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 秦代散文一、《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
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
言,以为备天下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
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 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 吕不韦列传》
体例:
秦统一以前,由秦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撰而 成,由12纪(60篇)、8览(64篇)、6论(36篇)组 成,又称《吕览》,共20余万字。 编著目的:集腋成裘
一、成书过程及体例 是秦丞相吕不韦的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 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称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 书· 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 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条理清楚,以寓 言比喻增强文章的形象性。
《吕氏春秋》的创作背景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秦及西汉散文
《吕氏春秋》 李斯的散文 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秦 文 学 概 述
一、政治背景: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及历法。 二、文化背景: 1、“焚书”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 非今者族。‛(《史记· 秦始皇本纪》) 2、“坑儒”
结局:秦王心悦诚服,当即收回逐客的命令。
艺术风格:
1、议论驰骋,气势奔放;晓之以理,说之 以利害; 2、排比铺陈,富于文采;首尾呼应,条理 清晰; 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 化,被后人称为 “骈体初祖”。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 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 之旗,树灵鼍之鼓。…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秦及西汉散文)【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秦及西汉散文)【圣才出品】

第1章秦及西汉散文1.1 复习笔记一、《吕氏春秋》1.成书过程及体例(1)《吕氏春秋》的成书《吕氏春秋》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2)理论体系《吕氏春秋》内容驳杂,《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

在杂取各家为己所用的过程中,也对各家学说进行了改造,从而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它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3)《吕氏春秋》的体例《吕氏春秋》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从结构上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十二纪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是时间的纵向流程,八览是由八方、八极等观念而来,是空间的横向划分,六论,则是由六亲、六义等人间事象脱胎而来。

2.艺术特征(1)平实畅达的文风《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丰富多彩的寓言《吕氏春秋》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

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李斯的散文1.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1)文章叙述了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强调秦王不应该重物轻人。

(2)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其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

2.体制独特的刻石文(1)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现存刻石文共有7篇,这些刻石文大都出自李斯之手,文辞整饬简洁,读来朗朗上口,是秦文学的独创。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导读:从秦到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体渐趋完备的时期。

秦代由于时间短暂,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在统一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前者文风暢达,后者辞采华美。

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汉兴以后,陆贾、贾谊、刘安诸人总结前代历史教训和诸子百家之说,其文铺张扬厉,纵横捭阖,犹有战国遗风。

董仲舒的策对和刘向的奏议叙录以如何巩固中央集权制为讨论重点,雍容典重,宏博深奥,形成汉代议论文风格。

第一节《吕氏春秋》成书过程及体例平实暢达的文风丰富多彩的寓言《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关于《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记,当战国之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都以喜养宾客名闻天下。

吕不韦时为秦相,觉得以秦国之强而自己不如四公子是一种羞耻,就大招门客厚待之,养士至三千人。

当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等人著书名闻天下,吕不韦也让他的门客把各自的见识写下来,集论而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以为可以备论天地古今万物之理,号曰《吕氏春秋》,并把它公布于咸阳市门,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即赏给千金。

吕不韦在此书《序意》中也颇有信心地宣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

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由此看来,《吕氏春秋》的写作,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来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吕氏春秋》既为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成,内容自然不免驳杂,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

但“杂家”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相比较而言,在该书所取的各家学说中,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更多些,因而有的人说它是新道家,有的人说它是新儒家,还有的人说它的指导思想是阴阳家。

秦及汉代散文

秦及汉代散文

第四节 政论散文
❖ 政论散文旳发展过程
❖ 1 、西汉初年

因为政治上旳迫切需要,政论文得到发
展,一般都写得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富于
文采,代表作家、作品有:
❖ (1)贾谊 《过秦论》、《论积贮书》和 《陈政事疏》;
❖ (2) 晁 错《论贵粟疏》
❖ 2 、武帝初年――东汉中叶 ❖ 是西汉帝国由盛到衰、又由衰到盛旳时期,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及汉代散文
❖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秦世不文,颇 有杂赋。”
❖ 秦代文学萧条旳原因:
❖ (1)统治时间短暂 ❖ (2)秦文化一直比较落后 ❖ (3)秦统一后推行极端严酷旳思想统治,建
立文化专制制度
❖ (4)秦皇暴虐,民生困苦,所以文化几乎空 白
第一节 吕氏春秋
❖ 一、成书 ❖ 其成书约于公元前239年前后,集论而为
最大欲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悚之以害, 按照人物旳心理接受规律,逐层推动,劝谏 秦王。
❖ 2、从论证措施来看,利用了对比手法。经过 正反对比、正反并论,利害对举,说理透彻 有力。
❖ 3、从论据看,“据事类义,援古征今” (《文心雕龙·事类》),有理有据。
❖ 二、铺陈排比旳利用有向汉赋过渡旳趋势。
❖ (2)仲长统 《昌 言》
第三节 汉代散文概述
❖ 一、 汉代散文旳分类 ❖ 大致分为史传散文、政论散文、记事散文
和抒情说理散文。 ❖ 二 、记事散文旳代表作家、作品 ❖ 刘向旳《说苑》、《新序》和《列女传》
❖ 三 、抒情说理散文旳代表作家、作品 ❖ 1、司马迁❖ 4、班昭《为兄上书》 ❖ 5 、徐淑《答夫秦嘉书》
八览、六论、十二记。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 成,《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

秦汉文学秦汉散文PPT课件

秦汉文学秦汉散文PPT课件
8
——《吕氏春秋》体例
全书共十二纪(每纪五篇)、八览(每览八 篇)、六论(每论六篇),再加一篇序文,共 161篇(今存160篇)。 ——《吕氏春秋》性质
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以道家、儒家和 阴阳家为主,而这些思想又不是正宗的,都是经 过加工和改造的,它们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 化的结束和秦国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刻舟求剑”说明“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以 为治。
——“引婴投江”说明以其父“善游”而断定其子亦 “善游”的悖谬。二者的论证角度不相同。前者强调 时间、地点起了变化,后者强调人物有所不同。但都 是从反面论证“察今”的重要性和“变法”的必要性, 均紧扣论题。
20
三、《吕氏春秋》在散文史上的意义
最后一段: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 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1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日:“晋 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 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 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 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 得之矣。
中国古代文学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授课教师:万小丽
3
第一章 秦汉散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秦汉文学—秦及西汉散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秦汉文学—秦及西汉散文)

第1章秦及西汉散文1.1 复习笔记一、《吕氏春秋》1.成书过程及体例(1)《吕氏春秋》的成书《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2)理论体系《吕氏春秋》内容驳杂,《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

在杂取各家为己所用的过程中,也对各家学说进行了改造,从而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它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3)《吕氏春秋》的体例《吕氏春秋》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l61篇(今存l60篇)。

全书从结构上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十二纪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是时间的纵向流程,八览是由八方、八极等观念而来,是空间的横向划分,六论,则是由六亲、六义等人间事象脱胎而来。

2.艺术特征(1)平实畅达的文风。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丰富多彩的寓言。

《吕氏春秋》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

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李斯的散文1.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文章叙述了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强调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其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

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2.体制独特的刻石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10第二编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

10第二编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
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泽及跂蛲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
既,德施百姓而不费。……翱翔忽区之上,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 大荒之野。
▪ 《淮南子》中的神话传说相当丰富,保存了“女娲造 人”“女娲补天”“苍颉造字”“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 射日”“嫦娥奔月”等约四十条神话传说。
▪ 《淮南子》也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塞翁失马”“削足
《法言》是模仿《周易》《论语》
写成的。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 等。
▪ 《法言》包括《学行》《吾子》《修身》等十三篇。“法言” 的“法”,指以五经或孔子之言为尺度的治学、处世的法则。 对汉代今文经学宣扬的天人感应说予以批评,力主回到先秦 原始儒家的基本观念上,是《法言》的重要内容之一。书中 还对不少历史人物加以品评,开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先声。 ▪ 《剧秦美新》之作,扬雄自谓意在劝王莽行巡狩封禅之事
一、秦统一前夕的《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各篇文章大多先提出论题,说明篇旨,然后以 具体事实或寓言故事加以论证,最后加以总结;论证条理清 晰,文风平实畅达,语言简明易懂。 ▪ 许多典故进入现代汉语,变成成语。
二、李斯的《谏逐客书》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 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 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天人三策》就武帝之策问逐条对答,集中体现了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政治理念及文章风貌。
▪ “制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制作:陈骞
9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的散文。
–贾谊(前 201~前168),洛 阳人。 18 岁能诵诗书属文, 文帝任为博士,后出为长沙 王太傅,后抑郁而终。
–《过秦论》的艺术特点:纵 横捭阖的战国余风。
制作:陈骞
10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晁错的散文。
–(前 200 ~前 154 年),有辩 才,时号为“智囊”,七国 之乱时被景帝所杀。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主讲:陈骞
纲要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制作:陈骞
2
第一节 《吕氏春秋》
?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 述,是战国诸子向汉 诸侯门下文人的过渡。
?“法天地”的体系。
?说理方法与文章风格 统一。
吕不韦画像
制作:陈骞
3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谏逐客书》
–实用性:时代背景与内容。 –“骈体初祖”:文辞华丽。
?李斯的刻石铭文
–秦刻有记事与“颂”的特点。
制作:陈骞
4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鲁迅:“秦代 文章,李斯一人而 已。”这要考虑时
李 斯
代的特点。他的文

章,都是实用性的,

但在艺术形式上有 自己的特点,值得 我们在应用文写作
刻 石
中借鉴。
–《论贵粟疏》的艺术特点: 简洁明快,相对朴实。
制作:陈骞
11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淮南子》的独特成就。
–道家思想为主的理论性著作。 –追求巨丽之美。 –纵横家说辞之特点:广征博
引,反复论证。 –楚文化对审美风格的影响。

秦汉散文

秦汉散文

元年(前206)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 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全書一百篇,有 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該書在體例上 沿襲了《史記》,但也有所創新,如《藝文志》、 《地理志》和《百官公卿表》等。 班固所崇奉的是正統的儒家思想,所以他缺 乏司馬遷的那種對歷史的深刻見識和大膽的批判 精神。 2、文學成就 內容上,西漢士人的奇特官場命運、家族興 衰的歷史。悲劇人物形象的塑造。 藝術上,重視規矩繩墨,行文謹嚴有法。在 敘述中暗含褒貶;注意強調帶有起始性質的事件。
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 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 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 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 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 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 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士勇。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 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 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
逸事置於篇末。 重點是悲劇人物形象的塑造。
蘇武傳(節選)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艸實而食 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持操,節旄盡落。積五、 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 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餘,王病, 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 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 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蘇武 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 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 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 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

古代文学史秦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

古代文学史秦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

古代文学史秦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古代文学史_秦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第一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第一节秦代文学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

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

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

这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

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

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

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

李斯,楚人,曾师事荀卿。

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后为秦丞相。

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

它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悦)之。

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踶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

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一种公文文体。亲朋间往来的信件亦称 为“书”。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 “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 疏”;后者单称“书”或“书札”、 “书简”、“书牍”。汉代,后者脱离 公牍性质,基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 的工具。如《报任安书》、《报孙会宗 书》、《陈政事疏》、《论贵粟疏》。




《史记· 李斯列传》载:
第一节 秦及西汉散文
第 一 节 秦 及 西 汉 散 文
一、秦代散文
1、秦代唯一可以称得上作家的人物是 李斯,他的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2、《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 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共26卷,分 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又称《吕 览》,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 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 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 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大量寓 言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第四节
晁错的散文
(一)晁错其人 晁错(前200?~前 154),颖川人。汉初
的一位学者,也是个积 极的政治改革家。曾学 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 学说。号称“智囊”。 提出“削藩”的建议, 引起“七国之乱”。后 被“腰斩”处死。
(二)晁错的文章
其文章多为奏疏,长于
议论,切中时弊,颇有 改革精神。他的文风朴 实浑厚,逻辑性强,但 缺少文采。 《贤良文学对策》、 《言兵事疏》、《守边 备塞疏》、《论贵粟疏》
收入《骈体文抄》一书之中。 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 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前200~前 168),洛阳人,汉初著名 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 和文学家。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

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集结 其门客 编写而成的一部杂家 (儒、法、道 等等)著作,其 中多见寓言故事。 本课的两则故事选自《吕氏春 秋〃察今》(注:《察今》中原
有三则寓言。)
察今——明察当今实际情况,不
死守故法。
(一)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
经过 正在,正要 牵拉
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擅长、善于 原因、缘故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处理
即使
qǐ,难道 bè i,荒谬
jù ,就、遂
荒唐举动
引婴投江 其父善游 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荒唐言论
反问驳斥
表明观点
讽刺那些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只 是主观判断的人。
(二)刻舟求剑
3、循表夜涉
人(变化) 地(变化)
时(变化)
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智者”?
世界是物质的;客观 物质是运动的;发展 运动是有序的。规律
把握规律,依律而动,是为智者
Page 16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李斯(?-前208),楚 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 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 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诸 子百家中,李斯和韩非师从 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来都 成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司马迁著《史记》,将李斯 和赵高并写于《李斯列传》。
1、《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 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 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 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 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 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Page 5
《吕氏春秋》两则

秦及西汉的散文

秦及西汉的散文

• 《汉书· 艺文志》著录有赋七篇,被贬长沙途中
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谪居长沙 三年,作《鹏鸟赋》,假托与鹏鸟的问答,说 明“万物变化之理”,对死生荣辱,万物众生, 皆不在意。发自肺腑,哀伤之情跃然纸上。假 辞赋之要,抒忧国之情。其赋皆为骚体,形式 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所著文章五 十入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 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最早见于《史
记· 秦始皇本纪》后。其上篇分析秦亡的原因, 写作上有三大特色: • 一是前面为后面蓄势的写法。文章本来是史论, 但全篇绝大部分是叙述史事,从秦孝公写起, 一直叙述到秦始皇时秦代七代国君励精图治振 兴秦国终于统一全国的史实。这之中极写秦国 的强大,目的是为了蓄势;然后急转直下,写 秦国的急速灭亡,最后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
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 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 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 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 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 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淮南子》
•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
《水经注》:“淮南王刘安折节下士,笃好儒 学,养方术之徒数十人,皆为俊异焉,多神仙 秘法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 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 术,未敢相闻。 • 其墓位于寿县城北偏西2.5公里处,现为安徽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

秦汉文学史讲义

秦汉文学史讲义

秦汉文学史讲义绪论第一节汉代文学的发展秦统一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文学与社会和政治的关系,有时并不完全是同步伐的,秦朝的统一并没有使文学马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甚至由于秦朝实行专制的文化制度,严重阻碍了文学的发展,李斯《上秦始皇书》云:“臣请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学者,以吏为师。

”这种严酷的文化制度使文学创作空前的沉寂,秦朝的文学作品极少。

唯有秦汉之际一些楚歌颇值得注意。

西汉建立之后,在文化政策上有很大的调整,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帝国的强盛气势开始显示出来,文学也真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包括作家群体的形成、新的文体的发展、作品数量的增加等等,都显示出汉代之后文学的新的发展局面。

汉代建立之后,统治者逐渐认识到“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也就是由武功向文治发展,因此总体上西汉建立之后有一个文化和制度上的重建的过程。

首先是儒术兴盛,官学和私学都得到了发展。

学术的发展往往是从阐释经典开始的,西汉学术也具有这种的特点,《诗经》等儒家经典得到了深入的阐释,《诗经》这一诗歌作品的解读,对提高汉人的文学素养是有益的。

又因为刘邦及汉初诸多功臣以楚人居多,因此楚辞也得到了较多的学习,诵读楚辞成为当时的一种专门学问受到推崇。

其次,从制度建设上来看,则是建立了招集录用人才的制度。

文化才能也是一个考核的方面,汉武帝时就经常选一些贤良文学之士,汉武帝周围就有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严助、东方朔等人。

汉宣帝继承这种风气,《汉书·王褒传》载: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待诏金马门。

这对促进汉人的文化素养、形成文学风气也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汉代各诸侯王继承战国养士之风,汉初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等门下都有很多文学之士,由于时局稳定,宴游集会成为经常性的活动,而文士则是这种活动的主角,在这种群体性的活动中互相唱和、切磋文学技巧,这对文学的发展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古代文学史秦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

古代文学史秦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

古代文学史_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第一章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第一节代文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

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

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短短十几年的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

这是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

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

和先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

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斯。

斯,楚人,曾师事荀卿。

入为吕不韦舍人,后为丞相。

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斯的一篇名作。

它首先历叙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而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今陛下致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不生一焉,而陛下说(悦)之。

何也?必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踶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女,不立于侧也。

文章排比铺,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

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

有一些刻石文,如泰山、琅玡、之罘、会稽等处的刻石文,大都也出于斯之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专题政论文:《过秦论》的战国策士遗风 (2)疏牍文:《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等。
3、晁错
《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 等
《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 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 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 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 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 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 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 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 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 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 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 不难哉?有过於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 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於此。
第一节
秦代散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时也。时不与法俱 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 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 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 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 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 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 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 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第一节
秦代散文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馀人, 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 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 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 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 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第一节
秦代散文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 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 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 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 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 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 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 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琊;良马期乎千里, 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节 秦代散文 一、《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 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分为《八览》、 《六论》、《十二纪》,杂取儒、道、阴 阳各家学说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运用了 大量的寓言故事进行说理,语言生动简练, 文风平实畅达。
第一节
秦代散文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 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 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古今之 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 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 有似於此。其所为欲同,其所为异。口惽之 命不愉,若舟车衣冠滋味声色之不同。人以 自是,反以相诽。天下之学者多辩,言利辞 倒,不求其实,务以相毁,以胜为故。先王 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一、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 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 兼具汉代辞赋之丽。具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 和艺术感染力。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 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建翠 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 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 之所生然 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 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而骏良駃騠 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 采。所以饰后宫、充 下陈、娱心意、悦耳 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 玑之珥、阿缟之 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二、体制独特的刻石文
现存秦代刻石共有7篇 《峄山刻石》、 《泰山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 石》、《碣石刻石》、《琅邪台刻石》、 《会稽刻石》
第三节 西汉散文
一、西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注重具体的 实际的政策方针;即整饬谨严又继承了战国 散文纵横驰骋的气势;具有恢宏的气度和充 沛的感情。 1、陆贾与《新语》 2、贾谊与《新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 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 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 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 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 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 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 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 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 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 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 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 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 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 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 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 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 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