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词赋
秦汉散文(课件)
第一章秦漢散文第一节秦及西汉散文一、秦文1、《吕氏春秋》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魏之有信陵君,楚之有春申君,赵之有平原君,齐之有孟尝君),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不韦列传》是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纵横之术,刑名之说,一无及焉。
其持论颇为不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七)2、李斯(略)二、西汉前期散文1、贾谊(《过秦论》)中间险字奇句,亦尽杂见错出,乃却以粗卤矫健之气行之。
读者但见其飞砂走石,横溢不可遏,然而精巧实理俱在内。
(《评注昭明文选》引孙月峰语)2、《淮南子》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依顺也)百姓,流名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
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然其大较,归之于道。
(高诱《淮南子序》)《淮南》之奇,出于《离骚》;《淮南》之放,得于《庄》、《列》。
(高似孙《子略》卷四)《淮南子》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
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
(刘熙载《艺概〃文概》)三、西汉后期散文董仲舒学本公羊,而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则其于礼也深矣。
至观其论大道,深奥宏博,又知于诸经之义,无所不贯。
(刘熙载《艺概〃文概》)刘向文足继董仲舒。
刘向、匡衡文皆本经术。
向倾吐肝胆,诚恳悱恻,说经却转有大意处。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期杰出 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 为《新书》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如 《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吊屈原赋》 《鵩鸟赋》
《过秦论》的艺术特点
(1) 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 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提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 结论。 (2)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善于对比: 秦与六国力量的对比,秦朝势力的威赫与陈胜力量的小弱对 比,六国与陈胜力量的对比等,都使文章论点的得出,显得 自然而然。 (3)文章采用了比喻、夸张、铺排、渲染等文学表现手法, 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种雄健奔放、汹 涌澎湃的雄辩气势,特别能激动人心。 (4)结构清晰而谨严。句式灵活而多变,奔放而流畅。语 言酣畅淋漓,纵横驰骋,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西汉其他散文作家
西汉散文以政论为主,成就也最高
晁错
桓宽 邹阳 枚乘 司马迁 刘安 刘向
《论贵粟疏》
《盐铁论》、 《狱中上梁王书》 《谏吴王书》、 《报任安书》、 《淮南子》原称《淮南鸿烈》 《说苑》、《新序》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 。《谏逐客 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 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 材,不必限于本土。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 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 晓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 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风气。 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兼具汉代 辞赋之丽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 秦代散文一、《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3、晁错
《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 等
《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 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 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 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 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 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 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 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 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 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 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 不难哉?有过於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 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於此。
第一节
秦代散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时也。时不与法俱 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 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 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 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 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 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 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 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秦代散文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然而其过于严酷的文化专制致使秦代文学凋敝。
加之秦代历史短暂,今仅可见吕不韦门客合著的《吕氏春秋》、李斯的奏议以及少量石刻文。
一、秦世不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有天下,立为皇帝”(《琅琊石刻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如“始定刑名,显陈旧章”(《会稽石刻文》),修订《秦律》,颁行全国;“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琅琊石刻文》),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皆遵度轨”(《会稽石刻文》),全国统一度量衡,通行秦国半两钱,并治驰道,使车同轨;“同书文字”(《琅琊石刻文》),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改大篆成为小篆书体,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这些措施对历史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秦自来以名法治国,认为“儒以文乱法”(《韩非子》),贬斥文学之士。
加之天下甫定,秦益加防范“私学而相与非法教”可能带来的隐患,实行严酷的文化制度,来控制民众思想,消灭一切反秦意识。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在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次年术士侯生、卢生出逃,秦始皇迁怒诸生,坑杀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
故而“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土,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儒林列传》)因此,短暂的秦朝文学荒芜,流传至今者只有《吕氏春秋》、李斯文章及少量石刻文,《杂赋》九篇、《仙真人诗》俱已失传。
且石刻文多以四言为句,三言为韵,对后世碑铭多有影响,但内容上以歌功颂德为主,文学价值不高。
故刘勰慨叹“秦世不文”(《文心雕龙•诠赋》)。
二、《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其编著目的在于博采众长,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上的论证。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圣才出品】
第1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1.1 复习笔记一、秦代文学1.历史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他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统治,短暂的秦朝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2.文学作品《吕氏春秋》完成于统一之前,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其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
书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条理清楚。
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因而颇具形象性。
3.作家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他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
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
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
秦代一些刻石文,大都也出于李斯之手。
内容多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
秦刻石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影响。
二、贾谊1.作者介绍贾谊,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
主张改革,受到保守派诋毁,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
2.作品分析刘向将贾谊的著作编订为《新书》,在《新书》中,贾谊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1)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大政》等篇。
《过秦》篇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又善于铺张渲染,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2)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及《新书》前四卷“事势”。
其特色是观察敏锐,能透过太平景象,觉察到社会潜伏的矛盾和危机。
大胆揭露这些矛盾和危机,加强其笔锋犀利、言辞激切、感情强烈的特色。
(3)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如《新书》后六卷的“连语”、“杂事”。
10第二编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
既,德施百姓而不费。……翱翔忽区之上,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 大荒之野。
▪ 《淮南子》中的神话传说相当丰富,保存了“女娲造 人”“女娲补天”“苍颉造字”“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 射日”“嫦娥奔月”等约四十条神话传说。
▪ 《淮南子》也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塞翁失马”“削足
《法言》是模仿《周易》《论语》
写成的。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 等。
▪ 《法言》包括《学行》《吾子》《修身》等十三篇。“法言” 的“法”,指以五经或孔子之言为尺度的治学、处世的法则。 对汉代今文经学宣扬的天人感应说予以批评,力主回到先秦 原始儒家的基本观念上,是《法言》的重要内容之一。书中 还对不少历史人物加以品评,开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先声。 ▪ 《剧秦美新》之作,扬雄自谓意在劝王莽行巡狩封禅之事
一、秦统一前夕的《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各篇文章大多先提出论题,说明篇旨,然后以 具体事实或寓言故事加以论证,最后加以总结;论证条理清 晰,文风平实畅达,语言简明易懂。 ▪ 许多典故进入现代汉语,变成成语。
二、李斯的《谏逐客书》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 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 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天人三策》就武帝之策问逐条对答,集中体现了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政治理念及文章风貌。
▪ “制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
秦及西汉散文
制作:陈骞
9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的散文。
–贾谊(前 201~前168),洛 阳人。 18 岁能诵诗书属文, 文帝任为博士,后出为长沙 王太傅,后抑郁而终。
–《过秦论》的艺术特点:纵 横捭阖的战国余风。
制作:陈骞
10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晁错的散文。
–(前 200 ~前 154 年),有辩 才,时号为“智囊”,七国 之乱时被景帝所杀。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主讲:陈骞
纲要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制作:陈骞
2
第一节 《吕氏春秋》
?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 述,是战国诸子向汉 诸侯门下文人的过渡。
?“法天地”的体系。
?说理方法与文章风格 统一。
吕不韦画像
制作:陈骞
3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谏逐客书》
–实用性:时代背景与内容。 –“骈体初祖”:文辞华丽。
?李斯的刻石铭文
–秦刻有记事与“颂”的特点。
制作:陈骞
4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鲁迅:“秦代 文章,李斯一人而 已。”这要考虑时
李 斯
代的特点。他的文
小
章,都是实用性的,
篆
但在艺术形式上有 自己的特点,值得 我们在应用文写作
刻 石
中借鉴。
–《论贵粟疏》的艺术特点: 简洁明快,相对朴实。
制作:陈骞
11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淮南子》的独特成就。
–道家思想为主的理论性著作。 –追求巨丽之美。 –纵横家说辞之特点:广征博
引,反复论证。 –楚文化对审美风格的影响。
第一章秦代文学及汉代辞赋
第三节
西汉的辞赋作家与作品
五、其他赋家与赋作 1.东方朔 (前154—前93),字曼倩,为人 诙谐,然多寓讽谏。武帝以俳优视之,因作 《答客难》,以舒其愤。该赋以自嘲方式, 讽刺当时的用人状况,其俳谐风格。
第三节
西汉的辞赋作家与作品
2.淮南小山 《招隐士》,主旨是 “王孙兮 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对山中的幽深 孤寂描写得十分成功,是优秀的骚体赋。 3.王褒(?——前61),字子渊。代表作咏 物赋《洞箫赋》,对乐器材料的生长环境、 乐器的制作、乐曲之美妙,听众之情感共鸣 进行了细腻描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 整篇来描写音乐的作品。
第四节 东汉的辞赋作家与作品
东汉文坛同西汉相比,变化很大。东汉士人失去了 作为文学侍从参与上层统治集团重大活动的条件, 环境和地位的变化给予他们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 现实生活的动荡不定也给他们以极大的震撼。他们 所关注的热点已经跨出宫廷苑囿,从更广阔的范围 寻找有价值的题材。于是,各个时期较突出的社会 问题,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直接、间接诱因。 另一方面,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统治集团所采取的 “党锢”等高压政策,使士人普遍受到压抑。他们 越来越多地运用赋这种文学样式抒发自己的不平。 于是,东汉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感情激切的抒情赋。
第三节
西汉的辞赋作家与作品
弔屈原,实为自悼。如开头一段: 恭承嘉惠兮[1],俟罪长沙[2]。侧闻屈原兮,自 沉汨罗。造托湘流兮[3],敬弔先生,遭世罔极兮[4], 乃陨厥身[5]。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6],鸱枭翱 翔[7]。阘茸尊显兮[8],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 正倒置……嗟(jie)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七发》作者对其所要表现的对象善于作淋漓尽致 的描写,以至于使文章具有充溢的气势和舒展的意 象。作品讽喻的意图在主客对话间表现得清楚明白。 这是劝戒膏梁子弟的一篇成功之作。 《七发》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 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 式确立。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 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摹拟。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一种公文文体。亲朋间往来的信件亦称 为“书”。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 “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 疏”;后者单称“书”或“书札”、 “书简”、“书牍”。汉代,后者脱离 公牍性质,基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 的工具。如《报任安书》、《报孙会宗 书》、《陈政事疏》、《论贵粟疏》。
写
作
背
景
《史记· 李斯列传》载:
第一节 秦及西汉散文
第 一 节 秦 及 西 汉 散 文
一、秦代散文
1、秦代唯一可以称得上作家的人物是 李斯,他的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2、《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 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共26卷,分 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又称《吕 览》,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 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 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 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大量寓 言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第四节
晁错的散文
(一)晁错其人 晁错(前200?~前 154),颖川人。汉初
的一位学者,也是个积 极的政治改革家。曾学 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 学说。号称“智囊”。 提出“削藩”的建议, 引起“七国之乱”。后 被“腰斩”处死。
(二)晁错的文章
其文章多为奏疏,长于
议论,切中时弊,颇有 改革精神。他的文风朴 实浑厚,逻辑性强,但 缺少文采。 《贤良文学对策》、 《言兵事疏》、《守边 备塞疏》、《论贵粟疏》
收入《骈体文抄》一书之中。 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 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前200~前 168),洛阳人,汉初著名 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 和文学家。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1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
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
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
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
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2、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
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
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3、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4、“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秦代散文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然而其过于严酷的文化专制致使秦代文学凋敝。
加之秦代历史短暂,今仅可见吕不韦门客合著的《吕氏春秋》、李斯的奏议以及少量石刻文。
一、秦世不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有天下,立为皇帝”(《琅琊石刻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如“始定刑名,显陈旧章”(《会稽石刻文》),修订《秦律》,颁行全国;“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琅琊石刻文》),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皆遵度轨”(《会稽石刻文》),全国统一度量衡,通行秦国半两钱,并治驰道,使车同轨;“同书文字”(《琅琊石刻文》),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改大篆成为小篆书体,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这些措施对历史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秦自来以名法治国,认为“儒以文乱法”(《韩非子》),贬斥文学之士。
加之天下甫定,秦益加防范“私学而相与非法教”可能带来的隐患,实行严酷的文化制度,来控制民众思想,消灭一切反秦意识。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在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次年术士侯生、卢生出逃,秦始皇迁怒诸生,坑杀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
故而“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儒林列传》)因此,短暂的秦朝文学荒芜,流传至今者只有《吕氏春秋》、李斯文章及少量石刻文,《杂赋》九篇、《仙真人诗》俱已失传。
且石刻文多以四言为句,三言为韵,对后世碑铭多有影响,但内容上以歌功颂德为主,文学价值不高。
故刘勰慨叹“秦世不文”(《文心雕龙·诠赋》)。
二、《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其编著目的在于博采众长,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上的论证。
秦及西汉散文
• • • •
董仲舒《天人三策》 董仲舒《天人三策》
• • • • • 体现学者之文的特色: 体现学者之文的特色: 1、引经据典 、 2、温文尔雅 、 3、宏博深奥 、 4、醇厚沉稳 、
《喻巴蜀檄》
•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 摄弓而驰,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 兵而走,流汗相属,惟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 兵而走,流汗相属,惟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 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 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 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 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 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 剖符之封,析圭而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 剖符之封,析圭而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 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 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 居位甚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 居位甚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 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而不辞也。 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西汉散文概况:西汉初期散文
• 1、总结“秦所以失”、“汉所以得”以 、总结“秦所以失” 汉所以得” 及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 及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为国家献计献策 的政论文。 的政论文。 代表作:陆贾《新语》 贾山《至言》 代表作:陆贾《新语》,贾山《至言》, 贾谊《过秦论》 陈政事疏》 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又称 治安策》),晁错的 论贵粟疏》 晁错的《 《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 2、周游吴楚各国的谋臣说客上书献策的 、 文章。 文章。 代表作:枚乘《上吴王书》 邹阳《 代表作:枚乘《上吴王书》,邹阳《狱中 上梁王书》 上梁王书》
第06讲 第一章秦汉散文
东汉文化生态环境
西汉覆灭以后,刘秀(光武帝)依靠地方豪族势力,并利用农民起义 军,建立东汉王朝。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代半个多世纪中,东汉 保持了兴旺的势头。自和帝以后,高层权力结构显示不稳定的趋势。 但东汉的经济文化,总体上仍有很大发展,不能因政治上的不稳定 而加以否定。东汉的首都洛阳,不仅是一个政治中心,而且是一个 商业发达、消费程度相当高的城市,其富庶繁华,远远超过西汉首 都长安,这在傅毅、班固、张衡诸人的京都赋中,都有充分的描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东汉末洛阳太学生已多达三万人,许多私学门 徒也在千人以上,这表明东汉时文化的普及,和“士”阶层的壮大。
(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
• 吕不韦 (?-前 235)
• 据《史记· 吕不韦列传》及《战国策· 秦 策》记载,秦昭襄王42年(前265),昭 襄王立其子安国君(秦孝文王)为太子。 安国君虽有子二十余人,但他宠幸的华 阳夫人无子,而庶出的异人,因其母夏 姬不受宠幸,被派往赵国做人质。秦国 数次攻伐赵国,因此赵国对异人很不礼 貌,异人陷入困境。吕不韦本是卫国富 商,此时在赵都邯郸遇到异人,以异人 为奇货可居,于是出千金西入秦国,通 过多方活动,使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嫡嗣。
经济背景 统一帝国的建立,无疑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据《史记· 平准书》记述,汉武帝时代,国家的经济力量十分雄 厚,“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察庚皆满,而府库余货 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利用这样的经济力量,汉武帝 一方面大兴土木,广建宫室,以满足他的奢侈欲望,同时大力 向外开拓。控制西南,北击匈奴,沟通西域,不但稳定和扩展 了国家的边疆,解除了长期以来北部地区受游牧民族武力侵 扰的威胁,而且大量引进了外来文化,形成历史上第一次中外 文化交流的热潮。汉王朝以前代所未有的恢宏气.度,出现在 世界舞台。
秦汉散文()
第一章秦漢散文第一节秦及西汉散文一、秦文1、《吕氏春秋》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魏之有信陵君,楚之有春申君,赵之有平原君,齐之有孟尝君),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不韦列传》是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纵横之术,刑名之说,一无及焉。
其持论颇为不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七)2、李斯(略)二、西汉前期散文1、贾谊(《过秦论》)中间险字奇句,亦尽杂见错出,乃却以粗卤矫健之气行之。
读者但见其飞砂走石,横溢不可遏,然而精巧实理俱在内。
(《评注昭明文选》引孙月峰语)2、《淮南子》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依顺也)百姓,流名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
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然其大较,归之于道。
(高诱《淮南子序》)《淮南》之奇,出于《离骚》;《淮南》之放,得于《庄》、《列》。
(高似孙《子略》卷四)《淮南子》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
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
(刘熙载《艺概·文概》)三、西汉后期散文董仲舒学本公羊,而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则其于礼也深矣。
至观其论大道,深奥宏博,又知于诸经之义,无所不贯。
(刘熙载《艺概·文概》)刘向文足继董仲舒。
古代文学史秦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
古代文学史_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第一章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第一节代文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
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
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短短十几年的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
这是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
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
和先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
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斯。
斯,楚人,曾师事荀卿。
入为吕不韦舍人,后为丞相。
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斯的一篇名作。
它首先历叙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而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今陛下致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不生一焉,而陛下说(悦)之。
何也?必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踶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女,不立于侧也。
文章排比铺,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
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
有一些刻石文,如泰山、琅玡、之罘、会稽等处的刻石文,大都也出于斯之手。
第1章秦汉散文
三、抒情议理散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 四、刘安《淮南子》 以道家为主,兼采各家,思想庞杂。不仅以百家 之说讲哲学、政治,也讲社会历史、人文风俗,乃至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讲修身治国,有与武帝削夺诸 侯相抵触之处。
第四节 东汉散文
一、东汉前期散文 多怀疑批判,以桓谭、王充为代表。 二、东汉后期 多清议文风,指切时弊,发愤为作。代表人物及作品 仲长统《昌言》、王符《潜伏.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 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洛阳宋孟及刘李同师。以文 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 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 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 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 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
第二节 西汉初期散文
一、西汉初期政论文的背景 鉴于秦亡之弊,广开言路,追思秦亡原因。形式多为 奏、议、书策等,内容多为发表政见,指陈时弊,也 有专门总结秦之教训或劝告侯王不要谋反的。艺术上 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富于文采,既有战国散文的遗 风,也受当今辞赋的影响。 二、贾谊
1、创作: 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贮书》《陈 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 三是一些杂论。
• • • •
文学特点: 1、擅长分析,论证深切。 2、纵横铺排,有战国策士余风。 代表作:《论贵粟疏》,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 末的主张。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一、董仲舒 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渐趋一统。文人 为文,大都依经立义,杂糅‚天人感应‛之说,论证 君权神圣,专制合理,政论文章有了学术色彩。从汉 初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到以天人之际立论,完成这一 改变的是董仲舒。其《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同为 汉代今文经学的奠基之作。 二、刘向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历仕宣、元、成三世, 曾三度下狱,免死。一生著述甚丰。其政论文承董仲 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其叙事性强的文章是 《新序》《说苑》,带有志人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 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 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 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 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 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 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 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 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 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 危,不可得也。
➢全文议论驰聘,气势奔放,比物连类,辞 采斐然;既富有战国文章宏放雄辩的姿态, 又开启汉代辞赋铺叙藻饰的特色,是一篇 趋向骈偶化的政论散文,被后人誉为“骈 体之祖”。
➢秦刻石文大多出于李斯之手。
➢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 之?”高帝不怿,有惭色,谓贾曰: “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 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 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 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 (《汉书·陆贾传》)洛阳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有才名;
➢ 不直说秦之过,而先以奔放之言历举秦之功;不 径言秦之衰,而先以豪迈之语详述秦之兴;不先 写秦之亡,而先以昂扬之笔尽书秦之盛。在纵笔 泼墨绘足龙腾云卷之态后予以点睛:“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一章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
➢第一节 秦代文学
➢“车同轨,书同文” ➢“秦世不文”(《文心雕龙·诠赋》)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汉文
学史纲要》)
➢一、《吕氏春秋》
➢吕不韦 ➢八览、六论、十二纪。 ➢(“吕览”)
➢《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 ➢第一,体系严密。 ➢十二纪(十二个月) ➢八览(八方、八极) ➢六论(六亲、六义) ➢第二,用事说理生动。 ➢大量比喻、故事帮助说理 ➢第三,寓言故事丰富多彩。 ➢二百多则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 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 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 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 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 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 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 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 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 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 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 立于侧也。
➢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 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 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 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 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 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 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 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 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 此任物,亦必悖矣。
➢二、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 ➢代表作品为《谏逐客书》 ➢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 ➢郑国渠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 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 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 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 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 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 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 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 使秦成帝业。
➢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后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23岁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死时年仅33岁。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贾谊》)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 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 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 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 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 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 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所著文章58篇,刘向编为《新书》。
➢散文名篇主要有《过秦论》上、中、 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 策》),《论积贮疏》等。
➢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
➢贾谊的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
➢如《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 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 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 西河之外。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 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此其所以败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不亦感乎?以故法为其国 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 岂不难哉!
➢ 《吕氏春秋》:
➢ 战国后期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的 一部历史著作。全书分八览、六 论、十二纪三大部分,又称《吕 览》。思想驳杂,文章多用故事 说理,生动有趣。
➢第二节 贾谊和汉初散文
➢一、陆贾《新语》
➢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 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 《诗》、《书》!”贾曰:“马上得 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 而以顺守之,文帝并用,长久之术也。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 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