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题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精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项曲解了题中观点;C项正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项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2.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解析:A、B两项均是片面的,不选;C项不选,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项正确指出了原因,符合题干要求,应选。
答案:D3.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五行学说。
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这种观点()A.把具体形态归结为世界的本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B.与“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包含同一本原C.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但本质上是不正确的D.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A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应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B项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认为该观点“本质上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故选D项。
答案:D4.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德国的费希特则认为,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的创造性活动是经验的唯一源泉。
这两种思想都() A.认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不承认思维决定存在D.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解析:材料中柏拉图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费希特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两种思想均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故选D项。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课一练(含答案)

一课一练02 百舸争流的思想(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论中围绕________分成________两大阵营。
(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等知识。
正是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故本题选D。
易混辨别:“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不等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思维是本原;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无同一性。
答案:D2.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 ) A.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D.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解析: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强调人可能因客观环境而触景生情,这属于唯物主义;而观点二则认为客观事物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知,属于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 1.2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1.2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哲学派别,它们提出了不同的哲学问题,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但从本质上看,他们的问题都是围绕________问题展开(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偶然和必然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答案 A解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不能等同于哲学的基本问题,B、D排除;C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在我们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思想属于( ) A.唯物论 B.唯心论C.二元论 D.不可知论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掌握情况。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3.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答案 C解析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为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而做出的一项决策,体现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故选C。
其他选项表述不准确。
4.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答案 D解析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老子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两者的共同点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5.公孙龙有一篇谈论石头属性的哲学论文《坚白论》。
高二政治必修4 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

高二政治必修4 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9--10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1
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和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P11---12)
注意:并非凡是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基本形态?)
3、哲学的两个对子:
例7、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旧唯物主义观点
用心爱心专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单选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下列观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的是(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④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3.康德认为: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
康德的观点认为(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5.有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该观点()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正确的B.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D.辩证地解释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6.“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
”“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③是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下列选项能够恰当反映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依次排序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理生万物,理在事先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①→④8.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3.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人们时常发出这种无奈的叹息----“天有不测风云”。
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自然界具有客观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认识具有局限性4.《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南宋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他们是在思考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②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决定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④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5.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哲学基本问题上看,这是因为①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和存在不可分割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与存在是同质的事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6.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7.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②→①→③D.③→②→④8.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曾在梵蒂冈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二课练习

一课一练2百舸争流的思想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哲学就是爱智慧,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追问体现了人类对智慧的探索。
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哲学派别,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但是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________问题而展开()A.存在和思维的关系B.偶然和必然的关系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非其辩证关系问题,因此A正确而C不选。
答案:A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①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③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④人类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而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书本的基础知识,①④构成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答案为D项。
答案:D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答案:B4.在哲学的基本问题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派生④世界具有可知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答案:A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A.唯物主义命题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教条主义命题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要能够充分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体现了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能空想,是唯物的。
答案:A6.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解析:唯物主义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选B。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庄子梦蝶)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键词:气、水、火、土)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关键词:我)②客观唯心主义(关键词:理、上帝、上天、神仙)巩固练习:1.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2.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物质是按―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3.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下列名言与王守仁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是()①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③“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质,“自我”周围的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6.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单选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下列观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的是(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④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3.康德认为: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
康德的观点认为(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5.有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该观点()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正确的B.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D.辩证地解释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6.“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
”“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③是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下列选项能够恰当反映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依次排序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理生万物,理在事先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①→④8.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列属于这一问题的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②思维与存在是否息息相关③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 目前,科学家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B.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10.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这说明(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11.“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
此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2.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③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者,则知天矣④未有这事,先有这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某地铁站为残疾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但工作人员却要求双臂残疾的人必须亲自出示残疾证才能通过,还振振有词地说:“看证不看人。
”“看证不看人”讽刺了( )①否定意识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②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以“我”为中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形而上学的观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
”可见( )①唯心主义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③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朱熹说:“理生万物。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者,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朱孟二人的观点( )①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②都否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④体现着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16.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没有实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17. 在网络世界,不学无术却夸夸其谈、冒充学术权威的人,或者是专门发表自己杜撰的言论以吸引眼球而被网友们“拍砖”的人,被网友戏称为“砖家”。
下列名言体现的观点和漫画《“砖家” 之言》(作者:郝延鹏)的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②信口雌黄言多事③人是万物的尺度④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 中国哲学史上曾产生过“无其器,则无其道”“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哲学观点。
上述三种观点分别属于(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客观唯心主义④辩证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 漫画《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
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B.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C.“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D.人存在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控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二、材料分析题20. 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圏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规划编制在明确区域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首都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重点就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21.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它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等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
结合所学哲学道理,说明中医五行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②体现的是联系的、全面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④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的关系,首先弄明白代指的是什么。
“形、物、气”指代的是物质,“神、心、理”指代的是意识,物质和意识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即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A适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3.答案:B解析:题中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康德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B符合题意;A、C、D均与康德观点不符。
故选B。
4.答案:B解析: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符合题意。
A:对意识能否反映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A与题意不符。
C:对事物发展变化根本原因的不同回答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标准,C与题意不符。
D:对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所在,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5.答案:A解析:材料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正确的,A 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指的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材料中的观点只看到了存在对思维的决定作用,没有涉及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故没有全面而正确地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C、D排除。
6.答案:D解析:前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后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这两种观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故选①②④。
③不符合题意。
7.答案:B解析:8.答案:D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排除。
9.答案:D解析:科学家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说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符合题意。
10.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哲学两大阵营的划分依据,B正确。
其他三项都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1.答案:A解析:题干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即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A项正确。
12.答案:A解析:张衡观点中的“元”指的是“元气”,他把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②与张衡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③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④是唯心主义观点。
13.答案:C解析:“看证不看人”的做法是凭“主观标准”办事情,而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②正确;面对残疾人却不承认是残疾人,只要“凭证”,是典型的形而上学,④正确;“看证不看人”没有否认意识能动性,①排除;“以‘我’为中心”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③错误。
14.答案:C解析: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材料中声称者的言行不一,并不说明唯心主义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①说法错误;唯心主义哲学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④错误;“命中注定的”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②③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