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说课稿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讲稿(共3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讲稿(共31张PPT)

二、儒学独尊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
2.目的: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
思想来源:
①儒家思想:主张德治、三纲五常。 ②道家思想:探求万物本源,认为“道”是万 物的缔造者、母体、主宰。 ③法家思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文化 专制。 ④阴阳五行家思想:把五行与五常对应,认为 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火土金水对应“仁、智 、信、义、礼”
理解其中的意思吗?请围绕诗句中心 观点自 拟题目 演讲。 6、有人说,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 去欣赏 别人的 优点。 但又有 人说,唯 其尊重 自 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你怎样辩 证的看 这两句 话表达 的意思,请围绕 这两句 话
自拟题目演讲。 7、‚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 原谅你‛,这句话 告诉了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的 一点。 请仔细 理解这 句话,围 绕其中 心观点 自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西汉思想家, 政治家,著名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即位后,诏令各地方 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 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 连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 策”,此后受到重用。晚年 辞职回家,修学著书,著有 《春秋繁露》。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四、儒学独尊的评价 :
关于“独尊儒术”
积极: 维护统一,稳定社会, 弘扬美德,促进教育。
消极: 思想专制, 阻碍科学文化进步, 迷信,唯 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怀宁中学程周红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法与学法.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求知欲强,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严密性不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教法选择: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围绕重点与难点设置若干问题,采用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

.学法选择: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所以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

历史iii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历史iii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历史iii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进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进展产生了重大阻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明白得“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进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阻碍。

2、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缘故。

用资料分析法明白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明白得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固社会、进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进展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明白得及其对后世的阻碍。

四、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求知欲强,但摸索问题时往往逻辑性,严密性不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2.教法选择:为鼓舞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围绕重点与难点设置若干问题,采纳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

3.学法选择: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因此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看,善于摸索的学习适应,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21(说课)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21(说课)

板书设计
“无为”:休养生息,与民休息
罢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从“无为”到“有为”“有为”:国力强盛,社会危机 董仲舒:生平、贡献 " 罢黜百家, 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 独尊儒术" 思想 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出 主张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重点) 阶级矛盾, "限田、薄敛、省役 " 为人处世,"三纲五常" 儒学成 汉武帝 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为正统 尊儒 政治:任用儒士 (重点) 教育: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点拨提升
讲授新课
新儒学思想积极可取的和应摒弃的? ①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要废弃的是其唯心主义 成分。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 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派共同争鸣。③“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要求统治者爱 护百姓体现了民本思想。④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 。五常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部分,就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弘扬。
讲授新课
资料回放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___《汉书· 董仲舒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 秦朝的“焚书坑儒”是一样的。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结 和秦汉史给出你的依据。
参考答案:
(同意上述观点。 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是为了适应加 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 施。从它们的目的和性质来说是一样的。)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1
4.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难点:儒家思想与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深层次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5-18岁之间,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在认知水平方面,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较高的兴趣,特别是对于思想流派和重大政策变革。在学习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图片、音频等资源。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
1.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历史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提高学习兴趣。
3.图片:直观展示历史人物、事件、文化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小组报告:让学生分组准备关于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报告,通过报告的形式,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和展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该单元自先秦诸子起笔,以儒学思想的发展演化过程为主线,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孔子、董仲舒和朱熹。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正式确立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本课介绍了这段史实,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条主线: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过程。

三个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具体主张、正式确立。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汉前期政治、经济情况,分析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并掌握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比较其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并分析汉武帝选择新儒学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3.汉武帝尊儒之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联系时代背景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到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难点:孔孟、董仲舒思想的异同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

二、说学情:特点:高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且经过高一一年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历史知识储备;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该缺点可通过课前预习予以弥补。

三、说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加以阅读思考,开展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法:本课内容较多,预计用讲述新课、复习巩固两个课时完成。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说课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说课稿
出身的宽恒记录了这件事。在这次会议上,大量儒生参与会议。假设,
议:
你是一名出生于汉武帝(前140年—前87年当政)初年、后在太学学习并
参与此次会议的儒生。请你撰写一段你从一生可能与别所学知识相关的
所见所闻(200字内)。
(14分钟)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目标 4、说方法 5、说过程
导:
学: 完善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小结、板书)
知识储备: 高二文科卓越班学生,
必修一、二已较熟悉的掌握 汉代相关政治和经济等时代 特征。
能力储备: 充分的掌握了史料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 法,对学案的运用较熟悉, 同时学生也初步具备独立、 全面、客观分析问题能力。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目标 4、说方法 5、说过程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列举从战国到汉武帝时,主 流思想演变的史实和董仲舒新儒学内容。 2、通过史料能独立分析评价董仲舒儒学思想。 3、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撰写假设一段武帝时代一名高官从读书到做官 过程的可能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所见所闻。
重点:列举主流思想演变的史实 难点:探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内容
1、说教材 2、说学情
教法: 1、问题式教学,配合部 分史料,突破学习目标1
2、史料教学法,教师讲 授法突破目标2
3、通过创设情景,引导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突破目标3
3、说目标
教学
4、说方法 5、说过程
学法: 1、通过自主阅读、归纳、 书写、展示突破目标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5、说过程
1、说教材
4、说方法
3、说目标
2、说学情
5、说过程
1、说教材
4、说方法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说课稿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灵宝二高潘琳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

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史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尊儒措施。

依据: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并且正是因为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才使得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依据:新儒学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又柔合了阴阳五行学说,其对后世的影响积极与消极并存学生不易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高二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1.教学方法: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2.学法选择: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说教学流程1.导入:给学生展示各界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周年公祭大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董仲舒是何许人也?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那么多人去纪念他呢?想要了解这些问题,那么就请跟我一同来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吧!2.目标展示(1)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自主预习目标:(把它细化为五个问题展示)问题一:儒学自诞生到西汉期间发展演变轨迹:春秋时期——→产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焚书坑儒西汉初年——→复苏西汉武帝——→成为正统点拨升华: 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
(1)提问: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课堂氛围。
(2)讨论:教师与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网络资源、互动白板等,方便学生实时获取信息,提高课堂互动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互动方式
4.最后,讲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其历史意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政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原因、内容和影响,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案例分析:分析一个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设计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本课对于系统的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能力: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内容及实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通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获取、阅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学习董仲舒严谨治学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的措施难点: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对后世的影响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图像,通过直观的影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下一环节,师生共同学习新课。

环节二:学习新课: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第一部分的学习第一目:从无为到有为阅读课本《历史纵横》“萧规曹随”的历史故事,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结合课本谈谈这种治国方略的利弊。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二、学情分析:1.普通高一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习有较大的难度。

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

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什么思想?儒家思想在什么时候成为正统思想,这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关。

带领学生回忆知识: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荀子、孟子的继承和发展,使儒学成为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使儒学陷入低潮,那汉朝会采取哪家思想呢?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

一、从“无为”到“有为”汉初形势:材料展示: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学生总结归纳:战争破坏,经济凋敝,那么什么措施呢?(休养生息,与民休息,)这便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课本8页,学生指出‘老师讲解’)问题:汉初积极“无为”取得一定效果,有没有隐患呢?图片:“白登之围”“七国之乱”激发学生兴趣材料展示:材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晁错《论贵粟疏》隐患: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阶级矛盾过渡:国力昌盛时,面临问题汉武帝采取“有为”还是“无为”措施?(有为)汉武帝“有为”措施:推恩令、霍去病、卫青北击匈奴设身处境:如果你作为汉武帝:“有为”的措施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但哪家思想可以为“我”所用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加以分析)指出董仲舒杂糅其他思想的新儒学指出新儒学“新”在哪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说课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作为新课导入。我将讲述汉武帝如何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决策,改变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格局。这个故事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汉武帝会选择独尊儒术,而这一决策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主题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而本节课则聚焦于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垄断,探讨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总结,也为后续的儒家思想发展奠定基础。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背景、过程与影响。板书左侧列出汉武帝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中间部分详细描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右侧则展示这一政策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使用箭头和框线来表示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一是审视板书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二是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三是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趣味性。通过这些反思和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写作练习: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第一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教材本课为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前接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在了解主流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后,讲述了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本课为儒家思想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下面对学情做扼要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所了解,给本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对儒学如何成为思想文化主流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尚缺乏深刻的认知,教学中应予以较多的关注。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如下1.通过西汉儒学发展的学习,了解儒学发展成为思想文化主流的历程,藉史料引导学生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与概括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剖析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第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难点: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第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史料法,阐述法学法:比较法,归纳法下面汇报的是第六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整合,我将从“罢黜百家”提出的背景、内容、地位极其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新课的教学。

1、导入新课2、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百鸟争鸣”相关内容,提出“孔子创立了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的发展,成为战国时期主流思想之一,那么儒学在秦汉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给学生讲授第一个问题“罢黜百家”提出的背景,我会引导学生结合一,2、3相关内容,概括出秦到汉这段历史发展的脉络,又秦的暴政追溯到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再到西汉建立初期采用黄老之术,对“黄老之术”的概念作出解释。

在此基础之上,对汉初在黄老之术的指导思想下国家社会发展状况,我将从“文景之治”、“诸侯王国叛乱”“匈奴侵扰”“土地私有制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再次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回顾所学知识对汉初“黄老思想”的实施作出评价,通过讨论,让学生一方面从汉初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去思考,另一方面从国家面临分裂的、边疆不稳的局面去分析,得出“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发展必然性”理解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出现是和当时具体的社会背景发展条件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PPT文档23页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PPT文档23页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说课稿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

人教版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

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 的官方学说。 2.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 正统思想。
3、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 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 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 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 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积 极
消 极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表 现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 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 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举贤良 文学之士,三次应对策问《天人 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 《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 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武帝采纳其建议,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格局,被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沿袭。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 中国古代 的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
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 “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 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汉书· 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 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答案】 (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 系。(2分)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2分)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 素中发展和丰富。(2分)
【高考链接· 典题8】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 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深察名 号》)从董仲舒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他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答案】B
【高考链接· 典题9】 下图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 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高考链接· 典题6】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 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 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 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 位显著提高
【答案】D
【高考链接· 典题7】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 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答案】A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 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 “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 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 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 《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 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 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 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说课稿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说课稿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中历史罢黜百家说课稿罢黜百家说课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

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请问:1、适应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法家“法治”,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2、汉初:道家“无为而治”3、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概念解释?2、为什么?背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汉武帝时期已经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仍然存在几点隐患:①南北边境不宁②王国威胁中央③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

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汉武帝发掘了一批治国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

董仲舒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生平及贡献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曹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中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内容及实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获取、阅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董仲舒严谨治学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说教材:
1 说本课的地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2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说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学生已经学习必修一有关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内容,应该对加强思想控制、君主专制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计划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教学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认定、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发讨论法)、精讲点拨、检测反馈
学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习,把握归纳知识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让生交流互动合作,感悟提升并提高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氛围。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图片──董仲舒汉武帝的画像设问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前两问学生都能答出,后一问暂时不给答案)接着解读本课目标:
1.了解西汉前期的政治情况,分析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分析汉武帝选择儒学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及措施。

(重点)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难点)
(二)目标认定: 以问题形式展示并给学生指出:第二个问题是重点,第三个问题是难点,这样让学生目标明确,心中有数,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有了以上目标,自然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三)自主预习:让生预习课本8-11页,要求找出学习目标问题的答案,在课本做好标记。

给定5分钟时间随后检测预习效果
(四)展示交流:把学生分组设置2次讨论,组内讨论5分钟后,组内整理出答案组长发言组员补充,以此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归纳信息的能力。

第一次讨论围绕课本第一目和第二目:设置讨论问题---汉代为什么会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现象?
引导学生从汉武帝时的社会形式和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两方面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次讨论围绕课本第三目的内容:设置讨论问题----汉武帝通过什么手段来推崇新儒学思想?这些手段产生了什么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找出具体措施和影响,帮助学生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评价这一做法(五)精讲点拨:
针对学生讨论情况,顺水推舟,对重点问题做适当延伸,进行以下精讲:
1经过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政治任务这个政治大背景;董仲舒的新儒学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因而获得统治者的欣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学。

2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六)趁热打铁,习题反馈:设3道训练题,各有目的。

第1道选择题考察汉武帝采用新入学的原因
第2道选择题考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
第3道讨论题在网上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

根据我们对董仲舒思想及其影响等的了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重新评价他?在他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七)课堂小结:
最后通过板书设计,理出本课体系,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并为下一节课《宋明理学》打下基础。

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一、从“无为”到“有为”无为的原因和结果有为政治实施的原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生平内容评价
三、儒学成为正统措施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