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2,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导语:上星期在我们学校举行了什么竞赛(技能竞赛)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积极参加,并取得好的成绩,幼儿园的老师想用4张同样大的饼来表扬和鼓励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2张,可以分几人生直接答并说说为什么得出2.1,出示:第27页的情境图.如果每人分1/2张,可以分几人如果每人分1/3张,可以分几人如果每人分1/4张,可以分几人从整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借助除法的意义和图形语言,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猜想: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到的答案,你们猜一猜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二,画一画.导语:分完了饼,幼儿园的老师想把它装在盒子里,并用彩带来捆住.出示题目:有一条2米长的彩带,如果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几段如果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几段如果截成每段2/3米,可以截几段1,分组验证,让学生画图验证自己的猜想,观察分析图中反映的数量关系2,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三,填一填,想一想.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问题中蕴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认真探索,发现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乘分数的倒数.四,练一练.导语:同学们掌握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敢接受知识的挑战吗1,算一算:61/421/5102/3124/572/32,有8瓶矿泉水,每人分2/5瓶,可以分几人3,拓展题: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非常认真,老师想用这9张红纸剪红心奖励给你们,每个红心需3/8张,我们班有32人,够分吗不够应需几张4,思考题:算一算6112五,聚焦反思,总结提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创设生活情境:注重自主探索:3,经历知识的形成:数学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效果,更注重知识的学习过程.于是,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猜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借助图形语言来验证知识的形成,如41/2=8是怎样得出学生就能借助图形语言自己探索出每张分了2个1/2,4张就有8个1/2.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严密性,还让学生明白了知识或真理是能接受实践的验证的,为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猜想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方法.练习循序渐进:设计练习时,我在算一算里安排有层次的计算,让学生先算简单的61/421/5,再算需要约分的102/3124/5,最后算要化成带分数的算式,满足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然后把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拓展题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经历设计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最后还安排了思考题,这是超出了教材的学习范围,可是学生已学会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我认为学有能力的学生解决此题并不难,真正体现了数学的理念: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收获.不足之处:小组交流不深入,分工不明确,致使教学难点没突破.时间安排不当,有点前松后紧,使后面的拓展题和思考题没讲,不能很好地培养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改进方法:1,布置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时,应让学生先分工,并给学生温馨提示:每个学生应自己操作好,借助图形语言想好得出答案的原因,若想不出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选个学生登记每个人的交流.学生分组画图时,应让每个学生动手画一画,画好再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这样可能会增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避免有的学生只当收音机,也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2,在经历知识的形成时,时间应安排紧凑些,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画一画环节可让学生直接在书本上完成.这样也许就不会浪费时间.后面的练习题可能就有时间讲,就能让学生更明白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教材分析: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6篇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6篇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篇14月22日上午,是我校五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我上了一节《分数与除法》的公开课。
课后有幸得到了我的导师——广西师大熊宜勤教授的点评,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我们要赶到拱极小学去听黄智云老师的课,匆忙之中熊教授给我提出了两点宝贵意见:1.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花的时间还不够.2.练习的设计量过多,没有很好的为本节课服务。
听了她的建议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是啊,都十几年的教龄了,怎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备课时,我只考虑到家长们要来听课,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才能把课上活?煞费苦心的创设了一个猪八戒分饼的情境,虽然这样能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整体感比较强,学生也很喜欢,但是却没有把例2中的重难点抓住。
我的本意原是想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得出3除以4的商,以明确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可用分数来表示,让学生明白一块饼的就等于3块饼的。
可是在教学时,由于没有及时引导学生突出单位“1”,再加上没有使用展台操作,学生的理解就是没有那么到位。
接着,我在教学例2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算式,总结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只用了1分多钟的时间,很多学生印象还不够深刻就进入了练习环节,以至于后面的练习出现了卡壳现象。
回想自己的这一节课,真的是有太多不足的地方。
带着熊教授给我提出的问题,第二天,我聆听了苏文俊老师上的这节课。
课一开始,她就复习了上节课中我们学习的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等内容,接着创设了分饼情境,(1)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3)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6÷21÷21÷3从数据上看,看得出都是苏老师精心设计的。
从商是整数到商可以用小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到除不尽需要用分数表示的思路,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复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用除法计算的同时,突出了知识间的联系。
2023《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2023《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商。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是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的基础,所以沟通分数与除法的联系至关重要。
一、胜利之处1.恰当铺垫,有利于分散难点。
为有效地分散算理,教学中设置的教学情境,以比较简洁的题目形式分层呈现,比如:将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挚友,每个小挚友得多少块?将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挚友,每个小挚友得多少块?……在该环节中,老师可借助实物操作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4,也都是1/4块,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一些数据较小题目的出示作为铺垫,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相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2.实际操作,感悟新学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验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经验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在一块月饼平均分给四个小挚友,求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拿一张圆形纸片代表一张饼,亲自动手分一分,唤起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解决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挚友,每个小挚友分得多少的问题时,由于问题难度增加了,所以我就请他们四人一小组想方法,进行动手操作尝试,并让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分的过程。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每人分得1张饼的四分之三,也可以说是3张饼的四分之一。
通过这样两次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索中,不断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为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3.激励发觉,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探究是学生亲自经验和体验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视察1÷3=1/3?? 3÷4=3/4这两道算式,激励他们想一想: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状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以问题为主线,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分母、分子的含义。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范文模板【通用】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整理的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平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
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就是张。
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块饼的就是张。
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继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块饼的就是2/3块饼的理解。
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精心、具体的指导。
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精心设计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逻辑的问题串,“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学生展示完自己的分法后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a:你们是几块几块的分的?b:每人每次分得多少块饼?c:分了几次,共分了多少块?(就是3个块就是几块)d:怎样才能看出是几块?问题的提出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范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进行解答。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活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与除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如: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8 ÷4 = 2,可以表示为8/4 = 2。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等价关系。
4. 练习巩固: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解答,如:计算12 ÷6,将其表示为分数形式。
5. 拓展与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求长方形的面积。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5篇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5篇《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首先通过课前谈话解决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接下去重点来研究第一环节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城西中心小学占地约为9/10公顷,如果按面积平均分成三块不同的区域,每块区域占地多少公顷?题目一出,学生马上就把算式列出来了,9/10÷3,怎么计算呢?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最终相出了好几种方法。
如9/10÷3=0.9÷3=0.3(公顷)9/10÷3=(9/10_1/3)÷(3_1/3)=3/10(公顷)9/10÷3=9/10_1/3=3/10(公顷)(因为把一块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块,其中的一块就占了这块的1/3,所以直接乘以1/3)等一些方法,通过比较最终得出9/10÷3=9/10_1/3=3/10(公顷)这种方法简便。
接着我把9/10该为10/11,让他们再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进行计算。
结果学生们发现还是用这种方法简便,10/11÷3=10/11_1/3=10/33(公顷),最后,让他们观察、讨论、交流9/10÷3=9/10_1/3=3/10(公顷)与10/11÷3=10/11_1/3=10/33(公顷)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发现除以整数等于乘以整数的倒数。
第二环节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我把例题该为城西中心小学占地约为9/10公顷,如果每块区域占地为3/10公顷,平均分成几块不同的区域?有了第一题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马上就想到9/10÷3/10=9/10_10/3=3(块),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他方法不用了呢?学生们说马上异口同声的回答,如果你在把9/10换成10/11的话,小数不行,除数转化为1麻烦,反正只要乘以它的倒数就行了。
接着我又问如果老师把9/10公顷换成1公顷,你认为又该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说还是乘以它的倒数。
《分数除法》评课稿(3篇)
《分数除法》评课稿(3篇)《分数除法》评课稿(精选3篇)《分数除法》评课稿篇1本次学校组织的教研课,我听了郎老师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收获很大。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内容很简单,如果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郎老师组织教学很好。
主要体现以下两点: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
在教学中郎老师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得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
2、在问题不断地解决与生成中探索新知识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
本课中,郎老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与了操作的空间。
《分数除法》评课稿篇2陆路老师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数学课,体现了高段数学课平实的特点,在安安静静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给予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感受纯数学的魅力,从中感受到陆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陆路老师语言流畅,干脆利落,问题的指向性强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范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范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本次教学中,我负责教授学生关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对教学的总结和反思,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稍微有些难以理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更多地采用了传统的讲解方式,没有引入趣味性的内容来吸引学生。
下次在教学中,我计划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题策略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在课堂上示范了一些简单的运算例子,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模仿来解决问题。
然而,我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在下次的教学中,我打算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程度和个体差异。
在班级中,有些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一定的基础,而有些学生可能对此一无所知。
我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下次在教学中,我打算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提高。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中,我能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教学反思,我明白了在教学中需要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解题策略,以及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程度和个体差异。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会加强对这些方面的重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通用13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篇1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学生很是配合,仿佛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识点,对于我的提问对答如流,甚至当我给出例题÷4时,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顾的脱口而出四分之三,而当我问出为什么时,他们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仿佛我问的这个"为什么"简直就是废话中的废话。
整个班级躁动不安,是清明假期临的缘故吧。
看着即将发怒的老师,孩子们安静下一张张稚气的脸望着我,眼神中带有一丝丝惊恐。
我突然想笑,这不就是儿时的自己吗?我沉住气笑着说:明天放假了,看大家很是兴奋吧!孩子们长舒一口气掩面而笑。
我接着说: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战士才是真正的好战士。
同学们心领会神的坐得端端正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接着说,"大家都知道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当于鱼。
而老师想让你得到的是渔,你觉得呢?"果然还是聪明的孩子,轻轻一拨,大部分开始思考了,我和孩子们开始了我铺好的探究之旅。
一、通过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学生拿出前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对除以4这一结果的猜想。
孩子们或静下心仔细思考;或把自己手里的圆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或同桌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并让他们一一介绍。
通过学生的操作,得出两种分法,方法(一):把三个圆一个一个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次,就得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张饼。
方法(二):把三个圆叠起,平均分成4份,得到张饼的四分之一,也是个四分之一,相当于一张饼的四分之三。
不管怎样分,都可以验证÷4用分数四分之三表示结果。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个课程时,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我主要采用了讲解的方
式来传授知识,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互动和参与讨论。
下次教学时,我可以
引入一些生动的例子或实际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设计一些
小组活动或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意识到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巩固和反馈。
虽然我在课堂上进
行了一些简单的练习和示范,但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实际应用和巩固练习。
下次教学时,我可以设置更多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回顾和反思,
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另外,我还发现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水平差异。
我主要
采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下
次教学时,我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总的来说,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个课程时,我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巩固和反馈以及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和水平差异。
通过
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7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7篇】《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8-26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我最大的乐趣哦。
分数除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教学法创新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
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自主学习提示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探究主体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不要过多提示,主要指导学困生完成探究任务。
】三交流释疑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说明创设有效的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
” 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两道除法计算题:8÷9= 4÷7=学生一看是这样两道除法算式,都松了口气,说:“这么简单的两道题啊!”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男女两组比赛,男生算第一题,女生算第二题。
一声令下,男生埋头算起来,思维敏捷的胡雯欣早就知道了答案,根本没有动笔,我示意她不要说出答案。
我转了一圈,大部分学生在已经做好的学生的提示下都已经有了答案,只有个别男生还在计算。
汇报后,我引发学生思考:8÷9= 0.88。
和8÷9= 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
这个导入使学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为进一步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
之后,再出示两个数相除的算式,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用分数来表示商。
本节课,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却并没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归纳。
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道算式,而分数是一个数。
这说明课前我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还没有把握住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时要多查阅资料,以便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2《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当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常常会用提前预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依据的材料。
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
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下面,我们为你推举了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盼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篇1】本课是引导同学探究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把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在教学时我是从先把四个饼平均分给四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可以分得几块?再把三个饼平均分给四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分得几块?让同学分别列式。
然后引导同学比较两个算式的结果。
同学很自然就发觉一个可以得到整数商,一个不能。
这时我顺势引导同学:不能得到整数商的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自然的导出分数。
我觉得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让同学真正产生学习的需要,体会到用分数表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初步的感知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确是有关系的。
这样同学学习的目的明确些,爱好也高一些。
在例题的教学中,同学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简单理解的,把握的也不错。
我重点是强调了单位换算,通过引导同学比较,发觉单位间的进率就是分母的结论。
同学运用这样的结论进行相关练习时正确率有很大的提高。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篇2】一、问题展现: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主要展现的是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这三种类型的计算方法,其中,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过程中,同学接受得比较快,学习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后,通过同学的练习反馈,发觉同学在计算中出错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1.在除号与除数的同步变化中,同学遗忘将除号变成乘号。
2.在除数变成其倒数的时候,同学误将被除数也变成了倒数。
3.计算时约分的没有准时约分,导致答案不精确。
二、缘由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些错误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可能有一下缘由:1.教学方法上:例题讲解重量不够;教学语速较快;学困生板演机会不够多;讲得多、板书方面写得少。
2023年《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_4
2023年《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2023年《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二)导入(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三)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通过练习,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
进而提出当1÷3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一份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1 ÷ 3 =块)(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块)怎样看出来的?通过这样的练习,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础。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教授了分数与除法的知识。
经过反思,我认为我在教学中有一些亮点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认为本次教学的亮点之一是我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我阅读了相关教材,查找了相关教学资源,并准备了一些教学工具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概念。
这些准备工作使得我的教学更加条理清晰,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我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题目,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小组活动和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此外,我还在教学中使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工具,如图表、实物模型等。
这些工具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比如,在介绍分数的概念时,我使用了一个果盘,把一个苹果切成了四分之一的份额,并让学生分别拿走一份。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然而,尽管本次教学有一些亮点,但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讲解和演示过程中,可能有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理解能力。
有些学生可能对分数与除法的概念不够理解,但我却过于追求进度,讲解得比较快。
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偏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际应用的培养。
分数与除法作为数学的一部分,其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下次教学中,我应该多引入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我在布置的课后练习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1、注重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2、充分利用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突出学习的'自主性(感知→猜想→验证→概括→巩固),真正理解分数商的由来和所表示的意义。
3、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的学生猜想、说理、比较、概括等途径,突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和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感知关系1、问题: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
每段长多少米?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
每段长多少米?提问:怎样计算每一段的长度?商是多少?为什么?(画线段图)2、揭题、猜想关系:你能猜想一下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二、探究关系1、、验证关系(1)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出示实例: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列式质疑:3÷4=(师:商可能是几?为什么?你能否验证一下呢?)动手操作:剪拼纸圆,研究3÷4的商的由来和表示的含义。
同桌交流:结合操作,请跟你的同桌说说3÷4的商是多少及其由来。
反馈验证引导总结: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饼的1/4→1块饼的3/4,即3/4块。
板书:3÷4=3/4(2)运用分数意义验证师:刚才是通过操作验证了3÷4=3/4,我们还能否通过其他途径来验证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出示例[2]:17分是几分之几小时?引导列式,借助钟面图,结合分数的意义求商(师:17÷60=?你是怎样想的?)1÷60=1/60 17÷60=17/60(小时)引导小结: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来转化名数。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_4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1虽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意义淡化了,但我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由于有了整数的基础和前面对于意义的理解,学生掌握得也较顺利。
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
于是学生们有的模仿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除以整数;有的根据题意及直观操作,得出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因而除以2就是乘上2的倒数。
对于学生的想法,我都充分予以肯定,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比较,选出他们认为适用范围更广的方式。
由于学生理解透彻了,所以后面分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上,学生轻而易己地就掌握了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2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是“分数除法”,其中第一小节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在教学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好办,因为有分数乘法和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做基础,在课堂上,只要按课文编排稍做解释学生就可明白。
对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我对课文编排讲解内容作了一下变动。
这一小节有3道例题,分别讲“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如何得来,如何向学生讲得明白,一直是老师们所苦恼的问题。
不讲嘛,似乎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讲吧,即使是老师认为自己讲得很明白,其实学生真正理解吗?我认为,学分数除法的关键是记牢、熟练运用“计算法则”,至于这计算法则是如何得来的,可暂时忽略。
我把这3道例题分为两节课讲解。
第一课时讲“分数除以整数”,通过例1,“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使学生明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2份,既可以用除法“÷2”表示,也可以用乘法“×1/2”表示,也就是说“÷2”=“×1/2”,进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3、4、5……,既可以用÷3、÷4、÷5……表示,也可以用×1/3、1/4、1/5……表示,而1/2是2的倒数、1/3是3的倒数……,从而得出“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分数的意义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的。
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能为0)的商揭示分数的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习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
成功之处:
夯实分数的意义的第二种情况。
在教学例1时,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
实际上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得几个,就是应用整数除法的意义来列算式,只不过结果是依据分数的意义得出来的。
而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是应用平均分的除法意义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种不同的分法:一是把第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1/4块,再把第2、3个饼同样均分,最后每人分得3个1/4块,把它们拼在一起,得到1个
饼的3/4;第二种是把3个饼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1个饼的3/4;第三种是把每个饼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了12份,把12份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3份,也就是3个1/4份,即3/4块。
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明确列式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时依据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不足之处:
学生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列式总是出错,被除数和除数容易颠倒。
改进措施:
1.加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列式训练。
2.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分数意义的两种情况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分数不仅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表示实际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