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胶体的稳定性(精心制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67 K3[Fe(CN)6] 0.069 0.069
43.5 46 60
0.30 0.63
0.69
0.08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作用规律
1 叔尔采—哈迪(Schulze-Hardy)规则
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反离子,反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效率也越
高。由表5-1可粗略的估计出。对于给定溶胶来说,聚沉值与反离子的
2020/4/5
胶体的稳定性概论
无机电解质和高分子都能对溶胶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但其机 理不同。为加以区别,通常:
把无机电解质使溶胶沉淀的作用称为聚沉作用 把高分子使溶胶沉淀的作用称为絮凝作用
两者可统称为 聚集作用
2020/4/5
第一节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5 混合要均匀,搅拌缓慢,不可太剧烈,投药速率较慢为好,以免打 散絮凝物,又形成稳定溶胶。
2020/4/5
第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作用
造墨汁时加入动物胶
2020/4/5
古埃及壁画上的颜色用酪素来使之稳定
5.3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的空间稳定性
在溶胶中加人一定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或缔合胶体,能显著 提高溶胶对电解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保护作用,近年来 又称之为空间稳定性(steric stability)。
离子氛靠近、重叠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DLVO理论
是由前苏联学者Derjajuin和Landan(1941年)与荷兰学者Verwey 和Overbeek(1948年)四人提出的。是目前对胶体稳定性和电解质的 影响,解释的比较完善的理论。这个理论是以溶胶粒子间的相互吸引 力和相互排斥力为基础,当粒子相互接近时,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就 决定了溶胶的稳定性。当吸引力表现的大时则发生聚沉,排斥力表现 的大则可保持胶体稳定存在。 《胶体与界面化学》 陈宗淇 高等教育出版社
1.热力学稳定性
胶体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有巨大的界面能,因而是热力学不 稳定体系。
2020/4/5
胶体的稳定性概论
2.动力稳定性
由于胶粒很小,强烈的Brown运动能阻止其在重力场中的沉降, 因而具有动力稳定性。如Farady制备的金溶胶放置了几十年才沉下来。
3.聚结稳定性
粒子间有相互聚结而降低其界面能的趋势,称为聚结不稳定性。 稳定的溶胶必须同时兼备聚结稳定性和动力稳定性,其中聚结 稳定性更为重要,一旦失去聚结稳定性,粒子相互聚结变大,最终 将导致失去动力学稳定性。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作用举例
卤水点豆腐: 卤水中Ca2+、Mg2+等离子使带负电的大豆蛋白胶体聚沉。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 海水中的盐类使江河中带负电的土壤胶体聚沉。
明矾[KAl(SO4)212H2O]净水: 明矾在水中水解成带正电的Al(OH)3溶胶,使带负电的胶体污物
(土壤胶体)聚沉。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值
表征电解的聚沉能力的参数是聚沉值。聚沉值是指在规定条件
下使溶胶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常以mmol/L为单位。聚沉值
的倒数为聚沉率。
聚沉值越小,该电解质的聚沉作用越强,聚沉能力越大。聚沉 值与测定条件有关,所以只能对相同条件的结果进行对比。
下面的表给出了一些体系的聚沉值。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而高分子是由于吸附了胶 粒后,由于链段的运动将粒子 聚集在一起,因而高分子起着 架桥的作用,也称为“桥联作 用”。
下表对高分子絮凝作用与电解质聚沉作用的区别进行了总结: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絮凝作用与聚沉作用区别
过程
聚沉过程
絮凝过程
7 法扬斯(Fajans)规则
能与胶体的组成离子形成不溶物或难电离化合物的异电离子优先被 吸附,具有强的聚沉能力。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作用机理
胶体粒子表面带有双电层,由双电层 模型知道其周围是离子氛。当粒子相互靠 近,离子氛发生重叠,粒子之间因静电作 用而相互排斥,当粒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 力时,粒子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就比较小, 而阻止粒子的聚集,使其具有一定的聚集 稳定性。
2020/4/5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絮凝作用
溶胶中加入极少量的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导致溶胶迅速沉降, 沉淀呈疏松的棉絮状,这类沉淀称为絮凝物。这种现象称为絮凝作用 ,产生絮凝作用的高分子称为絮凝剂。
高分子絮凝作用与电解质聚沉作用的区别
高分子絮凝剂与电解质的聚沉作用完全不同,由电解质引起的聚 沉过程比较缓慢,得到的颗粒比较紧密,这是由于电解质压缩了胶 粒的双电层而引起的。
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和保护作用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据研究分析,最佳值大约为固体 粒子表面吸附高分子化合物达到饱 和时的一半吸附量。因为这时高分 子在固体粒子上架桥的给予最大。
2020/4/5
用聚丙烯酰胺 絮凝3 ~ 5目硅胶悬浮体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3 絮凝剂的分子量 絮凝剂的分子质量越大则架桥能力越强,絮凝效率也越高。 絮凝剂
分子量一般大于一百万左右,但分子量太大,溶解困难,且吸附的胶 粒距离太远,不易聚集,絮凝效果变差。
4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团性质 有良好絮凝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能吸附于固体表面的基
团,同时这种基团还能溶解于水中。 常见的基团有:-COONa,-CONH2,-OH,-SO3Na等。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而当向溶胶中加入电解质时,电解质就会使胶体粒子表面的双电 层受到压缩,而降低电动势,使粒子间静电斥力减小,从而使得粒子 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而使溶胶失去聚集稳定性,胶体粒子之间相互 接触,而产生聚沉。
2020/4/5
离子氛示意图 (大圆圈表示正电荷的作用范围)
产生稳定作用的原因
产生稳定作用的原因是高分子化合物吸附在溶胶粒子的表 面上,形成一层高分子保护膜,包围了胶体粒子,把亲液性基 团伸向水中,并具有一定厚度,所以当胶体质点在相互接近时 的吸引力就大为削弱,而且有了这一层粘稠的高分子膜,还会 增加相互排斥力,因此增加了胶体的稳定性。
2020/4/5
5.3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作用
作用物质
电解质
高分子
沉淀特点 缓慢、颗粒紧密 迅速、沉淀疏松、过滤快、絮凝剂用
体积小
量少
原因
2020/4/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解质压缩了溶 高分子吸附了溶胶粒子后,利用本身的
胶粒子的扩散双 链段旋转和运动,通过“桥联作用”将
电层
溶
胶粒子聚集在一起而产生沉淀。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高分子絮凝剂的分类
高分子絮凝剂按其结构可分为四类: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聚氧乙烯以及淀粉等; 阴离子型:水解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 阳离子型:聚胺、聚苯乙烯三甲基氯化铵等; 两性型:动物胶、蛋白质等。 用得最多的是聚丙烯酰胺类。约占全部絮凝剂用 量的70%以上。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同价离子聚沉能力的次序称为感胶离子序。 对于高价离子的聚沉能力,电荷作用是主要的,离子大小的影响相 对的就不那么显著了。而大的有机离子,如表面活性剂,由于与胶粒 间有较强的范德华引力,容易在胶体粒子上吸附,所以聚沉能力比同 价小离子要大得多。
3 同号离子的影响
2 异号离子大小(感胶离子序)
聚沉值的大小与水合离子半径有一定关系,同价离子、水合离子半 径越小,越容易靠近胶体粒子,聚沉能力就越大;水合离子半径越大, 越不易被胶粒吸附(静电引力越弱),聚沉能力越弱。对一价离子犹 其明显。
正离子:H+>Cs+> Rb+>NH4+ >K+>Na+>Li+ 负离子:F->C1->ClO3 ->Br->NO3->I->SCN->OH-
AlCl3 1/2Al(SO4)3 Al(NO3)
0.093 Al(NO3)3 0.096 La(NO3)3 0.095 Ce(NO3)3
(单位:mmol/L)
Al2O3(正电) 165 NaCL 140 KCl 136 KNO3 126
2.40 K2SO4 2.60 K2Cr2O7 2.43 草酸钾
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称为同号离子,一般来说他们对胶 体有一定的稳定作用,特别是高价离子或有机离子,在胶粒表面 特性吸附后可降低反离子的聚沉作用。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4 不规则聚沉
有时少量的电解质使溶胶聚沉,电解质浓度高时沉淀又重新分散成 溶胶,并使胶粒所带电荷符号改变,浓度再高时,又使溶胶再次聚沉。 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聚沉。此时,电解质的浓度已经很高,再增加电 解质也不能使沉淀再分散。多发生在高价反离子或有机反离子为聚沉 剂的情况。
第五章 胶体的稳定性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5.3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作用
秦可欣 哈尔滨商业大学
胶体的稳定性概论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实指其某种性质(如分散相浓度、颗粒大小、 体系黏度和密度等)在一定程度的不变性。包括热力学稳定性、动 力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稳定性规律
1 具有最少量的能盖住溶胶粒子固体表面的高分子化合物才有稳定 作用。显然溶胶粒子的固体含量越多,比表面越高,所需要的高分子 化合物的量也相应增加。但是一旦在胶粒表面上形成了一个高分子薄 层以后,过多的高分子化合物也不能增加它的稳定性。
不规则聚沉可通过反离子对ζ电势的影响来解释,见下页图。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稳定区
聚沉区
+30mv
0 - 30mv
稳定区
不规则聚沉示意图
当ζ电势绝对值低于临界值(一般为30mv)时,溶胶就聚沉,
高于此值,体系稳定。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5 溶胶相互聚沉
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混合时可发生相互聚沉作用,聚沉的程度 与两胶体的比例有关,比例相差很大时,聚沉不完全或不发生聚沉, 在等电点附近沉淀最完全。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表5-1 电解质对溶胶聚沉浓度
As2S3(负电)
LiCl NaCl KCl KNO3
AgI(负电)
58 51 49.5 50
LiNO3 NaNO3 KNO3 RbNO3
CaCl2 MaCl2 MaSO4
0.65 Ca(NO3)2 0.72 Ma(N03)2 0.81 Pb(NO3)2
相互聚沉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 两种胶粒电性中和;② 两种 胶粒的稳定剂相互发生破坏(如沉淀)。
6 Burton-Bishop规则
溶胶的浓度也影响电解质的聚沉值。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通常对一价反离子来说,溶胶稀释时聚沉值增加;对二价反离 子:不变;对三价反离子:降低。这就是Burton-Bishop规则。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絮凝作用的特点
1 絮凝剂的分子结构
起絮凝剂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要具有链状结构,凡是分子构型是交联 的,或者支链结构的,其絮凝效果就差,甚至没有絮凝能力。
2 絮凝剂的浓度 任何絮凝剂的加人量都有一最佳
量,此时的絮凝效果最好,超过此值 絮凝效果就下降,若超出很多,反而 起了保护作用。
胶体的离子有很大的比表面,体系的表面能也很高, 所以粒子有自动聚集以降低其表面能的趋势。粒子由小变 大的过程称为聚集过程(aggregation),由胶体粒子聚集 而成的大粒子称为聚集体(aggregate),如聚集的最终结 果导致粒子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则称为聚沉过程。为了加速 聚集,可以外加其他物质作聚沉剂,如电解质等。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可逆絮凝
对于水溶液的分散体系,要求暂时絮凝(如过滤、运输或 储存)时,这是一个有用的技术,但条件是可以迅速解絮。溶 胶粒子首先用一种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处理,这种化合物可以 提高粒子之间的斥力势能,以达到使其分散的目的。然后再用 极易溶解的电解质处理,目的是压缩粒子表面的双电层,使其 达到可以发生絮凝的位置。在需要的时候稀释絮凝物(并降低 电解质的浓度)将其重新分散。
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即:
M
:M
2
: M 3
100 :1.6 : 0.3
1
6
:
1
6
:
1
6
1 2 3
上式括号中的分母就相当于反离子的价数,这个规则称为
Schulze-Hardy规则。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一价离子的聚沉值:25~150mmol/L之间 二价离子的聚沉值:0.5~2mmol/L之间 三价离子的聚沉值:0.01~0.1mmol/L之间
43.5 46 60
0.30 0.63
0.69
0.08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作用规律
1 叔尔采—哈迪(Schulze-Hardy)规则
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反离子,反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效率也越
高。由表5-1可粗略的估计出。对于给定溶胶来说,聚沉值与反离子的
2020/4/5
胶体的稳定性概论
无机电解质和高分子都能对溶胶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但其机 理不同。为加以区别,通常:
把无机电解质使溶胶沉淀的作用称为聚沉作用 把高分子使溶胶沉淀的作用称为絮凝作用
两者可统称为 聚集作用
2020/4/5
第一节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5 混合要均匀,搅拌缓慢,不可太剧烈,投药速率较慢为好,以免打 散絮凝物,又形成稳定溶胶。
2020/4/5
第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作用
造墨汁时加入动物胶
2020/4/5
古埃及壁画上的颜色用酪素来使之稳定
5.3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的空间稳定性
在溶胶中加人一定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或缔合胶体,能显著 提高溶胶对电解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保护作用,近年来 又称之为空间稳定性(steric stability)。
离子氛靠近、重叠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DLVO理论
是由前苏联学者Derjajuin和Landan(1941年)与荷兰学者Verwey 和Overbeek(1948年)四人提出的。是目前对胶体稳定性和电解质的 影响,解释的比较完善的理论。这个理论是以溶胶粒子间的相互吸引 力和相互排斥力为基础,当粒子相互接近时,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就 决定了溶胶的稳定性。当吸引力表现的大时则发生聚沉,排斥力表现 的大则可保持胶体稳定存在。 《胶体与界面化学》 陈宗淇 高等教育出版社
1.热力学稳定性
胶体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有巨大的界面能,因而是热力学不 稳定体系。
2020/4/5
胶体的稳定性概论
2.动力稳定性
由于胶粒很小,强烈的Brown运动能阻止其在重力场中的沉降, 因而具有动力稳定性。如Farady制备的金溶胶放置了几十年才沉下来。
3.聚结稳定性
粒子间有相互聚结而降低其界面能的趋势,称为聚结不稳定性。 稳定的溶胶必须同时兼备聚结稳定性和动力稳定性,其中聚结 稳定性更为重要,一旦失去聚结稳定性,粒子相互聚结变大,最终 将导致失去动力学稳定性。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作用举例
卤水点豆腐: 卤水中Ca2+、Mg2+等离子使带负电的大豆蛋白胶体聚沉。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 海水中的盐类使江河中带负电的土壤胶体聚沉。
明矾[KAl(SO4)212H2O]净水: 明矾在水中水解成带正电的Al(OH)3溶胶,使带负电的胶体污物
(土壤胶体)聚沉。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值
表征电解的聚沉能力的参数是聚沉值。聚沉值是指在规定条件
下使溶胶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常以mmol/L为单位。聚沉值
的倒数为聚沉率。
聚沉值越小,该电解质的聚沉作用越强,聚沉能力越大。聚沉 值与测定条件有关,所以只能对相同条件的结果进行对比。
下面的表给出了一些体系的聚沉值。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而高分子是由于吸附了胶 粒后,由于链段的运动将粒子 聚集在一起,因而高分子起着 架桥的作用,也称为“桥联作 用”。
下表对高分子絮凝作用与电解质聚沉作用的区别进行了总结: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絮凝作用与聚沉作用区别
过程
聚沉过程
絮凝过程
7 法扬斯(Fajans)规则
能与胶体的组成离子形成不溶物或难电离化合物的异电离子优先被 吸附,具有强的聚沉能力。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作用机理
胶体粒子表面带有双电层,由双电层 模型知道其周围是离子氛。当粒子相互靠 近,离子氛发生重叠,粒子之间因静电作 用而相互排斥,当粒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 力时,粒子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就比较小, 而阻止粒子的聚集,使其具有一定的聚集 稳定性。
2020/4/5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絮凝作用
溶胶中加入极少量的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导致溶胶迅速沉降, 沉淀呈疏松的棉絮状,这类沉淀称为絮凝物。这种现象称为絮凝作用 ,产生絮凝作用的高分子称为絮凝剂。
高分子絮凝作用与电解质聚沉作用的区别
高分子絮凝剂与电解质的聚沉作用完全不同,由电解质引起的聚 沉过程比较缓慢,得到的颗粒比较紧密,这是由于电解质压缩了胶 粒的双电层而引起的。
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和保护作用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据研究分析,最佳值大约为固体 粒子表面吸附高分子化合物达到饱 和时的一半吸附量。因为这时高分 子在固体粒子上架桥的给予最大。
2020/4/5
用聚丙烯酰胺 絮凝3 ~ 5目硅胶悬浮体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3 絮凝剂的分子量 絮凝剂的分子质量越大则架桥能力越强,絮凝效率也越高。 絮凝剂
分子量一般大于一百万左右,但分子量太大,溶解困难,且吸附的胶 粒距离太远,不易聚集,絮凝效果变差。
4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团性质 有良好絮凝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能吸附于固体表面的基
团,同时这种基团还能溶解于水中。 常见的基团有:-COONa,-CONH2,-OH,-SO3Na等。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而当向溶胶中加入电解质时,电解质就会使胶体粒子表面的双电 层受到压缩,而降低电动势,使粒子间静电斥力减小,从而使得粒子 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而使溶胶失去聚集稳定性,胶体粒子之间相互 接触,而产生聚沉。
2020/4/5
离子氛示意图 (大圆圈表示正电荷的作用范围)
产生稳定作用的原因
产生稳定作用的原因是高分子化合物吸附在溶胶粒子的表 面上,形成一层高分子保护膜,包围了胶体粒子,把亲液性基 团伸向水中,并具有一定厚度,所以当胶体质点在相互接近时 的吸引力就大为削弱,而且有了这一层粘稠的高分子膜,还会 增加相互排斥力,因此增加了胶体的稳定性。
2020/4/5
5.3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作用
作用物质
电解质
高分子
沉淀特点 缓慢、颗粒紧密 迅速、沉淀疏松、过滤快、絮凝剂用
体积小
量少
原因
2020/4/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解质压缩了溶 高分子吸附了溶胶粒子后,利用本身的
胶粒子的扩散双 链段旋转和运动,通过“桥联作用”将
电层
溶
胶粒子聚集在一起而产生沉淀。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高分子絮凝剂的分类
高分子絮凝剂按其结构可分为四类: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聚氧乙烯以及淀粉等; 阴离子型:水解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 阳离子型:聚胺、聚苯乙烯三甲基氯化铵等; 两性型:动物胶、蛋白质等。 用得最多的是聚丙烯酰胺类。约占全部絮凝剂用 量的70%以上。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同价离子聚沉能力的次序称为感胶离子序。 对于高价离子的聚沉能力,电荷作用是主要的,离子大小的影响相 对的就不那么显著了。而大的有机离子,如表面活性剂,由于与胶粒 间有较强的范德华引力,容易在胶体粒子上吸附,所以聚沉能力比同 价小离子要大得多。
3 同号离子的影响
2 异号离子大小(感胶离子序)
聚沉值的大小与水合离子半径有一定关系,同价离子、水合离子半 径越小,越容易靠近胶体粒子,聚沉能力就越大;水合离子半径越大, 越不易被胶粒吸附(静电引力越弱),聚沉能力越弱。对一价离子犹 其明显。
正离子:H+>Cs+> Rb+>NH4+ >K+>Na+>Li+ 负离子:F->C1->ClO3 ->Br->NO3->I->SCN->OH-
AlCl3 1/2Al(SO4)3 Al(NO3)
0.093 Al(NO3)3 0.096 La(NO3)3 0.095 Ce(NO3)3
(单位:mmol/L)
Al2O3(正电) 165 NaCL 140 KCl 136 KNO3 126
2.40 K2SO4 2.60 K2Cr2O7 2.43 草酸钾
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称为同号离子,一般来说他们对胶 体有一定的稳定作用,特别是高价离子或有机离子,在胶粒表面 特性吸附后可降低反离子的聚沉作用。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4 不规则聚沉
有时少量的电解质使溶胶聚沉,电解质浓度高时沉淀又重新分散成 溶胶,并使胶粒所带电荷符号改变,浓度再高时,又使溶胶再次聚沉。 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聚沉。此时,电解质的浓度已经很高,再增加电 解质也不能使沉淀再分散。多发生在高价反离子或有机反离子为聚沉 剂的情况。
第五章 胶体的稳定性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5.3 高分子化合物的稳定作用
秦可欣 哈尔滨商业大学
胶体的稳定性概论
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实指其某种性质(如分散相浓度、颗粒大小、 体系黏度和密度等)在一定程度的不变性。包括热力学稳定性、动 力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稳定性规律
1 具有最少量的能盖住溶胶粒子固体表面的高分子化合物才有稳定 作用。显然溶胶粒子的固体含量越多,比表面越高,所需要的高分子 化合物的量也相应增加。但是一旦在胶粒表面上形成了一个高分子薄 层以后,过多的高分子化合物也不能增加它的稳定性。
不规则聚沉可通过反离子对ζ电势的影响来解释,见下页图。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稳定区
聚沉区
+30mv
0 - 30mv
稳定区
不规则聚沉示意图
当ζ电势绝对值低于临界值(一般为30mv)时,溶胶就聚沉,
高于此值,体系稳定。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5 溶胶相互聚沉
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混合时可发生相互聚沉作用,聚沉的程度 与两胶体的比例有关,比例相差很大时,聚沉不完全或不发生聚沉, 在等电点附近沉淀最完全。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表5-1 电解质对溶胶聚沉浓度
As2S3(负电)
LiCl NaCl KCl KNO3
AgI(负电)
58 51 49.5 50
LiNO3 NaNO3 KNO3 RbNO3
CaCl2 MaCl2 MaSO4
0.65 Ca(NO3)2 0.72 Ma(N03)2 0.81 Pb(NO3)2
相互聚沉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 两种胶粒电性中和;② 两种 胶粒的稳定剂相互发生破坏(如沉淀)。
6 Burton-Bishop规则
溶胶的浓度也影响电解质的聚沉值。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通常对一价反离子来说,溶胶稀释时聚沉值增加;对二价反离 子:不变;对三价反离子:降低。这就是Burton-Bishop规则。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絮凝作用的特点
1 絮凝剂的分子结构
起絮凝剂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要具有链状结构,凡是分子构型是交联 的,或者支链结构的,其絮凝效果就差,甚至没有絮凝能力。
2 絮凝剂的浓度 任何絮凝剂的加人量都有一最佳
量,此时的絮凝效果最好,超过此值 絮凝效果就下降,若超出很多,反而 起了保护作用。
胶体的离子有很大的比表面,体系的表面能也很高, 所以粒子有自动聚集以降低其表面能的趋势。粒子由小变 大的过程称为聚集过程(aggregation),由胶体粒子聚集 而成的大粒子称为聚集体(aggregate),如聚集的最终结 果导致粒子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则称为聚沉过程。为了加速 聚集,可以外加其他物质作聚沉剂,如电解质等。
2020/4/5
5.2 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
可逆絮凝
对于水溶液的分散体系,要求暂时絮凝(如过滤、运输或 储存)时,这是一个有用的技术,但条件是可以迅速解絮。溶 胶粒子首先用一种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处理,这种化合物可以 提高粒子之间的斥力势能,以达到使其分散的目的。然后再用 极易溶解的电解质处理,目的是压缩粒子表面的双电层,使其 达到可以发生絮凝的位置。在需要的时候稀释絮凝物(并降低 电解质的浓度)将其重新分散。
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即:
M
:M
2
: M 3
100 :1.6 : 0.3
1
6
:
1
6
:
1
6
1 2 3
上式括号中的分母就相当于反离子的价数,这个规则称为
Schulze-Hardy规则。
2020/4/5
5.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一价离子的聚沉值:25~150mmol/L之间 二价离子的聚沉值:0.5~2mmol/L之间 三价离子的聚沉值:0.01~0.1mmol/L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