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变分法模型

合集下载

第六章-1变分法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1变分法的基本概念

(C1 (t 0 )=1.0) (C2 (t 0 )=0)
实例2:间歇化学反应器的最大产量问题(续)

初始状态(t0时刻):C1(t0)=1.0, C2(t0)=0
约束:反应器内温度T(t)满足
Tmin T (t ) Tmax

(t0 t t f )
目标:确定温度T(t)的变化 ,使得时刻tf时B物质 的产量C2(tf)为最大,即在约束条件下求J= C2(tf)的 最大的问题


M x(t f ) : x(t f ) R n , g1[ x(t f ), t f ] 0; g 2[ x(t f ), t f ] 0
(6.1.2)
3)容许控制

输入向量u(t)的各个分量(控制量)具有不同的物理含义
在实际系统中,大多数的控制量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只 能在一定范围内取值
同时使得性能指标最小

J [ x(t f ), t f ] [ x(t ), u (t ), t ]dt
t0
tf
(6.1.9)
5)最优控制问题的描述(续)
如果上述问题有解u*(t),
,则 t [t0 , t fu ] *(t)叫做
最优控制,相应的状态轨线x*(t)叫做最优轨线,
Hale Waihona Puke 控制域:由控制量约束条件所规定的集合,记U0
容许控制:在闭区间[t0,tf]上有定义,且在控制域U内取值 的控制函数u(t),记为 u (t ) U
4)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衡量控制效果好坏或评价控制品质的函数
一般形式:
J [ x(t f ), t f ] [ x(t ), u(t ), t ]dt

数学物理方法变分法PPT学习教案

数学物理方法变分法PPT学习教案


两点的
在附加条 件()
第35页/共43页
和两个积 分 和附加条 件
例3 求 是归一化 的,即 解 本题 是求泛 函的条 件极值 问题, 可化为 变分问 题
对应的E-L 方程为 其通解为
的极值, 其中 ,且已知
第36页/共43页
代入附加 条件 得到 代入归一 化条件 得到
于是得到 ,故原极 值问题 的解为
三、 变分
定义: 变分
如果我们 将泛函 取极值 时的函 数(或 函数曲 线)定 义为
并定义与 函数曲 线
邻近的曲 线(或 略为变 形的
第11页/共43页
曲线)作 为比较 曲线, 记为
其中 选定函数 ,规定
函在极值 处连续 .在研 究泛函 极值时 ,通常 将 而令
到泛函 就成为了 参数
是一个小 参数;
此即泛函 取极值 的必要 条件. 即泛函
必须是满 足泛函 的变分
的函数类
第22页/共43页
的极值函 数 .因此,
把泛函的 极值问 题称为 变分问 题. 注明 :E-L方 程是泛 函取极 值的必 要条件 ,而不 是充分 条件. 如果讨 论充分 条件, 则要计 算二阶 变分, 并考虑 其正、 负值,但 对于实 际问题 中,当 泛函具 有明确 的物理 涵义, 极值的 存在性 往往间 接地在 问题的 提法中 就可以 肯定, 所以极 值的存 在性是 不成问 题的, 只要解 出E-L 方程 ,就可以 得到泛 函的极 值.
由变分 法得到 的E-L方 程求解 ,一般 来说, 是很困 难的. 但在分析 力学中 往往还 是采用 这一办 法来求 解.因 为历史 悠 久,它自 有一套 办法.
(ii)近似 解 所谓近 似解即 由泛函 本身出 发,而 不需求 解E-L方 程,

变分法

变分法


tf
t0
M (t )(t )dt 0 。则在 [t 0 , t f ] 内, M (t ) 0 。
(用反证法容易证明,略) 。 二、无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 求泛函 J

tf
t0
(t ), t ]dt (1)的极值,一般是用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去寻找 F[ x(t ), x
一条曲线 x(t ) ,使给定的二阶连续可微函数 F 沿该曲线的积分达到极值。常称这条曲线为 极值曲线(或轨线) ,记为 x (t ) 。 1.端点固定的情况 设容许曲线 x(t ) 满足边界条件 x(t 0 ) x0 , x(t f ) x f ,且二次可微。 首先计算(1)式的变分:
t t f dt f 。寻找端点变动情况的必要条件,可仿照前面端点固定发问进行推导,即有
0 J

t f dt
t0
x , t ]dt | 0 F[ x x, x

t f dt
t0
)dt | 0 F ( x x, x x , t f dt f )dt f | 0(t t f dt f ) ( Fxx Fx x
tf x , t ] 0 dt J [ x(t ) x(t )] 0 F[ x x, x t0 tf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t )x Fx , t )x ]dt [ Fx ( x, x ( x, x
t0
(2)
对上式右端第二项做分布积分,并利用 x(t 0 ) x(t f ) 0 ,有
件,有 J

tf
[ Fx
它是这类最简泛函取极值的必要条件。 最简泛函取极值的必要条件可以推广到多元泛函的情 况,如二元泛函

8.数学建模-变分法

8.数学建模-变分法
类似于函数 微分 是 函数增量的线性主部 的概念,泛函有一个 相应的 变分 的概念, 它规定为 泛函增量的线性主部 。
如记泛函自变量在 x0( t ) 处的增量为: δx( t ) = x( t ) – x0( t ) ,
由它引起的泛函的增量记作 ΔJ = J ( x0( t ) + δx( t ) ) – J ( x0( t ) ) , 如果 ΔJ 可以表为:
若 J ( x ( t ) ) 在 “点 ” x ( t ) 处达到极大 (或极小 )值 , 则必 有 在该 “点 ” 处的变分为零 的 结论: J ( x(t )) 0
这是因为对任意的小参数 a ,总成立: J ( x(t ) a x(t )) J ( x(t ))
所以
= k( x( t ) ) · (a ∙ δx( t ) )+ r ( x( t ) , a ∙δx( t ) )
2.设 S2 = { x ( t ) │ x ( t ) 为全体在区间 [ 0 ,1 ] 上可积的初等函数 } ,
G ( x (t )) x (t ) dt
0
1
即算出函数 x ( t ) 在区间 [ 0 ,1 ] 上的定积分之值。 例如,
G(e t ) e t dt e 1 , G(ln(t 1)) ln(1 t )dt 2 ln 2 1
一般而言,单位时间的生产费用应是生产率的函数,可以记作 f ( x’( t ) );
而单位时间的储存费用是产品累积数的函数,可以记为 g(x(t))。
于是从 t = 0 到 t = T 的总费用是:
C ( x(t )) [ f ( x' (t )) g ( x(t ))]dt
0

变分法PPT

变分法PPT
变分法
Variational Methods
变分法简介
基本概念 经典变分问题 变分运算 变分的算法
基本概念
泛函 泛函是一个函数的表达式,取值取决于该表达式中的函
数,泛函是函数的函数。
I x2 F x, y, ydx x1
1) 除变量x外,泛函还可以包含其他的独立变量; 2) 除函数y(x)外,泛函还可以包含有许多以上述独立变量
y
yx
dy dx
x
y y y a
y y y a
利用δ沿可变曲线将F写成: F x, y y, y y
在任意x处,将F展开成关于y和y`的泰勒级数:
F
x,
y
y,
y
y
F
x,
y,
y
F y
y
F y
y
O
2
∴ F x, y y,
F的全变分:
y
y
F
x,
y,
y
F y
y
F y
y
O
2
(T) F F x, y y, y y F x, y, y
一阶变分:
F F y F y
y y
x2 F x, y y, y ydx x1
x2 F x, y, ydx
x1
x2 x1
F y
y
F y
y
dx
O
2
(T)I I I
x2 x1
2F y 2
y2
2
2F yy
y
y
2F
y2
y2
dx
I取极值的条件: I 0
F d F 0 y dx y
具有多个因变量:
I

变分法

变分法


x1
x0
F ( x) ( x)dx 0
(1.18)
则在 [x0,x1] 上就有F(x)≡0. 证明用反证法
1.3.2 欧拉方程

x1
[ y] F ( x, y, y )dx
x0
x1
x1
x0
F y F ydx y y b a
数ui(i=1,2,3)而变,[u]也是一个泛函。而ui必须满足的体积不
变条件
L、As、Φ都是依赖于可变化的函数。称其为自变函数,随 自变函数而变的量称为泛函。用符号φ、J 表示,记作 φ[y(x)]或φ(y)等。 • 变分法就是研究求泛函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
1.1.2 泛函自变函数的变分
• 函数y=y(x) ,自变量为x ,增量 △x, 称dx为自变 量x微分。 • 泛函φ[y(x)],自变函数为y(x),当△y(x) 变化无 限小时,称为自变函数的变分,表为δy(x) ,δy • δy是指函数y(x) 和跟它相接近的另一函数y1(x) 的微差。
x0 x0
x1
x1
(dy ) d ( y )
dy d ( y ) , 或 ( y) ( y) dx dx
3.注意:d ( xy) ydx xdy
( xy) x y
1.2.2 泛函极值的条件
泛函极值条件与函数极值条件具有相似的定义。如果
(u v) u v,
(uv) u v v u, (u v) (v u u v) / v 2
2
变分号可由积分号外进入积分号内
x1 x1 x0 x0
F ( x, y, y)dx F ( x, y, y)dx

D_变分法建模

D_变分法建模

2.端点变动的情况(横截条件)
容许曲线在始端固定,在末端不固定,是沿给定曲线变动, 端点条件为
以参数形式表述为 仿照前面推导可得
n 对每一个固定的 , 都满足欧拉方程,即上式右端 第一项积分为0.
n 对于上式第二项、第三项,建立 与 之间的关系 .
n 两端对 求导,并令

n即
n 于是,前面的式子变为
n 由于 的任意性,得到横截性条件为
n 两种常见情形 n (1)当 时垂直于横轴,且终端时刻固定,终端自由. 此
时 及 的任意性,得到横截性条件为
n (2)当 时平行于横轴,且终端时刻自由,终端固定. 此

,得到横截性条件为
三、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
n 基本思想:将条件极值转化为无条件极值. n 寻找最优性能指标(目标泛函)
(用于确定 ) (用(于用确于定确定 ) )
解最优控制问题的步骤: (1)解控制方程得u*。
(2)将上述u*代入 正则方程,即可求得 和
在考虑边值条件可得 和 。
(3)将(2)中求得的代入(1)即可得到u*。
四、最大值原理
如果受控系统为
其控制策略u(t)在有界集U中,求u(t)使得性能指标最优 (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都有一个实数J与之对应,则称定义在S 上的泛函,记为
.
例如,函数的定积分 是一个泛函.
4.泛函的连续性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存在正数 ,当
时,能使
,则称泛函 在
阶接近的连续泛函.
处是k
n 5.泛函的变分
设 在 处的增量记为
,
如果泛函 在 处的增量
可以表示为
其中,L是 线性函数,R是 的高阶无穷
最大值原理是:如果

变分法模型概要

变分法模型概要

1 变分法简介
• 变分法是研究泛函极值问题的数学方法。 本节就变分法的基础知识作简要介绍,需 要深入了解的读者可阅读有关专著。
变分法的基本概念
1.泛函的定义
设 D 为一个函数集合,若对于每一个函数 y(x) D 都 有一个确定的实数 J 与之对应,则称 J 为定义在 D 上的一个 泛函,记作 J[( y(x)] 。D 称为泛函 J 的定义域。
(1)
3。泛函的极值
设 y(x) , y1(x) 为 [a , b] 上 的 连 续 函 数 , 则 称
max |
x[a , b]
y1 ( x)
y(x)
|
为函数
y(x)

y1 ( x)
的距离。而与
y(x)
的距离小于 的连续函数的全体称为函数 y(x) 的 邻域,即
U (y,)
{y1(x) |
(2) 用适当方式引入参数求解,可得极值曲线的参
数形式 x x(t) , y y(t) 。
情形 C 若函数 F 中不含 x ,则由欧拉方程(2)式及
d
dx
(
F
Fy' y')
y'
d dx
Fy '
Fy
0,
有 F y' Fy' C1 为一阶微分方程。如情形 B 的两种
解法即可得到极值曲线。
x0
(7)
这样就把条件极值的变分问题化成了无条件极值的变分
问题。对于泛函 v * 来说,其欧拉方程组为
F* yi
F d *
dx y ' j
0
( j 1,2, , n)
(8)
i 0
(i 1,2, , m)

数学建模变分法建模

数学建模变分法建模

条件极值 满足的方程
所需的时间最少(见图1)。
x0
x1
x
y0
y1
A( x0 , y0 )
B( x1 , y1 )
y
图6-1
由能量守恒定律,物体在曲线 轨道上任意一点处的速度为
ds v 2 gy dt
2
1 y ds dt dx 2 gy 2 gy
物体从A到B的 滑行时间为
T[ y ( x )]
第六讲
变分法建模
• 处理动态优化问题
• 问题归结为求最优控制函数使某个泛函 达到最大或最小 6.1 变分法简介 6.2 掌舵问题
6.1 变分法简介
一 实例 最速下降问题
求一条曲线 y x S,使得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不计摩擦力),由 A x0 , y0 沿着该曲线轨道滑到 B x1 , y1
2

y 2 ~ C1 2 y 1 y
y 1 y C1
2


y ' ctgt y 1 ctg 2 t C1
dy ctgt dx


y c1 si n2 t 或 dy dx ctgt
C1 2t s i n2t x C2 2 y C 1 1 co s 2t 2
I ( y( x ), u( x ))
x
x0
H y dx
哈密尔顿函数
H y H y
y u
d H y dx d H y dx
y u
0 0
H ( x ) 0 y H 0 u

变分模型

变分模型

变分模型变分法基本引理引理1. 若)(x f 在[x 1,x 2]上分段连续,0d )()(21≡⎰x x x x x f η,)}(0)(|)),((]),([{2121210x x x x C x x C C ηηηη==⋂∈=∈∀∞∞则 0)(≡x f .证:用反证法,设)(x f 不恒等于零,由)(x f 的分段连续性,存在),(21x x 的开子区间I ,使得在I 上 f 不变号,取在I 上为正,在I 的余集上等于零的函数∞∈0C η 积分得0d )()(21≠⎰x x x x x f η,矛盾。

引理2. 若)(x g 在[x 1,x 2]上分段连续,0d )()(21≡'⎰x x x x x g η,∞∈∀0C η 则 .const )(≡x g .证明: 用反证法,不然, 则存在常数C 及),(21x x 的两个距离大于零的开子区间I 1,I 2,使得, )()(21x g C x g >>, 11I x ∈∀,22I x ∈∀,取在21I I ⋃的余集上等于零的函数∞∈0C η且)(0)(21x x ηη'>>',11I x ∈∀,22I x ∈∀,则[]0d )()(021>'-≡⎰x x x x C x g η,矛盾.引理3. 若)(x g 在[x 1,x 2]上分段连续,)(x f 在[x 1,x 2]上可积[]0d )()()()(21≡'+⎰x x x x x g x x f ηη,∞∈∀0Cη则.const d )()(1⎰+=xx t t f x g证明: 令⎰=xx t t f x h 1d )()(, 则由分部积分得[][]⎰⎰'-='+≡2121d )()()(d )()()()(0x x x x x x x h x g x x x g x x f ηηη由引理2, .const )()(+=x h x g定理: 设F (x , y , z )是一阶连续可微函数,若有在[x 1,x 2]上连续且在(x 1,x 2)上分段一阶可微的函数y =y (x ), ],[21x x x ∈,使泛函(以函数y 为自变量的函数)⎰'=21d ),,(:)(x x x y y x F y G (1)达到极小(称这函数为极小函数),则y 必须满足方程:.const ))(),(,(d ))(),(,(1='-''⎰x y x y x F t t y t y t F y y xx (2)从而在y =y (x )的一阶导数的间断点,))(),(,(x y x y x F y ''也必须保持连续. 证明:设∞∈=0)(C x ηη,ε是任意实数,设y =y (x )是极小函数,考虑ε的函数:)(:)(εηε+=y G g =⎰'+'+21d ))()(),()(,(x x x x x y x x y x F ηεεη (3)(3)应在0=ε时达到极小值,由函数达到极值的必要条件,应成立0)0(='g (4) 在积分号内关于ε对(3)式求导,并取0=ε得⎰''+'=''21d ))](),(,()())(),(,([)0(x x y y x x y x y x F x x y x y x F g ηη由变分学基本引理3, 即得(2)式,证毕若))(),(,(x y x y x F y ''关于x 可微,求导得二阶常微分方程(称为Euler方程):0=''-'--''''y F y F F F y y y y x y y , (5)当 F 不显含x 时,方程为0=''-'-'''y F y F F y y y y y (6)两边乘上y '得02='''-'-''''y y F y F y F y y y y y关于x 积分一次得Euler 方程的初积分,.const ='-'y F F y (7)这只要对(7)式关于x 求导即可验证. 应用三例1. 最速下降线问题问题:设有不在同一铅垂线上的两点, M 1(0,0)和M 2(a ,b ), a >0, b ≥0, 取 y 轴方向向下. 建立这两点间的光滑轨道y =y (x ),],0[a x ∈. 要使光滑小块在M 1点从静止开始滑到M 2点所需的时间最少.建立数学模型:设速度为v ,小块下降的距离为y ,弧长为s , 时间为τ, 则有关系gy v 22=,τd d sv =,222(d )(1)(d )s y x '=+ (8) 其中g 为重力加速度常数.所需的时间T 与y 有关,由(8)得:x x gy x y v s d )(2)(1d d 2'+==τ 积分得x x gy x y y T ad )(2)(1)(02⎰'+=, 0)0(=y , b a y =)( (9)问题就是求)(min y T , st 0)0(=y , b a y =)( (10)这就是最速下降线的数学模型.应用(7)式于最速下降线模型,(因g 是非零常数可以去掉)得Euler 方程的初积分:c y y 2)1(2='+ (11)它是一阶隐方程,引入参数t , 设 )2/cot(t y =',得 )2/(sin 22t c y ==c (1- cos t ),所以,x t x y t t t c y d )2/cot(d d )2/cos()2/sin(2d ='== 消去y 得微分方程 t t c t t c x d )cos 1(d )2/(sin 2d 2-==, 积分得:1)sin (c t t c x +-=,)cos 1(t c y -=,它是旋轮线又称摆线,是以 c 为半径的圆周沿一直线滚动时,圆周上一点所描成的曲线. 见下图(取c 为单位) :在(0,0)点物体的速度是0, 因此,(0,0)点对应于t = 0,方程为)sin (t t c x -=,)cos 1(t c y -=,]2,0[π∈t (12)由曲线通过(a , b )可以确定c 的值,这可通过解方程组:)sin (t t c a -=,)cos 1(t c b -= (13)得到. 即先从tt tabsin cos 1--=解出t=t 0]2,0(π∈,再由(13)中第一式解出c . 由(8),(12)得t gc d d =τ, 所以最短时间为Tmin= t 0g c. 012345621.510.5例: 当b=0 时, gcπ2Tmin =.正好等于摆长为c 的单摆的周期. 2. 悬链线问题问题:设有长度为L 的,线密度为常数的柔软细线悬挂在不在同一铅垂线的两点上,问此线呈何形状.建立数学模型:设线所在平面为(x , y )平面,x 轴为水平方向,y 轴的方向朝上.设线的方程为y =y (x ), 悬挂点为M 1=(x 1,y 1), M 2=(x 2,y 2), 根据最小位能原理,线在平衡态时的形状应使得线的位能(不妨设线密度为1)x y y s y y U x x M M d 1d :)(21212⎰⎰'+==, (14)最小,其中线的长度等于L 是约束条件:L x y x x ='+⎰d 1212, (15)所以问题的数学模型为条件极值问题:min U (y ), st (15) 成立, (16) 如同求函数的条件极值问题一样,我们可以应用Lagrange 乘子法, 作辅助泛函.⎰'++=21d 1)()(2x x x y y y G λ (17)它不显含x , 由(7)式得它的Euler 方程的初积分是:21y C y '+=+λ (18)引入参数t , 使得 t y sinh =', 于是 t y cosh 12='+, 从而得参数化的方程: t C y cosh =+λ, t y sinh ='; 消去y : 得 x t t t C d sinh d sinh =, 积分得:x =Ct +C 1, 消去t 得悬链线方程: CC x C y 1cosh-=+λ, 其中的常数由线长度L , 两个端点的位置(x 1, y 1), (x 2, y 2), 其中设x 2>x 1, (要求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大于曲线长度L )所决定:Cx x C C x x C C C x C C x C L 2sinh 22cosh 2)sinh (sinh121211112--+=---= (18) Cx x C C x x C C C x C C x C y y 2sinh 22sinh 2)cosh (cosh12121111212--+=---=- (19) 可得 212212)(2sinh2y y L Cx x C --=-,用数值方法解出C , 代入(18)式 求出1C 就确定了悬链线(λ的作用只是在y 方向作一平移,若取C =λ,则由倍角公式, 得CC x C y 2sinh 212-=. C 1是最低点的横坐标. 3 最小曲面问题求曲线y =y (x ), 满足条件y (-L )=1, y (L )=1且使它绕x 轴旋转而成的曲面面积S 最小.不难得到这问题就是求以下目标泛函的最小问题.xx y x y y S LLd )(1)(2)(2⎰-'+=π (20)1)(,1)(==-L y L y解: 因(20)是(17)式中0=λ的特例, 故解为CC x C y 1cosh-=,由对称性, 01=C , 其中常数C 由边值条件得1cosh=CLC , 即 )1arccosh(CC L =, )1,0(∈C (21)从(21)的图像:得知,C 不是L 的单值函数, 经计算得知, 当C =Cm ≈0.55243412453088321725321729790124时,L 达到最大值Lmax ≈0.66274341934918158097474209710922,而当 L 在0和Lmax 之间时有两个C 值满足(21)式, 到底应取哪个C 值? 让我们根据(20)来计算旋转曲面面积:)2sinh 2(2C L C L C S +=π=)sinh cosh (2CLC L C L C +π)11(22C L -+=πL π4<(圆柱侧面积),可见应取较大的C 时面积S 较小, 所以得C x C y cosh=,)1arccosh(CC L =, 1>C ≥Cm 当L =Lmax 时的最小曲线的图像如下: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同时我们也得知,当L >Lmax 时,不存在连接(-L ,1), (L ,1) 两点的光滑曲线使得曲面面积最小, 实际上这时最小曲面由以下三段直线组成的折线绕x 轴旋转而成⎩⎨⎧∈=-=]1,0[,t t y Lx ⎩⎨⎧=-∈=0],[,y L L t t x ,⎩⎨⎧∈==]1,0[,t t y Lx 即最小曲面蜕化为两个圆和一条连接这两个圆的线段.可以通过肥皂膜的实验证实这个现象: 当两个直径相同平行放置的圆环之间距离大于直径的Lmax 倍时, 不存在连接两环的肥皂膜.另外, 从这个例子说明,Euler 方程的解不一定就是变分问题的解, 变分问题的解不一定是光滑函数.以下带* 号的是选用材料* 推广到多个未知函数的情况;设y =y (x ), z =z (x )是未知函数,现要求-0.6-0.4-0.20.20.40.61泛函:21(,)(,,)d x x G y z F x y z x =⎰的极小,同样我们可以考虑求二元函数:(,)(,)g G y z εδεηδκ=++的极小值问题, 其中∞∈==0)(),(C x x κκηη,如果y =y (x ), z =z (x )是使得泛函取得极小的函数,那么,(0,0)0,(0,0)0g g εκ==,类似的推导和计算得到Euler 方程组:* 推广到被积函数内含有高阶导数的情况; 21()(,,,)d x x G y F x y y y x '''=⎰这时,同样考虑ε的函数的极值问题()()g G y εεη=+可得21(0)[]d x y y y x g F F F x ηηη'''''''=++⎰用分部积分法得,x F xF x F F F g y y x x y x x y y d ]d dd d [|)()0(2121'''''''--+'+='⎰ηηηηη 取∞∈=0)(C x ηη,由引理3, 得Euler 方程0d d d d 22=+-'''y y y F xF x F*推广到被积函数内含有多个自变量的情况将得到偏微分方程设u =u (x ,y )是两个自变量的函数考虑有界区域D 上的积分⎰⎰=y x u u u y x F u G y x d d ),,,,()(的极小,同样设)(),(0D C y x ∞∈=ηη,ε是任意实数,固定y 和η,考虑ε的函数:)()(εηε+=u G g令0)0(='g ,即0d d )()0(=++='⎰⎰y x F F F g y x u y u x u ηηη变形为,y x F yF x y x F y F x F g y x y x u u u u u d d )]()([d d ][)0(⎰⎰⎰⎰∂∂+∂∂+∂∂-∂∂-='ηηη 由散度定理,上式右边第二项积分可化为边界上的积分,由于η在边界上为零, 边界上的积分等于零, 因此由η的任意性,得Euler 方程: 0=∂∂-∂∂-y x u u u F yF x F 实验题1:设在相距L 米的两电线杆之间架设直径为d 毫米的裸铜线, 问电线在无拉力的情况下长度应为多少可保证电线所受的拉力是安全的(自己选取适当的数据进行数值计算).若考虑到铜的弹性和温度的影响又该如何处理?实验题2(渡江问题) :设一条河为带状,y =0, y =1为河的两岸,河水的流动沿x 轴的正向,速度为y 的函数:v =v (y )=6y (1-y ), (河流的平均速度为1)现有人以匀速v 0从(0,0) 点出发游泳到达对岸(L ,1)点,L ≥0. 问游泳者在游泳中应如何调整游泳方向)(y θ,使得到达(L ,1)点的时间最短?( 对不同的L 和不同的 v 0讨论),最短时间为何? 用数值方法求解一些具体的例子.。

变分法模型

变分法模型

欧拉方程中计算出对时间的导数时还可写为
证明
最近
证明
欧拉
例1、最速降线问题:设A,B是铅直平面上不在同一铅直线上的两 、最速降线问题:设A,B是铅直平面上不在同一铅直线上的两 点,求一曲线,当质点仅受重力作用,且初速为零,沿此曲线从 A滑行至B时,所需时间最短。 滑行至B
x
A y=y(x)
B y
欧拉公式
这就是一个需要利用变分法解决的最优控制问题!
1、基础知识介绍
1.1、控制系统(疾病的控制、机器的运转、人类的活动): x′ = f ( x, u , t ) 状态空间表达式 , y = g ( x, u , t ) x′ = Ax + Bu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y = Cx + Du
(2)、泛函的变分:泛函J ( x(t ))的自变量在x0 (t )处取得增量δ x(t ) = x(t ) − x0 (t )时 泛函的增量∆J =J ( x0 (t )+δ x(t )) − J ( x0 (t )) = L( x0 , δ x) + r ( x0 , δ x)=L( x0 , δ x) + o(δ x) 则泛函J ( x(t ))在x0 (t )处的变分为δ J ( x0 (t )) = L( x0 , δ x). (3)变分的性质 ∂ J ( x(t ) + αδ x(t )) |α =0 ∂α ii)若泛函J ( x(t ))的自变量在x0 (t )处取得极值,则δ J ( x0 (t ))=0 i)δ J ( x(t )) =
思考题
u∈W
1.3、设计最优控制系统常用的方法: 变分法:开集上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 δ J=0 极小值原理:(1956年Pontryagin由变分法引申而来) 动态规划:50年代Bellman由分段决策研究而来,为分段(步)最优化

变分法简介剖析课件

变分法简介剖析课件
变分法简介剖析课件
• 引言 • 变分法的基本概念 • 变分法的应用领域 • 变分法的实际案例解析 • 变分法的求解方法 • 变分法的未来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什么是变分法
变分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 研究函数的变分问题,即函数在某个 特定条件下的变化量。
变分法在数学中的地位
变分法的应用领域
近似解。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简单的问题,如一维问 题或某些特定形状的二维问题

优点
简单直观,易于理解。
缺点
对于复杂问题,可能需要大量 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有限元素法
有限元素法
将变分问题转化为有限元方程组 ,通过求解该方程组得到近似解 。
缺点
计算量大,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 和时间。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形状和维度的复杂问 题。
变分法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 经济学等领域,如最小作用原理、弹 性力学、经济学中的最优控制问题等 。
变分法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解 决优化问题、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等 问题的有力工具。
课程目标
掌握变分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01
通过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变分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
解变分的计算方法和性质。
们可以求解出这些路径的具体形式和性质。
工程学
在工程学中,变分法被用于解决结构优化、控制工程、流体动力学等领域的问题。
在工程学中,变分法被广泛应用于结构优化、控制工程和流体动力学等领域。在结构优化中,变分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优 的结构设计,使得结构的性能达到最优。在控制工程中,变分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优的控制策略,使得系统的性能达到最 优。在流体动力学中,变分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优的流体流动路径,使得流体的流动效率达到最优。

变分法求基态能量的步骤课件

变分法求基态能量的步骤课件
相对于其他方法,变分法 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精 度,能够处理更复杂的物 理系统。
04
变分法求基态能量 的具体步骤
建立物理模型
确定系统的哈密顿量
01
首先需要确定所研究系统的哈密顿量,包括粒子的动能和势能
等。
确定边界条件
02
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边界条件,如粒子在边界上的行为
等。
确定基态能量
03
基态能量是系统最低可能的能量状态,需要通过变分法求解。
02
变分的计算方法包括一阶变分、 二阶变分等,用于研究函数的极 值和稳定性等问题。
泛函的极值与变分法
泛函的极值
泛函在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 小值。
变分法
通过求解泛函的极值问题,得到满足 约束条件的函数,从而得到系统的最 优解或基态解。
03
变分法在物理中的 应用
基态能量的定义
基态能量
系统最低的能量状态,即系统处于稳定平衡时的能量。
理论发展
随着变分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 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数学工具,为 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变分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
变分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 时微积分学刚刚兴起,一些数学家开 始研究用微积分的方法解决最优化问 题。
发展
应用
随着各领域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变 分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了各领 域的发展。
将基态波函数代入哈密顿量中,求解 得到基态能量。
验证结果
验证求解得到的基态能量是否符合实 际情况,如不符合则需重新进行变分 求解。
05
变分法求基态能量 的实例分析
一维无限深势阱的基态能量求解
一维无限深势阱是一个理想模型,用于描述粒子在一维空间 中的运动。通过变分法,我们可以求解出粒子在一维无限深 势阱中的基态能量。

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系列:变分法、欧拉方程、极值路径与动态经济模型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系列:变分法、欧拉方程、极值路径与动态经济模型分析

================= ================= 附录: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变分法、极值路径与动态最优化(08、09、10、11硕已讲,精细订正版)一、动态最优化在静态最优化问题中,我们寻找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区间上,使一个给定的函数最大化和最小化的一个点或一些点:给定一个函数)(x y y =,最优点*x 的一阶条件是0)(='*x y .在动态最优化问题中,我们要寻找使一个给定的积分最大化或最小化的曲线)(t x *.这个最大化的积分定义为独立变量t 、函数)(t x 及它的导数dt dx /的函数F 下的面积。

简言之,假设时间区域从00=t 到T t =1,且用x表示dt dx /,我们寻找最大化或最小化⎰Tdt t xt x t F 0)](),(,[ (20.1) 这里假定F 对t 、)(t x 、)(t x 是连续的,且具有对x 和x 的连续偏导数.将形如(20.1),对每一个函数)(t x 对应着一个数值的积分称为“泛函”.一个使泛函达到最大或最小值的曲线称为“极值曲线”.极值可接受的“候选”极值曲线是在定义域上连续可微,且特别地满足一些固定端点条件的函数类)(t x . (讲!)例1 一家公司当希望获得从时间0=t 到T t =的最大利润时发现,产品的需求不仅依赖于产品的价格p ,而且也依赖于价格关于时间的变化率如dt dp /。

假设成本是固定的,并且每个p 和dt dp /是时间的函数,p代表dt dp /,公司的目标可以作如下数学表示 ⎰Tdt t pt p t Max 0)](),(,[ π另一家公司发现它的总成本依赖于生产水平)(t x 和生产的变化率x dt dx =/.假设这个公司希望最小化成本,且x 和x是时间t 的函数,公司的目标可以写成⎰10)](),(,[min t t dt t xt x t C 满足1100)(,)(x t x x t x ==且这些初始和终值约束称为端点条件.例2 Ramsey 经济:消费最优化问题从家庭终生效用函数的集约形式)(c U U =出发,在消费预算约束的集约形式下求解家庭终生效用最大化问题,就是所谓“Ramsey 问题”—找出一条消费路径)(t c ,使家庭终生效用函数)(c U U =最大化:⎪⎪⎩⎪⎪⎨⎧=-+-⎰⎰∞-+-∞-0))()((1)]([max 0)()(010dt e t c t k dt t c e B t R t g n t c ωϑϑβ二、欧拉方程:动态最优化的必要条件(三种形式)定理(泛函极值曲线即最优化)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泛函⎰1)](),(,[t t dt t xt x t F 连接点),(00x t 和),(11x t 的曲线)(t x x **=是一个极值曲线(即最优化)的必要条件是⎪⎭⎫⎝⎛∂∂=∂∂xF dt d x F (20.2a)称之为欧拉方程.尽管该定理等价于静态最优化的一阶必要条件,但是由式中稍微不同的记号可以容易了解,欧拉方程实际上是一个二阶微分方程.用下标表示偏导数,并列出其自变“量”,它们本身也可能是函数.(20.2a)的欧拉方程表示为)],,([),,(xx t F dtdxx t F x x = (20.2b)然后,用链式法则求x F 关于t 的导数,并且省略自变“量”,得)()(x F x F F F x x x x t x x++= (20.2c) 这里,22/dt x d x=下面给出欧拉方程是极值曲线的必要条件的证明。

数学中的变分方法与分析力学

数学中的变分方法与分析力学

● 02
第2章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欧拉-拉格朗日方 程的导出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是变分法的重要应用 之一。通过极值原理 和变分法推导,可以 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可以描述多自由度系 统的运动规律。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应用
经典力学
广泛应用于描述 各种机械系统的
运动规律
量子力学
01 数学方法研究力学问题
变分法和分析力学
02 拉格朗日方程推导
分析力学中的应用
03 深入理解系统性质
运动规律探究
总结
通过变分方法和分析力学的介绍,可以进一步了 解数学中这两个重要领域的关系和应用。变分法 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分析力学则是经典力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 规律和系统的性质,对于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
在路径积分和量 子力学中有重要
应用
简化系统描 述
减少计算量,便 于分析系统的性

连续介质力 学
用于描述流体力 学和固体力学系
统的运动方程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推广
01 广义坐标的引入
简化系统描述,减少自由度
02 约束条件
限制系统运动,提供额外信息
03 数学工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研究复杂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实例分析
解决矩阵优 化和最优控
制问题
实践应用
矩阵变分法的推广
01 推广到广义函数空间和算子空间
泛函分析
02 处理复杂系统的分析问题
约束条件
03 数学工具
机器学习
矩阵变分法实例分析
主成分分析
数据处理 模式识别
正则化

变分法

变分法

变分法综述1.变分法1.1.变分法起源变分法是17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数学分支,主要是古典变分法,它理论完整,在力学、光学、物理学、摩擦学、经济学、宇航理论、信息论和自动控制论等诸多方面有广泛应用。

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有限元法,其数学基础之一就是变分法。

[1]变分法是处理泛函的数学领域,和处理函数的普通微积分相对。

譬如,这样的泛函可以通过未知函数的积分和它的导数来构造。

变分法最终寻求的是极值函数:它们使得泛函取得极大或极小值。

有些曲线上的经典问题采用这种形式表达:一个例子是最速降线,在重力作用下一个粒子沿着该路径可以在最短时间从点A 到达不直接在它底下的一点B 。

在所有从A 到B 的曲线中必须极小化代表下降时间的表达式。

变分法的关键定理是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它对应于泛函的临界点。

在寻找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时,在一个解附近的微小变化的分析给出一阶的一个近似。

它不能分辨是找到了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或者都不是)。

变分法在理论物理中非常重要:在拉格朗日力学中,以及在最小作用量原理在量子力学的应用中。

变分法提供了有限元方法的数学基础,它是求解边界值问题的强力工具。

它们也在材料学中研究材料平衡中大量使用。

而在纯数学中的例子有,黎曼在调和函数中使用狄力克雷原理。

最优控制的理论是变分法的一个推广。

[2]同样的材料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标题中,例如希尔伯特空间技术,摩尔斯理论,或者辛几何。

变分一词用于所有极值泛函问题。

微分几何中的测地线的研究是很显然的变分性质的领域。

极小曲面(肥皂泡)上也有很多研究工作,称为Plateau 问题。

1.2变分问题类型固定边界的变分问题,可动边界的变分问题,条件极值变分问题和参数形式的变分问题。

[3](1)古典变分问题举例 例1:最速降线或捷线问题(Brachistorone or curve of Steepest descent )问题。

这是历史上出的第一个变分法问题,1696年约翰·伯努利提出的。

变分法及其应用

变分法及其应用

变分法及其应用1.变分问题2.泛函与泛函的极值3.变分基本定理4.无约束泛函的极值问题5.带约束泛函的极值问题6.变分法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1. 变分问题变分法是17世纪末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

微积分研究了函数的极值。

变分法是为了研究泛函的极值问题而产生的。

而泛函的极值问题在力学、最优控制等领域经常遇到。

为了解变分法所研究问题的特点,先介绍几个例子。

例 1.1(最速降线问题)。

设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重力作用下,从定点A 沿曲线下滑到定点B ,试确定一条曲线,使质点下滑的时间最短。

假定(1)A ,B 两点不在同一铅直线上,(2)质点在A 点处的初速为0v ,(3)不计曲线上的摩擦力和周围介质的阻力。

取坐标系xOy ,A 点的坐标为00(,)x y , B 点的坐标为11(,)x y ,过A ,B 两点任取一条 光滑曲线l ,设其方程为01:(),l y y x x x x =≤≤。

若质点从点A 沿曲线l 下滑到任意一点(,)P x y 处的速率为v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22001()()2m v v mg y y -=-, 其中g 为重力加速度。

记 图1.1 最速降线2002v y gα=-, 则v =若s 表示弧 AP 的长度,由微分学知识,dsv dt=,并且ds =,则ds dt v ==。

沿曲线l 从A 点下滑到B 点所需时间为1xTldsT dtv===⎰⎰⎰。

(1.1)对于过A,B两点的每一条光滑曲线l,由积分(1.1)都有唯一确定的T值与之对应,即T是依赖于曲线()y y x=的,不妨记[]T T y=。

如果记集合1010011{()|()[,],(),()}D y x y x C x x y x y y x y=∈==,则最速降线问题归结为在集合D上求泛函[]T T y=的极小值问题,即求()y x D∈,使得1minxx=⎰。

这个问题由约翰.贝努利(Johann Bernoulli)1696年提出并研究。

变分法及其应用 物理、力学、工程中的经典建模

变分法及其应用 物理、力学、工程中的经典建模

变分法及其应用物理、力学、工程中的经典建模变分法是一种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用于求解包含未知函数的泛函的极值问题。

所谓泛函,指的是将函数映射到实数的函数。

在物理、力学和工程中,变分法的经典建模被广泛应用于求解最优控制、最小作用量原理、波动方程等问题。

变分法最初由勒让德提出,他用其来导出了经典力学中的最小作用量原理。

最小作用量原理认为系统的运动路径是让作用量(通常为拉格朗日函数与时间的积分)取得极小值的路径。

通过应用变分法,我们可以将最小作用量原理转化为一个变分问题,从而求解出系统的运动轨迹。

在物理学中,变分法还可以用于求解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动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传播规律,其解可以用变分法得到。

假设波的传播过程可以用某个物理量的波函数表示,通过将该波函数代入波动方程,然后应用变分法,我们可以求解出波函数的形式。

在力学中,变分法被用于求解最优控制问题。

最优控制是研究如何通过调节外界控制使得系统达到最优性能的问题。

通常我们希望系统在满足一些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使得某个性能指标最大化或最小化。

通过应用变分法,我们可以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变分问题,从而求解出最优的控制策略。

工程中的经典建模也经常使用变分法。

例如,在结构力学中,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使得结构在给定的载荷下具有最小的能量耗散。

通过应用变分法,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个变分问题,然后求解出最优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除了上述应用,变分法还可以用于求解其他的极值问题,如最小曲面原理、变分不等式和变分最佳估计等。

变分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问题求解。

总结起来,变分法是一种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用于求解包含未知函数的泛函的极值问题。

在物理、力学和工程中的经典建模中,变分法被广泛应用于求解最优控制、最小作用量原理、波动方程和结构力学等问题。

通过应用变分法,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变分问题,并求解出其极值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定义为
(t ) − x 0 (t ) |} d ( x (t ), x 0 (t )) = max {| x (t ) − x 0 (t ) |, | x
t1 ≤ t ≤ t 2
泛函的极大值可以类似地定义。 x 0 (t ) 称为泛函的极值函数或极值曲线。 1.1.3 泛函的变分 如同函数的微分是增量的线性主部一样,泛函的变分是泛函增量的线性主部。 作为 泛函的自变量,函数 x (t ) 在 x 0 (t ) 的增量记为
d ) = 0 Fx (t , x dt ) = c1 ,由此可求出 x = ϕ (t , c1 ) ,积分后得到 将上式积分一次,便得首次积分 Fx (t , x
可能的极值曲线族
x=
这时 Fx
) ,即 F = F ( x (iii) F 只依赖于 x
tx xx
∫ ϕ (t , c )dt
t0
tf
(6)
*
的极值,一般是用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去寻找一条曲线 x (t ) ,使给定的二阶连续可微 函数 F 沿该曲线的积分达到极值。常称这条曲线为极值曲线(或轨线),记为 x (t ) 。 1.2.1 端点固定的情况
-209-
设容许曲线 x (t ) 满足边界条件
x (t 0 ) = x 0 , x(t f ) = x f
J ( y ( x)) = ∫ 2πy ( x) 1 + y '2 ( x) dx
x1
x2
(1) (2) (3)
容许函数集可表示为
S = { y ( x) | y ( x) ∈ C 1[ x1 , x2 ], y ( x1 ) = y1 , y(x 2 ) = y 2 }
最简单的一类泛函表为
)dt J ( x(t )) = ∫ F (t , x, x
c (θ − sin θ ) + c 2 2 由边界条件 y (0) = 0 ,可知 c 2 = 0 ,故得 x= x= y= c1 (θ − sin θ ) 2 c1 (1 − cosθ ). 2
= y 2 来确定。 这是摆线(圆滚线)的参数方程,其中常数 c1 可利用另一边界条件 y ( x 2) 例 2 最小旋转面问题 J ( y ( x )) = ∫ 2πy ( x ) 1 + y ' 2 ( x ) dx
作一次积分得 令 y ' = ctg
θ , 则方程化为 2 c1 c θ y= = c1 sin 2 = 1 (1 − cosθ ) 2 1 + y' 2 2
y (1 + y ' 2 ) = c1
又因
dy dx = = y'
积分之,得
θ θ c1 sin cos dθ c 2 2 = 1 (1 − cosθ )dθ θ 2 ctg 2
(10)
通常这是 x (t ) 的二阶微分方程,其通解的两个任意常数由(7)式中的两个端点条件 确定。 1.2.2 最简泛函的几种特殊情形 ,即 F = F (t , x ) (i) F 不依赖于 x 这时 Fx ≡ 0 ,欧拉方程为 Fx (t , x ) = 0 ,这个方程以隐函数形式给出 x ( t ) ,但它 一般不满足边界条件,因此,变分问题无解。 ) (ii) F 不依赖 x ,即 F = F (t , x 欧拉方程为
例 1 (最速降线问题)最速降线问题是历史上变分法开始发展的第一个问题。 它是约 B 翰·贝努里(J. Bernoulli)于 1696 年提出的。问题的提法是这样的:设 A 和 是铅直 平面上不在同一铅直线上的两点,在所有连结 A 和 B 的平面曲线中,求一曲线,当质 点仅受重力作用,且初速为零,沿此曲线从 A 滑行至 B 时,使所需时间最短。 解 将 A 点取为坐标原点, x 轴水平向右, y 轴垂直向下, B 点为 B ( x 2 , y 2 ) 。 根 据能量守恒定律,质点在曲线 y ( x ) 上任一点处的速度
1
= 0, F = 0, F = 0 ,欧拉方程为
Fx x x =0
-210-
= 0 或 Fx = 0 ,则得到含有两个参数的直线族 x = c1t + c 2 。 x x 由此可设 x = 0 ,如果
另外若 Fx x = 0 有一个或几个实根时,则除了上面的直线族外,又得到含有一个参数 c 的直线族 x = kt + c ,它包含于上面含有两个参数的直线族 x = c1t + c2 中,于是,
且二次可微。 首先计算(6)式的变分:
(7)
δJ =
∂ J ( x (t ) + α δ x (t )) α = 0 ∂α tf ∂ (t ) + α δ x (t )) α = 0 dt = ∫ F (t , x (t ) + α δ x (t ), x t0 ∂ α )δx + Fx )δx ]dt = ∫ [ Fx (t , x, x (t , x, x
速降线问题 短程线问题 等周问题 极小曲面问题
第六章
变分法模型
动态过程的另一类问题是所谓的动态优化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要归结为求最优控 制函数使某个泛函达到极值。 当控制函数可以事先确定为某种特殊的函数形式时,问题 又简化为求普通函数的极值。 求解泛函极值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变分法和最优控制理论方 法。 §1 变分法简介 变分法是研究泛函极值问题的一种经典数学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先介绍变 分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果,然后介绍动态系统最优控制问题求解的必要条件和最大 值原理。 1.1 变分法的基本概念 1.1.1 泛函 设 S 为一函数集合,若对于每一个函数 x (t ) ∈ S 有一个实数 J 与之对应,则称 J 是对应在 S 上的泛函,记作 J ( x (t )) 。 S 称为 J 的容许函数集。 通俗地说,泛函就是“函数的函数”。 例如对于 xy 平面上过定点 A( x1 , y1 ) 和 B ( x 2 , y 2 ) 的每一条光滑曲线 y ( x ) ,绕 x 轴旋转得一旋转体,旋转体的侧面积是曲线 y ( x ) 的泛函 J ( y ( x )) 。由微积分知识不难 写出
y (0) = 0, y ( x 2 ) = y 2
最速降线满足欧拉方程,因为
F ( y, y ' ) =
1 + y'2 y
不含自变量 x ,所以方程(10)可写作 等价于
Fy − Fyy ' y '− Fy ' y ' y ' ' = 0
d ( F − y ' Fy ' ) = 0 dx
-211-
ds 满足( s 为弧长) dt
1 ds m = mgy 2 dt
将 ds = 1 + y ' 2 ( x ) dx 代入上式得
2
1 + y'2 dt = dx 2 gy 于是质点滑行时间应表为 y ( x ) 的泛函 J ( y ( x )) =
端点条件为

x2 0
1 + y'2 dx 2 gy
y = c1 1 + y ' 2
dx =
令 y &#h 2 t = c1cht
dy c1 shtdt = = c1dt y' sht 积分之,得 x = c1t + c2 x − c2 消去 t ,就得到 y = c1ch 。 c1
其中 L 为 δx 的线性项,而 r 是 δx 的高阶项,则 L 称为泛函在 x 0 (t ) 的变分,记作
δJ ( x0 (t )) 。用变动的 x (t ) 代替 x0 (t ) ,就有 δJ ( x(t )) 。 泛函变分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它可以表为对参数 α 的导数: ∂ δ J ( x (t )) = J ( x (t ) + α δ x (t )) α = 0 ∂α
t1
t2
。(1)式是最简泛函。 被积函数 F 包含自变量 t ,未知函数 x 及导数 x 1.1.2 泛函的极值
泛 函 J ( x (t )) 在 x 0 (t ) ∈ S 取 得 极 小 值 是 指 , 对 于 任 意 一 个 与 x 0 (t ) 接 近 的
x (t ) ∈ S ,都有 J ( x(t )) ≥ J ( x0 (t )) 。 所谓接近,可以用距离 d ( x (t ), x0 (t )) < ε 来度量,而距
δ x ( t ) = x (t ) − x0 (t )
也称函数的变分。由它引起的泛函的增量记作
∆J = J ( x 0 (t ) + δx (t )) − J ( x0 (t ))
如果 ∆J 可以表为
-208-
∆J = L( x0 (t ), δx (t )) + r ( x0 (t ), δx (t ))
ϕ ( x ) ∈ C[ x1 , x 2 ] , ∀η ( x ) ∈ C 1 [ x1 , x 2 ] ,η ( x1 ) = η ( x2 ) = 0 ,有

x2
x1
ϕ ( x )η ( x )dx ≡ 0 ,
则ϕ(x)≡0,∈[1]2。 1.2 无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 求泛函
(t ))dt J = ∫ F (t , x (t ), x
这是因为当变分存在时,增量
(4)
∆J = J ( x (t ) + αδx ) − J ( x (t )) = L( x (t ),αδx ) + r ( x (t ),αδx ) 根据 L 和 r 的性质有 L( x (t ),αδx ) = αL( x (t ), δx ) r ( x (t ), α δ x ) r ( x (t ), α δ x ) lim = lim δx = 0 α → 0 α → 0 α αδ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