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再思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需要从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面做好安排。
首先,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农民自发组织,充分利用法律制度、科技进步和社会资源,以技术为基础,以品牌为先导,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改善农民收入。
同时,政府还应以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前提,在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组织机构、推行产权与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积极采取行动,从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效益。
其次,在市场竞争驱动下,发挥产业园的积极作用,实现农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作物品质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从而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近期的一些成功案例,表明在产业园的带动下,农民协会的发育程度受到了鼓舞,形成了以农民为主导、技术为支撑、机构为支な合、营销为手段、品牌为目标的联合模式,能够带动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最后,培育社会力量发挥作用,支持农民自发开展组织活动。
特别是应鼓励企业家积极参与农业组织活动,着力推进农牧农技术合作、农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普及性使用、农业市场力量联合等,有利于农民由简单的传统耕作迅速转为小农户经营,形成协作模式,实现区域农业合作和加强全社会关注农业发展的普惠性发展,从而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就必须政府、市场和社会发挥对应的作用,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参与等渠道发挥产业园的积极作用,培育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受益于和收获现代农业发展的红利。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构想要有大思维,举措要有新思路。
其中,积极引导和培育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深刻分析表明,在农村经济改革的初期,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也降低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由于缺乏利益表达和利益实现的组织形式与渠道,使大多数农民处于孤立的境地。
尤其是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面对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家庭经营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因此,在坚持家庭经营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农民迫切需要农业微观组织形式的创新。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完善是发达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其本质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经济联合的方式,将家庭经营的个体劣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有效协调,实现外部利益的内部化和交易费用的节约,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打破市场垄断,共同分离合作带来的经济剩余。
正是基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新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微观组织形式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并逐渐向全国辐射、蔓延,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必将成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保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在强化对农村合作经济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外,实践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高起点规范发展;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统一;民办、民管、民受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政府培育、扶持等。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中的资金 、 人才 、 土地 、 信息 、 市场 、 科技 万户的产 品吸收进 入市场 , 形成物 流高 发展滞后 、 产业层次低的问题 。根据市 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 , 促进一 家一户小 地 , 辐射各地 ; 过龙头 企业 的带动作 场导 向和 区域优势 ,形成不 同层 次 、 通 各
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对接 , 增强 用 , 为农产 品找准销 路 , 并通 过加工 增 具 特色 的农 业 主导产业 和产业 开发体 农户购销行为的预测性和有序性 , 以 值 , 是 帮助农 民增加 收入 ; 建设标 准化 生 系 , 好地发 挥 区域 比较优势 , 更 发挥规 集体 的力量和规 模化 的优势增 强农 产 产 基地 , 发展 “ 单农业 ” 逐步 实现农 模效应 , 高农业 生产经 营效益 。 订 , 提 品市场竞争力 、 应对各种市场 风险的有 村 产品品牌 化 、 品牌产 品超市化 、 超市
FzA ・HD N AH Ns|l A
视
点
口
郭振 宁
当前 , 国农业 和农村经 济正处于 断。 我 分散 的农 户在农 产品生产销售和农 经 营的组织形式 , 要鼓励农 民的发现和 由传统农业 向现 代农业转 变 的转 轨 时 资购买 的两个环 节中 , 坚持 “ 民办 、 民管 、 民受益” 的基本 都处 于十分不利 创造 。 群众 自愿 、 循序 渐 期, 推进农 业农 村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 的处境 。要想从根本上扭转 自身被动 、 原则 以及形式 多样 、 因地 制宜 的原则 , 步形成上下 贯 逐 生产转 变 , 合作联 合道路 , 高农 民 不利 的局面 ,维 护 自身利 益不受损害 , 进 、 走 提
来看 , 个体农 民无力也不愿花大力气去 作 、 直接管理 、 直接干预的老路数 , 为提 的 生 产 者 。
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作者:臧全海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2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使得农民组织化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但在偏远地区,农民组织化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不能够适应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如果单靠个体单打独斗很难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生存。
因此,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就成为乡村振兴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原因,然后论述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对策,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1 農民组织化程度低的原因分析1.1 农民群众执政意识淡薄在长时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民群体始终处于社会基层,处于政治边缘。
由于长期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农民群众安于现状,他们的集体意识和政治意识淡薄。
尽管我国关于农村治理已经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掌握不足,了解甚少。
在很多农民群众思想中认为,村集体自治就是能人政治,与自己无关,缺乏参与热情,对于村集体的各种公共事务,人为是村领导的责任和义务,需要由村领导操持办理。
在自身切身利益不受损失的大前提下,多数农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2 观念保守,农民组织缺乏动力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有着密切联系。
我国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初衷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一种有分无统的家庭单个经营模式,每个农民群众都是一个完整的生产经营个体,各自经营,各自生产,农户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联系,各自独立,没有共同的利益联系。
同时,农民群众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素质和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仍然秉持着保守,求稳,谨慎的生产理念,安于现状,知识陈旧,不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缺乏创新能力。
再加上地方政府部门对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力度不足,成功案例成功模式宣传带动不够,大多数农民群众对合作组织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清,难以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合作组织中来。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的几点思考》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的几点思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对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笔者就围绕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掌控力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挑战及存在的问题1.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不法组织侵占农村阵地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农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闲暇时间增多,因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创业,老年人缺乏子女的陪伴与关爱,致使老年人精神空虚、闲无去处。
有些老年人为寻求精神寄托而信奉迷信,有的甚至加入不法组织,并从事非法活动。
近年来,该县先后取缔了“”、“左神教”等邪教组织,并给予极个别参加邪教组织的党员正确及时的处分。
2.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掌控力呈弱化趋势。
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撤乡并村后,乡村地域面积和管辖范围在扩大,原来以自然村落为主的“熟人社会”被以行政村为主的“半熟人社会”所取代,农民居住分散,交往减少,整个农村社会不和谐的“音符”也就增加了,这就给村级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如安远县县车头镇车头村是一个由原来6个村(居)撤并而来的行政大村,总人口7090人,原有村干部18名,现只有9名,并村后该村管辖的地域范围、人口与先前相比增加了6倍。
因村干部职数减少,不可能每个自然村落都能产生村干部,这就使得一方面,因村民对不在同一自然村的村干部不够了解,导致村干部开展工作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村干部对撤并村这个“半熟人社会”中的村民个性了解不够,对隐藏在农村基层的矛盾隐患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控,致使农村群众因纠纷事件得不到及时调解而上访闹访的事件有所增加。
3.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呈“边缘化”趋势。
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直接掌握经济和政治资源,直接动员和组织生产、主持分配,直接负责具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
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思想库经济导刊902011 / 03我国农民数量众多,且分散度高,这些千千万万分散的农户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是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三农”问题中的难题之一。
各地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协会等组织,为解开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愿组建的合作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各类植保队、农机合作社、农技服务公司空前活跃。
2009年,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5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2.4%;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2.4万个,带动1亿以上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64万个,实际入社农户2100多万。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在农产品生产向市场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从事专业化生产和营销的农户的需求不再仅是生产过程的统一,除了对生产服务、资产积累、管理协调、资源开发等功能的需求外,他们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有力的金融支持,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他们需要为其产品的销售提供完整、准确、迅捷的市场信息,以及更好的市场营销渠道;他们需要有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质量检验检测机制,产品就能打出品牌,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使我国的农业产业从劳动密集转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为满足农民市场化导向的需求,近几年大量突破社区界限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形成了各类由从事农产品生产或营销的专业农户组成的、超越社区界限的专业合作组织与社区集体组织相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思考
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0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农村一二三产业将实现融合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产业将进一步相互促进和融合,形成更加完整的农村经济体系。
对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的建议和展望
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 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合作意识。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提高农业合作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推进农村金融保险服务
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为农民合作组织提供更加便捷 、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保障农民的利益。
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与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政府可以引导农 民组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农民组织可以 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高科技农业项目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体系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业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和恶性竞争行 为,维护农民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03
CATALOGUE
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的瓶颈问 题及原因分析
资金和技术瓶颈
缺乏创业资金
许多农民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实现组织化,他们可能无法承担创业初期的成本 ,如购买设备、租赁场地等。
技术落后
农民组织化需要技术支持,如农业技术、管理技术等,但许多农民缺乏这些技 术,导致组织化程度提高受阻。
政策和制度瓶颈
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关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几点思考
农、 1 6 个包装公司 自发联合 , 统一商标 、 统一价格 。去 年,首批 新奇 士橙打人中国, 就是 由这个协会 “ 打天 包
下” 类似这样的专业协会在美国有上百家 。 的. 总人口 7
万人._ 口规模与 昆山市张浦镇相当的 日奉宣野湾市 , 人
该市农协 ( 农业协恿组合 ) 正式会员 《 农业户) 准组合 和 员( 兼业户)4 0户 , 49 占全市农户散的 7 % , 0 农协集体拥 有的各种资产相当于 2 . 6 5亿元人 民币, 有大小企业 加 余家. 包括直接为生产服务 的农机修 配 、 生产赘料供应 , 为生活服务的超市 以及信用杜等 , 进^农协的农 民高于 当地 一般农户收^ 2 %以上,因而有很强 的凝 聚力和 0
维普资讯
关提 农组化 度 几思 于 高业 织程的 点 考
口 张 三 林 一、关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法
在 19 年 1 9 8 0月 1 4日 《 中共 中央关 于农业和农村
工作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首次 出现 了 提高农 民进 中, 入市场的组织化程 度 一词 , 但之后一段时间内似乎并
社、 畜牧合作社 、 禽蛋合作社 、 谷物合作社 、 蔬菜合作杜
政策等 厨技术创新一样 , 是价值增值的基石 , 一个国家 和民族 在这些方 面 占据优势对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 农 业市场化和农 民组织化 , 中国农 业一直在探索葡未 是 能衡底解决的战略 问题 . 也是新阶段工农联盟 的重要 内 容 , 管这个 问题的解决急不得 , 尽 但更拖 不得 。 提高农业组 织化 程度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 两 个关系密切、 相辅相成的不同概念 , 不能混 为一谈 . 不 也
盘散涉 以抵御 “ 难 八国联军 , 农产品销售方式“ 提篮小 卖 ” 以应对 “ 国公 司” 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 已 难 跨 , 成为党政领导 的关注热点 。三年 “ 冷落 ” 一朝成 “ , , 热” 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发展。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农民组织化是指农民通过自愿结合,形成集体的组织形式,以共同利益为核心,通过集体行动来维护自身权益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形式。
农民组织化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可以促进农民群体的凝聚力和发展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然而,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此,本文将从加强农民组织化意识、完善组织法律保障、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首先,加强农民组织化意识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基础和关键。
农民作为农村资源的集中拥有者,只有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农村资源。
因此,广泛宣传农民组织化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农民组织化观念的培育和引导,让农民认识到只有通过自愿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通过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组织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合作,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为发展农民组织化提供人才支撑。
其次,完善组织法律保障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等农民组织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农民组织化的明确规定和保护措施,制约了农民组织化的发展。
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组织化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工作,推出更加完善的农民组织化法律制度。
同时,加强对农民组织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农民组织化的合法性和规范化,保护农民权益,打击违法行为,为农民组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最后,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
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发展相互促进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治理,促进农民组织化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平台,提供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的平台和渠道,加强农民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农村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的优化和升级。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思考
建立农民培训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经 营管理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组织化 管理水平。
引进外部人才
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等优秀人才投身农业 领域,发挥其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为农民组织 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05
结论与展望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意义和成果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问题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 慢,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同时,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面临 诸多困难,如信息不对称、市场地位弱势、缺乏资金支持等 。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 关键措施。
农民合作组织的类型和模式多 样化,包括农业合作社、农民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政府对农民合作组织给予政策 和财政支持,推动农民组织化 程度提高。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 部分农民缺乏组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组织。 • 农民合作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组织存在管理不规范、
财务不透明等问题。 • 政策和制度环境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 综上所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针
02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现状与问题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定义与评估方法
定义
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自愿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组 织,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程度。
评估方法
通常采用农民合作组织数量、覆盖率、参与度、合作效果等指标来评估农民组 织化程度。
当前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实际情况
农民合作组织数量和覆盖率不 断提高,但参与度和合作效果 存在差异。
试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动机、途径与对策
1 主要 动机
当前 , 我国实行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基础 的 农 业经 营体制 , 营主体 分散 , 以适应激烈 的市场 经 难
竞争和需求变化 ,提高农 民组织 化程度 的核 心动机 是 解决小生产 与大市场 之间的矛盾【 l 】 。具体说来 , 需
要解决 的相关问题还 比较多 , 归结起来 主要有 以下几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5
20 年 06 8 月
农 业科 技管理
Ma a e n o rc l rl ce c a d n g me t f Agiut a S ine n Teh ooy u c n lg
v 12 No4 o.5, .
利于实现农业 生产 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 三是个体农户 地块零散 , 组织专业 化服务 困难 , 各农 户分散购置农 资成本 较高 , 不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集约化。 13 决策 问题 缺乏有效组织 的农户 ,不利 于现代 . 管理方法 的应用 , 经营决策管理落后 。农 民缺乏现代 经 营管理知识 和手段 , 面对 瞬息万变 的市 场 , 感到茫 然无措 。同时 , 村信息服务体 系不健全 , 民生产 农 农
关键词 : 民组 织化 ; 农 动机 ; 径 ; 策 途 对 中图分类号 : 3 64 F 0 . 文献标 识码 : A
农 民组织化主要是 指农 民之 间或农 民与其 他经 济主体之 间 自愿组成经济联合体 , 维系各个成员之 间 的相互 关系 , 协调成员之 间的决 策行为和运 作方式 , 开拓发展 空间 、 互沟 通信息 、 相 组织 有效运 营 、 取 谋 更大利益 的市 场运 作机制 。农 民组织化程度 的高低 , 决定着农 民的市场地位和切身利益 , 直接制约着农业
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如果以组织形式作标志划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那么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大体经历了人民公社、家庭经营两个阶段,现在到了进行组织创新,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阶段。
形式早在1990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一部分人饲养生猪,一部分人从事运输、销售,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特色合作社和运输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产品销售从省内扩大到省外乃至全国,平均每天运输生猪2000多头。
三是股份公司型。
这是较高水平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公司采取股份制,具体操作上,可将原有的集体资产经过权威机构评估,折价入股,集体资产可作为集体股参股,也可平均分配到农户个人名下,农民可以资金、土地、机械、劳动等入股,成为公司股东。
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坦平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是由村干部牵头兴办的农民股份公司。
村集体以山林、预留地入股,村干部带头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带动村民以土地自愿入股。
目前公司利用山林和林缘坡地,发展林下参、林下天麻、五味子等药材1000多亩,年收入超过50万元,集体和个人按比例分红,实现集体农民双增收。
小岗村农民的新一轮合作采用的就是股份制公司形式。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民营庄园。
通过土地使用权承包、租赁、转让、买断等方式,建立农业庄园或园区,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种、养、加、销等生产经营活动。
比如吉林省长春的可达公司,农安县伏龙泉镇的龙泉山庄,东辽县的白泉科技示范园区等。
这是一种资源特色鲜明的新型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特点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都较高。
最近,在吉林省扶余县又出现了全国首例用企业资金与农民土地经营权融合组建的股份公司。
今年4月10日,扶余县政府与吉林省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绿集团)在扶余县共同签约,建设“绿色乡约新村”项目。
该项目由吉绿集团投入资金,扶余县三骏乡投入土地,在乡约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
领导科学
+ !""# !
乡村领导 求个人利益的动力推动下联合起来 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在农村合 作经济组织制度的基础上形成集体 利益 ! 通过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来实现成员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因 此 ! 成员既是投资者 ! 又是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提供服务的对象 " 因此 ! 从 现实经济生活上来说 ! 对农民开展 提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教育! 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发展的需 要" 三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陈锡文在该书的序中谈到这部 著 作 的 三 个 特 点 #$ 一 是 它 的 系 统 性 % 作者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经 济理论诞生开始! 系统地回顾了 随 着 农 村 税 费 改 革 的 开 展 !许 多地方对行政区划进行了大规模的 调整 ! 特别是村组两级 ! 精简幅度很
! 李 祥 功
韩 立 坚
村组干部实际使用人数有所增加! 三是村组工作效能有所下降 % 为什 么会出现反弹现象呢 * 从客观上讲 ! 这次村组行政区划调整 ! 基本上是 和农村税费改革同步推行的 ! 由于 时 间 紧 &任 务 急 &工 作 量 大 !在 统 一 认 识 &调 查 研 究 &民 主 决 策 &制 订 方 案 & 配套措施等诸多方面准备不足 ! 有些地方的工作没有完全做到位! 难免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乃至失误% 从主观上讲 ! 这次村组行政区划布 局调整是自上而下推行的 ! 基层缺 乏内在动力 % 在村组区划布局调整 中 ! 大致存在四种类型 # 一是因压调 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些地方只是迫于上级部署和 外地形势 ! 被动接受调整 ! 主观上并 未真正认识到村组精兵简政的意义 和必要性 % 因此 ! 当外界压力减轻或 消失时 ! 一有机会就出现反弹 % 二是 因财调整%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 $ 三留五统 ’ 和各种乱收费 ! 村组干 部工资补助全部依靠农业税附加和 上级财政极为有限的财政转移支付 资金解决 % 由于顾虑报酬不好解决 ! 所以才不得不在人员上搞精简 % 一 旦财力有些余地 & 工资压力减轻时 ! 就会放宽限额 ! 逐步增加人员 % 三是 因事调整 % 一些地方把村组干部的 主要工作职责定位在收费上 ! 认为 逐步取消农业税后 ! 村组干部将没 有多少事可做 ! 所以才精简 % 他们的 服务观念非常淡薄 % 在这种思想指 导下 ! 一方面是群众办不了的事没
农民组织化:反思与展望
关 键 词 : 民 组 织 化 ;三 农 ” 农 “ 问题 ; 产 关 系 生 中图分类号 :33 F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9 4 (0 9 0 — 0 8 0 10 — 90 20 )3 0 6 — 4
Fa m e y t m a im :Re e to nd 0u l o r rS se t s t f ci n a to k C HE u —in CHE i— ig N J n l g. a N Je t n ( .uh u U ie. yO cec n eh oo y S z o 1 0 9 C ia ,S z o nvr £ S in ea d T c n l , uh u 2 5 0 , hn f g 2N ig U ies yo c n ea d T c n lg , a n 1 0 4C ia . a n nvri S i c n eh oo yN ig 2 0 9 , hn ) t f e
s se ts y tmaim.Fam e s C — p r t n s o l e d v re i s o e a d t b c mi g o vo s oe a rd e me i . r r O o ea i h ud b ie s n c p n is e o n b iu rl s a b g d a o ' i
但其 渗入 组织 的程 度是不 一样 的 , 究竟 应该 多大 程度 上参 与组织生活 由生产力 发展 水平决定 的 。
一
、
农 民 组 织化 问题 的本 质是 生产 关 系对 生产
力的 适应 性 问题
从历 史角度看 , 随着人类 文 明进 步 , 人们 的组织化
程 度是逐 渐提 高 的 , 是生 产关 系对生 产力 发展 的适 这
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问题和建议
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问题和建议
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组织意识:许多农牧民缺乏组织意识,往往只关注个体利益,没有形成集体行动的意愿和习惯。
2. 缺乏组织能力:农牧民对组织管理缺乏经验和能力,无法有效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利益。
3. 缺乏专业知识:许多农牧民缺乏相关农业和畜牧业的专业知识,不了解最新的科技和市场信息,导致组织化程度不高。
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建议如下:
1. 加强组织宣传和教育:政府和农牧业专业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农牧民对组织化的认识和意识,同时进行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组织能力。
2. 建立农牧民合作社:鼓励农牧民建立合作社,通过集体行动来共同解决问题,共同经营和管理农牧业,实现资源的集中优势。
3. 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政府和农牧业专业机构可以提供农业和畜牧业的最新技术支持,并向农牧民提供有关市场行情和需求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建立农牧民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农牧民组织之间的合
作交流,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整体组织效益。
5. 加大财政支持:政府可以增加对农牧民组织的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发展壮大,提高组织化程度。
6. 加强农牧民代表的参与和发言权:在农牧民组织中设立代表机制,让农牧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保护。
综上所述,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需要政府、农牧业专业机构和农牧民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组织宣传和教育、建立农牧民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建立合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和加强参与等措施,推动农牧民组织化水平的提升。
关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关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摘要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推动和提高以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心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制度保障。
阐述提高农民组织化的意义,分析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原因,提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模式及其措施。
关键词农民组织化;意义;模式;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从而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一大体制障碍。
因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在尊重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推动和提高以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心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制度保障。
1提高农民组织化的意义提高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对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如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代表农民进行谈判的通常不是政府,而是农民自己的组织。
世贸组织规则规定,反倾销诉讼的实施必须得到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25%以上的生产者的支持。
我国农民由于缺少自己的组织,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其次,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几乎所有农业发达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而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导致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制约了我国农业走上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之路。
第三,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构建新型农村组织管理体制的需要。
当前,现有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协调政府管理职能和维护农民利益方面存在困难,是产生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能够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农村组织结构和功能,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率。
第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引导、教育和服务农民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发展经济、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提高。
关于农民组织化的思考
关于农民组织化的思考(2011年9月16日)农民组织化是一个战略问题。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有三个瓶颈,一曰金融,二曰科技,三曰农民组织化。
其实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乃是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
何谓农民组织化?我国农民组织化的现状如何?怎样依法推进农民组织化?基金会在推进农民组织化方面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我想,就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思考是很有意义的。
一、农民组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何谓农民组织化?农民组织化是组织主体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不同方式将具有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滞后等传统职业特征的农民转变为有组织进入市场与社会,并且能够获得与其他阶层同等待遇的现代农民的过程。
简而言之,农民组织化乃是一个使农民由计划化到市场化、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受歧视变为拥有国民待遇、由只能获取较低收益转变为能获取较高收益的过程。
如何把握农民组织化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民组织化是一定的组织主体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状态,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农民从事生产与经营呈现出分散化、低效率的特征;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并未大面积地用于农产品分级、包装、仓储、加工、运输和销售;电力在农业和农村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农田水利工程、公路网络并未充分发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社会化水平较低。
这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现实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性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将农民组织起来,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已经成为提高农民收益、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推进农业转型、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农民组织化是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的过程。
传统农民具有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滞后等职业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是与一个国家社会生产方式所处的阶段密切相关的。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农民受生产经营环境、技术、政策和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走向生产机械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道路。
关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组 织化 水 平 , 够增 强农 业综 合生 产 能力 和 市场 竞争 力 , 能 优 化 农 村 组织 结 构 和功 能 , 高 农村 社 会 治理 效 率 。 四 , 提 第 提
乏合 作传 统 ,因 而对 发展 农村 合 作经 济组 织持 不 屑一 顾或
消极 无 为 的 态度 。 有 人担 心 , 国农 民 那 么 多 , 村 又面 也 我 农
临 着 紧迫 的 发展 压 力 , 民一 旦 组织 起 来 可 能会 削 弱 基 层 农 政 府 的职 能 和权 威 , 至影 响社 会 稳定 , 甚 因而 对农 村合 作 经
维普资讯
工作研 究
现代 农业 科技 }0 7年 第 1 20 8期
关于提 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高 健康
( 南 省 周 口市 』汇 区 农 林 局 , 南 周 口 4 6 1 ) 河 I 『 河 6 0 1
摘要
关 键词
农 业进 入 新 的发展 阶段 后 . 动和提 高以 农 民组 织化 程度 为 重心 的农 村经 营体 制创 新 是有 效 增加 农 民收入 的重要 制 度保 障 。 推
高 农 民组 织 化水 平 是发 展现 代 农 业 的需 要 。 几乎 所 有 农 业
与政 府 及相 关部 门有着 千丝 万缕 的联 系 。行 政力 量 的过 多 介 入 。 曲 了农 民 合作 经 济 组织 “ 办 、 扭 民 民营 、 受益 ” 原 民 的 则 。 些 由地 方 政 府 出面 组织 的 农 民合 作 经 济 组 织 , 实 一 其 际 控 制权 仍 掌 握在 政 府 部 1 中 。 些 专业 协会 的农 民 只 ' 5手 有 是 名 义 上的会 员 ,实 际上 却 与协会 无 关 。许 多用行 政手 段 “ 合” 捏 的农 民合 作经 济组织 , 转 十分 困难 。 运
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作者:李世永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1期农村组织化问题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组织化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有效的解决“三农”出现的问题。
由于时代的发展,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从而使传统农业逐渐转型为现代农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化了农民组织化问题。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率的逐渐提升,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已经迫在眉睫。
1、農民组织化能够解决三农问题现阶段,我国政府针对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大问题的扶持方面,先后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从而使农业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农民收入能够不断提升以及农村能够更好地发展。
虽然这些政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农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滞后性。
①现代农业建设需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现代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正处在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加大资源、技术、人力等资本的投入,更要加大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大范围的推广。
然而,我国的农业主要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农业技术推广很难做到普惠大众,农技推广体系滞后,造成现代农业建设的困难。
所以为了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需要使农业能够不断的发展、科技能够得到推广而且还能够降低农村的服务成本。
②必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才能够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现代农业建设与现代农村金融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金融服务的落后情况对农业和农村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农村发展的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发展的根本依然没变。
传统农民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弱,对于市场防线无法正面抵御,缺乏有效地信贷资质,使农户在金融方面得不到更好的服务。
由此看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困难的局面。
③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需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组织化 , 由有 三。 理 第一 , 促进农业产
国 际经 济角 度 。 同J (0 4从 国 际 比 程 I 20 )  ̄ l ,
二、 三农” “ 与提 高中国农 民组 织化 自我管 理型的合作经济组织 ” 许多农 “
策建议 , 如政府要起 主导作用 , 政 是 “ 给予 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 “ 展走 向深入 的过 程 中 出现 了一些 发
要性, 关于农 民组 织的法律地 位 , 于 关
然而, 从总体上说 , 民组织 还存 农
本 文试 图将 提高农 民组织 化程度 在着各种问题。就经济组织 而言 , 程同
农村社 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 , 以及关 问题 , 放进“ 三农” 背景中进行讨论。 同时 , 顺 (0 4 指 出 , 国 的农 业 组 织 与 西 方 20 ) 我
入“ 三农” 问题的背景中进行再 思考。 关键词 :Biblioteka 三农” 农民 组 织化 “一
中国改革论坛上佚名 的《 三农” “ 问题 背 在全国实施 , 以法律 的形式保 障了村 民 景 中的村民 自治 》 20 ) (0 5 等论文 , 是 自己组织起 来管理公 共事务 的组 织形 则 从政治 与法律角度论 述 中国基层组织 式。 在经济方面 , 农民也开始组织起来建
的现状 , 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 的差距 , 从 县—— 乡农村管理体制 。 前者是历史沉 也指 出我 国农 村专业合 作经济组 织存
包括 “ 法律地位不明确 ; 应对农 村经 济战略转型和市场竞争 、 农 积下来的。我们也看到, 二元化” “ 的城乡 在的主要 问题 , 民实现和保 护 自身利益 、 进农 业决 策 户 籍 管 理 制度 正 在 松 动 , 促 一些 省份 已 开 内部管理不 规范 ; 组织化程度 低 、 带动 的科学化 与合理化 及保 障农 业政策 顺 始 了取 消 农 业 户 口和 非 农 业 户 口 的 尝 作用不 明显 ; 资金紧缺 、 制约 了 自身发 政府面对“ 三农 ” 问题 也开始实行向 展 ;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政色彩较浓” 。 利实施 、 为农业发展争取更好的国际环 试 ,
境 、 农 民进 行 教 育 等 五 个 方 面 论 证 提 农村倾斜的政策 , 对 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
不仅在经济方面 , 民组织化程度 农
建设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 的历 史 比较低 , 在政 治方面 , 虽然法律 保障 了 高 中国农民组织 化程度 的必要性 , 提出 中提 出“ 了提 高中 国农 民组 织化程 度的一些 政 任务 , 列出具体 的举 措 , 中一 条就 基层农 村村 民 自治 的组织形式 , 并 其 但在其
于如何对待“ 两社” 。他们发现 , 学者们 完善这些 文献在农 民组 织化 问题上 的 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明显 , 当前我 在后三个方面还存在分歧 , 而在关 于提 不足 , 例如 , 研究者 对农 民组织 化 的研 国参加各种农 民经济组织 的农户 所 占 高 农 民组织化 程度 的必要性 问题上达 究似乎 局限在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 , 而 比例很小 , 并且农 民专业合作专业经济
业 化。 第二 , 帮助农 民进入市场 。 第三 , 程 度
民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规范章程 , 旨模 宗
“ 三农”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国家城 糊 , 职责不清 , 管理制度不完 善 , 民主氛
较 角度介 绍当前 中国农 民组 织化程度 乡 差 别对 待 的政 策 和 高 成本 运 行 的 围不够 , 缺乏内部活力” 马宝成 (0 5 。 20 )
、
文献综述 : 关提高 农 民组 织 如何建设 的问题 。回顾相关文献 , 有 发现 立各种合作社 。《 月谈 >0 4年第 1 半 20 8
化 程度 的研 究
这样一个有 意思 的现象 : 有关农 民组织 期 的专题报道《 民合作启示 录——浙 农
程 同顺 、 黄晓燕 (0 3 对 2 20 ) O世纪 化的文献由最初关注政治 , 到关心经 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就介绍 再 ,
9 O年代 以来 中国农 民组织化问题 的研 济 , 现在又 回到政治上 , 并且将 现行法 了浙江温岭 、 临海 、 绍兴 等地 的农 民合 究作 了简要综述 。 他们将这些研究分 为 律拿出来讨论 , 说明中国学者 的视角越 作社 的成功经验。 四大类 : 关于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 的必 来 越广 阔 , 眼光也越来越犀利 。
学 术 纵 横
FZA - EH zNH N AH NX sUoG EG U
“ 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 ” 提 的再 思考
口 何敏敏 摘 要 : 提 高农 民组 织化程度 ” 民组织化程 度 的理 论依据——分 工协 组织化程度 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 , 不仅 经常 出现 在有关农 民 、 村 、 业 作理论 、 农 农 制度变迁理论 、 厂商理论 、 合作 然而, 中国农 民组织化程度的现状 , 问题 的研究文章上 , 现在也频频 出现在 制理论以及规模经济理论。马宝成(0 5 用人们的戏 言来说 , 20 ) 则是 “ 在中 国, 只有 报纸杂志上。这一短语 已深入人心 , 已有 介绍 了我 国农村专 业合作经 济组织存 农 民和男人没有 自己的组织” 当然 , 。 说
很 多人 对提高 农民组织 化程度 的必要 在 的主要 问题 , 并提 出发展与完善 我国 农 民没有 自己的组织 也是有些夸 大事 性及策略等问题进行 了不少 的研 究。 本 农村专 业合作经济组 织 的几 条政策 建 实 了。在政治方 面 ,9 8年《 19 中华人 民
文对 以前的文献进行 总结 , 把这 问题放 . 议 。而徐勇(0 5 、 2 0 )仝志辉( 05 以及 共和国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 20 ) 修订通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