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周围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病情较重、老年人及自理能力较差者,协助完成肝肾、呼吸、凝血功能及血;尿常规的检查。

2、戒烟。

3、血管造影的观察及护理(1)准备血管造影部位的皮肤,若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或毛囊炎应更换造影部位。

(2)进行碘过敏试验。

(3)动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20分钟,并加压包扎24小时(静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10分钟),若动脉搏动、皮温、皮肤颜色及感觉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营养不良者,鼓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5、合并症的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6、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7、教会病人掌握进行肌肉收缩锻炼的方法。

8、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1、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将患肢远端抬高,高于心脏20—30cm,避免关节过曲、挤压、扭曲血管及剧烈运动。

2、定时监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定时观察各引流管的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

5、定时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有无缺血性剧痛,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警惕有无动脉血栓或栓塞的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遵医嘱定时监测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

遵医嘱定时给予雾化吸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定时观察病人意识变化,注意有无脑血栓征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3、观察有无肠麻痹、肠绞痛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遵医嘱测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氮等。

5、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鼓励病人术后进行床上肌肉伸缩运动及早期离进行功能锻炼,注意有无肢体肿胀,预防血栓的形成。

6、观察有无皮肤紫癜、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无法下床,排便方式改变而造成尿潴留、便秘等;练习深呼吸咳嗽排痰,术后有效排痰对于预防肺部感染非常重要:练习有效下肢踝泵运动,术后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二) 术前一日卫生处置,如清洗、更衣、剔须、剪指甲等。

(三) 女性患者如果即将月经来潮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 术前一天遵照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一般局麻患者不禁食水,腰麻、硬膜外、颈丛及全麻患者术前需禁食 8-12 小时,禁水 4 小时。

(五) 术前一晚如果紧张导致无法入睡,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患者助眠药物。

(六) 手术当日皮肤准备。

(七) 入手术室前取下假牙、眼镜、发夹、饰品、手表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保管。

二. 术后护理
(一) 体位: 全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完全清醒后方可垫枕;腰麻患者需去枕平卧 6 小时后方可垫;颈丛麻醉患者术后清醒后抬高床头 15 度。

(二) 饮食:术后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饮食指导。

(三) 病情观察:术后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量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各种置管妥善固定,预防脱出、阻塞。

(四) 疼痛护理:术后患肢或伤口疼痛,及时对症处理。

避免疼痛影响患者术后休息及康复。

(五)活动:术后每 1~2 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发生压疮;有效深呼吸、咳嗽 10 次/小时;有效下肢踝泵运动 20 组/小时;自主翻身、抬臀、抬腿,以促进血液循环及胃肠道蠕动。

(六)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七) 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卧床休息,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需有护士陪同在旁,以防止发生意外。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内容:
1.入院时测体重及血压,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2.测体温、脉搏2次/d,观察3d正常者改每日下午4时测量一次。

患者若有发热,测体温至少3次/d。

若因房颤有心律绝对不齐者,应测量脉搏、心率。

3.按分级护理医嘱,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4.指导肺部感染疾病咳痰较多者顺位排痰,并记录每日痰量。

5.严格根据医嘱,按时用药。

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服强心甙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或心率,如<60次/min者暂不给药,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6.执行饮食医嘱,观察患者(特别是食管疾病患者)的饮食情况,主动与医师联系,及时修订饮食治疗方案。

7.重危及手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

若有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剧烈胸痛、心前区痛、脉搏不规则及有心力衰竭、休克等表现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予适当处理。

咯血时,应记录咯出物的性状与量。

发现脉搏不规则时应记录脉率及心率;有绌脉者,记录脉搏短绌图表。

8.凡胸科大手术后、或为胸部严重创伤、大咯血、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危重患者,应加特别护理,并转入监护病室。

9.病室中应经常备有急救设备,如吸氧装置、吸引器、开口器、喉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胸腔穿刺包、静脉切开包、开胸心脏按压包、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和各种急救药品等。

10.术后监护病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周进行空气消毒1次。

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辅导讲义)

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辅导讲义)

第十七章心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第一节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卫生宣教,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情绪支持,耐心讲解各种治疗护理要点。

3.准确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

4.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嘱其卧床休息,遵医嘱给氧,半卧位。

5.注意病室内温度,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预防感冒,有吸烟史者劝其戒烟。

6.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安排相应的膳食如高血压饮食、糖尿病饮食、低盐饮食,一般为普食。

7.及时留取各项化验标本。

8.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及颜色,维持出入量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9.术后放入监护病房,由专人护理,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物品。

第二节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护理常规一、心脏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盐饮食,改善营养。

多吃蔬菜、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

4.做好卫生宣教;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大致过程,各种管道的作用,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与方法,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

介绍术后监护的配合,解除其恐惧心理。

5.指导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及练习床上大小便。

6.避免剧烈活动,适当休息,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7.术前1~2周根据病情吸氧。

8.根据病情、血钾指标给予静脉输注极化液,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

9.术前5天停用阿司匹林、双密达莫或华法林类药物,术前3天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及利尿药。

10.术前1天晚灌肠,成人术前8~12小时,婴幼儿术前4~6小时禁饮食11.备好监护室内一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物品。

(二)术后护理1.按外科术后及全麻后护理常规。

2.患者术后循环稳定,给予半卧位。

3.鼓励进食易消化、高蛋白质、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概述心血管外科护理是针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进行的手术护理。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血管外科护理的常见规范和步骤。

术前护理- 准备: 确保手术室和护理设备的准备工作完成,包括检查手术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准备: 确保手术室和护理设备的准备工作完成,包括检查手术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患者评估: 细致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风险因素。

患者评估: 细致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风险因素。

- 准备手术室: 清洁手术室并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液。

准备手术室: 清洁手术室并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液。

- 患者准备: 按照相关指导要求做好患者皮肤准备,包括消毒、标记和患者定位等。

患者准备: 按照相关指导要求做好患者皮肤准备,包括消毒、标记和患者定位等。

术中护理- 协助手术准备: 合理安排手术台、床单、护理设备和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协助手术准备: 合理安排手术台、床单、护理设备和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监测: 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监测: 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 提供器械和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示,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提供器械和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示,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 引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配合手术操作,包括正确呼吸和位置调整。

引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配合手术操作,包括正确呼吸和位置调整。

-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手术切口和导管的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感染风险。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手术切口和导管的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感染风险。

术后护理- 监测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包括观察其意识水平、呼吸和循环状态。

监测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包括观察其意识水平、呼吸和循环状态。

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

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

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医疗程序,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严密关注和细心照料。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讨论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并提供一些建议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一、术前护理在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患者的病史记录完整准确,并与患者本人核实。

其次,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如果有必要,护理人员还应进行特殊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验等。

在术前,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以确保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确认患者是否已经完成术前禁食禁水,并嘱咐患者术前禁止服用特定药物。

二、术中护理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全麻,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清洁,手术器械的消毒无菌并准备充足。

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体位调整,并进行彻底的体表消毒。

在手术中,护理人员需要紧密配合医生,提供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并及时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指标。

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并反馈给医生。

三、术后护理血管外科手术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康复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理人员需要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关注手术部位的出血、感染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敷料、给予药物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给予药物镇痛、应用热敷或冰敷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术后的康复护理也是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指导患者进行术后休息、饮食以及日常活动。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如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受凉等。

总结: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涉及到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多个环节。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
心血管外科是一种高危、高复杂性的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护理以保证手术成功。

以下是心血管外科护理的常规流程和注意事项:
术前护理
- 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病史和手术情况,包括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

- 安排血液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等必要检查,评估患者手术风险。

- 患者应禁食12小时以上,保持肠胃道清洁,避免手术中发生误吸及术后恶心呕吐。

- 安排手术室、手术器械和药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护理
- 保持患者意识清醒,监测心率、呼吸和生命体征等。

- 根据手术情况协助医生操作,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控制术
中出血。

- 管理导管和各种监测仪器,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
过程。

术后护理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手术部位是否出现感染、出血或
其他并发症。

- 给予有效的镇痛和止血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 协助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等适当的病房,继续监测和护理。

- 按照医嘱执行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加强术后康复和护理。

总之,心血管外科护理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护理,围绕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特点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全程跟踪和监控患
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成功
和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血管动脉造影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血管动脉造影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血管动脉造影护理常规
四肢动脉造影适用于各种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如: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大动脉炎、动脉瘤、血管瘤、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动静脉畸形以及动脉外伤。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包括凝血系统、心、肺和肝、肾功能的评价。

2、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对糖尿病与肾功能不全、脱水患者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

4、必要时进行碘过敏试验。

5、穿刺部位备皮。

6、术前4小时禁食固体食物,但不禁水。

7、心理护理,讲解造影的方法及意义,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二)术后护理
1、同外科局麻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卧床,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

3、术后连续2小时内检查穿刺侧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和温度。

4、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或肿胀。

5、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液体约1000〜1500ml,并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及保护肾功能。

6、观察尿量,检测肾功能。

7、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预防造影剂过敏。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出血与术中抗凝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造影剂反应与造影剂过敏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肾功能损伤与造影剂有关。

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护理常规一、病人返回恢复室后,护士应主动向手术者、麻醉师、体外循环师及手术室护士了解手术方法、机器运转及心脏阻断时间、术中有无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二、严密观察病情1.循环系统的观察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病情平稳后逐渐延长测量间隔时间。

定时测CVP并观察其动态变化。

必要时监测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

周围循环系统功能的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紫绀及动脉搏动情况。

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2.呼吸系统的观察妥善固定好气管插管,防止打折、移位或脱出。

气管插管套囊不要过度充气,避免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喉头充血、水肿或痉挛。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内吸痰时注意呼吸、心率、心律的变化。

吸痰前、后要用加压给氧。

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防止急性缺氧。

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拔除气管插管后的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要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3.伤口及引流液的观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胸腔引流液的量及性质,是否在单位时间内突然增多,如连续3小时多于4ml/kg时要报告医生,考虑2次开胸。

4.泌尿系统的观察观察记录尿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留置尿管超过3天者要以1/1000呋喃西林冲洗尿管,防止尿路感染。

5.消化系统的观察观察胃肠减压管引流出胃液的量和性质,有无消化道出血征象。

是否腹胀,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强弱。

6.神经系统的观察观察意识状态,有无嗜睡、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兴奋躁动、多语、错觉等症状。

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视神经乳头有无水肿、充血、肌张力是否减退或增强。

7.水电解质酸碱代谢情况严格掌握经静脉输入的液体量,并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情况。

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普三科护理常规目录一、PICC导管护理常规二、大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三、大咯血栓塞治疗的护理常规四、急性动脉栓塞护理常规五、乳腺癌根治术护理常规六、胃癌手术治疗护理常规七、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八、下肢深静脉血栓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护理常规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十、血管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十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十二、血栓性浅静脉炎护理常规十三、胰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十四、肿瘤化疗的常见毒性反应护理常规十五、肿瘤介入治疗护理常规一、PICC导管护理常规一、概念PICC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一根细而柔软可弯曲的导管,它从肘部或上臂静脉置入,最终到达上腔静脉。

二、护理1、PICC导管置入后24小时更换贴膜一次,若穿刺点有渗血或病人出汗多致贴膜被污染、潮湿或卷边等要及时更换,正常情况下每周更换贴膜及肝素帽一次。

2、每日评估导管功能一次、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穿刺侧肢体有无红肿疼痛并测量肘横纹上10厘米臂围,若臂围超过穿刺前2厘米要及时报告护士长进行处理。

3、静脉输液或注射药物前抽回血(注意: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不必抽回血)后用大于5毫升以上的注射器抽取10毫升0.9﹪的盐水冲管。

4、经PICC导管输注特殊药物如红细胞悬液、血浆、人血白蛋白等输完后要及时用注射器抽盐水脉冲式冲管。

输入脂肪乳、静脉高营养液等过程中必须每4小时冲管一次,以防药物沉积在导管壁导致堵管。

5、输液或注射完毕,必须用5毫升以上的注射器抽取20毫升0.9﹪的盐水脉冲式冲管,再抽取稀肝素3—5毫升行正压封管,以防血液返流入导管。

6、封管完毕为了更好的固定导管的头端并保护肝素帽不受污染,须用一块无菌纱布包裹头端,并用胶带固定于病人手臂。

7、更换贴膜时须注意:操作前洗手或手消,严格无菌操作;从下至上撕出贴膜;安尔碘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三遍,范围大于10×10㎝;贴膜固定时须行无张力粘贴,胶带不可直接贴在导管上。

心血管外科围术期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围术期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围术期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1、行入院宣教,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家属的顾虑,取得合作与支持。

2、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体重,了解患者现病史、过敏史、女患者月经时间。

(3)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风险。

3、指导患者预防感染:保持个人、环境清洁卫生,尤其口腔卫生,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合理饮食,增强营养;多吃蔬菜、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睡眠规律,增加抵抗力。

5、体位与活动:根据心功能情况确定卧位及活动量。

有吸烟、饮酒史患者,指导其戒烟、戒酒。

6、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

7、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微量泵等治疗。

8、遵医嘱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危药品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讲解用药期间注意事项,保证用药安全。

9、指导患者学习、练习床上活动、排便、腹式呼吸、有效咳嗽。

10、术前一日准备:(1)再次检查术前各项化验、检查结果。

(2)皮肤准备:理发、剃须、清洁皮肤、剪指(趾)甲、更衣。

(3)遵医嘱备血,通知输血科进行血型鉴定,准备术中用血。

(4)遵医嘱进行抗生素过敏试验。

(5)测量体重。

(6)合理安排饮食并告知禁食水时间。

(7)清洁肠道。

(8)心理指导:鼓励、指导患者放松,晚间好好休息。

11、手术当日准备:(1)手术前测生命体征。

(2)取下假牙、眼镜、发夹、手表及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3)按医嘱注射术前用药。

备术前及术中用抗生素。

(4)着手术衣,再次核对腕带信息。

(5)与手术医生核对、确认手术部位标记无误。

(6)使用轮椅或平车推入手术室。

(二)术后转入CICU:1、循环系统监护(1)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变化,观察有无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失常等,避免酸碱电解质紊乱、低氧、容量过度充盈及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心律失常。

(2)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中枢温度及末梢皮温。

(3)控制出入水量:补充及调整循环血量,同时结合术后补液公式控制出入水量,既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又不能过多过快补充液体加重心脏负荷。

血管外科护理专科指标

血管外科护理专科指标

血管外科护理专科指标血管外科护理是一门关注血管疾病治疗和康复的专科,旨在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血管外科护理专科指标是衡量该领域护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这些指标。

一、护理准备与沟通护士应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计划,确保术前准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术前,护士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二、手术室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做好手术室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检查手术设备的完好性等。

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

三、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血管外科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报告异常情况。

同时,护士还需做好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四、疼痛管理血管外科手术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这包括使用药物、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多种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五、康复护理血管外科手术后的康复是关键环节。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活动训练,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同时,护士还需提供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六、护理质量评估护理质量评估是衡量血管外科护理专科水平的重要指标。

护士需要记录和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护理质量。

此外,护士还需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血管外科护理专科指标是血管外科护理的重要准则,对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护士们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通过严谨的护理实践和不断创新,我们将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血管外科介入检查治疗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介入检查治疗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介入检查治疗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及职业特点等。

2、评估全身情况;评估生命体征,了解患肢是否有水肿、胀痛;评估曲张静脉的程度、范围;评估下肢小腿皮肤的颜色,有无皮炎、溃疡、坏死等。

3、了解患者血管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手术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

【护理常规】术前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2、完善各项检查。

3、备皮:了解穿刺部位,做好该部位皮肤的清洁,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感染。

4、排便练习:术前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

5、饮食准备:检查前一餐进半饱,不可过饱。

6、根据医嘱准备介入药品及用物,必要时检查前做碘过敏试验。

7、术前常规左手留置针,大动脉介入者右手留大号留置针;穿病号衣裤,带尿壶或便盆。

8、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

术后
1、卧床休息24 小时,穿刺肢体勿外展,保持患肢髋关节的平
直不能屈曲。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观察下肢血运、皮肤颜色、温度情况,有无肿胀与健侧相比较,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3、沙袋压迫穿刺点:动脉6-8 小时;静脉4-6 小时。

4、监测生命体变化。

5、嘱病人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体外。

6、24 小时后穿刺部位正常可下床活动。

心血管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心血管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心血管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护理常规】1.术前(1)住院患者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

每周测体重1次,心律失常患者应分别记录心律及脉搏。

(2)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3)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勿暴饮暴食,保持排尿、排便通畅,必要时按医嘱记录24h尿量。

(4)根据病情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或半卧位等护理措施。

(5)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以备急救。

(6)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肝炎全套、血气分析、心脏超声等。

(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情绪反应,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忧虑和恐惧。

(8)健康教育:戒烟酒,预防感冒,介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适应在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保持皮肤、口腔卫生,询问女患者妇科病史及月经来潮日期。

(9)术前准备:皮肤准备、药物敏感试验、做交叉配血试验及配血备用、术前1d晚给予肠道准备,睡前口服镇静药物,保证睡眠、术前 4h禁饮水,6h禁食。

(10)手术日晨准备:①更换清洁病员服;②取下活动性义齿、饰品及贵重物品等交给其家属保管;③去手术室前,指导患者排尿,排空膀胱;④核对患者腕带情况、术中用药、病历、X线片、备用引流瓶等,与手术室人员核对交接。

2.术后(1)术后体位:给予平卧位,循环稳定后抬高床头30°,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根据病情鼓励逐渐下地活动。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四肢末梢温度、湿度的变化及患者的感觉、活动情况;观察有无心律、血压的异常并及时处理;及时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有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观察意识状态,有无嗜睡、意识模糊、表情淡漠、烦躁不安、多语、错觉等症状。

(3)伤口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切口疼痛影响患者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术后肺部扩张,及时进行疼痛评估,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

(4)管路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变化。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系统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称为深静脉血栓。

常见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Homans征阳性以及浅静脉曲张。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急性发作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2、垫软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卧床时,鼓励患者做足踝部活动,禁止按摩患肢。

4、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5、观察患者是否有肺栓塞主诉,如憋气。

6、观察肢体肿胀是否加重或出现肢青肿、肢白肿,应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紧急处理。

7、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患者安全。

(二)术后护理
1、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卧床时抬高患肢。

3、使用抗凝或溶栓药物观察同术前护理。

4、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无须绝对卧床,可入厕,短时间行走。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清淡,缓解血液高凝状态。

2、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测血液凝血指标,并观察有无皮肤紫瘢、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现象,必要时及时就诊。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疼痛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二)出血与抗凝或溶栓治疗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肺栓塞与血栓脱落有关。

心血管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

心血管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

心血管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
前言
心血管科专科护理是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全面、个体化、连续等护理过程的总称。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病情,
护理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科常规护理的大全。

常规护理
1. 体格检查
* 心率、心律、心音、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
*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股动脉的搏动、跳动;
* 肺部听诊和叩诊等。

2. 内科护理
* 监测体征和病情变化;
* 控制水、电解质平衡;
* 提供适宜的营养和饮水;
* 对心血管药物的使用和观察;
* 支持性的氧疗和呼吸机治疗。

3. 病理生理护理
* 睡眠、休息方案;
* 推荐适当的体育锻炼;
* 对情绪的支持和心理疏导等。

4. 健康宣教
* 诱因控制:减轻精神压力;
* 运动计划:适量锻炼;
* 饮食安排:保证均衡膳食;
* 医生-患者间的沟通和信任。

结尾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需要全面而细致的关注,通过常规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缓解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必须要重视的护理工作。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护理人员有所帮助,提高护理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外科护理
一、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包括: ①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②保持病室温度适宜, 注意肢体保暖, 避免接触冷水, 寒冷季节外出时, 避免肢端暴露在外。

③饮食宜清淡, 进食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 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④鼓励患者戒烟, 保持情绪稳定,因尼古丁及情绪波动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引起血管收缩。

⑤保护患肢免受损伤, 避免搔抓和用力擦洗患肢, 衣裤及鞋袜要宽松, 柔软, 以免患肢受压。

⑥严重供血不足的患肢应避免用热水洗浴或用热水袋,以免增加组织代谢, 加重组织缺氧, 加重症状。

⑦所有肢体静脉性疾病均需抬高患肢, 使肢体远端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

⑧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 根据患者的主诉并结合患肢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动脉搏动情况判断病情变化, 患肢出现疼痛、肿胀潮红或紫绀时应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⑨避免同一姿势站立过久, 必须站立时, 应不断伸屈患肢, 以借助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

二、手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手术是治疗血管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 但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有不同的心理障碍, 即产生焦虑、畏惧及悲哀心理,这些将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及对手术的耐受力。

为使手术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必须重视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深入细致的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对手
术的恐惧心理。

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理论, 运用护理手段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解除或减轻患者的各种消极心理因素,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工作。

(二)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了解机体的功能状态
1 . 心血管功能检测常规检测血压、血脂, 进行心电图、心脏运动试验等各项检查, 必要时可行心脏核素扫描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 . 肝肾功能检查轻度肝、肾功能损害, 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 损害较重者, 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预后, 因大多数血管手术后,均需应用抗凝治疗, 伴肝肾功能异常者易出现威胁患者生命的大出血或肾衰竭, 故术前必须了解和改善肝肾功能, 包括尿常规、血BUN、Cr、同位素肾图、肾盂造影及肝脏功能检查,对选择术式、指导用药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 . 呼吸功能检查肺功能不全或伴有呼吸系统感染者, 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

所以, 对伴有肺结核、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哮喘等病史者, 术前需选择性地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 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肺功能。

4 . 凝血功能测定多数血管外科患者术后需进行抗凝治疗,因此, 充分测定凝血功能, 有助于确定用药方案, 具体项目包括; 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部分凝血酶原测定等指标。

5 . 其他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尿、便常规以及血糖、尿糖测定等。

(三)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积极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
耐受力,伴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患者, 术后将影响刀口愈合且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术前应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低脂饮食或输血,改善其营养状况; 对有心衰、糖尿病患者应调整饮食,并给予药物治疗;对于术后卧床的患者, 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功能锻炼, 以适应术后床上生活; 对于下肢缺血的患者, 应指导其进行有规律的下肢功能锻炼, 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四肢静脉疾病患者, 需指导患者掌握肌肉收缩运动的训练方法; 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 应鼓励教育患者戒烟,并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卧位咳嗽、咳痰方法, 以防术后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

(四)手术前的皮肤准备血管外科的手术切口多属于清洁切口,因此术前皮肤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备皮的目的是去除手术区的毛发和污物,备皮多采用刀片, 备皮时应避免损伤皮肤。

不同手术部位, 皮肤准备范围不同。

(五)手术前其他准备主要包括: ①药物过敏试验, 术前应做普鲁卡因、抗生素过敏试验, 以备术中、术后使用。

②术前6h 禁食,术前30min 肌内注射鲁米那钠0. 1g, 阿托品0 .5mg。

③全麻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

二、手术后护理
(一)体位所有肢体静脉手术、静脉动脉化及截肢(指或趾)术后均需抬高患肢, 使肢体远端高于心脏20~30cm, 以利静脉回流;四肢动脉术后,肢体可安置在水平位; 颈部血管重建术者, 头部置于正中位; 下肢血管移植手术患者应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 避免关节过度屈曲,以免
挤压、扭曲血管, 避免剧烈活动; 移植人造血管跨过肢体的关节时, 术后关节需制动2 周左右, 待移植人造血管初步形成外壁及假内膜后, 方可开始关节活动。

(二)心肺功能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及呼吸功能情况, 并根据监测指标,随时予以处理, 直至渡过危险期。

(三)注意引流、切口情况监测各引流管的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 了解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 记录每小时尿量。

一般血管手术中多应用肝素抗凝, 术后继续抗凝, 因此, 引流液多为血性。

无引流者应注意有无切口渗血或出血。

若出血或引流出的血液过多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做相应的处理。

(四)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根据患者的主诉并结合患肢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动脉搏动情况来判断。

凡对血管内膜有损伤的手术, 如动、静脉的切开取栓术、旁路术、转流术及各种介入性治疗等,术后都有血栓形成的可能。

除术后在治疗上给予适当的抗凝外, 在护理上应特别注意有无血栓形成的表现。

动脉手术后, 观察有无肢端麻木、疼痛、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

静脉手术后观察有无肢体肿胀、发绀和浅静脉怒张等一旦发现肢体血液循环不良,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三、术后并发症的防护
(一)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包括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及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形成可造成远端的血供障碍, 静脉血栓形成则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及肢体肿胀, 血栓脱落可造成肺动脉栓
塞, 后果严重。

1 . 原因: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要素。

血管手术后, 组织和血管损伤是必然的, 组织损伤后释放凝血活素,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再加上手术后患者卧床, 导致血流缓慢。

构成了血栓形成的三要素。

另外,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吻合口狭窄、移植血管的扭曲、远侧血管输出道狭窄、阻塞等, 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术后伤口感染、输库存血及吸烟等均可促进血栓形成。

2 . 预防:手术前行血管造影,以了解病变血管远端通畅情况;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及内膜斑块脱落; 提高吻合技术, 少输或不输库存血, 术后给予正确体位, 合理应用抗凝药物,鼓励患者进行床上肌肉收缩活动及早期离床锻炼等。

3 . 处理:怀疑有血栓形成时,可行血管彩超或造影检查, 明确诊断, 并给予溶栓或取栓治疗。

(二)出血
1 . 原因:出血常与手术操作有关, 如术中止血不完善、结扎线切割和松脱、血管缝合不良引起的吻合口漏血, 以及人造血管网孔漏血等。

也可因抗凝药物应用剂量过大。

少数与凝血功能不良有关,如肝肾功能不良、维生素K 或维生素C 缺乏症等, 均可引起出血。

2 . 预防:术前仔细检查凝血机制及肝功能,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术中严密止血,确切吻合; 术后应用抗凝剂时, 应严格监测凝血指标。

3 . 处理:少量出血时, 可采用局部压迫, 减少抗凝药物剂量,当出血量较多时, 应及时手术探查止血。

(三)感染感染可引起血管移植失败、吻合口闭塞或破裂出血、切口不愈合、局部脓肿形成甚至败血症。

预防:措施主要有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做好皮肤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野彻底止血, 避免创口渗血或积液; 术后保持刀口敷料清洁干燥, 做好各种导管的护理, 空气、物品的消毒以及防止交叉感染, 应用抗生素3~5d。

密切观察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