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1-23
Baidu Nhomakorabea
关于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与教育观
每一次新课程培训,我们都遇到同样的 问题,那就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轻视课程理念。 似乎在新课程培训中,最有用的就是,你告诉 我,这一章教材如何分析?这一节课怎样教? 这个实验怎么做?新课程与老教材之间的区别 在哪里?等等。至于始终围绕我们的核心问题 ——观念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 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发展。
“实”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三维目标具体、落实 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安排教 学。 实验活动切实可行。实验器材是通用设备;提倡 “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精神。
2014-11-23
最大的特点————自主学习
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它在体现学生自主 学习方面下足了功夫铆足了劲儿。
按照词典上的解释,观念就是思想意识。 因此,观念是决定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观念、理念问题不解决、不改变,即使你对 每一节课,每一个实验都研究得很透彻,你 仍然是教不好课。更谈不上达到最佳效果。 观念是什么?有人说它太空洞,距离我们太 遥远。这是一种误解,一种愚见。 在这一点,我们不如世界上绝大多数的 跨国公司,他们往住花最大的价钱,请最好 的老师,做最生动的报告,以转变员工的观 念。(当然,深圳富士康是例外)
2014-11-23
我的实验
2006年8月17日下午,我一个人在家里就这 个提法,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所用的平面 镜大小为15厘米×20厘米,时间是下午3点整, 天气晴朗,当阳光反射在距离为1米至8米范 围内的墙上时,光斑的形状都与镜子的形状相 似,为长方形或梯形。 但当屏与镜子的距离超过5米以上时,可以观 察到,光斑的亮度不是各处均匀的,在其中心 部位隐约可以看到较强的圆形亮斑。 接下来,我用贴纸法将平面镜变成边长为2厘
2014-11-23
案例4:观察水的沸腾
2014-11-23
案例4,观察水的沸腾(探究)
老师的小黑板: 1、最初,小气泡只出现在烧杯的底部。气 泡上浮时大小基本不变化。 2、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逐渐增多。当加 热温度接近100°时,气泡大量出现,并且在 水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产生气泡。 3、在接近100°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 程中,体积迅速增大,直致到达液体表面时破 裂。
2014-11-23
教材页
2014-11-23
与人教版对比
人教版的长处是引 入了光路图。在这一点上, 我个人也一直坚持这个想法。 教师教学中可以考虑兼收并 蓄,或在单元复习时引进平 面镜成像光路图。
2014-11-23
初步分析
上述实验现象,实际上就是“小孔成像” 与“平面镜反射原理”的结合。与单纯的“小 孔成像”所不同的是,小孔成像只能是“物”、 “孔”、“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而小平 面镜成像却不会遵从这个规律。后者只遵从 “反射定律”,即像与物分布在平面镜法线两 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14-11-23
案例1,关于观念:小学语文课上的女教师
在问及每个学生的家长工作单位及身份时,一 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自报,她的父母亲在环卫 处工作,是清洁工。 如何评价这位学生的父母亲,教师的备课笔记 里不可能有现成的说辞。只能是应急反应。而 这正是观察教师内心深处真实情感的最好时机。
2014-11-23
2014-11-23
实话实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初中物理中的结论实在是太简单、太经典 了,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发挥我们的“创造性” 和“想象力”呢?年龄越大的,学术造诣越深 的,这样的思维定势越顽固。所以在《初中物 理》面前,我们失去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然而,我们的学生可不是这样。他们 “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质疑一切。作为教 师,就是要保护好学生这样的科学品质和科学 精神。那怕他们的想法很天真很幼稚很离奇很 荒唐。这是新课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
2014-11-23
民主精神:案例6,美国老师为我们上课
一只“玩具”让我们30名全国集中 起来的高级教师坐在教室里玩了整整两天,教 师就是一言不发。甚至到了整个培训班结业, 也没有给我们一个答案,而是发给每位学员一 只写好投寄地址、贴好邮票的信封,要求大家 向他们提交我们探究的结果。 但是最后,美国老师的一句话非常耐人寻 味。他说只有中国人在课堂上没有提出应该提 出的“抗议”与“诉求”。
2014-11-23
更有意思的是,在我的实验中,屏与镜面的距 离为8.0米,圆形光斑的直径7.5厘米,如果将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1.5×10 ⑾米作为已知量, 不难计算出,太阳的直径约为1.4×10 ⑼米。 而太阳直径的精确值为1.39×10 ⑼米,二者 吻合得非常好。从这个实验中我们找到了一种 估测太阳直径这样一个重要天文数据的简便方 法,连初中学生都可以做到呢! 这些实验的另一个意义是,太阳光是平行光的 神话也被打破了,因为真正的平行光是不能成 像的。通常我们将太阳光视为平行光,只是在
2014-11-23
科学精神-----案例3,观察月亮,并记录观 察结果
在一堂《科学》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利 用晴朗的夜晚观察月亮的形状,并写出观察记 录。 A 月亮是一个球体。 B 月亮像一只挂在天上的银盘。 C 月亮像一条挂在天上的小船。 D 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月亮像一只银盘挂在偏 东约60°的天空上。
案例1,关于观念
一道选择题 A 你爸爸妈妈一定没读过什么 书,只能做清 洁工。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将来才能 从事更有出息的 工作。 B 噢,清洁工很辛苦的哟! C 清洁工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如果没有他们 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城市就不可能总是这么美 丽,这么整洁。让我们一起向×××的爸爸妈 妈致敬!
继而用遮盖法,在镜面上“造出”宽为1厘米, 长度可以调节的长条形小平面镜,保持平面镜与屏 的距离不变,仍为8米,这时可以发现,当镜子的长 度在2.8厘米以下时,光斑为圆形,当镜子长度超过 3厘米或更大时,光斑呈两端为半圆的长条形。显然, 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圆形光斑相交叠加的结果。 当长方形镜面的长度小于3厘米并不断减小时, 光斑的大小和大小均保持不变,即直径始终为7.5厘 米的圆形光斑。只是亮度有所变化,随着小平面镜 面积的不断减小而减弱。这就证明,屏上所得到的 圆形光斑确实就是太阳经过反射所成的实像。还可 以证明它是个倒立的像。
2014-11-23
新课程观改变人才成长环境
我国氢弹之父钱学森晚年,直至临终, 还一而再,再而三向温总理提出,中国什么时 候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出现诺 奖得主? 就教育来说,这是一个教育观念与教育环 境问题,就社会来说,这是一个政治环境与学 术环境问题。
2014-11-23
案例2,平面镜还能成实像?
2014-11-23
中国的小弟谷
可是就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在家长的 帮助下为这个“探究活动”设计了一个表格, 并且印制了100份。表格上有年、月、日、时, 有天气,有天空的分度图。他居然能够坚持一 百多天,天天(包括阴雨天)午夜时分到户外 观察并做记录,画出月亮的形状及其在天空的 位置。 老师问他为这个活动花了多少时间,他回 答说,没花什么时间。因为他的每一次观察只 需不到5分钟,这相对一般人每天浪费的时间、 碌碌无为所流失的时间来说,岂不是真的没花
2014-11-2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 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眼下 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科学探究”可千万不 能离开一个“真”字。那些不切实际的探究, 形式主义的探究,匆匆走过场的探究,为了探 究而探究,最终的结果,可能不是提高未来公 民的科学素养,而是引导“新新人类”在科学 的旗帜下弄虚作假,急功近利,轻狂浮躁,制 造出更多的伪科学来。
案例7:探究 从猜想开始
最有可能出现与课本上 猜想不同的情况是:滑动摩 擦力的大小会不会与相对运 动速度大小有关?会不会与 接触面大小有关?如果有学 生提出这样的猜想,那就很 了不起,只是初中学生对这 个问题的探究尚不具备条件。
关于“密度”的猜想与 假设 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猜 想与假设,那怕是十分 奇怪的猜想。但是关键 是每一种猜想与假设的 根据是什么?培养学生 尽可能提出合理的猜想 与假设。当然也不反对 同学们“乱猜”。猜想 未必都要有根据。
胡全 huquan2043@21cn.com 2010.7.3 于上海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 教材结构与特点
2014-11-23
本教材的编写思路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为依据,精选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必备 的物理基础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 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态 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强化学生的物理探究实 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 探究中获得发展。;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 素质不断提高。
2014-11-23
教材修订:尊重师生的创造
几乎所有的初中物理教材,包括文革前的教材, 都是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屏来 接收。” 如今正在使用的人教版、北师大版、上海版、 江苏版、沪科版等都还是这个定论。 最新修订的沪科粤教版,主编亲定为“平面镜 后面所成的像是虚像。”(8年级上册第57页)
2014-11-23
关于“科学探究”的思考
科学探究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一把 金钥匙,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崇高境界。 科学探究的最重要特征是“神秘感”。所有的 人类活动中,还有什么比“科学探究”更能体 现人的才华、睿智和创造力的呢! 既然科学探究是人类全部学习与生产活动 的最高境界,因此它的复杂性和严肃性也是不 言而喻的。对大多数中学教师包括在读研究生 都对“科学探究”还缺乏热情的国情下,要在 中国的中学生中普及“科学探究”,谈何容易!
涡阳县龙山中心学校耿多亮老师的一 个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提出,平面镜也可以成实 像,而且可以用屏接收。 对一个中国的中学生来说,这可是 一个“石破天惊”的“伟大发现”。他的老师 坦承,如果不是新课程观念的确立,他对这样 的“发现”压根就不会理踩,更不会花那么多 的时间去重复孩子们做过的实验,并拿出来与 外地的同行讨论。尽管这样的结论如果写在中 考试卷上,也许会判“零分”。
全书,这样的待填“空格”有近百处。对这 类“空格”的处理,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思考”、 “自主完善”、“同学互助”、“教师指点”、“板 书规范”等措施一一落实。
2014-11-23
编写线索 从现象到规律 从宏观到微观 从简单到复杂 从部分到整体
2014-11-23
沪科粤教教材中的栏目
科学探究 活动 信息链接 信息浏览
2014-11-23
这位老师的软肋
为什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全部擦掉? 为什么不问一问,同学们有没 有不同于小黑 板上的观察记录呢? 为什么小黑板上的结果不是临场从学生中的观 察记录中归纳而来呢? 说到底,是一个观念问题。
2014-11-23
案例5,电阻为负值?
在测量一只大约为100欧姆阻值的电流表内阻 时,四个教学班200名学生中,只有一组两个 学生发现有时测量值是“负值”。 其实也有其他学生,得到过这个“负值”,但 是他们都将它们当成“错误”从记录表中删除 了。 全国的中学生有多少?况且这套教材已经用了 好几届。 笔者重复做了25次,果然发现两个“负值”。 正是这个“负值”的测量结果,改变了人教社
2014-11-23
以物理学科为例,原本是前人花了几十年甚至 几百年时间才探究清楚的问题,现在要我们的 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完成探究,这符合实 际吗?更让人不能放心的是,中学物理中的大 部分原理、定律都是社会的公共产品,早已见 诸于各种书籍、报刊和其它媒体,我们的孩子 不可能对它们毫无接触,一无所知。如果他们 头脑里已经有了现成的结论,那怕是课前两分 种才知道的结论,再让他们去探究,那么这种 探究从第一个环节开始,就是不真实的。所以
2014-11-23
教材的基本特点
“新”
理念新—从生 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
“活”
教学要求灵活 教与学的活动形式多样 呈现形式生动活泼 教材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图文并茂,能激 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材设置 的栏目有: [科学探究] [活动] [信息链接] [方法指导] [信息 浏览] [STS] [自我评价与作业] [课外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