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及解释

合集下载

ISM规则理解指南

ISM规则理解指南

附录 1ISM规则理解指南1A部分实施1 总则1.1 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本规则的A和B两部分。

1.1.1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系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予以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理解】这是对《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界定,特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 A.741(18)号决议通过且由该组织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亦称ISM规则。

1.1.2“公司”系指船舶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或法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理解】本规则中所称“公司”是实施ISM规则并申请“符合证明”(DOC)的“公司”,有以下三种情况:1、船舶所有人,拥有并管理所属船舶;2、船舶经营人,承担船舶经营和管理责任,其中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3、管理人,负责船舶的管理但不负责其经营。

所承担的船舶管理责任,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就船舶管理人而言,这里所称“承担船舶营运责任”应理解为是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责任,与经营有关的责任不属于本规则所调整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船舶管理人是用签订管理协议的方式明确承担本规则所规定的所有船舶安全与防污染责任和义务的。

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获取船舶经营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船舶信息。

1.1.3“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理解】“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是笼统的说法,具体来说是指船旗国政府中负责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事务的职能机构或部门,在我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1.1.4“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

【理解】体系是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安全管理体系要以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为总体目的。

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是文件化和结构化的。

“文件化(documented)”是指将体系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书面形式或电子文档形式都可以。

第八章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和防污染管理规则课件

第八章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和防污染管理规则课件
第八章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与港口国监控
第一节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 和防污染管理规则
一、规则概要 二、ISM规则的主要内容
2020/9/10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ISM):全称为《国际船 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 理规则》。
重点强调:公司的岸上和 船上安全管理。
2020/9/10
一、规则概要
1.安全保障原理 (1)前言
我国加入的是东京备忘录,包括18个国家和地区。
2020/9/10
三、港口国监督依据与措施
各缔约国对到港的外籍船舶实施有效PSC检查和监督 符合措施的主要依据:
SOLAS公约、STCW公约、MARPOL公约、ILO147公 约等。
1.SOLAS公约: ① 检验与证书; ② 船舶安全营运管理; ③ 加强海上安全的特别措施; ④ 加强海上保安的特别措施;
① 具有适当指挥资格; ① 配备船员合格、持证健康;
② 完全熟悉公司SMS ③ 得到必要支持。
② 熟悉职责 ③ SMS得到交流和运用等
2020/9/10
二、ISM规则的主要内容
7.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公司制定船上关键操作程序、计划及须知; 8. 应急准备
9.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
PSC滞留船舶主要原因: ① 船舶保养和管理的落后检查; ② 不可信的检验水平; ③ 不适当的船旗国管理; ④ 消防设备和航海设备的缺陷; ⑤ 定期公布被滞留船舶名单(黑名单)。
2020/9/10
二、区域性PSC组织
受“巴黎备忘录”的影响,目前全球共有9个关于 港口国监督的区域行协议,包括巴黎备忘录 (1982年7月)、拉丁美洲协定(1992年11月)、 东京备忘录(1993成2月)等。
15. 审核 按照主管机关接收程序和考虑IMO制定导则进行。 16. 证书格式 ① ISM附录相应范本制定; ② 语言:工作语言+英法其中一种译文。 ③ 仅对指明的船型有效。

附录1-ISM规则理解指南

附录1-ISM规则理解指南

附录1ISM规则理解指南1A部分实施1 总则1.1 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本规则的A和B两部分。

1.1.1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系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予以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理解】这是对《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界定,特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 A.741(18)号决议通过且由该组织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亦称ISM规则。

1.1.2“公司”系指船舶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或法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理解】本规则中所称“公司”是实施ISM规则并申请“符合证明”(DOC)的“公司”,有以下三种情况:1、船舶所有人,拥有并管理所属船舶;2、船舶经营人,承担船舶经营和管理责任,其中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3、管理人,负责船舶的管理但不负责其经营。

所承担的船舶管理责任,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就船舶管理人而言,这里所称“承担船舶营运责任”应理解为是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责任,与经营有关的责任不属于本规则所调整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船舶管理人是用签订管理协议的方式明确承担本规则所规定的所有船舶安全与防污染责任和义务的。

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获取船舶经营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船舶信息。

1.1.3“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理解】“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是笼统的说法,具体来说是指船旗国政府中负责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事务的职能机构或部门,在我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1.1.4“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

【理解】体系是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安全管理体系要以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为总体目的。

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是文件化和结构化的。

“文件化(documented)”是指将体系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书面形式或电子文档形式都可以。

ISM

ISM
第六条 资源和人员 第七条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ISM规则
第八条 应急准备 第九条 对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 情的报告和分析 第十条 船舶和设备的维护
ISM规则
第十一条 文件 第十二条 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
第十三条 发证、审核和监督
安全管理体系概念



第一、安全管理体系 以使公司人员有效实 施公司的安全和环保 方针为总体目标。 第二、安全管理体系 必须是文件化的。 第三、安全管理体系 必须是结构化的。不 是一简单的文件汇编。
ISM规则 一.ISM规则概述
全称: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 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ISM规则
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d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Ship and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英文简称: ISM CODE
船岸 职责 手册
岸上 应急 计划
船舶 操作 手册
船舶 维护 手册
船舶 应急 手册
安 全 管 理 手 册 的 编 写


目录 公司简介 安全和环保方针 公司机构描述和权责规定 指定人员介绍 船长职责规定及船长权力的声明
安全管理手册的编写



资源与人员 制定船上操作方案的程序 应急准备概要 事故和不符合规定情况的报告原则 船舶和设备维护规定概要 文件控制程序要点 内审复查和评价和相关文件介绍等
实施ISM规则的 港口国监督指南
2.详细检查 当“明显依据”(Clear Grounds)存在时,应对 其SMS进行详细检查,通过对体系文件进行的核查 确认其具有《ISM规则》要求的文件化程序,并有 效实施。 “明显依据”包括下列各项:没有证书或证书无 效、存在其他可导致滞留的缺陷、存在较多非滞 留性质的缺陷。 详细检查(查验有关记录、询问船上有关人员) 的内容。

ISMNSM规则要点解读

ISMNSM规则要点解读

5(一Βιβλιοθήκη ISM规则的产生背景 2、海上安全管理思维的转变—内因 IMO在成立以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一直将自己的职权限制 在纯技术领域。这虽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海上的推广 应用,但是却没能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痛定思痛之余,IMO意识到以往“事故发生-修改公约-事故 再发生-再修改公约”的模式根本就解决不了事故频繁发生 的现象,海上安全单靠提高船舶技术和船员技能是实现不了 的,要加强对公司和船舶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把海上安 全管理的触角从船上延伸到岸上,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才 能堵住事故发生的源头。 因此,海上安全管理包含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两方面,绝不 可偏废,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安全的目标无法实现。 我国:事故查处(四不放过、两法衔接)、隐患治理(重大 隐患入刑)、风险管控
(二)ISM规则的历史发展


1、ISM规则的诞生
(1)IMO A.441(Ⅺ)号决议和A.443(Ⅺ)号决议 1979 年第 11 届大会因为“阿莫科·卡地兹”事故,通过了 《船旗国对船东的管理》( A.441(Ⅺ) 号决议)以及《关于 船长在海上安全和海上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定》( A.443(Ⅺ) 号决议)。这两个决议是IMO首次意识到对公司管理的重要 性和对公司管理的首次介入。 (2)IMO A.596(15)号决议 1987 年 IMO 第 15 届大会总结了“自由企业先驱”号滚装渡 轮倾覆事故的教训,通过了《客滚船安全》(A.596(15) 号)决议。决议吸取本次事故的教训,要求海上安全委员会 (MSC)制定有关船上和岸上管理的指南。这是IMO首次对 公司管理部门提出管理要求。

14
二、ISM规则概述
(一)ISM规则的适用范围及目标 (二)ISM规则基本原理 (三)ISM规则基本原则 (四)ISM规则与ISO9000系列的区别 (五)NOSA体系简介

ISM规则(最新版)

ISM规则(最新版)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目录前言A.部分实施l 总则1.1 定义1.2 目标1.3 适用范围1.4 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要求2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3 公司的责任和权力4 指定人员5 船长的责任和权力6 资源和人员7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8 应急准备9 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l0 船舶和设备的维护11 文件12 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B.部分审核与发证13 发证和定期审核14 核发临时证书15 审核16 证书格式前言1 本规则旨在提供船舶安全管理、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国际标准。

2 大会通过的第A.443(XI)号决议,敬请各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船长在海上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方面正当履行其职责。

3 大会通过的第A.680(17) 号决议,进一步认识到需要建立适当的管理组织,使其能够对船上的某些需求做出反应,以达到并保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高标准。

4 认识到航运公司或船舶所有人的情况各异以及船舶操作条件的大不相同,本规则依据一般原则和目标制定。

5 本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成,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显然,无论是岸上还是在船上,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所列条款需要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6 高级领导层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就安全和防止污染而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将决定其最终结果。

7 本规则中添加的脚注旨在提供参考与指导,不作为本规则的要求。

然而,按照第1.2.3.2段要求,所有相关指南、建议等均应予以考虑。

考虑到该文献可能已经被修改或更新的资料所取代,任何情况下读者都应使用文件脚注中提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新版本。

⑤A部分实施○11 总则1.1 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本规则的A和B两部分。

○11.1.1 “国际安全管理(ISM)规则”系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予以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1.1.2 “公司”系指船舶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或法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及解释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及解释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及解释前言1 本规则旨在提供船舶安全管理、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国际标准。

2 大会通过的第A.443(Ⅺ)号决议,敬请各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船长在海上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方面正当履行其职责。

3 大会通过的第A.680(17)号决议,进一步认识到需要建立适当的管理组织,使其能够对船上的某些需求作出反应,以达到并保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高标准。

4 认识到航运公司或船舶所有人的情况各异以及船舶操作条件的大不相同,本规则依据一般原则和目标制定。

5 本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成,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显然,无论是在岸上还是在船上,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所列条款需要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6 高级领导层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就安全和防止污染而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将决定其最终结果。

A部分实施1 总则1.1 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本规则的A和B两部分。

1.1.1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系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予以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理解】这是对《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界定,特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A.741(18)号决议通过且由该组织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亦称ISM规则。

1.1.2 “公司”系指船舶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或法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理解】本规则中所称“公司”是实施ISM规则并申请“符合证明”(D OC)的“公司”,有以下三种情况:1、船舶所有人,拥有并管理所属船舶;2、船舶经营人,承担船舶经营和管理责任,其中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3、船舶管理人,负责船舶的管理但不负责其经营。

所承担的船舶管理责任,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就船舶管理人而言,这里所称“承担船舶营运责任”应理解为是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责任,与经营有关的责任不属于本规则所调整的范畴。

船舶管理 - ISM规则

船舶管理 - ISM规则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 与防污染管理规则
ISM Code
一、ISM规则产生背景
1、船舶老龄化 2、船员素质下降,配员减少 3、方便旗船、单船公司、无船公司与非标准管理 4、保险界、船级社、社会舆论对事故频发的反应 5、缺少对船公司的管理法规 6、通信现代化及其影响
二、ISM规则的形成
1993年,国际海事组织在第十八届大会上 通过了《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 规则》(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CODE)的第A.741(18)号决议。1994年5 月,IMO《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SOLAS)》缔约国大会又通过了SOLAS 第Ⅸ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使该规则成 为强制性规则。
三、ISM规则的原理
ISM规则采用了国际标准组织ISO9000体系的质 量保证的过程控制原理,将航运公司的安全营运 和船舶安全操作的各项活动归纳为一套适合于本公 司和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达到“工作程序化、活
动规范化、行为文件化”,并根据过去经验教训制
定预防措施。
通过内部定期评审和外部审核、监督,不断改
明显依据
包括下列各项:没有证书或证书无效、存在 其他可导致滞留的缺陷、存在较多非滞留性 质的缺陷
详细检查
详细检查的内容:PSCO实施详细检查时,除应查 验有关记录外,还应询问船上有关人员下列内容: (1)船员是否熟悉船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由谁负责? (3)“指定人员”是谁?谁可与其联系?如何联系? (4)船长能否出示有关其职责的文件?能否解释 其职责? (5)船长能否说出并解释其绝对权力?
2001年7月,交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 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内安全管理规 则》),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对第一批船舶,包括载 客定额50人及以上的跨省航行的客滚船、旅游船、高速 客船和150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船生 效。《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自2004年7月1日起将对第 二批船舶,包括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所有跨省航行的客 船(内河客渡船除外)和5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港内 作业的除外)生效。500总吨及以上的散货船和其他货 船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国际海事组织ISM规则

国际海事组织ISM规则

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污染管理规则》(国际安全管理ISM规则)目录前言A.部分-实施l 通则1.1 定义1.2 目标1.3 适用范围1.4 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基本要求2 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针3 公司的责任与权限4 指定人员5 船长的责任与权限6 资源与人员7 船上操作计划的制订8 应急部署9 不合格、事故与险情的报告及分析l0 船舶与设备的维护11 文件管理12 公司验证、评审与评估B.部分-发证与验证13 发证与定期验证14 临时审核15 验证16 证书格式前言1 本规则旨在提供一个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污染管理的国际标准。

2 大会通过的A.443(XI)决议,请所有政府采取必要步骤保障船长在海上安全及保护海洋环境问题上正当履行其职责。

3 大会还通过A.680(17)决议,进一步认识到需要有适当的管理组织,以满足船上为达到和保持安全和环境保护高标准的需要。

4认识到没有两家航运公司或船东是相同的,而且船舶在处于差异很大的情况下营运,本规则系依据总的原则和目标制订。

5 本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显然,不同层次的管理,无论是岸上还是海上,对所列事项将要求不同的知识和了解水平。

6 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是领导层的承诺。

安全及防污染方面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各级人员的承诺、能力、态度和动力。

A.部分-实施1 通则1.1 定义1.1.1国际安全管理(ISM)规则:系指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予以修改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污染管理规则》。

1.1.2公司:系指船舶所有人或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诸如管理者或光船租赁人,他们已从船舶所有人处承担船舶经营的责任,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义务和责任。

1.1.3主管机关:系指悬挂该国国旗的国家政府部门。

1.1.4 安全管理体系(SMS):系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的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针所建立并文件化的体系。

1.1.5 符合证明(DOC):系指颁发给符合ISM规则要求的公司的证明文件。

ISM规则与NSM规则完整版

ISM规则与NSM规则完整版

有关规定,为每艘船舶配备合格 船舶配备合格并健康的船员
持证并健康的船员
6.3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便 保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
6涉.3及公安司全应和当环建境立保有护关工程作序的,新以聘便和保转证 岗
新聘人和转岗人员适当熟悉其职 人员适当熟悉其职责凡需在开航前发
责凡需在开航前发生的重要指令均 出的重要指令均应当标明并以书面形式
应当标明并以文件形式下达
下达
6.4公司应当保证与其安全管理体 系有关的所有人员充分理解有关 法规、规定、规则和指南
6的.4所公有司人应员当充保分证地与理其解安有全关管规理定体,系标内 准和相关指南
6以.5便公标司识应为当支建持立安并全保管持理有体关系程可序 6支.5持公安司全应管当理建体立系有可关能程需序要,的以任标何识培为
2.充分考虑对国际海事组织主管机关 船 舶检验机构和行业组织所建议的规则 指南和标准
1.3适用范围
1.3适用范围
本规则的要求可适用于所有船舶 本规则的要求可适用于所有船舶
1每.4个安公全司管均理应体建系立的实功施能并要保求证包 括以下功能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确保船舶的安全营运和环境保 护符合有关的国际和船旗国立法的 须 知和程序
6.7公司应当保证船只在履行其涉及安 全管理体系的职责时能够有效地交流
7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 关键性船上操作,公司应当建立制 定有关方案和须知包括必要的检查 清单的程序。对与之有关的各项工 作应当明确规定并分配给适任人员
7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关键 性船上操作,公司应当建立如何制定有 关方案和须知(包括需要的检查清单) 的程序。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应明确 规定由适任人员承担

ISM规则与NSM规则1-10

ISM规则与NSM规则1-10

1系.1指.1相1周应年于日有关证明文件有效期 届满之日的每一年中的该月该日
1.1.12公约 是指经修正的1974国际海上人命 安全公约
1.2目标
1.2目标
1全.2,.1防本止规人则员的伤目亡标,是避保免证对海环上安 境特,别是海洋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对
1.2.1本规则的目标是保证水上交通安 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 是水域环境造成危害以及造成财产损失
10.船舶和设备的维护 10.1公司应制定程序,保证船舶及设备 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以及公司可能制定 的任何附加要求进行维护 10.2为满足这些要求,公司应当保证 1.按照适当的间隔期进行检查 2.任何不符合规定情况得到报告 3.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4.保存这些活动的记录
10.3公司应制定有关程序,以便标识那 些会因突发性运行故障而导致险情的设 备和技术系统,并提供具体措施,以提 高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可能性。这些措施 应当包括对备用装置及设备或非连续使 用装置及设备或非连续使用的技术系统 的定期测试 10.4第10.2条所述的检查和第10.3条 所提及的措施应纳入船舶的日常操作性 维护
履行其职责
履行其职责
6.2公司应当保证根据本国和国际 6.2公司应当保证按照有关规定为每艘
有关规定,为每艘船舶配备合格 船舶配备合格并健康的船员
持证并健康的船员
6.3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便 6.3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便保证
保新证聘涉人及和安转全岗和人环员境适保当护熟工悉作其的职 责凡需在开航前发生的重要指令均 应当标明并以文件形式下达
3.1如果负责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责 任的实体不是船舶所有人与该实体必须 签订符合以下规定的船舶管理协议并将 双方的详细情况报告主管机关
1.当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与生产、经营、

船舶安全管理名词解释

船舶安全管理名词解释

船舶安全管理名词解释船舶安全管理名词解释1.ISM规则:《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2.NSM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3.方便旗船:是指在实行开放登记的国家进行船舶登记,从而取得该国国籍,并悬挂该国国旗的船舶4.PSC港口国监督,是指港口当局根据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的标准,对进入其港口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一种监督与控制,以确保船舶及其设备符合国际公约要求,船员配备和操作符合使用的国际标准5.FSC船旗国检查: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本国的法规对在本国港口的本国籍船舶所实施的安全检查6安全管理体系(SMS),是指能使船公司人员和船上人员有效地实施船公司安全和环境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

7符合证明(DOC):签发给符合本规则要求的公司的文件。

8“安全管理证书(SMC)”:指签发给船舶,表明其公司和船上管理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文件9指定人员:为保证船舶营运安全,提供公司与船上之间的联系渠道,公司应当根据情况指定一名或数名能直接同最高管理层联系的岸上人员。

10关键操作:指其错误会立刻导致危机人员、船舶或环境的事故或险情的操作11特殊操作:指其错误仅在危险或事故已发生时才会明显看出的操作12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地方进行的作业 12舷外作业指在空载水线以上的船体外部进行工作。

13水面作业是指在漂浮于水面的浮具(艇筏)上进行的作业。

14驾驶台范围:船舶航行的指挥中心。

范围包括:操舵室、海图室、GMDSS设备室、两翼甲板和标准罗经甲板等处所15不符合规定情况”:指客观证据表明不满足某一具体规定要求的可见情况。

16 “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对人员或船舶或环境构成严重危险,并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情况。

17最低安全配员原则确定配员时:种类、吨位、技术状况、主推进功率、航区、航程、航行时间、通航环境和船员值班、休息制度等因素。

18船舶签证: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船舶或其经营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对符合船舶签证条件的,准予其航行的行政许可行为19签证的补办船舶由于抢险、救生等紧急事由,不能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船舶签证的,应当在开行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在任务完成后24h内补办船舶签证20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中国口岸的外国籍船舶和航行国际航线的中国籍船舶。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止污染管理规则1. 前言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ISM Code)是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于1993年颁布的一项海事安全规范,旨在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性、防止环境污染并保护船员健康。

该规则主要适用于所有搭载12名以上船员的商业性质船舶,并要求船舶所有人及船舶管理机构必须制定安全及防止污染的计划、程序及标准,确保船舶的安全及健康。

2. ISM Code的核心内容ISM Code的核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2.1 管理级别ISM Code要求每个船舶都必须设立一个管理级别,负责实施ISM规则和该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级别的成员必须接受反应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定期更新培训内容。

2.2 规定安全管理的目标规定船舶的安全管理目标,是ISM Code要求的一个核心。

该规定要求船舶管理机构,以及船员必须遵守这些目标并贯彻在每一项决策和行动中。

通过设定安全管理目标,船舶可以更好地为危险作出风险评估,并采取措施防范和处理异常情况。

2.3 赋予船员参与职责ISM Code鼓励并赋予了船员参与职责,使其更加积极和有责任心地参与到船舶管理的实施中。

船员必须成为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以确保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

2.4 记录和文件要求ISM Code要求记录和文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维护,以便随时展示监管机构。

此外,记录和文件维护标准的要求也必须符合ISM规则。

这些记录和文件包括:每个员工的培训记录,每个员工的工作协议和工作合同,每个员工的工作清单、船舶检查记录和维护记录。

2.5 段落ISM Code还规定了一些特定的要求,如电视系统的安全、维修和使用规程,其中包括每个MEMO项的信息、安全和健康考虑的内容、赋予船员自主权、设备操控的培训等。

3. ISM Code的实施ISM Code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3.1 制定安全管理体系计划ISM要求船舶所有者要在船上制定安全管理计划(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Plan),并在其船舶承包人或管理人中指定ISM系统负责人。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⑵全面的相关性:规则从管理角度提出的要求覆盖了公司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所有工作,将航运公司的人事管理、机务管理和海务管理三大部分全部包括,对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活动做出了系统的规定。
⑶完整的系统性:规则把航运公司及其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看待,再按照系统管理方法明确规定。第一,它强调在组织结构上的系统性,不仅要有从公司最高管理层至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的运作系统,同时还要有一个对运作系统实施监控的监控系统,公司就依靠这两个系统,来确保SMS的有效运行。第二,规则要求公司实行程序化管理,对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过程实施全面的系统控制,避免了管理行为的随意性。第三,规则要求航运公司要建立文件化和结构化的SMS。文件化和结构化本身就是这个系统管理的一部分。公司不仅要制定安全和环保方针,还要有管理程序、须知内容和记录,且这些文件之间要做到层次分明、相互关联、接口清晰、逻辑性强。这样就使得文件化和结构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完整的系统性。
近代对IMO(国际海事组织)的立法产生直接影响的六起重大海难。(IMO——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⑴“TITANIC”号——《铁达尼克》号沉没。(英国籍)
1912年4月10日,这艘英国建造的大型豪华客船在她的处女航中撞上了大西洋的冰山而沉没。死亡船员和旅客达1500余人。电影“冰海沉船”就是以这次海难为题材拍摄的。这次海难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⑵“TORRY CANYON”——《托里凯尼昂》油轮触礁断裂溢油事故。(利比里亚籍)
1967年3月8日,该油轮在英国东南沿海因舵机失灵,船长要求船东施救,但船东为了省钱要求船上自救,结果船在失控中触礁破裂,断成四截,溢出约10万吨原油。由于风浪很大,围油栏难于围住全部溢油,对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最后动用飞机轰炸断裂的油轮,将溢油烧掉。英、法两国为清除污染付出了1000万英镑的巨额费用。本次海难的教训是:船长无权处理紧急情况。由此国际上制定了《1973年国际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后来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成为《MARPOL 73/78》和《STCW 1978》两个公约。

ISM规则与NSM规则1-14

ISM规则与NSM规则1-14

是指发给符合ISM规则要求的公司 系指签发给公司,表明该公司符合本规
的文件
则要求的证明文件
1是.1指.6发安给全船管舶理表证明书其公司和船上 管理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的 文件
1.1.6安全管理证书 是指发给船舶,表明其公司和船上管理 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证明 文件
1是.1指.7基客于观观证察据衡量或测试并能被 核实的,有关安全或安全管理体系 条款存在和实施与否的量或质的信 息记录或事实声明
1.1.9重大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是指已发现的对人员或船舶安全构成严 重威胁或对环境构成严重危险,并需要 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事项或情况,包括 未能有效和系统地实施本规则的有关要 求
1是.1指.1客0重观大证不据符表合明规不定满的足情某况一具 体规定要求的可见情况
1.1.10周年日 系指对应于有关证明文件有效截止日期 的每年的该月该日
7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关键性
船上操作,公司应当建立如何制定有关 方案和须知(包括需要的检查清单)的 程序。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应明确规 定由适任人员承担
8应急准备
8应急准备
8公.1司对应船当上建可立能标出识现、的描紧述急和情反况应, 的程序
8.1对船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并明 确对这些紧急情况如何做出反应
5.复查安全管理体系并向岸上管理部门
5.复查安全管理体系并向岸上管 理部门
报告其存在的缺陷
报告其存在的缺陷
6资源和人员
6资源和人员
6.1公司应当保证船长
6.1公司应当保证船长
1.具有适当的指挥资格
1.具有适当的指挥资格
2.完全熟悉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 2.完全熟悉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
3.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可靠地 3.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可靠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及解释前言1 本规则旨在提供船舶安全管理、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国际标准。

2 大会通过的第A.443(Ⅺ)号决议,敬请各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船长在海上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方面正当履行其职责。

3 大会通过的第A.680(17)号决议,进一步认识到需要建立适当的管理组织,使其能够对船上的某些需求作出反应,以达到并保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高标准。

4 认识到航运公司或船舶所有人的情况各异以及船舶操作条件的大不相同,本规则依据一般原则和目标制定。

5 本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成,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显然,无论是在岸上还是在船上,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所列条款需要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6 高级领导层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就安全和防止污染而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将决定其最终结果。

A部分实施1 总则1.1 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本规则的A和B两部分。

1.1.1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系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予以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理解】这是对《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界定,特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A.741(18)号决议通过且由该组织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亦称ISM规则。

1.1.2 “公司”系指船舶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或法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理解】本规则中所称“公司”是实施ISM规则并申请“符合证明”(D OC)的“公司”,有以下三种情况:1、船舶所有人,拥有并管理所属船舶;2、船舶经营人,承担船舶经营和管理责任,其中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3、船舶管理人,负责船舶的管理但不负责其经营。

所承担的船舶管理责任,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就船舶管理人而言,这里所称“承担船舶营运责任”应理解为是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责任,与经营有关的责任不属于本规则所调整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船舶管理人是用签订管理协议的方式明确承担本规则所规定的所有船舶安全与防污染责任和义务的。

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获取船舶经营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船舶信息。

1.1.3 “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理解】“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是笼统的说法,具体来说是指船旗国政府中负责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事务的职能机构或部门,在我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1.1.4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

【理解】体系是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安全管理体系要以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为总体目的。

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是文件化和结构化的。

“文件化(documented)”是指将体系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书面形式或电子文档形式都可以。

这里的文件并不仅仅指红头文件,也不仅仅指公司的体系文件,它还包括活动记录等所有与体系相关并应以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

“结构化(structured)”包括体系文件的结构化、组织机构的结构化、职能分配的结构化等。

它强调整个体系是由人员、职责、组织机构、程序、过程、资源等所有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强调与安全和防污染活动有关的所有环节衔接得当,并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1.5 “符合证明”系指签发给符合本规则要求的公司的文件。

1.1.6 “安全管理证书”系指签发给船舶,表明其公司和船上管理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文件。

1.1.7 “客观证据”系指通过观察、衡量或测试获得并能被证实的有关安全或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存在和实施的量或质的信息、记录或事实声明。

1.1.8 “评述”系指在安全管理审核过程中作出的并由客观证据证实的事实声明。

1.1.9 “不符合规定情况”系指客观证据表明不满足某一具体规定要求的可见情况。

1.1.10 “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系指对人员或船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对环境构成严重危险,并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可辨别的背离,包括未能有效和系统地实施本规则的要求。

1.1.11 “周年日”系指对应于有关文件或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的每一年中的该月该日。

1.1.12 “公约”系指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2 目标1.2.1 本规则的目标是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对财产造成损失。

1.2.2 公司的安全管理目标应当包括:.1 提供船舶营运的安全做法和安全工作环境;.2 针对己认定的所有风险制定防范措施;以及.3 不断提高岸上及船上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包括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急准备。

【理解】“安全做法”通过制定程序和须知提供。

这些程序和须知规定船舶的管理、操作、维护和应急等各项工作的执行人员、方法、步骤和标准,为有关人员提供执行的依据,包括将强制性规定及规则和公司决定采用的建议性规则、指南和标准等具体化解为操作要求,并在岸上和船上得到实施,确保管理活动符合有关的国际和船旗国立法。

“安全工作环境”可大致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

软环境包括船员及岸基人员的安全意识、规章制度等;硬环境包括船舶及设备的技术状况、人员的工作或办公条件等。

“已认定的所有风险”包括社会公众以及海运行业认知的风险和本公司就自身的具体情况认定的风险。

“防范措施”应在分析所有已认定的风险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

“应急准备”可能包括:应急设备(含测试仪器)状况的保持;应急物资(工具、装备、材料、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的配备和保管;应急报警信号的规定;应急部署(应急时的组织和分工);应急反应措施,等。

1.2.3 安全管理体系应当保证:.1 符合强制性规定及规则:.2对国际海事组织、主管机关、船级社和海运行业组织所建议的适用的规则、指南和标准予以考虑。

【理解】强制性规定及规则包括国际和船旗国两个方面。

对于建议性的规则、指南和标准,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采纳,而一经采纳,公司就应当遵照执行。

但这些规则、指南和标准的采纳与实施,不因ISM规则而使其具有强制性。

1.3 适用范围本规则的要求可适用于所有船舶。

【理解】可适用于所有船舶,说明ISM规则所确定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涵盖任何种类、航区、船龄、用途的船舶,但其强制实施的对象由SOLAS公约条款具体明确。

1.4 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要求每个公司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包括以下功能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1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2 确保船舶的安全营运和环境保护符合国际和船旗国有关立法的须知和程序;.3 船、岸人员的权限和相互间的联系渠道;.4 事故和不符合规定情况的报告程序;.5 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和反应程序;以及.6 内部审核和管理复查程序。

【理解】本条是对安全管理体系功能要求的概括性的总体描述,是对ISM规则后几章内容的归纳。

公司所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当包括这六项功能要求,且每一项功能要求在以后的各章中均有具体描述。

除第1、4、5、6项为专章描述外,第2项由本规则第6、7、10和11章分述,第3项由本规则第3、4、5章分述。

2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2.1 公司应当制定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说明如何实现1.2所述目标。

【理解】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表述无固定的形式,但一定要符合本章的规定,即要说明“如何实现”前述目标。

建议将方针分为原则、目标和措施三个层次:原则是对方针的高度概括,以指导公司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目标要突出安全指标的量化内容;措施则为实现目标提供保证。

2.2 公司应当保证船岸各级机构均能执行和保持此方针。

【理解】“保证”应有具体的措施或方法,保证的措施或方法可能有:1、高级领导层予以承诺;2、教育、培训、考核,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等,调动员工执行体系文件规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3、严格实施要求,增强员工遵守体系文件规定的责任意识,保持执行体系文件规定的严肃性。

3 公司的责任和权利3.1 如果负责船舶营运的实体不是船舶所有人,则船舶所有人必须向主管机关报告该实体的全称和详细情况。

【理解】在船舶所有人将船舶委托给他方进行营运管理的情况下,要求船舶所有人必须将船舶管理人的全称、详细情况和双方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或光租协议)报告给船旗国主管机关。

船舶所有人向主管机关报告的“详细情况”应至少包括:负责船舶营运公司的注册地点、办公地点、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方法等。

报告的目的是使船旗国主管机关掌握悬挂其国旗的船舶由谁管理,以便及时识别承担该船安全营运责任的实体,并对其管理情况实施监督。

负责船舶营运的实体不是船舶所有人,在我国体现为船舶光租形式和船舶委托管理形式。

作为承担船舶营运责任的管理人或者光船承租人,一旦与船舶所有人签订符合规定的船舶委托管理协议或光租合同,自生效之日起即已经从船东那里承担了ISM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3.2 对涉及和影响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的管理、执行以及审核的所有人员,公司应当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责任、权力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审核”在这里是监督、核查的意思。

“涉及和影响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的管理、执行以及审核的所有人员”即与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有关的所有人员。

责任、权力和相互关系是针对岗位而言的,包括了公司船、岸两方面涉及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的所有岗位。

体系文件必须规定岗位职责,但不强制要求规定部门职责,是否制定部门职责由公司自定。

体系文件规定“责任、权力及其相互关系”所涉及岗位或部门的范围,应当根据该岗位或部门(如财务部门或其某个岗位)是否承担了所要求的体系及其活动的职责而确定。

原则是只要与安全和防污染事物有关的工作均应纳入体系管理范围。

公司可根据实际需要并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规定岗位适任条件,有关的关键岗位的适任条件要符合主管机关制定的标准。

在一家航运公司中涉及的岗位包括最高管理层、指定人员、海务管理、机务管理、人事管理、航运、调度、文件管理、信息传递、体系审核人员等以及船上在岗的所有人员。

相互关系包括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主办与协办的关系、执行与监督的关系等,它是与责任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

责任和权力的确定本身就意味着相互关系的确立。

相互关系应顺畅、协调、不交叉,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各岗位人员共同的责任和权力可能包括:执行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岸上人员)为船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上的支持;熟悉职责和执行与本岗位职责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充分理解有关的规定、规则和指南;搜集和报告职能范围内有关的规定、规则和指南的变更;要求和接受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技能;主动发现(尤其是职责内)不符合规定情况并报告,纠正相关的不符合规定情况等。

3.3 为使指定人员能够履行其职责,公司有责任确保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