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PPT课件 糖尿病用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合集下载
药理学37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课件
(1)消化道反应 胃酸分泌增加、腹痛 等
(2)过敏反应(皮疹、红斑)
(3)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 肝损伤(氯磺 丙脲多见), 胆汁性黄疸
(4)持久性低血糖 最严重 药物过量
27
药物的相互作用
•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与其它药物(如水杨酸钠、 保泰松、吲哚美辛、双香豆素等)竞争结合血 浆蛋白, 使游离型药物浓度上升引起低血糖。
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的
增生,抗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减
轻
4.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32
【作用机制】 激活PPAR-γ(过氧化物酶增值体受体) 1)活化的PPAR -γ与几种核蛋白形成杂化二聚体复合物,导致脂肪细胞分化产生 大量小脂肪细胞,增加了脂肪细胞总量,提高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2)增强胰岛素信号传递; 促进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磷酸化,增加R的 数量。 3)降低脂肪细胞瘦素(Leptin)和TNF-α的表达 TNF-α干扰IRS酪氨酸磷酸化和增加对抗丝氨酸磷酸化作用→IR 4)改善胰岛素B细胞功能; 5)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的转运体1.4等的转录和蛋白合成,促进葡萄糖摄取和转 运。
3
糖尿病分型: IDDM(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Ⅰ 型): 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与自身免疫 有关,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终身服用胰岛素 维持生命。 NIDDM(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Ⅱ型): 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 岛素抵抗。
20
第二节 口 服 降 血 糖 药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磺酰脲类(Sulfomylureas)
(2)过敏反应(皮疹、红斑)
(3)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 肝损伤(氯磺 丙脲多见), 胆汁性黄疸
(4)持久性低血糖 最严重 药物过量
27
药物的相互作用
•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与其它药物(如水杨酸钠、 保泰松、吲哚美辛、双香豆素等)竞争结合血 浆蛋白, 使游离型药物浓度上升引起低血糖。
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的
增生,抗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减
轻
4.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32
【作用机制】 激活PPAR-γ(过氧化物酶增值体受体) 1)活化的PPAR -γ与几种核蛋白形成杂化二聚体复合物,导致脂肪细胞分化产生 大量小脂肪细胞,增加了脂肪细胞总量,提高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2)增强胰岛素信号传递; 促进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磷酸化,增加R的 数量。 3)降低脂肪细胞瘦素(Leptin)和TNF-α的表达 TNF-α干扰IRS酪氨酸磷酸化和增加对抗丝氨酸磷酸化作用→IR 4)改善胰岛素B细胞功能; 5)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的转运体1.4等的转录和蛋白合成,促进葡萄糖摄取和转 运。
3
糖尿病分型: IDDM(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Ⅰ 型): 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与自身免疫 有关,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终身服用胰岛素 维持生命。 NIDDM(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Ⅱ型): 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 岛素抵抗。
20
第二节 口 服 降 血 糖 药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磺酰脲类(Sulfomylureas)
药理学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ppt课件
28
K+ 通道
磺酰脲类 去极化
葡 萄 糖载体葡萄糖
胰岛素
刺激胰岛B细胞释
作 放胰岛素.
首先磺酰脲类与
用 胰岛B细胞表面的
受体结合,使钾通
机 Ca2+ 道阻滞,钙通道开
通道 放,引起胰岛素释
Ca 放。
2+
制
故胰岛中至少
有30% 正常B细胞
是产生作用的必要
条件。
29
30
药理作用
抗利尿作用
氯磺丙脲、格列本脲通过促进抗利 尿激素分泌和增强抗利尿激素的作 用而产生抗利尿作用。
10
【药理作用】
调节物质代谢,影响某些离子转运:
1.糖代谢
– 增加糖的去路:促进细胞摄取,增加肝糖 原生成,增加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使糖转 变为脂肪等。 – 减少糖的来源:即抑制肝糖原分解及抑制 甘油、乳酸及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原, 减少糖原异生,使血糖来源少,血糖降低。
11
2、脂肪代谢
– 促进合成:激活脂肪组织中的丙酮酸脱氢酶,使丙酮酸 转化成乙酰CoA的反应加速;还能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合 成,加速脂肪组织从血中摄取脂肪酸。这些都有利于脂 肪的合成。
药理作用
降血糖作用
特点: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人均 有降血糖作用;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和胰腺切除的 动物无效. 促进胰岛素释放; 增强胰岛素与靶组织及受体的结合能力; 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和3-磷酸甘油脂防酰转移 酶,促进葡萄糖利用以及糖原和脂肪的合成;
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而发挥作用。
18
【临床应用】
5、重病恢复期加强胃纳,恢复体重 • 因胰岛素可以刺激胃酸分泌,也可以加强胃的活动功能,故
有时病后用普通胰岛素4u皮下注射(饭前)以促进食欲,加 强食物消化和利用,使病人的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 6、治疗精神分裂症 • (胰岛素休克疗法)临床上用大剂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性 休克,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危险性, 故需在设备与护理条件比较好的医院中进行。
K+ 通道
磺酰脲类 去极化
葡 萄 糖载体葡萄糖
胰岛素
刺激胰岛B细胞释
作 放胰岛素.
首先磺酰脲类与
用 胰岛B细胞表面的
受体结合,使钾通
机 Ca2+ 道阻滞,钙通道开
通道 放,引起胰岛素释
Ca 放。
2+
制
故胰岛中至少
有30% 正常B细胞
是产生作用的必要
条件。
29
30
药理作用
抗利尿作用
氯磺丙脲、格列本脲通过促进抗利 尿激素分泌和增强抗利尿激素的作 用而产生抗利尿作用。
10
【药理作用】
调节物质代谢,影响某些离子转运:
1.糖代谢
– 增加糖的去路:促进细胞摄取,增加肝糖 原生成,增加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使糖转 变为脂肪等。 – 减少糖的来源:即抑制肝糖原分解及抑制 甘油、乳酸及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原, 减少糖原异生,使血糖来源少,血糖降低。
11
2、脂肪代谢
– 促进合成:激活脂肪组织中的丙酮酸脱氢酶,使丙酮酸 转化成乙酰CoA的反应加速;还能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合 成,加速脂肪组织从血中摄取脂肪酸。这些都有利于脂 肪的合成。
药理作用
降血糖作用
特点: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人均 有降血糖作用;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和胰腺切除的 动物无效. 促进胰岛素释放; 增强胰岛素与靶组织及受体的结合能力; 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和3-磷酸甘油脂防酰转移 酶,促进葡萄糖利用以及糖原和脂肪的合成;
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而发挥作用。
18
【临床应用】
5、重病恢复期加强胃纳,恢复体重 • 因胰岛素可以刺激胃酸分泌,也可以加强胃的活动功能,故
有时病后用普通胰岛素4u皮下注射(饭前)以促进食欲,加 强食物消化和利用,使病人的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 6、治疗精神分裂症 • (胰岛素休克疗法)临床上用大剂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性 休克,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危险性, 故需在设备与护理条件比较好的医院中进行。
药理学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PPT.
• 定义:
–体内无氧酵解的代谢产物,乳酸在血中升高 造成的酸中毒。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乳酸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诱因: 糖尿病合并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慢性 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 糖尿病不恰当的服用苯乙双胍者,尤其是合 并上述疾病时 糖尿病各种急性并发症合并脱水、缺氧时
2. 其他
测试不能替代面试,它是对面试的补充。 候选人名单上的越少,填补空缺岗位花的时间越短。 面试者:面试者可以从该岗位现有雇员及其团队那里获得重要信息,一般说来面试者应与以下人员接触:现有雇员、下属、同事、上 级 1.1.1界定目的 为了解决客户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6.5分析申请表
胰岛素的应用
氨基酸 ,你可以说“要使那些人的位子变得多余想必很难吧”,这样应聘者会谈到当时的情势下他们应对的具体措施。尽管你需要将大部分
清单上的问题问到,但要保持灵活,譬如,如果应聘者在某方面讲出一些意料之外的话,而他所讲的话会影响到他的求职,你就无须
恪守问题清单,要视情况而定。
按照规定回答 轮胎美容
磷酸化
胰岛素
细 ATP- 第一个等级可以用一个符号来代替,可以根据自己专营店的情况来决定。
胞 cAMP 这两个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是我们在汽车销售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 第九课时 毒蛇咬伤的急救
膜 教学目标: 掌握 狗咬伤后的急救
2+
ADP Ca 要尽量控制面试中信息的流动。为了鼓励应聘者谈论敏感的话题,需要对他们的讲话做出积极的反馈。如应聘者正在谈论减员的事情
药动学
• 口服易吸收 • 饭前给药,1-2次/d •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 肝内代谢,代谢物由肾排出。 • 可通过胎盘
高钾血症 纠正细胞内缺钾
–体内无氧酵解的代谢产物,乳酸在血中升高 造成的酸中毒。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乳酸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诱因: 糖尿病合并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慢性 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 糖尿病不恰当的服用苯乙双胍者,尤其是合 并上述疾病时 糖尿病各种急性并发症合并脱水、缺氧时
2. 其他
测试不能替代面试,它是对面试的补充。 候选人名单上的越少,填补空缺岗位花的时间越短。 面试者:面试者可以从该岗位现有雇员及其团队那里获得重要信息,一般说来面试者应与以下人员接触:现有雇员、下属、同事、上 级 1.1.1界定目的 为了解决客户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6.5分析申请表
胰岛素的应用
氨基酸 ,你可以说“要使那些人的位子变得多余想必很难吧”,这样应聘者会谈到当时的情势下他们应对的具体措施。尽管你需要将大部分
清单上的问题问到,但要保持灵活,譬如,如果应聘者在某方面讲出一些意料之外的话,而他所讲的话会影响到他的求职,你就无须
恪守问题清单,要视情况而定。
按照规定回答 轮胎美容
磷酸化
胰岛素
细 ATP- 第一个等级可以用一个符号来代替,可以根据自己专营店的情况来决定。
胞 cAMP 这两个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是我们在汽车销售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 第九课时 毒蛇咬伤的急救
膜 教学目标: 掌握 狗咬伤后的急救
2+
ADP Ca 要尽量控制面试中信息的流动。为了鼓励应聘者谈论敏感的话题,需要对他们的讲话做出积极的反馈。如应聘者正在谈论减员的事情
药动学
• 口服易吸收 • 饭前给药,1-2次/d •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 肝内代谢,代谢物由肾排出。 • 可通过胎盘
高钾血症 纠正细胞内缺钾
药理学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课件PPT课件
口服降血糖药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低血糖反应
口服降糖药过量或饮食不当可能导致 低血糖,需及时补充糖分,严重时需 就医。
胃肠道反应
部分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 等胃肠道不适,可调整用药时间或剂 量。
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 过敏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肝肾损伤
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可能对肝肾造成 一定损伤,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详细描述
双胍类药物在肝肾中代谢,因此严重肝肾功能不 全者禁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总结词
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
详细描述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 适用于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总结词
胃肠道反应
详细描述
21世纪初
开发出新型口服降血糖药,如西格列汀和利 拉鲁肽等。
04
常用口服降血糖药介绍
磺酰脲类
总结词
促进胰岛素分泌
详细描述
磺酰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降血糖作用。适用于非肥胖 的2型糖尿病患者。
磺酰脲类
总结词
01
低血糖风险
详细描述
02
由于磺酰脲类药物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可能导致低血糖反
促进脂肪合成
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酸进入细胞,合成脂肪并储存于脂肪组织。
胰岛素的种类和制剂
动物胰岛素
从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纯度较低,易引发过 敏反应。
人胰岛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人胰岛素,纯度较高, 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相似。
胰岛素类似物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人胰岛素进行修饰,以改变 其生物活性,如速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PPT课件
成本和保险覆盖比较
成本
胰岛素通常比口服降血糖药便宜,因为它的生产成本较低。
保险覆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一些保险计划中,胰岛素可能比口服降血糖药有更广泛的覆盖。
04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的 联合使用
联合使用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适应症
对于单一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高血糖,尤其是2型糖尿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
口服降血糖药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磺脲类
双胍类
适用于非肥胖或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尤其 是有胰岛功能者。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剂量。
适用于肥胖或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 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噻唑烷二酮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胰岛 素抵抗明显者。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 渐增加剂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磺脲类
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分 泌量。代表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 特等。
双胍类
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促进肌肉摄取葡 萄糖,减少脂肪酸生成。代表药物有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代表药物有罗格 列酮、吡格列酮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 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代表药物有阿 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胰岛素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适应症
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等需要用胰岛素控制的血 糖水平的情况。
使用方法
包括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吸入式给药等途径。其中,皮下注射是最常用的给药 方式,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内分泌系统用药—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药理学课件)
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 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增高的 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
胰岛素
1.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减少游离脂肪酸与酮体生成 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转运,使其利用率增加
胰岛素
2.促进糖原合成与贮存,抑制其分解。 加速葡萄糖氧化与降解; 抑制糖异生;
两个ß亚单位 跨膜蛋白 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 与受体的亲和力可受氢化可的松、生长激素等影响。
二、临床应用
甲状腺激素
1. 1型糖尿病 2.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和(或)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明显升高,一开始即采用胰岛素治疗,加或不加其他药物。 3.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胰岛素
3.增加氨基酸转运及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 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5.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降低血钾浓度。 极化液(GIK,10%Gs 500ml +RI 10U +10%KCl10ml),纠正细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受体:两个a亚单位 膜外 含Insulin结合部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竞争性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从而使碳 水化合物的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减 慢,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 降低。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特点:对餐后高血糖降低作用最明显, 长期服用也可降低空腹血糖
二、临床应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4.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5.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6.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
胰岛素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
胰岛素
1.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减少游离脂肪酸与酮体生成 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转运,使其利用率增加
胰岛素
2.促进糖原合成与贮存,抑制其分解。 加速葡萄糖氧化与降解; 抑制糖异生;
两个ß亚单位 跨膜蛋白 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 与受体的亲和力可受氢化可的松、生长激素等影响。
二、临床应用
甲状腺激素
1. 1型糖尿病 2.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和(或)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明显升高,一开始即采用胰岛素治疗,加或不加其他药物。 3.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胰岛素
3.增加氨基酸转运及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 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5.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降低血钾浓度。 极化液(GIK,10%Gs 500ml +RI 10U +10%KCl10ml),纠正细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受体:两个a亚单位 膜外 含Insulin结合部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药理作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竞争性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从而使碳 水化合物的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减 慢,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 降低。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特点:对餐后高血糖降低作用最明显, 长期服用也可降低空腹血糖
二、临床应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4.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5.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6.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
药理学第二十八章胰岛素及降血糖药ppt课件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因而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波动频率和波
动幅度,改善总体血糖控制的作用。
3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处理
糖尿病患者在受到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因素时, 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 加速,酮体生成增多,出现酮血症和酮尿称酮症, 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均为较强的有机酸,机体产生 酸中毒,统称酮症酸中毒。
(2)慢性型: 临床指每日需用Ins 2OOu以上,且无并发症的糖 尿病人。
脂肪萎缩 见于注射部位,女性多于男性。 20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
21
口服降血糖药
概述: 该类药可口服,使用方便,但作用弱而慢,仅适
用于轻、中型糖尿病,不能完全取代胰岛素。 常用有两类:磺酰脲类和双胍类。 还有其他类新型口服降血糖药:胰岛素增敏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和餐时血糖调节药。
22
一、磺酰脲类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 tolbutamide,D860 氯磺苯脲 chlorpropamide
第二代
格列苯脲 gluburide, 格列吡嗪 glipizide 格列美脲 glimepiride
第三代 格列奇特 gliclazide
23
磺酰脲类 药理作用**
18
胰岛素
制剂分类
胰岛素注射剂
速效胰岛素:包括正规胰岛素和经分子改构获得的。 共 同特点:溶解度高、可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维持6~8h)。
中效胰岛素:包括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珠蛋白锌胰岛素, 维持(18~24h),不能静脉给药,只能皮下注射。
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维持(24~36h),不能 静脉给药,只能皮下注射。
动幅度,改善总体血糖控制的作用。
3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处理
糖尿病患者在受到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因素时, 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 加速,酮体生成增多,出现酮血症和酮尿称酮症, 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均为较强的有机酸,机体产生 酸中毒,统称酮症酸中毒。
(2)慢性型: 临床指每日需用Ins 2OOu以上,且无并发症的糖 尿病人。
脂肪萎缩 见于注射部位,女性多于男性。 20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
21
口服降血糖药
概述: 该类药可口服,使用方便,但作用弱而慢,仅适
用于轻、中型糖尿病,不能完全取代胰岛素。 常用有两类:磺酰脲类和双胍类。 还有其他类新型口服降血糖药:胰岛素增敏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和餐时血糖调节药。
22
一、磺酰脲类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 tolbutamide,D860 氯磺苯脲 chlorpropamide
第二代
格列苯脲 gluburide, 格列吡嗪 glipizide 格列美脲 glimepiride
第三代 格列奇特 gliclazide
23
磺酰脲类 药理作用**
18
胰岛素
制剂分类
胰岛素注射剂
速效胰岛素:包括正规胰岛素和经分子改构获得的。 共 同特点:溶解度高、可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维持6~8h)。
中效胰岛素:包括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珠蛋白锌胰岛素, 维持(18~24h),不能静脉给药,只能皮下注射。
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维持(24~36h),不能 静脉给药,只能皮下注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Tyr
生物效应
四、临床应用
1、糖尿病 治疗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
①重症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 IDDM, Ⅰ型)
②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Ⅱ型) 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③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 娠、分娩、 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代表药:依托莫司(etomoxir)
通过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1而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患 者的脂肪酸氧化,增加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并有 一定程度的降血脂和抗酮血症作用。
对1、2型糖尿病均有效。
2、 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3 –R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激动后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 素,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葡萄糖分解和代谢。
4、局部反应 皮下注射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和皮下脂肪萎缩等 应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其他
①体重增加 注射后引起腹部肥胖,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
为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可换用高纯度的胰岛素或加用口服降糖药 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屈光不正 用药后血糖迅速下降,渗透压改变,晶状体内水
分外溢而出现屈光度下降,视物模糊。
2、过敏反应 牛胰岛素发生率较高
原因:异体蛋白进入人体所致 ①来自动物与人的胰岛素结构差异 ②制剂纯度低,杂质所致
处理:换用其他来源的胰岛素,尤其是人胰岛素或高 纯度胰岛素。
3、胰岛素抵抗 (1)急性抵抗
原因: 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 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酮症酸中毒时葡萄糖吸收 和利用障碍,使机体暂时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所致。
糖耐量降低,血糖过高,糖尿等
胰岛素 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 岛 素
胰岛素 insulin
胰岛是胰腺腺泡之间存在的细胞团,占胰腺总 体积 的1% ~ 2%。 胰岛素由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激素,51 个氨基酸组成。A链21 个,B链30个,由二硫键 相连。为酸性蛋白质。人胰岛素的分子量为 5808Da.
三代
1、药理作用及机制
⑴降血糖: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人有效
机制: ①作用于胰岛细胞膜磺酰脲受体,刺激胰岛
细胞释放胰岛素
R—IK(ATP)—电压依赖性Ca2+→ Ca2+进入细胞内→触发Ins释放
(—)
(+)
磺酰脲类作用机制
SU + SU-R → 阻滞ATP敏感的钾通道 → 钾离子 外流减少 → 细胞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化 →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开放 → 钙离子内流 → 触发胞吐作用与Ins释放
食物→
→氧化分解
肝糖原→
血糖 80~120 mg%
→糖原合成
糖异生→
→转变成脂肪、氨基酸
葡萄糖转运↑
葡萄糖氧化、酵解↑ 糖原合成、贮存↑ 糖转变为脂肪↑ 糖原分解和异生↓
血糖来源↓,去路↑
血糖↓
2、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酸的转运,促进脂肪合成; 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 体的生成。
(—)
药用胰岛素
治疗: 消除诱因并在短时间内加大增加胰岛素用量
(2)慢性抵抗 指每日需用200U以上胰岛素并且无并发症者。
原因:a.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b.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减少 c.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治疗:对于a可采用免疫抑制剂; 对于b和c 可换用其他物种胰岛素或改用高纯度胰岛 素,并适当调整剂量。
2、应用 轻症,尤用于肥胖者,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3、不良反应 发生率高、少用 ① 消化道症状 ②低血糖反应 ③酮尿或乳酸血症(可危及生命) 由于增加糖的
无氧酵解,使乳酸产生增多。
三、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是目前临床糖尿 病治疗所面临的两大难题。
胰岛素抵抗有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
1型糖尿病人仅有获得性胰岛素抵抗,在控制血糖 后胰岛素抵抗可消失;
为含有2,4-二酮 噻唑烷结构的化合物
新型治疗糖尿病药物, 目前为研究热点。显著改善 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紊乱, 对Ⅱ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 并发症效果好。
[药理作用及机制] 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 2、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3、改善高血压 4、对 Ⅱ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①抗动脉粥样硬化 ②明显减轻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延缓蛋白尿的发生 5、改善胰岛ß细胞功能
糖尿病类型
➢Ⅰ型(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自身免疫性疾病 – β细胞破坏,胰岛素 分泌缺乏。须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
➢Ⅱ型(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 胰岛素抵抗(INR)。大多可用饮食控制和口服降 糖药,若效果不好需用胰岛素治疗
③胰岛素水肿 用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颜面及四肢水肿,是由于
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体内发生水钠潴留。
(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通过生物工程,在基因重组的生物体内合成的; 作用机制、应用等于注射用胰岛素相同; 没用异体抗原性,使用更加安全;
口服胰岛素(己基胰岛素单一聚合物) 胰岛素吸入剂:Exubera
第二节 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 双胍类 胰岛素增敏药 其他类
一、磺酰脲类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D860,甲糖宁)、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一代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格列吡嗪(glipizide)、 格列美脲(glimepiride)
二代
格列齐特(gliclazipe,达美康) 共同的结构:苯磺酰脲
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是遗传性的,需给予提 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噻唑烷二酮类、 3肾上腺素 受体激动剂、脂肪酸代谢干扰剂等。
(一)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
(thiazolidinediones,TZD) (也称格列酮类化合物) 包括: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环格列酮(ciglitazone)、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恩格列酮(englitazone)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2、临床应用
①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NIDDM 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②尿崩症
仅氯磺丙脲
3、不良反应 ①皮肤过敏,胃肠道反应(常见) 肝损害(氯磺丙脲多见) ②造血系统损害:粒C减少 ③大剂量氯磺丙脲→CNS症状 ④持久性的低血糖症:较严重
氯磺丙脲较易引起不良反应; 尤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易发生。
磺酰脲类降糖机制:
②降低血清糖原水平;抑制胰岛细胞分泌 胰高血糖素;
③作用于靶器官,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
④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与亲和力
⑵对水排泄的影响
格列本脲、氯磺丙脲具有抗利尿作用 这是促进ADH分泌和增强其作用的结果
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第三代磺酰脲类具有使血小板黏附力减 弱,纤溶酶原合成增加
三、作用机制
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胰岛素受体(InsR) :由2个α-亚单位及2个β-
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在胞外,含胰岛素结合部位, β-亚单位为跨膜蛋白,其胞内部分含酪氨酸蛋白激 酶( TPK ) 机制:
① Ins与亚单位结合,启动磷酸化去磷酸化的连锁反应
胰岛素+InsR的α亚基 β亚基自身磷酸化 激活β亚基的TPK 胞内活性蛋白磷酸化反应 降血糖等生物效应
有A、B链 由二硫键以共价键相连
Frederick Banting (1891-1941)
1了加9胰5拿5年岛大S素科a的学ng一家er发级现结 构而---又胰一岛素次之获父得了 诺贝尔化学奖。 11986991年年1H1o月d1g4k日in生s利 用19X21-年射与线B衍e射st首测次定分 了离胰出岛胰素岛的素三;维立 体 了 11作99结 诺62获53年构贝年 No我再尔与be国一化麦l 医科次学克学学获奖劳奖家得。德.合 首次合成了具有生 物活性的结晶牛胰 岛素。
3.长效胰岛素
精蛋白锌胰岛素( protamine zinc insulin,PZI) glargine胰岛素
4.单组分胰岛素(monocomponent insulin,McI)
高纯度胰岛素(纯度﹥99%)
单组分胰岛素
二、药理作用
1、糖代谢 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
② Ins诱导第二信使的形成 ③可使葡萄糖载体蛋白质重新分布到胞膜 ,加速葡萄糖 的转运
胰岛素结合位点
胰岛素
β
α
α
β
细胞外
酪氨酸激酶活性域
P (内含酪氨酸蛋白激酶 P
tyrosine protein
P kinase,TPK)
P
ADP
胰岛素受体结构及信号转导示意图
ATP 细胞内
Tyr
IRS-1
IRS-1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 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特别以糖代谢紊乱为特 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 随病情的发展并发一系列心、肾、眼底的微血 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感染、结核及动脉粥样硬化 等多种合并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临床特征
药用胰岛素多由猪、牛胰岛提取。 也可通过DNA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获得。
(一)注射用胰岛素
一、体内过程
1、吸收 po无效,需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吸收快 速效制剂可静滴给药
2、分布 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3、代谢 快,t1/2<10min, 但作用可维持数小时。 主要经肝肾灭活,肝:谷胱甘肽转氨酶、 蛋白水解酶。肾:肾胰岛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