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四讲:古诗十九首(下)研究篇

合集下载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的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的分析篇1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点染,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

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

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大家平时会关注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吗?关于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一)《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1936 隋树森卷一为考证,隋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与作者系出于两汉无名氏之手;卷二为笺注,其一至其十九各首分开解释;卷三为汇解,包括刘履、吴淇、张庚、姜任修、朱筠、张玉谷、方东树、饶学斌、刘光蕡等九家以上解法;卷四为评论,含梁钟嵘诗品至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三十一家说法。

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二)《古诗十九首探索》作家出版社1957 马茂元由内容、作者和诗歌的形式三方面来比较和古诗,古诗和古诗十九首,马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为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

作者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时代则在建安以前与东汉末年之间。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马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总结了汉代乐府的光辉成就,替建安文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它正是由两汉发展到魏晋六朝诗歌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为歌咏人生与反映现实,这也说明它的现实性和大众性;并且以其继承性和独创性展现它的艺术特色。

此书的内容注释部分每首分开解;说明部分可与隋先生的书相互参看;而次序则是依文选之排序来进行分类,所分两大类一为描写游子的感慨,二为刻划思妇的心情。

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三)《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张清钟一、汇说与赏析,一至十九首各分诗旨、注释、作法、评介与赏析来解释。

二、源流与背景,张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与乐府之区别为1.作者,2.音乐性,3.句式,4.内容,5.风格。

三、年代与作者,张先生综合各家之说列表整理出一个结论︰认为古诗十九首为西汉初年至东汉末年间之文士、辞人,仿国风之体,不立诗题,亦不着姓名之作品。

四、内容与思想,说明游子愤慨旷达人生观四境界及思妇缱?相思四境界,此两大类思想表现。

五、体式与风格,阐述体式技巧与风格意象。

《古诗十九首研究》方法论探赜索隐

《古诗十九首研究》方法论探赜索隐
21 年 1 0 1 2月 第 2 卷第 l 期 7 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u n l o h n c u d c t o n t t t or a f C a gh n E ua in Is iu e
D c 2 1 e .0 1 V 1 2 N .2 o . 7 o 1
《 古诗十九首研究》方法论探赜索隐
侯 海 荣
( 吉林师 范大 学 博达 学院 ,吉林 四平 16 0 ) 3 0 0
摘 要 : 《 古诗 十 九 首》 写作 的年 代 、 作 者 ,历 来被 认 为 “ 古诗 眇 邈 ,人 士 难详 ” 1 1 ] 为 中国诗 歌 史上 的 一 个 千 古疑 案 悬 而不 决 。 ,成 木 斋 的 《 诗 十 九 首研 究 》 以后 来居 上 的 阐 发 态 势 解 密 了这 一 组 特 殊 的 文 字代 码 。从 哲 学与 逻 辑 学 的双 重 视 角 .都 可 以看 出木 斋 古 《 古诗 十 九 首研 究》 方 法 论对 学界 的 巨 大启 示 。 关键 词 :古 诗 十 九 首 ;方 法 论 ;哲 学 ;逻 辑 学
中 图分 类 号 :10 26 文 献 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7- 5 1 (0 1 2 05 — 3 6 1 6 3 2 1 )1 — 0 百年回望 , ( ( 古诗十九 写 顿觉 ,排除了十九 首乃 两汉之说 。历史作为一个非实体的动态存 作年代的 “ 东汉说”由梁 启超 “ 直觉”的灵光一现并定于 一尊 , 在 , 文学作为 “ 悬浮于上层建筑更高的意识形态” ,作为时代的晴 写作的作者被确认为一 个复数的群体 “ 下层 文人 ”而不再遭疑 , 雨表 和风 向标 ,它 总是受 到其他 社会意识形 态 的制 约与影 响 。 后来的研究者多从作品的美学特质层 面以 “ 同义反复”的劳动 周 “ 自然界有 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 ;精神 期 “ 炮制” 《 , 古诗十九首》 的学术 拓展陷入循环阐释 ,难以为 方面也有它的气候 ,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 的出现 ……精神 继, 这些 皆缘于现代人迷奉于 自己杜撰 出来 的话语霸权的神话而 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 ,只能用各 自的环境来解释” ,目 导致了一场万马齐暗的精神大萧 条。 《 古诗十九首》 的年代 、作 如山的史料 固然重要 ,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内外兼修 、贯通历史 者迄今仍是一块无法 “ ”的问题域 。木斋先生筚路蓝缕 ,处 的硬 功夫 。因为史料并不是一个无机 的骨骼与体脉 ,它具有多维 透视 心积虑 , 从学术的缄默 中突 围出来 , 木三分地指出 : “古诗 推展 的可能 ,史料好比士兵 ,史观仿佛指挥 ,史识犹如统帅 ,缺 入 《 十九 》从年代而论 ,非两 汉乃建安 ;从作者而言 , 非无名氏乃 乏史料就缺乏说服力 ,缺乏史观就缺乏摄取 力,缺乏史识就缺乏 曹子建为 中心之作 ” 口 行 文内证与外证 相辅相成 ,各得其所 ; 穿透 力。木斋的 估 诗十九首研究》得以跨越障碍学术 的 “ , 卡夫 主观逻辑 与客观逻辑开合交织 ,侧正相生 ;形象思维 与抽象思维 丁峡谷 ” ,缘于著者能够 站在 历史唯物 主义的立 场 ,将史料 、史 并行独立又相需为用 ;史料 、史观 、史 识呼 应补充又取舍博弈 , 观、史 识辩证 地链 接 、演绎 、圆通 ,彼此成为各 自 的前提 条件 、 终如庖丁解牛 ,切中肯綮 ,使得 《 古诗十九首研 究》极其吻合历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主副交叉 ,经纬纵横 ,去芜取精 ,去 伪存 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 引发 了 《 并 古诗十九首 研究的可持续 真,似散实聚 ,似缺实备。 》 ( )作者死 了 二 . 思考 。 从 唯物 史 观解 读 《 诗 十 九 首 》 创 作 的 及物 性— — 兼 与 古 孟 ・ 子 万章—》 “ F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 ”海 “ 诗 ” 说 商 榷 纯 德格尔 曾经说 : “ 诗乃是存 在者之无 蔽的言说”阿 。美 国精 神之 众所周知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决 父爱默生认为 , 宙有三个孩子 ,即知者 、行者、言者 ,他们分 宇 定意识”原理在社会历史观中的具体体现 。从文学创作而言,最 别代表对真 、善 、美 的热爱 ,诗人代表美 ,因为他是有所表达的 原始 的 “ 模仿说” “ 、 劳动说”都表 明了生 活是 源头 ,艺术是活 人。以 《 古诗十九 》为例 ,是谁在言说?是谁在表达呢?既然 水 ;生活是土壤 ,艺术是果实。文 学植根于 生活成为马列诗学体 《 古诗十九 “ 惊心动魄 , 一字千金” ,那么此诗的作者也一定 系的砥柱。 词采华瞻,隐秀俱擅。木斋的 《 古诗十九首研究》条分缕析地梳 ( )年 代 几 何 一 理了五言诗的萌生、发展到彬彬之盛的演变进程,同时曹、甄之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谤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蝌 恋这条重大 的线索使得作者其谁 , , 终于千呼万唤 ,浮出水 面。它 故作为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 ,章学诚 《 文史通义 ・ 文德》解释说 犹如希腊神话 中把人 引入迷宫的那个滚动的 “ 阿里阿斯涅线团” , “ 不知古A2 世,不可妄论古 ^ _ 之辞也 ;知其世矣 ,不知古人之身 使得 《 占诗十九 的爱情主题 、遥 旨寄托 与陈王曹植的传奇履 处, 亦不可遽论其文也” 。如果不能确定某部作品的创作时 间, 那 历 、情感纠葛天衣无缝地对 号入座 。 么就极可能造成对作者意图的违逆 ,或夸大 了文本蕴藉的无限性 , 张茹倩、张启成先结合刘勰对 《 古诗十九首》 “ 古诗之离 或附会了诸多 “ 莫须有”的衍生性。 别 ,词怨 皆深”的评论 ,认为江淹的 估 离另 比较准确地概括 文学是 时代孕育的宠儿 ,时代是文学成长的温床 ,文学与时 了 《 占诗十九 首》 的主 要的思想内容 , 又认真分析每首诗后 ,得 代的关系不是相互决定而是相互 印证的 “ 互文性”关系。换 言之 , 出第 1 、6 、9 4 6 7 8 9 、2 、8 、1、1、1、1、1 首诗 的主题是伤感别 文学既得益于时代又受限于时代。木斋的 《 古诗十九首研多 以 离;第 3 1 2 、1、1 首为叹时伤己; 1、1 为及时行乐。【 第 3 5 7 】 由此 敏锐的历史眼光与厚重的历史意识展平了历史的皱褶, 从汉代仅 可见, “ 情”成了 《 古诗十九首 的吟咏基调与主导思绪,这又 》 五言诗的发生期而非成立期论起 , 梳理了五言诗创作由渐变向突 似乎与曹、甄隐情不谋而合。 “ 一切以符号为媒介的信息交流活 变的转型过程,并以建安十六年为关节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 动,都离不开作为符号的基本构成元素的能指与所指” 而语 ,例 思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多重观照,以掌握的知识 言本身作为意义的携带者, 所以 “ 艺术的第一个作用, 一切艺术 累积与独到 的慧眼识见 , 在联想 中发散与收束 , 在颖悟 中潜思与 作品毫无例外的一个作用 , 是再现 自然和生活 ;艺术作品 的另 就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五言组诗。

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值得品读。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十九首原文《行行重行行》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青青河畔草》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西北有高楼》之五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涉江采芙蓉》之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皎夜光》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冉冉孤生竹》之八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千古五言诗之祖《古诗十九首》(下)

千古五言诗之祖《古诗十九首》(下)

千古五言诗之祖《古诗十九首》(下)千古五言诗之祖《古诗十九首》(下)其八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注释兔丝植物名。

即莬丝子。

《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高诱注:“一名女萝也。

”唐杜甫《新婚别》诗:“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汇评采菽堂古诗选陈祚明:此望录于君之辞。

始登后弃,已不可复冀矣。

而望之不已曰会合直需时耳。

然岁月如流,老将至矣,可奈何?则又曰君心苟不忘,终有一日俟之而已,复何为哉。

不敢有决绝怨恨语,用意忠厚。

诗筏贺贻孙:古诗中「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是能以厚与人者。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是能以厚自处者。

以厚与人者,妙在不忍疑人;以厚自处者,妙在求人不疑。

然以高节望男子,尚属妇人拗语。

若夫既抱区区,又惧不察,宛转无聊,缠绵莫语,以厚自处,终不能不以厚望人。

此种苦情,较「思公子兮未敢言」、「心悦君兮君不知」二语,更为笃挚,非深于夫妇、君臣、朋友之间,阅尽变态者,不知其妙,此所以为古诗也。

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华滋形容枝叶繁茂。

宋王安石《今日非昨日》诗:“仰看青青叶,亦復少华滋。

”汇评采菽堂古诗选陈祚明:此也望录于君。

馨香以比己之才能,摩厉以须,特伤弃远,末又谦言不足采择,然惓惓之念不能忘耳。

古诗之佳,全在语有含蓄,若究其本指,则别离必无会时,弃捐定矣。

决绝怀抱实足贵重而君不我知,此怨极切,乃必冀倖于必不可知之遇,揣君恩之未薄,谦才能之未优,盖立言之体应尔。

其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河汉女指织女星。

在银河北。

《古诗十九首》解析典藏版,值得收藏的经典!

《古诗十九首》解析典藏版,值得收藏的经典!

《古诗十九首》解析典藏版,值得收藏的经典!《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昭明文选》),是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01《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02《青青河畔草》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二首,是代思妇设想的闺怨之作。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03《青青陵上柏》这首诗与《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

《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古诗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得其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中,古诗十九首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备受文学界的瞩目。

本文旨在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究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概述古诗十九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被称为白氏长短句集,由长短句各九首组成,共十八首。

现存的第十九首据传是白居易异父异母的妹妹所作。

该诗集以其清新脱俗、鲜明个性,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唐诗短篇集之冠。

二、艺术特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灵动清新古诗十九首诗意鲜明,语言简练凝练,给人以灵动清新之感。

其中既有“短歌激扬,乐府飘逸”的风格,又有“静思幽情,清凉自得”的意境。

2. 表现手法多样在表现手法上,古诗十九首采用多种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象征等,形式丰富多样,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在表现主题和意境上,使用了丰富的修辞,凝炼了深刻的感悟和思想。

3. 文化内涵深厚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表现不仅仅是诗歌艺术,更是文化的体现。

它既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又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深厚内涵,如道家的自然观、儒家的人文精神、佛家的禅意等。

三、研究现状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涉及的主要方面有: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作者行迹等。

就文字的具体研究而言,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地位古诗十九首是唐代古诗的一大代表,其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众多文学史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2.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貌在艺术特点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语言特色、情感表现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理论探讨和评论也比较广泛。

3. 古诗十九首的文化内涵古诗十九首是一部清晰呈现出唐代文化精髓及诗歌艺术的代表作品,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四、未来研究展望对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还有许多的展望和探索,下面就两个方面进行展望:1. 从文化角度分析古诗十九首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因此,未来研究者可以从道家思想、儒家道德伦理和佛教禅学等角度出发,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下)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下)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下)据近人的考证,《十九首》大概作于东汉末年,是建安(献帝)诗的前驱。

李善就说过,诗里的地名像宛、洛、上东门,都可以见出有一部分是东汉人作的;但他还相信其中有西汉诗。

历来认为《十九首》里有西汉诗,只有一个重要的证据,便是第七首里“玉衡指孟冬”一句话。

李善说,这是汉初的历法。

后来人都信他的话,同时也就信《十九首》中—部分是西汉诗。

不过李善这条注并不确切可靠,俞平伯先生有过详细讨论,载在《清华学报》里。

我们现在相信这句诗还是用的夏历。

此外,梁启超先生的意见,《十九首》作风如此相同,不会分开在相隔几百年的两个时代(《美文及其历史》)。

徐中舒先生也说,东汉中叶,文人的五言诗还是很幼稚的;西汉若已有《十九首》那样成熟的作品,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古诗十九首考》,中大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六十五期)《十九首》没有作者;但并不是民间的作品,而是文人仿乐府作的诗。

乐府原是入乐的歌谣,盛行于西汉。

到东汉时,文人仿作乐府辞的极多;现存的乐府古辞,也大都是东汉的。

仿作乐府,最初大约是依原调,用原题;后来便有只用原题的。

再后便有不依原调,不用原题,只取乐府原意作五言诗的了。

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题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这时代作诗人的个性还见不出,而每首诗的作者,也并不限于一个人;所以没有主名可指。

《十九首》就是这类诗;诗中常用典故,正是文人的色彩。

但典故并不妨害《十九首》的“自然”;因为这类诗究竟是民间味,而且只是浑括的抒叙,还没到精细描写的地步,所以就觉得“自然”了。

本文先抄原诗。

诗句下附列数字,李善注便依次抄在诗后;偶有不是李善的注,都在下面记明出处,或加一“补”字。

注后是说明;这儿兼采各家,去取以切合原诗与否为准。

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①;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②。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⑧。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①。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⑤。

《古诗十九首》研究.pdf

《古诗十九首》研究.pdf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osition in literary creation.”Nineteen Ancient Poems”
created at this time,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 and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death,
南昌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古诗十九首》研究 姓名:岳世颖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程水金
201206
摘要
摘要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是文人五言抒 情诗歌的典范性作品。
在已有的文献材料基础上,笔者将对文本阅读的个人体验融入文章的写作 之中。首先,将《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源头、创作背景做一个系统的介绍。第 二部分主要分析这组诗歌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因素。十九首是一组具有过渡性质 的诗歌,分析其创作动因、性质和艺术手法上的二元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揭示 十九首得以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原因。第三部分,从孤独精神的高扬和文学 功能转换两个方面,展现其在诗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最后总结它的传播接受情 况。
II
引言
引言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问世不久就受到 读者关注。不论它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风格,都对后世诗歌的创作 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十九首的艺术渊源和产生背景等情况入手, 首先把它的产生情况做一个概述。在此基础上把十九首所具有的二元对立统一 性质即过渡性特征一一展开,并进行细化分析,深化其表现人类普遍情感价值 的共性。接下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十九首得以流传千古,世代不息的永恒艺术 魅力,诗歌高扬的孤独意识影响深远。同时在中国诗歌史上,它起到了文学功 能转换这样一个历史性的作用。最后通过对历史文化语境中十九首的传播、继 承和发扬的分析,梳理出一条五言诗歌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指出十九首对一些 诗歌题材的影响,揭示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古诗十九首》研究的开题报告

《古诗十九首》研究的开题报告

《古诗十九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古诗十九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件代表作,它不仅是诗歌史上的珍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翻译和研究方面,该诗歌亦有不少的学者进行过解析和阐释。

然而,仍有很多尚未被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其中的比喻手法、意象体系、文化符号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因此,对《古诗十九首》开展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可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化、推进诗歌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目标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细致解读,探究其中的比喻手法、意象体系、文化符号等方面的特点,尽可能挖掘出作者的内涵思想和诗歌魅力,同时对唐代文化的理解和演变有所启示。

三、研究内容(一)《古诗十九首》的诗歌特征1. 诗歌体裁分析2. 诗歌风格特点(二)《古诗十九首》比喻手法研究1. 传统比喻手法的运用2. 新颖或变异的比喻手法3. 比喻意义的深层次分析(三)《古诗十九首》意象体系研究1. 意象的构成和组合2. 意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四)《古诗十九首》文化符号研究1. 文化符号的提取和解释2. 文化符号的文化内涵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

文本分析法是重点分析《古诗十九首》原文的诗歌特征、比喻手法、意象体系和文化符号等,深入解读其内涵和语言艺术魅力。

比较研究法可以将《古诗十九首》与其他唐代诗歌、现代诗歌等作品进行比较,从多个角度寻找其异同点,阐释其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五、研究预期成果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2. 探究唐代文化和文学发展的特点和变化3. 发掘诗歌的美学内涵和艺术价值,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4.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所助益六、研究进度安排研究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1个月):1. 背景知识的研究和梳理,收集相关资料;2. 阅读《古诗十九首》,进行初步分析和解读。

《古诗十九首》研究

《古诗十九首》研究

《古诗十九首》研究《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其内容涵盖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从爱情到友情,从生死到离别,从自然到社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内涵。

本文将针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古诗十九首》的背景介绍《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编纂的《文选》,其创作年代不详,一般认为是汉代文人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十九首诗歌在内容上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二、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的关键词包括:五言诗、文人创作、情感表达、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人文内涵等。

三、《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内容1、艺术特色《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语言简练流畅,用词精准,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其次是情感表达真挚细腻,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情境来表现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再次是具有深刻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自然与社会现象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2、主题与内容《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涵盖了爱情、友情、离别、生死等多个方面,这些主题相互交织,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中爱情主题是较为常见的主题之一,诗歌中描写了爱情带给人的美好和痛苦;友情主题则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离别主题则表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和不舍;生死主题则表现了作者对生死轮回的思考和豁达。

3、对后世的影响《古诗十九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内涵,开启了五言诗的创作之门,影响了后来的文人诗歌创作。

它所表现出的真挚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创作的灵感来源。

同时,《古诗十九首》还对中国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方法研究《古诗十九首》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文本分析、比较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等。

通过对诗歌的文本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意象和象征手法以及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比较研究则可以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诗歌进行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跨文化研究则可以将《古诗十九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诗歌进行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综述“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汉语文学的代表作品,被国内外学者以及一般读者皆多次考察和解读,今天,有关它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百年之久。

本文分析了此研究的成就,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古诗十九首”提供新的思路。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糅合了许多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它的诞生,考察和解读,推动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深刻开端。

自20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们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

从“古诗十九首”文本结构、内容构成、情节布局等方面,学者们都深入地探讨了这些古代文学作品。

许多学者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一部典型的古代诗歌,它不仅具有精致的文字,更有丰富深邃的内涵,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一段古代文化史,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以“古诗十九首”为典型的中国古代诗歌,学者们着重研究了它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效果。

它的文字精炼、艺术凝练、思辨丰富,具有非常丰富的诗化技巧,是古代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此外,学者还发现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与“古诗十九首”以外的古诗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一发现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古诗十九首”的韵律、艺术结构、情节和主题等有机关联性。

近百年来,学者们还就“古诗十九首”的古典思想、文艺方法和传统文化等渊源作了系统的研究。

他们深入分析,“古诗十九首”的文学方法以及其深究的哲学思想,他们还在审视和解读“古诗十九首”中关于历史、文艺、传统文化等的内涵,并从中提炼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另外,近百年来,学者们也研究了“古诗十九首”在西方学术理论中的影响,发现它在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方法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他们还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探讨“古诗十九首”的文本结构,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意义的理论性研究。

综上所述,以“古诗十九首”为研究对象的百年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它对深入探讨古典诗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古诗十九首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乐府诗集,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些诗歌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广泛流传并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对古诗十九首进行综述,并提供相关的参考内容。

首先,从文学角度看,古诗十九首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离骚》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华丽的修辞手法而闻名。

参考文献可以引用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古人之杰,在斯之室。

”来突出《离骚》的重要性;而《九歌》则以其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象,显示了楚国民歌的独特魅力,可引用郭沫若的《九歌》解读:“此楚国之音者九也。

”;《天问》则展现了作者对宇宙深深地瞩望,参考文献可以引用叶嘉莹的《楚辞天问十问的表演艺术特征考释》来分析《天问》中的表现手法。

其次,从历史和社会背景来看,古诗十九首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情感。

参考文献可以引用《古诗十九首研究》一书中对古诗背景的分析,以及《楚辞与楚人的社会背景、时代意识与审美特征》一文中对社会背景的解读,来提供相关的研究参考内容。

此外,从文化角度看,古诗十九首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可以引用朱光潜的《古诗辞章》中关于楚辞的评述:“楚辞以其超绝的形象、生动的抒情、丰富的联想和激发人的想象的特点,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位置是不可磨灭的。

”;也可以引用鲁迅的《楚辞总目》来解读古诗十九首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追求。

最后,从文学批评的视角来看,古诗十九首也引发了众多文学评论家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可以引用谢佩君的《楚辞十九章赋格读法初探》一文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赋格性质进行探讨;也可以引用贾平凹的《楚辞研究》一书中对古诗十九首中的形象艺术进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古诗十九首作为先秦楚国的乐府诗集,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综述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综述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综述一、研究古诗十九首的意义《古诗十九首》最初载于萧统《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萧统称其为“古诗”。

但从其内容、风格,联系汉末文人心态的转变及有关史实,其作者由于时代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它的作者为汉末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

他们未能进人权力阶层,这对于那些极汲于功名的读书人而言,不舍为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极力谋求功名利禄,希望得到这些身外之物以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可到头来所有的心血与努力竟是一场徒劳。

汉末的这组诗歌,才真正标志着生命意识觉醒时代的到来,正是从这一点上说,《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才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才会在世世代代人心里产生深刻的回响。

1二、古诗十九首研究的基本情况在汉末那个黑暗动乱的年代中,他们报国无门,进仕无路,备尝世态炎凉、知音难觅、分离隔绝之苦。

在痛苦中他们开始关注自我,关注自我实实在在的生存状态,反思自我存在价值,以便在这种感性世界中重新认识生命的本质。

他们开始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他们生命意识觉醒的表现。

正是因为《古诗十九首》中所流露出来的汉末下层文人对生命意识的反思和追求,才使这组诗歌有了千古常新的魅力。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古诗十九首》之所以流传至今,历久弥新,不仅仅在于其艺术魅力的独特,更在于诗中所折射出的士人阶层对人生的思考。

钟嵘将其誉为“惊心动魄,可谓乎一字千金”。

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古诗十九首》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等等。

一方面这既是中下层文人失时伤志的反映,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他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意蕴深邃而哲理性强。

不少论文偏重于对“感时伤志、相思离别在汉末那个黑暗动乱的年代中,他们报国无门,进仕无路,备尝世态炎凉、知音难觅、分离隔绝之苦。

在痛苦中他们开始关注自我,关注自我实实在在的生存状态,反思自我存在价值,以便在这种感性世界中重新认识生命的本质。

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

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

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诗十九首研究专著》的内容,具体内容:大家平时会关注吗?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1936 隋树森卷一为考证,隋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的...大家平时会关注吗?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1936 隋树森卷一为考证,隋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与作者系出于两汉无名氏之手;卷二为笺注,其一至其十九各首分开解释;卷三为汇解,包括刘履、吴淇、张庚、姜任修、朱筠、张玉谷、方东树、饶学斌、刘光蕡等九家以上解法;卷四为评论,含梁钟嵘诗品至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三十一家说法。

(二)《古诗十九首探索》作家出版社1957 马茂元由内容、作者和诗歌的形式三方面来比较乐府和古诗,古诗和古诗十九首,马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为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

作者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时代则在建安以前与东汉末年之间。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马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总结了汉代乐府的光辉成就,替建安文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它正是由两汉发展到魏晋六朝诗歌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为歌咏人生与反映现实,这也说明它的现实性和大众性;并且以其继承性和独创性展现它的艺术特色。

此书的内容注释部分每首分开解;说明部分可与隋先生的书相互参看;而次序则是依文选之排序来进行分类,所分两大类一为描写游子的感慨,二为刻划思妇的心情。

(三)《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张清钟一、汇说与赏析,一至十九首各分诗旨、注释、作法、评介与赏析来解释。

二、源流与背景,张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与乐府之区别为1.作者,2.音乐性,3.句式,4.内容,5.风格。

三、年代与作者,张先生综合各家之说列表整理出一个结论︰认为古诗十九首为西汉初年至东汉末年间之文士、辞人,仿国风之体,不立诗题,亦不着姓名之作品。

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更新思考的论文

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更新思考的论文

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更新思考的论文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更新思考大约十年前,我在一篇谈到学术风气转变的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整个社会氛围的变化,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风及方法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八十年代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各种求新意识和猎奇方法的尝试似乎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曾一度受到冷落的传统的朴实学风和质实方法。

这种学风的逆转无疑为古代文学研究的返璞归真找到了正确的途径和目标。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这种朴学学风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也掩盖了古代文学研究在思维和方法上的局限。

〔1〕时隔十年,回顾新世纪以来的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文学史的研究,我们可喜地看到,在坚持朴学学风的同时,寻求新变的更新意识已经由个别人的孤军奋战,逐渐开始形成一股潮流,展示出强大的生机。

由木斋先生的《古诗十九首》研究引发一场有关重建文学史的讨论,这个现象本身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中的意义:一方面它说明木斋先生关于十九首研究本身所具有的方法论更新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关于重建文学史的问题已经具有相当广泛和深入的酝酿和积累。

木斋研究的重要作用是以其典范性和导火索的作用,使人们对这场重建文学史的讨论增加了信任和信心,从而为这场讨论拉开了有声有色的序幕。

我在《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的方法论解读》一文中,从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假说思维和怀疑方法、文献考证为支撑的系统研究方法及定量分析方法等角度对木斋先生的十九首研究进行了方法论的总结。

〔2〕但我认为,这些只是木斋十九首研究外显可见的部分,其内在的灵魂部分则是对古代文学乃至整个学术研究的思想方法的启示:当一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就应该换个角度想问题,不是在原路上硬走下去,而是设法另辟蹊径,找到源头活水,方能柳暗花明,再获新生。

这个想法是近年来我本人在对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方法的思考和探索中摸索得来的。

所以看到木斋先生的十九首研究,立刻有深得我心之感。

2021《古诗十九首》的叙事及其艺术研究范文1

2021《古诗十九首》的叙事及其艺术研究范文1

2021《古诗十九首》的叙事及其艺术研究范文 【第五篇】论文题目: 《古诗十九首》的叙事及其艺术研究 摘要:诗歌多以抒情和叙事为主, 叙事在诗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古诗十九首》继承《诗经》的"缘事而发, 敢于哀乐"的特点, 充分利用叙事手法.通过《古诗十九首》研究, 对叙事内容和叙述手法的特殊性的掌握, 在叙事方面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叙事艺术手法, 不只是诗歌进行创作时的专属方式, 它也是其他文学体裁创作的惯用手法.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叙事; 叙述; 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以下简称《十九首》) , 是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的《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入而成的一组诗歌.至于它的作者以及创作年代, 在此不做赘述.叙事何谓?董先生说:"叙事就是指作者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事象、事态或事件 (故事) 的具体描绘和讲述, 无论这描绘讲述是片段还是完整的、零碎的, 还是系统的, 内容的客观性是其根本特征."[1]13它阐明了事件是客观的, 存在的事实, 通过人们的讲述, 变成另一种叙述, 这是一种主观的表达. 一、《十九首》的叙事内容 (一)生命价值的叙事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样的宝贵.有的人的生命活的精彩, 展示出了自我的生命意义.如《十九首》中不乏对人的生命的详尽描述, 例《青青陵上柏》中:"青青陵上柏, 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就对生命的短暂做出对比, 对人生做出哲学的思考.曹旭引马茂元对前两句诗有见解:"前者就颜色言之, 后者就形体言之, 都是永恒不变的.用以兴起生命的短暂, 人不如物的感慨."[2]9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以及人生短暂的感慨.又《回车驾言迈》曰: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 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 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 荣名以为宝.[2]24其中"盛衰各有时, 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 且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 荣名以为宝"等, 说明了士人们见花草树木容易凋谢, 感叹人生易老, 岁月易逝, 而自己还不能功成名就.诗歌中可以看出东晋人们生活的存在, 以及他们对人生生命观的关注和思考.曹旭说:"由此可见'古诗'在东晋人生活中的存在, 对东晋诗歌审美的影响及东晋人的生命观."[2]25 此外,也有积极呼吁抓紧时间行乐的诗歌.如《生年不满百》曰: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2]32诗歌的主旨就是主张及时行乐, 不必为了生命的长短而放弃人生的乐趣."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等诗句, 都是要求人们积极抓住时间行乐.诗人的叙事方式, 直截了当, 入木三分. 在《十九首》中游子们对人生价值情结也显得包罗万象,如《驱车上东门》, 这首诗是洛阳游子在游经北邙坟山时, 远远的遥望, 突发的极大感叹.对人生价值的关注都是积极的, 都希望当时的人们能积极进行自我勉励, 以及身边的人, 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思妇怀夫的叙事 人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离别,然而却也无可奈何.《古诗十九首》中有各种的离别情形, 夹杂的也是不同的思念.俗话说得好"男儿志在四方", 但是离别总伴随太多的牵挂.如《行行重行行》云: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2]4 诗歌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一连四个"行"字, 写出了丈夫远行的漫长, 也意味着归期未定, 对妻子而言将是何等的漫长.作者的叙事情怀极为明显.杨义说:"鉴于中国叙事文学对开头的异乎寻常的重视, 以及它在时间整体性观念和超越时空视野中的丰富的文化隐义, 有必要给它起一个独特的名称:叙事原始.所谓'原始', 意味着他不仅是带整体性和超越性的叙事时间的开始, 而且是时间的整体性和超越性所带来的文化意蕴的本源."[3]130叙事的时间与空间往往给读者丰富的想象.这样的诗歌, 在《十九首》里别具一格, 各有特色. 思妇的情节在《十九首》往往呈现的是内心寂寞苦闷,对丈夫的无比思念.如《青青河畔草》曰: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 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2]6 诗歌中两句"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寂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无视为淫词鄙词者, 以其真也."[4]38表明了诗歌的人格魅力和真实性, 严羽也说:"一连六句, 皆用叠词, 今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错论也."[5]154六个叠词写出了思念的不间断性和延续性.又《庭中有奇树》曰: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2]20 主人公看见庭中的树木发出绿叶,思念也就油然而生.朱自清说:"意中有人, 眼看庭中奇树叶绿花繁, 是一番无可奈何;幸而攀条折荣, 可以自遣, 可遗所思, 而路远莫致, 又是一番无可奈何."[6]53看树, 也就是在看望归来的人.诗歌叙述精简, 但却是语短情长、意蕴无穷.这样的诗歌还有《客从远方来》《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也是写思妇在家中思念远行的丈夫, 叙事手法的运用不可谓不引人入胜. (三)对游子思归的叙事 思归,对于每一个身处异乡的游子而言, 回归往往成为一种奢侈.对家人的思念, 对故乡的眷恋, 成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的期盼.在《古诗十九首》中, 也有类似情况.如诗歌《涉江采芙蓉》云: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2]15 叙事是在于抒情,然而优美动人的抒情诗, 却是简单不过的叙事诗, 显得十分单纯, 情感又是最丰富的.通过简单的叙事达到抒情的效果.睹物思归, 看见路边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那份浓浓的思归之情.诗《去者日以疏》曰: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 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 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 欲归道无因.[2]30 全诗直接叙述经过墓地的所见所感,以及末句写的思归无路, 把悲秋生死以及思乡紧密结合在一起来写, 表明了诗人高超的叙事艺术境界, 使得叙事的成份在诗歌中的表现极为明显.除此以外, 还有游子思念妻子的, 如《明月何皎皎》中, "出户独彷徨, 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裳衣."写了在月色的照耀下, 使游子满怀思念的忧愁, 而不能寐, 只能一度徘徊, 思念的成分在加重.简单的叙述, 使得叙事的作用在诗歌中明显突出, 也使读者们更好地认识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义.马茂元说:"文学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7]12叙事的手法, 以及叙述的内容也是随之变化的. (四)对士人失意的叙事 一个社会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是极为明显的.对于东晋时期而言, 知识分子阶层的反应是最大的, 也是我们更好认识当时时代的有力证明.社会与制度的黑暗, 让许多有能力的知识分子失去一展身手的机会, 只能苦闷、忧郁、彷徨、苦叹人生的罪恶和社会的不公.所以, 这类失意之作就应运而生. 不得意的生活只能是通过借酒、娱乐来掩盖内心的难过.诗歌《今日良宴会》曰: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 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 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 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 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 坎坷长苦辛.[2]10 诗歌通过写在宴会上听歌的一番感叹."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 坎坷长苦辛."虽然写得过于粗俗, 但却是极为真实的写照, 也是从侧面可以看出, 当时时代的人们多么渴望获得权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对士人失意叙事直截了当, 一针见血. 诗歌《西北有高楼》叙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形.诗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 奋翅起高飞."不苦恨自己的才华没人赏识, 而是恨这个社会根本不能给有志之士施展的舞台, 主人公苦闷, 却也是那个时代的苦闷心理.叙事也极为简单, 但却包含了时代的各种背景以及社会的腐朽不堪.叙事的方式也是极为直接, 毫无半分的矫揉造作, 却有力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 对寒士的遭遇积极同情.罗宗强说:"魏晋诗人写景, 往往但写所见, 直叙其事, 虽梗概多气, 感情浓烈苍凉, 而并不注意景物描写之韵味."[8]59是的, 诗人们写的一切, 都以叙述事情为主, 偶尔兼及景物描写, 亦是达到叙事的效果. 二、《十九首》的叙事艺术 (一)铺成叙事 铺成叙事,在《诗经》"赋、比、兴"中, 它是属于"赋", 朱熹说:"铺成其事而直言之."铺成叙事, 更加直白地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萧涤非说:"先有五言乐府, 而后有五言诗", "乐府能影响文人着作, 而文人着作, 绝不能影响乐府", "五言诗之产生, 亦必由于五言乐府之流行."[9]16-17《十九首》的叙事手法不但对文人有极大的影响, 而且对理论指导和叙事指引亦是有着的巨大作用和意义.如诗人曹操, 曹子建的诗歌创作, 他父子受这种铺成叙事, 使得这种方法逐渐成为文人创作的一个关注点.讲述一件事情, 使用很多的铺成.如《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 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 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 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 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 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 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 被服纨与素.[2]27 本来是说对人生的感慨,却引用了"墓地""白杨""松柏"等意象, 用来铺成说明人生的短暂.发出"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的感叹.铺陈叙事起到的效果是明显的, 更加直白地反映作者和主人公的想法和表达的意义. (二)直接叙事 直接叙事,使用的手法很直接, 对所要讲述事件以及其他事情平铺直叙, 不做过多的纹饰.如诗歌《行行重行行》中讲了分别很久很远, 各在一方, 以及对离去的人的加倍嘱咐.一层结着一层的直接叙事, 读者去赏析的时候, 就更加明白晓畅.赵义山说:"汉乐府民歌大部分是叙事诗, 颇能描摹人物的口吻精神, 创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或客观地写出一个生活片段, 或写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 能抓住典型细节以表现场面的和人物的思想;较《国风》中的叙事之作, 演进之迹甚明, 开拓了叙事诗的新阶段."[10]40《古诗十九首》的叙事手段、方法及其意义, 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磨灭的. 《十九首》以"文温以丽、意悲而远"[11]45的风格,被誉为"五言冠冕".钟嵘的《诗品》称赞它"一字千金"[11]45是有其道理的.程相占说:"根据中国古人'缘事而发'的评论以及有关的叙事理论, ……因为它们具有一个根本性的特征:都有事可以发掘, 概括."[12]30是的, 有事可以发掘, 成了《古诗十九首》的一大特色, 也是人们研究的主题.张永鑫说:"除郊庙歌辞这一大类部之外, 汉代大部分乐府诗基本上是以叙事为主的."[13]262《古诗十九首》正是属于这一范围之外, 叙事也是其一大特色. 三、余论 《十九首》的叙事艺术手法,成为文人五言诗创作的借鉴, 它的产生对后世诗歌以及其他文体的创作提供了范式.叙事的直接性, 不但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精髓, 亦是开启盛唐时期像李太白一样伟大的诗人伟大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上面赵先生的论述, "较《国风》中的叙事之作, 演进之迹甚明, 开拓了叙事诗的新阶段."[10]40叙事手法越来越成熟, 这是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曹旭说它:"树立了五言诗的典范."[2]4这就是其在文学史上的伟大意义.。

古诗十九首 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 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里的一枚宝石,被誉为千古绝唱。

它以清雅、精致的文理,把价值和传承完美地体现。

古诗十九首不仅是一本古诗书,它更是一部中国文化精髓,是梦想、理想、历史和文化精神的象征。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由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所著,由清代文学家钱钟书整理。

它的内容包括古代十九首诗歌,共计一千四百多个字,涵盖了古今中外四大名著:《论语》、《中庸》、《孟子》和《老子》,把礼乐、佛道、儒家、道家等多元文化融合起来,表达了古人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态度。

古诗十九首古朴清淡,文理精练,把内容极其精炼地化为九言或五言,包含有诗意,富有寓意。

其中有些古诗突出了自然风光,把自然与精神融合在一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有些古诗体现了古人的历史记忆、民族感情、个人感悟,正如陶渊明的《饮酒》:“今听君歌,何由得知英雄。

”古诗十九首影响深远,一直影响着历代诗人、文人。

它不仅是一本文学巨著,更是一部中国文化精华,一直被许多学者和研究者以及文学爱好者所研究和探讨。

首先,从结构上来看,古诗十九首构思巧妙,分层次明晰,文言文的处理娴熟,内容深入。

它展现了多种文学结构,包括抑扬顿挫、动作表达、对偶押韵、虚实结合、言外之意等,并对中国文学结构的探索有重要意义。

其次,从古典文化意义上来说,古诗十九首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其中反映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神,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崇高理想。

它表达出古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勾画出了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受到了众多读者的赞誉与青睐。

再次,从影响方面来看,古诗十九首一直都在影响着历代文人。

它不仅是一本文学巨著,更是一部中国文化精华,一直被许多学者和研究者以及文学爱好者所研究和探讨。

研究古诗十九首,也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古诗十九首是一部中国文化精髓,是梦想、理想、历史和文化精神的象征。

它具有很强的文化意义,受到了当代读者的普遍喜爱,已然成为研究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参照。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古诗十九首》是唐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离我们的生活和时代如此遥远,却仍然被广泛地传唱和欣赏。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值得深入研究,以探究其造成巨大影响的原因,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学的精华。

二、选题意义《古诗十九首》以其简洁、深刻、朗朗上口的语言,借助诗歌表现出生活、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丰富面貌,充分体现出唐代诗歌的鲜明特色。

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形态和审美特点,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代表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内容1 研究《古诗十九首》诗歌的艺术特色2 评析《古诗十九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3 探讨《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和现代意义四、研究方法1 文本分析法:就《古诗十九首》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诗歌的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

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与其他唐代、现代诗歌作品进行比较,以深化对其艺术特色的理解。

3 历史研究法:将《古诗十九首》置于唐代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 选题背景和意义2 研究目的和意义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5 研究限制和难点第二章《古诗十九首》诗歌的艺术特色1 序言2 《古诗十九首》的体裁和形式3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4 《古诗十九首》中的文学手法和表现形式第三章《古诗十九首》的意境和情感表现1 《古诗十九首》的意象和形象2 《古诗十九首》中的情感和意境表现3 《古诗十九首》的意义和价值第四章《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和现代意义1 《古诗十九首》的传统文化价值2 《古诗十九首》的现代意义和启示3 《古诗十九首》的传承和发展第五章结论1 研究总结2 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3 研究展望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将包括研究《古诗十九首》的文献参考,以及相关领域的文献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古诗十九首(下) 研究篇
一、《古诗十九首》从哪里来?
最早的出处: [梁]萧统《昭明文选》
作者与时代: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 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
钟嵘《诗品》 : 《古诗》,其源出于《国风》……旧疑是建安中曹、
王所制。
王世贞《艺苑危言》 意者,中间杂有枚生或张衡、蔡琶作,未可知。
(二)生命的意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勿如寄,寿无金石固”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三)世俗的情怀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
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 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 《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始了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 言体式……《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 熟的代表作品。
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不满 意,至宋人殆不齿矣。此固知本之说,然世间万变,皆与 古不同,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
五、《古诗十九首》研究概述
1.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对《古诗十九首》诗歌从艺术特色、内容实质进行了
全面系统的分析,作者结合文学发展流变,从宏观和微观 两个方面,用传统文论“通变”的眼光,采用综合分析之 法分析了《十九首》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善用比兴、意内 言外、讲究音律三个方面。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
年 版
2008
3.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整体的评价,论及乐府、古 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关系,并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 和时代、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 色进行了探讨。对《古诗十九首》的结构、句词及用典等 作了详细说明。书中附有历代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的 评论。
拟古十二首(其八)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搞。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2.《古诗十九首》成为后世论诗的标准之一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三: 近世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开
(陶渊明)《拟古》(荣荣窗下兰),此亦仍是屈子 及《十九首》、阮公等意。
胡应麟《诗薮》卷二: “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即“生年不满百,常
怀千岁忧”也;“飞观百余尺,临牗御棂轩”,即“两宫 遥相望,双阀百余尺”也;“借问叹者谁,云是荡子妻”, 即“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也;“愿为比翼鸟,施翮 起高翔”,即“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也。子建诗学 《十九首》,此类不一,而汉诗自然,魏诗造作,优劣俱 见。
梁启超从研究《诗经》“正变”入手,结合东汉末年 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想的变迁,联系汉代儒、道、佛、神 仙思想的影响,深入地剖析了《占诗十九首》厌世思想产 生的社会、历史、宗教原因。
2.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 以释义明理为主,强调诗歌的题旨和命意,在继承传
统学术方法的前提下,对十九首诗的内容、命意和艺术进 行客观的具有现代意味的阐释、分析和鉴赏。
(四)卓越的的艺术技巧 1.真挚自然的抒情风格 2.整体浑成的艺术境界 3.雅俗相融的语言形式
四、《古诗十九首》给后代诗歌带来了什么影响?
1.《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为后代所师法。
方东树《昭昧詹言》: (阮籍)《朝登洪坡颠》言己如鸾凤,尘世无可托足。
凡此诸篇,往复一意,皆古人之雅言,而在今日则皆为陈 言。《古诗十九首》中,亦多此等意旨。
陆机《拟古诗十二首》 李白《拟古十二首》为模拟《古诗十九首》之作,而 《感遇四首》、《感兴八首》、《古风五十九首》也有部 分拟作。
拟古十二首(其二)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明月看欲坠,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行人皆踯躅,栖鸟去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二、《古诗十九首》的地位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
五言之冠冕也。
钟嵘《诗品》: 陆机所拟十四首,又温以丽,意悲而远,凉心动魄,
可谓一字千金!
张戒《岁寒堂诗话》: 古今人诗人推及陈王及《古诗》第一,此乃不易之论。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 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而兴象玲
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我据此中消息以估定十九首之年代,大概在西纪一二○
至一七○约五十年间,一部分钟仲伟且疑为曹、 王所制也。
赵敏俐《中国诗歌通史·汉代卷》 汉代文人五言诗最早源于汉代歌诗,以《古诗十九首》
为代表的汉代文人五言诗,最早可能会产生于西汉后期,其 中绝大部分当是东汉初中期的产物。
三、是什么撼动了我们的心?
(一)艰辛的生活 沈德潜《说诗晬语》: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文选》李善注: (古诗)五言,并之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
能明也。诗云,“驱车上东门”,又云,“游戏宛与洛”, 此则词兼东都,非尽是乘,明矣。
皎然《诗式》: 《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盖东
汉之文体。又如《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傅毅、 蔡邕所作。以此而论,为汉明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