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_绝望的现代人_论奥尼尔_毛猿_的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5月

第17卷 第3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 ichuan International S tudies University

May,2001

V ol.17 N o.3

孤独、绝望的现代人

———论奥尼尔《毛猿》的主题

熊沐清①

(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湘潭 411201)

提 要:奥尼尔通过扬克这一角色刻画了一个无所归附、希望幻灭并且被高度技术化的世界毁灭了的现代人的困境。在奥尼尔看来,孤独和绝望是现代人不可改变的宿命;现代人深刻的悲剧性在于:他在思想或企盼,然而却找不到答案,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答案。

关键词:毛猿;现代人;孤独;绝望

中图分类号:I0741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1)03-0023-04

The lonely and desperate modern man:on the theme of The Hairy Ape

XIONG Mu2qing

(F 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X iangtan N ormal University,X iangtan411201,China)

Abstract:OπNeill,through Y ank,depicts the plight of m odern man who has become dislocated,disillusioned,and destroyed by the highly technological w orld.In him,the m odern man is doomed to su ffer loneliness and desperation;his tragedy results from the predicament in which he thinks and expects but fails to find the answer,for there exists no answer for him.

K ey w ords:hairy ape;m odern man;lonely;desperate

英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经用夸张的口吻谈到西方人际关系在现代的巨变及其发生时间:

在1910年12月或左右,人的本性改变了……人的所有反应都变换了———主仆之间、夫妇之间、父母子女之间都变换了。人际关系一变,宗教、行为、政治和文学也发生了变化。[1]其实,人的本性和人际关系的这种变化至少在19世纪就已开始,此后,西方知识界关于人的学说的整个基调由自信蜕变为无尽的失望。文艺复兴以来,人们总是从积极的意义上去描绘、歌颂、展示人的坚定信念、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而现在,如果不是一切都颠倒了过来,至少也不再是确定、必然的了。“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2]尤其令人沮丧的是,千百年来抚慰人们痛苦心灵的上帝也不再存在,“现在上帝死了”[3]。进入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把人们的失望情绪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极致,包括伍尔夫所称的人际关系等价值准则全面瓦解,西方知识分子普遍产生了某种幻灭感,悲观、怀疑等情绪成为时代的基调。而在大战后的美国,到处弥漫着的是知识界的幻灭感和“美国梦”的破灭,舞台也笼罩着这种时代阴云,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奥尼尔走上了美国戏剧舞台。

就像19世纪的思想先驱那样,奥尼尔也确信“古老的上帝已经死亡,科学及物质主义不能为幸存的原始宗教本能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新的替代物,使人们在其中发见人生的意义,并以其抚慰他们对死亡的恐惧”[4](P10)。失望与怀疑促使奥尼尔在短暂地尝试自然主义写作方式之后便转向了表现主义,特别是转向斯特林堡的剧作,以寻求一种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失望情绪的戏剧形式。《毛猿》(The Hairy Ape)是他的一个成功尝试,该剧也成了表现主义剧作的一个范例。在《毛猿》中,通过扬克这一角色,奥尼尔刻画出了一个无所归附、希望幻灭并且被高度技术化的世界毁灭了的现代人的困境。扬

①收稿日期:2000-11-29

作者简介:熊沐清(1954-),男,侗族,江西人,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英美文学和话语分析研究。

克的悲剧也就是现代人的宿命:他注定是孤独的,而且是绝望的,因为他的命运不可改变。

《毛猿》是一出八场独幕的象征戏,主要角色有四个人:锅炉工扬克和他的两个工友———派迪和勒昂以及豪门闺秀米尔德里德。扬克的最初出场是在大邮船的锅炉舱里。这是他安身立命之地,这地方似乎是属于扬克的。奥尼尔在第一幕的舞台说明中写道:“扬克坐在前台上。他好像比其余的人更健壮、更凶猛、更好、更有力、更自信。他们尊重他的强大的体力———因为畏惧,不得不表示的那种尊重。同时,对于他们,他也代表着一种自我表现、他们身份的最后评价、他们的最高度发展的个性。”在扬克眼里,只有产业工人才是“顶事”的,他们铸造钢铁,开动机器,推动轮船,创造了这个世界,而他本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他们都尊重他”,派迪也“不再算数啦”,“不顶事”了。至于有钱人,他们更不“顶事”,“那些有钱的家伙,他们自以为了不起,他们:算个屁!他们不顶事。可是我们这些人,我们在前进,我们是基础,我们是一切!”[5] (《毛猿》第一场)米尔德里德———钢铁托拉斯总经理的女儿动摇了扬克的自信心,他开始质疑自己,质疑他所在的社会。米尔德里德下到炉膛口参观,看到在弥漫着煤灰的空气里,一大排人齐腰以上赤身露体,用一种奇异的、笨拙的、摇摆的节奏铲煤,“那些铁锨好像是他们身体上的一个部分”,“他们的阴影轮廓就像一群蹲着的、低头弯腰带着锁链的大猩猩”;扬克“一只手里拿着他的铲子,凶恶地在头上挥舞,另一只手捶着胸膛,像个大猩猩一样大叫”。米尔德里德吓得几乎要晕过去了,赶紧蒙上眼睛,喊道:“带我走开!噢,这个肮脏的畜生!”这时扬克感到“盛怒和迷迷糊糊的愤慨”,“他觉得自己,他的自尊心,莫名其妙地受到侮辱”(《毛猿》第三场)。他开始“思考”,“像罗丹的《沉思者》”。从第五场起,他踏上了寻找归属和意义的路———一条不归路。

现在,扬克和勒昂“大摇大摆地”走在纽约富丽堂皇的第五大道上,“带着一种造作的、反抗的蔑视态度”;一群人从教堂里出来,“这是一队衣着华丽的活动木偶”,脸色傲慢,冷漠。扬克试图从他们那里获得答案,而他们却不屑于瞧他一眼。扬克故意挑逗他们,试图激恼他们,可他们仍然对他视而不见。最后,扬克无意间与一位绅士撞个满怀,结果被他叫来警察,将扬克带上警车。(《毛猿》第五场)

在“世界产联第五十七地方分会”的办公室里,被释放出来后的扬克要求加入他们的组织,并且建议用炸药“来改造不平等的社会条件”,但“世界产联”的人主张用合法、和平的方式进行活动。他们认定扬克是一个内奸,把他赶了出去。最后,扬克游荡到动物园,打算看看毛猿到底是什么模样。他打开了关着猩猩的笼子,结果,他被猩猩搂得骨头碎裂,“像一堆肉,瘫在地板上,死去了”,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

起初,扬克觉得自己是开动这艘船的机器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这架机器的一部分;但是渐渐地他发觉自己只是一个被遗弃者,不仅米尔德里德嘲笑他,纽约五马路上的行人嘲笑他,而且“世界产联”的人以及他的工友也都嘲笑他,最终甚至连动物王国也遗弃他。奥尼尔在这部“关于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喜剧”中的最后一句话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苦涩的:扬克死在猩猩的笼子里,猴子们发出一片吱吱哇哇的哀鸣,这时的舞台说明写道:“最终还是归于毛猿吧。”

扬克的悲剧首先源于他的孤独。在锅炉舱里,他虽然得到工友的尊重,但他们尊重的是他超人的体力,那是一种因为畏惧而不得不表示的“尊重”。所以,扬克在锅炉舱里其实也是孤独的。米尔德里德第一次把“孤独”问题无情地置于扬克的面前。她那“肮脏的畜生”的一声惊呼表明她不承认扬克为同类,只是一头动物,而派迪进一步明确指出:米尔德里德看到扬克“就好像她看见了一只大毛猿逃出了动物园一样”! (《毛猿》第四场)从此,“米尔德里德在两层意义上困扰着扬克:一是作为他可能是的某种形象,一是由于她的拒绝而作为他那可怕的孤独的最重要的引发者。无论扬克走到哪里,米尔德里德的拒绝作为一种范例便会在那里重现”[6](P30)。

扬克决心报复,他要杀了米尔德里德,但他是孤独的,工友们不支持他的暴力企图,“把他压倒在门里边的地板上”,阻止了他的行动。勒昂———一个社会主义者,对扬克给予了较多的同情和支持,但他也不赞成扬克的报复计划,在他看来,为杀掉米尔德里德这样的人而犯杀人罪给枪毙掉或者坐电椅,那不值得。他主张通过和平手段即“全世界齐步前进的无产阶级的选票”来达到目的。而当他看到扬克的激烈行为可能招来警察时,他也遗弃了扬克,赶快走开了。

扬克的孤独在形式上是失去了人际间的亲和性(kin2 ship)。他孑然一身,没有家庭、父母和妻子,甚至没有朋友。Michael Manheim认为他的人际亲和只是在锅炉舱里,他的亲友是他的同船工友。而事实上,同船工友也与他分道而去,他在工友中只是因为自己身强力壮才受到尊重或敬畏。他早先曾经拥有过的那种人际间的亲和性既是短暂的又是脆弱的,而且造成了他的盲目自信和自大。当他内心的自信心和身份的确定性突然被来自甲板上面的不速之客米尔德里德小姐粉碎以后,他也就彻底失去了人际亲和性的保障,被抛到锅炉舱之外,最终在一个残酷、冷漠的世界里只是找到了孤独与死亡。

但是,人际间亲和性的丧失仍然只是扬克悲剧的一种表征,一种结果———虽然不是最终的结果。从心理层面来看,扬克的孤独主要源于他执拗的自信。奥尼尔在第一场的舞台说明中暗示了这一点,说扬克“代表着一种自我表现”。当其自信心依然牢固时,扬克神气十足,俨然是工友们、也是他这个阶级的“身份的最后评价、他们的最高度发展的个性”。面对米尔德里德的惊呼,扬克的自信心受到了挑战:“原来我就是毛猿呀?”他开始寻求答案,可是又始终不愿意接受现实提供的答案。勒昂告诫他,专靠暴力终久要失败的,要忍耐。扬克却愤怒地叫他滚开,骂他是个胆小鬼,坚信“我就是力量!我每次用的是拳头”。站在纽约五马路上,扬克大叫着:“我就是钢铁、蒸气、烟和一切!”直到最后,他虽然想退回到动物的层次去,将自己认同为猩猩的同类,也仍然“想落得一条好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