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1课教案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4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3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设计文艺复兴以来,由于人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领域,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
本单元共分三课,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划时代成果和人类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第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伽利略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贡献及其意义,经典力学的建立及其积极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介绍生物学的进步及其影响。
第三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主要介绍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学习本单元过程中要突出了解这一时期科学家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这些科学巨匠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本单元的重点有:(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整体设计本节概述联合国大会指出“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基础”“物理学是当今众多技术发展的基石”“物理教育为培养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可见物理学在认识世界、改变人类社会、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一代代物理学家精心实验观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历史。
伽利略以其勤奋、执著和智慧开创了科学实验的道路,开启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大门;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前人之大成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20世纪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的视野既深入到微观世界,又延伸到宇宙深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优秀教学案例1
1.教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学生围绕讨论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3.教师关注讨论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
4.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总结归纳
4.教师关注小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5.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活动,如科学实验、问题解决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学习物理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学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4.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活动,如科学实验、问题解决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作业进行讲评,总结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要勤劳、诚实、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不感情用事……
对儒道法思想要继承和发展,其中的优秀价值原则, 可以发展为新时代的精神。请举若干例子加以说明。
孔子的仁、德治;孟子的仁政: 缓和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尊老爱幼; 诚信。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促进素质教育
法家:现代法治社会、与时俱进; 道家: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淡泊名利;以柔 克刚;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小民国至老寡死民 不相往来。
春秋战国, 周王衰微,诸侯纷争, 环境宽松
特点: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墨翟:
李/商/吴/申/韩非(集大成者) 主旨“兼相爱,交相利”
①将…合一,吸收…,理论系 统化②加强君主集权,厉行 赏罚,奖励耕战③主张变革
精神: 刻苦俭朴 自我牺牲 讲求功利
——摘自《中国新闻网》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 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
孔子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 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 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 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 不亡之术也。”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韩非子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尚贤 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 政令.思想.言行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节用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 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 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3.通过研究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
4.学会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不同地域文化在战争中的演变进行深入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感受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如“战争是如何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战争对地域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实例,分析战争如何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讨战争对地域文化演变的影响,如“战争如何改变了地域文化的特点?”“战争对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何影响?”等。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战争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包括战争对文化的破坏和推动作用。
2.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战争中的演变,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
3.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战争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具体影响,如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战争中的文化交流等。
4.反思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意识。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深入剖析战争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作业小结的教学方法能够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
案例背景以中国古代战争为例,通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以及汉朝与匈奴的战争等,探讨战争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推动作用。同时,以地域文化为例,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引导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战争中的演变。
历史必修三第11课梨园春秋
虚拟化表演
梨园表演中常采用虚拟化的动作和表 演方式,以形传神,以虚代实,强调 意境和想象。
梨园的音乐特色
01
02
03
丰富的音乐元素
梨园音乐吸收了各地民间 音乐的特点,具有丰富的 音乐元素,包括唱腔、曲 牌、打击乐等。
唱腔的多样性
梨园的唱腔多种多样,根 据不同的角色、行当和情 感表达需要,采用不同的 唱腔和演唱方式。
活和华丽乐舞。
《牡丹亭》
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 事,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和戏曲艺术的魅力。
《桃花扇》
以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为背景, 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民
族危机。
梨园的代表性人物介绍
梅兰芳
中国京剧艺术的杰出代表,创立了"梅派"艺术,成为京剧史上的重 要里程碑。
机遇
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支持、观 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需求、新 媒体平台的传播等。
梨园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创新
推出新剧目、融合现代元素、运用新媒体手段等方式吸引年 轻观众。
发展方向
多元化发展,拓展产业链,开发衍生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
梨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梨园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竞争,同时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展示 自己的魅力。
梨园的兴起与唐朝的文化繁荣密切相关,它为当时的宫廷和上层社会提供了丰富的 艺术表演和文化娱乐。
梨园的发展历程
梨园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其 表演艺术和技艺水平也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到了明清时期,梨园已经成为中国 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 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宋代,梨园逐渐发展成为戏曲艺术 的代表,其表演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 化,融入了更多的民间元素和地方特色 。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一、内容主旨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都对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破坏了原有的文化成果,但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二者从不同的方向沟通了古代东西方诸文明,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史上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2. 利用历史地图、历史文献等资料,了解两次战争所波及区域,了解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导致的地域文化的演变;3. 基于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战争对文化的影响,认识古代战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导致的地域文化的演变,认识古代战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影响。
2. 教学难点:辩证看待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克劳塞维茨和约翰·基根关于战争的论述,提出问题:如何理解战争对文化的影响?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思考,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二)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战争概况通过在希沃白板上动态演示的方式,介绍亚历山大率军远征的过程以及涉及的文明区域,展示战争对文化的破坏及其残酷性。
设计意图:选取适当的历史地图,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战争概况,增强时空观念。
过渡语:可是仅靠屠杀和奴役就能够彻底征服所占领土地的人民吗?2.统治策略提出问题:亚历山大采取何种手段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被统治者臣服于他?根据文献资料和图片的提示,结合教材内容,总结概括亚历山大所采取的统治手段。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不同类型的史料获取信息,锻炼归纳概括的能力,涵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希腊化时代的文化问题1:亚历山大新建了一系列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希腊文明城市,这是为什么呢?这些新建的城市有哪些作用?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文献资料,理解这实际上是亚历山大把希腊城邦模式在帝国境内推广。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教学设计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统编人教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的第一课,此前几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人口迁徙、商贸往来等互动方式对文化交往的影响。
而从本课开始学生要学习到人类文化交往的另一种模式——战争这一高烈度地碰撞方式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本课上承第四单元商路贸易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启近代和现代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纲要的学习,对亚历山大帝国和蒙古帝国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尤其是元朝的相关知识纲要上讲解的比较详细。
总体而言,学生对于战争对地域文化的之间的关系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理解,因此需要通过亚历山大东征与蒙古西征重点阐释战争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教材提供的地图,学生能够指出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的区域;2.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史料,学生能够指出希腊化世界中各地区地域文化的变化,并运用时空观念解读“希腊化”的含义及其文化特点;3.通过史料分析及地图标注,学生能辩证分析出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的影响;4.通过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学生能对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概念。
【教学难点】: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与西亚、埃及文化的相互作用;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墓地之谜(图1 ,希腊北部马其顿地区古墓发掘现场)(图2 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的成吉思汗陵)新课讲授:一、两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与蒙古帝国任务一:阅读教材第61页第一段和第63页最后一段并结合下列两幅地图,填写表格。
(图3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图4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思考:请同学们根据材料1并结合教材第61页一幅题为《战场上的亚历山大》的图片,分析亚历山大在武功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1:“亚历山大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祝福,尤其是为帝国境内的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之间的和谐与友谊祈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17世纪以来的科技发展的原因条件1、前提条件:――社会发生根本转型2、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进步…物质基础3、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保障4、文化条件:-----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的推动5、优秀科学家实践和刻苦钻研,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一、经典力学:1、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1)背景: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科学研究。
(2)成就:A成就:①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
②物理学:实验证明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
③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B意义:①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伽利略在天文学上的发现和观点,摧毁了教会的信条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1)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惯性定律、比例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相等定律。
(2)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3)、意义: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②经典力学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牛顿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二、爱恩斯坦创立相对论:1、历史背景:(1)19世纪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2)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等。
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1)提出:20世纪初,刚刚得到博士学位的爱因斯坦发表的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引发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另一场革命。
(2)内容:相对论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过地图了解亚历山大东征、蒙古西征的大致经过,。
2、通过东西方现存的一些历史资料,论证战争对文化的破坏和交流碰撞同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培养时空观念2、通过史料结合,能够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用全面的视角看待历史事件。
(三)情感、价值观通过战争对文化的破坏学习,激起同学对战争扩张的反思,认识到只有平等和和平外交政策才是国与国之间的正确外交手段。
二、课程重难点重点:亚历山大西征与蒙古远征的影响难点: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三、教学方法(一)教法1、直观展示法2、媒体演示讲解法3、分时间段教学法我要把知识点呈现在PPT中,然后根据时间的推移来进行讲解,同时呢学生也要自己阅读教材,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法1、小组讨论法2、合作探究法四、课型:讲授新课课时:45分钟教具/教学媒体:多媒体和直观教具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老师:同学们知道历史上横跨欧亚非的几个大帝国吗?同学:回答老师:那你们知道亚历山大帝国和蒙古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二)、新课讲授1、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老师:同学们对亚历山大和他的远征有过了解吗?(展示亚历山大率军作战图)(展示亚历山大介绍字幕)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
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
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的疆域广阔的国家。
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希腊古文化的繁栄和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老师:在了解了亚历山大之后,同学们思考一下,亚历山大帝国时期中国处于什么时代?(展示亚历山大帝国地图)同学:春秋时期老师:在春秋时代,亚历山大通过远征进行文化传播与世界了解,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一段,有两个非常相近的概念,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他们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一下。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学案设计
[知识体系[易混易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未全面否定牛顿力学体系。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并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体系。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至今仍指导着物理学的发展。
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史料探究1.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与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关系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推动了文学艺术、思想的繁荣,也推动了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等人热衷于近代天文学的研究,推动牛顿经典力学的诞生。
材料二欧洲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伟大的启蒙运动产生了。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关系。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前提。
(2)文艺复兴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
2.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区别与联系材料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区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反映了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反映了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我会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引导学生从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中汲取启示,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案例背景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是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章节中的第11课。本课主要内容涵盖了古代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以及地域文化的演变过程。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战争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推动作用,以及地域文化的特色和演变规律。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科特点、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深度。通过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三者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学设计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互补知识,共同解决难题。
3.创设情境:展示一幅描绘物理学发展历程的画卷,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物理学的演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物理学的发展脉络,详细讲解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等主要内容。
1.经典力学:介绍牛顿的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理解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强化科学家精神和科学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物理学重大进展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对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条件。
3.科学探究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2.讨论问题:如“经典力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论对人类认知的拓展”、“量子论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等。
3.小组展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结合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5.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ppt课件
C.达尔文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1687年,牛顿出版
了著名的力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
的力学体系。
2.(2013·天津学业水平测试)经过科学家的计算,1846年人们 终于发现了海王星。其计算的理论依据是( A.哥白尼“日心说” C.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D.爱因斯坦相对论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 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伽利略的物理学成就和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2)相对论的提出及其对的建立。 (4)重点掌握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物理学的发展。
2.在掌握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二、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着挑战。 爱因斯坦 提出。 2.创立:20世纪初的德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3.内容: 质量 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 (1)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_____ 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 化。
(2)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
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和人类科学时代的
开始。 (3)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 入“蒸汽时代”。 (4)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 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打击了神学,促进人 类思想不断解放。
主题二
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
【探究讨论】 材料一 17世纪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也
【解析】选B。材料表明的是潮汐现象,是由天体引力所致。近 代经典力学体系包含了万有引力定律,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 科学解释。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历史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空间感知和时间观念。
3.通过对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文化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关系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战国兼并战争、楚汉战争、三国鼎立等典型战争事件对地域文化影响的分析报告,要求不少于800字。
2.选择一个古代战争事件,分析战争背后的地域文化因素,并制作成PPT,进行课堂分享,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之间的关系,掌握战争对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战争背后的地域文化因素,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重点:分析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些典型事件,如战国兼并战争、楚汉战争、三国鼎立等,及其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分析战争对地域文化演变的作用。
3.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关系。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典型战争事件的分析,理解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教学内容关联: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4)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现实生活中的战争与文化问题。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古代战争案例,分析其对地域文化演变的影响。要求从战争背景、战争过程、战争结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2.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战争与文化交融的小论文,主题自拟。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地图等,让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学会运用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提高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重点:培养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文明的价值观。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意愿。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对地域文化演变的影响。例如,以蒙古西征为例,分析其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战争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
3.设计一个关于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宣传海报,要求图文并茂,突出战争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文明的理念。
4. �搜索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战争与文化问题的案例,分析其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策略。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体现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作业布置要求:
4.结合现实问题,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十一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案➊教学目标一、通过识读地图,使学生知道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的区域二、通过史料研读,指出希腊化世界中各地域文化的变化,并运用时空观念解读希腊化含义三、通过史料分析及地图标注,使学生分析出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的影响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亚历山大远征与蒙古帝国西征二、教学难点:希腊化时代➌教学过程设计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远征(1)概况: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2)影响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其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A、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B、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C、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D、在中亚大量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中②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A、亚历山大将希腊文化传播到帝国境内各地B、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C、在波斯他以波斯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君主专制、行省制、税收系统),任用波斯人为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方式训练波斯士兵(3)结果: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战(继业者战争),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2、希腊化时代(1)时间: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2)表现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并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②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③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注·三座城市简介(仅作了解)A、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河口,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托勒密占据埃及后,该城成为埃及都城;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神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B、安条克城:位于地中海东岸小亚细亚半岛东南部,塞琉古王国都城,由希腊设计师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城市防御要塞C、帕加马城: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帕加马王国都城(一度归顺于塞琉古王国后争取了独立最后投靠罗马),城内的图书馆和宙斯神庙收藏了大量古希腊文化典籍(3)影响①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领域的新发展A、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B、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浮力与杠杆原理C、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险家提供的资料,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D、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②但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尤其是在广大的乡村地区注·马卡比起义(仅作了解):公元前168年,位于巴勒斯坦的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了反对塞琉古王国强制推行希腊化政策的起义,最终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4)特点①建立在以武力征服而形成的统一大帝国的基础上②具有多元一体化特点:统一帝国囊括了古希腊文明、东方的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和犹太文明,以及部分印度文明,奠定了文化多元化的基础;随着内部东西方文明的交互渗透,古希腊文化在上层社会成为主流,超越种族和国界的一体观念开始呈现③在西方文化史甚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既继承了古典希腊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东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并经由罗马传承下去,对近代西方文化和部分东方地区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1)蒙古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对后来的新航路开辟产生了很大影响③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注·畏兀儿人(仅作了解):为回鹘的蒙古语音的汉字音译,主要指西州回鹘及内迁后裔;由于畏兀儿有文字,知识水平比蒙古人高,又于早期投归成吉思汗,因此在色目人中占据首要地位,仅次于蒙古统治者(2)蒙古西征还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①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②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称为色目人(即各色名目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人汉族和蒙古族(3)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4)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加强了东亚和欧洲的直接交往,扩大了东西方文化交流(5)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注重和保护,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6)蒙古帝国对宗教实行兼容并蓄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➍当堂练习1. 13世纪后期,在马可·波罗等欧洲人到元朝的时候,从元朝出发的旅行家也到了西方,其中基督教徒列班·扫马出使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被誉为第一位到西方的中国旅行家。
第11课教案3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一)、课标解读:1.学生知道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的区域;2.学生掌握希腊化世界中各地区地域文化的变化,并运用时空观念解读“希腊化时代”的含义;3.学生分析出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的影响;4.学生对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是统编人教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上承第三单元商路贸易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启近代和现代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结构和高二学生的认知心里,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地图,使学生知道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的区域;2.通过史料研读,指出希腊化世界中各地区地域文化的变化,并运用时空观念解读“希腊化”的含义;3.通过史料分析及地图标注,使学生分析出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的影响;4.通过学习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让学生对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标的要求,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概念。
教学难点: 2.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与西亚、埃及文化的相互作用;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探希腊化】师:从文明本身来说,当不同文明遭遇后,不可能只是单方面的吸收,而往往是双向的交流,即使优势文化主观上没有吸收的意愿,也存在着无意识的同化。
过渡:在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之下,前边我们定义的希腊化增加了一层内涵,是什么?生:这种新文化是具有东方文化因素的希腊文化;是走向帝国的带有世界性的文化。
【板书:希腊城邦到世界】【没变的农村妇女】过渡:在这个地域辽阔的希腊化世界里,希腊化还有没有别的内涵?请同学们再来看这两幅图片,他们同样是托勒密时期的埃及人,但服饰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一个是——希腊长袍和披羊毛肩式,一个是传统埃及服装,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写出材料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预案一:(生:不满、反抗、冲突,犹太文化继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三第十一课教案
课标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地位
2 知道相对论、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知其意义
重点:经典力学和相对论
难点:①相对论②物理学科术语③自然科学的影响
学时:1课时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图片导入新课
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
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的推动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一)经典力学奠基者──伽利略
(1)背景
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2贡献
A、物理学: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定律;
意义: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B天文
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1. 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宏观世界)的运动;
2. 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质,是绝对的时空论。
(二)经典力学的建立者---牛顿(1642—1727)
(1)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
(2)主要内容:
提出了物体运动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定律.
(3)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4))意义:
①形成了一个以为基础、以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体系。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②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__________,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_________定律,人们发现了_______和__________等
思考: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影响
①把自然界的一切理学现象囊括在理学体系中,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革命
②使理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相当完备的成就,并且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刚发你的应用和验证,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③促使科学拜托了神学的束缚不断向前发展,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机器生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④牛顿力学体系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三)相对论的创立-----爱因斯坦
1、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陷入危机,面临巨大挑战
(2)提出:1905年:狭义相对论
1916年:广义相对论
(3)内容
狭义相对论认为:
物质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时间和空间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认为:
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2、相对论建立的意义
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地揭示了空间、时间的本质属性。
②它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思考:相对论和经典力学有何关系?
①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
②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四)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人们对物质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
②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过程:
1)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标志)
2)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波尔提出量子理论
3)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3意义
(1)量子论标志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2)量子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与相对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3)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总结近代自然科学pk中国古代科技(特点)
近代自然科技①注重实验②数学化③研究人们生活的宏观世界
中国古代科技特点
(1)很强的实用性
(2)大多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较为普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