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3古诗三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古诗三首

文本解读

1.文体特点

《寒食》:唐代诗人韩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迢迢牵牛星》: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作者不详。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的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远去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十五夜望月》: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旬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2。文化内涵

本课选编的三首古诗,均与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有关,一来说明传统节日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为文人墨客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来也说明文学作品是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得以长久传承的重要载体。

(1)《寒食》: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

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诗中巧用“飞”“斜”“传”“散”这四个动词,非常传神地分别写出了白天皇宫园林的迷人春光和夜晚走马传烛的动人景象。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和“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是后两句,使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为难得的佳句。

(3)《十五夜望月》: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使离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侯、章、泣”等7个字。

2.能利用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3。激发了解与三首古诗相关的传统节日及传统习俗的兴趣。

4.能熟练且有感情地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了解与三首古诗相关的传统节日及传统习俗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板块一接龙背诗激趣导入

1。趣背古诗。

师:上课前,我们先玩个游戏,我背出一首诗的第一句,同学们分四组轮流接着往下背完整首诗,看看哪组接得又快又准。

师: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一组齐背)

师:七夕今宵看碧霄……(第二组齐背)

师:清明时节雨纷纷……(第三组齐背)

师:爆竹声中一岁除……(第四组齐背)

师:同学们发现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了吗?

预设:都与传统节日有关:第一首写重阳节;第二首写七夕节;第三首写清明节;第四首写春节。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学习三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板书课题).

板块二:通读古诗,整体把握

1.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首古诗。

2.根据朗读情况,纠正读音,指导读准节奏。

3.分析主题。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三首古诗与传统节日相关。那谁愿意来具体说说它们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对这些传统节日,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预设:

(1)《寒食》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节禁烟火,只能吃现成的食物,是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相传是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因为与清明节相隔太近,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已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2)《迢迢牵牛星》与七夕有关。七夕,由星宿崇拜演变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农历七月七日晚上举行,故名“七夕”。后来,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3)《十五夜望月》与中秋节有关。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并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对这三个传统节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这对我们学习古诗很有帮助。

板块三教师引路学习《寒食》

1.利用注释,疏通文意。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寒食》,试着利用注释,说说每句诗的含义。

预设:

(1)春城无处不飞花: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2)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3)日暮汉宫传蜡烛: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

(4)轻烟散人五侯家: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字斟旬酌,品悟诗情。

师:你在诗中看到了几幅画面?

预设:两幅;白天皇宫园林的迷人春光和夜晚走马传烛的动人景象。

师:短短二十八字,却如此传神地描绘出两幅画面,可见作者文字功力的深厚。你认为这首诗中,作者写得最传神的地方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出“飞、斜、传、散”这四个动词。

师:为什么觉得“飞”写得好?

预设:写出了花朵飘零的动态。

师:“飞”如果改成“落”,怎么样?

预设:不好。“落”是向下的,“飞”则突出花四散的情景。

师:那是什么让花在“飞”呢?

1预设:是风。

师:可见,“飞花”表面在写花,实际写的是风。除此之外,还有哪个词也在写风?

预设:斜;说明柳枝被风吹动。

师:诗人用短短十四个字就将画面意蕴表达得淋漓尽致。请大家读读这两句诗,用声音勾勒出一幅白昼皇宫春景图。

(指导朗读:指名读一分组读一齐读)

师:到了晚上又是怎样的画面呢?谁想读一读?

(指名读)

师:大家觉得这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吗?

(学生查阅资料,自由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