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白居易《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悼亡诗:白居易《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
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以前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只要是诗人,大都命运不好,而诗人穷困失意,谁也没有超过李君。
注释
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田:指墓地。
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能够感动天地。
但是:但凡是,仅仅。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白
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李白墓原在龙山,元和十二
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的遗愿把李白墓迁至青山。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
赏析
李白诗名垂于千古,但生前遭遇不幸,漂泊沦落,死后萧条,墓
地简陋。斯人而有斯遇,诗人凭吊之际,自是感慨万千。诗中写李白
墓地的荒凉,对李白诗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钦慕,而对其一生
潦倒,更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
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
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以前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
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个矛盾,直
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即使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最后两
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
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平,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此诗的形式采用七律变体,六句包孕丰富,感慨深沉。全诗用李
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
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