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1.2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黄梅戏艺术,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1.3 活动对象:大班幼儿1.4 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5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黄梅戏音乐、视频、图片、戏剧道具等。

2.2 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戏台,挂上黄梅戏的装饰品,营造浓厚的黄梅戏氛围。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播放黄梅戏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黄梅戏的特色,引发幼儿的兴趣。

3.2 基本部分:3.2.1 教师向幼儿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以及表演形式,让幼儿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

3.2.2 教师通过展示黄梅戏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黄梅戏演员的服饰、妆容、动作和表情,帮助幼儿识别黄梅戏的特点。

3.2.3 教师邀请幼儿一起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让幼儿亲身体验黄梅戏的魅力。

3.2.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分配,让幼儿分组表演黄梅戏的经典片段,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3.3 结束部分: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活动收获,感谢幼儿的参与。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黄梅戏的相关资料,了解黄梅戏的其他经典剧目和表演形式。

4.2 社区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戏曲表演,让幼儿亲身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幼儿对黄梅戏的了解程度、参与程度以及表现力。

5.2 家长反馈: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黄梅戏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表现,以便对后续活动进行调整。

5.3 幼儿自我评价:教师鼓励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了解幼儿对黄梅戏的喜爱程度。

第六章:活动内容安排6.1 第一天: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6.2 第二天: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6.3 第三天:观察黄梅戏的服饰、妆容、道具6.4 第四天:分组表演黄梅戏经典片段6.5 第五天:总结活动收获,展示表演第七章:活动注意事项7.1 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安全7.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7.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团队精神7.4 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妥善保管教具和道具第八章:家长沟通与协作8.1 活动前:通知家长活动内容和目的,请家长支持并配合8.2 活动过程中:邀请家长观摩表演,共同参与评价8.3 活动后: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分享幼儿的收获8.4 家长意见征集:听取家长对活动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案第九章:活动资源整合9.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黄梅戏相关资料9.2 邀请专业戏曲演员或老师进行指导9.3 与其他班级或幼儿园开展交流活动,共享戏曲教育资源9.4 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幼儿观看戏曲表演和展览第十章:活动总结与反思10.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幼儿的表现和收获10.2 反思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10.3 为后续类似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不断提升活动质量10.4 鼓励幼儿继续关注和参与传统戏曲艺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活动基本部分的内容理解和实践操作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需要理解黄梅戏的基本概念,包括其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并实际参与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2020-2021年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2020-2021年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剧目分类及其特点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大胆尝试黄梅戏歌词的创作,,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富艺术体验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地方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教学难点:通过听赏、演唱、创作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提问:刚刚欣赏的唱段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黄梅戏、《天仙配》)生答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在地方戏曲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黄梅戏。

2新课教学出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提问:黄梅戏是哪个省的戏曲剧种?生答师:有同学说是湖北的,也有同学说是安徽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哪里的呢?请看——(课件)黄梅戏简介: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因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草台班子与民间艺术结合,形成黄梅戏的雏形;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

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对唱腔、表演进行初步改革,黄梅戏走向成熟;第三阶段,从1949年至今。

黄梅戏搬上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黄梅戏走向辉煌。

猜一猜:黄梅戏走向辉煌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A、《女驸马》B、《天仙配》C、《孟丽君》生答师:正确答案是B《天仙配》是黄梅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曾多次搬上荧屏,当中的许多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黄梅戏》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黄梅戏》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黄梅戏》一、主题活动背景黄梅戏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幼儿了解和体验黄梅戏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这次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

二、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如起源、表演形式等。

2. 欣赏黄梅戏经典曲目,感受其音乐、唱腔和表演特点。

3. 参与黄梅戏表演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主题活动内容1.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基本技巧3. 黄梅戏的经典曲目欣赏4. 黄梅戏表演活动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

2. 学习:教师讲解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基本技巧,引导幼儿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3. 欣赏:组织幼儿欣赏黄梅戏的经典曲目,让幼儿感受黄梅戏的音乐美和表演特点。

4. 实践:分组进行黄梅戏表演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看黄梅戏表演,加深幼儿对黄梅戏的了解。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黄梅戏相关展品,让幼儿随时欣赏和学习。

3.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区域内设置黄梅戏表演区,让幼儿自主参与表演活动。

4. 节日庆典:在相关节日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六、主题活动准备1. 教学资源:黄梅戏歌曲、视频、图片、道具等。

2.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方便幼儿进行活动。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卡片等。

七、教学活动安排1. 第1周: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第2周:学习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基本技巧。

3. 第3周:欣赏黄梅戏的经典曲目。

4. 第4周:实践黄梅戏表演活动。

八、教学活动步骤1. 第一步:导入黄梅戏主题,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第二步:学习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基本技巧,如唱腔、动作等。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授课年级:八年级课型:戏曲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戏曲欣赏:《打猪草》选段----《对花》《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念词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6.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教学准备: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媒体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营造上课和谐氛围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

2024年度《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2024年度《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04

2024/2/2
17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
01 提出问题
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与黄梅戏相关的问题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0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黄梅戏的历史、特点 、表演技巧等话题展开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03 展示与分享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感受以口头或书面形式
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分享。
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扩大 黄梅戏在校园内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举办黄梅戏主题的文化沙龙、艺术展览等活动, 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2024/2/2
30
搭建平台,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合作
2024/2/2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合 作,共同推动黄梅戏等地方戏
曲的传承与发展。
举办区域性的黄梅戏展演、 比赛等活动,为黄梅戏爱好 者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22
传统笔试考核内容优化调整
笔试内容更加注重对黄梅戏理论 知识和历史文化的考查,减少机
械记忆类题目。
2024/2/2
增加对黄梅戏唱腔、表演技巧等 实践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类题目

引入开放式、探究式题目,鼓励 学生发表对黄梅戏的独特见解和
创新思考。
23
表演技能水平评价标准制定
制定详细的表演技能评价标准,包括唱腔、身段、表情、动作等多个方 面。
黄梅戏剧本多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这些剧本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故事情节梳理
在学习黄梅戏经典剧目时,需要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了解剧中人物的关系和矛盾冲突,从而 更好地理解剧目内涵和表演要求。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七单元《戏曲欣赏》,详细内容为《走进黄梅戏》。

黄梅戏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及经典唱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学会欣赏黄梅戏的经典唱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的表演技巧和唱腔特点。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历史背景、经典唱段的欣赏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背景。

(2)讲解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如唱腔、身段、表情等。

3. 欣赏经典唱段:(1)播放《天仙配》选段,引导学生从旋律、唱腔、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

(2)分析唱段中的角色特点,如生、旦、净、末、丑等。

4. 实践活动:(1)分组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2)每组选取一个经典唱段进行模仿、排练。

(3)各组展示,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黄梅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

2. 经典唱段《天仙配》选段。

3. 实践活动:黄梅戏基本动作和唱腔学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

(2)学唱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录制视频。

2. 答案:(1)黄梅戏起源于明朝,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表演特点包括唱腔优美、身段灵活、表情丰富等。

(2)见学生提交的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黄梅戏演出,深入了解黄梅戏。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历史及特点,感受黄梅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黄梅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黄梅戏的唱腔、表演、服饰等特色3. 黄梅戏的代表剧目及经典唱段4. 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5. 创作与表演黄梅戏剧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梅戏的基本知识、经典唱段、表演技巧。

2. 教学难点: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基本动作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特点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表演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唱腔,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角色分配,表演黄梅戏剧目。

4. 欣赏法:观看黄梅戏经典剧目,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黄梅戏的唱腔、表演、服饰等特色。

3. 示范:教师表演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唱腔,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角色分配,表演黄梅戏剧目。

5. 欣赏:观看黄梅戏经典剧目,加深对黄梅戏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梅戏的特点和魅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梅戏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包括黄梅戏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 学生对黄梅戏唱腔、表演、服饰等特色的理解和体验。

3. 学生参与表演黄梅戏剧目的积极性和表现力。

4. 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黄梅戏资料:黄梅戏的历史、唱腔、表演等方面的资料。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黄梅戏音乐和剧目。

3. 服装道具:用于学生表演黄梅戏剧目。

4. 教学视频: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视频。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梨园金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二、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三、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过程与方法: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教学准备: 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制作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媒体环节运用一、 1.宣布上课。

1.全班起立。

组织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2.有礼貌地问好:“老营造上课和谐氛围教学环视全体学生。

师好~”(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 1.聆听音乐,复习巩固课前播放《唱脸谱》二、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并跟唱歌曲《唱脸谱》。

歌曲录音,既巩固上音频播放导入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2(听讲并回答教师提节课知识点又可营造音乐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问。

一种戏曲气氛,同时新课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也为导入新课内容埋视频出示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3.认真听讲、听范唱,下伏笔。

戏曲背景却成长、发展于安徽。

——你们听,(师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剧目分类及其特点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大胆尝试黄梅戏歌词的创作,,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富艺术体验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地方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教学难点:通过听赏、演唱、创作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提问:刚刚欣赏的唱段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黄梅戏、《天仙配》)生答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在地方戏曲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黄梅戏。

2新课教学出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提问:黄梅戏是哪个省的戏曲剧种?生答师:有同学说是湖北的,也有同学说是安徽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哪里的呢?请看——(课件)黄梅戏简介: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因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草台班子与民间艺术结合,形成黄梅戏的雏形;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

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对唱腔、表演进行初步改革,黄梅戏走向成熟;第三阶段,从1949年至今。

黄梅戏搬上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黄梅戏走向辉煌。

猜一猜:黄梅戏走向辉煌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A、《女驸马》B、《天仙配》C、《孟丽君》生答师:正确答案是B《天仙配》是黄梅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曾多次搬上荧屏,当中的许多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授课年级:八年级课型:戏曲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戏曲欣赏:《打猪草》选段----《对花》《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念词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6.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教学准备: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媒体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营造上课和谐氛围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中学音乐教案第一章:黄梅戏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

1.2 教学内容: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的表演特点、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欣赏、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讲解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4.2 欣赏黄梅戏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1.4.3 讨论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和音乐特点。

1.5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黄梅戏的表演特点和音乐特点,欣赏黄梅戏的经典片段。

第二章:黄梅戏唱腔学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唱腔,能够演唱简单的黄梅戏曲牌。

2.2 教学内容: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及曲牌。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黄梅戏的基本唱腔。

2.4.2 示范黄梅戏的唱腔,让学生跟随练习。

2.4.3 教授黄梅戏曲牌,让学生进行演唱练习。

2.5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唱腔,演唱简单的黄梅戏曲牌。

第三章:黄梅戏表演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表演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3.2 教学内容:黄梅戏的表演技巧,包括唱、做、念、打。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黄梅戏的表演技巧。

3.4.2 示范黄梅戏的表演技巧,让学生跟随练习。

3.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

3.5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黄梅戏的表演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第四章:黄梅戏剧目欣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黄梅戏剧目,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4.2 教学内容:黄梅戏剧目的选取及欣赏。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欣赏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黄梅戏剧目的选取标准。

4.4.2 欣赏黄梅戏剧目的经典片段。

4.4.3 让学生进行剧目欣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如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动作,体验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3.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活动准备1. 教具:黄梅戏音乐、视频、图片、戏曲道具等。

2. 材料:纸、笔、贴纸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黄梅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风格。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介绍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帮助幼儿了解黄梅戏。

3. 唱腔学习:教师教唱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引导幼儿跟唱。

4. 动作学习:教师示范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如身段、手势等,幼儿跟随模仿。

5. 实践展示:分组进行唱腔和动作的实践,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看黄梅戏表演或影视作品,增进幼儿对黄梅戏的了解。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展示幼儿学习黄梅戏的成果。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黄梅戏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黄梅戏的学习情况。

3. 作品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对黄梅戏唱腔和动作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步骤1. 主题导入:通过讲解和播放黄梅戏的经典片段,引发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角色、服饰和妆容等基本知识。

3. 唱腔与动作练习:教授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和练习。

4. 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黄梅戏的经典台词扮演。

5. 表演展示:组织幼儿进行小表演,展示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黄梅戏的动作和唱腔,幼儿跟随模仿。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学习黄梅戏的唱腔和动作。

4. 角色扮演法: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加深对黄梅戏的理解和体验。

八、安全注意1. 在活动前,确保教室内外环境的安全。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黄梅戏》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黄梅戏》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黄梅戏》一、主题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黄梅戏》二、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如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欣赏黄梅戏经典唱段,体验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3. 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4.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主题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黄梅戏经典唱段视频、图片、道具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3. 幼儿准备:穿着舒适的衣服,便于活动。

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引导幼儿感受黄梅戏的音乐特点,激发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介绍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帮助幼儿了解黄梅戏。

3. 欣赏与讨论:教师组织幼儿欣赏黄梅戏经典唱段,引导幼儿讨论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4.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黄梅戏的基本动作,如唱、做、念、打等,引导幼儿跟随学习。

5. 实践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黄梅戏的表演乐趣。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主题活动收获,让幼儿表达对黄梅戏的认识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搜集黄梅戏相关资料,如唱段、演员等,与教师分享。

2. 社区活动:邀请黄梅戏表演团队来园演出,让幼儿近距离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3. 创作活动:鼓励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黄梅戏剧目,进行表演展示。

4. 长期观察:关注黄梅戏的发展动态,了解黄梅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六、主题活动六:黄梅戏剧服认知与制作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黄梅戏剧服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对黄梅戏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黄梅戏剧服图片、服装设计图、制作材料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创作空间。

活动过程:1. 教师展示黄梅戏剧服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 教师介绍黄梅戏剧服的种类和风格,让幼儿对黄梅戏剧服有更深入的了解。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

大班主题活动《黄梅戏》教案一、主题活动背景黄梅戏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幼儿了解和感受黄梅戏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开展了此次主题活动。

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如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培养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激发他们欣赏和表演黄梅戏的欲望。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主题活动内容1. 黄梅戏起源及发展简介2. 黄梅戏唱腔、表演特点3. 黄梅戏代表剧目欣赏4. 学唱黄梅戏片段5. 亲子黄梅戏表演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黄梅戏表演视频,引发幼儿对黄梅戏的兴趣。

2. 介绍:教师简要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唱腔和表演特点。

3. 欣赏:组织幼儿观看黄梅戏代表剧目,让幼儿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4. 学唱:教师带领幼儿学唱黄梅戏片段,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5. 亲子表演: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编排黄梅戏表演,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看黄梅戏表演,了解黄梅戏在当地的传播和传承。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黄梅戏相关图片、道具等,营造浓厚的黄梅戏氛围。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黄梅戏剧组,让幼儿自主扮演角色,体验黄梅戏表演的乐趣。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家园共育,发挥家庭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3. 活动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尖锐、易碎的道具。

六、主题活动六:黄梅戏剧服认知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梅戏剧服的样式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戏剧文化的兴趣。

活动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黄梅戏剧服的图片,讲解不同角色的服饰特点。

2. 邀请幼儿试穿戏服,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

七、主题活动七:黄梅戏脸谱绘画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动手能力。

2024年《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2024年《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2024年《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育教材《走进黄梅戏》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黄梅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经典剧目欣赏以及唱腔、表演技巧的初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使学生能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重点:黄梅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及经典剧目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教学视频、黄梅戏道具。

学具:笔记本、笔、黄梅戏表演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黄梅戏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以及经典剧目。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进行现场教学。

(2)分组练习,每组选取一个唱段进行学唱。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黄梅戏唱腔的特点,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讲解唱腔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黄梅戏剧目,进行唱腔和表演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黄梅戏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2)分析黄梅戏的艺术特色。

(3)学唱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录制表演视频。

2. 答案:(1)黄梅戏起源于明朝,发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民间小调,后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

(2)黄梅戏艺术特色:唱腔优美、旋律丰富;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表演生活化、真实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黄梅戏的历史和艺术特色,掌握了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

《梨园撷英》 --走进黄梅戏 --中学音乐教案《梨园撷英》-------走进黄梅戏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下册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授课年级:八年级课型:戏曲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戏曲欣赏:《打猪草》选段----《对花》《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念词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6.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教学准备: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媒体一、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营造上课和谐氛围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唱脸谱》歌曲录音)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教案:《走进黄梅戏》一、教学内容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章节:第五单元《走进黄梅戏》内容:学习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包括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以及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3. 通过学习黄梅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的学习。

重点:让学生掌握黄梅戏的基本知识和唱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教材、黄梅戏视频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带乐器(如二胡、琵琶等)、笔记本、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黄梅戏的经典唱段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黄梅戏的基本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黄梅戏的起源、特点、代表剧目等,让学生对黄梅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学习唱腔: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黄梅戏的基本唱腔,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唱腔的技巧。

4. 表演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老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和评价。

5. 观看视频:观看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梅戏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黄梅戏起源:湖北黄梅县特点:抒情、细腻、含蓄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黄梅戏的相关资料,包括黄梅戏的历史、代表剧目、著名表演艺术家等,下节课分享。

2. 让学生观看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包括对黄梅戏的理解、感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学习唱腔、表演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黄梅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黄梅戏的兴趣和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加强。

走进黄梅戏

走进黄梅戏

走进黄梅戏第一篇:走进黄梅戏《走进黄梅戏》音乐教案教学内容:戏曲欣赏: 《夫妻观灯》念白练习:《打猪草》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 《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部分知识;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现手段;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表演;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

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

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

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

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

《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黄梅戏》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戏曲欣赏: 《夫妻观灯》
念白练习:《打猪草》
戏曲学唱和扮演练习: 《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局部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表示手段;锻炼同学的表示能力和发明力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并能够适当扮演;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同学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同学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
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

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

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

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

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表示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

《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扮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和王妻,两人在正月十五去看灯,只见人山人海,各种花灯造型惟妙惟肖,局面好不热闹。

一路上夫妻俩说说唱唱,历数各种灯名,描述各种观灯人的不同神态,十分生动风趣,整场戏表示了表年农展丰收后的喜乐心情和生活情趣。

观众看了有亲切感。

《天仙配》本片根据同名黄梅戏改编。

云海深处,玉帝的小孩子七仙女在仙宫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

一天,大姐等
姐妹七人去拨开云雾,见到人间男女婚嫁、勤劳耕作的生活,十分羡慕。

七仙女看到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董永忠厚老实,遂生倾慕之情。

下凡后,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

为赎丈夫,两人同去傅员外家做工。

做工期满,夫妻返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天庭知道七仙女私自下凡,将七仙女捕回天庭,董永痛不欲生。

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叙述了七仙女下凡的曲折经历,融合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满爱情的善良愿望,以和对封建专制统治者的仇恨和控诉。

在美丽动人的七仙女和勤劳忠厚的董永这两个形象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体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该片的一些经典性唱段,饮誉持久,流传不衰。

音乐和舞蹈、特技和神话描写的自然结合,为本片添加了浓郁的艺术气氛。

该片参与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曾获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和优秀演出奖。

饰演七仙女、董永的演员严凤英和王少舫,均获演员一等奖。

本片还曾获1956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黄梅戏、创编等手段初步了解黄梅戏这个剧种。

教学难点:黄梅戏装饰音的演唱
教具准备:电子琴、道具、自制课件,微机室,扮演台
课前准备:1、同学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黄梅戏知识和其中《天仙配》《夫妻观灯》相关内容。

2、教室里面放一些戏曲演员的用品。

戏服,戏冠等创设出情境。

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里播放《对花》发放歌谱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夫妻观灯》 5分钟
1、说内容
师:这节课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看完后告诉老师这段唱的什么?
师:说的真好![图片]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是中国保守的节日活动,老百姓在元宵节的晚上全家都要到街上看花灯猜灯谜。

虽很拥挤,但阻挡不了人们看花灯的热情! [显示歌词,带同学读一读]
2、说扮演
师:你觉得演员扮演得怎么样?我们也站起来扮演看灯人的神态,比比谁学的像。

3、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扮演的比老师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戏吗?这是黄梅戏《夫妻观灯》的片段。

(生答,老师出示课题)
师:你会唱黄梅戏吗?你了解它吗?
师:我们安徽有天下闻名的黄山和黄梅戏,并称“二黄”。

做为安徽人,你们感到骄傲吗?我们更要了解安徽的文化,
当有外地朋友来,你可以自豪地向他介绍咱们安徽的黄梅特色啊。

对不对。

那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三、黄梅戏方言特色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 5分钟
师:黄梅戏原名“黄梅调”。

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就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等地。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以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用安庆地区方言去唱和说。

咱们同学有会说安庆话的吗?老师会说但说的不是特别地道,我给你们请两位小老师。

师:他们说什么呢?这是黄梅戏《打猪草》中的对话,在戏曲中这叫“念白”,老师给你们解释。

[教师解释后教同学说陶金花的“念白”]
师:老师来演金小毛,同学们演陶金花。

师:同学们说黄梅戏念白还真是像模像样的呢!说明大家很聪明!很有语言天分!
四、欣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并学唱第一段 20分钟
1、介绍背景初听
师:黄梅戏最为大家熟悉的演员或者是剧目你们知道有哪些吗?最为大家熟悉的《天仙配》中的两位主角严凤英和王少舫老师可以说是黄梅大师。

下面三位是继他们之后的杰出的扮演艺术家。

黄梅戏中的很多故事都是表达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好感情的愿望。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听过的吗?黄梅戏《天仙配》就是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改编创作的。

[出示图片、播放《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伴奏]
师:我来请咱们班说故事最好的同学来讲故事。

想听听他们一路唱什么吗?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视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