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PPT免费课件下载
合集下载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 兰 诗
《乐府诗集》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积累文学常识。 2.正确并熟练朗读课文。 3.梳理本文主要故事情节。 4.熟练背诵课文。
作品简介: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 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 业的传奇故事。
乐府诗
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 乐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9)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 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 乐的气氛的句子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1)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 心情的句子是:
战后(回朝还家)
(2)地点转换
家中 途中 战场 朝堂 家中
(3)事情的发展顺序 起因 经过
结果
《木兰诗》
第1段:勤劳织布,停机叹息 第2段:可汗点兵,替父出征 第3段:出征准备,征途思亲 第4段:奔赴战场,环境艰苦,战争残酷 第5段:凯旋重赏,辞官还家 第6段:全家相迎,换回女装,伙伴吃惊 第7段:双兔为喻,巧答疑惑
今义:连词,但是,表转折 (5)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外城
•(6)表现木兰英雄气慨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 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表现木兰不慕荣华富贵只愿回归故乡的句子 是: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按要求填空
•(8)表现木兰机智、谨慎的句子是: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女郎。
第二课时
《乐府诗集》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积累文学常识。 2.正确并熟练朗读课文。 3.梳理本文主要故事情节。 4.熟练背诵课文。
作品简介: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 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 业的传奇故事。
乐府诗
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 乐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9)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 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 乐的气氛的句子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1)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 心情的句子是:
战后(回朝还家)
(2)地点转换
家中 途中 战场 朝堂 家中
(3)事情的发展顺序 起因 经过
结果
《木兰诗》
第1段:勤劳织布,停机叹息 第2段:可汗点兵,替父出征 第3段:出征准备,征途思亲 第4段:奔赴战场,环境艰苦,战争残酷 第5段:凯旋重赏,辞官还家 第6段:全家相迎,换回女装,伙伴吃惊 第7段:双兔为喻,巧答疑惑
今义:连词,但是,表转折 (5)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外城
•(6)表现木兰英雄气慨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 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表现木兰不慕荣华富贵只愿回归故乡的句子 是: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按要求填空
•(8)表现木兰机智、谨慎的句子是: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女郎。
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9 《木兰诗》课件(共13张PPT)
9 木兰诗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运用起兴手法,以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用“ 女叹息”暗示她有心事,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卷卷有爷名”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出征催促之急;“从此替爷征” 交代了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表现了木兰对父亲的孝心、对国家的忠 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前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征途之遥,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飞驰 ,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身姿。中间两句运用对 偶,写军营的艰苦生活。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 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还朝辞官。前两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
作品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北宋郭
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是 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 《木兰 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 主题思想
这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塑造了中国历史上“木兰从军”这一不朽的巾帼英 雄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崇高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古代女性要求摆脱 封建束缚,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英雄主义思想。
6.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详),有时“惜墨如金”(略),试 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诗叙事详略得当,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 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理描写等,是为了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 担当的形象特点;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是为了突出木兰深明大义、 勇于担当的性格,也隐含着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自主学习
原文赏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运用起兴手法,以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用“ 女叹息”暗示她有心事,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卷卷有爷名”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出征催促之急;“从此替爷征” 交代了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表现了木兰对父亲的孝心、对国家的忠 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前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征途之遥,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飞驰 ,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身姿。中间两句运用对 偶,写军营的艰苦生活。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 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还朝辞官。前两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
作品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北宋郭
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是 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 《木兰 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 主题思想
这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塑造了中国历史上“木兰从军”这一不朽的巾帼英 雄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崇高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古代女性要求摆脱 封建束缚,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英雄主义思想。
6.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详),有时“惜墨如金”(略),试 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诗叙事详略得当,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 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理描写等,是为了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 担当的形象特点;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是为了突出木兰深明大义、 勇于担当的性格,也隐含着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木兰诗》ppt课件(61页)
谁说女子不如男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男子打仗到边关 白天去种地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谁说女子享清闲 女子纺织在家园 夜晚来纺棉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有许多女英雄 为国杀敌 这女子们 也把功劳建 是代代出英贤 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唱段中的女英雄是谁?
木 兰 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 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 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 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 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宋朝· 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北 方的一首民歌。
南北双璧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何为“乐府诗”?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 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 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 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 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乐府诗的特点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有完整 的故事情节。 2.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 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 描写等。 3. 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 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 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男子打仗到边关 白天去种地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谁说女子享清闲 女子纺织在家园 夜晚来纺棉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有许多女英雄 为国杀敌 这女子们 也把功劳建 是代代出英贤 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唱段中的女英雄是谁?
木 兰 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 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 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 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 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宋朝· 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北 方的一首民歌。
南北双璧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何为“乐府诗”?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 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 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 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 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乐府诗的特点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有完整 的故事情节。 2.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 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 描写等。 3. 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 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 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木兰诗(完整版)ppt课件
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木兰诗与民族文化的关联
木兰诗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紧 密相连,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民族文化的传承
诗歌通过描绘木兰的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如忠孝观念、家国情怀等。
民族文化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木兰诗所传承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 发展和创新,为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意义。
通过对战场、军营、家庭等环境 的细致描绘,营造了诗歌的背景 和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动作描写的运用
通过描绘木兰骑马、射箭、杀敌 等动作,展现了她的英勇和矫健,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鲜活。
心理描写的运用
通过描绘木兰在战场上的心理活 动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她的内心 世界和精神风貌,增强了诗歌的
深刻性和内涵。
THANK YOU
爱国主义情怀 木兰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 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对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贡献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提供文化认同
木兰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有助 于培养文化自信。人们可以更加 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 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02
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她们在战
争中的贡献和牺牲。Βιβλιοθήκη 诗歌的创作目的03
通过木兰的故事,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勇无畏精神的赞颂。
作者生平及成就
作者不详
对后世的影响
关于《木兰诗》的作者,历史上没有 明确的记载,一般认为它是北朝时期 的一首民间叙事诗。
《木兰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 刻的社会意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9张PPT)
词义诗意 请大家默读诗歌,对照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了解文章所讲述的故事。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句意,有疑惑的 地方可先标注在书上。
2.概括出每段话的大意。
重点积累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二、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
(古:父亲
同“贴” 今:父亲的父亲)
2.赏赐百千强 (古:有余
今:强壮,强大)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副词,只,仅仅
乐府民歌
也叫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 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也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 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 考查政治得失。萧梁时把“乐府”从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其中 有文人创作的诗歌,又有民间歌辞,于是将都能合着乐曲歌唱 的歌辞统统称为“乐府”。
唧、织、息、思、忆
韵脚:i
பைடு நூலகம்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 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 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再贴上花黄。
概括段意
第一节:“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第二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第三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第四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第五节:“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六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第七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04377_《木兰诗》完整版课件
02
03
机智敏捷
木兰在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表现 出机智敏捷的特点,她能够迅速 做出决策,化解危机。
04
2024/1/24
11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
01
02
03
皇帝
皇帝在诗中是一个英明神 武的统治者形象,他关心 百姓疾苦,选拔人才,治 理国家。
2024/1/24
将士们
将士们是勇敢善战的战士 形象,他们在战场上奋勇 杀敌,保卫国家。
木兰与皇帝的关系
木兰与皇帝之间是君臣关系,皇帝对 木兰的英勇善战给予肯定和嘉奖,体 现了君主的英明和仁爱。
2024/1/24
13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2024/1/24
14
忠孝观念在《木兰诗》中体现
木兰代父从军
诗中描绘木兰因父亲年迈体弱, 毅然决定代父从军,展现了她的
孝心和家庭责任感。
2024/1/24
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木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展现了强烈 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对后世的启示
3
通过木兰的故事,传递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 重要性,激励着后人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 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2024/1/24
17
05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2024/1/24
18
民间故事与传说对《木兰诗》影响
2024/1/24
9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2024/1/24
10
木兰形象分,她热爱劳动,关心家人,体 贴父母。
忠孝两全
木兰既忠于国家,又孝敬父母, 她的行为体现了忠孝两全的传统 美德。
01
英勇善战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3张ppt)
《木兰诗》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木兰诗
全班齐读课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杵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 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 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爹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 马,从此替爹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 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
通假字要知道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贴上。
(2)著我旧时裳。 “著”通“着”,穿。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木兰诗》
古今异义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1)木兰当户织
古义: 门 今义: 窗户
古义: 父亲 (2)卷卷有爷名
今义: 爷爷
古义: 买 (3)愿为市鞍马
今义: 城市
第一部分(①—③):写木兰替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④):概写木兰多年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⑦):以比喻作结,盛赞木兰的才智。
《木兰诗》
课文赏析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 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 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 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 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夸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对偶: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11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 兰 诗
学习目标
1. 诵读诗歌,识记重点文言词汇,梳理故事情节。 2. 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初追 识踪 木溯 兰源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铮铮铁骨,寸寸柔肠
华夏男儿多豪杰,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多为近身搏斗,对力 量的要求决定了主要是男人的舞台,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也出现了很多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 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都是一代女中豪杰,谁说女儿不如 男儿。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 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jiū)啾。
课文原文
•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 (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题木兰庙 ——杜 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花 木 兰 雕 像
花 木 兰 雕 像
安徽亳州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追踪溯源 初识木兰
据有关文献分析,木兰不姓花,而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 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汗募兵,本是木 兰父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 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 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 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 后朝廷闻之,召她入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演义 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 典型形象 。
学习目标
1. 诵读诗歌,识记重点文言词汇,梳理故事情节。 2. 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初追 识踪 木溯 兰源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铮铮铁骨,寸寸柔肠
华夏男儿多豪杰,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多为近身搏斗,对力 量的要求决定了主要是男人的舞台,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也出现了很多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 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都是一代女中豪杰,谁说女儿不如 男儿。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 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jiū)啾。
课文原文
•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 (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题木兰庙 ——杜 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花 木 兰 雕 像
花 木 兰 雕 像
安徽亳州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追踪溯源 初识木兰
据有关文献分析,木兰不姓花,而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 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汗募兵,本是木 兰父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 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 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 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 后朝廷闻之,召她入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演义 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 典型形象 。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
记功
有余
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想要 不愿做
骑
译文:(木兰)从战场上回来后拜见可汗,可汗坐在朝堂上。 (可汗)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赏赐给她很多的财物。可汗问 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她 回到故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
早晨 辞别 离开 住宿
只
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爹娘唤女声,
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一人一马,战马
互文的手法
所谓互文就是古代汉语中类似于这种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部分,看似 各说一件事,实则意义彼此互见,相互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 修辞方法。不能把前后割裂开来理解。
急促高亢 悲凉雄壮
赞赏功勋 从容辞官 渴望还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活泼欢快 前高后低
动词要读得响亮,极力表现轻松 欢乐之情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明节奏、读出意蕴
读准字音
⑴唧唧(jī);⑵机杼(zhù);⑶军帖(tiě); ⑷可汗(kè hán);⑸愿为市鞍马(ān); ⑹鞍鞯(jiān);⑺辔头(pèi);⑻鸣溅溅(jiān); ⑼燕山(yān);⑽胡骑(jì);⑾鸣啾啾(jiū); ⑿戎机(róng);⒀朔气(shuò);⒁金柝(tuò); ⒂策勋(xūn);⒃十二转(zhuǎn); ⒄扶将(jiāng);⒅阿姊(zǐ);⒆旧时裳(cháng); ⒇扑朔迷离(pū shuò);
《木兰诗》PPT课件下载
课堂检测
1、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①____万__里__赴__戎___机___,关山度若飞。
_朔___气__传__金__柝______,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__壮__士___十__年__归_____。 ②当窗理云鬓,_对___镜__贴__花__黄______。 ③__雄__兔__脚___扑__朔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kè hán 可汗问所欲
tiě
昨夜见军帖
yān jì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shuò tuò
朔气传金柝
bàng
双兔傍地走
检查预习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 军,建立赫赫战功后辞官还乡与亲人团 聚的故事。
合作探究
1、根据概括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故事情节。 思考:哪些情节详写,哪些略写?这样安排
⑧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
考考你!
⑨爷娘闻女来,________________ ; 阿姊闻妹来, ________________; 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________。
考考你!
⑩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 ; 双兔傍地走, ________________?
有什么好处?
代父从军,→(
)→( )→还朝
辞官 →(
)→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合作探究
2、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 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用准确的词语概括 木兰的形象。
以“我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它写出 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的句式说。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 词 多 义
市:①集市,e.g:东市买骏马; ②买,e.g:愿为市鞍 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①买(东西),e.g:东市买骏马; ②雇,租,e.g :欲 买舟而下. 愿:①愿意,e.g:愿为市鞍马; ②希望,e.g:愿驰千 里足;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 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声。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溅溅:水流声
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铺排, 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 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 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 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
道出木兰心事。
课文翻译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 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 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课文翻译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 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黑山:北方山名 胡骑:胡人的战马 啾啾:马叫的声音
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 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古 今 异 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28张PPT)
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14]。复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顶真(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 兰 诗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第四段:
理解: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即可汗,明堂指朝廷。策勋即记功,勋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转,十二转者,夸张连升之速也。百千强,言赏赐之物成百成千还多。写天子对木兰之优遇非常,一则暗示木兰战功之卓著,一则衬凸木兰还家之心切。“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定是木兰对于勋位赏赐全无兴趣,故天子怪而问其所欲,木兰则告以不用作官,只愿还乡。愿借千里足(指快马),婉言归心似箭也。木兰不受官职,固然可谓鄙薄官禄,但也应知她还隐蔽着女性之身份,在当时条件下,女子又岂能做官(从军本是万不得已)。尤其长期离别父母,女儿之情深切矣。辞官一节,仍是紧扣木兰作为一女性来写的。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为了/市鞍马,从此/替爷
征。
买 马和马具
疏通文句,理解诗意
贰
叹息声一声又一声地传来,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见织布 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一声声的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没想什么,木兰 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军中文告,可汗大规模征兵。征 兵名册很多卷,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 没有哥哥,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从军打仗。
动词,买 名词,集市
2.帖 ①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告 ② 对镜帖花黄 动词,同“贴”
三、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 (名作动 ,买) 2.东市买骏马( 名作状,在东 ) 3.当窗理云鬓( 名作形,像云一样的 )
四、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通“贴” 贴上 )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问女何所思 ② 关山度若飞 ③出郭相扶将
秋瑾
秋瑾
近代革命家、作家。浙江绍兴人,别号鉴 湖女侠。生于福建,曾随父旅居台湾、湖南。 庚子事变之后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将个 人生死置之度外。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 学,次年七月,加入同盟会。她经常登坛演讲, 鼓吹革命,又学习射击和制造炸药,准备日后 进行武装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活动家。后参 与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 浙江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先期发动, 失败牺牲。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 容就义。1913年,孙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 题赠"巾帼英雄"匾额。
贰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
疏通文句,理解诗意
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星汉运行与灿烂,都像是出自于这沧海之中
早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①旦辞爷娘
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旦辞
水流声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人的战马 马叫的声音
译文:到集市上购买了一匹好马,马鞍和鞍垫,嚼子和缰绳,以及长 长的马鞭。(木兰)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 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的水流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 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 人战马的鸣叫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动弹Leabharlann 眯着眼 靠近、临近 跑 怎么
译文: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
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 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坐我西屋的床(每间房 子都要打开门,进去看看、坐坐)。脱下我从军时的战袍,穿上我以 前的衣裙,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般的鬓发,贴上好看的花黄 。出门去见军中的同伴,同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 兰是个姑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从军十余年,巧妙掩饰女儿身份,同男子一 样上阵杀敌。她的聪明、机智、谨慎让人称奇。
木兰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还是一位 淳、真性情的女子,许多情节都有所体现。
辞别家人奔赴战场 辞官还家
归家时恢复女儿身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①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 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爱家爱国、不慕名利,体现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早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①旦辞爷娘
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旦辞
水流声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人的战马 马叫的声音
译文:到集市上购买了一匹好马,马鞍和鞍垫,嚼子和缰绳,以及长 长的马鞭。(木兰)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 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的水流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 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 人战马的鸣叫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动弹Leabharlann 眯着眼 靠近、临近 跑 怎么
译文: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
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 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坐我西屋的床(每间房 子都要打开门,进去看看、坐坐)。脱下我从军时的战袍,穿上我以 前的衣裙,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般的鬓发,贴上好看的花黄 。出门去见军中的同伴,同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 兰是个姑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从军十余年,巧妙掩饰女儿身份,同男子一 样上阵杀敌。她的聪明、机智、谨慎让人称奇。
木兰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还是一位 淳、真性情的女子,许多情节都有所体现。
辞别家人奔赴战场 辞官还家
归家时恢复女儿身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①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 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爱家爱国、不慕名利,体现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第9课《木兰诗》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鉴赏花木兰人物形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木兰诗》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行前准备家人团聚的内容写 得详细,而对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凯旋辞官及十多年的征战生活则 写得简略,这样更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B.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 活的向往。 C.《木兰诗》的主题,不但歌颂了尚武精神,也反映了人民对和平 生活的向往。 D.木兰征战准备分东西南北来写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夸张地来 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
自主学习
马鞍下的垫子
早晨 辞别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
住宿
只
到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
胡人的战马
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缰绳及长鞭。 (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 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 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 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
·
·
·
“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 “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
任务探究
“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 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 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为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赞美木兰
第一节
翻译
复:再、又 当:面对着 闻:听到 唯:只 何所思:“所思何”的倒装。 愿:希望 市:买
第一节
一阵唧唧声,又一阵唧唧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她叹气的声音。问 她所想的是什么,问她所思念的是什么。她也没有想 什么,她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到军中的文告, 皇上正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 父亲的名字。我父亲(老了)没有大儿子(接替), 木兰我没有大哥(去参军),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相关介绍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部流传了千百年的北 朝民歌,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早已 肯定,这首诗内容是“真实的”。1982年曹熙先生发 表《木兰辞新考》,明确木兰确有其人,“花”是后 人加的姓,木兰本名穆兰,穆是鲜卑人的姓,约出生 在河南地,属今日的伊盟(包头人习称“河西”,1926 年曾隶属包头县)。木兰替父从军是参加对阴山之北 柔然的战争。
由此可知: (1)《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
的史实为背景而作的。 (2)当时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称可汗。 (3)当时北魏的都城是盛乐(和林格尔),离黄
河很近。当时调来的军队就集结在黄河边上。 (4)黑山是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喀喇和硕山。 (5)燕山即燕然山,是杭爱山的一支。
作品介绍
语调轻语速缓 体现忧心忡忡 问者急切 答者沉稳
语速语调逐 渐加快加高
由沉思到下定决心 由轻缓到重快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由轻缓到重急
既紧张又有序
1.从什么地方可看出木兰的身份?
(木兰当户织)
2.“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 表现了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的情态。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请你说说看?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木兰为何忧 愁?从而引出下文的一问一答。 ②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情节曲折多姿、引人入胜。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新课导入
巾帼一般是指妇女;须眉则是指壮年的男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子未必就比男子差,或是不比 男子差。
人物介绍
木兰是北朝时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 功。凯旋而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 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 于唐代修建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 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 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 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
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 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的一 首民歌。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 传奇故事。
乐府双璧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乐府和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 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诗”, 它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
赞赏功勋 从容辞官 渴望还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磨刀霍霍向猪羊。
活泼欢快 前高后低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动词要读得响亮, 极力表现轻松欢 乐之情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惊叹与赞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充满喜剧氛围
如何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 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鞭 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 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 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十四 木兰诗
SJ·八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 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 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从哪些诗句可见军情紧急?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5.数量词“大”和“十二”有什么作用?
“大”突出征兵范围广、数量大;“十二”表 示数量之多。这两个词表示军情紧急,渲染战争的 紧张气氛。
第二节
辞:告别 去:离开 但:只
第二节
去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 和马鞍下的垫子,去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 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声音, 只听到黄河流水的声音。早晨告别黄河离开,晚上就 到了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 山胡人的战马叫的声音。
鞍鞯 戎机
jiānjiān yān
溅溅 燕山
zhuó cháng
著我旧时裳
kè hán
可汗
pèi
辔头
jì
胡骑
tuò
金柝
bìn
云鬓
jiū jiū
啾啾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你认为应该如何朗读这首古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乐府”本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的名称,负责制 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 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 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zhù
tiě
机杼 军帖
ān jiān róng
“旦、暮”重读, 上下句之间要读得 似断实连。“不 闻”“但闻”重读, 两句要前轻后重, 读出对亲人的眷恋 之情,和悲壮豪迈 的气氛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急促高亢 悲凉雄壮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