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变力做功问题的求解
求解变力做功的四种方法
![求解变力做功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eebd7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7.png)
联立解得 d′=( 2-1)d. [归纳提升] 当力为变力,应用平均值法求功时,
F
=F1+ F2
2
只能用于 F 与位移 l 成线性关系的情况,不能用于 F 与时间 t
成线性关系的情况 .
*
栏目 导引
图象法求变力做功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变力做旳功W可用F-l图线与l轴所围成旳面积 表达.l轴上方旳面积表达力对物体做正功旳多 少,l轴下方旳面积表达力对物体做负功旳多少 .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 1.做功旳两个必要原因 • (1)作用在物体上旳力. • (2)物体在力方向上旳位移. • 2.功旳体现式:W=Flcos α,α为力F与位移l旳
夹角. • (1)α<90°时,W>0. • (2)α>90°时,W<0. • (3)α=90°时,W=0.
*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 [答案] 50 J
• [易错提醒] F做功旳位移等于左边绳旳变短旳部分,而 不等于物体旳位移.
*
栏目 导引
[解析] (1)将圆弧 AB 分成很多小段 l1、l2、…、ln,拉力在每 小段上做的功为 W1、W2、…、Wn,因拉力 F 大小不变,方向 始终与物体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成 37°角,所以: W1=Fl1cos 37°,W2=Fl2cos 37°,…,Wn=Flncos 37°, 所以 WF= W1+ W2+…+Wn =Fcos 37°(l1+l2+…+ln) =Fcos 37°·π3R=20π J=62.8 J. (2)重力 mg 做的功 WG=-m gR(1-cos 60°)=-50 J. (3)物体受的支持力 FN 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所以 WFN = 0.
如何求变力做功
![如何求变力做功](https://img.taocdn.com/s3/m/9a98384ced630b1c59eeb5d1.png)
F 图1如何求变力做功在高中阶段求变力做功的问题是很常见的。
既可以运用公式W=FScos α来求解,又可以运用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来求解。
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公式W=FScos α求解在不知物体初、末位置的速度时,就无法运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求解,只有将变力转化为恒力,依据功的定义式W=FScos α求解。
例1 如图1所示,某个力F 作用于半径为R 的圆盘, 力F 的大小不变,但方向始终与过力的作用点的圆盘的切线 一致,则转动圆盘一周该力做多少功。
分析与解 在转动转盘一周过程中,力F 的方向时刻变化,但每一瞬时力F 总是与该瞬时的速度同向(切线方向),既F 在每瞬时与转盘转过的极小位移∆s 同向。
这样,无数瞬时的极小位移∆s 1,∆s 2,∆s 3…∆s n 都与当时的F 方向同向。
因而在转动一周过程中,力F 做的功应等于在各极小位移段所做功的代数和。
即W=F ∆s 1+F ∆s 2+…F ∆s n= F(∆s 1+∆s 2+∆s 3+…∆s n )=F 2πR当变力始终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或成某一固定角度时可把曲线运动或往复运动的路线拉直考虑,在各小段位移上将变力转化为恒力用W=FScos α计算功,而且变力所做功等于变力在各小段所做功之和。
再者,若问题中的变力与位移成线形关系,即F=ks+b ,其F-s 图象如图2所示。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变力所做功的大小,即W=)(21221s s F F -+。
也就是说,变力F 由F 1线形地变化到F 2的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该过程的平均力221F F F +=-所做的功。
二、用动能定理求解动能定理告诉我们,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W 外 =∆E K ,W 外系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E K 是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在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中从上部边缘A 由静止起下滑,滑到最底点B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mg 。
变力做功的解题方法
![变力做功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29e47e2af90242a895e57e.png)
变力做功的解题方法在中学阶段,功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对于一些变力做功的情形,往往是不能直接应用此公式来直接计算。
如何来求解变力所做的功呢?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力的平均值法通过求力的平均值,然后求变力的平均力做功的方法,一般是用于力的大小与位移成一次函数关系的直线运动中。
1.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的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O点处,现将滑块从位置O拉到最大位移处由静止释放,滑块向左运动了s米().求释放滑块后弹簧弹力所做的功。
二、将变力处理成恒力将变力处理成恒力的方法,一般只在力的大小一直不变,而力的方向遵循某种规律的时候才用。
2.如图所示,有一台小型石磨,某人用大小恒为F,方向始终与磨杆垂直的力推磨。
假设施力点到固定转轴的距离为L,在使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推力做了多少功?3.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
若从A点上升至B点和从B点上升至C点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滑块在BC两上点的动能分别为E kB和E kC,图中AB=BC,则一定有()A.W1>W2 B.W1<W2C.E kB>E kC D.E kB<E kC三、图像法表示力随位移变化规律的图象叫做示功图。
其纵坐标轴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横坐标轴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s。
图象、力轴、位移和由位移决定的与力轴平行的直线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变力所做的功。
4.如图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在另一端沿弹簧的轴线施一水平力将弹簧拉长,求在弹簧由原长开始到伸长量为x1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如果继续拉弹簧,在弹簧的伸长量由x1增大到x2的过程中,拉力又做了多少功?5.用铁锤将一枚铁钉钉入木块中,设木块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块内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钉第一次时,能把铁钉钉入木块内的深度为1cm,问钉第二次时,能钉入的深度为多少?(设铁锤每次做功相等)四、功率法当机车以恒定功率工作时,在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
变力做功的六种常见计算方法
![变力做功的六种常见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3156402f60ddccda38a0c6.png)
变力做功的六种常见计算方法s,但是学生在应用在高中阶段,力做功的计算公式是W=FScoα时,只会计算恒力的功,对于变力的功,高中学生是不会用的。
下面介绍六种常用的计算变力做功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方法一:用动能定理求若物体的运动过程很复杂,但是如果它的初、末动能很容易得出,而且,除了所求的力的功以外,其他的力的功很好求,可选用此法。
例题1: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经过光滑的小孔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某个数值F时,转动半径为R;拉力逐渐减小到0.25F时,物体仍然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R,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
解析:当拉力为F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F提供向心力,则F=mv12/2R。
此题中,当半径由R2/R;当拉力为0.25F时,0.25F=mv2变为2R的过程中,拉力F为变力,由F变为2F,我们可以由动能定2=0.25RF。
理,求2—0.5mv2得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W=0.5mv1方法二:用功率的定义式求若变力做功的功率和做功时间是已知的,则可以由W=Pt来求解变力的功。
例题2:质量为m=500吨的机车,以恒定的功率从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5min在水平路面上行使了s=2.25km,速度达到最大值v=54km/h。
假设机车受到的阻力为恒力。
求机车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大小。
解析:机车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牵引力F先减小,最后,F恒定,而且跟阻力f平衡,此时有功率P=Fv=fv。
在变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牵引力是变力,它在此阶段所作的功可以由w=Pt来求。
由动能定理,Pt—fs=0.5mv2—0,把P=Fv=fv代入得,阻力f=25000N。
方法三:平均力法如果变力的变化是均匀的(力随位移线性变化),而且方向不变时,可以把变力的平均值求出后,将其当作恒力代入定义式即可。
例题3:如图所示。
轻弹簧一端与竖直墙壁连接,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dccb04bb68a98271fefa2a.png)
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功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因此,功的计算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所学的功的计算公式W=FS COS α只适用于计算恒力做功情况,但如果是变力做功,一般不能用该公式去计算.那么,在高中知识的范围内如何处理有关变力做功的问题呢?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求解方法.一、 用动能定理求解动能定理告诉我们,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其表达式是W 外=ΔE k,W 外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ΔE k是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如果我们所研究的多个力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在O 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从平衡位置A 点缓慢地移到B 点,求力F 所做的功?分析:小球从A 点拉到B 点时,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水平拉力F ,由受力分析知F=mg tan θ,随着θ的增大,F也增大,故F 是变力,因此不能直接用W=FS COS θ计算.解:从A 缓慢拉到B ,由动能定理得:WF-WG=ΔEK,因为小球缓慢移动,速度可视为零,即动能的变化量ΔEK为零,则有:WF=WG=mgL(1-COS θ) .二、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如果物体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或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时,所研究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如果重力和弹力中有一个力是变力,这个变力所做的功就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2.一条均匀铁链的长度为a,置于足够高的光滑桌面上,如图2所示.铁链的下垂部分长度为b,并由静止开始从桌上滑下,当铁链的最后一节离开桌面时,求铁链的速度及在这一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分析:铁链在下落过程中,下垂部分不断增长,因此,这部分所受的重力是变力,整个铁链的运动也是在该变力作用下的运动,是变力做功问题.解:取桌面为零势能面,设整个铁链质量为m,下垂部分质量为m0.则有:ab m m =0,m a b m =0, 链条开始下滑时:动能E k1=0,势能E p1=-2b m0g=-a b 22mg,机械能E 1=E k1+E p1=-ab 22mg, 设链条全部离开桌面时的瞬时速度为v,此时:动能E k2=21mv2,势能E p2=-2a mg,机械能E 2=21mv2-2a mg,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1=E 2,即:-ab 22mg=21mv2-2a mg, 解得:v=ab a g )(22-.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W G=ΔE k=21mv2-0=)(222b a amg -. 三、用功能原理求解如果系统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就会发生变化,而且这些力做了多少功,系统就有多少机械能发生变化,这就是功能原理.如果这些力是变力或只有一个变力做功,而其它力对物体做的功和系统机械能的变化量容易求得,就可以用功能原理求解变力做功问题.例3.质量为m 的均匀链条长为L ,自然堆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用力F 将其一端竖直向上缓慢地提起,求该链条另一端刚好离开水平面时拉力F 所做的功?分析:链条上提过程中提起部分的重力逐渐增大,作用在链条上的拉力是变力,因此不能直接用W=FS COS α计算.根据功能原理,上提过程中拉力F 所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增量,故可以用功能原理求解.解:当链条刚被全部提起时,动能没有变化,重心升高了L ,故机械能增加量为:ΔE=mgL ,根据功能原理知力F 所做的功为:W=mgL .四、用公式W=Pt 求解将功率的定义式P=t W 变形,得W=Pt .在求解交通工具牵引力做功问题时经常用到此公式. 例4.质量为5×105kg 的机车,以恒定功率从静止开始起动,所受阻力是车重的0.06倍,机车经过5min速度达到最大值108km /h ,求机车的功率和机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分析:因机车的功率恒定,当机车从静止开始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牵引力不断减小,当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机车所受牵引力达到最小值,与阻力相等.在这段时间内机车所受阻力可认为是恒力,牵引力是变力,因此,机车做功不能直接用W=FS COS α求解,但可用公式W=Pt 来计算.解:根据题意,机车所受阻力f =kmg ,当机车速度达到最大值v max时,机车牵引力F=f =kmg ,故机车的功率为:P=FVmax=kmgv max=0.06×5×105×10×3600101083⨯W=9×106W, 根据W=Pt,得机车所做的功为:W=9×106×300J =2.7×109J.五、用图象法求解如果力F 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明确,始末位置清楚,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F —x 图象,图象下方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表示功。
变力做功的六种常见计算方法
![变力做功的六种常见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ea74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4.png)
变力做功的六种常见计算方法变力做功是指当力的大小和方向随着对象运动的位置而变化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下面将介绍六种常见的计算变力做功的方法。
1.通过力的曲线面积计算功:当力的大小和方向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时,可以通过绘制力与位置的曲线图,然后计算曲线下的面积来求得所做的功。
2.利用求和法计算功:将运动过程划分成若干个小的位移段,对每个位移段内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然后通过求和法计算每个位移段上力所做的功,最后将所有位移段上力所做的功相加得到总功。
3.应用积分法计算功:对力和位移变化连续的问题,可以利用微积分中的积分法来计算变力做功。
通过计算力在位移方向上的积分,即对力关于位移的函数进行积分,来得到变力做功的结果。
4.利用功率和时间计算功:如果已知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受到的平均力和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利用功率和时间的关系来计算功。
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根据功率公式P=W/t,其中W是做功的大小,t是时间,可以通过已知的其它量来计算功。
5.利用速度和质量计算功: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来计算变力做功。
根据力学中的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其中动能定义为 K=1/2 mv^2,其中 m 是质量, v 是速度。
6.利用万有引力计算功:当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时,可以利用万有引力公式来计算变力做功。
万有引力公式为F=GmM/r^2,其中F是力,m和M是物体的质量,G 是万有引力常数,r是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将力乘以物体的位移并将结果进行积分,可以得到变力做功的计算结果。
这些是常见的计算变力做功的方法,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计算变力做功。
(完整)求解变力做功的十种方法
![(完整)求解变力做功的十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13b8ea227916888586d7bb.png)
求解变力做功的十种方法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对力做功的求解也是高考物理的重要考点,恒力的功可以用公式直接求解,但变力做功就不能直接求解了,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本文结合具体的例题,介绍十种解决变力做功的方法.一. 动能定理法例1. 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小球在水平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很缓慢地移到Q 点,如图1所示,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拉力F 所做的功为:( )A :θcos mgLB :)cos 1(θ-mgL C.:θsi n FL D:θcos FL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小球受到重力、拉力F 、和绳的弹力作用,只有重力和拉力做功,由于从平衡位置P 点很缓慢地移到Q 点.,小球的动能的增量为零。
那么就可以用重力做的功替代拉力做的功。
解:由动能定理可知:0=-G F W W )cos 1(θ-==mgL W W G F故B 答案正确。
小结:如果所研究的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而这几个力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均为恒力,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和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容易计算时,利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变力做功是行之有效的。
二。
微元求和法例2. 如图2所示,某人用力F 转动半径为R 的转盘,力F 的大小不变,但方向始终与过力的作用点的转盘的切线一致,则转动转盘一周该力做多少功。
解:在转动转盘一周过程中,力F 的方向时刻变化,但每一瞬时力F 总是与该瞬时的速度同向(切线方向),即F 在每瞬时与转盘转过的极小位移∆∆∆s s s 123、、……∆s n 都与当时的F 方向同向,因而在转动一周过程中,力F做的功应等于在各极小位移段所做功的代数和,即:W F s F s F s F s F s s s s F Rn n =++++=++++=()()∆∆∆∆∆∆∆∆1231232……·π小结:变力始终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或成某一固定角度时,可化曲为直,把曲线运动或往复运动的路线拉直考虑,在各小段位移上将变力转化为恒力用W Fs =cos θ计算功,而且变力所做功应等于变力在各小段所做功之和。
(完整版)五种方法搞定变力做功问题
![(完整版)五种方法搞定变力做功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897ced0b1c59eef9c7b436.png)
五种方法搞定变力做功一.微元法思想。
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时,我们无法直接使用θcos s F w •=来求解,但是可以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微小段,每一小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段做功的代数和。
例1. 用水平拉力,拉着滑块沿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轨道运动一周,如图1所示,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 ,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此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
思路点拨:由题可知,物块受的摩擦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力,不能直接用求解;但是我们可以把圆周分成无数小微元段,如图2所示,每一小段可近似成直线,从而摩擦力在每一小段上的方向可认为不变,求出每一小段上摩擦力做的功,然后再累加起来,便可求得结果 图1图2把圆轨道分成无穷多个微元段,摩擦力在每一段上可认为是恒力,则每一段上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摩擦力在一周内所做的功二、平均值法当力的大小随位移成线性关系时,可先求出力对位移的平均值221F F F +=,再由αcos L F W =计算变力做功。
如:弹簧的弹力做功问题。
例2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x 轴方向运动(如图2甲所示),拉力F 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 0处时的动能为 ( ) A .0 B .021x F mC .04x F m πD .204x π【精析】由于W =Fx ,所以F-x 图象与x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功,由图象知半圆形的面积为04m F x π.C 答案正确.三.功能关系法。
功能关系求变力做功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必须知道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
例3 如图所示,用竖直向下的恒力F 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拉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沿水平面移动过程中经过A 、B 、C 三点,设AB =BC ,物体经过A 、B 、C 三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A ,E KB ,E KC ,则它们间的关系一定是:A .E KB -E KA =E KC -E KB B .E KB -E KA <E KC -E KB C .E KB -E KA >E KC -E KBD .E KC <2E KBF x 0FxF •Ox 0图2-甲图2乙【精析】此题中物块受到的拉力是大小恒定,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属于变力,求拉力做功可将此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问题.设滑块在A 、B 、C 三点时到滑轮的距离分别为L 1、L 2、L 3,则W 1=F (L 1-L 2),W 2=F (L 2-L 3),要比较W 1和W 2的大小,只需比较(L 1-L 2)和(L 2-L 3)的大小.由于从L 1到L 3的过程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变大,所以可以把夹角推到两个极端情况.L 1与杆的夹角很小,推到接近于0°时,则L 1-L 2≈AB ,L 3与杆的夹角较大,推到接近90°时,则L 2-L 3≈0,由此可知,L 1-L 2> L 2-L 3,故W 1> W 2.再由动能定理可判断C 、D 正确.答案CD.四.应用公式Pt W =求解。
求变力做功的几种方法
![求变力做功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16728c02d276a200292e37.png)
求变力做功的几种方法功的计算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所学的功的计算公式W=FScosa只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可用,本文对变力做功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下:一、等值法等值法即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同过计算该恒力的功,求出该变力的功。
而恒力做功又可以用W=FScosa计算,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
例1、如图1,定滑轮至滑块的高度为h,已知细绳的拉力为F牛(恒定),滑块沿水平面由A点前进s米至B点,滑块在初、末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
求滑块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绳的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
分析:设绳对物体的拉力为T,显然人对绳的拉力F等于T。
T在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大小虽然不变,但其方向时刻在改变,因此该问题是变力做功的问题。
但是在滑轮的质量以及滑轮与绳间的摩擦不计的情况下,人对绳做的功就等于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
而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F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FScosa直接计算。
由图可知,在绳与水平面的夹角由α变到β的过程中,拉力F的作用点的位移大小为:二、微元法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变,且力与位移的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
例2 、如图2所示,某力F=10牛作用于半径R=1米的转盘的边缘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始终保持与作用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做的总功应为:A0焦耳B20π焦耳C 10焦耳D20焦耳分析:把圆周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个小元段可认为与力在同一直线上,故ΔW=FΔS,则转一周中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为W=F×2πR=10×2πJ=20πJ,故B正确。
三、平均力法如果力的方向不变,力的大小对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时,可用力的算术平均值(恒力)代替变力,利用功的定义式求功。
变力做功的求法
![变力做功的求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473d2d10661ed9ad51f380.png)
变力做功的求法:
1.微元法。
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 时,我们无法直接使用功的计算公式 W=FLcosa来求解,但是可以将曲线 分成无限个微小段,每一小段可认为 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段做功的 代数和。
例1. 用水平拉力,拉着滑块沿半 径为R的水平圆轨道运动一周, 如图所示,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 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μ 。求此过程中摩擦力所做 的功。
W mgh Wf 从A到B到C : F
WF 2m gh
00
4.应用公式W=Pt法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牵 引力为变力,但机车的功率为牵 引力的功率,所以牵引力做的功 可用公式W=Pt计算
例4: 一列货车的质量为5.0×105kg, 在平直轨道以额定功率3000kw加速行 驶,当速度由10m/s加速到所能达到的 最大速度30m/s时,共用了2min,则这 段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mg ( s1 s2 s3 ... sn ) 2m gR
2. F—x图象法。
F —x图像,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在数 值上表示力F在相应的位移上对物体做的功。
例2.如图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 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在另一端沿弹簧的轴 线施一水平力将弹簧拉长,求:在弹簧由 原长开始到伸长量为 x1过程中拉力所做的 功。如果继续拉弹簧,在弹簧的伸长量由 x1 增大到x2 的过程中,拉力又做了多少功?
解析:在拉弹簧的过程中, F kx 作出 F x 关系图象,如图,由图可知 AOx 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把弹簧拉伸了 x1过程中 拉力所做的功。
1
即:
1 1 2 W1 kx 1 x1 kx 1 2 2
x1
梯形 Ax1 x2 B 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 长量由 增大到 x2 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求变力做功的六种方法
![求变力做功的六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babc205727a5e9846a6110.png)
求变力做功的六种方法方法一 动能定理法动能定理是求变力做功的首选思路,基本方法是:由动能的变化求合力功,再求某个力的功.例1 (2015·海南)如图,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 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 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 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质点自P 滑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C ) A.14mgR B.13mgR C.12mgR D.π4mgR方法二 图像法在F -x 图像中,图线和x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F 做的功.在x 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功,x 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功.例2 一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像.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由此可知(ABC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35B .减速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13 JC .匀速运动时的速度约为6 m/sD .减速运动的时间约为1.7 s方法三 平均力法若F -x 按线性规律变化,当F 由F 1变化到F 2的过程中,力的平均值为F =F 1+F 22,再利用功的定义式W =Flcos α来求功.例3 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的矩形板,以速度v 沿光滑水平面运动,滑上长度为l 的粗糙水平面(l <L),在板的前端刚到达粗糙水平面的末端时,这一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多大?已知动摩擦因数为μ.【答案】 μmgl 22L【解析】 矩形板滑上粗糙水平面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与位移成正比,摩擦力的平均值为f -=μmgl 2L, 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f -·l =μmgl 22L. 方法四 等效转换法若所求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效果相同,可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在“滑轮拉物体”的问题中,注意应用这种方法.例4 人在A 点拉着绳通过一定滑轮吊起质量m =50 kg 的物体,如图所示,开始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当人匀速提起重物由A 点沿水平方向运动l =2 m 而到达B 点时,绳与水平方向成30°角.则人对绳的拉力做了多少功?【解析】 人对绳的拉力的功与绳对物体的拉力的功是相同的,而由于匀速提升物体,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绳上拉力F =mg.而重物上升的高度h 等于右侧绳子的伸长量Δl ,由几何关系,得h(cot30°-cot60°)=lΔl =h sin30°-h sin60°,解得Δl =1.46 m 人对绳的拉力做的功W =mg Δl =500×1.46 J =730 J方法五 微元法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中,摩擦力(空气阻力)的方向沿运动切线改变,可将曲线分成无限小段,每一小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段做功的代数和.通过微元法可知:摩擦力(空气阻力)做的功,其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例5 (多选)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 ,悬线长为L ,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小球从A 摆到O 点正下方的B 点,设在摆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F 阻的大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 .重力做功为mgLB .绳的拉力做功为0C .空气阻力F 阻做功为-mgLD .空气阻力F 阻做功为-12F 阻πL方法六 功率计算法机车以恒定功率运动时,牵引力变化,此时牵引力所做的功不能用W =Fx来计算,但因功率恒定,可以用W =Pt 计算.例6 汽车的质量为m ,输出功率恒为P ,沿平直公路前进距离s 的过程中,其速度由v 1增至最大速度v 2.假定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定,求汽车通过距离s 所用的时间.【答案】 m (v 22-v 12)2P +s v 2【解析】 当F =F f 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v 2,由P =Fv 可得F f =P v 2对汽车,根据动能定理,有Pt -F f s =12mv 22-12mv 12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t =m (v 22-v 12)2P +s v 2. 强化训练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L 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现用水平拉力F 将小球缓慢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为( D )A .FLcos θB .FLsin θC .FL(1-cos θ)D .mgL(1-cos θ)2.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 拉绳,使滑块从A 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若从A 点上升至B 点和从B 点上升至C 点的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图中AB =BC ,则( A )A .W 1>W 2B .W 1<W 2C .W 1=W 2D .无法确定W 1和W 2的大小关系3.如图所示,一个粗糙的水平转台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转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与转台间用长L 的绳连接着,此时物体与转台处于相对静止,设物体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突然制动转台,则(ABD )A .由于惯性和摩擦力,物体将以O 为圆心、L 为半径做变速圆周运动,直到停止B .若物体在转台上运动一周,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2πLC .若物体在转台上运动一周,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D .物体在转台上运动Lω24μg π圈后,停止运动4.地面上物体在变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力F 随高度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h<H.当物体加速度最大时其高度为多少?加速度的最大值为多少?答案 0或h gh 2H -h解析 根据题意,从图可以看出力F 是均匀减小的,可以得出力F 随高度x 的变化关系:F =F 0-kx ,而k =F 0H, 可以计算出物体到达h 处时力F =F 0-F 0Hh ; 物体从地面到h 处的过程中,力F 做正功,重力G 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可得:Fh =mgh ,而F =F 0+F 2=F 0-F 02Hh , 可以计算出:F 0=2mgH 2H -h, 则物体在初位置加速度为:F 0-mg =ma ,计算得:a =gh 2H -h; 当物体运动到h 处时,加速度为:mg -F =ma ,而F =2mgH 2H -h -2mgh 2H -h, 计算处理得:a =gh 2H -h, 即加速度最大的位置是0或h 处.。
求变力做功的十种方法
![求变力做功的十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6a1befa0116c175e0e4817.png)
变力做功的十种方法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 陈庆威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对力做功的求解也是高考物理的重要考点,恒力的功可以用公式θcos FS W =直接求解,但变力做功就不能直接用公式了,这里总结了一些求变力做功的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帮助。
一. 动能定理法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从A 点沿半径为R 的粗糙半球内表面以的速度开始下滑,到达B 点时的速度变为,求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解析】物体由A 滑到B 的过程中,受重力G 、弹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因而有,即,式中为动摩擦因数,v 为物体在某点的速度,为物块与球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分析上式可知,物体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是变力,是变力做功问题,根据动能定理有,在物体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弹力不做功;重力在物体由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正功与物体从C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负功相等,其代数和为零。
因此,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摩擦力在物体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则有:即 可见,如果所研究的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而这几个力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均为恒力,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和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容易计算时,此类方法解决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点评】利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变力做功,但不能用功的定义式直接求变力功,并且用动能定理只要求始末状态,不要求中间过程。
这也是动能定理比牛顿运动定律优越的一个方面。
二. 微元法对于变力做功,不能直接用θcos FS W =进行计算,但是我们可以把运动过程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内可认为F 是恒力,用θcos FS W =求出每一小段内力F 所做的功,然后累加起来就得到整个过程中变力所做的功。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微元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例2. 用水平拉力,拉着滑块沿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轨道运动一周,如图所示,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 ,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解题技巧:变力做功求解五法
![解题技巧:变力做功求解五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71a967856a561252d36fe1.png)
变 力 做
二、用平均力 求变力功
功
三、用F-x图
求
象求变力功
解
五
四、用动能定
法
理求变力功
五、利用微元 法求变力功
一、化变力为恒力求变力功
• 变力做功直接求解时,通常都比较复杂, 但若通过转换研究的对象,有时可化为恒 力做功,可以用W=Flcos α求解。此法常 常应用于轻绳通过定滑轮拉物体的问题中。
二、用平均力求变力功
• 在的求方解向变不力变功,时而,若物力体间的受做大到小线的不性力是变随化时 • 大小随位移是成线性变化的, • 即力均匀变化时,则可以认为物体
受力到作一用大,F小1、为F2F分=别2为(F物1+体F初2)的、恒末
态所受到的力,然后用公式W= • F lcos α求此力所做的功。
•
•图5-1-7
• [解析] 由F-x图象可知,在木块运动之前,弹簧
弹力随弹簧伸长量的变化是线性关系,木块缓慢
移动时弹簧弹力不变,图线与横轴所围梯形面积
即为拉力所做的功,即W= 1 ×(0.6+0.4)×40 J
=20 J。
2
• [答案] 20 J
四、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功
应用动能定理 • 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的用优于越曲性
• W=W′=FfΔx=2πRFf。
• [答案] 2πRFf
•图5-1-10
[小结]
• 虽然求变力做功的方法较多,但不同的方 法所适用的情况不相同,如
• 化变力为恒力求变力功的方法适用于力的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的情况;
• 利用平均力求变力功的方法,适用于力的 方向不变,其大小随位移均匀变化的情况;
• 利用F-x图象求功的方法,适用于已知所 求的力的功对应的力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已 知,且面积易于计算的情况。
求解变力做功的八种方法
![求解变力做功的八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a511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0.png)
求解变力做功的八种方法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力对物体施加作用力并使其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功。
而当作用力是变化的时候,求解变力做功就变得相对复杂。
本文将介绍八种常用的方法来求解变力做功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概念。
一、分割法分割法是将变力分割成多个小的力,然后分别计算每个小力在相应的位移上所做的功,再将它们累加起来。
通过将变力离散化,我们可以近似所需求解的变力做功。
二、辅助函数法辅助函数法是将变力关于位移进行积分,得到一个辅助函数,再通过求导的方法求解变力做功。
这个方法需要对变力进行积分和求导,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变力情况。
三、力的分解法力的分解法是将变力分解成两个简化的力,一般是平行和垂直于位移的力,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简化力在相应的位移上所做的功,再将它们相加。
通过将变力进行分解,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分别求解两个力的功的问题。
四、动能定理法动能定理法利用了动能的变化与外力做功的关系,即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通过对物体的动能变化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求解变力做功的问题。
五、引入势函数法引入势函数法是将变力与势函数建立联系,通过势函数的导函数来求解变力做功。
这个方法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势函数,适用于一些具有简单势函数形式的变力情况。
六、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将变力近似为一个平均力,然后计算该平均力在整体位移上所做的功。
虽然这种方法只是对变力做功的近似,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
七、图形法图形法是通过绘制力与位移之间的图形来求解变力做功。
通过图形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图形下的面积或曲线的积分,进而得到变力做功的值。
八、牛顿第二定律法牛顿第二定律法利用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功的关系,即力乘以位移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乘以位移。
通过将力进行分解,我们可以将变力做功的问题转化为求解加速度和位移的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八种方法是常用的求解变力做功的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变力做功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学中的变力概念,并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综合上述八种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求解变力做功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都有其适用性和限制性。
变力做功的几种解(用)
![变力做功的几种解(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5768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7.png)
三. 平均力法
例题3:用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块,设木块 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钉入木块内的深度成 正比。在铁锤击第一次时,能把铁钉击入 木块内1cm,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深? (设铁锤每次做功都相等)
▪ 练习:一辆汽车质量为105kg,从静止开始运动,其 阻力为车重的0.05倍.其牵引力的大小与车前进的 距离变化关系为F=103x+f0,f0是车所受的阻力.当 车前进100m时,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 最大值和最小值。
▪ (2)此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
练习:两个底面积都是S的圆筒,放在同 一水平面上,桶内装水,水面高度分别为 h1和h2,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现把 连接两桶的阀门打开,最后两桶水面高度 相等,则这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 .
h1
h2
八. 机械能守恒法
▪ 例8. 如图所示,质量m为2kg的物体,从 光滑斜面的顶端A点以的初速度滑下,在D 点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缩到B点时的速 度为零,已知从A到B的竖直高度,求弹簧 的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N
2
∴W= S=1×105×100J=1×107J。
应用此法,要求变力与位移间须呈一次函数关系.
四. 图象法
▪ 例4. 用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块,设木块对 铁钉的阻力与铁钉钉入木块内的深度成正
比。在铁锤击第一次时,能把铁钉击入木 块内1cm,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深? (设铁锤每次做功都相等)
▪ 练习:如图所示,图线表示作用在做直线运动 的物体上的合外力与物体运动位移的对应 关系,物体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则当物体在 外力的作用下,运动30m的过程中,合外力对 物体做的功为 200 J.
九. 功能原理法
▪ 例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A点沿 半径为R的粗糙半球内表面以的速度开始 下滑,到达B点时的速度变为,求物体从A 运动到B的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 少?
求解变力做功问题的五种方法
![求解变力做功问题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96b63a0242a8956aece47a.png)
求解变力做功问题的五种方法在高中阶段,应用做功公式W=FScosα来解题时,公式中F只能是恒力。
如果F是变力,就不能直接应用公式W=FScosα来求变力做功问题。
但是题目中又经常出现变力做功问题,下面介绍五种求解变力做功问题的方法。
一: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来求解我们知道变力做功不可以直接用公式W=FScosα来计算,但有些情况下,将变力转化成恒力做功,就可以用公式直接求解。
例题1:如图1所示,人用大小不变的力F拉着放在光滑平面上的物体,开始时与物体相连的绳子和水平面间的夹角是α,当拉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是β,图中的高度是h,求绳子拉力T对物体所做的功,(绳的质量,滑轮的质量和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均不计)。
分析与解答:在物体向右运动过程中,绳子拉力T是一个变力,是变力做功问题。
但是拉力T大小等于力F的大小,且力F是恒力。
因此,求绳子拉力T对物体所做的功就等于力F所做的功。
由图可知,力F的作用点移动的位移大小为:ΔS=S1-S2。
则:W T=W F=FΔS=F(S1-S2)=Fh(1/sinα-1/sinβ).二:用动能定理来求解我们知道,动能定理的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如果我们研究物体所受的外力中只有一个是变力,其他力都是恒力,而且这些力做功比较容易求,就可以用动能定理来求变力做功。
例题2:如图2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从A点沿半径为R的粗糙半球内表面以10m/s 的速度开始下滑,到达B点时的速度变为2m/s,求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分析及解答: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受到重力G、弹力N和摩擦力f三个力作用,在运动过程中,摩擦力f的方向和大小都发生改变,因此摩擦力f是变力,是变力做功问题。
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弹力N不做功,重力G做功为零。
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摩擦力在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则W外=W f=ΔE k=1/2mV B2-1/2mV A2=-96(J).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求解我们知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或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求变力做功的六种方法
![求变力做功的六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98715431126edb6f1a10f3.png)
求变力做功的六种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求变力做功的六种方法都匀市民族中学:王方喜在高中阶段求变力做功问题,既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本文举例说明了在高中阶段求变力做功的常用方法,比如微元累积(求和)法、平均力等效法、功率的表达式PtW=、F-x图像、用动能定理、等效代换法等来求变力做功。
一、运用微元积累(求和)法求变力做功求変力做功还可以用微元累积法,把整个过程分成极短的很多段,在极短的每一段里,力可以看成是恒力,则可用功的公式求每一段元功,再求每一小段上做的元功的代数和。
由此可知,求摩擦力和阻力做功,我们可以用力乘以路程来计算。
用微元累积法的关键是如何选择恰当的微元,如何对微元作恰当的物理和数学处理,微元累积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比较高。
例1如图1-1所示,某人用力F转动半径为R的转盘,力F的大小不变,但方向始终与过力的作用点的转盘的切线一致,则转动转盘一周该力做多少功.图1-1【分析与解答】在转动转盘一周过程中,力F的方向时刻变化,但每一瞬时力F总是与该瞬时的速度同向(切线方向),即F在每瞬时与转盘转过的极小位移Δs同向.这样,无数瞬时的极小位移Δs1,Δs2,Δs3…Δsn都与当时的F方向同向.因而在转动一周过程中,力F做的功应等于在各极小位移段所做功的代数和.即W=FΔs1+FΔs2+…FΔsn=F(Δs1+Δs2+Δs3+…Δsn)? =F2πR【总结】变力始终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或成某一固定角度时,可把曲线运动或往复运动的路线拉直考虑,在各小段位移上将变力转化为恒力用W=FLcosθ计算功,而且变力所做功应等于变力在各小段所做功之和。
【检测题1-1】如图1-2所示,有一台小型石磨,某人用大小恒为F、方向始终与磨杆垂直的力推磨,设施力点到固定转轴的距离为L,在使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推力做了多少功图1-2【检测题1-2】小明将篮球以10 m/s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抛出,被篮球场内对面的小虎接到,小明的抛球点和小虎的接球点离地面的高度都为 1.8 m.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篮球被小虎接到时的速度是6 m/s.已知篮球的质量m=0.6 kg,g取10 m/s2.求:(1)全过程中篮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2)如果空气阻力恒为5 N,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路程.二、运用平均力等效法求变力做功当力的方向不变,而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时(即F=kx+b),可先求出力的算术平均值221FFF+=,再把平均值当成恒力,用功的计算式求解。
第29讲 变力做功的6种计算方法(解析版)
![第29讲 变力做功的6种计算方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2fde3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a.png)
第29讲变力做功的6种计算方法一.知识回顾方法举例说法1.应用动能定理用力F把小球从A处缓慢拉到B处,F做功为W F,则有:W F-mgL(1-cosθ)=0,得W F=mgL(1-cosθ)2.微元法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克服摩擦力做功W f=F f·Δx1+F f·Δx2+F f·Δx3+…=F f(Δx1+Δx2+Δx3+…)=F f·2πR3.等效转换法恒力F把物块从A拉到B,绳子对物块做功W=F·⎝⎛⎭⎪⎫hsinα-hsinβ4.平均力法弹簧由伸长x1被继续拉至伸长x2的过程中,克服弹力做功W=kx1+kx22·(x2-x1)6.图像法在Fx图像中,图线与x轴所围“面积”的代数和就表示力F在这段位移上所做的功7.功率法汽车恒定功率为P,在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W=Pt二.例题精析例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现在用力F向上缓慢拉A直到B刚好要离开地面,则这一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变化量△E p和力F做的功W分别为()A .m 2g 2k,m 2g 2kB .m 2g 2k,2m 2g 2kC .0,m 2g 2kD .0,2m 2g 2k【解答】解:开始时,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压缩量设为x 1,由胡克定律有 kx 1=mg ,解得:x 1=mgk物体A 恰好离开地面时,弹簧对B 的拉力为mg ,设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由胡克定律有 kx 2=mg ,解得:x 2=mg k由于弹簧的压缩量和伸长量相等,则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为零; 这一过程中,物体A 上移的距离为:d =x 1+x 2=2mgk ,根据功能关系可得拉力做的功等于A 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则有:W =mgd =2m 2g 2k ,故D 正确,ABC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变力做功问题的求解
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和学习中,力学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
而在高中阶段求变力做功问题,既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那么变力做功的情况有那些?又如何来求解呢?下面就根据本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点所得进行简单的总结。
1,运用等值法求变力做功
求某个过程中的变力做功,可以通过等效法把求该变力做功转换成求与该变力做功相同的恒力的功,即该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同过计算该恒力的功,求出该变力的功。
等效转换的关键是分析清楚该变力做功到底与哪个恒力的功是相同的。
一般在某一恒力F 通过轻绳或轻杆在不受任何摩擦的情况下给某一物体的变力做功就等于该恒力做的功。
此时可用功定义式W = cos Fs 求恒力的功,从而可知该变力的功。
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这种方法一般只用于求解大小恒定方向变化的变力做功问题。
例1、如图1所示,定滑轮至滑块的高度为h ,已知细绳的拉力为恒定F ,滑块沿水平面由A 点前进s 米至B 点,滑块在初、末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
求滑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绳的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
分析:设绳对物体的拉力为T ,显然人对绳的拉力F 大小也等于T 。
T 在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大小不变,但其方向在时刻改变,因此该问题是变力做功的问题。
但是在滑轮的质量以及滑轮与绳间的摩擦不计的情况下,人对绳做的功就等于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
而拉力F 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F 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FScosa 直接计算。
解:由图可知,在绳与水平面的夹角由α变到β的过程中
拉力F 的作用点位移大小为:△S=S 1-S 2=h/sin α-h/sin β
所以:W T =W F =F △S=Fh(1/ sin α-1/ sin β)
2,运用微元法求解变力做功
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或者说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不变,且力与速度的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以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
这时的功应为该变力的大小乘以物体的路程而不是位移。
这种方法一般也只用于求解大小恒定方向变化的变力做功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某力F=10N作用于半径R=1m的转盘的边缘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始终保持与作用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做的总功应为:
A: 0J B: 20πJ C: 10 J D: 20 J
分析:把圆周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个小元段可认为与力在同一直线上,故ΔW=FΔS,则转一周中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为W=F×2πR=10×2πJ=20πJ,故B正确。
3,运用图象法求解变力做功
如果力F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明确,始末位置清楚,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F—x图象,图象下方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表示功。
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图象在X轴上方,则“面积”为正,即力做功为正;图象在X轴下方,则“面积”为负,即力做功为负。
那么总功就为各部分“面积”即功的代数和。
例3、如图3所示是F随着x变化的关系,求在0-100m的位移内,力F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当x变化时,F也随着变化,故本题是属于变力做功问题,根据F-x图象与x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牵引力F所做的功,故牵引力F所做的功等于梯形OABD的“面积”。
所以。
W=(0.15+1.5)×105×1×102/2=1×107 J
4,运用功能关系求变力做功
做功是能量转化的原因,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某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对应的多少能量发生了变化。
我们可以根据能量转化的情况来判断做功的情况,则给求变力做功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功能原理的内容是:系统所受的外力和内力(不包括重力和弹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的机械能的增量。
当然,其中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增量等等。
如果这些力中只有一个变力做功,且其它力所做的功及系统的机械能的变化量都能够求解时,就可用功能原理求解变力所做的功。
例4、如图4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0.8m,BC是水平轨道,长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
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分析:物体在从A滑到C的过程中,有重力、AB段的阻力、AC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即重力做功W G和BC段的摩擦力做功WBC以及AB段阻力做功W AB,而物体在AB段受的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功能关系来求解。
解:已知W G=mgR,f BC=um g根据功能关系中的动能定理可知:W外=0,所以W G+W BC+W AB =0即W AB =mgR-umgL BC=1×10×0.8-1/15×10×3=6J
5,用公式W=Pt求解变力做功
涉及到机车的启动、吊车吊物体等问题,由P=FV可知,如果在某个过程中保持功率P
恒定,随着机车或物体速度V的改变,牵引力F也改变。
这时要求该过程中牵引力的功,我W 求变力做功,这里的P必须是恒定的。
们可以通过Pt
例5、质量为5×105kg的机车,以恒定功率从静止开始起动,所受阻力是车重的0.06倍,机车经过300s速度达到最大值108km/h,求机车的功率和机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分析:因机车的功率恒定,当机车从静止开始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牵引力不断减小,当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机车所受牵引力达到最小值,与阻力相等.在这段时间内机车所受阻力可认为是恒力,牵引力是变力,因此,机车做功不能直接用W=Fscosa来求解,但可用公式W=Pt来计算。
解:根据题意,机车所受阻力f=kmg,当机车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机车功率为
P=Fvmax=fvmax=kmgvmax
=0.06×5×105×10×(108×103/3600)
=9×106W.
根据P=Wt,该时间内阻力做功为
Wf=P/t=9×106/300=3×104J
根据动能定理W外=ΔEk得牵引力做功
WF=ΔEk+Wf
=(1/2)mvmax2+Wf
=(1/2)×5×105×302+3×104
=2.25×108J
我们相信,通过各位老师的积极引导以及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总结,掌握各知识环节的实质,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让变力做功这一类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