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新课教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主动运输)
①
④钠钾泵
1、③对应的时间里,膜电位发生了 什么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逐渐恢复为
静息,电位
原因是 K+外流(协助扩散)。
局部电流的形成
兴奋部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动作电位的形成 【资料4】科学家用不含Na+的等渗透压的右旋糖代替海水,在两分钟之 内,动作电位消失,而加含Na+的海水后,在一分半钟左右恢复了原有 的动作电位。 据以上资料可知: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 Na+向膜 内 (填“内”或“外”) 跨膜转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协助扩散 。
➢ 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
3.传导过程:①静息状态的电位称为 静息电位 。
静息时
形成原因: 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 。
刺
电位表现: 内负外正 。
激
②兴奋时的电位称为 动作电位 。
兴奋时
形成原因: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
电位表现: 内正外负 。
局部电流
③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 电位差 的存在而发生 电荷移动 ,而形成 局部电流 。
+-
当微电极都插在细胞膜外时,电位计 无示数,随意调整电极位于膜外的位 置,电位计均无示数,说明: __神__经__细__胞__外__各__处__的__电__位__相__等__。__
将电位计的一个电极刺入细胞膜内,而另 一个电极留在细胞膜外。瞬间记录仪上出 现了一个电位跃变。说明:神经细胞未受 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存在 电位差 ,且 __膜__内___比__膜__外___低 70 mV。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学》第二单元,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过程。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本节课还将通过实验演示和问题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生将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问题讨论,学生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过程。
难点: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
2. 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
解决办法:1. 通过实物模型展示神经元的结构,并结合图解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过程,并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神经冲动的传导现象,加深对传导机制的理解。
3. 设计问题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科普视频、学术论文等,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5.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促进学生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要构建的重要概念是“神经系统中传导的兴奋本质上是电信号”。
这个概念转化成中心问题:电信号是如何产生和传导的?本课时介绍两方面内容,一是介绍兴奋的产生过程,二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机制以及方向。
限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直接从反射弧的微观层面开始,通过介绍科学史,指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中传导的形式是电信号。
让学生明确,生物学的研究是基于实验与观察走向深入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更深刻地理解:为了维持稳态,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学习了反射、反射弧等基础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涉及微观的生命活动动态过程,学生初步接触,认知水平有限,对理解复杂的神经纤维结构和传导过程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演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过程,同时以模型和板图形式把过程重现,从而辅助学生理解,引导分析。
三、学习目标《生物学课程标准》对应的学业要求是: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理论的构建,基于证据和逻辑的认识,提高他们运用证据和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内容。
1. 阐明兴奋的产生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机理,用结构与功能观和稳态与平衡观认识兴奋的产生与传导;2.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讨论,学会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和推理的方法,概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3. 能够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和过程,设计“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的实验方案,并积极展开交流;4. 能够提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四、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理。
教学难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制作课件(包含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2. 准备模型:神经纤维,神经元。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探究点二
1.图甲表示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膜内外侧静息 电位的形成机理是什么? 答案: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静息时, 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 于膜内,因此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2.图乙表示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 神经细胞膜受刺激部位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大量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因此表现 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由哪些结构形成? 答案: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下一 个神经元的细胞体的膜或树突的膜,也可能是效应器中的肌肉细胞 膜或腺细胞的膜。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请结合图示分析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答案: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 的。 3.为什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 答案: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归纳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 转。 (2)刺激b点(d点),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3)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4)刺激bc或cd之间的任一部位,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a:轴突—细胞体型
思考:突触只能连接神经 元与神经元之间吗?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1.1突触类型:②神经元与肌肉和腺体
a.轴突—肌肉型 肌肉的收缩
b.轴突—腺体型 腺体的分泌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元的末端时,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1.2突触结构
≠
突触
突触前膜
Na+
K+
膜外
Na+ Na+ Na+
+- +- +- +- +- +- +- +-+- +- +- +- +-
K+
K+
K+ K+ Na+
K+
-+ -+ +-
-+
K+
K+
-+(-+协-+助-+扩-+散-+)-+
-+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膜外
Na+ Na+
钠钾泵保持膜N内a+高钾,膜外高钠,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的状态。
bc段动作电位形成:Na+内
后逐渐关闭,K+大量外流,膜电位
流。(膜电位大于阈电位)
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协
①Na+ 通 道 打 开 ( 协 助 扩a散 ) ;b
助扩散)。(膜电位大于峰电位)
②膜电位差距迅-速70缩m小v
刺激(阈电位)e
ab段静息电位:K+外流→内负外正。 极化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23年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当堂检测
2.脊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纤维也有传出神经纤维。在给予脊神经适 宜电刺激后,会检测到相应肌肉电位变化(先出现M波,再出现H反 射波,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图中结构②处能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B.电刺激脊神经会引起神经纤维的Na+离子通道开放 C.电刺激产生M波的途径是电刺激→③→②→①→肌肉 D.H反射波与M波间隔时间可用于诊断相应神经中枢是否病变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原来,在两个神经之间有个结构,叫——突触
突 触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8-29页相关内容,画一个
突触,并标明突触中相应结构 传递的结构——突触
突触小体
突触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受体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常见类型
传 导
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 抑制性递质 如甘氨酸
方
放神经递质
释放方式: 胞吐
向
2.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
生物膜的流动性
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
特异性受体 Na+或Cl-通道
4.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 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5.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2.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_双__向__传_导____ 思考:为什么?
+++ - - - - ++++
-+- - - +++ -+- - - -
-+-+-++
+-++-+-+-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一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恢复静息电位
Na+通道
②在反射过程中
①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
传导方向:________
传导方向:_________
单向传导
双向传导
问题:以上是用蛙的坐骨神经实验,是离体生物神经纤维。那么兴奋在生物体内的反射弧上的传导是也双向传导的吗?
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解析
内负外正
K+外流(协助扩散)
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
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
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
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
二、 膜电位测量的两种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目的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
电表两极均接膜外
测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只能测量动作电位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次数的判断
b、d点 ,电表 发生偏转。
内正外负
Na+内流(协助扩散)
电信号
动作电位
电位差
双向传导(离体)
单向传导(体内)
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特 点: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膜外: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双向传导
注:在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
无需能量需转运蛋白
形成局部电流
5.课堂小结
练习:①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 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
②B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膜上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膜内外的电位出现反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说课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环节六:神经冲动的传导 绘制神经冲动传导流程图
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
局部电流
设计意图: 培养观察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共性与个性的关 系。
环节六:神经冲动的传导
任务3:辨析过程、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创 建的模型预测实验 结果
电刺激
1.指针如何偏转? 2.有哪些可能性?
3.根据对兴奋传导的解释判断哪种情况更有可能出现?
环节四:静息电位形成机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 学习,让学生尝试从资料 中获取相应知识。
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即K +通道开放,K +外流, 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称为静息电位。
环节五: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神经元电位差与兴奋有何关系呢?
资料2: 霍奇金进一步的实验
设计意图:经过点拨和追问,层层 质疑,化解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 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谢谢谢谢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C 目录 ONTENTS
01 教 材 分 析 02 学 情 分 析 03 教 学 策 略 04 教 学 过 程 05 教 学 反 思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第二章 免疫调节
第1节神经调节 的结构基础
第3节
第
神经冲动的产
5
生和传的导第 基二
节 人
本节
脑
方神
的
式经
高
级
功
能
第4节神经系统 的分级调节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生命观念
认同生命体是一个系统,系统的调节需要信息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实质上是信息的传导过程。
新教材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知识点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蛙坐骨神经的实验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也叫。
2、在未收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
此时,神经细胞外的浓度比膜内高,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有通透性,造成,使。
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这称为静息电位。
3、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通透性增加,,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
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而临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这样就形成了。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由恢复。
4、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叫作。
它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等相接近,共同形成。
5、突触的结构包括、与。
在神经元轴突末梢处,有许多。
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同时。
当神经递质经通过,与上的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引发突触后膜,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随后神经递质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方向,速度7、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方向原因,速度原因。
8、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联系的,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这些肌肉细胞或腺细胞,引起。
9、某些化学物质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
例如,有些物质能,有些会,有些会。
10、兴奋剂原是指,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
11、毒品是指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些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12、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实施。
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禁毒工作实施以防治为主,综合治理,并举的方针。
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13、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来传递愉悦感。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教学设计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3节)二、教学目标:1、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作用机理,认同神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生命观念);2、通过观察突触模式图,认识突触传递的机制和作用特点,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3、运用兴奋的传导机理解释兴奋剂、毒品危害,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和宣传帮助他人的责任感。
(社会责任)三、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制;2、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四、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五、教材分析:1.地位:从整册课本来说,主题是围绕稳态与调节展开的,由第一章的学习可知,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神经调节是本册课本的重点内容,而本节课揭示了神经调节的作用机理,可谓重中之重。
2.特点:本节内容分为3个部分,依次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这3部分层层递进,从单个神经元的兴奋到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科学前沿将所学知识应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3.作用:本节内容揭示了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实现了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精密配合,从而维持了机体的稳态,为前面的概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其次,还为后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六、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已经达到成人水平,缺点是他们生活经验所有欠缺,思考问题不深入,知识迁移能力有限,对复杂、抽象知识理解不到位。
本节课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机理较为复杂,但学生在必修一《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课中学习了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及胞吞胞吐,对本节课难点突破有很大作用,实验分析中电表测定电位与高中物理学科交叉融合,突触结构与化学学科交融,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ppt课件
④+
+
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电__信__号__的形式沿着
a
b
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也叫做__神__经__冲___动__。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时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1.传导过程
(1)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_静__息_状
态。静息时,膜主要对_K_+_有通透
性,造成__K_+外__流___,使膜外阳离子 浓度_高__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
-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等结构。 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
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s。
➢ 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又是怎样传导的呢? 思考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K+
Na+
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 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内__负__外__正__,这 称为__静__息__电__位___。
膜外+- +-
膜内 K+
+- +-
K+
+- +K+
Na+ Na+ Na+
+- +- +-+- +- +- +- +K+ K+ Na+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易卓荣备课教师:易卓荣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2、学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制。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三、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验的现象去推测原因并预测后续结果,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能力。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1、介绍测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实验装置。
2、通过数据、图片讲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把这个发生过程放在一个神经元的整体去理解和思考。
通过实验情景、数据表格、图片展现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在讲述过程,引导学生做出一些思考。
兴奋传导方向和局部电流传导方向比较
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做出对比,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图片理解二者的联系。
小结
以概念图总结。
给学生作简要回顾,建立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课堂导入
以运动员起跑为例子,提问神经信号如何传导,以及犯规的生物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
引导学生思考,神经信号是如何产生、传导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介绍蛙的坐骨神经电流表测量装置。
2、以课本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示意图展开描述。在一侧给予刺激后,根据电流表的指针偏摆,推测电流的流动方向进而判断神经膜外的电位变化。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能够诱导细胞膜大量Na+离子通道开放的电位称为阈电位,只有刺激诱导Na+ 内流使细胞膜内电位到达阈电位,才能够诱导动作电位形成,使得神经纤维刺激部位兴奋。
动作电位形成后,神经纤维刺激部位需要及时恢复为静息电位,以便及时感知后续刺激。
此时,细胞膜上的Na+离子通道关闭。
由于此时细胞膜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细胞膜上的K+离子通道开放,大量K+外流,从而使细胞膜内电位快速下降,由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重新恢复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在恢复为静息电位后,神经纤维刺激部位需要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大量内流的Na+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运输到细胞外,将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大量外流的K+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运输到细胞内,从而恢复原有的细胞内外Na+和K+离子浓度分布,以便在之后刺激时能够继续形成动作电位。
2 分钟小结总结本节课程内容,回答课程开始的问题。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起跑线。
运动员从听到发令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
在这一过程中,兴奋在感受器如何产生的呢? 兴奋时声音传播至内耳,引发分布于内耳内液体振动进而引发听神经末梢兴奋产生的。
起跑这一反射的完成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为基础。
那么,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发令枪响后0.1s 内起跑为抢跑,这一规定的生物学依据又是什么?从内耳的听神经末梢兴奋至兴奋传导至腿部肌肉执行起跑这一动作,所需的时间应在0.1s 左右。
因此,如果运动员在发令枪响后0.1s 内起跑,应是在发令枪响前抢跑。
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1. 反射的完成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为基础。
2. 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产生兴奋。
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上任意一点兴奋可双向传导。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Na+ Na+ Na+Na+
Na+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
局部电流
++++++++ +++++ ---- ---- -----
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实验
+
+
a
b
蛙坐骨神经上放两个电极 静息时,无电位差
+
a
b
左侧一端刺激 刺激端呈现负电位
+
a
b
刺激端恢复成正电位 另一端变成负电位
+
+
a
b
另一端恢复成正电位
2、神经冲动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
+
a
b
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模式 静息状态
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 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 体附近。
❸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 上的受体结合。
❹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 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 变化。
❺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 收。
4、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传递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17
1.(2019·全国 100 所名校模拟)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
裹的轴突区域(b、d)里,Na+、K+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
e)里 Na+、K+可以进出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18
A.c 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有阴离子 B.e 区域处于静息状态,膜对 Na+的通透性较大 C.b 和 d 区域不会出现电位变化,不能产生兴奋 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 c→a 和 c→e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7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8
1.突触的结构
突触由_突__触__前__膜___、__突__触__后__膜__、_突__触__间__隙___(其内液体为组织液)构成。
2.传递过程
兴奋→轴突→_突__触__小__体__→突触小泡―移―动→_突__触__前__膜___―释―放→_神__经__递__质___→
生和传递过程。
3.社会责任:不能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3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4
由图可知: (1)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静息时神经表面各处电位_相__等___。 (2)当在图示位置的左侧给予刺激时,电表发生_2__次偏转,这说明刺激后会 引起 a、b 间_两__次___出__现__电__位__差__。 (3)实验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电__信__号___(又叫_神__经__冲__动___)的形式沿着 神经纤维传导。
6
(2)局部电流 ①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_电__位__差___,而发生电荷移 动,形成局部电流。
膜外:由_未__兴__奋__部__位___向_兴__奋__部__位___ ②方向膜内:由_兴__奋__部__位___向_未__兴__奋__部__位___ (3)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电__信__号___的形式传导。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 ) (× ) (√ ) (× ) (√ )
第2章 神经调节
12
知识点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离体神经纤维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1)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反射弧方向单向传递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5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1)电位变化 ①图中 A 代表静息电位,由于_K__+___外流,膜电位为_内__负__外__正___。 ②图中 B 代表动作电位,由于__N_a_+___内流,膜电位为_内__正__外__负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息水平。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16
发展素养 1.静息状态下,将电流表两电极一个插在膜内,一个插在膜外,电流表指 针发生怎样的偏转?(科学思维) 提示:向插在膜内侧的电极方向偏转。 2.当细胞外液中的 K+急剧减少时,静息电位如何变化?(科学思维) 提示:静息电位进一步加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 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4
测量结果
第2章 神经调节
15
3.结合膜电位变化规律分析曲线图 (1)a 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 (2)b 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 开放使 Na+内流。 (3)bc 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4)cd 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 K+外流。 (5)de 段:Na+—K+泵活动加强,排 Na+吸 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
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11
(1)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 Na+大量内流 (2)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5)长期服用可卡因,可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13
(2)Na+的内流和 K+的外流需要离子通道,从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能量, 为协助扩散。 (3)Na+的外流和 K+的内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2.膜电位的测量 测量方法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 内侧和外侧
测量图解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生物
第2章 神经调节
1
01
教材自主导读
02
核心知识突破
03
随堂达标检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2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1.生命观念:图示法记忆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
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处的传导过程。
2.概述兴奋在突触处的产 2.科学思维:比较法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上一页Leabharlann 返回导航下一页第2章 神经调节
10
3.危害(以可卡因为例)
(1)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突触后膜上的_多__巴__胺__受__体___减
少,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2)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_心__脏___功能异常,还会抑制_免__疫___系统的功
能。
(3)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和嗅幻觉等。 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
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相关受体)→递质—受体复合物→_膜__电__位___变化。 3.传递特点及原因:_单__向___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_突__触__前__膜___释放,然后
作用于突触后膜。
4.信号转换:电信号→_化__学__信__号___→电信号。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9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作用位点:往往是_突__触___。 2.作用机理 (1)促进神经递质的__合__成__和__释__放__速率。 (2)干扰_神__经__递__质__与__受__体___的结合。 (3)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_酶___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