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库网肠套叠超声科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肠套叠医学资料PPT

肠套叠医学资料PPT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 疾病,一岁以内多件,占60%—65%, 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 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 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2.3:1。 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 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 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 秋季较少见。
套叠构成
外筒: 外层为鞘部
中筒: 中层为套叠肠 段的折入部
内筒: 最内层为套叠 肠段的返回部
? 套入部的前端称为头部,套叠肠段的入口处称为颈部 ? 系膜附着于肠壁的一侧,随套人肠段进人中筒与内筒之间
分类
慢性肠套叠: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 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 存在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 发性套叠,因为发生率占小 儿肠套叠的0.8%。
肠套叠
主讲人:陈小鹏 科 室:超声科
01 定 义 02 分 类 03 病 因 04 分 型 05 临床表现 06 诊断治疗 7 护理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目录
FOREWORD
定义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 之中,临床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常套叠 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 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 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 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 例数的10%。

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预防感染
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CRP等指标。
观察并发症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胀、呕吐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04 小儿肠套叠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规律饮食
确保宝宝饮食规律,避免因饥 饿或暴饮暴食导致的肠套叠发
生。
注意卫生
保持宝宝饮食卫生,避免摄入 不洁食物,以降低肠道感染的
病例二:特殊情况下肠套叠的处理
总结词
特殊情况,个体化治疗,综合评估
详细描述
本病例介绍了一名6个月患儿,患有肠套叠的同时还伴有肠旋转不良和梅克尔憩 室。采取了分期手术治疗,首先进行肠套叠复位术,再择期进行肠旋转不良和梅 克尔憩室切除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病例三:成功治愈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季节分布
肠套叠发病无明显的季节 性分布,但春秋季节更容 易发病。
地区分布
肠套叠在世界各地均有发 生,但亚洲地区发病率较 高。
02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腹痛
突然发作剧烈的腹部绞 痛,通常位于脐周,呈
阵发性。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出现呕 吐,初为食物,后为胆
汁或粪渣。
血便
腹部肿块
大便呈果酱样,有时带 有血液。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 的患儿,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 切除吻合术等,具体手术方式应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及时处理并发症,并给予必要的
营养支持。
术后护理
饮食调整

完整版肠套叠.ppt

完整版肠套叠.ppt

..分割..
25
并发症
急性肠套叠未能及时处理则导致嵌顿肠管坏死、穿孔、急性 弥漫性腹膜炎,病儿可并发脱水、电解质失衡和中毒性休克等。
..分割..
26
实验室检查
急性肠套叠时,粪便检查可见暗红色黏液血便,镜下以红细 胞为主;慢性肠套叠,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分割..
27
其他辅助检查
1.肛门指诊 为本病的常规检查。可见指套染血或排出血便, 个别肠套叠严重时套入顶点可达直肠,此时直肠指检可扪及子 宫颈样肿块。
..分割..
7
病因
此外婴幼儿的食物性质突然改变,食物过敏、腹泻等,都可能 成为肠套叠的促发因素。新生儿回盲部系膜常不固定,一般要 在生后数年内才逐渐固定附着于后腹壁;因系膜过长、松弛, 致使回盲部游动过大,是该部位肠套叠发病的主要解剖因素。
2.肿瘤 是成人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肠道的息肉、平滑肌瘤、 脂肪瘤、纤维瘤及癌肿等,均可引起继发性肠套叠。这是因为 回盲部或其他肠段如有肿瘤存在,常会导致肠蠕动失常,而成 为引起套叠的诱套点。
..分割..
10
病因
Cooperman报道阑尾切除术后残端套叠多在术后2周发生,也有 至术后6年出现症状者,对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发生肠套叠的原 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肠壁血肿、水肿、粘连,肠道功能紊 乱,电解质失衡,肠腔内置管及慢性肠扩张、肠吻合口对位不 良有关。腹部创伤和手术后多为小肠型套叠。
4.其他原因 肠道炎症引起肠蠕动紊乱,主要有局限性回肠炎、 非特异性回盲部溃疡、急性回盲瓣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此外 肠结核、菌痢性或伤寒性溃疡者可引起肠套叠。
..分割..
8
病因
Felix分析1214例肠套叠,小肠套叠668例,其中383例(57%)为肿 瘤,116例(30%)为恶性;结肠套叠546例中379例(69.4%)为肿瘤, 其中261例(69%)为恶性。Nagomey统计2/3结肠套叠和1/3小肠 套叠为癌肿,后者70%为转移癌。小肠套叠以绒毛状腺瘤、脂 肪瘤、平滑肌瘤和各种息肉包括Pentzjeghers综合征等良性病变 为多见。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引起套叠较为罕见。Orenstein曾报 道1例绒毛状腺瘤致十二指肠空肠套叠并发胰腺炎,Jennings亦 报道过1例脂肪瘤引起十二指肠套叠。

肠套叠.PPT演示课件

肠套叠.PPT演示课件
便血: 为肠套迭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 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粘液。直肠指诊指套上可染 血迹,有时可触到套迭之头部。
腹部包块:
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 “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 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 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在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 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使肿块不易扪清
手术治疗:
肠套叠晚期或经钡灌肠复位无效者,均应采取手术疗 法进行复位,避免延误时机,造成肠坏死或穿孔。术中发 现肠套叠部位后,可轻轻地、反复地由肠套迭远端向近端 挤压推出。切忌牵拉套迭肠管以免撕裂。
晚期肠套叠,常因肠管水肿不易复位,甚至有部分 发生坏死,可将坏死部分切除,然后作肠吻合术。
成人的肠套叠,由于肠道常同时存在肿瘤,息肉、 憩室等病变,一般宜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后作肠吻 合术。
病因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 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 盲瓣过渡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病理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近端套入远
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 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肠套叠诊断与治疗PPT

肠套叠诊断与治疗PPT

病史询问:了 解患者年龄、 性别、发病时
间、症状等
体格检查:观 察腹部情况, 如腹部包块、
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大便
常规等
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 等,观察肠套 叠的部位、程
度等
内镜检查:肠 镜、胃镜等, 直接观察肠套 叠的情况,并
进行治疗
PART THREE
钡剂灌肠:通过钡剂造影检 查,确定套叠部位和程度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PART FIVE
肠梗阻:手术治疗,解除 梗阻

肠坏死:手术切除坏死肠 段,进行肠吻合
肠穿孔:手术修补穿孔, 进行肠吻合
腹腔感染:抗生素治疗, 控制感染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肠 道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加强锻炼,提高身 体素质,增强免疫 力
PART SIX
运动方式:散 步、慢跑、瑜 伽等有氧运动
运动时间:每 次30-60分钟,
每周3-5次
运动强度:中 等强度,以不 感到疲劳为宜
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运动安全,
如有不适及时 停止运动并就
医。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 虑和紧张
饮食:术后应清淡饮食,避 免刺激性食物
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 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药物:术后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避免擅自停药或减量
PART FOUR
增加纤维素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 食物
减少脂肪摄入:少吃油炸、油腻食物
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水,避免脱水
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医学文档)小儿肠套叠PPT演示课件

(医学文档)小儿肠套叠PPT演示课件
生活不只是工作 湖北航天医院全景
.

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
肠套叠 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进入邻近 腔内的一种机械性梗阻。 急性肠套叠好发于2-10月的婴儿,可能与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 未完善、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有关。 慢性肠套叠的病程 2周至几个月之久,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 童和青少年。淋巴瘤是6岁以上儿童肠套叠的最常见原因。
.
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用于小儿急腹症鉴别诊断。
肠套叠团块声像图表现取决于探头方向(声速平面)与肠管长轴的位
置关系。经肠套叠团块的长轴图显示为套筒征,短轴呈靶环征,斜切 面呈“假肾征”。 应用高频超声可显示套叠团块的肠壁呈分层状声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局部肠壁因充血水肿而血流信号增加;肠缺血坏 死时,肠壁的分层声像消失,外套层增厚,套筒内显示积液无回声, 彩色多普勒显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常伴有腹腔内游离积液无回声。 需要注意的是对可能发生肠坏死的患儿行灌肠复位应谨慎,使得并发
.
是年龄较大儿童的急腹症之一。常见蛔虫团
阻塞肠腔。虫体堆积、压迫,肠壁缺血,可导致坏死、穿孔。 局部重力作用下易继发性肠扭转。临床表现有阵发性腹痛、腹 痛加剧、腹部肿块等。蛔虫性肠梗阻的超声表现为肠腔被虫体
填充,虫体呈粗大的强回声班,周围肠壁水肿,而分层不明显,
肠套叠的分层是比较明显的,现在蛔虫性肠梗阻也比较少发生 了。
.
1:回盲型,最多见,约占50%-60%,以回盲瓣为肠套叠的头部,将回肠末端带
人升结肠,盲肠、阑尾、淋巴结等也随着套入结肠内。
2:回结型,回肠末一段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盲肠和阑尾不套入,约占30%。 3: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的回肠内,然后再整个套入结肠内。
4: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

肠套叠---PPT精品课件

肠套叠---PPT精品课件

类型
• 回回型肠套叠: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整个在套入 结肠内,乃形成一种回回结型复套,占10%左右。
• 小肠型肠套叠:即小肠套入小肠,比较少见。
• 结肠型肠套叠:结肠套入结肠,也很少见。
类型
• 多发型肠套叠:在肠管不同区域内有分开的二个、三个 或更多的肠套叠,例如回结肠套叠和小肠套叠合并发生, 或小肠上有两个肠套叠,较为少见。
病因
至今尚不清楚 饮食改变 回盲部解剖因素:回盲部活动度较大 病毒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因素 遗传因素 • 原发性肠套叠占95%以上 • 继发性肠套叠5%以下,多为儿童,多见于
肿瘤、创伤及手术后和肠道的炎症性病 变等有关。
分类
• 急性肠套叠:指发病时间在72h内 • 慢性肠套叠: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的病
诊断准确率可达100%
治疗
一、保守治疗 空气灌肠复位法 X光下钡灌肠复位法 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法:在B超监视下, 借助水的压力将肠套叠复位
二、手术治疗:指征
复位禁忌症
一般状差,精神萎靡,休克表现 严重脱水 高度腹胀 有腹膜炎体征 一般病程较长,大于72小时
复位成功的临床标志
患儿很快入睡,不再有阵发性哭闹 腹部触诊原有包块不能再触及 患儿排气排便,排出较多黄色粪便 复位后口服碳末,6—8小时后排出
术后处理
• 术后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纠正酸碱平衡的紊乱。待 肠蠕动恢复后再拔除胃管,经口进流质,注意改动饮食速度 不宜过快。
• .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作结肠切开套叠肠管切开术,术中放入回肠末端的引流管术
后2周拔除。 • 如术中作了减张缝合者,减张线一般在术后10天拆除
术后主要并发症
• ②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和紫绀 等症状,备好吸痰管,及时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保持 呼吸道通畅。

肠套叠病症PPT演示课件

肠套叠病症PPT演示课件

超声
可发现“同心圆”或“靶环”征, 纵切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 ,是诊断肠套叠的可靠依据。
CT或MRI
可清晰显示肠套叠的部位、范围和 程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非手术治疗
空气灌肠复位
通过肛门注入气体,利用气体压力将套入的肠管推出,恢复肠道通畅。此方法适 用于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
肠套叠
汇报人:XXX
2024-01-11
• 肠套叠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01
肠套叠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定义及分类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 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 过障碍。
分类
根据套叠部位不同,可分为小肠 型、结肠型和复合型三类。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和恐惧
肠套叠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心理支持有助 于缓解这些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提高治疗依从性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从而提高 治疗依从性。
促进康复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家属参与和沟通
高。
性别差异
男女均可发病,但男性发病率 略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
肠套叠的发病率和地域、季节 等因素无明显关系。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腹痛
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 腹痛,呈阵发性加重。腹痛部
位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患者即可出 现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 ,后可含有胆汁。

医学文库网肠套叠超声科ppt课件

医学文库网肠套叠超声科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8
基本病理变化
肠套叠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肠管腔的梗阻、 肠壁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障碍。
急性肠套叠时套入的肠管常因为肠系膜血 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 至坏死穿孔,此时属于绞窄性肠梗阻范畴。
精选PPT课件
9
临床表现
肠套叠依临床发病缓急和梗阻程度分为急 性、亚急性和慢性。
痉挛缺血严重而持续表现为完全性急性肠 梗阻者为急性肠套叠,以婴儿多见。
简单介绍两种与肠套叠发病有关的先天性 肠道畸形: 1、肠重复畸形; 2、梅克尔憩室;
精选PPT课件
19
肠重复畸形
1、附着于消化道系膜缘的具有与消化道结 构相同的囊状或盲管状(C652180)组织,
小肠最多见,次之为食管。 2、超声表现:腹腔肠管壁处囊性或盲管样
结构,囊壁或管壁与临近肠管壁回声结构 类似,囊性结构不与肠管相通,盲管状结 构一端则会与邻近肠管相通。
肠套叠一般均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 而远端肠管套入近端肠管的情况罕见。
精选PPT课件
6
按病理解剖部位分型
1、回盲型:最多见,约占总数的50%~60%, 回盲瓣是肠套叠的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 入升结肠,而盲肠、阑尾、淋巴结等也随 着套入结肠内。
2、回结型:回肠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而盲肠和阑尾一般不套入,约占总数的30%。
精选PPT课件
20
梅克尔憩室
1、系胚胎期卵黄管肠端未闭合而形成的,
为回肠末段肠系膜附着缘对侧的憩室样突
起,以距离盲肠40~60cm处多见。 2、形状以圆袋形、圆锥形为多。 3、超声表现为脐下水平腹腔内一黏膜增厚
的形态异常小段管状结构,境界清晰,长 度约1~3cm,壁厚2~4mm,一端为盲端,一 端与肠管相通,腔内萎瘪或充液。者称为亚急性肠套叠,多见于2、3 岁以上的幼儿。

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06 相关知识与技能拓展
CHAPTER
与肠套叠相关的医学知识
1 2
肠套叠定义
肠套叠是指肠的一段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多 见于婴幼儿,常表现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
病因
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婴幼儿肠蠕 动功能紊乱、肠道慢性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
3
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部超声、X线 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肠套叠。
护理措施
在等待手术期间,应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 失衡、给予抗生素治疗等。
案例二:肠套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与护理
术后并发症
肠套叠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肠粘连、肠瘘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出血;遵医嘱使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判断是否有肠瘘 。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临床表现
腹痛、血便、呕吐等典型症状
腹部超声
可见同心圆征或套筒征
X线钡剂灌肠
可见肠套叠的充盈缺损和杯口 征
CT检查
可辅助诊断肠套叠,并有助于 判断病因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灌肠疗法、空气灌肠疗法、钡剂 灌肠疗法等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套叠的肠段,并根据情 况决定是否进行肠吻合术
手术治疗与护理
配合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 需要熟练配合手术医生进 行手术操作。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
发症。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 食,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正常饮食 。

肠套叠医学PPT课件

肠套叠医学PPT课件

27
手术治疗
•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 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 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其他采用右侧经 腹直肌切口,若经过灌肠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 也可采用麦氏切口。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 查有无肠坏死。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 进行肠套叠整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 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 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 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 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盐水灌肠 随着注水压增加,可见“同心圆”状块影向回盲部退 缩,形如“半岛状”,随着复位进展,“半岛”由大变小,最后 通过回盲瓣突然消失。表示复位成功。
PPT学习交流
26
手术治疗
• 适应症: • (1)肠套叠经空气加压灌肠、盐水灌肠等非手术
复位未成功者。 • (2)有非手术治疗禁忌症者。
PPT学习交流
肠套叠
PPT学习交流
1
目录
1
定义
2
分类
3
病因
4
分型
5
临床表现
6
诊断治疗
7
护理措施、预防
PPT学习交流
2
定义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之中,临床上出 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PPT学习交流
3
分类
• 按发病时间: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 • 按发病原因:原发性肠套叠(90%)、继发性肠套
肠套叠
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于较大儿童,腹部 可触及蛔虫团,其表面 常呈条索状,一般无血 便。不如肠套叠急骤。

肠套叠医学PPT

肠套叠医学PPT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止痛 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指导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适当进行运动。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 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并发症

04
肠套叠的并发症与进行肠套 叠复位,具有创伤小、恢 复快的优点。
其他治疗方式
饮食调整
对于症状较轻的肠套叠,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症状,如避免过度喂养、适 当增加膳食纤维等。
胃肠减压
通过放置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肠道压力,缓解症状。
03
肠套叠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饮食卫生
定期体检
肠套叠医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肠套叠概述 • 肠套叠的治疗 • 肠套叠的预防与护理 • 肠套叠的并发症与预后
01
肠套叠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 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 碍。
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肠套叠可分为小 肠型、结肠型和回盲型。
01
02
03
空气灌肠
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 利用气压使肠套叠复位。
钡剂灌肠
使用钡剂灌入肠道,通过 X线检查观察肠套叠复位 情况。
药物治疗
使用解痉药、镇静药等药 物缓解肠道痉挛,减轻症 状。
手术治疗
肠切除
对于无法复位的肠套叠或 出现肠坏死的情况,需要 进行肠切除手术。
肠复位
通过手术将套叠的肠道复 位到正常位置。
肠套叠可能导致肠道梗 阻,使肠道内容物无法

肠套叠讲课PPT课件

肠套叠讲课PPT课件

肠管功能障碍:肠 管功能障碍如肠管 痉挛、肠管麻痹等, 导致肠套叠发生
肠套叠的病因分类
机械性肠套叠:由于肠管本身的病变或肠管外的压迫引起 动力性肠套叠:由于肠管的蠕动异常引起 功能性肠套叠:由于肠管的神经调节异常引起 肠系膜血管异常:由于肠系膜血管的异常引起
肠套叠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肠套叠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成人中也有发生 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年龄分布: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成人发病率较低 季节性: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地区差异:无明显地区差异 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和感染因素等
单击 肠套叠的病因 肠套叠的治疗
肠套叠的概述 肠套叠的诊断 肠套叠的预防
定义和简介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表现为肠道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 肠套叠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儿童。 肠套叠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等。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肠套叠的分类
原发性肠套叠:病因不明,多见于婴幼儿 继发性肠套叠: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肠炎、肠肿瘤等 肠扭转:肠管扭转,导致肠套叠 肠套叠综合征:肠套叠与肠梗阻同时存在
肠套叠的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肠套叠具有一 定的遗传倾向
家族史:有肠套叠家族史 的人更容易患病
基因突变:某些基因突变 可能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遗传易感性:某些人群对 肠套叠具有遗传易感性
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 者是否有腹痛、呕 吐、腹泻等症状
体格检查:观察患 者腹部是否有压痛、 肿块等异常
实验室检查:进行 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等检查,了 解患者身体状况
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久坐,适当进 行运动和锻炼
肠套叠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肠道功能衰退,容 易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 -超声科PPT课件

肠套叠 -超声科PPT课件
理就是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旋转,失 去正常的右下左上关系伴行关系。
肠套叠 -超声科
17
鉴别诊断
肠道炎症:误将增厚水肿的肠壁认为是套 叠的鞘部,仔细辨认图像形态,并结合临 床。
空肠扭转:扭转部横切时呈不完整的“同 心圆”征或“偏心圆”征,伴近端肠管重 度扩张,纵切无套筒征表现。可结合x线胃 肠造影检查。
道黏膜息肉,如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 综合征)。 7、胃十二指肠型:极少见,胃套入十二指 肠内,偶见于胃肠道黏膜息肉等。
肠套叠 -超声科
8
基本病理变化
肠套叠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肠管腔的梗阻、 肠壁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障碍。
急性肠套叠时套入的肠管常因为肠系膜血 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 至坏死穿孔,此时属于绞窄性肠梗阻范畴。
2、小肠型直径2cm左右,结肠型直径3cm以 上。
3、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 (病理结构组成?),纵切面呈“套筒征” 或“假肾征”。
4、可伴肠管扩张、肠间积液,肠动异常。
肠套叠 -超声科
12
单套型超声表现
5、回盲部肠套叠包块一般位于右侧腹腔内, 位置固定,以结肠肝曲处多见,如果套入 部分牵涉范围过大,则包块可出现于结肠 脾曲、左侧降结肠、甚至达到乙状结肠部 位。
小肠最多见,次之为食管。
2、超声表现:腹腔肠管壁处囊性或盲管样 结构,囊壁或管壁与临近肠管壁回声结构 类似,囊性结构不与肠管相通,盲管状结 构一端则会与邻近肠管相通。
2、回结型:回肠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而盲肠和阑尾一般不套入,约占总数的30%。
肠套叠 -超声科
7
按病理解剖部位分型
3、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 后再一并套入远端结肠内,形成“复套”。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PPT课件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PPT课件

精选ppt
13
空气灌肠
❖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 作检查的一种方法,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阴影, 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所以 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
❖ 空气灌肠的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 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最 大。
精选ppt
8
男、6M,大便次数增多3天,发绀2小时,腹胀,肠 鸣音活跃,肛门指检见果酱样便
❖ 中腹部见许多含气的肠管局限地聚集在起,行空气 灌肠后证实为肠套叠
精选ppt
9
病史:女,9M,呕吐3天,伴血便(血丝), 腹胀,肠鸣音活跃。
❖ 腹部局限左侧出现的连续胀气扩张肠管。 空气灌肠:肠套叠。
精选ppt
精选ppt
11
超声价值
❖ 据统计超声的准确率有90%左右,而且可以通过超 声的监视,作水压灌肠来复位。
❖ 不足之处: 1、准确率还是不够高,对于早期的肠套叠,复杂 型肠套叠诊断率较低。 2、即使可通过超声的监视,作水压灌肠来复位, 但复位率相比之下较低,操作时间较长,技术难度 较大,
精选ppt
12
钡灌肠价值
❖ 钡灌肠: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 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损,在钡柱的压力下,套 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 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未端小肠一定高度, 并可见钡剂和气体混和。
❖ 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 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而且有穿孔的危险,
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病理
❖ 当肠管套入后,由于被鞘部压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 静脉阻塞、进行性肠壁肿胀,同时使动脉受损害、 粘膜因缺血导致粘液及血液渗出,最后引起血管完 全阻塞,产生肠管缺血坏死,或引起肠穿孔致腹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病理概述
单套全部套入相连的远端肠管则形成复套, 由五层肠壁组成。
肠套叠一般均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 而远端肠管套入近端肠管的情况罕见。
-
6
按病理解剖部位分型
1、回盲型:最多见,约占总数的50%~60%, 回盲瓣是肠套叠的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 入升结肠,而盲肠、阑尾、淋巴结等也随 着套入结肠内。
肠套叠
301超声科进修生 王剑锋
-
1
一般概述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 膜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腔内的一种肠梗 阻。
好发于1岁以内,2岁以下发病率占80%,男 性比女性多2~3倍,春季发病率较高。
-
2
病理概述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占95%。 主要由肠管蠕动功能紊乱所引起,或认为
-
18
肠套叠相关
典型肠套叠超声诊断还是比较容易的,工 作中的一个兴奋点就是排除继发性因素。
简单介绍两种与肠套叠发病有关的先天性 肠道畸形: 1、肠重复畸形; 2、梅克尔憩室;
-
19
肠重复畸形
1、附着于消化道系膜缘的具有与消化道结 构相同的囊状或盲管状(C652180)组织,
小肠最多见,次之为食管。
套入后严重痉挛而发作时间不长造成不全 性肠梗阻者称为亚急性肠套叠,多见于2、3 岁以上的幼儿。
慢性者多见于大龄儿童或成人继发性肠套 叠,大多只有套入而无肠梗阻。
-
10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因病理改变不同而各异。 腹痛(婴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
便血、腹部包块为典型的婴儿原发性急性 回盲部肠套叠的四大临床表现。 肛门指诊发现果酱样(果浆样)血便是一 重要线索。 大龄儿童很少出现血便。
2、回结型:回肠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而盲肠和阑尾一般不套入,约占总数的30%。
-
7
按病理解剖部位分型
3、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 后再一并套入远端结肠内,形成“复套”。
4、小肠型:即小肠套入小肠。 5、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 6、多发型:较为少见,可见于多发性胃肠
道黏膜息肉,如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 综合征)。 7、胃十二指肠型:极少见,胃套入十二指 肠内,偶见于胃肠道黏膜息肉等。
发因素,肠蠕动节律紊乱的因素:肠炎、腹 泻、饮食习惯改变、高热等。 肥胖小儿相对较容易发生肠套叠。
-
4
病理概述
肠套叠大多数是单发的,有的多处肠管可 同时发生,称多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由鞘部、套入部组成。套入部有可 分为头部、颈部。
一般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结构组成,称单套: 外壁称鞘部;套入部由反折壁和最内壁组 成,鞘部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前端为头 部。
-
16
鉴别诊断
小肠旋转不良,属先天性小肠发育障碍,在新生
儿期表现为肠梗阻,非新生儿期表现为不同程度
的腹痛、反复间断性呕吐。超声表现为肠系膜上
动脉根部一中低回声包块,直径通常介于 10mm~30mm之间,横切似同心圆征,但纵切未见
套筒征,且扫查时图像有旋转感(几乎为特异性
表现),CDFI见低回声包块中心呈点状动脉血流 搏动,包块周围见红蓝相间的环状静脉血流,原
-
11
单套型超声表现
1、显示腹腔内呈现一个境界清晰、边缘规 则、大小不一的低回声为主包块。
2、小肠型直径2cm左右,结肠型直径3cm以 上。
3、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 (病理结构组成?),纵切面呈“套筒征” 或“假肾征”。
4、可伴肠管扩张、肠间积液,肠动异常。
-
12
单套型超声表现
5、回盲部肠套叠包块一般位于右侧腹腔内, 位置固定,以结肠肝曲处多见,如果套入 部分牵涉范围过大,则包块可出现于结肠 脾曲、左侧降结肠、甚至达到乙状结肠部 位。
6、小肠肠套叠一般位于脐周围,活动度较 大,可随肠蠕动时隐时现,部分可在套叠 头部肠腔内显示肿块回声。
-
13
单套型超声表现
7、结肠肠套叠包块一般位于左侧腹腔内, 以降结肠套入乙状结肠多见。
的形态异常小段管状结构,境界清晰,长 度约1~3cm,壁厚2~4mm,一端为盲端,一 端与肠管相通,腔内萎瘪或充液。
理就是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旋转,失 去正常的右下左上关系伴行关系。
-
17
鉴别诊断
肠道炎症:误将增厚水肿的肠壁认为是套 叠的鞘部,仔细辨认图像形态,并结合临 床。
空肠扭转:扭转部横切时呈不完整的“同 心圆”征或“偏心圆”征,伴近端肠管重 度扩张,纵切无套筒征表现。可结合x线胃 肠造影检查。
8、极少数肠套叠因为肠腔严重积气而不显 示肿块。
-
14
复杂型超声表现
1、复杂型肠套叠因为肠坏死、肠淋巴结肿 大及复套等引起,图像复杂多变,诊断比 较困难。
2、由于肠息肉、肿瘤等引起的继发性肠套 叠可有原发病的声像图表现。

15
鉴别诊断
蛔虫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有阵发性腹痛、 脐周肠形肿块并有轻度活动,超声表现与 肠套叠类似,肿块的短轴切面显示为圆形 似靶环样回声区,但中央虫体呈粗大的强 回声斑,周围肠壁的低回声系肠壁水肿所 致,因而分层不明显,肿块长轴切面显示 多条条状回声,两端分界不清,无明显的 管壁折叠形成的套筒征,以资鉴别。
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回盲部游动 度过大引起肠套叠。
继发性肠套叠多由于肠管内壁有肿块被肠 管蠕动推动,连同所附肠管套入相连肠管 腔内。
-
3
病理概述
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肠息肉、梅克尔憩 室、肠肿瘤、肠重复畸形、过敏性紫癜 (腹型紫癜),等等。
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大龄儿童或成人。 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是肠套叠的促
2、超声表现:腹腔肠管壁处囊性或盲管样 结构,囊壁或管壁与临近肠管壁回声结构 类似,囊性结构不与肠管相通,盲管状结 构一端则会与邻近肠管相通。
-
20
梅克尔憩室
1、系胚胎期卵黄管肠端未闭合而形成的,
为回肠末段肠系膜附着缘对侧的憩室样突
起,以距离盲肠40~60cm处多见。 2、形状以圆袋形、圆锥形为多。 3、超声表现为脐下水平腹腔内一黏膜增厚
-
8
基本病理变化
肠套叠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肠管腔的梗阻、 肠壁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障碍。
急性肠套叠时套入的肠管常因为肠系膜血 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 至坏死穿孔,此时属于绞窄性肠梗阻范畴。
-
9
临床表现
肠套叠依临床发病缓急和梗阻程度分为急 性、亚急性和慢性。
痉挛缺血严重而持续表现为完全性急性肠 梗阻者为急性肠套叠,以婴儿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