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第三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内容

指名学生解释“窥、席、包、囊、内、务、拱手、外连衡而斗诸侯”等词语含义二、导语设计

2700多年以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就有纷争的大争之世,秦以边陲之地,纵横征伐,百有余年而一统天下,可谓盛极一时!可是,谁曾想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却短命而亡,亡得迅速,亡得悲惨,亡得神秘,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震惊!接着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继续探索其迅速崛起而又突然灭亡的原因,从其盛衰兴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三、展示教学目标(幻灯片)

1.检查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查漏补缺

2.继续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内容,秦国的鼎盛(以统一诸侯各国为标志)及迅速灭亡

3.排比与夸张的艺术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铺张扬厉的文风4.对比手法的运用

四、指导学习课文第三段内容

1.(师):哪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读出那种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的文风(生读课文)

指导学生重点朗读以下的句式: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④隳名城,杀豪杰

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

⑥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师):你读了以上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秦始皇的伟大因为他开创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时代

(生乙):秦始皇的自大因为他不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精华而反其道行之

(生丙):秦始皇的刚愎自用因为他相信可以使用武力来解决一切问题

(生丁):秦国的鼎盛达到无人可以匹敌的地步,以及秦国延续以武力来治理已经统一的国家的思想和秦始皇的洋洋自得的神态

3.(师):综合几位同学的回答,一个完整的秦始皇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就是集体的智慧胜过一人的智慧,我翻检了一下《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时期全图》,以咸阳为中心,东北到达沈阳,正北包括呼和浩特,正西包括银川、兰州在内,西南到怒江及红河流域部分地区,疆域比夏时期扩大了将近六倍,比商时期扩大了将近五倍,比西周时期扩大了近两倍,比春秋时期扩大了近一倍,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这是秦始皇对中华民族巨大的历史贡献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请仔细玩味这几个动词的含义

(师):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消灭各诸侯国,迅速荡涤守旧势力,终于完成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这是秦国的胜利,也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对中华民族而言,功不可没。

4.(师):秦国的声威不仅震动华夏大地,还远播广大边疆地区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师):大家都知道,中国历代边患不断,问题棘手,只有秦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击退了匈奴等少数民族,这是华夏民族对其他民族的胜利,连剽(piāo)悍的匈奴都惧怕秦国的力量,可见,秦国力量的强大!

5.(师):那么,敌国已灭,周边已定,接下来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来治理国家、对待百姓呢?

(生甲):我认为应该放弃战时政策,以发展经济为主,让百姓安居乐业

(生乙):我认为首先医治战争给国家、百姓带来的创伤

(生丙):消灭反动残余势力,使国家稳定

(生丁):我认为应该向统一的其他诸侯国地区的百姓广泛施以恩惠,使他们从心底里归顺秦国,认同秦国统治

(生戊):我认为应该以高压态势统治统一的其他诸侯国地区的人民,不然,他们会造反生事的

(师):到底应该采取哪一种政治呢?看来大家的认识不完全相同,实际上,这对秦始皇来说,治理一个统一的庞大的帝国,不但是个全新的课题,更是一种挑战,秦始皇选择了哪一种治国方略呢?请大家齐读: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幻灯片)

(师):读得很好。现在思考,秦始皇是从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国家、对待百姓的呢?

(生甲):背弃先王的治国经验,焚毁百家学说,毁坏著名城池,斩杀有勇有谋的豪杰之士,把天下的兵器收缴起来。

(生乙):我认为秦始皇从三个方面来治理国家对待百姓的。首先,在思想上钳制百姓,让他们都变得愚昧无知;其次,对那些优秀人才一律采用武力镇压的办法;第三,实行严格的兵器管制制度。所以,他多管齐下,从文与武、软与硬两个方面来对待百姓。

(生丙):我认为秦始皇刚愎自用,因为他没有吸取先王的治国经验,以为自己绝对正确。

(师):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好!需要纠正一下,有位同学说秦始皇从文与武、软与硬两个方面来对待百姓,我认为秦始皇没有采取软的政策,应该是严刑峻法,因为他采纳法家人物韩非的思想,这是秦始皇治国的主要理论基础。

秦始皇这样对待百姓,你认为有何利弊?为什么?

(生甲):他的弊端在于,统一天下时,必然要用武力而今,天下统一了,治理天下,要采取文治呀。

(生乙):我认为,秦始皇应该对百姓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对遵纪守法的良民,采取文治办法;对不法之徒,决不心慈手软

(生丙):我认为秦始皇的这种做法完全是蔑视人民,把人不当人的一种做法,你看看,他首先废先王之道,然后焚书,其次是愚民,再就是杀人毁城,目的让百姓毫无反抗力——弱民,这哪一样是关爱百姓,关爱生命的行为呢?如果面对这样残暴的政权统治,谁能受得了呢?

(师):看来,大家对秦始皇的统治的看法发生了一点分歧,这正说明大家把课文读得比较深、比较透的表现,我很欣慰,也说明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所以,读书贵在思考。

始皇的做法,我也持不赞成的态度,为什么?因为,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人民经历了近五百年的战乱,可以说百姓是苦不堪言,早已盼着这场兼并战争结束,过上安定的生活。战争好不容易结束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应该到来了,可结果呢,还不如以前的统治,心里的期待不免轰然倒塌,满怀的希望变为失望,对这种政权的绝望也在情理之中,被逼入绝境的百姓再也无法继续忍受下去,自然会铤而走险,奋起反击,推翻这种暴政。《荀子·王制篇》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实际上,秦始皇这样做,他根本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这样轻视人民的态度,当然会招致危险。

6.(师):那么,秦始皇眼里,他的政权所倚重的是什么呢?请找出原文相应的句子来。

(生甲):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生乙):秦始皇所倚重的是以华山为城墙,黄河为护城河的坚固城池,再加上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到处监视人民的一举一动,这样,自以为就可保万世之帝业,真是荒唐可笑!很难想象,具有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竟然如此幼稚,真是不可思议!

(师):对!这位同学质疑的很有道理。这正是敌国消灭后最容易犯的一种错误,丧失警惕,丧失进取,再也不集思广益,闭目塞(sè)听,目空一切,刚愎自用,自以为自己永远正确,独断专制。所以,始皇的错误就是我们修身立人的一面镜子。

7.(师):现在总结一下本段内容。

(生甲):本段主要展示秦国横扫天下,所向披靡,消灭各诸侯国,统一全国,走向鼎盛的过程,终于掀开中华民族辉煌壮丽的一页。

(生乙):他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为亡国埋下了祸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