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论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特根斯坦论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的意义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2-9 9:44:34 点击:1

摘要:如何理解思想概念和思想与语言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维特根斯坦从前期的逻辑图像论到中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清除了心理主义残余,澄清了思想是一个日常语言中的概念。他认为只有结合一定的语言游戏,阐明其实际用法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而当代进向中讨论思想问题的语言主义(行为主义或解释理论)与心灵主义(主要是表征/计算理论),都是因为误解了思想的实际用法而走向了歧途。思想的本质在思想的语法中道说出自身。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思想;用法;思想语言假说;解释理论;表征/计算理论

思想(thought)①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推进。在当代哲学中,思想问题依然是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学界讨论“思想”概念及其问题的基本框架何谓思想(thought)?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贯穿于整部哲学史。在《泰阿泰德篇》里,柏拉图让苏格拉底这样来回答“‘思想’的意思是什么”这个问题:灵魂与它自身就所论及对象而做的交谈(Atalkwhichthesoulhaswithitselfabouttheobjectsunderitsconsideration)[1]。

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中提出,语言不过是人内心中经验的一种符号。[2]因为人有不同种类的语言,如果如柏拉图所说思想就是在内心中说话,那么不同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就不同,人们之间就完全无法交流了。因此使得不同语言能够交流的可能性就在于人心中具有普遍的或者共同的内容,而这就是人的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争论的焦点在于:思想内容的普遍性是如何被定义的,是由个别语言的约定所达到的一定范围内偶然的普遍性,还是由不受语言影响的心灵过程的一致而获得的必然的普遍性。

而在近代的哲学讨论中,笛卡尔区分思质(mind-stuff)和事质(body-stuff)的二元论思路为我们建立了关系的基本框架。这一思路发展到当代,在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的讨论中,关于思想的讨论也是重要的议题。以表征/计算理论或思想语言假说为出发点的图灵、乔姆斯基、福多、普特南等人的心灵主义(Mentalism)和语言哲学家赖尔、戴维森、达米特为代表的语言主义(Lingualism)始终持有不同的看法。[1]1前者更倾向于认为思想是人类内在的经由表征和计算建立起来的心理过程,是独立于语言的。而后者则倾向于认为人类的思想能力是由人类外在的智性行为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决定的,可以通过行为的倾向或解释来分析思想。

这两条思路的区分,按照霍克威(ChristopherHookway)的说法,是由于思想这个词汇的一般用法造成的:可以用两种方式来描述思想。一种是通过观察,了解到思想和推理能力的范式例子(para digmaticexamples)的特征是在人类心中发生的事件或者过程。比如思想与推理与在有意识状态下的思想过程有着直接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思想与语言相互独立,思想是语言的伴随物。而另一种则是可以将思想看成一种行动(activity),它包含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而内在的过程应当以它们在这一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定义。[1]即我们依据思想的成就,而非过程来定义思想。

虽然主流的思想研究者都赞同这一区分,并分别沿着两条道路发展出语言主义(行为主义)导向的解释理论和心灵主义导向的表征/计算理论。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文德勒[3]就认为,过于强调思想的过程与产物的区分是容易误导人的,因为思想的成就一般来说并不是思想,而是动作、行为、语言,如果我们求助于这些外显的事物来定义思想的话,那么,实际上是引入了另外的概念,这样就错失了思想的本性,因此,思想的过程与产物不能做硬性区分。

维特根斯坦的想法既不同于语言主义,也不同于心灵主义,他也从来没有表示过对于这一区分的赞同。在前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中,他通过命题意义的逻辑图像论建立起来的思想学说,阐明了在本质或理想语言中思想作为世界与语言中介的表象载体的结构与语法特征,避免了上述论述中各种既定的理论设定所造成

的偏见。后期维特根斯坦转向了中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他通过分析日常语言中与思想有关词汇的实际用法,来说明各种哲学理论是如何误用了日常语言而导致的诸种哲学困境,从而无法达到它们所设立的哲学目标。最终我们无法通过哲学理论的方式去获得对思想的理解,而唯一可行的方式是面对语词的实际用法,在用法中明晰思想的概念。

二、从“双重投影”到概念类型区分大体来说,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正如其结构所显示的,如果说码段(1)和(2)主要讨论的主题是世界,那么(3)和(4)则是思想(或命题),(5)和(6)是语言,在理想语言或语言的本质结构中,三者之间处于同型同构的镜式反映之中,通过逻辑结构的共享性来彼此投射:思想是世界的投影,语言(命题)是思想的投影。维特根斯坦建立的是世界—思想—语言的三重结构。前期维特根斯坦用一段话来概述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现在清楚了,为什么我认为思想和语言是一样的。因为思想就是一种语言。因为一个思想当然也是,一个命题的逻辑图像,并因此它就是一种命题。”[4]在码段(3)和(4)中,维特根斯坦从两个角度,即“事实的逻辑图像”(3)和“有意义的命题”(4)

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自己对思想的看法。先看第一个方面,在码段(3)中,维特根斯坦承接(1)和(2)中对于图像与世界关系的讨论,用“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来引入思想这个新概念。作为事实的命题记号若是想要表征同样作为事实的世界中的事实(事态),必须透过思想这一环节。然而,思想虽然是作为世界与语言之间的中介,但是它自身是不可直接表达的,因为命题才是唯一能够图示事实和表达思想的,“思想在命题中得到了一种可由感官感知到的表达”[4]32(3.1),即我们通过使用命题记号表达命题来表达思想。正确的命题形式表达思想,错误的或非本质的形式扰乱思想,在使用中显示出其错误,并需要得到澄清,而哲学的任务就是在逻辑上澄清思想(4.112)[4]48,将思想的真正形式通过命题表达出来,从而保证思想能够作为语言与世界之间的中介。

思想作为事实的逻辑图像,它的可能性是因为“思想包含它所思想的情况的可能性,可以思想的东西也就是可能的东西”(3.02)[4]31。这里所涉及的是逻辑图像这个概念。而逻辑图像是用来图示世界的。这里的世界是逻辑空间中的世界,也就是对象及其结合的诸种可能性的世界。“逻辑空间”不是现实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思想的诸种情况是对象及其结合的可能情况,而不一定是其事实情况。而对于这种思想的可能性问题,维特根斯坦的回答是:“我们不能思想非逻辑的东西,否则我们就必须非逻辑的思考。”(3.03)[4]31而同时:“在逻辑中没有纯粹是可能的事情。逻辑涉及每一种可能性,而一切可能性都是逻辑的事实。”(2.

0121)[4]26由于逻辑形式是思想世界与对象及其结合的事实世界的共有形式,逻辑形式的一致性,保障了思想—世界的同型同构性。也就为思想作为世界的投影提供了依据。

另一个方面,维特根斯坦从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方面讨论了思想的另外一个面相。“被使用的、被__思考的命题记号即是思想。”(3.5)“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4)[4]41。如果说第一方面讨论的着重点是语言和世界的关系的话,那么,第二方面讨论的是思想与语言的关系。对于世界或实在来说,思想是事实的逻辑图像,对于语言来说,思想是得到使用的命题记号,即有意义的命题,因此,“在命题中思想可以这样来表达,使得命题记号的要素与思维的对象相对应”(3.2)[4]33。这里的命题记号即我们用命题来表达思想的记号,联系到后文所讲的“命题的可能性建立在对象以记号为其代表物这一原理的基础上”(4.0312)[4]45。也就是说,通过建立命题记号与思想中的对象的代表关系,命题从而是思想的表达。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想法,将代表基本思想的记号以特定的结合方式结合在一起,这个思想便为感官所能够知觉的方式作为命题而呈现给我们。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一个命题就是一个处在对世界的投影关系中的命题记号”(3.

12)[4]32。这样,命题与思想是两个建立起来的互相对应的系统。到这里,命题—思想—世界这种同型同构的投影关系逐渐显露。按照格劳克(Hans-JohannGlock)的说法,这里维特根斯坦实际上是对弗雷格将思想作为抽象实体的一个反动,思想是具有意义的未说出的命题,而命题并不是一个非物质的实体的名称,而是一个在应用中的句子(a-sentence-inuse),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