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赫尔曼的认知叙事学思想

合集下载

叙事“隐性进程”层创性实时意义的建构

叙事“隐性进程”层创性实时意义的建构

作者简介:胡杨,在读硕士,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8-0099-4叙事“隐性进程”层创性实时意义的建构胡 杨(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摘 要: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动态地揭示了语言的深层建构过程,其层创结构为叙事“隐性进程”的解读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阐释层创结构在叙事“隐性进程”中的认知运作机制发现:(1)概念整合在文学研究领域具有普适性;(2)该机制对文学作品中语言、人物行为、人物心理的叙事“隐性进程”发挥建构作用。

从概念整合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且可深刻揭示叙事语篇背后的认知机制,并极大地深化文学文本的显性及隐性主题。

关键词:概念整合;层创结构;叙事“隐形进程”中图分类号:I045 文献标识码:A 叙事“隐性进程”(covertprogression)与情节发展并置前行,是一种具有高度“隐蔽性和间接性”的叙事运动。

发现并深入分析叙事隐性进程有助于读者挣脱枷锁,更真实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概念整合理论对语言交际者建构话语意义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进行的认知活动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1]117层创结构(emergentstructure)作为概念整合的核心,在解读语言创造性的同时,动态阐释了语言建构的生成机制。

概念整合中生成的层创结构能够实时建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为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解读提供新理据;[2]198-206与此同时,概念整合模型为阐释叙事文本中情绪表达的认知机制提供可能;其多域性为叙事诗的合成度提供了支配机制,二者相互作用有助于作品“叙事升华”。

[3]26-31本文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层创结构探讨叙事“隐性进程”的建构,以期揭示文学语篇背后的认知机制,深化文学文本的显性及隐性主题。

一 概念整合视阈下的叙事“隐性进程”1.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BlendingTheory)又称概念融合理论或概念合成理论,由美国加州大学认知语言学家GillesFauconnier提出,是对心理空间理论的完善和概念隐喻理论的补充。

赫尔曼解释模式下的剧情类游戏叙事目标设计

赫尔曼解释模式下的剧情类游戏叙事目标设计

孙诗婕 SUN Shijie 李栋宁 LI Dongning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214122 (Jiangnan University,214122 Wuxi Jiangsu)14摘要:剧情类游戏作为电子游戏的一大类别,旨在向玩家进行故事讲述并与玩家互动,即游戏设计者预设游戏世界,玩家介入、亲历并反馈游戏世界。

其叙事目标的设计,需要从游戏设计师和游戏玩家两者需求出发,从而完成游戏叙事。

结合戴维•赫尔曼(David Herman)的“CAPA 解释模式”,对剧情类游戏的叙事目标进行设计研究,藉由游戏故事“解释的语境”、游戏中的“何时、何地”、人物的维度及游戏叙事归因4要素,提出构建游戏世界观、搭建游戏时空规则、创建玩家游戏“化身”、探寻游戏叙事意图归属4种叙事目标,希图为剧情类游戏的叙事目标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剧情类游戏;游戏叙事; 戴维•赫尔曼; CAPA解释模式Abstract: As a large category of video games, plot games are designed to tell the story and interact with the players, i.e., the game designer sets up the game world, and the players step in, experience and give feedback on the game world. The design of its narrative target needs to start from the needs of both the game designer and the game player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narrative of the game. In this paper, the narrative objectives of plot games are designed and studied with David Herman’s “CAPA Interpretation Model”, through the four elements of the game story “The context of explanation”, “When and where”in the game, the dimension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narrative attribution in the ga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kinds of narrative targets: the Blueprint of the game world, the rules of time and space of the game, the avatar of the game, and the attribution of the narrative intention of the game.Key words: plot games ; game narrative ; David Herman ; CAPA interpretation model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2.02.014赫尔曼解释模式下的剧情类游戏叙事目标设计On Narrative Goal Design of Plot Games Based on Herman’s Interpretation Model收稿日期:2022-02-14作者简介:孙诗婕(1995—),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理论;李栋宁(1971—),男,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理论。

有关叙事学的著作

有关叙事学的著作

有关叙事学的著作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叙事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许多学者和作家都投身于对叙事的研究和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几本有关叙事学的著作,希望能对读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弗拉德米尔·普罗普的《叙事学》。

这本书是叙事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详细探讨了叙事的各个方面,从叙事结构到叙事者的角色等等。

普罗普以其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和独到的见解,使这本书成为了叙事学的入门读物。

接着,我们有约瑟夫·坦纳的《叙事与故事》。

坦纳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故事”和“叙事”的区别,并详细解释了这两个概念在叙事学中的含义。

他还深入探讨了叙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叙事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这本书对于理解叙事的本质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杰里米·霍布斯的《叙事与人类经验》。

霍布斯在这本书中主张叙事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是我们理解和表达世界的重要方式。

他通过对叙事的不同形式进行分析,揭示了叙事对于个体和社会认同建构的重要性。

这本书引领读者们深入思考叙事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最后,我们有大卫·赫尔曼的《故事的形式与意义》。

赫尔曼从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叙事的结构和意义的关系。

他运用系统语言学和认知理论的方法,揭示了叙事的普适性和多样性。

这本书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叙事的视角。

总的来说,以上提到的几本书都是现代叙事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叙事的本质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者还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这些著作都值得一读。

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对叙事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引。

詹金斯“故事世界”视域下影游融合的叙事话语建构

詹金斯“故事世界”视域下影游融合的叙事话语建构

詹金斯“故事世界”视域下影游融合的叙事话语建构作者:张伊扬邹紫宏来源:《电影评介》2024年第03期随着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日益深化,影游融合已成为影视界近年来的“现象级”议题。

影像与游戏本身存在“静观”与“交互”的壁垒,当这种隔阂被创作理念与视听技术打破后,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派富有生机的“故事世界”。

传播和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指出:“一个跨媒介故事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平台而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新的媒体文本都对整个跨媒体故事做出独特而有益的贡献。

理想的跨媒介叙事是每一个媒介形态都发挥最佳的功能。

”[1]詹金斯从“跨媒介叙事”角度对“故事世界”的阐释,对研究影游融合的叙事话语更具适配性与理论参考价值。

基于此,本文从影游融合的价值与驱动、类型与表征来探讨其话语建构,并试图勾勒“中国式”影游融合的未来图景。

一、价值与驱动:影游融合“故事世界”的话语动力影游融合类影视的“故事世界”,不仅是一个由不同媒介在同一“母題”统御下的媒介集合体,而且是一个使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实现贯通的“枢纽站”。

影游融合的“故事世界”集合游戏与影像各自的优势,这种叠加的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受众在影游融合的“故事世界”中借助游戏的超功利自主性协调身心。

不论是人们孩提时代的线下游戏,还是随着年龄增长接触到的单机游戏、网络游戏,乃至今天逐渐风靡的虚拟现实游戏,都将人们暂时带离现实世界,在一个虚拟、智能的“技术乌托邦”中获得自由而超功利的感受。

游戏与影像的“结缘”可以追溯至艺术起源之游戏说。

“游戏说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

这种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游戏是人解脱了物质和精神束缚之后,利用剩余精力创造自由天地的活动。

”[2]在智能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畅游影像世界,在以情境交互为主的游戏化叙事中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

另一方面,受众在影游融合的“故事世界”中借助“参与式观察”的影像叙事实现思维跃迁。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 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 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 世纪 60 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Vladimir Propp )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诗歌的戏剧化叙事初探

诗歌的戏剧化叙事初探

诗歌的戏剧化叙事初探诗歌的戏剧化叙事是指诗人通过营造戏剧化情景和构建戏剧性结构等手段来创作诗歌,以使诗歌富含叙事因素。

叶芝诗歌的戏剧化色彩非常明显并颇具特色:剪影式叙事人物的刻画使人物性格鲜明有力;戏剧化场景描绘及着重过程的揭示和情感控制的事件叙述,让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具有普遍的意义;环形叙述形式的安排进一步突出了诗歌的主题,体现了诗人的时空观和历史观。

与以往对小说文本中叙事策略的分析相比,对诗歌叙事学的关注,开拓了叙事学研究的范围。

“按照习惯的说法,当代叙事理论之所以在诗歌方面存在盲点,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专业研究的分工。

有学者专门从事叙事研究,也有学者专门从事诗歌研究,但很少有学者既研究叙事又研究诗歌。

然而,诗歌与叙事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区别。

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共性:有很多诗歌是叙事的,而也有很多叙事是诗歌的。

”[1]戴维·赫尔曼曾经指出:“叙事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们能够把形形色色的艺术品当作故事来阐释,是因为隐隐约约有一个共同的叙事模式。

”[2](P17)在布鲁克斯和沃伦看来,一首诗就像是一出戏,具体而又有着特定的情境。

即便是最简短的抒情诗,也是在某个具体情境中进行的言说或对话。

诗歌中因此充满了叙事因子,只是有的叙事因子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3](P48)。

因此,诗歌自然也可以当作故事来阐释,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叙事因素对诗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谈到诗歌中的叙事因子,叶芝的诗歌值得一提。

叶芝是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诗歌大师,学界有关他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作品中的神秘主义思想及现代主义特征,从诗歌叙事结构入手来研究叶芝诗歌在学术界还是一个空白。

本文试图从叶芝诗歌的叙事人物、叙事场景、叙事结构等方面来论述诗歌叙事的结构特征,以期为叶芝诗歌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剪影式的叙事人物谈到叙事,人们不得不关注叙事中的人物塑造,因为“人物是按照作者的召唤出场的,但他们总是充满叛逆精神。

《希腊棺材之谜》非线性叙事模式研究

《希腊棺材之谜》非线性叙事模式研究

《希腊棺材之谜》非线性叙事模式研究非线性叙事模式打乱了读者的自然认知过程,满足了读者的审美诉求。

侦破故事的叙事要素的内涵是故事的事后复制,即在先在的故事中某些信息被压制或延宕的情况下,读者从被拆解的非线性侦破故事中,将其还原。

使读者的好奇心被提升到顶点,而随后真相的揭晓则会给人带来挑战失败后难以言状的心理落差。

本文以埃勒里·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为例,浅析作者采用何种艺术手法来建构侦探小说非线性的认知叙事模式侦探小说家通常因循一种非线性叙事路线,根据内容与审美需求自由地支配物理时间和逻辑空间,而非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单一、线性的叙事模式。

因循非线性认知叙事模式创作的侦探小说因案情惊悚恐怖,案件复杂曲折而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成为通俗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

一、认知叙事学认知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学”或“语境主义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研究的角度从文本转向了读者,以认知科学为根基,聚集于叙事或某一类型的叙是事之认知规约,研究作品的“规约性”接受过程。

(申丹)戴维·赫尔曼对认知叙事学这样定义:认知叙事学综合叙事学和认知研究相关学科的概念及研究方法,旨在为叙事结构及叙事阐释等相关理论建构一个认知基础,以弄清叙事生成与理解中起作用的符号结构和认知资源之间的关系。

认知叙事学关注读者对叙事的认知理解过程,致力于建构叙事阅读的普遍理论。

认知叙事学家探讨叙事与思维或心理的关系,聚焦于认知过程在叙事理解中如何起作用,或读者(观者、听者)如何在大脑中重构故事世界。

二、非线性叙事范式自然认知的基本顺序是事物自然发展的顺序,按此顺序,一桩案件的叙事顺序应该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线性叙述:开端(人物背景)—发展(案发)—高潮(查案)—结局(破案)。

作为非线性认知叙事模式,这种经典叙事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侦探小说非线性的宏观结构,破案过程中多层次、多角度、多线程的多头叙述,环环相扣的叙事模式,案件场景剪贴画式的描述,线索材料的隐略或淡化,以及模糊多义的叙述话语。

第十三讲叙事性作品介绍

第十三讲叙事性作品介绍

(2)结构主义叙事学
托多罗夫《<十日谈>的语法》叙事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具体的“文本”,而是这个文本赖以构成的抽象规则。 《<十日谈>的语法》讨论“一般的叙事结构,而不是一本书的叙事结构”, 以语言学为基础,人物是名词,特征是形容词,行为是动词,一个故事是句子,整个作品就是一段话语。 “如果一个人懂得人物是名词,情节是动词的话,就会更好地理解叙述。” 叙事结构中的所有行为特征都可以简化为三个形容词范畴:状态、内在性质、外部条件。 所有的人物行动都可简化为三个动词范畴:改变状况、犯罪、惩罚。 所有陈述都依附于五个语式中的一个:直陈式、命令式、祈使式、条件式、假定式。 所有的序列都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的陈述关系,即: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逻辑关系。
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对人类来说,似乎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是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是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叙事遍布于神话、传说、悲剧、正剧、喜剧、哑剧、绘画、彩绘玻璃窗、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而且,以这些几乎无限的形式出现的叙事遍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
2.结构
(2)深层结构: 指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与文化传统、宗教、神话的对应关系,由此小说获得丰富的主题内蕴。 深层结构有如用典 斯坦培克《愤怒的葡萄》是现实主义也是象征,牧师J·C对Jesue Christ,迁徙之旅与摩西带以色列人出埃及。 《尤利西斯》之于《奥德修纪》,《荒原》之于亚瑟王的圣杯传说,《喧哗与骚动》与基督的受难与复活。
一、叙事和叙事学
1.叙事(narrative) 叙事就是讲故事,指“用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表现一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热拉尔·热奈特《叙事的界限》)。 借故事传达人生经验和意义,讲故事是叙事的核心功能。 故事的媒介不只限于语言,电影、绘画、雕塑、哑剧等。 叙事的体裁除小说外还有神话、寓言、史诗、童话等。

弗卢德尼克和赫尔曼认知叙事学意义

弗卢德尼克和赫尔曼认知叙事学意义

240吴小锋:弗卢德尼克和赫尔曼认知叙事学意义弗卢德尼克和赫尔曼认知叙事学意义吴小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摘 要】认知叙事学将注意力转向日常口头叙事和读者认知,揭示读者和文本在意义产生过程中的互动。

从语境的角度出发,大大补充了经典叙事学的缺陷。

【关键词】认知叙事学;读者;文本;语境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240-01在后结构主义兴起之时,经典叙事学仅关注文本结构和功能、越来越走向封闭性,让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处于低谷。

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认知科学在西方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

将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独立研究的认知叙事学这一交叉学科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的重视。

相比而言,国内研究者大多仍以经典叙事学为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叙事学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认知语言学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认为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它具有主观性。

因此,认知叙事学从中吸取有益养分,聚焦于认知过程在叙事理解中如何起作用,叙述主体、作者、读者等如何重构故事世界。

美国语言学家雅柯布森认为,言语行为以交际为目的,交际过程涉及三个核心要素:说话者、信息、受话者。

此外,他还提出要想使交际运行起来,还需要有一个所指的语境,该语境可以为受话者所掌握,需要有一套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完全或者至少是部分共有的代码。

经典叙事学认为叙事是一种交流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故事及其意义,但在实际研究中,过于注重文本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语境及人物对故事的感知和体验。

因此,认知叙事学开始探讨叙事如何激发思维,文本中有哪些认知环境和关联来引导读者的叙事理解,促使读者采用特定的认知策略。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弗卢德尼克在《建构“自然的”叙事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以自然叙事(即口头叙事)为基础的认知模式,在叙事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后又在《自然叙事学与认知参数》中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模式。

《_生无可恋的奥托》:从“跨媒介”到“跨文化”的共情叙事考索

《_生无可恋的奥托》:从“跨媒介”到“跨文化”的共情叙事考索

GENRE AND SUBJECT类型与题材基于小说作品的影视作品创作、改编,既是不同文化相互审视的结果,也是多种媒介互相借鉴的产物。

从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书写的内容到电影《生无可恋的奥托》(马克·福斯特,美国)的叙事转变,是小说文本充满吸引力、生命力驱动下的结果,其改编力量源自创作者坚持的现实主义美学理念。

小说原本讲述的是瑞典的人物故事,其中塑造的是相对疏离、冷峻的叙事氛围,而在电影改编过程中,导演通过坚持“本土化”叙事策略,把握大众的审美心理与欣赏需求,在发展叙事性的基础上,有力保障了影片的整体品质。

一、改编前提:从跨文本到跨媒介美国学者詹金斯将跨媒介叙事的核心原则归纳为:延展性与探勘性、连续性与多样性、沉浸感与萃取性、世界构筑、主观性、展演性等“七项核心原则”。

[1]跨媒介叙事是对以“忠实性”为内核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强调从不同媒介形式、传播渠道来共同推进叙事文本,构建契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超文本”空间。

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的故事文本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其中所诠释的故事内核、搭建的叙事架构,具备跨媒介改编的基础。

电影《生无可恋的奥托》在汲取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融入大众审美语境,实现了从跨文本到跨媒介的升级。

(一)文本内容具有延展性与萃取价值美国学者凯思·柯恩在《从电影技巧到小说技巧》一书中写道:“叙事性是连结小说和电影最坚固的中介,文字和视觉语言最具有相互渗透性的倾向。

”[2]文学作品赋予影视艺术独有的审美意蕴和精神品质,优秀的文学剧本为激发影片创意活力、塑造经典影视作品创造了良好基础。

[3]电影《生无可恋的奥托》在改编过程中,既强调影片与小说文本的先天关联,也注重将社会语境、大众审美附加、移植到电影创作之中。

奥托的故事情节本身具有较强的情感张力,具备情感共通的现实可能。

妻子索尼娅是奥托生命里最温暖的陪伴,她不仅给奥托带来了有温度的爱情,也直接改变了奥托的个人生活。

故事世界:跨越与互动——跨媒介视域下的数码叙事

故事世界:跨越与互动——跨媒介视域下的数码叙事

故事世界:跨越与互动——跨媒介视域下的数码叙事卢红芳;高晓玲【摘要】跨学科性和跨媒介性是当下叙事理论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作为跨媒介叙事的一个种类,数码叙事与新媒介技术发展关系密切.新媒介为数码叙事文类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撑,改变了讲故事的方式,同时,这种文类也赋予媒介美学意义和艺术内涵.互动性和叙事性是数码叙事的主要特征.多元媒介间的跨越和多元主体间的互动构建了多维互动的数码故事世界,对它的诗性解读是数码叙事研究的主要动向,也是人类对可能世界中多种叙事可能性进行的新的考量.【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4页(P176-179)【关键词】跨媒介叙事;文类;数码叙事;互动【作者】卢红芳;高晓玲【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当下,叙事学的研究方兴未艾,人们对叙事媒介和非文学领域的叙事的关注日渐加强,主要体现在对语言、文学、电影电视、数码媒介领域中的故事以及故事讲述形式和语境的研究上。

2005年德国格鲁特出版社推出了《超越文学批评的叙事学》(Narratology beyond Literary Criticism)一书,它的副标题即媒介性(Mediality)和学科性(Disciplinarity)[1]。

申丹认为这种现象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泛叙事观”与文化研究的密切关系,学者们的视野从文学向各种其他文化领域和文化媒介拓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拓展的势头有增无减。

电影、音乐、歌剧、法律、古典器乐、数字化叙事等均进入了研究视野,这大大拓展了研究范畴,提供了不少创新的可能性[2]。

2008年8月,以“跨媒介叙事”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跨媒介叙事逐渐成为叙事学研究的热点。

2009年6月,《故事世界:叙事理论研究学刊》(Storyworlds:A Journal of Narrative Theory)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创刊,它的创刊标志着跨学科、跨媒介的叙事研究有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

多角度叙事理论的发展流程

多角度叙事理论的发展流程

多角度叙事理论的发展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多角度叙事理论的发展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叙事理论阶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关于叙事理论的研究。

国外戴维·赫尔曼认知叙事理论研究述评——以赫尔曼独撰的5本专著为例

国外戴维·赫尔曼认知叙事理论研究述评——以赫尔曼独撰的5本专著为例

国外戴维赫尔曼认知叙事理论研究述评——以赫尔曼独撰的
5本专著为例
宋杰
【期刊名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8)3
【摘要】戴维·赫尔曼是后经典叙事学的提倡者和认知叙事学的开创者,也是国际叙事学界重要的叙事学家之一。

他的论著和认知叙事理论在国外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论著和认知叙事理论作了较多的研究。

通过聚焦和梳理国外有关赫尔曼认知叙事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加辨证地看待他的认知叙事理论,为国内针对赫尔曼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期冀对国内认知叙事学的发展产生一些启发。

【总页数】13页(P290-302)
【作者】宋杰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5
【相关文献】
1.戴维·赫尔曼的认知叙事学思想
2.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的联姻—戴维?赫尔曼《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评介
3."模糊时间性":论戴维·赫尔曼的"多时性"叙事
4.一柄实用
的叙事理论之刀:评赫尔曼、维瓦克《叙事分析手册》5.弗卢德尼克和赫尔曼认知叙事学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叙事的“心理模型”:论戴维·赫尔曼的“故事世界”叙事理论

叙事的“心理模型”:论戴维·赫尔曼的“故事世界”叙事理论

叙事的“心理模型”:论戴维赫尔曼的“故事世界”叙事理论尚广辉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5)3
【摘要】“故事世界”理论是戴维·赫尔曼认知叙事学的核心内容,建立在“文本世界”与“可然世界”等认知语言学和叙事学理论基础之上,以接受者的文本认知机
制为研究对象,涉及故事世界构建与故事世界阐释,指向接受者对叙事内容进行心理
表征和意义阐释的过程和策略,包括书面叙事、多模态叙事、对话交流等文本唤起
的世界。

故事世界通过理论探索接受者参照交流情境、现实世界经验和认知框架及具体的“文本线索”等构建叙事的“心理模型”的阅读或交流过程,旨在揭示接受
者如何基于文本再现的人类经验阐释人物的行动动机与情感反应,以及“叙事序列”的文化意义等。

本文从故事世界的界定、构建方法与阐释等三个方面阐述赫尔曼的故事世界理论,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故事世界理论对叙事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以及故事世界理论存在的问题,以期启发学者对故事世界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进行更加
深入的探索。

【总页数】11页(P71-81)
【作者】尚广辉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
【相关文献】
1.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的联姻—戴维?赫尔曼《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评介
2.国外戴维·赫尔曼认知叙事理论研究述评——以赫尔曼独撰的5本专著为例
3.国内戴维·赫尔曼叙事学著作研究综述
4.国内戴维·赫尔曼叙事理论研究综述
5.国内戴维·赫尔曼叙事学著作译介——兼谈赫尔曼叙事学著作书名、文题名与相关术语的翻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叙事学[对灾难性新闻语篇的认知叙事学分析]

认知叙事学[对灾难性新闻语篇的认知叙事学分析]

认知叙事学[对灾难性新闻语篇的认知叙事学分析]认知叙事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以认知科学为基础,关注认知框架与文本提示之间的互动。

认知叙事学不仅仅注重语篇文本本身,更关注的是语篇情境。

它将注意力从文本转向了读者,揭示出不同叙事题材下的读者的认知过程。

Herman宣称:“认知叙事学搭建起一座桥梁,沟通研究故事与智能之间相互关系的两种策略,进而将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连接起来。

”读者对语篇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里认知模式重建和更新的过程。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灾难。

强震海啸重创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爆炸导致核危机,令世界人民揪心。

本义选取一篇有关日本地震的,从新闻叙事结构着手,从中得出一些认知启示。

二、对日本地震新闻语篇的叙事结构分析叙事结构是语篇的一种宏观结构形式。

在具体语篇中,它体现为多个叙事句的结合。

叙事者是通过特定的视角,笔法和语言建构一个故事,塑造一种叙事情境。

在一定意义上,读者是叙事情境的最终建构者,不同的叙事结构描绘了不同的故事情境。

新闻叙事是直面现实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叙述的顺序即叙述的结构安排。

下面是在《中国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报道:赴日留学生:东京震感强烈民众没有恐慌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发生8.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4公里。

地震发生后,一名在日本东京留学的中国学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东京震感强烈,街上有许多民众。

目前正在东京“山野日本语学校”进修的中国留学生李聪表示,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宿舍中午休。

“地震发生时,书桌上的杯子、笔等部被震到地上。

屋顶的吊灯也在不停地晃。

”在知道地震发生后,李聪迅速离开宿舍,发现东京街头已经挤满了人。

由于日本人从小便受到地震防范的教育,街上并没有发生恐慌或者骚乱。

“在街上和人群一同等待地震停止时,可以看到多辆东京市池袋消防署出动的消防车,东京上空也有直升机飞过。

叙事学发展历程概述

叙事学发展历程概述

叙事学发展历程概述作者:施文佳王成军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5期【摘要】本文追溯了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分别从叙事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特征,与叙事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特征两个方面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叙事学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梳理,理清叙事学的发展脉络,以期发现叙事学的发展空间,以及中国叙事理论与西方叙事理论的差距,呼吁更多叙事学研究者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关键词】叙事学;发展历程;理论特征;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中图分类号:I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191-03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

国际上通常把叙事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即经典叙事学,或结构主义叙事学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即后经典叙事学阶段,包括修辞性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等。

叙事学在西方受到冷遇的80年代,恰是国内叙事学的兴起之时,[1]国内学者关于叙事学的著作成果丰硕,对西方叙事学的译介工作也展开得如火如荼,同时,叙事学的译介也推动了中国本土叙事学的发展,对当代小说的叙事革命也产生深远影响。

一、叙事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特征西方学界对叙事学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堪称叙事学的鼻祖。

[2]叙事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被确立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诞生标志是1996年《文体》杂志第八期推出的专刊“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通过一系列文章阐释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叙事学”这一学术名词直到1969年才首次出现,由茨维坦·托多洛夫在其作品《<十日谈>语法》一书中提及,并阐释其概念“……这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3]从其学术背景看,结构主义语言学、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是叙事学的三大源头。

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的联姻 —戴维·赫尔曼《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评介

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的联姻 —戴维·赫尔曼《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评介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世界文学研究, 2017, 5(3), 89-96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wlshttps:///10.12677/wls.2017.53013Narratology’s Union withCognitive Science—A Review of David Herman’s Narrative Theory and theCognitive ScienceYingjie TianDepartment of English,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Jul. 19th, 2017; accepted: Aug. 5th, 2017; published: Aug. 8th, 2017AbstractAs the forerunner and the leading figure in the field of 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 David Herman enjoys a prestigious and reputable position in the academic circle. Narrative Theor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 edited by him poses as an excellent addition to and perfects further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f 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 Characterized most importantly by its interdisciplinarity, this book combines classical narratology with cognitive science, and based on them, establishes a new discipline, cognitive narratology. 12 articles from different authors are included in this book, all of which, in general, centered upon reader or story itself aim to discuss mainl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rrative and cognition. The present paper firstly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osition background, structure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n comments on the core ideas and content,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more the advanced studies of the book.KeywordsCognitive Narratology, Interdisciplinarity, Narrative, Cognition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的联姻—戴维·赫尔曼《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评介田英杰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17年7月19日;录用日期:2017年8月5日;发布日期:2017年8月8日田英杰摘要戴维·赫尔曼作为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领军人物,在叙事学界拥有很高声誉与重要影响。

科幻小说《玫瑰与蠕虫》的“二元合一”叙事

科幻小说《玫瑰与蠕虫》的“二元合一”叙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1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Jan.2024  收稿日期:2023-12-21 作者简介:刁科梅(1970-),女,教授,博士㊂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㊂雷艺轩(2001-),女,在读硕士㊂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㊂ 基金项目:2020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俄罗斯人视域下的海南文化研究(Hnky2020-4)□科幻文学研究科幻小说‘玫瑰与蠕虫“的 二元合一”叙事刁科梅,雷艺轩(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0288)摘 要:‘玫瑰与蠕虫“是俄罗斯科幻作家罗伯特㊃伊巴图林获得多项俄罗斯科幻大奖的小说㊂小说给人杂乱无序㊁扑朔迷离㊁生涩难懂之感㊂之所以如此,经研究发现,小说整体呈现 二元合一”的叙事模式:小说的叙事空间呈现 异托邦”与 恶托邦”合一;叙事线索呈现明㊁暗交叉合一;叙事内容呈现二元对立合一;叙事风格呈现科幻与悬疑合一㊂这种叙事模式最终指向:在当今人工智能和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之下,对人类未来会面临的生存危机进行反思和预警㊂关键词:科幻小说;罗伯特㊃伊巴图林;‘玫瑰与蠕虫“;叙事中图分类号:I5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4)01-0035-04TitleThe binary unification ”narrative of the science fiction novel The Rose and the WormDIAO ke -mei ,LEI Yi -xuan(School of Law,Hainan University,Haikou Hainan 570288,China) Abstract :The Rose and the Worm is the first novel by Russian science fiction writer Robert Ibatulin,for which the author haswon several Russian science fiction awards.The twists and turns of the story give people a sense of cliff-hanger.The reason for the a⁃bove feeling is that this science fiction novel presents a narrative feature of binary unification”in the narrative space,narrative clues,narrative content and narrative style.This narrative model ultimately points to: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etwork technology,the survival crisis faced by mankind in the future is reflected and warned. Key words :science fiction;RobertIbatulin;The Rose and the Worm ;narrative 科幻小说‘玫瑰与蠕虫“是俄罗斯科幻作家罗伯特㊃伊巴图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2015年㊂凭借这部小说,作家获得了多项俄罗斯科幻大奖㊂小说的背景是:公元2295年,地球毁于外星文明的攻击,人类处于 后地球时代”,在此百余年之后,残存的人类又面临着一场新的被毁灭危机㊂作家以棋局博弈为叙述顺序,把故事分为棋盘㊁开棋㊁中局(开端和续篇)㊁终局㊁将死几部分,但作家采取了 镶嵌式”叙事序列,故事的叙述脉络并不十分连贯清晰,情节曲折,给人扑朔迷离之感,故事的最终结局具有开放性,给读者留有无限遐想的空间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部科幻小说在叙事空间㊁线索㊁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出一种 二元合一”的叙事特征㊂本文提出的 二元合一”概念与经典的 二元对立”概念相反,同样是 二元”,但是,最终两个元素走向不是分裂和对立,而是合二为一,共同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服务㊂一㊁叙事空间: 异托邦”与 恶托邦”的合一按照美国叙事学家戴维㊃赫尔曼的观点,小说的叙事空间是指 故事中人物活动与生活的环境”㊂[1]552在‘玫瑰与蠕虫“这部科幻小说中,故事的发生,也就是人物活动和生活的环境,是一个 异托邦”与 恶托邦”合二为一的世界㊂首先, 异托邦”这个概念,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㊃福柯根据 乌托邦”一词创造的一个概念㊂意思是异质地方或另类空间: 在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文明中可能也有真实的场所 确实存在并且在社会的建立中形成 这些真实的场所像反场所的东西,一种的确实现了的乌托邦,在这些乌托邦中,真正的场所,所有能够在文化内部被找到的其它真正的场所是被表现出来的,有争议的,同时又是被颠倒的㊂这种场所在所有场所以外,即使实际上有可能指出它们的位置㊂因为这些场所与它们所反映的,所谈论的所有场所完全不同,所以与乌托邦对比,我称它们为异托邦㊂”[2]54对于读者而言,小说故事正是发生在2295年地球被外星人毁灭后的 金星”㊁ 月球”㊁ 火星”㊁ 莱安诺小行星”㊁黄矮星”㊁ 被毁后的地球”等星球㊂这些空间,对于我们现实社会来说,就是异质或另类的空间㊂就小说本身而言,其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符合 异托邦”的 异托时”性和 封闭空间”性两个特征㊂异托时”性,即 异托邦”呈现出一种以时间特性为表征的 异托邦”形式,即非均匀㊁非直线的时间流动或不同时间并置状况就是 异托时”㊂[2](56)在小说中,作家采取的是片段小标题式的写作方式,时间的跨度很大,故事发生的时间并非是均匀㊁直线性的,故事一会儿是在 2418年5月24日莱安诺小行星的战役”,一会儿是 2473年4月11日拉普达㊁埃里克斯㊁金星的黑棋王国”以及后来的 公元前40.5万年前的观察者”[3](23,35,462)等等㊂而是把前后相差几十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并置在这部小说中,这就是一种以 异托时”为表现形式的 异托邦”㊂另外,福柯认为, 异托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不是一个可以随便自由出入的地方,它总是必须有一个打开和关闭的系统㊂这个系统既将 异托邦”隔离开来,又使 异托邦”变得可以进入其中㊂[2](56)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部小说的世界里比比皆是,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异质空间,它们虽然都属于 后人类”时代的文明,但是有的星球被 金星”太空人所统治和殖民,如 莱安诺小行星”,有的被视为劣等人,如没有送上太空,而生活在被毁灭后地球的剩余人类㊂他们都是被隔绝在统治星球 金星”之外的 异托邦”㊂只有得到统治者的允许,这些 异托邦”星球的人才可以出入㊂其次,‘玫瑰与蠕虫“这部科幻小说的故事发生的场景,还明显带有 恶托邦”的性质㊂ 恶托邦”又称 反乌托邦”,此类主题的小说,如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㊁乔治㊃奥威尔的‘1984“,还有俄国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早已被人们所熟知㊂同样,在小说‘玫瑰与蠕虫“中,地球毁灭后的 后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一个 恶托邦”㊂关于 后人类”,俄罗斯哲学家霍鲁日曾预言过: 在20世纪末,逐渐到来的是虚拟人的形态㊂这个正在发生的过程,但是,它也不是终点㊂我们都知道,现在非常积极地发展的趋势是建立所谓的后人类(постчеловек),这是某种完全新的存在物㊂在计算机基础上形成的后人类也叫赛博格(киберг)”㊂[4](243)在这部小说中,霍鲁日的预言已经实现,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单纯是地球,还包括其他星球,而且人类已经 赛博格化”,变成人和芯片植入体共生的存在物㊂同其它 反乌托邦”小说一样,在这部小说中, 后人类”也有一位极权主义统治人物,他是埃里克斯的全能统治者㊁普列洛马的领导者㊁剩余太空舰队的总司令麦斯威尔㊃阳㊂为了继续实现自己的极权统治,以外星阿奎拉人再次威胁人类为由,不惜牺牲地球和其它星球人的生命,来维护自己掌控整个人类的独裁统治㊂同其它 反乌托邦”小说描述的世界场景一样㊂在这部小说的 恶托邦”世界里,人类生殖权也不复存在㊂人们虽然已经不再为物质生活发愁,但人的生存状态是 莱安诺殖民地,一个拥有上万居民的洞穴迷宫 人类蚁巢,已经成为太阳系最大的人类工厂”㊂[3](25)人类自然的繁衍,被生殖机器所取代,为了适于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人的细胞基因被编辑,人就如同生产各种不同工具一样被制造出来㊂显然,这里的 蚁巢”,作者互文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幸福的蚂蚁窝”[5]112,是 恶托邦”极权之下人类的生存状态㊂最后,在小说临近结尾时,人类依然没有摆脱 异托邦”和 恶托邦”的生存状态㊂一方面,他们生存在被歧视为 零级文明”的 异托邦”星球,面临被银河系网络统治的命运,成为 蠕虫”和 清道夫”所代表星系的奴隶: 我们要为 清道夫’工作几百年!然后还有几千年 只为你们工作! 这是永恒的奴隶制!”㊂[3](596)这种被奴役的星球,就是银河系网络的 异托邦”,通过空间规定出不同于自己的等级人,生存于这种空间的人的身份固定化,以此来驯服那些异质文化和叛逆于自己的行为体㊂另一方面,人类完全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蠕虫”继续说道, 正如我在第一节课中讲到的,单体在演变成多体生物细胞的过程中通常会失去个体的思考㊂确实,如果社会集体思维可以替你更多地思考,为什么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呢?”[3](619)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会进行独立思考㊂人没有思想的自由,意味着人的 物化”和 异化”,这也是 恶托邦”生存环境之下,人的最大特征㊂综上所述,小说的整个叙事空间是 异托邦”和 恶托邦”的二元合一体㊂对这种叙事空间的描述,作者运用大量天体物理术语,具有陌生化的作用,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悬念,吸引读者关注故事的每一步发展㊂印证了莫雷蒂的观点 空间不是叙事的外部,而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从内部决定了叙事的发展”㊂[6]70二㊁叙事线索:明㊁暗交叉合一在小说‘玫瑰与蠕虫“中,故事的发展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 太阳系内部星球大战”;另一条是 银河系网络控制人类之战”㊂第一条线索是: 金星”统帅麦斯威尔㊃阳派遣自己的女儿扎拉㊃阳携带 衔尾蛇”项目到达 莱安诺小行星”㊂目的是解密 衔尾蛇”档案,弄清楚阿奎拉人是谁,人类为什么会被攻击以及如何阻止他们㊂结果扎拉㊃阳遭遇 莱安诺小行星”内部颠覆政权的叛乱,扎拉㊃阳被绑架,叛乱者从她大脑中获悉了 衔尾蛇”项目,麦斯威尔㊃阳利用 阿奎拉人”的威胁维护自己统治的计划败露㊂月球㊁地球新莫斯科等向 金星”宣战,新莫斯科被 金星”摧毁,但最终麦斯威尔㊃阳遭到所有人的背叛,其中也包括他被 蠕虫”操控的女儿,不得已他选择了和妻子自杀㊂自此,太阳系内的星球大战结束,扎拉㊃阳取代了父亲成为了统治者㊂第二条线索是:阿奎拉人(外星人)在向地球投下 黑花病毒”,新莫斯科附近的居民,一个叫赛义德的小男孩,被一个奇怪的花朵刺伤,感染了 黑花病毒”,为了研究 黑花病毒”,太空舰队命令阿尔列金护送赛义德到 金星”㊂后来,携带 黑花病毒”的苍蝇使人类大规模感染,在护送途中,被 黑花病毒”控制的赛义德疯狂嗜血,被阿尔列金射杀㊂阿63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尔列金也被病毒感染,但凭借自己的意志,他战胜了病毒对自己的控制,在 蠕虫”控制了扎拉㊃阳时,阿尔列金到达了人类的第三个分支 亚曼陶,实现了自由㊂在小说故事的叙述中,作家采取了 镶嵌式”叙事序列,在叙述第一条线索 太阳系内部星球大战”时,采取 插曲”和 回忆录”的形式插入了第二条线索 银河系网络控制人类之战”㊂第一条线索是一条明线,第二条线索是一条或明或暗的隐藏线㊂因为第二条线索的开始并没有直接指明被外星人投放到地球的 黑花”是什么,只是暗示了它的存在: 地球上第一架外星飞行器就这样结束了它的生命㊂但主要任务,才刚刚开始”㊂[3](42)直到 蠕虫”诱惑和控制了扎拉㊃阳,第二条隐形线索才成为明线,两条线索也就在此实现了交叉㊂随着第一条线索的结束,两条线索才合二为一,融合成一条主要线索,来完成对人类命运的整个故事的叙述㊂三㊁叙事内容:二元对立合一小说根据上述两条线索,在读者面前展开了发生在未来世界的令人惊奇又带一些恐怖的扑朔迷离的故事㊂在故事叙事内容上,同样具有二元性,但是这种二元性是对立合一的关系㊂首先,在这部科幻小说中,作者对故事事件和情境的描述,采取了内聚焦和外聚焦两种叙述方式㊂这种内聚焦的方式没有明确的叙述者,作家采取描述人物回忆和思想以及感受的形式,完成对小说故事的叙述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推进㊂读者通过这些人物的视角,来看待小说中其他人物和事件,小说中的故事和场景直接在读者面前展开㊂达到了读者随着这些人物仿佛置身于故事的场景和事件之中的效果㊂作为对内聚焦方式的补充,作家在这部小说中,还采取了外聚焦的叙述方式㊂也就是作者直接讲述一些事件的起因和背景,叙述者的声音外在人物的世界,叙述者的视角高于小说中人物的视角,带有全知性特征㊂如在小说的第一章开棋中的插曲:苍蝇中,对外星人向地球投放 黑花病毒”事件的描述,就是利用这种外聚焦的形式㊂在小说故事的叙述中,起到人物所不知的 预叙”作用,为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悬念㊂虽然内聚焦和外聚焦在叙述方式上存在对立性,但在‘玫瑰与蠕虫“这部小说中,这两种叙述方式被作者巧妙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统一为小说的叙事服务㊂其次,在这部小说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是小说的重点㊂人物在小说中,退居第二位,情节第一,人物存在的作用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服务的㊂所以,小说在人物的设计上,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两个层面的主要人物: 非人”和 人”㊂主要的 非人”是 玫瑰(黑花)”和 蠕虫”,它们是小说第二条故事线索的主角,也是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极力探索的谜题㊂主要的 人”是小说中的扎拉㊃阳和阿尔列金两个,他们也是串联故事线索的主要角色㊂这两个层面的人物相互交锋,共同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未来 后人类”生存危机和逃避危机的故事㊂在小说 非人”和 人”自身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描写和塑造上,也存在二元对立和统一㊂小说中, 非人”的主角是 蠕虫”和 玫瑰”这两个神秘诡异的 动物”和 植物”㊂作者在开篇并没有明确交代是什么,它们来自何处? 蠕虫”是在开篇的第零章 打击”里提及: 而如今,在离地球这么近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外星天文台废墟,这使人类感到不安㊂外星人在监视地球,但他们不想被发现”㊂[3](8)这里并没有说出 蠕虫”,同样,关于 玫瑰(黑花)”也只是在第一章暗示性的描写了 玫瑰(黑花)”: 滑翔机抛出的探测器将其匕首端插入地面㊂震动一消退, 鸡蛋’的保护壳就开始张开㊁散落㊂慢慢地,如同一朵绽放的花蕾,如娇嫩花瓣般的太阳能电池板和传感器毛茸茸的卷须舒展开来㊂ 第一只苍蝇被异样的刺鼻气味吸引,落在了毛茸茸的黑色卷须上㊂它被黏住了 苍蝇的身体碎片进入探测器 几小时后,苍蝇不复存在了,而设备内存里出现了一兆字节数据㊂任务开始了”㊂[3](42)关于 蠕虫”,真正提起这一名字,是在麦斯威尔㊃阳把 衔尾蛇”项目交给女儿扎拉㊃阳时㊂ 衔尾蛇’?这是什么意思? 蠕虫’,我的女孩㊂这是一只咬着自己尾巴的蠕虫”㊂[3](68)对于读者来说,同样带着疑问,努力跟随作者安排的故事情节,找寻问题的答案㊂虽然,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 莱安诺小行星”的统治者,女科学家格温妮德的发现说出 玫瑰是捕猎者,蠕虫在吃玫瑰,就像 衔尾蛇’一样,玫瑰和虫子是一体的!”㊂[3](228-229)但是,读者还是迷惑不解, 蠕虫”和 玫瑰”究竟是什么,它们的目的是什么㊂直到在小说的第四章终局插曲:观察者和第五章将死插曲:隐藏者中,谜底才真正解开㊂ 蠕虫”和 玫瑰”都来自银河星系网络,目的都是控制人类,为自己所用㊂只是手段不同, 蠕虫”的方案是利用操控扎拉㊃阳,让她成为人类星系的统治者,进而控制人类; 玫瑰”的方案是利用 黑花病毒”通过 黑花”和苍蝇让人类感染 病毒”,变成僵尸一样,从而控制人类,或者利用 清道夫”干脆把人类全部毁灭清除㊂表面看, 蠕虫”是 拯救者”,与 玫瑰”( 清道夫”)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的目标却是统一一致的,那就是控制人类,把人类变成银河星系网络的奴隶㊂所以,二者是表面对立,实质统一的关系㊂最后,在两个 人”扎拉㊃阳和阿尔列金身上,各自体现了 奴役与自由”的对立统一㊂面对银河系网络 蠕虫”的诱惑,扎拉㊃阳选择了肉体的自由,精神的被奴役,甘愿被 蠕虫”所代表的银河系网络所控制,充当其在人类星球的代表,实现银河系网络控制人类的目标计划㊂取代其父亲麦斯威尔㊃阳,成为又一个人类 恶托邦”的统治者,沦为外星人奴役人类的工具㊂而小说的另一个主要线索人物阿尔列金,开始他是一个忠诚度较高的,听命于 金星”首领麦斯威尔㊃阳的侦查员㊂执行运送被 黑花病毒”感染的小男孩到 金星”的任务,途中他拿到了 蔷薇辉石方舟”,最后他选择了投奔到地球人类的第三个分支 亚曼陶,一个落后的地下掩体,类似于一个 地穴”㊂那里的人 直到现在都还认为自己是在和美罗巴冷战”㊂[3]626显然,这里 蔷薇辉石方舟”互文了‘圣经“中的诺亚方舟,预示着阿尔列金免于大灾难,获得了拯救㊂同样, 地下掩体”也是一个互文,一方面,互文了柏拉图的 洞穴”,象征着人们愚昧无知,躲避亮光的地方㊂另一方面,互文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人手记“中的 地下73 第1期科幻小说‘玫瑰与蠕虫“的 二元合一”叙事室”,象征着人自由的精神世界㊂以上的互文预示着阿尔列金虽然身处 地下掩体”,身无自由,但却获得了精神的自由㊂正如小说结尾之处阿尔列金所说: 敬人,敬个人,敬地球上最后一个独立的人㊂简单来说,敬我自己!”㊂[3](633)四㊁叙事风格:科幻与悬疑的合一小说‘玫瑰与蠕虫“在叙事风格上,呈现科幻小说与悬疑小说相结合的特点㊂它不仅具有科幻小说对人类未来科技的幻想,而且在故事情节上,设置了一个个悬念,尤其是蠕虫”和 玫瑰”的悬念,一直贯穿小说的始终㊂其神秘性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强烈地阅读兴趣,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渐解开悬念的谜团㊂首先,小说故事中时空环境具有科幻性㊂故事发生的时间是距今二百多年后,空间是一个 异托邦”和 恶托邦”结合的 后人类”星球世界㊂二百多年后的 后人类”世界中的 后人”,是身体植入了芯片,头上安装了天线头箍的人机结合体,是 赛博格化”的人㊂人类已经不再是灵与肉统一的结合体,而是计算机的运算逻辑与人类思想结合的有机体,已经被异己之物所操控,彻底成为 异化”之人㊂ 金星太空人”㊁ 莱安诺小行星”殖民地㊁ 虚拟世界”等名称也具有科幻性㊂另外, 机器的恶魔化是科幻小说的一个长久以来的美学策略”㊂[7]24这一策略在小说‘玫瑰与蠕虫“中同样被使用㊂在小说中,机器人不仅成为杀人的士兵,而且还成为按照程序指令控制 莱安诺小行星”的临时统治者 官僚儿”㊂这一美学策略表明作家对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的担忧,也是对硅基生命与碳基生命未来前景的思考㊂其次,小说的叙事风格同时还具有悬疑小说的特征㊂最主要的表现是小说的 预叙”叙事方式的使用㊂ 预叙”是悬疑小说中经常使用的叙事手段: 在提及先发生的事件之前叙事一个故事事件,可以说,叙述提前进入了故事的未来”㊂[8]83本小说的作者正是通过这种 预叙”方式,借助 插曲”和 回忆录”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小说设置和增强悬念㊂在第一章开棋的 插曲:苍蝇”中,作家 预叙”了外星人把 黑花病毒”投放到了地球这一事件㊂但小说中的人物却浑然不知,只有读者预先知道,这极大地激发了读者阅读后面发生的故事的兴趣㊂同样,通过 预叙”起到设置悬念效果的还有 回忆录:8月1日清晨”这一事件㊂在这一事件里,作者通过女科学家,也是 莱安诺小行星”的统帅格温妮德的回忆,告诉读者 玫瑰”与 蠕虫”的关系是一体的, 玫瑰是危险的㊂虫子就是救赎”㊂[3]229但究竟二者是怎样的关系,如何 危险”和如何 救赎”,并没有继续交代㊂这样就更吸引读者去继续阅读小说,在小说文中寻找答案㊂最后,作者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大结局,并没有交代小说中 后人类”的最终处境如何㊂只是指明人物阿尔列金到达目的地,庆祝自己的自由㊂这里设置了一个更大的悬疑,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和联想 后人类”的未来㊂这种结局的设置,打破了纯粹悬疑小说的模式:前有 设疑”,后有 解疑”㊂这也是这部小说是一部科幻小说,而非纯粹悬疑小说所在㊂虽然,这部小说有悬疑小说淡化人物㊁设置悬念,突出故事情节的特点㊂但是,它更多的是对人类未来的设想,对未来社会人的生命本质和技术伦理,以及科技进步给人所带来的威胁进行思考㊁预警,这些恰恰是科幻小说所具有的特点㊂所以说,‘玫瑰与蠕虫“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是科幻性与悬疑性相结合㊂总之,科幻小说‘玫瑰与蠕虫“除了大胆狂想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反思和警醒㊂一是要警惕 后人类”时代的到来㊂在小说中,作家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处境的可怕场景:地球被摧毁,人被 赛博格化”,受 外星人”的操控,成为他们 永恒的奴隶”㊂正如一些哲学家思考的一样,现代社会具有末世论的趋势与特征: 人类赛博格化后,在基因基础上形成的后人叫突变人㊂可以预见, 后人’这样的存在物应该取代人㊂人自愿地把自己的位置让给 后人’,人自己将离开㊁消失㊂”㊂[4]243二是要警惕以科技霸权带来的失去个性的全球一体化㊂随着人类人工智能和虚拟网络以及其它领域科技的飞速发展,这种全球化对人个体而言,会有失去智慧和个性的危险;对整个人类文明而言,个性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趋于同质化,个性文化有消失的危险;对于地球而言,会有毁灭的危险㊂这种危险不仅作家感受到了,同样,法国思想家勒内㊃吉拉尔(1923-2015)也感受到了:今天的现实是全球化的现实,今天的世界具有了末世论特征㊂ 第一个标志是,出现了现实的㊁非常危险的人类自我毁灭的可能性㊂而且有能力破坏自己的宇宙”㊂[4]251-252三是如何破解人类即将面临的末世论问题㊂小说的结尾所写:克服 集体智慧”, 做我自己,做一个个体”,[3]632给出了人类摆脱未来危机的答案,那就是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宇宙㊁规范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利用,克服人的 异化”,保持人的个性,回归人的主体性㊂ 参考文献:[1]DAVID H,MANFRED J,MARIE-LAURE R: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M].Routledge,2005.[2](法)福柯:另类空间[J].王喆,译.世界哲学,2006(06).[3](俄)罗伯特㊃伊巴图林:玫瑰与蠕虫[M].崔艳霞,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4](俄)霍鲁日:静修主义与协同人学[M].张百春,译.北京:新思路文化有限公司,2020.[5](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㊃赌徒[M].满涛,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6]MORETTI F:Atlas of the European Novel1800-1900[M].Verso,1998.[7](英)亚当㊃罗伯茨:科幻小说史[M].马小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以)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姚锦清,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责任编辑 李 维) 83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卷第 5期 1
V0 . No5 I 31 .
长 春师 范学 院学 报 ( 人文社 会科 学版 )
Junlf hnc u o l nvrt(u a ie adS c cecs ora o agh nN r i sy m nts n oi ine) C ma U e i H i  ̄S
(ty od: unl f a av S d s S r r sAJ raoN r te t i )的主编,曾撰写 、主编叙事学著作 l 余部 ,发表学术论文 ow l o ri u e 0 20 0 余篇 。他的认知叙事学主要代表作有《 假定聚焦》] 故事逻辑 : [《 2 、 叙事 的问题及可能性》] 叙事理论与认 [《 3 、 知科学》 、叙 事基本要素》 等。戴维 ・ 《 同 赫尔曼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如认知叙事学 、叙事与心理 、话语分 析 、批评理论 、哲学 、语言学及虚构叙事作 品之间的交互关系、跨媒介故事讲述等。他是 目 前西方最活跃 、
对 “ 定 见证 者 ”有 明显 引力 的叙 述 聚焦 ,间接假 定 聚焦 则需 要读 者 自己到 文本 中去识 别 。这 两 种 聚焦 都 假 有 程度 的强 弱之 分 ,它们都 把 弱认 知模 态在确 定性 、虚 拟性 和极 端不 确定 性 的范 围 内加 以编码 1 7 ] 。
戴维 ・ 赫尔曼的 故事逻辑 :叙事的问题及可能性》关注的是人的心理是如何建构和理解 “ 世界”的。 “ 我所使用 的 ‘ 故事逻辑 ’ ,既指故事本身所具有的逻辑 ,又指故事以逻辑的形式而存在。但是叙事也 以 自
纪七 八 十年 代 ,蓬勃 发 展于 2 O世纪 9 年 代 中后 期 。认 知叙 事 学关 注作 品 的阐释 和接 受 过程 ,它从 读 者认 O
知过程和阐释心理过程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叙事学 的主要问题 , “ 为叙事学提供 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它所
提 出 的相关 术语 和理 论 框架 ,不 但 丰富 了叙 事学 的概念 及范 畴 ,也 丰富 了文学 研究 的概念 及 范 畴 。 ”【 】 西方 认 知 事学有 几个 主要 流派 ,戴 维 ・ 尔曼 的 “ 赫 故事 逻辑 ”便 是其 中之 一 。
【 关键词】 戴维 ・ 赫尔曼 ;认知叙事 学 ;故事逻辑
【 图分 类 号 】0 中 15 【 献 标识 码】 文 A [ 编 号 】 0 8 1 8 (0 2 0 — 07 0 文章 1 0 — 7 X 2 1) 5 0 7 — 4


认 知叙 事 学 的领 军者 戴维 ・ 尔曼 赫
认知叙事学是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 ,是后经典叙事学 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萌芽于 2 世 0
戴维 ・ 赫尔曼 ( ai H r a) 曾在美国多所知名大学执教 ,现为美 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英文系教授 ,叙 Dv e n d m
事研究所( o cN r te P j t a a v 主任 ,系列丛书 叙事前沿》( otro N r t e re ri) F ne a av)及 《 r is f ri 故事世界 :叙事研究学
m ds oe
o clai ) foaztn 、语 法语 气 (rmm tamod) f i o ga ai os 、认 知模 态 ( ie imoats c l e s mc dli )之 间 的关 系 ,戴 维 ・ 尔曼 pt ie 赫
在其论文 缀 定聚焦》 中从认知叙事学的角度对叙述焦距进行了初步探索 ,提出了 “ 假定聚焦 ”这一概念 , 并在 做 事逻辑 :叙事 的问题及可能性》 一书中对其进行了发展与完善。 “ 假定聚焦”就是人物或叙述者 可能看到或感知到假想事件这一行为 ,它分为两种 :直接假定聚焦和间接假定聚焦 。直接假定聚焦指 的是
用 来 重构 以叙 事作 品来 解码 的故 事世 界 之过程 。他所 谓 的故事 世界 ,意 思是 “ 在那 个与 参 与者 重新 定 位 的 世 界 ,谁 对 谁 ( 与谁 )在 什 么 时间 / 么地点 / 或 什 以什 么方 式 / 为什 么 / 了什 么 的心 理模 型 ”[ 做 9 1 将自 。他 己所探 寻 的故事世 界分 为 “ 微观设 计 ”和 “ 观设 计 ” 宏 ,即建 构 和理解这 样一 些世 界 的局 部性 策略 和全 局性
策略㈣。故事的微观层面具体包括 :各种事件的区别 ;表征行为和事件 的方法 ;认知框架 的基本理论问题 ;
成 果最 多 、最受 瞩 目的认 知 叙事 学家 ,是 国际公 认 的认 知叙 事学 的领 军者 。 二 、戴 维 ・ 尔曼 的认 知叙 事学 理论 思想 赫
首先 ,我们来看戴维 ・ 赫尔曼的 “ 假定聚焦” ( pt ta f az i )阎 h o eclo lao y h i c i t n 。为了研究聚焦类型
【 收稿 日期】 02 0 — 3 2 1— 2 0
【 作者简介】 张万敏 (99 ) ,吉林长春人 ,长春 师范学院外语 学院副教授 ,博 士,从事文学理论及翻译研 究。 16一 ,女

7 ・ 7
身构成逻辑 ,为人类组织和理解体验提供了主要工具。 戴维・ ”网 赫尔曼认为 ,叙事分析寻求的是说明阐释者
21 0 2年 5月
Ma 01 v2 2
戴维 ・ 赫尔曼 的认 知叙 事学思想
张 万敏
( 春 师范学 院外 语学 院 ,吉林 长春 长
[ 摘
103) 302
要】 维 ・ 戴 赫尔曼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 的先锋。他致力 于将叙事学 与认知科学更彻底地结合 ,从认
知的视角重新审视 了经典叙事学 的主要问题 ,在最大程度上 吸取 了经典叙事学 的精华 ,推动 了叙事理 论的发展 。他 的假定聚焦理论 、故事逻辑理论 、模糊时 间概念理论等在西方都颇有影响 。在认知叙事 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他的理论成果最 为丰硕 ,不愧为西方认 知叙事学 的领军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