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异化与重塑:空间批评理论视阈下的路易斯·厄德里克《四灵魂》之解读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20...
The bo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criticism, and the origin between Steinbeck and ecological criticism. First of all,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from ecological holism to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analyzes ecological holism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mplications. Secondly, through Steinbeck’s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friendship between he and the marine biologist Edward Rickett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ranscendentalism, it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inbeck and the ecological criticism,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e ecological thought.
路易斯·厄德里克长篇小说国内研究综述
一 、 后 殖 民 主 义 研 究
帕 的归 家 历 程 ,指 出归 家 与 身份 相 互辉 映 ,都 指 向印
作 为边 缘化 的 民族 ,本 土裔 人在 美 国 白人 社会 中 第安文化 和传统 ,“通过归家 ,三个人最终找到 了赖
面临着窘迫的身份与生存危机 ,厄德里克在其多部小 以生 存 的共 同 自我 ,以此来 构 建 自己 的文化 身 ,- 。
民主义 研究 、生 态批 评 研究 和叙 事策 略研 究 三方 面对 义” l4 J。在《北美 印第安的归家历程——路易斯 ·厄
国 内厄 德里 克 长篇 小说 研究 现 状进 行梳 理 ,并针 对存 德 里 克 (爱 药 )之 归 家 主 题 》,胡 梦 蝶 分 析 了 小 说 中
在 的不 足进 行深 人研 究 ,以期 为 国 内学 界 提供参 考 。 三 位 主 人公 琼 ·莫 里 西 、利普 夏 ·莫 里 西 、玛 丽 ·喀 什
究在 印 第安 裔主体 性 ,尤其 是母 系 中心 文化 下 印第安 男性 形 象的 塑造 与建构 方 面仍有 待 阐释 与探 索 。
关键 词 :路 易斯 ·厄德 里 克 ;长篇 小说 ;研 究综述
中 图分 类 号 :I7l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08.9640(2018)04.0035.02
王静怡 曹丽娜
(大连 外 国语 大 学 英 语学 院 ,辽 宁 大连 116044)
摘 要 :本 文从 后 殖 民主 义研 究、生 态批 评研 究和 叙 事策 略研 究三 方 面对 国 内学界 十 多年 来 对路 易斯 ·厄
德 里克 长篇 小说 的研 究进行 梳 理 和 综述 ,并 指 出研 究 中存 在 的 问题 和值 得 深入 的领 域 ,认 为 国 内厄德 里 克研
近十年国内路易丝·厄德里克研究述评
近十年国内路易丝·厄德里克研究述评摘要: 20XX年是国内厄德里克研究的转折点,《爱药》中译本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学者对厄德里克作品的关注,此后涌现出了大量的厄德里克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国内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试图发现国内厄德里克研究在理论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路易丝·厄德里克美国本土裔文学国内研究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1954—)是美国本土裔文艺复兴(Native American Renaissance)第二次浪潮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本土裔作家之一。
1984年,厄德里克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爱药》(Love Medicine,1984),于同年获得美国书评家协会奖(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引起美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厄德里克共出版了16部长篇小说,3部诗集,7本儿童文学作品,2本非虛构散文集以及1本短篇小说集。
在国内,厄德里克研究已初具规模,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和学术专著上。
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梳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厄德里克的作品,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美国本土裔文学的整体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国内学界对厄德里克的研究始于20XX年,以20XX年为转折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20XX)的研究主要以介绍性的文章为主,研究范围和视野较为狭窄。
如20XX年,林佳鸣分别在《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动态》上发表论文介绍和简要评价厄德里克的作品《燃情故事集》[1](Tales of Burning Love,1996)和《羚羊妻》[2](The Antelope Wife,1998)。
这一阶段的学术论文和博硕士学位论文较少。
从研究文本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厄德里克早期的“北达科他四部曲”,特别是《爱药》和《痕迹》这两本小说,基本没有涉及她21世纪以来的创作。
路易斯·厄德里克《四灵魂》的空间书写
安徽文学ANHUIWENXUE安徽文学2018年2期总第415期路易斯·厄德里克《四灵魂》的空间书写景进红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享誉众多的女作家。
作为印第安裔美国人,厄德里克不仅关注其种族问题,而且在其文本创作中致力于还原印第安人真实的生存状况。
本文从空间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小说《四灵魂》深入地进行文本分析,旨在探讨厄德里克在文本中是如何构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进而反映出印第安裔美国人在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是如何面对生存困境以及如何为自身种族的生存空间而努力的。
关键词院《四灵魂》物理空间心理空间文化空间路易斯·厄德里克(1954-)是美国当代历史上公认的最多产、最有成就、创造力最为旺盛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本土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浪潮的重要代表人物”[1]30。
《四灵魂》发表于2004年,是时隔16年之后厄德里克对齐佩瓦四部曲之一《痕迹》的续写。
该小说一经发表,便获得多个知名杂志社的争先报道,如《纽约时报》《迈阿密先驱报》《图书馆杂志》等杂志都对此书评价颇高。
厄德里克的小说因其浓郁的地方色彩使其可与威廉·福克纳作品中典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相提并论,不仅如此,厄德里克的艺术造诣更被评论家称誉为堪与福克纳与之媲美。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四灵魂》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人物形象与文化研究这三个方面,鲜有论文从空间理论的视阈来研究这部作品。
本文运用空间批评理论作为解读工具,通过对厄德里克的小说《四灵魂》的文本细读,具体分析作品中存在的空间问题,探讨这部作品中厄德里克是如何构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以及印第安人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生存空间的。
一、聚焦城市与乡村的物理空间城市与乡村作为《四灵魂》这部小说中两个最为典型的物理空间,二者皆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
城市作为美国白人的主要居住地,这里的街道、建筑与乡村的自然风景迥然不同,都市的整体布局与构造和乡村的传统建筑十分迥异。
解构殖民文化回归印第安传统--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
解构殖民文化回归印第安传统--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
《痕迹》
王建平;郭巍
【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6
【摘要】通过对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中"讲故事"叙事技巧的探讨,剖析了印第安人在"内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白人殖民统治对印第安文化的迫害,分析了印第安作家对印第安文化传统的回归,对白人内部殖民压迫的反抗,试图消除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民的误解,改变印第安人处于社会边缘的"他者"地位.【总页数】3页(P455-457)
【作者】王建平;郭巍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9
【相关文献】
1.路易丝·厄德里克《痕迹》的生态批评阐释 [J], 张明兰
2.美国印第安人生存模式的重构——路易丝·厄德里奇《痕迹》的后殖民解读 [J], 肖锦屏;龙娟
3.神话与当代印第安生存经验的书写r——路易丝·厄德里克《羚羊妻》解读 [J],
陈金星
4.印第安人的寻根之路——以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四灵魂》为例 [J], 陈召娟;邹惠玲
5.从后殖民视角解读《痕迹》中印第安人的杂糅身份建构 [J], 张明兰;王发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
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黄念然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
它涉及到当代西方一些主要文化理论如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并且渗透到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实践中,覆盖面十分广阔。
同时,互文性理论涵盖了文学艺术中不少重大问题:如文学的意义生成问题,文本的阅读与阐述问题,文本与文化表意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文本的边界问题,文艺生产流程中的重心问题,文学的文体间关系问题,批评家地位问题以及传统与创新关系问题等等。
正是由于其覆盖面广,涵盖问题复杂,所以,互文性理论不能简单看成一般意义上的一种文本理论,而应该从更为宏阔的文化研究的视野来把握和审视。
本文无力展开这一浩大的工程,只能在清理、描述的基础上作粗浅的评述,意在抛砖引玉。
一“互文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
(1)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
(2)实际上,在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这一术语之前,“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内涵在俄国学者巴赫金诗学中已初见端倪。
巴氏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复调”理论、对话理论和“文学的狂欢节化”概念。
巴赫金认为陀氏的“多声部性”小说创作改变了传统小说中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偏向于在共时性状态下平行地展开多种意识,从而形成各个主人公的意识、视野和声音的一种共存关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类似复调(多声部)音乐的小说结构使得众多独立声音混响并行,造成了文本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的多重复合统一。
巴赫金在其对话理论中还指出,陀氏的小说使作者和主人公之间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对话关系,对话中各种意识、各种声音的争论与交锋,构成不同quickly. (23) Gao Changhai night rescued compatriots in January 1943, the Japanese control after Su Jiahu along the highway, to intensify guerrilla "raids". One day, the Japanese army from Wuzhen area caught 53 "Shina" is held in spring qiaotu farm 对话形式,强化了复调结构。
时间?抑或空间?——对海德格尔的“四重整体”的阐释
时间?抑或空间?——对海德格尔的“四重整体”的阐释董志刚【摘要】“天地神人四重整体”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意味着“存在”与日常生活世界的交融.诸多学者将其阐释为一个“空间”概念,但这种阐释切断了这个概念与其前期存在论之间的联系,因而不利于对其进行完整的理解.“四重整体”与海德格尔的前期思想有着深层渊源,作为对生存论存在论的矫正,它撤销了“此在”的主导地位,但人的一方仍在沟通存在与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此在的时间性在此仍是有效的.海德格尔在对荷尔德林的诗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人在存在之运作中的意义.同时,对应于“四重整体”,海德格尔也提出了“四维时间”,这说明“四重整体”在本质上仍包含时间内涵.【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36)003【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四重整体;时间;诗人;四维时间【作者】董志刚【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54“天地神人四重整体”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不仅标明了海氏哲学转向后对存在的运思方向,也标志着这个运思的基本“完成”,因此查明这个概念的真实含义对理解海氏后期思想来说意义重大。
学者们多半认为,与前期基础存在论侧重于时间性不同,这个概念更多地凸显了空间意义,如张祥龙认为“四重整体”是一种“境域”,虽然不是物理空间,却依然是空间性的;[1]164 王庆节则直接说这个概念是“主要从空间性境域来道说存在的尝试”。
[2]185 这种理解不完全错误,但不够准确,也切断了与基础存在论的联系。
本文试从《存在与时间》中的基础存在论开始,经由20 世纪30 年代的“转向”,逐步理清这个概念的形成轨迹,最终我们会发现,这个概念并未完全脱离早期基于此在生存论的存在论;从本质上说,这个概念更具有时间性内涵。
据此我们才能够完整地理解“四重整体”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海氏前后思想之间的隐秘关系。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参考教材:朱立元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马新国主编北师大出版社《西方文论史》【1(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概况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一、直觉主义:柏格森1(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评价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说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优点:1。
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近十年研究述评
O c t .2023V o l .43N o .5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3年10月第43卷第5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区域想象与地方再现:当代美国西南小说研究 (22F WW B 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当代美国西南小说研究 (B 220207014);河海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422003504)资助㊂[作者简介]胡碧媛,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李岚,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㊂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近十年研究述评ʻ胡碧媛 李岚(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摘 要] 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㊃厄德里克在小说创作上始终保持高产势头,曾获普利策小说奖㊁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是美国当代印第安文学重要代表人物㊂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写作,厄德里克凭借作品中深刻的主题㊁丰富的题材和精湛的写作风格为国内外批评家和读者提供了广泛的分析和解释空间㊂文章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厄德里克长篇小说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近年学界对其小说研究的趋势,以期为国内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路易斯㊃厄德里克; 厄德里克小说; 国内外研究; 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3)05-0092-06 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2-8610.2023.05.014 路易斯㊃厄德里克(L o u i s e E r d r i c h ,1954-)是美国富盛名㊁多产的当代印第安女作家㊁诗人㊂作为美国本土文艺复兴第二波的代表,她重点描绘美国北部平原地区多种文化混合及随附的冲突,聚焦北达科他州几代相互关联的家庭及其应对殖民影响的努力㊂从厄德里克的第一部小说‘爱药“(L o v eM e d i c i n e ,1984)至近年新作T h eS e n t e n c e (2021),她的作品包含18部小说㊁3卷诗集,以及大量的非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等㊂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辛勤笔耕,厄德里克凭借作品中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写作风格获得评论界的广泛讨论,曾获普利策小说奖㊁美国国家图书奖㊁欧㊃亨利短篇小说成就奖㊁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奖㊁‘洛杉矶时报“最佳小说奖等多项文学大奖㊂作为 在美国创作的最有成就㊁最有前途的小说家之一 [1],厄德里克的作品题材丰富,为批评家和读者提供了广泛的分析和解释空间㊂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厄德里克长篇小说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试图总结近年间学界对其小说研究的趋势,以期为国内学界印第安文学研究提供参考㊂一㊁近十年国外对厄德里克小说的研究国外对厄德里克小说的研究起步较早,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刊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爱药“‘甜菜皇后“(T h eB e e t Q u e e n ,1986)和‘痕迹“(T r a c k s ,1988)㊂国外学者大多从后殖民主义㊁女性主义㊁印第安文化研究㊁叙事学㊁生态主义等角29胡碧媛李岚/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㊃厄德里克小说近十年研究述评度对其创作进行分析,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印第安文学研究的整体发展方向和水平㊂经过近十年来学术研究发展,美国学界对厄德里克的研究已初具规模,研究范围涵盖其大部分作品,对后期小说的研究增多,包括其新小说‘守夜人“(T h e N i g h t W a t c h m a n,2020)㊂随着厄德里克小说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之文学理论的普及和应用,国外学界对其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的把握,研究思路也得到了具体细化和拓展㊂(一)后殖民主义研究厄德里克小说关注美国印第安人和欧洲裔美国人历史的复杂交织,展现了她深思熟虑的政治参与,重点书写主人公所处的复杂社区关系,以及在历史创伤后为实践印第安人的自我统治形式而作出的努力,和对持续存在的殖民主义虐待的抵抗㊂有学者写道: 厄德里克避免将一种文化准则置于另一种文化准则之上;她的文学和文化杂交意在解构如欧洲人与原住民的二元对立㊂ [2]151国外近五年研究内容主要侧重文化融合㊁创伤与生存等方面㊂瑞秋㊃格里菲斯(R a c h e l G r i f f i s)围绕‘痕迹“中女性角色关系探讨殖民对女性社区角色㊁女性友谊及女性生存策略的影响,认为小说中女性和殖民受害者关系中的敌意与怨恨实际是欧洲人殖民本土的结果,挑战了父权制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3]㊂厄德里克对多种文化的阐释还体现在时间的处理上,她以时间来回跳跃的故事叙述美国西部相互联系的家庭生活㊂珍妮弗㊃史密斯(J e n n i f e rS m i t h)写道, ‘爱药“中齐佩瓦人的时间观念与美国主流社会的时间标准发生了冲突,厄德里克关注的是齐佩瓦人和白人角色在保留地上交织的生活经历,这个空间存在于美国的内部与边缘 [4]62㊂另外,创伤与生存主题也常出现于厄德里克的小说研究中,这是因为厄德里克不仅为在复杂文化环境中受伤的 混血儿 提供了一个寻求革新与传统融合的可能的未来,并为原住民环境中的自我统治提供了坚实的㊁可持续的背景㊂劳伦斯㊃霍格(W.L a w-r e n c eH o g u e)提到,厄德里克在‘爱药“‘甜菜皇后“‘痕迹“和‘宾果宫“(T h e B i n g o P a l a c e,1994)四部小说中创造了类似福克纳的㊁去中心化的想象空间,其关注的不是血缘印第安人或消失的印第安人的过去,而是文化印第安人㊁混血或全血印第安人对原住民文化和现代美国社会的了解,能够在两者中创造出超越美国和原住民身份的主体性[5]㊂面对如此的困境与需求,厄德里克主张后殖民语境下印第安人的生存策略㊂杰夫㊃汉密尔顿(G e o f fH a m i l t o n)认为‘鸽灾“(T h eP l a g u e o f D o v e s,2008)即对欧美自治的病态提出了控诉,并积极提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美国本土替代方案[6]㊂辛西娅㊃华莱斯(C y n t h i aR.W a l l a c e)则从小说‘小无马地奇事的最后报告“(T h eL a s t R e p o r t o n t h e M i r a c l e s a tL i t t l eN o H o r s e,2001)中阐释反殖民伦理学,认为厄德里克引导读者认识冲突的文化和价值观所带来的创伤及其他结果,将后殖民理论和文学伦理学形成对话[7]㊂(二)本土文化研究厄德里克曾称美国印第安作家的角色是 讲述当代幸存者的故事,同时保护大灾难后留下的文化核心 [8]23㊂因此,印第安历史文化是研究其小说中原住民生活的关键㊂她的小说呈现了本土历史文化㊁生活方式㊁传统信仰等广泛内容,表达对土地的历史依恋感及家庭和社区价值观,忠实于原住民祖先的神话和艺术愿景,坦率探讨了现代美国原住民和混血美国人面临的文化问题㊂霍格在关于美洲印第安文学的研究中介绍了厄德里克对美洲原住民研究的展现与作用㊂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印第安人口从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保留地发生转移入手,探讨人口转移所引发的美国印第安文学的新复兴,肯定了厄德里克的首部小说‘爱药“对居住在保留地和南达科他州保留地周围小镇上的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的关注㊂同时,他认为厄德里克小说关注到土地㊁宇宙与原住民间的联系,并对本土传统信仰进行重新阐释,展现了印第安信仰体系[5]㊂简㊃伊39胡碧媛李岚/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㊃厄德里克小说近十年研究述评姆(J a n e I m)单从植物题材角度切入,探讨小说的印第安性,认为厄德里克使用的植物题材强调了植物的精神层面,巧妙囊括了传统奥吉布瓦族的强烈信仰,包括奥吉布瓦族对土地的历史依恋感以及他们对家园社区的价值观[9]㊂汉密尔顿认为厄德里克对本土部落复原力的呈现体现了劳伦斯㊃格罗斯(L a w-r e n c eW.G r o s s)所说的阿尼希纳贝(A n i s h-i n a a b e g)的 漫画愿景 ,即通过叙述性的自我主张既保留又重新塑造了与祖先的联系[6]㊂同时,在2020年的采访中,安东尼㊃斯托罗(A n t h o n y D o m e s t i c o)与厄德里克专门探讨了其第17部小说‘守夜人“,双方皆提及小说中 本土部落消逝的历史背景 [10],这也体现了厄德里克对本土部落的深切关怀与关注㊂不仅如此,还有部分学者单独探讨了小说中的本土寄宿学校与制度㊁动物㊁植物等与本土文化间的联系,更深入地探讨了印第安历史与文化㊂(三)叙事研究厄德里克的小说写作手法及其所表现的后现代美学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㊂她的小说不以时间为序,而通过庞大复杂的家族树在小说中和小说间的故事情节展开叙述㊂这种叙事风格将不同的叙事线索编织在一起,展示了家庭内部和世代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以处理个人间最亲密的依恋的凄美裂痕和历史暴力在社会群体之间划出的鸿沟,经常被拿来与威廉㊃福克纳的叙事风格相比较㊂有学者研究厄德里克小说的循环结构时提到,这种循环结构归功于印第安口头叙事传统[3]152㊂史密斯认为,在循环结构中,厄德里克将地方㊁种族和国家落脚到家庭,家庭在循环的结构化和链接中占据了核心位置[4]62㊂黛博拉㊃麦德森(D e b o r a hL.M a d s e n)强调关注故事的隐秘层面,其在分析‘鸽灾“的不连续的叙事风格及修辞策略时谈及小说中的不可靠叙事[11]㊂科琳㊃班克罗夫特(C o r i n n e B a n c r o f t)则围绕‘鸽灾“的编织叙事分析小说的多重叙事者,认为通过分离和交织的多个叙事线索,既激发了读者对单个角色的依恋,又让其广泛关注社区的相互联系,可以促使读者认识多重主体性[12]㊂米奇㊃尼曼(M i c k iN y m a n)认为也许是因为厄德里克的故事采用了多声部叙事,其既强调循环性又强调线性,以叙事策略中的多个视角以及不稳定的时间,推翻了二元区分[13]92㊂不仅如此,评论家们大多称赞厄德里克的小说叙事兼具抒情散文风格和后现代美学,运用诗意的语言和象征手法㊂尼曼认为厄徳里克不仅擅长时间折叠,她的叙事风格 俏皮而连贯地融合了美国印第安的风格,产生了一部旋转的㊁歌唱的散文作品 [13]92㊂二、近十年国内对厄德里克小说的研究我国真正开始介入厄德里克研究相对较晚,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其后殖民主义研究㊁创伤研究㊁生态批评研究㊁叙事研究等方面㊂2008年曾是国内厄德里克研究的转折点,‘爱药“中译本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学者对厄德里克作品的关注,目前国内其作品的主要译者为张廷佺教授㊂近年来,国内对于厄德里克作品的引入㊁翻译和评论尚远不能与她的学术地位相称,主要研究作品集中在其成名作及近十年获奖作品‘爱药“‘圆屋“‘鸽灾“,对厄德里克近两年的新小说研究极少㊂近十年间国内只有一篇厄德里克小说的国内研究综述[14],且有一篇陈靓教授的对厄德里克的访谈录[15]㊂(一)后殖民主义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印第安民族对白人文化的抵抗与对自身文化的坚持㊁殖民创伤两方面㊂在国内高水平期刊方面,陈靓探讨了西方的基督教元素与美国本土宗教文化结合的杂糅模式,认为其强化了印第安人间的情感纽带,是对白人宗教霸权统治的抵抗与颠覆[16]㊂口头文学也是印第安作家返回印第安传统,从边缘发声的策略㊂丁文莉㊁邹惠玲认为在‘痕迹“中,主人公弗勒和纳纳普什以恶作剧者方式打破白人虚伪的谎言,坚持族裔文化身份[17]㊂同样,在陈靓与厄德里克的国内首篇美国印第安作家专访49胡碧媛李岚/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㊃厄德里克小说近十年研究述评中,也提到了印第安口述文学的精髓在文本中继续传承的意义[15]㊂宋赛南将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创伤事件大致分为四类:创伤事故(疾病㊁丧亲㊁丧偶等)㊁战争创伤㊁边缘弱势群体遭遇暴力(女性暴力㊁儿童暴力等)㊁美国土著及某些民族遭遇的殖民创伤[18]㊂在高质量期刊论文中,宋赛南[19]的‘圆屋“书评聚焦小说中的女性性暴力主题;杨恒[20]的论文和朱荣华[21]的论文都关注殖民创伤㊂前者立足于杰弗里㊃亚历山大(J e f f r e y C.A l e x a n d e r)的文化创伤理论解读印第安人和混血族群经历的集体创伤过程及其产生的影响;后者探索恰当的创伤处理方式在振兴印第安文化中的作用㊂硕博论文方面,李文亮的硕士论文认为失根性是作品中创伤事件的主要文化呈现,文化创伤的背后隐含政治话语与殖民话语,影响印第安族裔创伤后的文化生存[22]㊂(二)生态批评研究自然景观里浸透着印第安部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㊂厄德里克小说继承和发扬了印第安人传统的自然观,凸显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共同命运,通过不同的故事抒发生态情怀㊂国内许多学者以生态批评视角关注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观,以及地域环境等与印第安人本土身份建构的关联等㊂高水平期刊论文方面,秦苏钰通过分析厄德里克对土著人居留地的地域景观和环境的描写,探索作者的印第安传统文化中人类与大地的亲缘关系[23]㊂方丹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小说‘痕迹“所反映的印第安传统宇宙观,认为作者通过再现民族原生文化的神秘,激发人们对重建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24]㊂陈千谦从环境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 盖娅假说 中的 雏菊世界 理论对‘爱药“中主人公的命运走势进行深刻剖析,揭示其蕴含的印第安生态整体观[25]㊂张琼认为厄德里克的反乌托邦小说‘永生上帝的未来家园“(F u t u r e H o m eo f t h e L i v i n g G o d, 2017)揭示了人类在进化发生逆转的生态境遇中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和周围的政治文化失控状态,指出厄德里克的创作从女性身体的生物特征出发揭示了生态危机和文化危机[26]㊂纪秀明关注厄德里克的生态书写,指出印第安族裔与自然生态及个体身份想象的链接,认为厄德里克基于自然与地域的殖民现实,超越种族与地理疆界,探索族裔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向度与人的自然与健康[27]㊂蔡俊的博士论文则探讨了新的角度,他认为将印第安文化 生态化 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原住民争取到更多的听众和发言权的同时,也抹杀了印第安社会的现实问题[28]㊂基于生态文学研究,国内近十年来对厄德里克小说进行生态批评研究已呈现热门研究的趋势㊂虽然相关高水平期刊论文较少,却是很多硕博论文研究关注的重点㊂这些研究都为国内厄德里克小说生态批评提供了思考与探索的空间㊂(三)叙事研究厄德里克继承了美国本土的口述传统, 在文本性和历史性这两个关键因子的运用上,厄德里克有着娴熟且精巧的创作技巧 [29],因此,国内学界同样将厄德里克小说叙事策略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㊂黎会华在分析厄德里克书写历史的策略和建构历史叙事手段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如何通过重构被主流社会忽略的小历史,使被边缘化的奥吉布瓦人获得有效的话语权[30]㊂张琼探讨了‘鸽灾“ 环小说 的多声部独特叙事风格,分析作者叙事暗含的主旋律如何弥合情感冲突和文化矛盾[31]㊂陈靓单独分析了小说中的核心叙述者恶作剧者,认为恶作剧者不仅是作品中的反抗性人物,而且以其解构特质融入文本的叙述层面对历史性进行重构,构建了族裔特色的恶作剧者话语[32]㊂同时,陈靓[33]和纪秀明[27]分别探讨了厄德里克作品中的神秘叙事,认为神秘叙事隐匿背后的关于族裔的意识固然指向探寻与确证族裔身份与生存经验,但其小说以神话的重述改写与反讽对传统身份内涵进行反思与批判,体现了文化生存的杂糅㊂陈靓还讨论了59胡碧媛李岚/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㊃厄德里克小说近十年研究述评小说‘拉罗斯“的叙事策略,分析现代语境下厄德里克作品族裔性的书写与建构策略,认为文本内部的空间性与族裔性相辅相成,族裔性的动态㊁开放式创作策略赋予文本鲜明的身份特质[29]㊂三、厄德里克小说研究相关启示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已经是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㊂路易斯㊃厄德里克作为美国当代本土裔文学重要代表人物,其小说在家庭和母性㊁故事讲述㊁治疗㊁环境问题㊁历史意识等方面非常成熟㊂小说情节涉及各种当代问题,包括部落政治㊁土地权利的侵蚀㊁当地学校和政府学校的儿童教育㊁宗教冲突等㊂厄德里克除了表达奥吉布韦人经历的创伤外,还展现了美国印第安民族是坚定而有活力的民族㊂在此基础上,她通过对各种人物进行多重叙述,讲述了复杂的故事,并为讲故事的传统带来了一种叙事不连贯的文学艺术性㊂目前来看,由于厄德里克作品鲜明的主题及叙事风格,后殖民主义研究及叙事研究依旧是国内外厄德里克小说研究的热点㊂同时,厄德里克所创作的生态文学也时刻被关注㊂由于其再现了环境对印第安人命运的影响,笔下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又与自然景观紧密联系,因此,学者们多发掘根植于自然的部落文化㊁成员族裔身份危机与自救途径等㊂事实上,国内学界虽然对厄德里克的小说研究不乏新的视角与观点,但数量较少,且未形成系统性研究和普遍影响㊂如蔡俊研究了 边界主题 ,认为 物理边界 的划分是文化 软边界 形成的根源,导致了当代印第安人土地的丧失㊁文化的破碎和家园的失落[34]㊂袁小明从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大量贫困形象入手,点明这对美国全民中产的主流话语的背离,凸显了美国本土裔在经济结构中的不利地位[35]㊂但以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的研究角度相对宏观且片面,研究范围仅局限于厄德里克的经典作品,对厄德里克新小说的研究较少㊂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综述看,近十年间,对厄德里克的批评与研究趋势,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厄德里克的相关研究在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㊂虽然国内针对厄德里克的研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但相比于英美文学批评仍相对小众㊂由于国内缺乏对美国印第安文化普遍㊁深入㊁准确㊁最新的把握,对厄德里克小说的翻译引入及研究还有待深入㊂希望更多的厄德里克作品可以走进中国批评家和学者的视野,并产出越来越深入且多样的研究成果㊂ʌ参考文献ɔ[1]B e i d l e r,P e t e rG.,B a r t o n G a y.A R e a d e r sG u i d et o t h eN o v e l s o f L o u i s eE r d r i c h[M].C o l u m b i a:U n i v e r s i-t y o fM i s s o u r i P r e s s,2006.[2]G h e y t a s i,S a j j a d,M o h s e n H a n i f.L o u i s e E r d r i c h s T r a c k s:S u r v i v a l o r S u b v e r s i o n[J].E S C:E n g l i s h S t u d i e s i nC a n a d a,2017(1).[3]G r i f f i s,R a c h e lB.F l e u r s K i n s h i p,P a u l i n e s W h i t e-n e s s:H o wC o l o n i z a t i o nS h a p e sF r i e n d s h i p i nL o u i s eE r-d r i c h s T r a c k s[M]//N a v i g a t i n g W o m e n s F r i e n d-s h i p s i n A m e r i c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C u l t u r e.C h a m: S p r i n g e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u b l i s h i n g,2022.[4]S m i t h,J e n n i f e rJ.T h e A m e r i c a n S h o r tS t o r y C y c l e [M].E d i n b u r g h:E d i n b u r g h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18.[5]H o g u e,W.L a w r e n c e.T h eE m e r g e n c e,R e n a i s s a n c e,a n d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 A m e r i c a n L i t e r a-t u r e f r o mt h e1960s t oT h eE a r l y2000s[J].S y m p l o kē, 2017(1-2).[6]H a m i l t o n,G e o f f.A N e w C o n t i n e n t o f L i b e r t y:E u n o-m i a i n N a t i v e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 f r o m O c c o mt oE r-d r i c h[M].C h a r l o t t e s v i l l e:U n i v e r s i t y o fV i r g i n i aP r e s s, 2019.[7]W a l l a c e,C y n t h i aR.A C l o u do fU n k n o w i n g:A g o n i s t i cA n t i c o l o n i a lE t h i c s i nL o u i s eE r d r i c h s T h eL a s tR e p o r t o n t h e M i r a c l e sa tL i t t l e N o H o r s e[J].C o n t e m p o r a r y L i t e r a t u r e,2018(4).[8]E r d r i c h,L o u i s e.W h e r eI O u g h tt ob e:A W r i t e r s S e n s e o fP l a c e[M]//W o n g,H e r t h aD a w n.L o u i s eE r-d r i c h sL o v e M e d i c i n e:A C a s e b o o k.N e w Y o r k:O x-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00.[9]I m,J a n e.P l a n t L i f e i nL o u i s eE r d r i c h s T h eB e e t Q u e e n [J].S t u d i e s i nA m e r i c a nI n d i a nL i t e r a t u r e s,2021(1).[10]D o m e s t i c o,A n t h o n y.N a m e l e s sG r e a t n e s s:A nI n t e r-69胡碧媛李岚/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㊃厄德里克小说近十年研究述评v i e w w i t hL o u i s eE r d r i c h[J].C o m m o n w e a l,2020(8).[11]M a d s e n,D e b o r a hL.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N a r r a t i v e,O j i b w e S o v e r e i g n t y,a n d t h e W i i n d i g o oL o g i co fS e t t l e rC o l o n i-a l i s m:L o u i s eE r d r i c h sM a r n W o l d e[J].S t u d i e s i nA-m e r i c a nI n d i a nL i t e r a t u r e s,2016(3).[12]B a n c r o f t,C o r i n n e.T h eB r a i d e d N a r r a t i v e[J].N a r r a-t i v e,2018(3).[13]N y m a n,M i c k i.G l i m p s i n g O j i b w a Y o u t ha n dJ u s t i c eF o u n d i n J o h nT a n n e r s T h eF a l c o n:A N a r r a t i v e o f t h e C a p t i v i t y a n dA d v e n t u r e so f J o h nT a n n e r i nL o u i s eE r-d r i c h s L o v eM e d i c i n e,T h eR o u n d H o u s e,a n d L a r o s e [J].S o u t hA t l a n t i cR e v i e w,2021(4).[14]王静怡,曹丽娜.路易斯㊃厄德里克长篇小说国内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4).[15]陈靓.路易斯㊃厄德里克访谈录[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5(1).[16]陈靓.‘痕迹“和‘爱药“的宗教杂糅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2013(2).[17]丁文莉,邹惠玲.‘痕迹“和厄德里克:小说内外的恶作剧者[J].当代外国文学,2013(3).[18]宋赛南.根与路:厄德里克的灾难生存书写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19]宋赛南.一部聚焦女性性暴力创伤的正义之书 评厄德里克新作‘圆屋“[J].外国文学动态,2013(2). [20]杨恒.历史的记忆共同的伤痛 论路易斯㊃厄德里克‘鸽灾“中的文化创伤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4 (3).[21]朱荣华.‘圆屋“中的文化创伤与印第安文化身份的建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2). [22]李文亮.路易斯㊃厄德里克‘爱药“中的创伤书写[D].济南:山东大学,2016.[23]秦苏珏.地域景观㊁环境与身份认同 ‘爱药“的生态解读[J].国外文学,2010(2).[24]方丹.返魅自然:‘痕迹“中的印第安生态伦理意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6).[25]陈千谦.‘爱药“中的 雏菊世界 [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7(1).[26]张琼.身体控制与文化失控 论厄德里克的‘永生上帝的未来家园“[J].国外文学,2019(4). [27]纪秀明.生态㊁族群㊁神秘叙事及其他 厄德里克与郭雪波生态文本族群话语探微[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2).[28]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㊃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南京大学,2011.[29]陈靓.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2).[30]黎会华.历史事件与小历史书写 解读路易丝㊃厄德里克的‘鸽灾“[J].外国文学,2011(3). [31]张琼.从失控到把控 从‘鸽疫“看厄德里克 环小说 叙事的多声部发展[J].外文研究,2014(1). [32]陈靓.‘四个灵魂“中的恶作剧者叙述[J].外国文学研究,2018(4).[33]陈靓.当代美国本土文学的神话重构 评路易斯㊃厄德里克小说中的 恶作剧者 形象[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2).[34]蔡俊.论印第安作家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边界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13(3).[35]袁小明.路易斯㊃厄德里克小说中 贫困 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4).AC r i t i c a lO v e r v i e wo nF i c t i o n s o fN a t i v eA m e r i c a n W r i t e rL o u i s eE r d r i c hS i n c e2011H uB i y u a n L i L a n(C o l l e g e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a n g u a g e s a n dC u l t u r e s,H o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j i n g,J i a n g s u,211100)A b s t r a c t:L o u i s eE r d r i c h,aN a t i v eA m e r i c a nw r i t e r,h a s a l w a y sm a i n t a i n e d ah i g h l e v e l o f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q u a l i t y i nh e r n o v e l c r e a t i o n.S h e h a sw o nm a n y l i t e r a r y a w a r d s,i n c l u d i n g t h eP u l i t z e r P r i z e f o r F i c t i o n a n d t h eN a t i o n a lB o o kA w a r d,m a k-i n g h e r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N a t i v e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A f t e rn e a r l y h a l f ac e n t u r y o fw r i t i n g,E r-d r i c hh a s p r o v i d e d aw i d e r a n g e o f a n a l y s i s a n d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 p a c e f o r c r i t i c s a n d r e a d e r s 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w i t hh e r p r o f o u n d t h e m e s,r i c hs u b j e c tm a t t e r a n d e x q u i s i t ew r i t i n g s t y l e.T h e a r t i c l e s o r t s o u t t 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o nE r d r i c h s f i c t i o n s a t h o m e a n da b r o a d s i n c e2011a n d s u mm a r i z e s t h e t r e n d so nh e r f i c t i o n s i na c a d e m i c r e s e a r c h,w i t hav i e wt o p r o v i d i n g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A m e r i c a ne t h n i c l i t e r a t u r e s t u d i e s i nd o m e s t i c a c a d e m i a.K e y w o r d s:L o u i s eE r d r i c h; E r d r i c h s f i c t i o n s;d o m e s t i c a n do v e r s e a s s t u d i e s;c r i t i c a l o v e r v i e w79。
领有与自由:拉埃尔·耶吉的异化理论
领有与自由:拉埃尔·耶吉的异化理论 ◎闫高洁内容提要 第四代批判理论学者拉埃尔·耶吉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构造异化理论的方案。
在《异化》这一著作中,她围绕“领有”与“自由”两个概念说明了自己的认识。
首先,她回顾了此前的异化理论的发展,指认了其中的本质主义缺陷。
继而,她根据此前的思想成果将异化把握为妨害个人领有生活、通过社会实现自由的状况,抑或关于自我与世界的“无关系的关系”。
她通过概念推演与现象分析两种方式澄清了以上的理解。
耶吉的异化理论意味着一种社会性的、解放性的批判,具有明确的反对个人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向度;它也避免了关于扬弃异化的教条主义。
不过,它作为形式性的框架仍然需要对接关于具体的社会环境的讨论。
关键词 拉埃尔·耶吉 批判理论 异化 领有 自由〔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5-0087-08一、为什么应当关注耶吉的异化理论当下在大西洋两岸的哲学界中活跃的柏林洪堡大学教授拉埃尔·耶吉(RahelJaeggi),是第四代批判理论的一位重要代表。
作为著名学者霍耐特的弟子和曾经的助手,耶吉不但熟悉从阿多诺、哈贝马斯到霍耐特的思想传统,以及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阿伦特等欧陆人物的洞见,而且擅长调取北美哲学界的杜威、罗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通过灵活地运用这些素材,耶吉成功地介入了同时代的资本主义批判和实践哲学的领域,也在学术的波澜中确定了自己的位置。
她的思想愈发受到目前学者的注意。
在与弗雷泽(NancyFraser)等学者一起构建的资本主义批判和方才出版的《进步与衰退》(ForschrittundRegression)之外,耶吉还撰写了两本知名的专著:《异化:关于一个社会哲学疑难的现实性》(Entfremdung:ZurAktualit teinessozialphilos-ophischenProblems),以及后来的《生活形式批判》(KritikvonLebensformen)。
经典文学新读之下的英美文化探究——评《文本、文质、语境英美文学探究》
广告书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语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彼此间的解读与互动,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世界观、价值观差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笔者在对“河南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认知相关因素分析关系研究”课题论证的过程中,参考了由张琼创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本、文质、语境:英美文学探究》。
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在外语文学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的论文、序文及评论文章等,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英美作家及其作品,深挖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为人们理解文化间的差异,从而促进彼此的理解与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书分为“族裔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序言与译后”“经典作品新读”四个部分,收录了三十五篇作品。
其中,“族裔文学研究”颇具特色,作者选取了部分美国印第安裔和华裔作家的作品作为分析对象。
例如,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四灵魂》,讲述的是一位印第安女性弗勒,从被白人掠夺去的印第安保留地来到城市,最终又回归部落展开复仇的故事。
作品呈现了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大环境下,作家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处境的思考和忧虑。
在选择华裔作家时,作者同样挑选了三位女性作家的作品作为研读对象。
在《现实与想象的距离——读任璧莲新作<爱妾>》一文中,作者分析了通过被刻意集中在一个家庭里的初代、二代移民,与作为白人代表的儿媳之间,由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反映出自第一批华人登上美国土地的一百多年后,华裔仍纠结在被忽视与被关注之间的矛盾状态,这无疑是对“美国梦”的一个生动的注解。
在“文学理论研究”部分,作者论述了当代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其中《从文本述说的时代到述说文本的时代——论改编研究的跨学科视野》一文把文学改编作为论述的主题,阐述了文学作品在被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抽象语言转化成直观表达时容易产生的误读。
同时,作者也指出文学与影视作品之间,更多的是互补而非对立关系,并对新时代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很有建设性的思路。
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
美国文学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陈靓*内容提要:在多元文化的动态语境下,当代美国本土文学的创作在族裔性的把握上遇到了诸多挑战,在族裔特征的同质化和凸显差异的解构性张力之间徘徊。
厄德里克在《拉罗斯》中,以“修复式正义”为主题,为族裔性构建了开放的空间,赋予文本以鲜明的空间性,并以历史性增强族裔性的现实特质。
丰富的空间特质与现实的族裔理念相辅相成,开放的创作策略为小说带来了鲜明的身份特质和现实力度。
关键词:《拉罗斯h路易斯•厄德里克;族裔性;空间;叙事A bstract:In the dynamic multicultural context,contemporary Native American literary writings are challenged by the handling of ethnicity and caught in the tension set between essentialized ethnic features and deconstructive differentiation. In LaRose, Louise Erdrich, under the theme with restorative justice, builds an open spa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ity and endows the novel with a strong feature of spatiality,enhancing its realistic feature with historicity. With the open-ended writing strategy,the combined rich spatiality and realistic ethnic notion work organically to endow the novel with peculiar identity feature and realistic power.K eyw ords:LaRose;Louise Erdrich;ethnicity;space;narrative在近几年的创作中,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1954 -)重点关注正义主题。
空间下沉的隐喻与逻各斯的重建--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批判叙事
空间下沉的隐喻与逻各斯的重建--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批判叙事李红章【期刊名称】《人文杂志》【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在马克思的哲学叙述中,存在一种空间性的隐喻,它与古希腊哲学、甚至基督神学保持着叙事上的张力。
马克思以空间的下沉指明了无产阶级的现实遭遇,也透显了后者在社会历史上的载体、根基品质,暗示了一种新唯物主义的叙事可能。
在这种叙事中,马克思以对社会阶级锁链的批判,回应着古希腊哲学中存在巨链的隐喻,重新演绎了宿命论和生成论的辩证法;而对于基督神学的巴别塔隐喻,马克思重新解读了革命叛乱与语言混乱的现实意蕴,展开了对意识逻各斯(即意识形态)之普遍语法的解构与重建,开始了新的哲学叙事。
马克思的这种逻各斯革命是在新的救赎叙事形式下完成的,无产阶级以复数的形式成为了英雄整体。
充满张力的叙事使得马克思文本呈现出令人困惑的属性,这正是在思想的逻各斯革命阶段展开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的。
【总页数】6页(P21-26)【作者】李红章【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38【相关文献】1.重建劳动与自由:安德烈·高兹对资本主义劳动意识形态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批判 [J], 温晓春2.从语言批判到意识形态批判的叙事——简评詹明信的马克思主义语言批判 [J], 袁文彬3.政治哲学批判的空间形而上学叙事——马克思《博士论文》对其青年时期激进思想的理论奠基 [J], 温权4.从时间到空间:全球化、现代化叙事逻辑的转化——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批判的视角 [J], 杨永强[1];谢亚洲[1]5.基于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视阈下的后现代图书馆学叙事话语反思 [J], 马占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意蕴
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意蕴张明兰;殷定芳【摘要】以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为范本追溯以敬畏生命、“天人合一”、和谐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印第安传统文化.厄德里克将族裔文化聚焦于生态伦理层面,旨在按照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所昭示的生态思想重构人与自然之间、不同种族之间的和谐共存.在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当今,厄德里克借返魅自然重塑人对自然的谦卑,可促使我们在反思和启发的语境中考量现代文化中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为构建现代生态文化提供有益的价值参照.【期刊名称】《淮阴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3)002【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路易斯·厄德里克;印第安传统文化;北达科他四部曲【作者】张明兰;殷定芳【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作为北美大陆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大自然结合成一体,与自然界的万物交流感情,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态道德观。
他们信奉世间万物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人类只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一环。
在堪称土著人生态整体主义宣言的《西雅图宣言》中就有这样生动、激情的描述:“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而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芬芳的花朵是我们的姊妹,驯鹿、骏马和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河里泛起的水花,草原上的露珠,小马的汗水和族人的汗水,全都属于一个整体,全都属于一个种族,我们的种族。
”[1]西尔科也用诗性的语言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大地是你的母亲,她拥抱着你;天空是你的父亲,他保护着你;彩虹是你的姐妹,她爱恋着你;风儿是你的弟兄,他们为你歌唱”。
[2]艾伦则明确了印第安人的价值观:“我们是大地,大地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
……这是印第安人生活的核心理念。
”[3]印第安人对自然中的所有生命都怀有深深的敬畏,并坚信这个“大家庭”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人类应与大地共存,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家园,与万物保持平衡、稳定、和谐、互惠的关系,更不应超越生存的需要冒渎大地,滥用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抑、异化与重塑:空间批评理论视阈下的路易斯·厄德里克《四
灵魂》之解读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印第安裔作家,并被誉为土著美国人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浪潮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
她的作品涉猎颇广,诸如小说、诗歌、儿童文学等,尤以小说见长。
出版于2004年的《四灵魂》是其现代之作,讲述了一位印第安女性弗勒因其土地被美国白人掠夺而从印第安保留地来到城市,并最终回归印第安部落的复仇之旅故事。
本文以弗勒在复仇之路上一系列的物理空间转换为切入点,以及她在不同空间内的心路历程为小说主线,探究了一位经受主流文化同化下的印第安女性是如何实现自我重建的。
由此,本文从空间批评理论视角着手,借助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的心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和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通过分析弗勒在个体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不同空间实践经历,探究弗勒受压抑、异化、重塑的过程及其原因。
首先,论文分析了弗勒在个体空间内受压抑的原因:不和谐氛围的煎熬、处于美国白人权力之下的压迫与有限空间的限制。
其次,论文论述了弗勒在心理空间内的异化原因。
由于受个体空间的压抑、毛瑟阴谋的诱惑、酒精的控制与物欲纵横的美国白人世界的影响,弗勒被彻底异化,迷失其中。
最后,论文探究了弗勒在社会空间中的重塑过程。
在社会空间的能动作用之下,在经历了自我觉醒、自我反抗与重建的过程之后,弗勒逐渐脱离了异化的心理空间,回归印第安传统。
基于弗勒在三个空间维度的经历,结合当今社会主流文化优于传统文化的现状,本文从空间批评理论视角对厄德里克《四灵魂》的解读,不仅呈现印第安人在其传统文化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交锋中所面临的生存空间的困境,而且强调印第安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同时也反映了厄德里克对于土著美国人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