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韵分析的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

YuWenKeTang

教师·TEACHER

026

2019年9月Sep.2019

在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初中语文教材共选用优秀古典诗词一百余首,古典诗文在语文考试基础知识部分比重达到30%,足见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从音韵出发,感受诗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汉语言音律优美、和谐,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诗话语言,有人说:“中国古代诗人赋诗,似乎是在用汉字为音符作曲”,[1]

所以我国的古典诗词极富音韵美,无怪乎连外国人都为之感叹。日本学者石川忠久就曾说过:“汉诗是高级的

语言艺术,无疑是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2]

确实,

我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具有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只要吟诵一下,就可分明感觉到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声音不仅有节奏的音乐性,而且有旋律的音乐性,此外还有声韵的音乐性;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诗歌语言铿锵悦耳的音乐美。所以,教师开展古典诗词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发声吟诵,在吟诵中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在诗歌的音韵美的体验中,激发联想与想象,从而得到艺术和心灵的享受。

古人作诗一般都是先吟后录的,《礼记·乐记》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

古人写诗、填词、作曲,都是先有声音、韵律的,吟诵着将诗文创作出来的,难怪从《诗经》开始,我国古典诗词就是可以唱的,击节而歌,击节吟诵。而且汉语本来就有四声八调,音律和美,加上人文赋诗填词对声、韵、调又有着严格的讲究,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音,使得音韵和谐、抑扬顿挫。至于“依声度曲”按谱填就的词、曲就更是讲究音律了,极富音乐感。其次,古典诗词都是讲究押韵的,押韵使诗词形成一气贯注而又回环往复的旋律,吟

唱时气韵流畅,动人心魄,富有韵味。

以《登鹤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先用粤语读一次,首先将入声字找出来,再挥动着右手比画着普通话的四声,将每个字用普通话四声读准,也就是依字行腔地将诗歌读一次,教师再告诉学生入促韵长、平低仄高的吟诵规则,然后用有色笔画出高低起伏的旋律走向,学生惊呼:“老师,像波浪一样的”,于是教师可就顺势带进古典诗词的特点介绍:古典诗词有平仄、讲押韵。平低仄高,限制了诗歌旋律的走向,而且诗词的旋律是可以随时随地画出来,只要标志好每个字的平仄,按照各个平仄的上延来画下来,那就是每一句、每一首诗词的旋律走向了,这样的诗词画出旋律走向不难,学生很容易做到,至此就可以教学生吟诵了,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尤其是学生知道读诗歌只要依字行腔就有旋律感,就有了音韵美,读起来尤其起劲。课堂上从此飘扬着击节而歌的欢快,甚至课间也随处可见学生吟诵的身影,古典诗文的背诵也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二、从音韵出发,读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4]诗词大都是作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可以说诗词就是诗家的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生活形象或生活环境)的和谐完美的统一,这完美和谐的统一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达理。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或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或使人受到思想启示,沉缅于哲理性的思考中。

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对诗词的意境分析却步不前,

基于音韵分析的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莫 艳1,周志方2

摘 要:中国是一个具有诗教传统的国度,用诗歌作为人伦教化和情感熏陶的载体早已深入人心。在传统文化强势回归校园语文教育的今天,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值得关注和深入探究。音韵分析是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从音韵出发,学生对古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能有更充分的感受和理解。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域特色文化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融合新模式构建与应用”成果。作者简介:莫 艳(1967—),女,广西梧州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吟诵教学; 周志方(1996—),男,广东梅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吟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6-0026-02

关键词:音韵分析;古典诗词;初中语文

(1.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广东 广州 511442;2.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语文课堂027

2019年9月

或者浅尝即止,因为诗词的意境难以说清楚,学生也难于理解。笔者从自己的教学中总结经验,认为从音韵出发是一条绝妙的途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教学可以作为一个例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以“润如酥”来形容细雨的细滑润泽,突出早春细雨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蒙眬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认为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景色。诗人体察景物之精细令人称赞,凭着细腻的观察力,看到了别人不太容易看到的早春景色:“润如酥”的小雨,细滑润泽;“近却无”的草色,远看似有,近看却无。诗人的审美跟普通人不一样,一般人都喜欢浓烈的、热闹的、喧嚣的,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但诗人只喜欢细腻的、淡薄的、高雅的。诗人用简朴的文字、含蓄的手法将京城大道上空细雨纷纷,远望草色依稀,近看时却无的蒙眬景象写得湿润、舒适和清新,最后还通过对比将意境再次加倍呈现:“近却无”草色的稀疏与“满皇都”烟柳的浓密;淡薄与喧闹、高雅与浓烈,在淡素的、似有却无的与“杨柳堆烟”的浓烈色彩的对比中将自己追求平淡、高雅的情感和盘托出。诗人所营造的这种意境与抒发的情感,还通过遣词用韵的讲究来加以表现,诗歌一、二、四句入韵,押“u”七虞韵,韵脚为“酥”“无”“都”,七虞韵“u”的发音特点是“阴声韵,多有收敛、舒缓、绵长”之意,全诗28个字,闭口的“i”“u”占对了大多数,正好与诗歌所写的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感相吻合,与诗人淡雅、细腻的对春天的热爱相吻合,与春天小雨“润如酥”、草色的“近却无”的那种淡雅、蒙眬、高雅的意境美高度吻合。通过音韵分析,指导学生依字行腔、依意行调吟诵,轻声细语的吟诵能带着学生进入那绝美的意境中,感受早春独特的美景,也会理解韩愈那平淡高雅的品质追求。

三、从音韵出发,读懂诗词的情感美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一般都比较浅显,当然也还有个别语言障碍的问题,但只要引导学生参照注解,必要时讲一下背景、诗词中的典故作为辅助,就不难疏通内容大意,使其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写作背景、词句释义、章法等条分缕析中,让诗词失去了感染力。其实,声音是有意义的,抓住音韵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借助声音的力量就能理解诗的情感,因为声音是不会骗人的。因此,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从音韵出发,回到诗词创作的源头,更能触摸到诗词的灵魂。

下边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略做说明: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的词中,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的苏轼描写了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自己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气势雄豪、淋漓酣畅、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这首词也是深感自豪的,他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此词“自是一家”又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呢?只要从声韵入手,辅以释义及典故的简单讲解,学生就能在依字行腔、依意行调的吟诵中真切地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首先来看看这首词用词、用韵的特点,词押的是七阳韵,韵脚有“狂”“黄”“苍”“冈”“郎”“张”“霜”“妨”“唐”“狼”,这是阳声韵,是大开口度的元音a 接后鼻音ng,后鼻音不改变口型,持续大开口,后鼻音韵尾ng 发音的部位比较高,所以ang 大开口,开阔向上,而且这些韵字的长度又占了这首词的三分之二,发音时气流通畅、粗旺,词音洪亮、辽阔,将“狂”态表现得清清楚楚。除了韵字,词中用到后鼻音的还有“擎”“倾城”“胸胆”“尚”“中”“冯”“弓”“望”,这些后鼻音发音部位都较高,很能将“狂”态表现出来,最后,词中仄声的“报”“守”“虎”“尚”“鬓”“又”“会”加上入声字的使用“发”“射”“节”“日”“月”“北”“望”“射”读起来非常有力量,将坚决明确、决绝的情绪态度表达了出来。词的吟诵跟近体诗一样,要求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只要把平仄、韵字读对、读准了,就能将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读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上声韵分析,学生就会在一遍遍的读准入声字、读准平仄的吟诵中,充分地读懂苏轼的“狂态”毕露、慷慨激愤,读懂这首词的气象恢宏,一反《望江南》的柔弱格调,尽显豪放之气,充满阳刚之美。“抵掌顿足而歌之”的就不只是苏轼,学生也会在击掌高声诵读中领悟苏轼在词中所抒发的雄心壮志了。

因此,从音韵出发的古典诗词教学,能带着学生回到古典诗词创作的源头,读懂古典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触摸到诗词的灵魂。也可以说,只要能抓住音韵这把钥匙,就能打开古典诗词教学的另一扇大门,以提高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古典诗词诗教学的作用,将古人的情感、志向、思想与学生的心灵连接起来,让学生真正地爱上古诗文。参考文献:

[1]王 雨.中国古典诗词的音乐美[J].躬耕,2013(7):

59-60.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交流》编辑部.《中日文化

与交流》[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58.

[3]薛勇武.《礼记·乐记》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

[4]谢 榛.四溟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