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北师大版)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北师大版)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北师大版)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加与减”本单元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2、第二单元购物(元、角、分的认识)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学生能充分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五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八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从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打好基础。
2、第六单元“测量”(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九单元教材分析三、单元编写特点与建议本单元包括“生日”、“买书”和“抛硬币”三节教材。
前两节是统计的内容,第三节是概率的起始课。
作为统计的学习内容,在知识点上的进展是微不足道的,重在发展统计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作为概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必须通过“抛硬币”、“摸球”等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感受现实世界中大量的不确定现象,这是学习概率的基础。
1.在调查活动中,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初步知道数据获取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表现在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过程,把统计的结果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解释统计的结果,并做出决策或预测未来。
第一个活动:生日,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分别调查的是班里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进一步感受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特别是通过学生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进行数据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
其次,在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做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二个活动:买书。
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我们班要设立图书角,买什么书呢?”“我们调查一下吧”。
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机灵狗:“说说你想怎样调查?”就要展开一系列的调查活动,调查方式可以多样化,用举手、询问的方法都可以,把调查结果用在方格纸中涂色的方式呈现出来,把人数填在表中,并回答一些问题。
特别是第(3)个问题,如果让你为班里去买书,你怎么买?说说你的想法。
这就是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
通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统计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建议:①应该放手让学生(可以分小组活动)选择他们认为方便、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
②每个人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用图表描述统计数据。
③让学生围绕教材提供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开展的调查活动尽可能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内进行2.在活动中,体验客观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
最新整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讲座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感谢进修学校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能在此解读教材。
我负责的是第三册《数与代数》领域的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计算应该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知识从哪里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计算(为了解决问题);二是知识怎样来——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是知识到哪里去——让学生用计算进一步解决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活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现在我就以单元为载体作简要解读,谈谈如何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活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单元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交流:一、单元目标二、单元知识联系三、教学内容及课时数四、教材分析五、教学建议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P32~53)一、单元目标:1.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2.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感受乘法与除法的密切联系。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
4.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教学内容及课时数:内容建议课时数分桃子(体验平均分的意义)3 分苹果(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分糖果(体验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与策略的多样性)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与除法算式)3 飞行表演(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练习二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2~3 运动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快乐的动物(体会倍的意义)4~5文具盒(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6~9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二年级下册●二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的竖式计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倍”的含义●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已学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乘法的意义●2~5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花园(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一些简单问题)练习三四、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物的问题,深刻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加与减本单元在已经研究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100以内三个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这既是对以前研究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研究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第二单元:购物本单元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已经认识元、角、分的基础上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材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多样化的付钱方法,能正确计算应找回的钱数。
本单元内容的研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购物的生活,体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本单元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5课时内容。
第1课时“有多少块糖”,通过数数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
第2课时“儿童乐园”,结合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第3课时“有多少点子”,通过讨论算法,让学生体会用乘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
第4课时“动物聚会”,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乘法的意义是研究乘法的关键。
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北师大版)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加与减”本单元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2、第二单元购物(元、角、分的认识)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学生能充分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五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八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从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打好基础。
2、第六单元“测量”(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分一分与除法》(教材解读)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
探索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乘除法。
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
”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表内乘除法。
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除法,这部分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所以除法的学习需要加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教材从简单到复杂,安排了四次分物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并引入除法算式,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在计算表内除法的学习中,教材呈现了四种方法,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便性,并让学生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发展抽象思维。
(三)学生认知情况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乘法了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这为学习本单元做好了知识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活动,知道将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为学习除法打好了基础。
二、单元目标拟定1.通过分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情境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概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基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为二年级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数学知识。
教材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长度与重量、时间与钟表、图形的认识、方向与位置、简单的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理解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概念,认识简单的图形和方向。
教学难点则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习评价与反馈学习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其成绩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七、教材特色与亮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具有以下特色和亮点:一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图文并茂,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多种题型和练习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教材使用建议在使用本册教材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注重因材施教。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意义。
2.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
3.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教学难点1.初步认识乘、除法,掌握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2.初步理解图形的变化,初步认识测量单位。
3.通过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情境教学法。
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具体中抽象,理解数学的意义。
3.体验式教学法。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建议1.注重启发式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具体中抽象,理解数学的意义。
3.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4.注重巩固复,加强练,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可以通过乘法来解决。
比如,当我们去超市购买商品时,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然后将它们相乘来得出总价。
这就是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之一。
除了购物之外,乘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
例如,在做家务时,我们需要计算清洁用品的用量和使用次数,然后将它们相乘来得出我们需要购买的清洁用品的总量。
这也是乘法在生活中的另一个应用。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乘法不仅仅是一种数学运算,它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研究乘法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和决策都非常重要。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二上第六单元《测量》单元教材解读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二上第六单元《测量》单元教材解读本文介绍了XXX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课程标准要求和编排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本单元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掌握基本图形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以及进行恰当的估测。
教科书的编写特点主要体现在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厘米的认识、米的认识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包括长短的比较,后续研究的相关内容包括认识分米、毫米、千米和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科书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积累基本的与测量活动相关的活动经验。
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丰富了对测量工具、测量手段和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同时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
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需要有丰富的现实材料做支撑,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际测量,也更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例如,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1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或1米;先估测再实测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长度,或者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来表示一些熟悉物体的长度等等,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这是米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材创设了非常丰富的估测、实测活动,让学生对"厘米"、"米"等度量单位有了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反过来这也能促进学生估测意识的形成和估测能力的提高。
我们选择了XXX版、人教版、苏教版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二上第六单元《测量》单元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解读一、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段,其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度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
针对本单元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4个小点:(一)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二)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果有很好的感悟(三)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地选择度量单位、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四)重视估测及其简单应用估测或估计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强调的内容。
二、本单元在学段、本领域的地位作用,编排特点《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之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本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根据测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结合儿童学习测量过程的观察与研究,有效的测量长度的教学可以参照“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
因此,教科书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积累基本的与测量活动相关的活动经验。
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丰富了对测量工具、测量手段和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同时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对它们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现实材料做支撑。
北师大二年级上数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这本教材已经用过一年,所以老师们都有一些了解,整套教材最大特点就是“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这些情境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除此之外本册教材也调整了一些知识顺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练习题方面,习题分为多个层次,既有基础和变形练习,也有发展学生能力的拓展练习。
(ppt2—29)无论是哪一单元,我们老师都知道有试一试的内容的是2课时完成,其他都是一课时。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包括一、二、三、五、七、八、九这几个单元.(ppt30—-32)第一单元加减法(ppt33)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其实没有改变,这是将其由一年级下册后移到二年级上册,这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学习目标、课时安排:(ppt34-—37)第一课:谁的得分高第一课“谁的得分高”通过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戏的情境来引入100以内数的连加。
(ppt38-—40)除了情境图,教材还呈现了两个人的得分统计表,把数学信息隐藏在图标中。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引导学生会看图表,看懂图表,从图表中找到数学信息,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任务。
问题1,便是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学会收集信息,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他得到的信息,老师可以引导先让学生弄明白每一行的数字代表的内容,再引导学生弄懂每一列数字代表的意思,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
问题2,是让学生说一说笑笑和淘气谁说的对,说出自己的想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读懂别人的想法和别人对话,这也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解读淘气的想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机灵狗的话,明确比赛规则,再来解读笑笑的想法。
问题3,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是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总分的算式和算法。
淘气总分的列式对于学生来说不难,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式表示的内容,只要学生能正确地列式并理解算式的内容就可以。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二上第九单元《除法》单元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除法》教材解读一、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一)知识技能方面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的计算表内除法;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除法实际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三)问题解决方面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画图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本单元的内容分析本单元是本册教科书“数与数代”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了初步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科书一共安排了两个主题,“长颈鹿与小鸟”旨在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农家小院”一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课,主要巩固和灵活运用乘除法知识和有关倍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单元的编排特点本单元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不同运算方法的过程,感受运算方法的多样性。
在“长颈鹿与小鸟”一课中,在探索如何计算“42÷6”时,教科书除了介绍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还呈现了另外 3 种思考方法;利用点子图进行思考、利用数线进行思考、利用表格进行思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一课 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主要涉及数的概念和数的应用,学生要求掌握数数、比大小、运用数操作符表示数等数的初步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对数字能够做到熟记和有效利用。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基本的数数方法,包括快速数数和逐个数数。
2.熟记并掌握数字1-6的英文单词表达。
3.学会通过图形来加深对数量的理解,描述图形数量的变化。
4.熟练操作数操作符,如+、-、>、<等。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图形和数值来进行计算和比较,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记录、比较等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互动游戏来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如:大家喜欢吃糖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糖的知识,例如大家手里有一个糖果,可以通过数数来交流糖的数量,如何比较两份糖的多少呢?2. 学习内容(1)学习数字的表达通过数学歌曲或其他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记数字1-6的英文单词表达。
(2)数数方法的简介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介绍快速数数和逐个数数的方法。
(3)图形数量的描述引入关于糖果数量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图形如何描述数量的变化,如使用小碗来表示不同数量的糖。
(4)数的运用通过图形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比较数值,更好地进行数字的理解和计算。
3.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需要多加练习和思考,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课后作业设计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可以在课堂上讲解答案和解题方法,也可以布置到课后进行自主练习。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图形数量的应用来加强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讲解速度和语言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2.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数字表达、数数方法等,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大数目物品平 均分
•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图形的运动经验,第四版教材还增加了第四单元“图形的变 化”。通过“折一折”“玩一玩”“做一做”等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 累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经验。
2、适当调整知识顺序,使学习内容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 参考实验过程中教师的经验和反馈意见,第四版教科书对教学内容、编写体 例做了适当调整。教过第三版教科书的老师可能发现,本册中有两个单元是 原来一年级下册的内容:第一单元“加减法”,第二单元“购物”。
新世纪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
培训内容
本册教材整体介绍 各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典型课例片段欣赏
教学资源推荐
本册教材整体介绍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色
•1、落实《标准》要求,重视学生数学 活动经验的积累。
•第四版教材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利于 学生经历数学学习,逐步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的内容。如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乘 法的学习经验,教材在第三单元第一节 安排了“有多少块糖”.
• 之所以把这两个单元从一下后移到二上,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 小,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理解起来有困难,缺少实际购物的生活经验。这 样调整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 本次修订教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部分计算单元后移
• 将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移到一年级下册;将一年级下册“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后移到二年级上册;将二年级下册“乘 (除)加、减的两步混合运算”后移到三年级上册。
单元学习目标
•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 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二上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单元教材解读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教材整体解读一、本单元主要内容:1、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单元的内容框架和思维框架。
本单元安排了有多少块糖、儿童乐园、有多少点子、动物聚会4节新课和练习二。
学生在有多少块糖一课感受相同加数连加的现实背景,在儿童乐园一课认识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在后两课进行乘法的解释与应用。
2、各课内容分析:“情境+问题串”是北师大教材的整体编写特色。
下面,我们跟着课本细细品味。
二、本单元地位作用:学习本单元,学生有哪些经验与基础呢?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20以内的加法,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法。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应用、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应用、第二学段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法、分数乘法奠定了基础。
三、不同版教材对比1.人教版、苏教版与北师版不同之处本次主要选取了人教版、苏教版与北师大版进行比较。
乘法的初步认识编排在人教版二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苏教版二上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两个版本在这一单元还编排了部分数的乘法口诀。
跟着教材大致浏览下学习内容,人教版有6页,苏教版有5页。
较北师大版的10页均有所减少。
从具体编排来说,人教版和苏教版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由学生熟悉的情境提供同数连加的式题,进而引出对乘法运算的介绍,让学生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第二,沟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与北师大版《儿童乐园》一课的学习层次基本一致。
人教版采取逐步开放的形式,将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用“几个几”的形式与加法算式表征出来。
苏教版用“几个几相加得几”的形式与加法算式表征。
北师大版呈现的是加法算式表征。
人教版与苏教版利用“几个几”突出强调乘法意义的本质。
在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有细微区别。
人教版在例1中介绍乘号,在例2中介绍乘数、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2、第二单元购物(元、角、分的认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学生能充分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五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八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
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从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打好基础。
2、第六单元“测量”(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
第三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七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
在学习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使
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
而学生只学过用加法,将感受到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通过“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等情境,由几个几个地数,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
在学习除法之前,教材安排了三个“分一分”活动――“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数目由小到大,突出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
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
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验除法的含义。
教材不要求学生背诵除法的结论,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2.关于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
本册教材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句。
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
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由于2~5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进行6~9乘法口诀的教学;6~9乘法口诀的数目虽然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应的巩固。
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
(1)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例如,第30页,通过数松果数,引入编5的乘法口诀;第14页一双筷子2根,通过就餐摆筷子的情境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
这样安排,
便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用连加算出得数,为编口诀做准备。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
因为每只手有5个手指,这是人人都有的学具;数数时,经常5个5 个地数。
这些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探索规律,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口诀编制的方法。
(3)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
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
这样安排,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来记忆口诀。
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例如,第36页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教材安排了“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引导学生找规律。
第78页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安排了“圈一圈”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6×9=6×□+6×□,帮助学生找相邻的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熟记口诀。
另外,教材设计了新颖的富有童趣的练习,除了一般的题目和“对口令”等形式外,还安排了“对口令”“找朋友”“找座位”等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内乘除法,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
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这部分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你学到了什么”,这是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与反思。
二是“我的成长足迹”,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与态度的总结与反思。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举措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举措。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本册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