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翻译与断句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0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10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10游褒禅山记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卒.葬之卒:最终。

B.有穴窈.然窈:幽深。

C.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解析A项,“卒”,死亡。

答案A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

后来又将佛教建筑中的高塔称为浮图。

B.“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谓之阳、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中的“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与“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同。

解析D项,“由山以上五六里”的“五六”是约数。

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B.“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俄汉翻译之数字翻译

俄汉翻译之数字翻译

数字的翻译在俄汉翻译工作中是一个难点。

在一般的翻译教材中只谈了小数和倍数的翻译,对于俄汉大数的翻译问题并没有涉及,以为是很容易的事。

实际上在实际翻译工作尤其是口译工作中,俄汉大数的翻译很难迅速处理。

这主要是由于俄汉两种语言的数字表达存在着一些差异,需要我们进行一些转换。

一、俄汉大数的组成及其差异俄语和汉语大数在组成表述上有一些差异,请看下表:从上表可看出,汉语大数万以上是四近位,即万、亿、兆;而俄语从千以上是三进位,即тысяча, миллион, миллиард, троллион。

因此在翻译时存在着一个转换问题,也是我们在实际翻译尤其是口译中。

俄汉大数都可以区分为数字和数字单位,所谓数字单位即上表中的名称,而数字则是它的量,这就好像专名与通名一样,上表中的名称都是数目的通名,而在它们前面的数量词则是专名(专数)。

如三百五十万,其中百、万即是通名,而三、五十则是专数。

二、汉语大数俄译技巧汉语大数翻译成俄语的技巧如下:首先要根据汉语数目确定使用俄语哪一个大数通名词语,即百万以内使用тысяча,十亿以内使用миллион,万亿以内使用миллиард等。

具体操作如下:1.如果正好是千、百万、十亿等汉语数目字直接译成俄语即可。

如八千为восеиь тысяч,五百万为пять миллионов,二十亿为два миооиарда等。

2.如果是一万至九十九万,翻译时使用俄语тысяча(千),即汉语数目专数数字扩大十倍,汉语通名“万”缩小十倍变成“千”。

如:汉语一万译成俄语为десять тысяч:一扩大十倍等于十(десять),万缩小十倍等千(тысяча);又如:汉语十二万,俄语为сто двадцать тысяч:十二扩大十倍等于一百二十(сто двадцать),万缩小十倍等于千(тысяча);还如:九十九万俄语为певятьсот девяносто тысяч等等。

3.如果是一千万至九亿九千万,翻译时使用俄语миллион(百万),操作程序与上述相同,即汉语数目字乘十,千万改成百万。

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考点解读】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B 级。

这个考点是江苏省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一定会考查。

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

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0《木兰诗》(带课后注释和翻译)

10《木兰诗》(带课后注释和翻译)

【朔】北方 【寒光】清冷的月光 【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 服装。 【百、十】都是虚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 很多战斗,许多战士战死沙场, 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 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 道道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 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 身上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 有的战死沙场,也有的多年后 胜利归来。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唧唧】织布机的声音 【复】又,再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户, 门。 【闻】听 【惟】只
• 木兰正对著门织布,发出唧唧的声音。突然听不到织布机的声 音,只听到女儿的叹息声。
•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著】穿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 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通“贴”。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互文。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屋 子都要打开了门进去看看、坐坐)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互文。这两句的意思是 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 理云鬓,后贴花黄)
爷娘听到女儿回来,相互扶持道城 外城迎接。姊姊听到妹妹回来,对 著门梳妆打扮。弟弟听到姊姊回 来,赶紧磨刀宰杀猪羊。打开我卧 房的门,坐在我卧房的床上。脱我 战时的衣袍,穿上旧时的衣裳。对 著窗整理鬓发,对著镜子贴上花黄。 出门看同袍,同袍都惊讶道:“一同 生活了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飞驰、万里奔赴战 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英姿和英雄气概。

【10】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宝典-古诗与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含解析)

【10】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宝典-古诗与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含解析)

【复习要点总结】【拓展强化练习】(一)【2020南师江宁附中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

(16分)【甲】蝉【唐】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②。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①垂緌:古时系冠的缨带,这里借喻蝉的口须下垂。

②流:发出。

疏桐:高大的梧桐。

③藉:凭借。

7.三四句中,“”与“”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了蝉的高洁品性。

(2分)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诗句“流响出疏桐”所表现的画面。

(2分)【答案】7.自,非【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字词理解。

三四两句的意思是:蝉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自然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这是以蝉自况,说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外在的力量(例如权势地位或者有力者的帮助),自然能声名远播”,所以一正一反即“靠自己”和“不需靠别人”对应诗中“自”“非”两字,得出答案。

8.蝉鸣声清脆响亮,不断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像悦耳的音乐,一直在树林间回荡,振奋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

做这类题目首先需要找到要描绘的景物及其特点,此处为:响、疏桐。

第二步通过语言的修饰,如修饰词和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需要加入想象和联想来完善整个画面。

此类题型强调语言的优美性,同学应多进行语言的修饰。

【乙】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9.解释加点字词。

(4分)(1)城中安.得有此兽(2)童谓吴俗相传尔耳.(3)至使余惊错欲走.(4)徐.而思之10.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一轮单元测试【原人教版】(10):命题范围:文言文阅读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一轮单元测试【原人教版】(10):命题范围:文言文阅读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一轮单元测试【原人教版】(10):命题范围:文言文阅读说明:本试卷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其中选择题8分,每题2分;翻译题10分。

)汪应辰传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

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

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

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

”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

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

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

上欲即除馆职,赵鼎①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

”乃授镇东军签判。

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

召为秘书省正字。

时秦桧为主和议,应辰上书,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

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

金虽通和,疆埸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

今方且肆赦中外,褒宠将帅,以为休兵息民自此而始。

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

……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

”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

张九成②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久之,除秘书少监,迁吏部尚书。

李显宗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

权户部侍郎兼侍讲。

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班直转官三日,而堂吏增给食钱万余;工匠洗泽器皿仅给百余千,而堂吏食钱六百千;塑显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

他皆类此。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第一段【原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注释】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

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

东宫:太子的居所,这里借代齐国太子。

硕人:典出《诗经·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

庄姜:卫庄公的夫人,“庄”是她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她娘家的姓,故称庄姜。

【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

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

【原文】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注释】“戴妫”的“戴”为谥号,“妫”Guī是娘家的姓。

【译文】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原文】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注释】嬖(bì)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某位受宠宫女。

【译文】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军事,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原文】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注释】石碏què:卫国大夫。

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

纳:放进去。

【译文】石碏规劝庄公道:“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

【原文】将立州吁xū,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注释】立: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

乃:就阶:由台阶、阶梯。

这里用作动词,指一步步引向。

【译文】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

【原文】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注释】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即“将务去祸”。

务:致力,努力。

速:招致。

无乃:恐怕……吧。

【译文】君主应尽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招致祸害,恐怕不可以的吧!”庄公不听。

【原文】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10《虽有嘉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10《虽有嘉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虽有嘉肴》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虽有佳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虽有佳肴》中一文中运用类比手法,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4、《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有嘉肴》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检验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虽有嘉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教学相长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二、词语解释题1.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2.虽有至道至:好到极点。

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教学相长也长:促进。

5.学学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6、自强(qiǎng)强:勉励。

7、其此之谓乎。

其:表示推测。

三、翻译句子题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4.教学相长也。

译: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5.《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1.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 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 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寒假衔接知识点讲练测专题专题11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寒假衔接知识点讲练测专题专题11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考点◆考点一、解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类活用,通假字。

◆考点二、译句: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留、删、换、调、补的方法。

◆考点三、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阅读时需要划分停顿或加标点。

◆考点四、内容:1.读懂文言文,概括大意;2.结合注释,准确理解;3.结合文章,分析概括。

◆考点五、涵义:理解文言文深层含义。

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二、文言文解词(一)文言实词什么是文言实词——有固定意义的词文言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1.一词多义如:说,读shuō时,说、说明。

读shuì时,游说。

如“苏秦以连横说秦”。

读yuè时,高兴。

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

③词义发生了转移。

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3.通假字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22分)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

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

”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

”及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

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帝伟度。

他日,帝因出,忽幸普第。

时吴越王俶方遣使遗普书及海物十瓶列庑下,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弗及屏也。

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

”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

普惶恐,顿首谢曰:“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

”帝笑曰:“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

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

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开宝六年八月,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

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宋纪七,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弗及屏也屏退B.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说C.岂得以喜怒专之专断D.帝怒形于色表情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普告于帝普力请与之B普立于宫门非陛下之刑赏也C以天下事为己任南唐后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贺D刑以惩恶少赂其使者可也12.下列选项中,前后两句分别能直接表现赵普为相忠实诚信和刚毅直谏的一组是(3分)A 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臣实预闻顾命B 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非陛下之刑赏C 普叩头辞让帝竟从其请D 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唐主私下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后南唐使者觐见太祖时,赵普秘密回赠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这令南唐君臣无比震骇,达到了太祖“使之勿测”的`目的。

文言文断句 划分朗读停顿 指导及训练

文言文断句 划分朗读停顿 指导及训练

文言文划分朗读停顿一、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中的一种常考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

断句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选择题,比如“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二)画线题,比如“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1方法:主谓之间要停顿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方法:谓宾之间要停顿例句: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3方法: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方法: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例句: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5方法: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例句:虽/乘奔御风。

(《三峡》)6方法: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例句: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7方法:“古二今一”型词语之间要停顿例句: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8方法:表转折意思的文言句子要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例句: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9方法: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句:问/(渔人)所从来。

(《桃花源记》)10方法:“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句:宜乎/众矣。

(《爱莲说》) 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11方法:古人的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要停顿例句:①孤/常读书。

(《孙权劝学》)②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二、关于断句五法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1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1  (含答案)

2唐雎不辱使命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在意)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C.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B.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徒以.有先生也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聂政之.刺韩傀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基训练(10)(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基训练(10)(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基训练(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乙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

我谋而泄,事必败。

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

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

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三生看过来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三生看过来

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上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1.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 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 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滇游日记十》(徐霞客游记)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滇游日记十》(徐霞客游记)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关于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重要的价值。

滇游日记十原文二十六日鸡再鸣,饭而出店,即北向循西山行。

三里,曙色渐启。

见有岐自西南来者,有岐自东北来者,而中道则直北逾坳。

盖西界老山至此度脉而东,特起一峰,当关中突,障扼川流,东曲而盘之,流为所扼,稍东逊之,遂破峡北西向,坠级争趋,所谓石龙坝也。

此山名为九子山,实海口下流当关之键,平定哨在其南,大营庄在其东,石龙坝在其北。

山不甚高大,圆阜特立,正当水口,故自为雄耳。

山巅有石九枚,其高逾于人,骈立峰头,土人为建九子母庙,以石为九子,故以山为九子母也。

余时心知正道在中,疑东北之岐为便道,且可一瞰川流,遂从之。

一里抵大营庄,则川流轰轰在下,舟不能从水,陆不能从峡,必仍还大路,逾坳乃得;于是返辙,从峰西逾岭北下。

共二里,有小水自西南峡来,渡之。

复西上逾坡,则坡北峡中,螳川之水,自九子母山之东破峡北出,转而西,绕山北而坠峡,峡中石又横岨而层阂之,水横冲直捣,或跨石之顶,或窜石之胁,涌过一层,复腾跃一层,半里之间,连坠五六级,此石龙坝也。

此水之不能通舟,皆以此石为梗。

昔治水者多燔石凿级,不能成功,土人言凿而辄长,未必然也。

石级既尽,峡亦北转。

路从峡西山上,随之北行。

下瞰级尽处,峡中有水一方,独清潴,土人指为青鱼塘,言塘中青鱼大且多。

按《志》,昆阳平定乡小山下有三洞,泉出汇而为潭,中有青鱼白鱼,俗呼随龙鱼,岂即此耶?北二里,峡稍开,有村在其下,为青鱼塘村。

(10)Rush原文与翻译

(10)Rush原文与翻译

What can I do, in this bustling world, with my days flying in their escape? Nothing but to hesitate, to rush. What have I been doing in that eight-thousand-day rush, apart from hesitating? Those bygone days have been dispersed as smoke by a light wind, or evaporated as mist by the morning sun. What traces have I left behind me? Have I ever left behind any gossamer traces at all? I have come to the world, stark naked; am I to go back, in a blink, in the same stark nakedness? It is not fair though: why should I have made such a trip for nothing!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
也许燕子已经飞去,却终有归来之时;也许柳树已经枯槁,却终有再绿的一天;也许桃花已经凋零,但是它们终会再开花;现在,聪明的你,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总会离我们远去,不再回头?如果他们一个人藏起来了,那他会是谁?他能把日子藏在哪儿?如果如果它们逃脱了束缚,那么此时他们又在哪里?
我不知道自己曾被赐予了多少时间,可我却真真切切的感觉两手越来越空.默默的盘算着我所拥有的时光.我发觉八千多天的日子已经从我身边溜走.我的日子缓缓汇入了时间的河流,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消失在无垠的大海,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不知不觉,汗水挂上了我的前额,泪水溢满了我的眼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8. C 【解答过程】 A.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想到。解释正确。 B.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一同,共同。解释正确。 C.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只是。解释不正确。 D.句意: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就。解释正确。 故选:C。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民皆动摇
第1页 共4页
②吾在是
③轼诣武卫营
④卒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页 共4页
B.“而”的用法不同。表修饰/表转折。 C.“为”的用法相同,都是“是”的意思。 D.“其”的用法不同。代词/表反问,难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在 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故断为: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 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①关键词:溅、怒:名词作状语。句意:(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关键词:迹:足迹。句意: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在被贬时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既有对美 景的赞叹,又有被贬的悲凉。《游白水书付过》“顾影颓然”同样体现了作者游山玩水后除了喜悦,还 有一些愁闷苦楚。只要抓住这两个核心点,言之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大概 ②吃 ③回头看 ④动词,写 (2)C (3)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①(瀑布)像雪一样飞溅,像雷声一样怒吼,让人又喜又怕。 ②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赏景之乐和贬谪之悲。

《资治通鉴 魏纪一》王夫之《读通鉴论 卷十》(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资治通鉴 魏纪一》王夫之《读通鉴论 卷十》(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秋,七月,汉主自率诸军击孙权,权遣使求和于汉。

南郡太守诸葛瑾①遗汉主笺曰:“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矣。

”汉主不听。

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汉主相闻者,权曰:“孤与子瑜②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然谤言流闻于外,陆逊表明瑾必无此,宜有以散其意。

权报曰:“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

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

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

”初,诸葛亮与尚书令法正好尚不同,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

及汉主伐吴而败,时正已卒,亮叹曰:“孝直③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就使东行,必不倾危矣。

”(胡三省注:观孔明此言,不以汉主伐吴为可,然而不谏者,以汉主怒盛而不可阻,且得上流,可以胜也。

兵势无常,在于观变出奇,故曰孝直在必不倾危。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 材料二:谈君臣之交者,竞曰先主之于诸葛。

伐吴之举,诸葛公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

”公之志能尽行于先主乎?悲哉!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而徒以志决身歼遗恨终古!公之心,必欲存汉者也,必欲灭曹者也。

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

此心也,独子敬知之耳。

孙权尚可相谅,而先主之志异也。

夫先主亦始欲自强,终欲自王,雄心不戢④,与关羽相得耳。

故其信公也,不如信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子瑜也。

疑公交吴之深,而并疑其与子瑜之合;使公果与子瑜合而有裨于汉之社稷,固可勿疑也,而况其用吴之深心,勿容妄揣也哉!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公曰:“汉、贼不两立。

”悲哉其言之也!若先主,则固非有宗社存亡之戚也,强之哭者不涕,公其如先主何哉?张良遇高帝而志伸,宗泽遇高宗而志沮;公也,子房也,汝霖⑤也,怀深情而不易以告人,一也,而成败异。

宋濂《文宪集》卷十 叶秀发传 详注译文及命题示例

宋濂《文宪集》卷十 叶秀发传 详注译文及命题示例

宋濂《文宪集》卷十叶秀发传详注译文及命题示例★文言文阅读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

秀发师事(师从)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深入)[研究]性理(人性与天理)之学,以(用)余力为(写作)文,辄(就)擢(考中)庆元丙辰进士第。

弟子(泛指年幼的人)慕(仰慕)之,从(跟从)其学者岁(每年)至数百人。

初授(任命)福州长溪簿(主簿),丁父忧(遭遇父亲的丧事)而归。

服除(服丧结束),转(转任)庆元府学教授(职官名。

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学校课试等职。

后亦用为对教书先生的尊称)。

秩满(任职期满)关升(按一定资历经核准升官)循(按照;依序)[升为]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

丁母忧(遭遇母亲丧事)。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

阕﹐终了),调安庆府桐城丞(县丞)金人犯(侵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接壤)万目睽睽不相保(不能保全)[金人]骑兵将迫(迫近)[秀发的]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正是)臣子竭力致身(奉献;献纳;以身报国)之日,苟(如果)先去(离开)之,如一邑(全城)百姓何?”[于是]修城浚濠(挖深护城河),日为备御(战备防御)计(谋划)。

会(恰逢)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立刻)斩于城门以徇(示众)。

金人计沮(计划失败)不得近[桐城],邑赖以完(桐城得以保全)。

事定(平定),制阃..(kǔn指统兵在外的将帅).忌(忌恨)其功不自己出,上(上奏朝廷)其擅斩(擅自杀金国间谍)非法,降(降职)迪功郎(古代官名,又称宣教郎,始于宋),知徽州休宁县。

俄(不久)以(因)前事论(判罪;判决)夺(罢免,革去官职)。

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①意,独愤(对……感到激愤)李诚之之死,上书颂(赞扬)于朝。

初,诚之守蕲(qí),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京城,宫殿,此指朝廷).再拜(拜了两次),拔剑自刭。

议者(议论的人)不录(记取)其忠(忠勇),反咎(责难)其不能全人(保全百姓),故秀发不平而讼(为……争辩)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翻译与文言断句一、考点解说——“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在这句话中,“理解”是指能读懂文言文表达的内容,理解文意是断句和翻译的基础。

文言断句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确定无标点的文言语句的停顿,有时也要求加标点。

文言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把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并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断句和翻译关系密切——对文章全面正确的理解、准确的断句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则是运用现代汉语对文言文意的精确表述;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翻译是解读文言文的高层次能力。

二、文言断句的常用方法: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三步骤:先读后断再检查2、四环节:学生给文言文标点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往上标点,看完了,也就标完了。

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却又无法改正。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因此,在给文言断句时,有四个环节。

①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②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③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④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3、五办法①找虚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虚词断句标点歌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边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标点位置不能乱。

②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③依总分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④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比如:顶真: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对称: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反复: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⑤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

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

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三、文言翻译一、遵循三条原则:信:忠实原文意思。

在高考中,具体有一个要求,就是尽量直译,字字落实。

达: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尽量美一些,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

二、掌握八种方法:1.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扩:把单音字换成双音词俗——庸俗辱——玷辱、侮辱3.拆: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没有依靠妻子:妻子儿女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词的指代意)5.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可删。

如:与其不逊也宁固“也”为句中停顿,不翻译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

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应把“好事”调到“少年”之前。

7.转:修辞句用转述法,适当采用意译法。

8.缩:互文句要凝缩。

三、完成四个步骤:1.审:看清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一一解释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连缀成句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四、记住固定短语:1.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

2.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3.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4.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10.“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11.孰若,孰与:用做比较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12.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表凭借或方法,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13.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14.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15.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16.不过:不超过。

17.地方:土地方圆18.山东:淆山以东。

19.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20.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22.指示:指给……人看。

23.可以:可以凭借……24.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26.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28.即使:就让(使)29.智力:智谋和力量30.前进:走上前献上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小结】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虑词(考纲圈定18个),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

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难度大的题目,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照直诘洁屈聱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知识来处理,并且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采用意译。

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

要确定哪个词对文中表意最为关键,推测哪几个词有可能性是重点考查的词,标出认真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