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言语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言语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言语原文及译文言语作者:刘义庆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

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讎,以为至公。

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

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

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世说新语 言语篇

世说新语 言语篇

(四)
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 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 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翻译:中散大夫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 睛黑白分明,有白起那样的风度,遗憾的 是眼睛狭小些。”赵景真说:“一尺长的 表尺就能审定浑天仪的度数,一寸长的竹
管就能测量出乐音的高低。何必在乎大不
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点评】徐孺子富于想象,善于对比,具有思辨 能力。这则故事也说明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 理。
(十)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 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 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 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翻译:
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
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
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
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 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 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 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 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 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 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 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
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翻译: 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
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
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过礼才喝,钟 会只顾喝,不行礼。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
殷纣,把殷代的顽民迁移到洛邑,莫非诸位先生 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吗?”

世说新语经典名句及出处

世说新语经典名句及出处

世说新语经典名句及出处1. "知足者常乐"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3.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5. "孤掌难鸣"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6.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7. "万事开头难"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8.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9. "欲速则不达"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10.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1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以上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些经典名句及其出处。

这些名句凝练而深刻,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学问、处世等方面的思考和体悟。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名句,我们可以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世说新语》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记录晋代名士言谈轶事的书籍。

书中以言谈为主线,通过记录名士们的言辞和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些言辞和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其中的经典名句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仍被人们引用和传诵。

这些名句简洁明了,言简意赅,通过几个字的表达,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智慧,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思考人生的真谛。

比如,“知足者常乐”这句名句告诉我们,知足常乐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快乐和满足。

《世说新语·言语》第一则

《世说新语·言语》第一则

《世说新语·言语》第一则
《世说新语·言语》的第一则故事如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去。

在洛阳,他拜访了许多名士,并和他们进行了交流。

其中,有一个叫李膺的官员,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

孔融很想见到他,但是李膺的访客非常多,一般人都很难见到他。

孔融决定去拜访李膺。

他来到李膺的府邸前,向守门人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意图。

守门人很感动,就让他进去了。

孔融拜见了李膺,并和他聊起了文学和历史。

李膺对孔融的才学和见解非常欣赏,认为他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孩子。

不久之后,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的府邸,听说了孔融的才华,便对李膺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成就。

”孔融听到这句话后,立刻反驳道:“我想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陈韪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尴尬,但是孔融却因为自己的机智和口才赢得了众人的赞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小时候的聪明并不代表他长大后也能有同样的成就。

而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实际能力,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成绩或外表。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孔融的机智和口才,以及他对文学和历史的深厚造诣。

《世说新语·言语》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小故事以下是《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五个小故事:1、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去。

李膺在洛阳有很高的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的官职。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有特殊嗜好的人、汉桓帝时想要笺奏弹劾的人。

如果不是当地的亲友,或是名位低下的和州县的官吏,李膺一概不见。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君的亲戚。

”通报后,领他进去。

李膺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老世交了。

”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到,席间有人提起这件事,陈炜说:“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众。

”孔融应声说:“听你这么说,难道小时候很聪明的人,长大了就变得很迟钝了吗?”李膺听了他的话后,哈哈大笑,说:“你是一个奇才呀!”2、孔融被任命为太中大夫时,孔融的哥哥孔褒有罪被囚禁在牢狱中。

当时孔融年纪十六岁,哥哥的儿子才九岁,孔融就代替哥哥的儿子被抓去入狱。

孔融对他的哥哥说:“如果一宗可以冒充另一宗得以活命的话,我乐意让你活下去。

如果我代你死使得你能活命的话,我甘愿死掉。

”郡府不肯为他开脱罪责,于是就把他抓起来判处死刑。

临刑前孔融叹息说:“哥哥!兄弟的罪责理应互相分担。

我死后,你就在寒食节把我的儿子和侄儿都叫来(因是唯一亲人),告诉他们(以我为戒)以后不要再犯法了。

”3、孔融被围困在曲阜时,朝廷派遣侍御史刘琬救援他。

琬驻扎在半路停留不前,孔融写信向他求救说:“将军作为朝廷的使者,偏师驻扎在鲁县的郊外按兵不动,我不能不向你陈述危急。

从前微子离开殷朝都城朝歌、箕子离开九成的领土朝鲜、商容离开二曲的故地虞朝而栖身;他们都是为了礼义而抛弃生命啊。

现在我被黄巾贼所围困,处在城内无援兵、城外无强援的境地;将军按兵不动不出兵救助我孔融。

使我无路可走才算是保全了我的生命。

现在与将军虽无旧交情,但可以借此留下好名声。

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言语

•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 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 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 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 焉,则交日踈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 羣臣,求以成大事难矣。
• 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 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 故曰不如伐呉。伐呉不胜,民人外死,大 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 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 • 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 兵迎之。
• (范)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 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 朝。……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 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 《郭泰传》:郭泰(林宗),性明知人, 好奖训士类。……滂曰:“隐不违亲,贞 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及。” (2225-2226)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 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 也。”……林宗雅俗无所失。……恂恂善 导,使士慕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 也。(2231)
•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 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 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 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耻病焉。
• 何谓机锋? • 《尚书· 太甲上》: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 释。 • 机,弩牙也。虞,度也。度机,机有度以 准望,言修德,夙夜思之,明旦行之,如 射先省矢括于度,释则中。
• 夫道形天隔,几二险绝,学不渐宗,曾无 髣髴,驰骋有端,思不出位,神崖曷由而 登,机峰何从而超哉。若勤务于有,而坐 体于无者,譬犹挥毫钟张之则,功侔羿养 之能,不然明矣。盖同有非甚碍,尚不可 以玩此而善彼,岂况乎有无之至背而反得 以相通者耶?

世说新语 言语篇资料讲解

世说新语 言语篇资料讲解

翻译: 蔡洪到洛阳后,洛阳的人问他: “官府设置不久,众公卿征召人才,要在平民 百姓中寻求才华出众的人,在山林隐逸中寻访 才德高深之士。先生是南方人士,亡国遗民, 有什么特出才能,敢来接受这一选拔?”蔡洪 回答说:“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带的河 中,满把大的壁玉,不一定都从昆仑山开采来。 大禹出生在东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圣贤的 出生地,为什么非要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呢!从 前周武王打败了殷纣,把殷代的顽民迁移到洛 邑,莫非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吗?”

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 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 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 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 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 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 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二)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 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 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 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七)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 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 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翻译: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 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 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 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说:“正因 为它来祸害君子,才是疟鬼呢!”
2.本门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 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 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 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 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三、言语故事

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言语》

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言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二千里候之(担心) (4)伐雷鼓 ( 敲打)
2.下面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B.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C.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D.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言语》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 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 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 事?”
南郡庞士元(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 徽)在颖川,特地从两千里之外赶来看望他.到 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 对他说:" 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 绶,哪能窝窝囊囊,做这些妇人做的事呢!"
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 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 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 识其音响也。”
这就是为什么许右、巢父慷慨辞让,伯夷、 叔齐感叹国家灭亡,饿死首阳山的原因呀.我即 使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齐景公那样的富有, 也不值得尊敬的。" 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缘 之地,没听到什么高深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 钟、击雷鼓,就不会知道它们的轰鸣声了."
(1)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原宪宁住破陋的房子,也不愿换住达官的住宅。
(2)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 我即使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齐景公那样的富有, 也不值得尊敬的。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徽是一个才能卓越、安贫乐道、平易近人、 善于循循善诱的人。
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 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 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 然后为奇?

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原文

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原文

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原文
杨氏之子《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词句与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
1。

《世说新语·言语》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的小故事《世说新语·言语》是刘义庆所著的一部汇集了当时士人言谈趣闻的文集。

其中有很多小故事,以点明人物的性格和智慧。

以下是其中几个小故事:1.【初无学】陆机年幼时接受过一点教育,但并不多。

有一天他的哥哥陆逊问他:“如何合理地安排吃药的次序呢?”陆机答道:“最重要的是抓住时机,每次需要吃药的时候,都应该把它立刻吃下去。

”哥哥对他的回答感到很满意。

2.【半截菜】谢安居住在深山里,有一次他遇到了几位来访的客人。

他邀请客人进屋坐下,他妻子急忙前去准备饭菜。

由于客人突然来访,饭菜尚未做好,她匆忙地筛了一些米粉出来供客人品尝。

客人看见饭菜只有半块,互相觉得很尴尬。

然而谢安却很机智,开始谈论这么一锅菜能够供给多少人吃。

最终他脱口而出:“就算是菜只有半截,我们也有足够的粮食和酒水。

”客人们听后都为他的见解而羡慕不已。

3.【睢阳子】刘表一直都对被告诫自己的哥哥不满意,觉得他不谦虚。

后来有一次睢阳子在刘表的床上睡着了,被叫醒之后,刘表高声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睢阳子答道:“你的床很舒适,而我根本不能把它给坐烂。

”刘表听后大为震惊,并向睢阳子道歉。

4.【大公子毋齐】大公子毋齐在一次饭局上,觉得宴会上的饭菜品种太多,吃得有些辛苦。

他不动声色地把剩下的酒菜用纸盘一扔,假装仍然品尝着。

在酒菜卖完后,宴会主人奇怪地发现大公子毋齐一个纸盘都没有动过,非常惊讶。

大公子毋齐却答道:“我已经吃饱了,所以剩下的菜肴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

”他的机智应对博得了大家的称赞。

这些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智慧和机智,在当时备受赞赏。

世说新语 言语十七 赏析

世说新语 言语十七 赏析

《世说新语·言语》是一部古代笔记小说集,记述了许多奇谈异闻和文人的言行举止。

该书分为五十二篇,每篇都有一个主题,比如智慧、言论、才情、文章等。

下面是关于《言语》第十七篇的赏析:
这篇《言语十七》讲述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相持不下之时的一个著名典故。

他们各有优势,诸葛亮擅长谋略,而司马懿善于应对变化,二人斗智斗勇。

最后,诸葛亮采用计策,把司马懿困在一个叫武昌城的地方,使之不能发动攻击。

而司马懿则利用敌军破败之际逃出城去,使蜀军难以追击。

本篇文章凸显了双方的智谋与决断,同时也展示了战略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多多品味,从中得到启示。

世说新语关于谢安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关于谢安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中关于谢安的文言文
1.《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
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这则故事讲述了谢安在与人下棋时,得知侄子谢玄在前线大破敌军的消息,但他却表现得非常镇定,继续下棋,没有流露出任何激动的情绪。

这展现了谢安的雅量和沉稳。

2.《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则故事描述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里与家人聚会,他提出了一个关于雪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

谢安对孩子们的答案都表示赞赏,展现了他的亲和力和对孩子们的关爱。

3.《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在这则故事中,谢安与子弟们讨论《诗经》中哪一句最佳。

当侄儿谢玄称赞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谢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更有雅人深致。

这展现了谢安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品味。

以上三则文言文都展现了谢安的不同侧面,包括他的雅量、沉稳、亲和力、对孩子们的关爱以及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品味。

《世说新语》两则课文

《世说新语》两则课文

《世说新语》两则课文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由刘义庆所撰,收录
了许多关于古代人物的言行和轶事。

以下是两则课文:
1. 《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则课文,有一天,王导家的客人
问他,“你家的庭院为什么没有种树呢?”王导回答说,“我家的
庭院是用来种人的。

”这则故事反映了王导对人才的重视,他认为
培养人才比种植树木更为重要。

2. 《世说新语·品藻》中的一则课文,有人问孙登,“你对于
古人的言行,有何看法?”孙登回答说,“我常常品藻古人的言行,就像品茗一样,领略其中的醇厚和芳香。

”这则故事表达了孙登对
古人言行的敬重和品味,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以上是《世说新语》中的两则课文,它们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传达了古代人物的智慧和风采,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世说新语 《言语十七》 赏析

世说新语 《言语十七》 赏析

世说新语《言语十七》赏析
摘要:
一、世说新语《言语十七》简介
二、故事内容概述
三、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
四、作品赏析及艺术价值
五、结语
正文:
一、世说新语《言语十七》简介
《世说新语》是一部汇编了东晋时期名士言行轶事的笔记体小说,作者不明。

其中《言语十七》一则讲述了钟毓兄弟在父亲午睡时偷药酒喝的故事。

这则故事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展示了当时士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

二、故事内容概述
故事发生在大明时期,钟毓兄弟小时候趁父亲午睡,一起偷喝药酒。

父亲其实已经察觉,但故意装睡观察他们的行为。

钟毓行礼后才喝酒,而钟会则直接喝酒不行礼。

当父亲问及原因时,钟毓表示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而钟会则认为偷喝本非礼,所以不需要行礼。

三、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
这则故事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钟毓和钟会的不同行为反映出了两人对待礼仪的态度,也暗示了他们在面对道德规范时的自我约束和辩证思考。

同时,故事也展现了家庭教育的作用,父亲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品赏析及艺术价值
《世说新语·言语十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钟毓兄弟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之中。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礼仪之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观念。

这则故事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五、结语
《世说新语·言语十七》以一则简单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传达了礼仪之道的重要性,启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弘扬传统文化。

[世说新语言语阅读答案]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言语阅读答案]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言语(yányǔ)阅读答案]世说新语言语世说新语言语一:关于(guānyú)世说新语中咏雪的诗句引导(yǐndǎo)语:冬天的黄昏(huánghūn),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fēnfēn)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下面是有关世说新语中咏雪的诗句,欢送大家阅读!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欣然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哥哥的儿子胡儿(谢胡)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太傅快乐得大笑.这个女子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言语第二之七十、清言致患(原文)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译)王右军(王羲之)和谢太傅(谢安)一起登冶城,谢安悠然遐想,有超脱世俗的志向.王羲之对谢安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脚都长了茧子;周文王忙到很晚才吃饭,觉得时间都不够使.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人人应该为国效力;而清谈废弛政务,虚文阻碍正事,恐怕不是现在所应该提倡的.〞谢安答复道:“秦始皇任用商鞅施行法制,也不过历经两代就亡了,难道是清谈造成的祸害吗〞言语第二之七十二、两可之间(原文)王中郎令伏玄度、习凿齿论青楚人物,临成,以示韩康伯,康伯都无言.王曰:“何故不言〞韩曰:“无可无不可.〞(译)王中郎(王坦之)让伏玄度(伏滔)、习凿齿评论青州和荆州的人物,写完以后,王中郎拿给韩康伯看,韩康伯一言不发.王中郎说:“怎么不说话〞韩答复:“无可无不可.〞咏雪的诗句1、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世说新语·言语》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文故事集,
记录了该时期各个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

以下是其中的一则小故事:
故事标题:食肉者分
故事内容:有一天,荀悦来拜访邢道荫。

邢道荫看到荀悦带了一块美味的熏肉,就邀请他一起共进午餐。

荀悦笑着说:“这
块熏肉是我亲自养的猪杀的,品质非常好,我特意带来与你分享。

”邢道荫一边品味着熏肉,一边说:“这肉熏得真是美味啊!对于美食,其实没有必要刻意藏私。

只要人们共同品尝并分享,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听到邢道荫的话,荀悦不禁深深地
叹了口气。

故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荀悦拥有美味的熏肉,但如果只自己独享而不与他人分享,那么快乐也只是片刻的。

只有大家共同分享才能产生更多的快乐和喜悦。

世说新语里的言语故事理解

世说新语里的言语故事理解

世说新语里的言语故事理解《世说新语》(以下省称《世说》)是中国古代较著名的经典之一。

这是一部真正的奇书,全幅记录了汉末至晋宋之交士族名士的言行与精神风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宗教、文学、美学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加上“记言则玄远冷峻,记事则高简瑰奇”(鲁迅语),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备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有些书可以陪伴一时,有些书则能陪伴一生。

《世说》就是一部能陪伴你一生的书。

言语篇【题解】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

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

本篇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正文(节选)(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①。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作色②。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③?”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④!”【注释】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

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

袁奉高:参见《德行》第3 则注①。

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

即举止失措,举动失常。

②“昔尧”句: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

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

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

怍(zuò)色:羞愧的脸色。

③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

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种,古代男女都穿裳。

这句话出自《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④“明府”句: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

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以谦称为贱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言语》是《世说新语》的第二门,共108则。本门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应对。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 在处世待人中,遇事常需要讲道理,这就要求抓准事物或论点的本质要害、是非得失来表述,否则说服不了人。甚至容易言不及义。例如第52 则记:“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真可谓一语破的。有时,一种行为、一种见解可能受指摘甚至误解,须要辩解清楚。如果善于辩明,容易折服对方,甚至他得到对方欣赏,除难消灾。例如第25 则记:西晋时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司马颖起兵讨伐朝廷中掌权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便追查乐广和司马颖有无勾结,乐广只用一句话从容反诘:“岂以五男易一女?”意谓不会为了一个女儿而让五个儿子被害,结果司马乂“无复疑虑”。这是抓住五比一、重男轻女的习俗来权衡轻重利弊以折服对方。在交谈、论辩中,也常常须要反驳对方的论点,如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易压倒对方。例如第2则记:有说“月中无物”会更明亮,徐孺子反驳说:“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这是避开谈月亮,把着眼点放在有物无物上。只因有了瞳子,才看得清楚,这是不言自明的。 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一种时尚。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本篇引用古事、古语的地方不少。说话也强调善用比喻。如果能抓住两个人、物、事之间的类似点来比喻,容易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有时在一些应酬场合,如果比喻得体,就算没有多大意思,也觉清新可喜。例如第57则说:“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这类话,对说者无损,对听者又是赞扬,便能得到人们的欣赏。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条目肯定了描写的深刻,传神,有文采;有一些则是在言谈之中隐含说话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或讽谏,或讥刺,或劝慰,或大义凛然,或排难解纷,借题发挥,寓意深远。 篇中也有部分条目,或卖弄口才,或乘机吹捧,或聊以解嘲,或多方狡辩,都谈不上能言善辩,意义不大
【注释】 ①过江诸人:西晋未年战乱不断,中原人士相率过江避难。“过江诸人”本指这些人,这里实际却是指其中的朝廷大官,士族人士。美日:风和日丽的日子。新亭:也叫劳劳亭,原是三国时吴国所筑,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借卉(huì):坐在草地上。 ②”正自”句:指北方广大领土已被各族占领。正自,只是。 ③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元帝即位后任丞相。愀(qiǎo)然:形容脸色变得不愉快。 ④戮力:并力;合力。神州:中国,这里指沦陷的中原地区。楚囚:楚国的囚犯。据《左传?成公九年》载:一个楚囚弹琴时奏南方乐调,表示不忘故旧。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译文】 到江南避难的那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喝酒作乐。一次,武城侯周颌在饮宴的中途,叹着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导脸色变得很不高兴,说道:“大家应该为朝廷齐心合力,收复中原,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