学平衡状态会改变吗?【实验探究】补充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浓度对Fe3+与SCN-反应平衡状态的影响0.01mol / L FeCl3和 0.01mol / LKSCN等体积混合 Fe3++ 3SCN- Fe(SCN)3压强对NO2与N2O4反应平衡状态的影响增大压强反应混合物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比原平衡混合物的颜色要深,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反应混合物的颜色先变浅后变深,但比原平衡混合物的颜色要浅,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

【讨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有影响吗?为什么?【板书、结论】化学平衡移动受到反应物的浓度、压强、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三课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三课时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本节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生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后,引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限度,使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但外界条件的改变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波、以及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等因素的变化都可影响反应的快慢。

催化剂的使用同样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

在可逆反应中,一定条件下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移动,这是反应的限度问题。

从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优化工业生产的条件的选择。

(二)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中将此部分知识分解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必修部分与旧教材相比,降低了知识要求和难度。

更简洁、易懂,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

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及平衡移动3.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4.通过“硫酸制造工业的发展”“催化剂和化学工业”等资料介绍,使学生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生产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半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

2.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的限度(3)-课件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的限度(3)-课件
化学反应的限度(3)
高二年级 化学
一定条件下,对任意可逆反应
mA(g)+nB(g)
pC(g)+qD (g)
Q
cp(C)cq(D)
= K cm(A)cn(B)
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化学平衡的移动
平衡状态1 条件改变 平衡破坏 一段时间后平衡状态2
? Q = K
Q≠ K
Q=K
一定条件下,对任意可逆反应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
【实验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3+ + 3SCN【实验思路】
Fe(SCN)3(红色)
证明改变某一物质浓度对平衡移动有何影响,需要先建立 一个平衡体系。
再通过改变某一物质浓度,观察实验现象,判断平衡移动 方向。
【实验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3+ + 3SCN【实验步骤1】
HCl气体。
【解题思路】 信息: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的Cl2
Cl2 + H2O
H+ + Cl- + HClO
【课堂练习2】——答案
因为1体积水可溶解500体积的HCl,说明HCl在水中的溶解度
很大,可以被饱和食盐水吸收完全;而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
大,会使 Cl2 + H2O
H+ + Cl- + HClO,向逆反应向移
mA(g)+nB(g)
pC(g)+qD (g)
Q
↓ c p ( C ) c q ( D )
↑ c m ( A ) c n ( B )
【任务二】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定条件下,对任意可逆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
一、引入科学家研究化学平衡常数,不仅仅是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状态,更希望通过调控平衡移动方向,得到更多的产物。

对于
一个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如何打破原平衡?提高反应物的转
化率,通过研究平衡移动规律来解决问题。

学生从已有的
经验出发,感
受化学研究对
人类生产生活
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平衡移动的概念
对于任意化学反应:
都有浓度商Q c=
当Q c =K,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如果改变条件使Q c≠K,
则原平衡被打破,反应继续进行,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平衡被打破,新平衡建立的过程为平衡的移动。

建立平衡移动
的概念,体会
研究平衡移动
的起点是已经
建立平衡的可
逆反应。

三、预测影响因素分析移动方向【思考】改变哪些条件可以使K、Q c不等,平衡又会怎样移动
呢?
【答案】改变温度,使K发生变化,或者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
或者同时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即改变压强,使Q c发生变化;均
能使K≠Q c,从而使平衡发生移动,建立新的平衡。

根据浓度商表
达式,预测影
响平衡移动因
素,以及移动
方向。

三(1)温度对平衡的影响1、温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素材】2NO2(g) N2O4(g)ΔH<0。

(红棕色)(无色)
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K值如下表:
根据数据分析该反应随温度升高,K、Q c的大小如何变化?气
体颜色会怎样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T/ K K /(mol-1·L)
298 6.80
3330.601
根据温度变
化,平衡常数
的变化,使学
生能够理解数
据变化的意
义,从而分析
得出平衡移动
方向,以及温
度对化学平衡
影响的一般规
律。

【分析】298K时,K=6.80,此时K=Q c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温度升高到333K时,K值变小,从而使Q c > K,为使Q c
与新的K值相等,平衡需逆向进行,气体颜色将会变深。

由于该反应正向为放热方向,因此,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
向进行。

反之,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方向进行。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
示,证明之前
利用K、Q c的
大小变化对平
衡移动方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