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粮食产量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
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
解析:选C观察曲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粮食产量低谷出现在1921年,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故选C项。
2.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
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
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
解析:选C1921年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脱离了国情,故C项正确;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了资本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苏俄(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解析:选D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允许本国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而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以解决自身发展工业的不足,“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则属于最终目的,故选D项,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是减少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 A.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
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D.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
解析:选B余粮收集制和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故A项错误;为了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苏俄(联)实行余粮收集制,为了解决经济政治危机,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为了快速推动国家工业化,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都是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故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和农业集体化政策排斥市场,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是为了工业化的需要,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项错误。
5.列宁在1921年4月21日发表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反复论证了俄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列宁的这一论述()
A.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苏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C.明确了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
D.指出了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列宁论述的是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然性,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故选A项。
6.苏联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中生产资料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8.5%,消费品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1.7%。这反映出苏联()
A.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B.经济发展存在潜在危机
C.国力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D.已经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解析:选B苏联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斯大林模式”的开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材料体现了这一问题,说明经济发展存在潜在危机,故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没有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苏联与欧美国家的国力,且与当时的国际情况不符,排除C项;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后实现工业化,排除D项。
7.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在6月再次改变态度,又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材料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
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
B.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
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
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斯大林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违背农民意愿,故A项正确。
8.苏联建立集体农庄后,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并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苏共做出决定,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把部分机器直接卖给集体农庄。这一决定()
A.解决了苏联的农业问题
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性
C.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
D.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解析:选B解读题意可知,苏联的农业生产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重领导的局面,提高了生产自主性,故B项正确。
9.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苏联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
A.是对斯大林体制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