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试论我国⼤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019-10-08摘要: 本⽂从⼤众传媒和公共政策的内涵⼊⼿,分析了⼤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四个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众传媒公共政策影响国家政治⽣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并通过公共政策管理社会、服务民众。
⼤众传媒与公共政策有着与⽣俱来的联系。
⼤众传媒作为信息的集约者、传播者和沟通者,增加了公众了解政府政策、参与政府决策、表达⾃⾝利益的机会,对政府的⾏政作为加以监督,保证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化、民主化及科学化;同时,⼤众传媒⼜是国家进⾏政治社会化、塑造⾃⾝形象和增进政府合法性的重要舞台,国家利⽤这⼀公共空间加强与社会民众的交流,可在很⼤程度上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理论认识:⼤众传媒和公共政策的内涵界定结合⾏政管理学的知识,运⽤⼤众传媒理论,从新闻传播学的⾓度来了解和把握⼤众传媒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需要对⼤众传媒和公共政策的内涵作⼀个清晰的界定。
(⼀)⼤众传媒的概念界定与社会功能。
⼤众传媒是⼤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传播学的核⼼概念之⼀。
它指的是信息传播上专门收集、复制及传播信息的机构,⼀般专指报纸、杂志、⼴播、电视及新兴的⽹络媒体。
⼤众传媒是连接传播者与受众、实现沟通与交流的中介和纽带。
现在,⼤众传媒已渗透到了社会⽣活的各个⾓落,并促使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
⼤众传媒具有如下社会功能:1.传递信息的功能。
在社会中,把发⽣的能够引起⼈们关注的事情告知社会⼤众,协助⼈们认识复杂的环境事物,使⼈们能够充分的获得信息。
2.协调和管理的功能。
推动政策的制定和执⾏,反映社会舆论,以促进社会机制的运⾏。
3.教育功能。
⼤众传媒可以教育社会成员,传播⽂化知识、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4.娱乐功能。
摆脱⼯作和⽣活烦扰的娱乐,附带起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
(⼆)公共政策的概念界定及其与⼤众传媒的关系。
公共政策是20世纪中叶之后由西⽅国家⾸先提出的概念,是指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制定的⾏为规范,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标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大众传媒是现在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提供者,它们比其他类型的传播者地位更优越、力量更强大。
它们所拥有的传播能力和权利都远远超过了作为个人的社会成员或其他一般社会群体。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主要指的是它们作为社会公众了解沟通外界的重要信息来源,是为整个社会所共有的,不仅新闻工作者具有使用参与大众传播的权利,社会公众也具有使用大众传媒行使监督、批评、情愿等权利,即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同时又因为其强大的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再则,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它们的公益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众传媒,为了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等等,肆意炒作,运用一些低俗的手段来哗众取宠,博眼球。
把大众传媒的重要职责“公益性”、“公共性”丢弃,错误地引导了受众的经济、政治甚至是文化道德观念。
媒体研究人李幸说:“2010年,肯定是中国电视的相亲交友年。
”在2010年年初,江苏卫视一档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开启了“全国热恋”的浪潮。
一些年长的女性,更是从周一到周日,坐在电视机前评论1号女嘉宾学历太高、2号男嘉宾收入过低。
把剩女剩男、价值观、金钱观等问题越吹越大。
逼得一些20岁出头的女性,还没真正尝得爱情的滋味,就要用“有房、有车、有钱”的标准来物色对象。
固然,他们展现了婚恋观、价值观的多元化,但电视作为公共平台,不应该放大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行为。
媒体常常在《有话大家说》等节目,谈论“剩女剩男”、“拜金女”等现象,然而,这些现象不正是你们所引起的吗?大众传媒本来应该是给受众提供正确、有价值的信息,可是现在却成了社会问题的源头。
10年4月20日,网友黑刀发表了一遍日志,关于他参加《非诚勿扰》的经过:23号女嘉宾竟是节目组找来的托。
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摘要:随着大众传媒发挥作用空间的扩大,其不再仅仅是政治控制的工具,而开始具有了提供信息、普及知识、传达思想、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利益的作用,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多样化,从公众参与、政党权威、民主化进程和国际化竞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担当起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重要角色。
本文简述了大众传媒存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必要性,通过公共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详细介绍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大众传媒;公共政策;影响1 大众传媒存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必要性1.1 时代要求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体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而且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信息传播上专门收集、复制及传播信息的机构,一般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新兴的网络媒体。
大众传媒具有以下特点:(一)大众传媒可以担当中介作用大众传媒在公众与政府系统之间、利益团体与政府系统之间、利益团体之间传递各自的观点、表达各自的意愿,及时地反映各种问题和信息,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有更多的参考信息。
(二)具备强大的舆论号召力有效地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的输入和转换过程中,大众传媒能在短时间内引发社会舆论和社会关注,整合各方面利益关系,推动政府决策议程,影响政策结果。
(三)大众媒体还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监督者某个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大众的意愿,是否对小部分群体带来严重损失,这一系列的监督结果通过媒体公布于众,引起公众关注,并进而对政府系统施动口影响,甚至可达到对政策的修改、修正乃至取消。
从以上几方面上看,大众传媒可以在多方政策主体中担任中介,同时又具备别的政策主体所没有的强大号召力和监督功能,所以,大众传媒可以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灵活的发挥作用,它是政策制定的催化剂,为多方政策主体的交流提供平台,是最为灵活、不可缺少的公共政策主体。
[整理版]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浅析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一、大众传媒与公共制度基本理论(一)大众传媒的含义与社会功能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是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
大众媒体是传播者与受众实现沟通和交流的中介纽带。
现在,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大众传媒具有以下的社会功能:1、获取与传递信息。
大众传媒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映,让人们获得充分客观的信息。
2、文化传承功能。
大众传媒能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能够教育社会民众传播文化知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形成向上的价值观念。
3、舆论监督功能。
能够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来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以及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能促进社会机制的运行。
4、娱乐休闲功能。
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多种多样,这些丰富多彩的信息能够让阅读者暂时摆脱烦恼,起到了休闲娱乐的作用。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20世纪中叶之后由西方国家首先提出的概念,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目标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其涵义,公共政策的本质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是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2)是公共管理的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3)是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公共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的调节器。
二、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当前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大众传媒呈现了许多崭新的特征,比如,传播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样化,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受众范围更加广泛,社会影响力更加巨大等。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正文开始)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大规模传播渠道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
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大众传媒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从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价值观塑造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对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迅速传播新闻、事件等信息,让公众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动态和变化。
通过大众传媒,人们可以获取到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快速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提高公众对社会的认知。
二、舆论引导大众传媒在舆论引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通过报道方式对社会进行舆论引导,影响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媒体的报道方式、选题,以及对事件的解读等都会对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例如,在大众传媒的报道指导下,一些社会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引起了公众集体的关注和行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三、价值观塑造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它还在某种程度上对公众的价值观进行塑造。
通过播放电视剧、电影、广告等形式,大众传媒将各种价值观念传达给观众,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行为准则等都会对观众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引导人们思考和思考自己的价值观。
四、文化交流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交流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大众传媒,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得以相互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例如,电影、音乐、电视剧等作为文化产品通过大众传媒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总结起来,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价值观塑造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虽然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是同时也需要我们进行审视和批判。
我们应该保持对媒体信息的辨别力,不盲目接受一切信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培养良好的媒体素养,健康评估媒体给予我们的信息和价值观。
大众传媒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报纸、杂志到电视、广播,再到如今网络、社交媒体,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在长期的接触和观察中,我对大众传媒有了深刻的感悟,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大众传媒的传播力量1. 广泛性大众传媒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
这种广泛性使得大众传媒能够迅速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2. 及时性在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大众传媒以其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将最新的新闻、资讯传递给受众。
这种及时性使得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
3. 真实性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注重真实性。
虽然有时会受到商业利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上,大众传媒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时力求真实,使受众能够了解到客观、公正的事实。
二、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1. 社会舆论导向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具有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评论,引导公众关注、思考,进而形成社会共识。
这种舆论导向作用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2. 价值观念传播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定的价值观念。
通过报道、评论、广告等形式,大众传媒将某种价值观念传递给受众,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传播传统文化,还推动文化创新。
通过报道、评论、访谈等形式,大众传媒使文化传承与创新得以实现。
三、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1. 信息过载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导致受众面临信息过载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受众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2. 媒体偏见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部分媒体可能存在偏见,导致信息失真。
这种偏见可能源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受众的判断和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传媒公共性_概念的解析与应用_许鑫
我国学者 常根
据 研 究需 要 简单 套 用 其 中一 种含 义 来 分析 中 国问
传媒公共性的界定
传媒公共性 的 内涵与公共性 内涵一 样 , 尚存争
议 作为第一位 系统论述 公共领域 的学者 , 哈 贝马斯 没有正面论述 传媒的公共性 问题 , 只是指 出 : 到 了
大众传媒领域 , 公共性的意 思无疑又有 所变化 , 它从
63
公共性的概念辨析
公共性 (Public it y )是西方 哲学 与政 治思想 中的一
个 内涵复杂 的概 念 , 公共性 的研究 文献 丰富 , 其理论 资源 最早可以上溯 到古希腊 的亚里士 多德对 雅典城 邦政 治的有关论述 , 随着不 同时代 不同学科 理论家 的 阐释 , 公共性 的概念也在 不断变化 , 因此要 归纳 出
国际新 闻界 加1 1. 5 0 了更加 宽泛 更加 多元的广义 公共领域 概念 , 公共领
域 被 作为一种 用来交 流信息 和 观 点的 网络 , 这种
网络能 够把 私 人 世界 的 经验 和 政 治 系统联 系在 一 起 , 各种公共利益集 团和 各类专 业人士是 公共领域 内的积极分子 , 他们 的介入能够使 批判性 的辩论联 合并 生成各 种 有 关特 定话题 的 公共意 见 , 对政治 系统 构成持续的压 力并 迫使其做 出谨 慎的 回应 4 显 然 , 哈 贝马斯 的 多元 公共 领域模式 比其资 产阶级 公 共领域 模式更加符合现 代社会特点 不过 , 由于 其广 义公共领 域概念过于宽泛 , 削弱 了公共领 域理论 所 具有 的价 值批判意义 尽管哈 贝马斯的 资产阶级 公共领域 思想 遭受各 种批评 , 但其 蕴涵的平等 开放 自由讨论 理性批 判 关注普遍利益 达成共识等 思想原则具 有普世价 值 , 并 可被置于任一具 体语境 中进行 探讨 现代意义
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反思
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反思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的不断革新,大众传媒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新闻、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大众传媒早已成为影响社会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传媒的影响下,社会文化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因此,本文意在对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反思展开探讨。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1. 传递信息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关键平台,它确定了社会大众接受的信息数量和种类。
随着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升级,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和渠道化。
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到现在的互联网、手机应用等,大众传媒已经通过多样的形式,将信息涌入人们的生活中。
2. 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大众传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意识形态,即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兴趣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社会意义的创造者。
它影响了社会公众的认知模式,引导了群众的价值观念。
例如,音乐、电影和电视作品都反映了大众文化的潮流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3. 形塑社会舆论大众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重要形成机构,能够以其高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影响社会公众的态度和观点。
了解到的信息,往往决定着社会公众的看法和反应。
大众传媒对于舆论疏导和引导的作用不言而喻,能够促进社会市场的稳定。
二、大众传媒的反思1.政治关注和利益驱动在现今的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下,大众传媒逐渐承担着“宣传”和“建言”的角色。
但是,由于媒体与政治之间的复杂联系,大众传媒的报道也往往会受到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某些大众传媒把它的新闻和品牌构建为其背后道德和政治的代言人,这需要大众传媒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协调,而不是仅仅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服务。
2. 营销行为的深入大众传媒已变成了一个庞大的营销行业,在收集广告商资金方面已越来越重要。
媒体对广告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财务收益家,这让广告商和媒体商成为了一个庞大的营销体系。
然而,有些媒体也会通过深入的营销,不断地推销商品和服务,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和价值。
我国媒体公共性的属性
我国媒体公共性的属性尽管各家之言言之有理,但笔者仍认为,因公共性定义的流动性,对新闻媒体的公共性作出永恒而固定的定义是不切实际的,我们需要的是用一些属性来对新闻媒体公共性的阐述作出框定。
1.从政府体制方面看,我国媒体的所有权由政府所有,代表人民对传媒体制进行积极的、切实可行的宏观调控新闻媒体公共性具有民主共享性。
一方面媒体的公共性并不孤立存在,它必须和一些不可撼动的基本原则结合起来探讨,包括民主、自由、平等等;另一方面就媒体体制而言,它是一种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强调最大范围的均有和最大公约数的利益满足。
新闻媒体公共性具有适当独立性。
对新闻自由的呼唤由来已久,无论中外媒体,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均不同程度地受制于政府。
但就世界范围来看,新闻自由已经取得了相当进步,媒体作为政府的牛虻,其批判和监督职能日益得到发挥和重视;其自主经营权也得到一定范围的拓展。
2.从受众服务方面看,数量巨大,是媒体服务的对象,且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政治意识正在觉醒,新闻媒体公共性具有公众性现代媒介社会已经逐渐由传者中心本位转变为受者本位,媒体服务的对象是公众,维护的是最广泛的公众利益,而公众的思考力、辨别力和批判力在逐渐增强,公民意识和要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诉求也在与日俱增。
3.从媒体操作方面看,媒体的公共性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最终落实于新闻媒体的话语表达及其实践活动中新闻媒体公共性具有公开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媒体的主要责任就是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外部世界变动的新闻和信息,以有利于澄清和引导人们理解外部世界,而不是使之观念混淆。
新闻信息的公开性决定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新闻媒体公共性具有实践性。
媒体通过议程设置、话语实践和文本呈现等具体实践活动维护和确保公共利益,“评判某一媒体对于公共利益的贡献,其在本质上参与的公共利益事件,而不是其所获得的私有经济利益。
”新闻媒体公共性具有多样性。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摘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成为公共政策制定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为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大众传媒能够促进公共议题建构、表达社会公众利益、监督政策制定权力,同时它又有公共性匮乏、依附性强烈、客观性缺失等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加强政策制定网络化建设,健全媒介监督体系四点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众传媒;公共政策;政策制定;影响一、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一)促进公共议题建构。
狄杰克和利普莱曾认为,“公共政策关心的是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
”[1]大众传媒能及时的将社会所发生的事件向大众及其各个组织传播,通过持续性报道来将社会问题变成大众讨论的话题,引起公众注意,使其进入公众日常议题,影响公众的判断与倾向。
因此,社会问题通过大众传媒的关注而加以突出,在公众和政府机构中的影响也越大,推进了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并给政府造成舆论压力,使其尽早制定出公共政策来解决问题。
面对众多的社会问题,大众传媒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大众传媒对于现代社会所起到的舆论引导作用是任何组织和群体都不具备的特性。
(二)表达社会公众意愿。
“在美国,没有任何国会的重大立法,任何国外冒险,任何外交活动,任何大的社会改革能够成功,除非新闻界准备好了公众的思想。
”[2]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渠道,通过提供各种途径和手段,吸引公众参与政治决策,使分散的潜在的公众意愿转化为明确集中的决策要求,再将政府的决策信息公开透明地传达给公众,同时将公众的意见反馈给决策者,使决策层可以充分了解社会成员的意见,能够不断对决策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公众意愿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得到呈现,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合法化、民主化及科学化。
同时,利用大众传媒监督和纠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对行政决策进行完善。
(三)监督政策制定权力。
新闻传播中的公共性与私有性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公共性与私有性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众多传媒机构竞相报道新闻、博取眼球。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传播涉及到公共性和私有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新闻传播既体现公众利益,也具有商业特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新闻传播的公共性公共性是新闻传播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指新闻传播的信息和内容涉及公众利益,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影响。
比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闻都涉及公共性问题。
新闻媒体为公众传递信息、反映社会事件、呈现公共问题的特征,使得新闻传播具有公共性。
新闻传播的公共性体现在不同方面,包括媒体的编辑和发行过程、新闻的选择和排版、新闻的宣传和评价等方面。
媒体编辑和发行过程必须遵循公共利益原则,而不是追求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此外,新闻的选择和排版也必须基于公共利益原则,媒体不应该刻意选择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新闻而忽略其他新闻。
新闻的宣传和评价也必须公正客观,以符合公共利益。
二、新闻传播的私有性新闻传播的私有性是指通过新闻来获取经济利益,新闻媒体存在赢利的商业属性。
大多数新闻媒体都是为了获得广告收入而存在的,其中一些是上市公司,要考虑股东和证券市场的利益。
因此,新闻媒体需要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容来吸引读者,从而从广告商那里获取财务收益。
在新闻传播的私有性方面,商业效益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传媒机构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营收模式,提高自身商业竞争能力。
新闻内容根据读者的群体特征、媒体受众人群和广告主的需求而确定。
三、如何平衡公共性与私有性如何平衡公共性和私有性这两种极端?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虽然新闻传播涉及到自由、平等、公正的原则,但新闻机构也需要商业化运营,赢利和获取利益。
如何将两者协调起来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问题。
其一,媒体机构应该坚持新闻的客观、真实和公正,以满足公众对真正信息的需求,这是公共利益的最终体现。
其二,新闻媒体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对新闻市场的洞察力,以获取商业利益。
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制定部门在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社会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上是契合的,大众传媒的传播活动与公共政策制定部门的管理活动在信息传播机制、社会整合机制方面存在的互补,这也正是大众传媒能够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一、发现公共政策问题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但某些潜在问题突然显性化,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并进而直逼决策层;相反,另一些问题却始终寂寞无声,最后不了了之。
对比两种迥然相异的情形,我们可以发现大众传媒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来说,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不理想的、不规范的、不能令人满意的社会现实状态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它要成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对象,还必须经过一个认识上的逻辑发展过程。
这就是社会问题→公共社会问题→公共政策问题。
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社会问题的标志是出现公意性诉求。
而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社会公共问题已经妨碍整体社会发展,充分了解公众的公意性诉求并认同这种公众的政策诉求时,公共问题就会变成公共政策问题。
而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对推动这个认识上的逻辑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由于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本身,最大范围地接触社会公众,所以对于社会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首先作出强烈反应的是大众传媒。
另一方面,由于大众传媒信息传递的公开性、直接性、迅速性,它能快速把少数人发现和提出的社会问题及对政策的期望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它对社会问题或某一突发事件大规模地连续性地加以报道,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大众传媒不仅对事件本身进行客观报道,而且会加以评论,以引导公众对事件性质的认知程度,引发公众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不断提高公众对政策问题的认知度,这就使媒介议程转化成了公众议程。
而公众议程大多是涉及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因而会呈现社会舆论的“焦点效应”。
而“焦点效应”又往往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就会促使政府接受来自公众的愿望和要求,进而对公共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大众 传 媒 有 助 于公 众 参 与公 共 政 策 的制 订 。大 众 传 媒 作 为一 种连 接 公 众 与 公 共 决 策 系统 的桥 梁 ,可 以帮 助 很 多 无 法 直接 与决 策 系 统 接 触 的公 众 来 公 开 表 达 自 己诉 求 ,使 基 层 老 百姓 关 注 的政 策 问 题 能 够 直 接 上 达 。大 众 传 媒 传 递 信 息 的 直 接性 和及 时 性 有 助 于 分 散 的 公 众 切 实 参 与 到 公 共 政 策 的 过程 中来 。因 此 , 众 传 媒 的 突 出作 用 就 在 于 增 强 了公 共 利 益 表 达 大 的效 能 , 实地 反 映 了公 众 的 利 益 。 真 ( ) 三 形成 过 程 : 大众 传 媒 提 升 政 策 制 定 水 准 1 除 政府 与媒 体 、 众之 间 的信 息 不 对 称 。公 共 政 策制 . 破 公 定者 们 获 取 的 信 息 常 常 是 不 完 备 的 。大 众 传 媒 通 常 握 有 社会 问题 的第 一 手 或 现 场 资 料 ,可 以为 政 府 机 关 制 定 公 共 政 策 提 供 信 息 支 持 , 除 其 与 媒 体 、 众 之 间 的 信 息 不 对 称 , 而制 破 公 从 定 出更 加 符 合 社 情 民 意 、 加 科 学合 理 的公 共 政 策 。 更 2弥 补 政 府 人 员 的有 限 理性 。 政 府 官 员 在 制 定 公 共 政 策 . 问 题 时 , 对 的 是 纷 繁 复 杂 、 出不 穷 的 社 会 问 题 , 们 在 同 面 层 他 时 间里 思 考 许 多 事情 的能 力 是 有 限 理 性 的 。 此 , 公共 政 因 在 策的制定过程 中 , 策者必须借 助媒体, 决 因为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 大众 媒 体 常 常 通 过 专 家 采 访 、 众 来 信 、 闻 评 论 等 方式 给各 群 新 级 政 府 献 言 献 策 , 供 建 议 与 参 考 , 破 除其 理 性 之 有 限 。 提 以 ( ) 出过 程 : 四 输 大众 传 媒 开 展政 策 宣传 和 舆 论 监督 。 任 何 公 共 政 策 都 要 对 社 会 现 实 产 生 作 用 。公 共 政策 的执 行 是 整 个 政 策 体 系 中最 关 键 的 一 环 .是 检 验 和 落 实 政策 的关 键 .是 将 政 策 转 化 为 现 实 的 唯 一 途 径 。 理 论 必 须用 于指 导 实 践 ,如 果 没 有 政 策 的 执 行 ,再好 的 政 策 方 案 也 不 可 能得 到实 现 。一 项 公 共 政 策 从 字 面 上 的 决 议 变 成 公 众 的 自觉 或不 自觉 的实 践 行 为 需 要 经 历 广 泛 的 深 入 宣 传 和 发 动 过 程 ,这些 都 离 不 开 大 众 传 媒 的 支 持 三 、 索思 考 : 众 传 媒 参 与 公 共 政 策过 程 的 局 限 与对 策 探 大 我 国 的 大 众传 媒尽 管对 公共 政 策 过程 有 着 重 要 的影 响和 作 用 。 在 现 实 操 作 过 程 中 , 众 传 媒 特 别 是地 方传 媒 在 公 共 但 大 政 策 过 程 中能 发挥 的功 能 实 际 上 有很 大 的局 限 。 ( ) 一 大众 传媒 参 与公 共 政 策 过 程 的局 限 。 1大众 传 媒 受 到 市 场 冲 击 而失 客观 。从 实践 上 看 , . 市场 因 素 已经 对 我 国 传媒 的发 展 产 生 了 消极 影 响 。在 传 媒 实 现 产 业 运作后 , 源消耗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得到补偿 , 资 传播 内容 和方 式 便 受 到 广 告 活动 的影 响 和 制 约 。 是 , 广 告 的依 赖强 化 了 但 对 大 众 传 媒 对 收视 率 的追 求 ,同 时也 使 广告 投 入 及 节 目更 趋 都 市 化 、 利 化 , 使 公 众 无 法 判 断报 道 的真 实 性 和 全 面性 。 功 致
大众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问题
大众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问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个人具有产生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与平台,大众媒体的传统地位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在如今信息过载的时代,大众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众媒体在报道事件和发布信息时,应该如何保证权威性和公信力?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大众媒体权威性的体现大众媒体在传播信息和报道事件时,其权威性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大众传媒中,特别是传统的主流媒体中,记者和编辑是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角色,他们所报道的新闻和观点往往会引起公共关注和讨论。
因此,记者和编辑的专业素养、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
首先,作为记者和编辑,必须懂得新闻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和广泛的社会视野,才能够深入研究新闻事件的原因和背景,写出真实、客观、全面、准确的报道。
其次,作为传媒从业人员,更应该具备崇高的道德职业操守,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坚决抵制追求炒作和博眼球的行为。
此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信息时代,记者和编辑还应具备敏锐的嗅觉和分析能力,及时发现并分析事件的本质和趋势,帮助社会了解真实的现状和走向。
大众媒体公信力的建立公信力是大众媒体生命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大众媒体获得公众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基础。
因此,如何建立和提高大众媒体的公信力,成为了媒体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建立和提高公信力方面,第一步是要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大众媒体应该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坚决抵制造假、编造和散布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保证所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同时,大众媒体还应该加强信息采集和处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避免照搬照抄,减少误导和失实的情况。
此外,大众媒体还应该注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公开透明性,尽量公开质疑和打破信息封锁,提高信息交流的知情度和透明度。
另外,大众媒体还可以通过增强品牌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来提高公信力。
作为公众的"看门人",大众媒体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公共利益置于首位,以正义、公正、公平的态度,铺展事实,制定观点,提供平台,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大众媒介在构建我国公共领域方面的功能与表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众媒介在构建我国公共领域方面的功能与表现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新闻学指导教师:***20070501大众媒介在构建我国公共领域方面的功能与表现作者:范松楠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1.期刊论文贾明.JIA Ming大众文化:传媒时代的公共领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是建立在面对面交流的共同活动中,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大众文化成为跨越时间和空间、阶级和阶层、性别和年龄的共享文化.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取消的只是具有有限空间的公共领域,而建立的则是更为广大和开放的公共领域.2.学位论文林敏从“公共领域”到“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传播思想的现实意义2006哈贝马斯的名字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广为人知。
他在60年代所写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不仅为传播研究者提供了一部关于大众媒介的完整著作,还为现在及未来的媒介研究设计了有益的分析框架。
通过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兴起、演变及衰落的历史叙述,哈贝马斯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公共领域模型并提出了传媒在公共领域的中心地位的观点。
80年代,哈贝马斯进一步拓展了他的公共领域理论,在《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他对交往理性和公共领域的重建问题进行了探讨。
尽管哈贝马斯的理论存在若干盲点,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他遍及社会人文学科各个领域的学术思想对火众传播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献。
哈贝马斯的论述不仅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材料和观点,更对处于变革和转型期的中国传媒的自我定位及其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3.期刊论文刘晓红大众媒介与公共领域--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启示-新闻界2005,""(3)关于大众媒介与公共领域的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部著作中,哈贝马斯分析了大众媒介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大众传播的商业化(市场化)使大众传媒丧失了批判功能,成为政党制造舆论气氛的工具,成为操纵人为的公共领域的工具.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认为大众传播私有化、市场化是以牺牲公共领域为代价的,它所带来的媒介所有权集中、跨国媒介现象会影响公共表达、损害公共领域.但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公共领域概念与哈贝马斯的概念有所不同,它是在一般的意义上使用的,泛指民主进程中的一系列社会过程.4.期刊论文张英.鱼汛.郭敬宜我国社会公共领域大众媒介与民意浪潮博弈-新闻知识2010,""(8)在媒介形态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平台的开放、民众的介入、渠道的宽泛使得展现于公共视野中的事件在全方位的监督下更加逼近事实真相.但是,在某种意义上,真相的呈现与事实的裁定属于两个概念范畴,进入到公共领域的事件,在事件的推进与相关部门的处理过程中,媒介必然介入其中,并发挥相应作用.与此同时,开放的公共平台使得媒介基于宏观与微观因素的考量,都会参考或不同程度的重视民众的"发声",媒介在理性客观分析报道中难免与公众某些带有情绪化的感性判断发生冲突,矛盾凸显.5.学位论文解赟论公共领域构建与舆论监督——对大众媒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思考20106.期刊论文韩婷婷中国中产阶级大众媒体使用与公共领域参与困境分析-大众文艺2009,""(2)自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后,关于将公共领域运用于中国当代社会问题分析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中产阶级、大众传媒、公共领域这三个概念之间有着内向的密切关联.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中产阶级公共领域空间话语权的调查分析,勾勒出现阶段中国中产阶级生存困境与发展前景.7.期刊论文章彦从公共领域角度反思新闻舆论监督之弊-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本文运用公共领域理论为参照,立足于大众媒介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一基点,分析了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在快速发展时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其中文章提出了大众传媒判功能退化以及大众媒介作为社会公器被使用时出现的异化等较具新意的观点,同时归纳和指出了相关原因.8.期刊论文易薇泛视觉时代的幻象——论私人空间的公共化-中国电子商务2009,""(9)本文章主要论述大众媒介提供的视觉文化让私人空间变得公共化,这个私人空间包括名人的私人空间和普通老百姓的私人空间.扩大公共空间的同时却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9.学位论文居晨论电视广告在公共领域转型中的角色与功能2003电视广告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传播的方式和手段而存在,同时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正日益引起大众文化及传媒研究者的注意。
对大众传播的看法和理解
对大众传播的看法和理解
1. 信息传递与认知构建: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我们能够迅速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时事、文化等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还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2. 社会共识与价值引导:大众传播可以塑造和引导社会共识和价值观念。
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往往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
媒体对道德、伦理、政治等问题的报道和解读,也能够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众传播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媒体通过传播文学、艺术、音乐等文化作品,使不同地域和时代的文化得以传承和交流。
同时,媒体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许多新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通过大众传播得以推广和传播。
4. 权力与责任:大众传播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因此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媒体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传递准确可靠的信息。
同时,媒体也应该尊重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总之,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信息的传递者、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社会共识的构建者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者。
我们需要在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带来的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传媒公共性的缺失
传媒公共性的缺失传媒的公共性传媒公共性是在传媒体制规训下传媒实践公开性、批判性和公益性理念所产生的社会公器属性,包括”应然”和”实然”的双重含义,涵盖理念、体制和实践三个层面。
公众是传媒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一方面,传媒要实现资源消耗补偿与自身发展,必须依赖于作为信息传播接受者的公众。
传媒作为特殊的社会公众组织,又承负着巨大社会公共责任;另一方面,公众依赖传媒作为参与社会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平台,又依赖传媒为其“代言”,行使对政府权力的监视,同时公众也依赖传媒实现其对多种信息需求的满足。
公共性需要一个公共空间和共同价值,而传媒作为依赖于大众的公共领域,可以承担这一角色。
社会学学者潘忠党认为,传媒的公共性指的是“传媒作为社会公器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形成与表达的实践逻辑”。
他进一步解释说,“它体现在3个方面:(1)传媒服务的对象必须是公众;(2)传媒作为公众的平台必须开放,其话语必须公开;(3)传媒的使用和运作必须公正。
”传媒公共性的缺失·传媒的现状作为信息传播的既定社会角色和独立社会组织,传媒成为社会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子系统,并与社会始终处于一种系统结构的互动依赖关系之中。
公众与政府是社会的两大构成,而传媒又是社会发展的衍生品,因此在公众、政府与传媒的三角构成中,传媒这一原本作为社会子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组织之于社会有着种种复杂的关系。
也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关系,导致公共性被定义为传媒的一大特性。
·传媒公共性的缺失我认为,传媒公共性的缺失,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基于世界角度的缺失,即在世界范围内,传媒的公共性都在被慢慢的消解;另一层是基于我国国情下的缺失,指的是从一开始媒体的公共性就未得到确认,存在事实缺位。
在第一层含义下传媒公共性缺失主要是指传媒在很多情况下是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制约的。
政府以及政治集团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或者出于对自身宣传的需要,往往会对传媒进行控制,限制传媒的宣传方式及内容,要求其为自身服务。
大众传媒权力传媒权力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权力传媒权力对社会的影响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影响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的权力不可忽视,它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媒权力的行使与运用方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正与发展。
本文将就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
二、大众传媒权力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媒权力是指掌握媒体资源和信息发布渠道的一方在舆论、话语权以及信息传播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权力具备以下特点:1. 广泛性: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传播信息。
2. 影响力:大众传媒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能够在社会舆论中产生重要影响力。
3. 控制力:大众传媒掌握着信息的传播渠道,并能够决定信息的内容和呈现方式。
4. 权威性: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其报道和评论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信任。
三、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正面影响1. 信息传播与知识普及:大众传媒能够迅速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大众获取知识,提升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2. 促进公共意识形态的形成:大众传媒扮演着舆论引导的角色,能够促进公众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与传播。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众传媒具备监督职能,报道揭露社会不公与腐败现象,倡导公平正义。
四、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负面影响1. 媒体的商业化与利益导向:在商业竞争的压力下,大众传媒可能追求更高的收益,忽视真实客观的报道,甚至制造假新闻,导致社会信息失真。
2. 信息过载与精神污染:大量信息的传播可能使人们难以分辨真假,同时大众传媒中存在低俗娱乐、暴力血腥等不良内容,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3. 舆论操控与意识形态的独占:大众传媒权力的滥用容易导致舆论的偏颇和信息的一元化,削弱和压制其他声音和观点的表达。
五、如何解决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负面影响1. 加强媒体监管:建立有效的法律和机制,监管大众传媒的行为,防止假新闻和不良内容的传播。
2. 提升公众媒体素养:加强媒体教育,提升公众对于新闻真伪和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
大众传媒的功能及其对公共管理的意义
大众传媒的功能及其对公共管理的意义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介向广大群众传递信息、知识和文化的组织和运作机制。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并对公共管理产生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大众传媒能够收集、整理和传递各种信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通过新闻报道、发布公告、发布政策等形式,传达给公众,提高公众对社会大事和重大政策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大众传媒还可以传递文化、艺术等多元化的信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次,大众传媒具有舆论引导的功能。
大众传媒能够对社会事件、重大问题进行报道和分析,并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
通过评论、社论、专栏等形式,大众传媒可以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认识、判断和态度。
舆论引导的功能对于公共管理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实施良好的公共管理。
再次,大众传媒具有监督和批评的功能。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可以对政府和行政机构进行监督和批评。
通过揭露贪腐、腐败、不法行为等问题,大众传媒能够促使公共管理机构加强自律和规范,防止和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提高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效能。
最后,大众传媒具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功能。
大众传媒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能够向公众传递优秀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
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推动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的普及,还可以促进公众的道德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这对于公共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公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监督批评和教育传承等多个功能,对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帮助政府加强公共管理,还能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和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同时,大众传媒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监管,确保传媒的公正、独立和规范运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整体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大众传媒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1.大众传媒是现在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提供者,在满足社会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
2.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3.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我先说说对第一个观点的理解。
大众传媒是受众了解各界信息最有力最直接的渠道,很多人会有每天读报杂志,上网看新闻,司机听广播,还有现在的QQ、飞信等客户端登陆成功后都会自动弹出一些新闻而且这些新闻还是最新最及时不断滚动更新的。
很多网民就算没有看新闻的习惯,也会无意间收到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一定是最受社会关注的,或者说是自己最关心的。
这些媒体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起到了一种宣传的作用,所以起到了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就是我理解的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因为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就是公众,所以他自然而然就具有了公共性。
大众传媒公共性这一性质很重要,传媒对于某一信息的态度和言论会直接影响受众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等。
若传媒稍稍一偏激,稍稍打了某些敏感话题的擦边球,就会在社会形成某种潮。
比如,今天暑假在温州发生动车时间,有些媒体是从
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不断安抚民心,说救援有条不紊,领导十分关心等等。
而这一次却有更多的媒体质疑铁道部,包括铁道部发言王勇平的答记者问,很多媒体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出发,不断质疑逼问铁道部以及一些领导的某些行为。
媒体的这些报道,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点话题,从而在社会形成了一种愤青热潮。
所以媒体的态度,看事的角度十分重要,特别是一些知名媒体,他们轻而易举地控制着这个社会对于某些事件的态度。
进而升华,第三点,媒体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是有些小媒体就是故意选择一些受众很感兴趣的,吸引眼球的话题来博取受众的注意。
或许这些媒体是为了扩大知名度或赚钱等一些商业利益,又或者是有一些反动分子在控制。
比如泄露国家机密,损害个人利益的,传播淫秽唆使暴力的等不健康的内容。
这些媒体夸大、炒作来招笼读者,甚至传播虚假和有害内容,这些都是大众和媒体所反感的。
有些体现为法律形式的限制,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大众的监督,更重要的是媒体自己自律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