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综合实验探究题解题指导汇总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5综合实验探究(34页,含答案解析)
学案15综合实验探究最新考纲展示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基础回扣1.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化铵与熟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
推断: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用C装置可以快速制取氨气,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
(4)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制氯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可用__________。
(5)用C装置也可以制取Cl2,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A E(2)C D(3)A F浓氨水和NaOH固体(或生石灰,碱石灰)(4)B D或E(5)KMnO42.写出下列在生产、生活应用中气体的产生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潜水艇和消毒呼吸面具中产生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沫灭火器用于灭火时产生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消毒气Cl2,用KMnO4代替M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3)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3.设计实验证明酸性:CH3COOH>H2CO3>H2SiO3。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解题技巧
化学综合试验试题的解题策略角度1:以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分别提纯的综合试验试题【题型解读】有机物的制备、分别提纯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验试题中已出现,并且有发展的趋势。
这类有机物的制备反应来源于教材中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不是太难,故此类综合试验的难度属于中档水平。
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①试验装置中各部分的特点组装要求;②试验步骤中的反应原理及除杂方法和原理;③有机物的提纯方法和某些试剂的作用;④有机物产率的计算。
阅卷人忠告1.审题忠告(1)审清反应原理(试剂要求、反应条件、产物性质)(2)审清装置的设计问题①球形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②温度计的位置。
③烧瓶、三颈瓶的容量大小。
④尾气处理、加热方式(水浴、油浴等)。
(3)审清试验步骤①加试剂依次;②反应制备;③除杂分别提纯试剂和方法。
(4)审清反应物的量,确定过量反应物,用少量反应物计算产品的理论量,再算产率。
2.答题忠告(1)对试剂的作用或目的答题时要详细、全面、不漏要点。
(2)对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要从低端进水。
(3)有机物的干燥剂常用一些吸水的盐如CaCl2、MgSO4等。
(4)对于补加沸石要留意“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5)对有机物的产率要留意有效数字。
角度2:以试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题型解读】以试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以实力立意,把化学学问与实力的考核融为一体。
试题源于教材试验,但又高于教材。
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敏性、缜密性、统摄性、敏捷性和创建性。
试题难度较大。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的角度主要有①气密性检查;②仪器连接;③反应原理涉及的方程式;④各仪器的作用;⑤各部分的现象;⑥装置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
阅卷人忠告1.审题忠告(1)明确涉及气体和新物质制备试验的思路(试验流程):气体的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试验―→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依次要明确:①仪器是否齐全:如制备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试验是否有尾气汲取装置。
高考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高考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高考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江西师大附中罗荣荣1.理综考纲对生物实验的考查要求2.实验的几个基本问题3.常见实验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技巧4.实验题教学的困惑与建议高考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1.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①能独立完成《考试大纲》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②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答、分析和处理。
③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实验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判断等。
④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2.实验的几个基本问题2.1 科学研究的过程2.2 实验中的变量2.3 实验设计的原则2.4 常见的实验模型及其设计思路2.1 科学研究的过程-假设演绎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观察分析提出假设预测结果得出结论演绎推理实验检测得出结论假设成立实际测交结果高:矮=1:1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例1.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判断:常隐假设演绎法既是一种常用的科研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逻辑方法该病是遗传病.步骤:假设→预期→比较→判断例2.(05 全)1 头无角公牛×6头有角母牛→3头无角牛+3 头有角牛,能否显隐判断.写出推导过程例3.(06 全)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选用多对果蝇,判断显隐和基因的位置2.2 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 控制变量观测指标:实验现象或数据,可反映因变量的变化2.3 实验设计的原则科学性(原理选材操作结果处理)对照(单一变量+等量性)随机性(分组)可重复性(材料数量、实验次数)最优性(观测指标、材料、方案)充分占有(题干信息)2.4 常见的实验模型及其设计思路1.理综考纲对生物实验的考查要求2.实验的几个基本问题3.常见实验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技巧4.实验题教学的困惑与建议高考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3.常见实验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技巧3.1 如何确定实验名称/实验目的3.2 如何进行变量分析3.3 如何概括实验原理3.4 怎样分析材料用具3.5 如何写实验步骤3.6 如何预期实验结果3.7 如何从结果推导出结论3.8 如何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3.9 如何评价不当的实验方案3.10 如何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格3.11 如何规范答题在探索细胞衰老原因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衰老动物体内细胞分裂速度显着减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2 综合实验探究指导课件
最后再检测转化产物CO2。
(3)若试题只给出部分药品和装置,则应需要给出必要的补充;若
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
(4)若要求采用最合理的实验步骤,则对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
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做了限定,必须综合考虑。
核心素养
(二)
2-
2-
②途径 1 不产生 SO4 ,途径 2 产生 SO4
(4)2Ag++SO2+H2O
Ag2SO3↓+2H+
(6)实验条件下,SO2 与 AgNO3 溶液反应生成 Ag2SO3 的速率大于
2-
2-
2-
生成 Ag 和 SO4 的速率,碱性溶液中 SO3 更易被氧化为 SO4
核心素养
(二)
突破点1
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
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
。
2-
(3)根据沉淀 F 的存在,推测 SO4 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 1:实验一中,SO2 在 AgNO3 溶液中被氧化生成 Ag2SO4,随沉淀 B
进入 D。
2-
2-
途径 2:实验二中,SO3 被氧化为 SO4 进入 D。
则活化反应完成的标志是Fe3+完全消耗,故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
法就是检验溶液中不再存在Fe3+,可利用KSCN溶液进行检验。
核心素养
(二)
突破点1
突破点2
突破点3
探究性实验题的答题模型
考点整合•筑基础
-14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高考生物万能答题模板:实验探究类
高考生物万能答题模板:实验探究类实验探究类的高考生物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实验的设计、结果和结论,并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个万能答题模板供参考: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实验的设计。
实验的设计通常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变量等要素。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陈述:1. 实验目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通常是为了验证或探究某一生物学原理或现象)2. 实验步骤:实验的具体步骤是什么?(简要描述实验的步骤,不需要过于详细)3. 实验变量:实验中有哪些变量?(通常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等)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实验的结果。
实验的结果是指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或观察到的现象。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陈述: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什么?(简要描述实验结果,可以使用对比的方式来阐述)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使用数据图表、统计方法等来支持分析。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实验的结论。
实验的结论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阶段。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陈述:1.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应简明扼要,能够回答问题的要求)2. 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原因分析。
可以结合生物学原理或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在回答实验探究类问题时,我们还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的优缺点:可以对实验设计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实验的改进:可以提出对实验设计的改进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实验的应用:可以探讨实验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以及对相关领域的启示。
综上所述,以上是一个针对实验探究类生物题目的万能答题模板。
当遇到实验探究类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上结构来进行逐点回答。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发挥,展开对实验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解释。
实验专题(2024高考真题及解析)
实验专题(力学、电学、其他)1、力学实验1.[2024·甘肃卷] 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小车质量远小于槽码质量 B .调整垫块位置以补偿阻力C .补偿阻力时移去打点计时器和纸带D .释放小车后立即打开打点计时器(2)保持槽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量,得到一系列打点纸带.其中一条纸带的计数点如图乙所示,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8,时间间隔均为T.下列加速度算式中,最优的是 . A .a =17S 8-S 7T 2+S 7-S 6T 2+S 6-S 5T 2+S 5-S 4T 2+S 4-S 3T 2+S 3-S 2T 2+S 2-S 1T2B .a =16S 8-S 62T 2+S 7-S 52T 2+S 6-S 42T '2+S 5-S 32T 2+S 4-S 22T 2+S 3-S 12T 2C .a =15S 8-S 53T 2+S 7-S 43T 2+S 6-S 33T 2+S 5-S 23T 2+S 4-S 13T 2D .a =14S 8-S 44T 2+S 7-S 34T 2+S 6-S 24T 2+S 5-S 14T 2(3)以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为横坐标,加速度的倒数1a为纵坐标,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得到的1a -M 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在所受外力一定的条件下,a 与M 成 (填“正比”或“反比”);甲组所用的 (填“小车”“砝码”或“槽码”)质量比乙组的更大.1.(1)B (2)D (3)反比 槽码[解析] (1)为了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近似等于槽码的总重力,故应使小车质量远大于槽码质量,故A 错误;为了保证小车所受细线拉力等于小车所受合力,则需要调整垫块位置以补偿阻力,也要保持细线和长木板平行,故B 正确;补偿阻力时不能移去打点计时器和纸带,需要通过纸带上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故C 错误;根据操作要求,应先打开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故D 错误.(2)根据逐差法可知S 5-S 1=4a 1T 2,S 6-S 2=4a 2T 2,S 7-S 3=4a 3T 2,S 8-S 4=4a 4T 2,联立可得小车加速度表达式为a =14S 8-S 44T 2+S 7-S 34T 2+S 6-S 24T 2+S 5-S 14T 2,此方法用到了纸带上的所有数据,故选D .(3)根据图像可知1a 与M 成正比,故在所受外力一定的条件下,a 与M 成反比;设槽码的质量为m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M )a ,化简可得1a =1mg ·M +1g ,故斜率越小,槽码的质量m 越大,由图可知甲组所用的槽码质量比乙组的更大.2.[2024·广东卷] 下列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三个必做实验的部分步骤,请完成实验操作和计算.(1)图甲是“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木板右端垫高的目的是 .图乙是实验得到的纸带一部分,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的间距已在图中给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在“长度的测量及其测量工具的选用”实验中,某同学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示数如图丙所示,图丁为局部放大图,读数为 cm .(3)在“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调节过程中,在光具座上安装光源、遮光筒和光屏.遮光筒不可调节.打开并调节 ,使光束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光屏照亮.取下光屏,装上单缝、双缝和测量头.调节测量头,并缓慢调节单缝的角度直到目镜中观察到 .2.(1)平衡摩擦力 2.86 (2)4.122 (3)光源 清晰的干涉条纹[解析] (1)“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图中木板右端垫高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T =1f =150 s=0.02 s,因为纸带上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故纸带上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5T =0.1 s,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Δx (Δt )2=[(16.29+13.43+10.59)-(7.72+4.88+2.01)]×10-2(3×0.1)2m/s 2≈2.86 m/s 2.(2)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读数为41 mm+11×0.02 mm=41.22 mm=4.122 cm .(3)在“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安装完元件后,应打开并调节光源,使光束沿轴线照亮光屏.取下光屏,装上单缝、双缝和测量头,调节测量头,并缓慢调节单缝的角度直到目镜中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3.[2024·海南卷] 水平圆盘上紧贴边缘放置一密度均匀的小圆柱体,如图甲所示,图乙为俯视图,测得圆盘直径D =42.02 cm,圆柱体质量m =30.0 g,圆盘绕过盘心O 的竖直轴匀速转动,转动时小圆柱体相对圆盘静止.甲乙丙为了研究小圆柱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1)用秒表测圆盘转动10周所用的时间t =62.8 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 rad/s(π取3.14).(2)用游标卡尺测量小圆柱体不同位置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该读数d = mm,多次测量后,得到平均值恰好与d 相等.(3)写出小圆柱体所需向心力表达式F = (用D 、m 、ω、d 表示),其大小为 N(保留2位有效数字).3.(1)1 (2)16.1 (3)mω2·(D -d )26.1×10-3[解析] (1)圆盘转动10周所用的时间t =62.8 s,则圆盘转动的周期为T =62.810s=6.28 s,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有ω=2πT =1 rad/s .(2)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有1.6 cm+1×0.1 mm=16.1 mm . (3)小圆柱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D -d2,则小圆柱体所需向心力表达式F =mω2·(D -d )2,代入数据得F ≈6.1×10-3 N .4.[2024·海南卷] 为验证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某组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橡皮条、轻质小圆环、木板、刻度尺、白纸、铅笔、细线和图钉等器材,按照如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a.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b.如图甲、乙所示,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G点,另一端连接轻质小圆环,将两细线系在小圆环上,细线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到某位置,并标记圆环的圆心位置为O点,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大小分别为F1=3.60 N、F2=2.90 N;撤去拉力F1和F2,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使其圆心到O点,在拉力F的方向上标记P3点,拉力的大小为F=5.60 N.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乙中按照给定的标度画出F1、F2和F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1、F2的合力F'.(2)比较F和F',写出可能产生误差的两点原因.4.(1)如图所示(2)①没有做到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条都与木板平行;②读数时没有正视弹簧测力计[解析] (1)按照给定的标度画出F1、F2和F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1、F2的合力F',如图所示.(2)F和F'不完全重合的误差可能是:①没有做到弹簧测力量计、细线、橡皮条都与木板平行;②读数时没有正视弹簧测力计.5.[2024·江西卷] 某小组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一遮光片,细线一端与小车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1)实验前调节轨道右端滑轮高度,使细线与轨道平行,再适当垫高轨道左端以平衡小车所受摩擦力.(2)小车的质量为M1=320 g.利用光电门系统测出不同钩码质量m时小车加速度a.钩码所受重力记为F,作出a-F图像,如图2中图线甲所示.(3)由图线甲可知,F较小时,a与F成正比;F较大时,a与F不成正比.为了进一步探究,将小车的质量增加至M2=470 g,重复步骤(2)的测量过程,作出a-F像,如图2中图线乙所示.(4)与图线甲相比,图线乙的线性区间,非线性区间.再将小车的质量增加至M3=720 g,重复步骤(2)的测量过程,记录钩码所受重力F与小车加速度a,如下表所示(表中第9~14组数据未列出).序号12345钩码所受重力0.0200.0400.0600.0800.100F/(9.8 N)小车加速度0.260.550.821.081.36a/(m·s-2)序号6789~1415钩码所受重力0.1200.1400.160…0.300F/(9.8 N)小车加速度1.671.952.20…3.92a/(m·s-2)(5)请在图2中补充描出第6至8三个数据点,并补充完成图线丙.(6)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猜想和推断:小车的质量 时,a 与F 成正比.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推断进行解释:.5.(4)较大 较小 (5)如图所示(6)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对钩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T =ma ,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a ,联立解得F =(M +m )a ,变形得a =1M+mF ,当m ≪M 时,可认为m +M ≈M ,则a =1MF ,即a 与F成正比[解析] (4)根据题图2分析可知,与图线甲相比,图线乙的线性区间较大,非线性区间较小.(5)在坐标系中进行描点,结合其他点用平滑的直线连接各点,使尽可能多的点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作出图线丙如图所示.2、电学实验1.[2024·安徽卷] 某实验小组要将电流表G(铭牌标示:I g=500 μA,R g=800 Ω)改装成量程为0~1 V和0~3 V的电压表,并用标准电压表对其进行校准.选用合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开关和标准电压表等实验器材,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其中虚线框内为改装电路.(1)开关S1闭合前,滑片P应移动到(填“M”或“N”)端.(2)根据要求和已知信息,电阻箱R1的阻值已调至1200 Ω,则R2的阻值应调至Ω.(3)当单刀双掷开关S2与a连接时,电流表G和标准电压表V的示数分别为I、U,则电流表G 的内阻可表示为.(结果用U、I、R1、R2表示)(4)校准电表时,发现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始终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大,经排查发现电流表G 内阻的真实值与铭牌标示值有偏差,则只要即可.(填正确答案标号)A.增大电阻箱R1的阻值B.减小电阻箱R2的阻值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M端滑动(5)校准完成后,开关S2与b连接,电流表G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对应的改装电压表读数为V.(保留2位有效数字)1.(1)M(2)4000(3)U-R1-R2(4)A(5)0.86I[解析] (1)由图可知,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保护仪表安全,在开关S1闭合前,滑片P应移到M端;(2)当开关S2接b时,电压表量程为0~1 V,根据欧姆定律有U1=I g(R g+R1),当开关S2接a时,电压表量程为0~3 V,根据欧姆定律有U2=I g(R g+R1+R2),其中R1=1200 Ω,联立解得R2=4000 Ω; (3)当开关S2接a时,根据欧姆定律有U=I(R g+R1+R2),则电流表G的内阻可表示为R g=U-R1-R2;I(4)校准电表时,发现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始终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大,可知电流表G内阻的真实值小于铭牌标示值,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知,可以增大两电阻箱的阻值.故选A. (5)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U V=I A(R g+R1)=430×10-6×(800+1200) V=0.86 V.2.[2024·甘肃卷] 精确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需要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可用器材有: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为1.5 kΩ)、电流表(量程0~0.6 A)、滑动变阻器、开关、干电池和导线若干.某小组开展了以下实验.甲乙(1)考虑电流表内阻影响①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从图乙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可得电流表内阻R A=Ω(保留2位有效数字).②用图丙所示电路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电压表读数、电流表读数、干电池内阻和电流表内阻分别用U、I、r和R A表示.则干电池电动势E=U+(用I、r和R A表示).③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电表读数,作出图丁所示的U-I图像.则待测干电池电动势E= V(保留3位有效数字)、内阻r=Ω(保留1位小数).丁(2)考虑电压表内阻影响该小组也尝试用图戊所示电路测量电压表内阻,但发现实验无法完成.原因是.A.电路设计会损坏仪器B.滑动变阻器接法错误C.电压太大无法读数D.电流太小无法读数2.(1)①1.0②I(r+R A)③1.401.0(2)D[解析] (1)①由图乙可知,电压表读数为U=0.60 V,电流表读数为I=0.58 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内阻为R A=UI =0.600.58Ω≈1.0 Ω;②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干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U+I(r+R A);③根据E=U+I(r+R A)变形得到U=-(r+R A)I+E,根据图像可知,纵截距b=E=1.40 V,斜率的绝对值|k|=r+R A=1.40-1.000.20-0Ω=2.0 Ω,所以待测干电池电动势为E=1.40 V,内阻为r=1.0 Ω.(2)由于将电压表串联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内阻很大,电路中电流太小,故无法完成实验的原因可能是电流太小无法读数,故选D.3.[2024·广东卷] 某科技小组模仿太阳能发电中的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制作光源跟踪演示装置,实现太阳能电池板方向的调整,使电池板正对光源.图甲是光照方向检测电路.所用器材有:电源E(电动势3 V);电压表V1和V2(量程均有0~3 V 和0~15 V,内阻均可视为无穷大);滑动变阻器R;两个相同的光敏电阻R G1和R G2;开关S;手电筒;导线若干.图乙是实物图.图中电池板上垂直安装有半透明隔板,隔板两侧装有光敏电阻,电池板固定在电动机转轴上.控制单元与检测电路的连接未画出.控制单元对光照方向检测电路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和判断.(1)电路连接.图乙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完成虚线框中滑动变阻器R、电源E、开关S和电压表V1间的实物图连线.(2)光敏电阻阻值与光照强度关系测试.①将图甲中R的滑片置于端,用手电筒的光斜照射到R G1和R G2,使R G1表面的光照强度比R G2表面的小.②闭合S,将R的滑片缓慢滑到某一位置.V1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U1为V,V2的示数U2为1.17 V.由此可知,表面光照强度较小的光敏电阻的阻值(选填“较大”或“较小”).③断开S.(3)光源跟踪测试.①将手电筒的光从电池板上方斜照射到R G1和R G2.②闭合S,并启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检测并比较两光敏电阻的电压,控制电动机转动.此时两电压表的示数U1<U2,图乙中的电动机带动电池板(填“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直至时停止转动,电池板正对手电筒发出的光.3.(1)如图所示(2)①b②1.63(1.61~1.65均可)较大(3)②逆时针U1=U2(或R G1=R G2)[解析] (1)由题图甲可知,V1测R G1两端电压,V2测R G2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由题图乙可知,此时V2已并联在R G2两端,V1未并联在电路中,故应将V1的“3”接线柱连到滑动变阻器右上接线柱处,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入电路中.(2)①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一开始应将题图甲中R的滑片置于b端,使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②由题图丙知电压表的分度值为0.1 V,根据读数原则需估读到0.1 V的下一位,读数为1.63 V.由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阻之比等于电压之比,可知电压较大时对应的电阻较大.由题图甲知,V1测R G1两端电压,V2测R G2两端电压,且U1>U2,则R G1>R G2,由①可知R G1表面的光照强度比R G2表面的小,说明表面光照强度较小的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3)②U1<U2,说明R G1电阻小,对应光照强度大,而R G2电阻大,对应光照强度小,因此光是从左上方斜向右下方照射,所以应逆时针转动电池板,使光线和太阳能电池板垂直,直至U1=U2时停止转动,此时R G1=R G2,两板对应光照强度相同,电池板正对手电筒发出的光.4.[2024·广西卷] 某同学为探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设计了图甲实验电路.器材如下:电容器,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电阻R1=400.0 Ω,电阻R2=200.0 Ω,电流传感器,开关S1、S2,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1)断开S1、S2,将电流传感器正极与a节点相连,其数据采样频率为5000 Hz,则采样周期为s;(2)闭合S 1,电容器开始充电,直至充电结束,得到充电过程的I -t 曲线如图乙,由图乙可知开关S 1闭合瞬间流经电阻R 1的电流为 mA(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保持S 1闭合,再闭合S 2,电容器开始放电,直至放电结束,则放电结束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 V;(4)实验得到放电过程的I -t 曲线如图丙,I -t 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对应电容器释放的电荷量为0.018 8 C,则电容器的电容C 为 μF .图丙中I -t 曲线与横坐标、直线t =1 s 所围面积对应电容器释放的电荷量为0.003 8 C,则t =1 s 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 V(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1)15000(2)15.0 (3)2 (4)4.7×103 5.2[解析] (1)采样周期为T =1f =15000 s .(2)由图乙可知开关S 1闭合瞬间流经电阻R 1的电流为15.0 mA .(3)放电结束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等于R 2两端电压,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U C =ER 1+R 2·R 2=2 V . (4)充电结束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 C '=E =6 V,故可得ΔQ =(U C '-U C )C =0.018 8 C,解得C =4.7×103 μF;设t =1 s 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U C ″,得(U C '-U C ″)C =0.003 8 C,代入数值解得U C ″≈5.2 V .5.[2024·海南卷]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器材有电源E 、电容器C 、电压表、电流表、电流传感器、计算机、定值电阻R 、单刀双掷开关S 1、开关S 2、导线若干.(1)闭合开关S 2,将S 1接1,电压表示数增大,最后稳定在12.3 V .在此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 .(填选项标号) A .一直稳定在某一数值 B .先增大,后逐渐减小为零C .先增大,后稳定在某一非零数值(2)先后断开开关S 2、S 1,将电流表更换成电流传感器,再将S 1接2,此时通过定值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 (选填“a →b ”或“b →a ”),通过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画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 -t 图像,如图乙,t =2 s 时I =1.10 mA,图中M 、N 区域面积比为8∶7,可求出R = 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5.(1)B (2)a →b 5.2[解析] (1)电容器充电过程中,当电路刚接通后,电流表示数从0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后随着电容器的不断充电,电路中的充电电流在减小,当充电结束电路稳定后,此时电路相当于断路,电流为0,故选B .(2)根据电路图可知充电结束后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将S 1接2,电容器放电,此时通过定值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a →b ;t =2 s 时,I =1.10 mA,可知此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 2=IR ,电容器开始放电前两端电压为12.3 V ,根据I -t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放电荷量可得,0~2 s 的放电荷量为Q 1=ΔU ·C =(12.3-1.10×10-3·R )C ,2 s 后到放电结束放电荷量为Q 2=ΔU'·C =1.10×10-3·RC ,根据题意Q 1Q 2=87,解得R ≈5.2 kΩ.6.[2024·河北卷] 某种花卉喜光,但阳光太强时易受损伤.某兴趣小组决定制作简易光强报警器,以便在光照过强时提醒花农.该实验用到的主要器材如下:学生电源、多用电表、数字电压表(0~20 V)、数字电流表(0~20 mA)、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50 Ω,1.5 A)、白炽灯、可调电阻R 1(0~50 kΩ)、发光二极管LED 、光敏电阻R G 、NPN 型三极管VT 、开关和若干导线等. (1)判断发光二极管的极性使用多用电表的“×10 k”欧姆挡测量二极管的电阻.如图甲所示,当黑表笔与接线端M 接触、红表笔与接线端N 接触时,多用电表指针位于表盘中a 位置(见图乙);对调红、黑表笔后指针位于表盘中b 位置(见图乙).由此判断M 端为二极管的 (选填“正极”或“负极”).(2)研究光敏电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伏安特性①采用图丙中的器材进行实验,部分实物连接已完成.要求闭合开关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从0开始.导线L 1、L 2和L 3的另一端应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的 、 、接线柱(以上三空选填接线柱标号“A”“B”“C”或“D”).②图丁为不同光照强度下得到的光敏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图中曲线Ⅰ、Ⅰ和Ⅰ对应光敏电阻受到的光照由弱到强.由图像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其表面受到光照的增强而(选填“增大”或“减小”).(3)组装光强报警器电路并测试其功能图戊为利用光敏电阻、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当b、e间电压达到一定程度后,三极管被导通)等元件设计的电路.组装好光强报警器后,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当照射到光敏电阻表面的光强达到报警值时,发光二极管并不发光,为使报警器正常工作,应(选填“增大”或“减小”)可调电阻R1的阻值,直至发光二极管发光.6.(1)负极(2)①A A C(或D)[或者三空分别为:C(或D)A B]②减小(3)增大[解析] (1)使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测二极管电阻时,电流也是“红进黑出”,即表内电源正极与黑表笔相连,电源负极与红表笔相连,且测二极管正向电阻时阻值很小,测二极管反向电阻时阻值无穷大.当黑表笔与接线柱M接触、红表笔与接线柱N接触时,多用电表指针位于表盘中a 位置(电阻无穷大),而对调红、黑表笔后指针位于表盘中b位置(电阻很小),说明黑表笔(连接电源正极)与接线柱N接触时测的是二极管正向电阻,即N端为二极管的正极.(2)①要求闭合开关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从0开始,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导线L2应连接A接线柱,导线L1和导线L3应“一上一下”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可以导线L1连接A接线柱,导线L3连接C或D接线柱,或者导线L3连接B接线柱,导线L1连接C或D接线柱.②伏安特性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由所给伏安特性曲线图可知,曲线Ⅰ、Ⅰ、Ⅰ对应的电阻在减小,说明随着光照由弱到强,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3)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当照射在光敏电阻表面的光强达到报警值时,发光二极管并不发光,说明三极管未被导通,这是因为b、e间电压较小,未达到是三极管导通的值,为使报警器正常工作,应调大R1两端分得的电压直至发光二极管发光,由于R1与R G串联后总电压一定,所以要调大R1的阻值.7.[2024·江苏卷]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可供选择: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 V,内阻可忽略不计;B.电流表A:量程0~100 mA,内阻约为5 Ω;C.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为3 kΩ;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E.开关、导线等.(1)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L=0.820 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mm.(2)用多用电表欧姆“×1”挡测量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电阻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电阻约为Ω.(3)若该同学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R=10.0 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Ω·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7.(1)0.787(0.785~0.788均可)(2)9.0(3)5.9×10-6[解析] (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律,该读数为d=0.5 mm+28.7×0.01 mm=0.787 mm.(2)根据欧姆挡的读数规律,该读数为R x=9.0×1 Ω=9.0 Ω.(3)根据电阻定律有R=ρLS =ρLπ(d2)2=4ρLπd2,解得ρ=πd2R4L,代入数据得ρ=5.9×10-6 Ω·m.8.[2024·江西卷] 某小组欲设计一种电热水器防触电装置,其原理是:当电热管漏电时,利用自来水自身的电阻,可使漏电电流降至人体安全电流以下.为此,需先测量水的电阻率,再进行合理设计.(1)如图1所示,在绝缘长方体容器左右两侧安装可移动的薄金属板电极,将自来水倒入其中,测得水的截面宽d=0.07 m和高h=0.03 m.(2)现有实验器材:电流表(量程0~300 μA,内阻R A=2500 Ω)、电压表(量程0~3 V或0~15 V,内阻未知)、直流电源(3 V)、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请在图1中画线完成电路实物连接.(3)连接好电路,测量26 ℃的水在不同长度l时的电阻值R x.将水温升到65 ℃,重复测量.绘出26 ℃和65 ℃水的R x-l图线,分别如图2中甲、乙所示.(4)若R x-l图线的斜率为k,则水的电阻率表达式为ρ=(用k、d、h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温度(选填“高”或“低”)的水更容易导电.(5)测出电阻率后,拟将一段塑料水管安装于热水器出水口作为防触电装置.为保证出水量不变,选用内直径为8.0×10-3m的水管.若人体的安全电流为1.0×10-3A,热水器出水温度最高为65 ℃,忽略其他电阻的影响(相当于热水器220 V的工作电压直接加在水管两端),则该水管的长度至少应设计为m.(保留2位有效数字)8.(2)如图所示(4)kdh高(5)0.46[解析] (2)由于电流表阻值已知,因此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时,水的电阻R =U I-R A ,可消除伏安法测电阻的系统误差;因电源电动势为3 V ,则电压表选用0~3 V 量程.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4)根据电阻定律有R x =ρl S ,又S =dh ,联立可得R x =ρdℎl ,故R x -l 图像的斜率k =ρdℎ,解得ρ=kdh ;根据题图2可知,65 ℃水的R x -l 图像的斜率比26 ℃水的R x -l 图像的斜率小,说明温度高的水的电阻率较小,更容易导电.(5)根据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有R =UI =ρl 'πD 24,其中ρ=kdh ,由题图2可知,65 ℃水的R x -t 图像的斜率k =80.7×103 Ω/m,代入数据解得l'≈0.46 m,故该水管长度的最小值为0.46 m .9.[2024·辽宁卷] 某探究小组要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利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阻丝、定值电阻(阻值为R 0)、金属夹、刻度尺、开关S 、导线若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原理图.(1)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电阻丝拉直固定,按照图甲连接电路,金属夹置于电阻丝的 (选填“A ”或“B ”)端; ②闭合开关S,快速滑动金属夹至适当位置并记录电压表示数U ,断开开关S,记录金属夹与B 端的距离L ;③多次重复步骤②,根据记录的若干组U 、L 的值,作出图丙中图线Ⅰ;④按照图乙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多次重复步骤②,再根据记录的若干组U 、L 的值,作出图丙中图线Ⅰ.(2)由图线得出纵轴截距为b ,则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 = .(3)由图线求得Ⅰ、Ⅰ的斜率分别为k 1、k 2,若k2k 1=n ,则待测电池的内阻r = (用n 和R 0表示).9.(1)A (2)1b(3)R 0n -1[解析] (1)为了保护电路,避免通过电源的电流过大,闭合开关前,金属夹应置于使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处,即应该置于A 端.(2)对于图甲电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U =E -Ir ,设金属丝的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 ,根据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有I =UR ,R =ρLS ,联立可得U =E -USρL r ,整理可得1U =1E +Sr Eρ·1L ,对于图乙电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U =E -I (r +R 0),根据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有I =UR,R =ρL S,联立并整理可得1U =1E+S (r+R 0)Eρ·1L ,所以图线的纵轴截距b =1E ,解得E =1b .(3)由题意可知k 1=SrEρ,k 2=S (r+R 0)Eρ,又k2k 1=n ,联立解得r =R0n -1. 10.电阻型氧气传感器的阻值会随所处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发生变化.在保持流过传感器的电流(即工作电流)恒定的条件下,通过测量不同氧气含量下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建立电压与氧气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过程称为定标.一同学用图甲所示电路对他制作的一个氧气传感器定标.实验器材有:装在气室内的氧气传感器(工作电流1 mA)、毫安表(内阻可忽略)、电压表、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5个气瓶(氧气含量分别为1%、5%、10%、15%、20%).(1)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间的连线补充完整,使其能对传感器定标; (2)连接好实验器材,把氧气含量为1%的气瓶接到气体入口;(3)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端(选填“a ”或“b ”),闭合开关;。
高考生物《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核心知识梳理与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核心知识梳理与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核心知识梳理1.探究类实验2.调查类实验估计法考向一探究类实验1.下列属于控制自变量的操作且正确的是( )A.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B.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可用不同功率的灯泡控制变量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两只烧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D.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用不同植物的插条作对照答案 B解析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A错误;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可用多盏不同功率的灯泡控制变量,这属于对自变量的控制,B正确;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两只烧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C错误;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应用相同植物的插条作对照,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D错误。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时间B.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时,可对某学校学生进行随机取样调查C.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实验中,对照组土壤要灭菌,尽可能排除微生物的干扰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会干扰实验的观察答案 A解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时间,A正确;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B错误;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因变量是土壤中落叶的腐烂情况,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不会干扰实验的观察,D错误。
3.下列探究性实验中,对实验变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所加酶的量和pH是无关变量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是无关变量C.“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插条生根数是无关变量D.“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原生质层外侧溶液的浓度是无关变量答案 A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故所加酶的量和pH是无关变量,A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有氧,B错误;“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自变量为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C错误;“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是自变量,D错误。
高三一轮复习实验《综合实验答题技巧》
四、特殊装置1、装置末端连接一个装碱石灰的干燥装置作用是。
2、通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的可能作用作用一作用二五、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仪器组装——气密性检验——装入药品(先加反应器中,再加漏斗中)——进行实验六、化学实验仪器的组装和连接顺序:制备——除杂——干燥——性质实验(收集)——尾气处理七、气密性检验的设计:先构成一个封闭系统(用水淹没管口或关闭止水夹),再用加热法或液差法进行判断.例、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专题5 《综合实验答题技巧》一、常见实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1、涉及药品分次加入、反应在低温下进行、反应中用冰水浴加热等问题答题技巧2、如何判断某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3、必须急速升温,严格控制回流时间等问题答题技巧4、冷凝水的方向(如下图装置,冷凝水方向如何?)5、实验装置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答题技巧6、以恒压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目的是:7、分析实验中缺少什么仪器的答题技巧:8、使反应在搅拌下保温原因分析9、工艺流程中减压蒸馏的目的及原理答题技巧10、测定产品中含有的基团所用的方法是测定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所用的方法是11、分水器用途及如何用分水器判断反应的终点二、微粒鉴别实验方案设计例、(湖州一模)工业催化剂K 3[Fe(C 2O 4)3]·3H 2O 是翠绿色晶体,在421~553℃时,分解为Fe 2O 3、K 2CO 3、CO 、CO 2、H 2O 。
实验室由草酸亚铁晶体(FeC 2O 4·2H 2O )、草酸钾(K 2C 2O 4)、草酸(H 2C 2O 4)和双氧水(H 2O 2)混合制备。
(1)配合物的稳定性可以用稳定常数K 来衡量,如Cu 2+ + 4NH 3[Cu(NH 3)4]2+,其稳定常数表达式为:)(NH •)(Cu ])Cu(NH [=34+2+243c c c k 。
已知K[Fe(C 2O 4)3]3-=1020,K [Fe(SCN)3]= 2×103,能否用KSCN 溶液检验K 3[Fe(C 2O 4)3]·3H 2O 中的铁元素? (填“是”“否”)。
高考专题复习-探究性试验的答题技巧
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
(4)c
Hale Waihona Puke (5)下(6)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7)51
【高分策略,规范解题】
物质制备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1)制备实验整套装置的基本连接顺序是制取→除杂→干燥→ 主体实验→尾气处理。具体到单个装置的连接要注意“五进五 出”:气体的流向通常是左进右出;洗气瓶作洗气用时气体要长 (管)进短(管)出;洗气瓶作量气(制备的气体把洗气瓶中的水压 到量筒中)用时气体要短(管)进长(管)出;干燥管干燥气体时, 气体要粗(端)进细(端)出;冷凝管所用的水要下进上出。
(填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A.41% B.50% C.61%
(填正确答案标号)。
D.70%
【解析】(1)考查常见仪器的辨认,装置b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 (2)在加热液体时需加入碎瓷片,以防止因加热而使液体暴沸。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加热,冷却后
【剖析条件,因境答题】
【解析】(1)将重铬酸钠溶液和浓硫酸混合时,相当于对浓硫酸
进行稀释。若将重铬酸钠溶液加到浓硫酸中,水的密度比浓硫
酸小,会引起液滴飞溅,造成危险。 (2)实验装置中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溶液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 加沸石,应该停止加热,等溶液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3)装置中B仪器叫分液漏斗,D仪器叫直形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液。 (5)由题意知正丁醛微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分液时水在下
氮元素分别显+4价、0价,化合价均降低,没有化合价升高的元
素,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2)连接好装置后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样品进行实 验,由于本实验要探究硝酸镁的分解产物,因此为了避免空气中 的氧气干扰实验结果,应先通入氮气赶尽装置内的空气。利用 酒精灯加热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再集中加热。
1高考考点点点过5.综合实验探究题 含解析
【考向分析】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综合实验探究题中主要是以常见气体或有机物或无机物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同时兼顾基本操作的考查和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如计算产品的产率,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等.该类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广,单个知识点的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多个知识点在一起,客观上增加了解题的难度。
高考对非选择实验题的考查,主要包括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探究物质的性质,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绿色化要求等,近几年化学实验综合题常将定性试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立足于对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
【考点归纳】1.解答综合性实验题的基本思路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组成成分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
答题时,应注意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
有关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有关操作的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
实验现象应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
实验结论多是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 2.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1)设计要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明确以下要点:①题目有无特殊要求;②题给的药品、装置的数量;③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操作;④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⑤注意仪器的规格;⑥要防倒吸、防爆炸、防燃烧、防暴沸、防氧化、防吸水、冷凝、冷却、水浴加热时采取相应措施;⑦同一仪器在不同位置的相应作用等;⑧要严格按照“操作(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的格式叙述。
(2)评价角度。
①操作可行性评价: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单、可行,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是否正确。
②经济效益评价:原料是否廉价、转化率是否高,产物产率是否高.③环保评价:原料是否对环境有污染,产物是否对环境有污染,污染物是否进行无毒、无污染处理。
知识清单 综合实验题型探究(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知识清单综合实验题型探究知识点01物质制备综合实验知识点02测定物质组成综合实验知识点03物质性质探究综合实验知识点03反应产物、反应原理探究综合实验知识点01物质制备综合实验1.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1)限定原料,制备一种或几种物质。
(2)用含杂质的物质为原料,提取某一纯净物。
(3)由给定废料,回收、提取、制备某一种或某几种物质。
(4)实验设计:实验原料→实验原理→途径设计(途径Ⅰ、途径Ⅱ、途径Ⅲ⋯⋯)→最佳途径→实验仪器及装置→目标产物。
(5)实验原则:按照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原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步骤简单、操作简化的原则,选择最佳反应路线。
2.物质制备实验常见操作操作目的或原因沉淀水洗除去××(可溶于水)杂质沉淀用乙醇洗涤a.减小固体的溶解度;b.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c.乙醇挥发带走水分,使固体快速干燥冷凝回流防止××蒸气逸出脱离反应体系;提高××物质的转化率控制溶液pH 防止××离子水解;防止××离子沉淀;确保××离子沉淀完全;防止××溶解等“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向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冷却结晶”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杂质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加过量A试剂使B物质反应完全(或提高B物质的转化率等)温度不高于××℃温度过高××物质分解(如H2O2、浓硝酸、NH4HCO3等)或××物质挥发(如浓硝酸、浓盐酸)或××物质氧化(如Na2SO3等)或促进××物质水解(如AlCl3等)减压蒸馏(减压蒸发)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物质受热分解(如H2O2、浓硝酸、NH4HCO3等)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加热MgCl2·6H2O制MgCl2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等)配制某溶液前先煮沸水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防止××物质被氧化反应容器中用玻璃管和大气相通指示容器中压强大小,避免反应容器中压强过大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将SO2气体通入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高考化学必考重难点附解答 探究型综合实验
探究型综合实验一、解题策略1.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1)发现问题:就是在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和异常现象等。
(2)提出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3)设计验证方案:就是根据猜想,结合实验条件设计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各种猜想进行验证。
(4)具体实施实验:就是根据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组装仪器、按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
(5)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就是认真全面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所得数据,然后进行推理分析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2.探究实验设计的四个要求二、题型分类(一)物质性质的探究1.题型特点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然后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究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质。
2.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物质的组成(或成分)→提出各物质(或离子)性质的假设→根据这些性质找到可能存在的反应→确定检验的试剂和仪器→确定实验的顺序→叙述实验的操作和预期的现象,得出结论。
3.常见物质的热分解反应规律(1)难溶性碳酸盐――→△氧化物+CO 2;(2)碳酸的酸式盐――→△碳酸的正盐+CO 2+H 2O ;(3)铵盐――→△NH 3+相应的酸(或酸性氧化物+H 2O)(NH 4NO 3除外);(4)硝酸盐――→△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亚硝酸盐)+氮氧化物(NO 或NO 2)+O 2;(5)草酸晶体――→△CO 2+CO +H 2O 。
4.氧化性、还原性与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关系(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如Fe 3+、H +;(2)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如Cl -;(3)元素处于中间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Cl 2。
(二)反应原理探究型1.变量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解答变量探究类试题的关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只改变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规律。
注意:选择数据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题考点归纳与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题考点归纳与解题技巧高考综合实验题知识容量大、命题素材新、考查角度广,主要考查实验仪器辨识、实验操作分析、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数据处理等,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把握不住解题方向就无法得高分。
现对综合实验题的常规考点进行归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考点一:实验仪器辨识实验仪器辨识,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名称、规格、使用。
解答此类试题,一要熟悉常见实验仪器,二要区分相似实验仪器,三要注意陌生实验仪器。
如相似实验仪器,烧瓶:蒸馏烧瓶、圆底烧瓶、三颈烧瓶;漏斗:普通漏斗、分液漏斗、滴液漏斗;冷凝管: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蛇形冷凝管;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014年重庆卷考查了直形冷凝管;2016年四川卷、2016年浙江卷考查了干燥管;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了滴液漏斗;2011年浙江卷考查了三颈烧瓶。
烧瓶漏斗冷凝管考点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操作分析,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目的或作用。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常见实验操作的作用及目的,如氧化、调节pH、控制温度、洗涤等。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分解水泥样品时加入硝酸的作用及考查配制Na2S2O3溶液时蒸馏水煮沸、冷却的目的;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考查使用乙醇洗涤过氧化钙的目的等。
下面为考生总结一些常见实验操作可能的目的。
1.调节pH:①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抑制某些离子水解或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②“酸作用”还可除去氧化物(膜);③“碱作用”还可除去油污,除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等;④为某些特定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所需的酸性条件(或碱性条件)。
2.控制温度:①防止副反应的发生;②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控制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③控制固体的溶解与结晶;④控制反应速率,使催化剂达到最大活性;⑤升温,促进溶液中的气体逸出或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⑥加热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⑦趁热过滤,防止某些物质因降温而析出;⑧降温,防止物质在高温下分解或挥发,同时降温可以减少能源成本,降低对设备的要求。
探究性综合实验高考真题汇编(完整解析版)
专题65 探究性综合实验1.(2020年新课标Ⅰ)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由FeSO4·7H2O固体配制0.10 mol·L−1 FeSO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_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
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
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____________作为电解质。
(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
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________电极溶液中。
(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ol·L−1。
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
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________。
(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因此,验证了Fe 2+氧化性小于________,还原性小于________。
(6)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
在FeSO 4溶液中加入几滴Fe 2(SO 4)3溶液,将铁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
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1)烧杯、量筒、托盘天平 (2)KCl (3)石墨 (4)0.09mol/L(5)Fe 3++e -=Fe 2+ Fe-2e -=Fe 2+ Fe 3+ Fe(6)取活化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KSCN 溶液,若溶液不出现血红色,说明活化反应完成【解析】(1)由FeSO 4·7H 2O 固体配制0.10mol·L -1FeSO 4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并冷却至室温、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由FeSO 4·7H 2O 固体配制0.10mol·L -1FeSO 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合适的量筒、烧杯、玻璃棒、合适的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烧杯、量筒、托盘天平。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综合实验题的探究分析(知识梳理与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综合实验题的探究分析(知识梳理与训练)解题策略分析1.实验题中常涉及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特殊试剂的存放以及化学实验安全等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化学常用仪器: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形状和规格。
②注意“0”刻度,如滴定管、托盘天平、温度计等。
③注意精确度,如托盘天平、滴定管、量筒等。
④注意相似仪器的细微差别,如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的差别;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的差别;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差别等。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审题时要注意每种操作的关键点。
如稀释浓硫酸要注意顺序;气密性检查要注意形成密闭体系;分液操作要注意上层液体、下层液体取出方法等。
(3)化学试剂的存放:要注意特殊试剂的存放。
如Na、K的存放(防氧化);白磷的存放(防氧化);浓HNO3的存放(防分解);碱液的存放(防黏结)等。
(4)化学实验安全:审题时要注意:①点燃可燃性气体,是否做到防爆炸。
②加热液体混合物,是否做到防暴沸。
③制取有毒气体,是否做到防中毒。
④排水法收集气体或用水吸收气体,是否做到防倒吸。
⑤制取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是否做到防污染。
2.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几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
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
(1)可行性方面①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
(2)绿色化学方面①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②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③原料利用率及反应速率是否较高;④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④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⑤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完整版)高考综合实验探究题解题指导
高考综合实验探究题解题指导高考实验探究题,担负着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
一道题十几分,拉开分差很容易。
高手遇此就兴奋,弱者遇此常唉叹。
实验探究——几家欢喜几家愁。
高考对化学综合实验的考查,主要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性质的探究等实验,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绿色化”要求等。
近几年化学实验综合题常常将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知识与实验基本操作相结合,立足于对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综合题的主要特点:(一)在形式上不再出现大型的连接仪器装置的试题,均为小型的探究性试题。
(二)在内容上大多为无机实验题,设置的问题主要填写化学方程式、仪器装置的作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等。
(三)在实验原理上均源于教材,但实验装置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考生既要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又要有创新能力.题型一性质探究类综合实验题1.(2013·四川高考)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Ⅰ。
AgNO3的氧化性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已知: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1)请完成下表:【实验结论】FeⅡ。
AgNO3的热稳定性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
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题方法总结和训练探究实验 (讲解版)
探究实验探究实验则是指学生在生活实践和学习新知过程中发现问题,为探索未知知识,通过自己设计并实施计划,以直接或间接的直观材料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观察、试验、讨论,总结出新观点、新规律的实验方式。
解读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科学探索不断前进的阶梯,敢于直面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探索才能进步,探究性实验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控制变量是常用的探究实验方法。
常见的探究性实验一、探究匀变速运动(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3.重点:纸带的分析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DS1=DS2=DS3=…….=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公式法:先求DS,再由D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原理:DS=aT22.实验条件: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 。
图中O是任一点。
5.数据处理:根据测出的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S4—S1=3a1T2,S5—S2=3a2T2, S6—S3=3a3T2,a=(a1+a2+a3)/3=(S4+S5+S6— S1—S2—S3)/9T2(三)测匀变速运动的即时速度:(同上)二、探究平抛运动1.实验原理: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根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综合实验探究题解题指导高考实验探究题,担负着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
一道题十几分,拉开分差很容易。
高手遇此就兴奋,弱者遇此常唉叹。
实验探究——几家欢喜几家愁。
高考对化学综合实验的考查,主要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性质的探究等实验,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绿色化”要求等。
近几年化学实验综合题常常将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知识与实验基本操作相结合,立足于对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综合题的主要特点:(一)在形式上不再出现大型的连接仪器装置的试题,均为小型的探究性试题。
(二)在内容上大多为无机实验题,设置的问题主要填写化学方程式、仪器装置的作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等。
(三)在实验原理上均源于教材,但实验装置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考生既要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又要有创新能力。
题型一性质探究类综合实验题1.(2013·四川高考)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
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已知: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1)请完成下表:Ⅱ.AgNO3的热稳定性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操作现象a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黑色固体不溶解b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的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________。
[解析](1)能用来检验Fe3+的试剂是KSCN溶液,加入后如果溶液变为红色,则其中含有Fe3+。
若溶液中含有Fe2+,加入K3[Fe(CN)6]溶液后,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2)装置B中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的长度相等,故为安全瓶,防止C中的溶液倒吸入A装置中,引起试管炸裂。
(3)检验O2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气体为氧气。
(4)银不溶于氨水,实验a中,加入氨水后固体不溶解,说明黑色固体为Ag;金属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Ag2O也与稀硝酸反应生成AgNO3,故实验b不能说明固体是Ag还是Ag与Ag2O的混合物;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只能采用实验a的结论,故AgNO3固体分解的产物为Ag、NO2、O2。
[答案](1)溶液呈红色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2)防倒吸(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无色气体为O2(4)b Ag、NO2、O2[技法归纳]1.物质性质实验题的解题策略性质验证型实验题的关键是结合题目要求和所给的仪器、装置以及所给的试剂,了解命题的意图。
一般思路是:(1)已给出试剂或装置(仪器)的实验:该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读全题,结合题意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弄清楚在某一仪器处发生的反应或该反应的现象,同时要理解设置的仪器或装置的目的。
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已知反应或反应现象及仪器操作要求: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现象或操作要求等,通过所学元素化合物性质或化学实验的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确定此处缺少的试剂或缺少的装置或仪器。
2.性质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水蒸气生成的,先检测水蒸气,再检测其他成分。
(2)对于需要进行转化才能检测的成分,如CO的检测,要注意先检测CO中是否含有CO2,如果有CO2,先除去CO2,接着对CO实施转化,最后再检测转化产物CO2。
(3)若试题只给出部分药品和装置,则应需要给出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
(4)如采用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做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5)要十分重视药品的名称,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很难回答准确。
如有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等。
题型二物质制备类综合实验题2.(2013·全国高考)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a的名称是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是否可以把C与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将装置设置成密闭体系(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并在G中加入水),然后利用热膨胀原理来检验。
(2)NaNO2中N元素显+3价,在反应中将(NH4)2SO4中-3价氮氧化,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
(3)由于开始装置中含有空气,故利用硫酸亚铁除去空气中的O2;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吸水剂,将生成的N2干燥。
(4)镁是活泼金属,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5)Mg3N2能与水反应生成NH3,故只要检验加入水后能否生成氨气即可知是否有Mg3N2生成;金属镁的检验可以通过加入酸来检验。
[答案](1)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分液漏斗圆底烧瓶(2)(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3)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除去水蒸气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4)N2+3Mg△,Mg3N2(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技法归纳]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题型三定量分析类综合实验题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1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
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____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 (Ag +)=2.0×10-5 mol·L -1,c (CrO 2-4)为________mol·L -1。
(已知:K sp (Ag 2CrO 4)=1.12×10-12](6)经测定,样品X 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_。
制备X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当A 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 瓶中压力稳定。
(2)盛装氢氧化钠溶液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强碱滴定强酸,可以使用酚酞,也可以使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3)总的盐酸的物质的量减去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即为氨气物质的量,所以氨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c 1V 1-c 2V 2)×10-3×17/w ]×100%。
(4)气密性不好,会有一部分氨逸出,使测定结果偏低。
(5)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使用棕色滴定管;由题意,c 2(Ag +)×c (CrO 2-4)=4.0×10-10×c (CrO 2-4)=1.12×10-12,c (CrO 2-4)=2.8×10-3 mol·L -1。
(6)由题给条件,可以写出X 的化学式为[Co(NH 3)6]Cl 3,所以Co 的化合价为+3,制备X 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 2+2NH 4Cl +10NH 3+H 2O 2===2[Co(NH 3)6]Cl 3+2H 2O ,反应物中有NH 3和H 2O 2,温度过高,会使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不利于X 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