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风筝的故事教案 华中师大版
2024年风筝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风筝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第四章“风筝的制作与放飞”,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简介、风筝的种类与特点、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风筝放飞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认识不同种类的风筝,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 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让学生掌握风筝放飞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步骤和放飞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种类、特点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风筝制作材料、剪刀、胶水、绳子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剪刀、胶水、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起源、历史和种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风筝的种类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步骤和放飞技巧。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风筝图案。
b. 学生根据设计图,动手制作风筝。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风筝放飞:a. 教师示范风筝放飞技巧,讲解注意事项。
b. 学生分组尝试放飞风筝,教师指导。
c. 评选放飞最远的风筝,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2. 风筝的种类与特点3. 风筝制作步骤a. 设计图案b. 准备材料c. 动手制作d. 放飞测试4. 风筝放飞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风筝”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要点:a. 风筝的起源、历史和种类。
b. 自己设计并制作的风筝特点。
c. 放飞风筝的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在放飞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不好技巧,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展览,深入了解风筝文化。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第3课《风筝》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第3课《风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材第3课《风筝》。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掌握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学习风筝的放飞技巧。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风筝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风筝的制作”,第三章“风筝的放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掌握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学习风筝的放飞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风筝的放飞技巧。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放飞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筝制作材料(竹条、宣纸、胶水等),示范风筝,多媒体设备。
学具:剪刀、胶水、尺子、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筝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介绍风筝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2)讲解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示范制作过程。
(3)学生分组讨论,明确风筝制作的具体步骤。
3. 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分组,领取制作材料,按照步骤进行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风筝放飞技巧学习:(1)讲解风筝放飞的基本技巧,如选择放飞地点、风向判断等。
(2)示范放飞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进行放飞实践,教师指导。
(1)学生展示制作的风筝,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历史文化2. 风筝的制作原理与步骤(1)选材(2)设计(3)制作(4)装饰3. 风筝放飞技巧(1)选择放飞地点(2)风向判断(3)放飞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并写一篇制作心得。
2.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筝制作和放飞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第3课《风筝》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第3课《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风作的历史及演变过程。
2、学生能基本学会骨架、扎线、粘纸等基本技能。
3、学生在同同学一起合作过程中,能相互帮助,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4、学生体验劳动的喜悦,热爱劳动。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教学难点∶风筝骨架的扎系、线的定位。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来历及演变过程、风筝的典故。
了解风筝的种类。
2、通过了解风筝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制作风筝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各组收集资料、风筝图片、风筝录像、同学制作的风筝幻灯片。
教学过程∶1、引发动机∶同学们你们喜欢风筝吗?谁放过风筝?(是呀!大家都喜欢放风筝,每年的春天风筝便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时光的美妙,生活的精彩。
)2、各学习小组讨论自己收集风筝的资料进行整理,准备汇报∶3、各小组汇报a、风筝的来历b、风筝的演变过程及图片c、风筝的典故d、风筝的故乡e、风筝的种类;4、同学们听了各组收集风筝的资料、图片有什么感想?5、你们想看看现代的风筝吗?观看图片(课件)6、同学们讨论一下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现代的风筝大家有什么感触?相互交流。
7、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也是放风筝的季节,今天我与同学拍下了西湖边人们放风筝的各种喜悦感情,请大家观看录像"放风筝"。
第二课时∶制作风筝教学目的∶1、通过制作风筝掌握扎线、定位、粘贴、打结的基本技能。
2、制作一只风筝或者小组创作一只风筝,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研究、小组合作的精神。
3、通过制作风筝让学生感到通过劳动带来愉悦的感受。
教学准备∶1、竹篾、挂历纸或桃花纸、双面胶、棉线、剪刀等。
2、几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教学过程∶1、引发动机、激发兴趣。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风筝的历史,知道了风筝的发展变化,还看了许多风筝的图片,今天大家带来了许多风筝,是不是想放放风筝了,请各组自由放风筝去吧!2、进行活动(大家刚才玩了风筝,开心吗?可是这些风筝都是你们买来的,要是自己制作一个风筝那会更有趣的。
《风筝》说课稿15篇
《风筝》说课稿15篇《风筝》说课稿1《风筝》一文是贾平凹先生写的,是一篇极富儿童气息,充满情趣的__。
这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与其同组的是《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以及单元练习。
《风筝》一文围绕风筝叙述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__详细地描写了孩子们的动作、神态、心情,做风筝时满怀憧憬和希望,即便做出的风筝并不精美,仍满心欢喜,高兴地称它为“幸福鸟”;做好了风筝,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风筝,他们快乐的喊叫,从早晨到下午,情绪高涨,兴味浓厚;可是忽然来了一阵风,无情地将风筝吹断,这可急坏了孩子们,他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想唤回断线的风筝,可是努力无效,风筝倏地飞得无影无踪;孩子们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自己心爱的风筝,于是开始苦苦追寻,他们愿意找遍每个角落……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多么自由、快乐的生活。
__正是因为这份感情深深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三年级的孩子品读课文,极其容易与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在教学预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同样的情一起飞,让孩子们读文入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体会,让孩子们感悟__的情感,学会把事写具体,把自己的情感变化通过动作和神态来表达。
抓住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件发展线,感受他们的心情由激动到快活,再到着急,最后又燃起一丝希望的这种心情的变化。
在实际教学中,在理解“精心”一词时,采用换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认真、仔细、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见得孩子们在做风筝时的认真样。
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
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抓住语言的空白点,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羡慕地、高兴地、激动地读好——“放得这么高!”特别是放风筝一段,我想着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体验风筝飞起来时孩子们的激动与兴奋,再读一读。
风筝的故事教案
风筝的故事教案标题:风筝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背景以及不同文化中与风筝相关的传统;2.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风筝的理解和情感;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风筝制作任务。
学习内容:1. 风筝起源和文化背景的介绍与讨论;2. 风筝的种类、结构和材料的了解;3. 阅读与分析一篇关于风筝的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4. 利用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风筝的想法和情感;5. 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教学流程:1.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不同风筝的形态,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好奇心;2. 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风筝起源于哪个国家吗?风筝在你的国家有特殊意义吗?”探究:3. 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不同文化中与风筝相关的传统,并与学生一起讨论;4. 学生小组或个人阅读一篇关于风筝的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实践:5. 鼓励学生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风筝的想法和情感;6. 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绘制或装饰风筝的图案;7.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并分享他们对风筝的理解和情感。
总结:8.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总结他们从这堂课上学到的关于风筝的知识和体会;9.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表达对风筝的兴趣。
10. 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风筝的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以评估他们对风筝知识的掌握程度;1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风筝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并给予反馈。
拓展活动:- 邀请风筝制作专家或艺术家来校内进行风筝制作和艺术展示活动;- 安排学生到户外进行风筝飞行体验,加深对风筝的亲身体验。
教学资源:- 风筝图片或实物;- 风筝制作材料;- 风筝故事阅读材料;- 图画纸、颜料和绘画工具。
(精品教案)《风筝》讲课稿
(精品教案)《风筝》讲课稿帮大伙儿整理的《风筝》讲课稿,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恭敬的各位老师:大伙儿好!我讲课的题目是《风筝史话》,我讲课的内容为六个部分: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法及学法五、教学预备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对这六个内容举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风筝史话》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7课的内容。
本教材原试用本由华中师范大学傅德荣教授主持大纲编写,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和编写,经过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图文并茂的描述,激发学生参与信息社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是本教材对于Word软件的第一课,其要紧包括设置字体、字号和格式;改变文字颜群;对文字添加特别效果;调整段降的对齐方式四个内容。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文字别再陌生,像往常学过的记事本,许多同学都能够非常灵便的运用。
如今,对Word软件也有了初步了解,别仅能在Word软件中输入文字,还能在此基础上整合语文相关知识来接着学习Word软件的其他功能。
别但为他们往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能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连贯、更系统。
固然,经过实际动手操作和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依照本课内容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懂几种常用字体,懂字号,懂几种对齐方式按钮能力目标会设置字体、字号和格式,会改变文字的颜群,会对文字添加特别效果,能调整文章段降的对齐方式情感目标经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重点:字体、字号和格式的设置,段降的对齐方式难点:字体、字号和格式的设置,段降的对齐方式四、教法及学法依照本课的内容、学生的具体事情,再结合教学目标,我要紧采纳了“任务驱动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别同教学办法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风筝的故事》教案
《风筝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种类2. 学习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看视频、听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 通过制作风筝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种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节,学生对风筝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
他们对风筝的起源可能还不太清楚,但是对风筝的兴趣可能比较高。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引入课题: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张风筝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张图片,猜猜这是什么东西?”学生可以积极回答,例如:“这是一张风筝的图片。
”导入问题: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可以先听取几个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风筝是因为什么原因能够飞起来的?”学生可以回答:“是因为风的力量。
”或者“是因为风筝的形状和材料的原因。
”2.风筝的起源观看视频《风筝的故事》:教师播放关于风筝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风筝的起源、制作和飞行的过程。
视频可以展示风筝起源于中国的古老传统,以及风筝的制作材料和飞行技巧。
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停顿并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觉得风筝的起源是什么?”、“你们看到视频中的风筝是如何制作的?”等等。
听故事《风筝的来历》:教师讲述关于风筝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进一步了解风筝的来历和文化意义。
风筝的故事教案
风筝的故事教案风筝的故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讲述风筝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思考风筝的象征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小时候玩过的风筝,让他们谈谈风筝的样子、飞行的感觉等等,激发他们对风筝的兴趣。
2. 给学生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这些风筝的特点。
故事讲述:1. 选择一则关于风筝的故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
故事可以涉及友谊、家庭、梦想等主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
讨论与分享:1. 在故事讲述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例如自由、梦想、希望等等,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风筝象征意义的理解。
创作与展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设计并制作一面属于自己的风筝。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竹棍、线等。
2. 引导学生在设计风筝的过程中,思考风筝的形状、图案和颜色,以及它们与自己的故事之间的联系。
3. 学生完成风筝制作后,组织展示活动,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延伸活动:1. 邀请一位风筝专家或者风筝制作师来学校,给学生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
2. 组织一次风筝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飞行风筝的技巧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与风筝相关的经历和感受,形成一本风筝故事集,可以在学校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展示。
总结: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分享,学生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风筝的故事,学生可以理解风筝的象征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生观念。
风筝的故事教案
风筝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风筝的故事,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通过制作和飞行风筝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风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风筝制作的材料,如纸张、竹子、胶水等。
3.风筝飞行的场地。
教学过程:引入:1.呈现一张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风筝的了解。
2.和学生一起观看关于风筝的简短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阅读与讨论:1.给学生分发风筝的故事,让他们阅读并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事中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然后请几个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风筝制作:1.向学生展示制作风筝的材料并给他们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制作风筝。
2.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风筝,老师可以在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
3.学生完成风筝后,老师带领他们一起前往风筝飞行的场地,进行风筝飞行的活动。
总结:1.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讨论他们对风筝的了解和飞行活动的体验。
2.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对故事和风筝制作的理解。
拓展活动:1.让学生自由创作关于风筝的作文或绘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和想法。
2.组织一场风筝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风筝并进行飞行比拼。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风筝飞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测验和学生的作文或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故事和风筝制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放风筝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放风筝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放风筝引言:放风筝是一项古老而有趣的活动,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风的力量,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让小学生们学习放风筝的教案,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
第一部分:学习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500字)放风筝作为一项古老的活动,在各个国家和文化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让学生们了解放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1. 学习放风筝的起源: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放风筝最早出现的国家和文化。
他们可以从图像、视频和文字资料中获取信息,了解放风筝最初是用来干什么的,以及人们是如何发展和改进放风筝的。
2. 不同国家的放风筝文化: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放风筝的特点和文化。
他们可以通过查找世界各地放风筝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了解不同国家的放风筝形状、材料和装饰的差异。
这将帮助学生们扩展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放风筝活动。
第二部分:设计和制作一个纸质放风筝(600字)在学习了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之后,我们将引导学生们设计和制作一个纸质放风筝。
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来设计放风筝的外观,然后进行打印和制作。
1. 设计放风筝:使用计算机制作软件,例如绘图软件,让学生们设计放风筝的形状和图案。
他们可以用几何图形、文字或其他图案来装饰放风筝的表面。
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学生们可以体验到信息技术在创作设计方面的应用。
2. 打印和制作放风筝:一旦设计完成,学生们可以使用打印机将放风筝的设计图案打印在纸上。
然后,他们可以按照教师的指导和教案提供的步骤,将纸质放风筝制作出来。
这一步骤将帮助学生们实践信息技术在创造和制作方面的应用。
第三部分:放风筝的实践和团队合作(600字)一旦学生们完成了纸质放风筝的制作,我们将引导他们进行实践和团队合作。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风的力量和放风筝的飞行原理。
风筝的故事的教案
风筝的故事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风筝的故事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亲身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教案时间:2-3个课时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0分钟):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风筝,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不同文化中与风筝相关的传统。
知识探究(3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风筝的种类和用途,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类型风筝的共同特点。
实践制作(6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风筝制作步骤,并提供所需材料。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使用纸张、竹子、线等材料制作风筝。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风筝的装饰。
展示和飞行(3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风筝,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
2. 教师带领学生到宽敞的户外场地,让学生尝试放飞他们的风筝。
3. 学生观察风筝在空中飞行的动态和特点,并互相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总结和评价(20分钟):1. 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并讨论他们在制作和飞行风筝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风筝制作过程的总结报告。
3. 教师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风筝。
2. 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纸张、竹子、线等。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筝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
2. 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或风筝展览,拓宽他们的视野。
3. 邀请专业的风筝制作人或风筝爱好者来学校进行分享和指导。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记录。
2. 学生制作的风筝的外观和飞行状态。
3. 学生的总结报告和教师的评价。
2024年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
2024年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风筝的热爱和童年回忆的美好。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应用。
3.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理解。
2.学生对风筝文化的了解。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风筝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猜测课文内容。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字形和词义。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欣赏和积累。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
五、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风筝的印象,分享自己的风筝故事。
2.个人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介绍制作过程和心得。
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六、巩固拓展1.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编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2.教师出示风筝相关图片,让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描述。
3.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七、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风筝的喜爱。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作文。
教学反思:1.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教师要耐心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2.在生字词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3.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任务一风筝的设计(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风筝的设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放过风筝吗?有没有遇到过风筝飞不起来或者容易翻滚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风筝设计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任务一风筝的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风筝,了解其特点,提升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并制作风筝,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设计风筝时发挥创意,形成独特的作品;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组合作完成风筝设计制作任务,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
任务一风筝的设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
《任务一风筝的设计》选自四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三章《动手动脑,创意无限》。本节课主要内容为:
1.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及制作材料;
2.学习风筝的设计原理,掌握风筝的基本结构;
3.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风筝;
4.掌握风筝放飞技巧,体验风筝飞舞的乐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筝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和其在实际放飞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风筝设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的风筝制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课堂总结时,我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给予了肯定,但我也意识到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疑问和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华中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7.风筝的故事课件
小博士提醒您
1.拖动按钮之前先把光标移动到文章段落的前面。 2.如果想让每一段的开头都空两个汉字的位置应先把整 篇文章选中刷黑。
小发现
比较一下,你发现它们有哪些不同吗? 为什么会这样?请将你rd中调整行间距的方法
课后实践
将《蚂蚁重还是人类重》这篇文章在 word中进行排版(p48)
风筝的故事
仔细视察并比较下面的两篇文章,结合我们学习 的课文,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篇?
风筝的故事
风筝是历史上真正的飞机最早的雏形,它早在公元前 1000年就由中国发明了。而欧洲的风筝,据人们 所知,最早出现在14世纪。在东方,风筝用于宗教、 捕鱼、军事通讯,而且用来载人。在欧洲,风筝最 初是作为一种军事标志出现的,到16世纪就变得普 遍了,成了从东方传入的一种儿童玩具。
想一想,写一写
• 怎样使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空出两个汉字的 位置呢?
• 动手试一试,把你知道的操作方法写在下面 的方框里(p50)
方法一:按空格键 方法二:拖动水平标尺上的按钮
• 动手试一试,哪种方法方便快捷?
认识水平标尺及缩进按钮
悬挂缩进
关于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一、关于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四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方法。
难点:掌握风筝的制作技巧和放飞技巧。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述风筝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
3. 制作方法讲解:教师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包括纸张选择、剪裁、组装等步骤。
4. 动手制作: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分组合作制作风筝。
5. 风筝放飞技巧:教师讲解风筝的放飞技巧,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7.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风筝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九、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风筝,并尝试在户外放飞。
十、评价方式:1. 学生制作的风筝外观、结构、放飞效果等方面。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3. 学生对风筝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六、教学内容:风筝的类型与特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风筝以及它们的特点。
2. 教学过程:a.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风筝图片,如软翅风筝、硬翅风筝、板式风筝等。
b. 引导学生讨论各种风筝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c. 教师讲解各种风筝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风筝进行制作和放飞。
七、教学内容:风筝的设计与创新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和制作具有个性化的风筝。
《风筝》信息化教学设计
3、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4、梳理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1、各小组汇报学懂的知识。
1、读词语及句子,读准字音。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事?
3、交流。
4、提出问题。
PPT课件出示词语、句子、图片
三、合作学习,品读感悟:
★做风筝
1、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写了做风筝?
6、指导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7、指导朗读。
★感悟做风筝的快乐。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我们在做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画出句子。
2、读句子。
★感悟放风筝的快乐和丢风筝的着急。
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我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交流。
3、找一找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
3、带着越来越浓的快乐读句子。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三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仍然比较困难。
4、看视频,回忆、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5、风筝突然飞走了,此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6、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7、再读,读出感情变化。
PPT课件出示词语、句子、图片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风筝史话教案 华中师大版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风筝史话教案华中师大版一、教材选择:华中师范大学版第四册第7课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修饰文字的功能和作用,初步掌握文字修饰的几种常用的技术。
(二)通过当“WTT辑”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及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通过当“WTT辑”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探索的意识。
(四)使学生体会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和作用。
感受“自主尝试→创新”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有关信息技术问题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几种常用的文字修饰技术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信息处理能力。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的实际运用价值和作用,感受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教学策略:教法:由于全体学生对word比较熟悉,少数学生可能已掌握文字修饰,而对文字的修饰需根据美化的需要进行,其操作技术本身比较简单、直观。
所以本课建议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实践建构意义”为指导思想开展教与学。
本节分2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基本修饰技术:首先安排已修饰和未修饰的《风筝的故事》这篇文章,让学生比较,然后把不同点填如方框内;接着安排小活动让学生自主研究,接下来安排“小桥梁”,把设置字体及字号的步骤用图表示出来,并且留出方框供学生填写;最后是“小发现”以填空的形式把学生上述学习活动中的收获表达出来。
第二模块是特殊效果:教科书首先用图展示一种特殊效果,并画出操作步骤,目的是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接着安排填写操作步骤的方框;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字号、字体,这里安排“小博士信息港”;然后安排“小实践”让学生自己修饰文章;最后是“小评价”,教科书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师生从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本课“课后实践”部分,要求把文章输入电脑并进行修饰。
学法:㈠首先创设“编辑部收到小博士的稿件”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比较2篇文章,选那篇刊登,为什么?这个问题很关键,对本课具有导向作用。
华中师大版(三起)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风筝的故事课件-
写一写
试着把文章修饰得漂亮一些,并把你的 步骤写下来。
课后实践
你知道“左缩进”是控制段落的什么 吗?
小博士信息港
通过拖动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按钮, 可以实现“首行缩进”、“左缩进”、“右 缩进”和“悬挂缩进”。
试一试
试着将你喜欢的文章复制在Word里,并 进行排版。
你知道怎样操作可以通过“标尺”工具 一次调整整篇文章?
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大家都学会了么?
谢谢
风筝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会使用“标尺”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排 版。
2.能熟练的编辑出一篇赏心悦目的文章。
小探究
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风筝的故事也 非常多。你知道哪些关于风筝的文章吗?
做一做
你准备怎样使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空出两 个汉字的位置?
小博士信息港
Word中的行距习惯以“磅”为单位,1磅大约 相当于0.35毫米。磅数越大,行距也就越大。
2024年风筝教案汇总
2024年风筝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年级下册第五章“春天的风筝”,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风筝的种类与制作原理、风筝的放飞技巧等。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5.1“风筝的起源与发展”,5.2“风筝的种类及制作方法”,5.3“风筝的放飞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2. 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会风筝的放飞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方法与放飞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学会风筝的放飞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条、胶水等)、风筝放飞工具(线、杆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风筝制作材料、风筝放飞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筝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风筝的历史与文化,讲解风筝的种类与制作原理。
3. 实践操作:(1)发放风筝制作材料,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风筝制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4. 风筝放飞技巧讲解:介绍风筝的放飞方法与技巧,强调安全事项。
5.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风筝放飞实践,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2. 风筝的种类及制作方法3. 风筝的放飞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风筝”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的风筝制作过程与放飞体验。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作文内容真实、具体,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高,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风筝放飞环节,部分学生对风筝的控制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风筝的历史、文化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风筝特色,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风筝的故事教案华中师
大版
(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段落排版的功能和作用,初步掌握段落排版的几种常用技术。
(二)通过做“WTT辑”排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做“WTT辑”排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对于实质相同或相近的问题,要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解决”,进而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
(四)使学生体会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和作用及感受“自主尝试→创新”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有关信息技术问题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几种常用的段落排版技术的同时,培养信息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实质相同或相近的问题,要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解决”。
教学策略:教法:由于全体学生对word比较熟悉,水平标尺在写字板一课中已经学过,为段落的排版做好了铺垫,关键是“段落”对话框的使用技能。
所以本课建议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实践建构意义”为指导思想开展教与学。
本节分2个模块,第一模块首先安排“小活动”让学生把每自然段开头空两
格,并要求把操作方法填入方框内;接着提供图文并茂的“小桥梁”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水平标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小实践”,为了让学生提高效率,紧接着安排“小桥梁”启发学生提高技能。
“小博士信息港”提供有关标尺的知识,以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第二模块首先用图展示两种版面的《风筝的故事》,让学生比较,生疑,接着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以提示。
这里的“小博士信息港”解释“磅”的概念;最后是“小评价”用表格的形式,从自己对自己、同学对自己和老师对自己三方面评价自己的表现情况。
课后实践:第一题要求把上节课修饰的文章《蚂蚁重,还是人类重》学法:㈠首先延续上节课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修饰后的那篇文章,引起质疑:每段开头没有空两格,如何空出来?可采用全班探讨式,通过会话明确以下几点:每段按空格键效率低,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此时教师给予提示,让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水平标尺,用以激活学生原有经验。
㈡学生思维激活后,教师引导“WTT辑”们自主选择多种方式(或看教科书,或与小组讨论或独立试探)探索学习,然后通过师生交流初步建构‘首行缩进’等概念及其操作。
接着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行距的文章,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段落对话框的有关设置。
以上2个知识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尝试成功,所以教师应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为主,重在了解程度不高的学生学习状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指导动手实践,使其体验成功。
这个环节有利于帮助后进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和意识,望教师不可放过这个培养机会。
㈢最后首尾呼应,让学生根据电子报刊布局需要排版。
然后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从信息技术和实际应用需求两方面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会新技术的过程。
这样这样学生得到激励和鼓舞,既明白好的成果是怎样的,而且能领悟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环境:网络教室、准备好已修饰文章一篇,设置为2倍行距的文章一篇;未完成的电子“班刊”,待排版的稿件若干篇。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疑,形成动机
1、“《风筝的故事》这篇文章修饰得不错,但小博士还不太满意,我班的WTT辑们联系作文的格式要求,说说哪里有问题?”
2、“那么,每一自然段开头如何空两格?”在学生尝试基础上让他们思考,有没有一种效率高的方法?
(二)引导探索,主动建构
1、“上节课你们修饰的文章,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么想想上学期在写字板里利用标尺怎么排版的,你能在word里完成吗?动手试试。
”师生交流尝试学习结果
2、你看,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字体对话框打开段落对话框试一试。
3、小结。
“WTT辑”们通过尝试都学到了哪些技术。
(三)情境应用,完善结构
1、下面你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技术,把段落重新排版,使你要刊登的文章所占空间刚好放入各组的电子报刊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2、展示学生作品,以“富有创造性,版面合适美观”为评价标准,教师点评、生生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