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二实小刘晓英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经验是:第一,校本课程开发都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策略各有优缺点,会在不同的时期因不同的需要而受到重视。
第三,各国总是在国家课程开发策略与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以期找到课程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和生长点,两种策略之间出现互补和融合的趋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教训,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推动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策略,虽然可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外部诱因与动力,但也容易造成忽略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及教师的意愿与能力的弊端,使校本课程开发仅仅沦为一种变革的口号,难以在学校扎根。
二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被过度窄化,忽略这一过程对于教育实效、办学特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三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准备不充分,特别是通过行政手段“一刀切”的做法,不但超越许多学校的资源条件、教师意愿等实际可能,也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本义相违背。
应该清醒地看到,任何课程开发策略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无论是校本课程开发还是国家课程开发,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课程问题,它们都各有优势,但又都各有局限。
(吴刚平)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在各个实验区的中小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这种学校一级的课程革新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持续的总结与分享。
2002年5月底,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联合召开了“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校本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
尽管研讨会中有观点的争鸣、困惑与不解,但总的来说与会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理解校本课程,首先应了解什么是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措施
校本课程开发措施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和需求为基础,由学校教师、学科组长、教研组长等教育专业人员利用各种资源开发的特色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介绍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了解学校教育特点和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特点和需求。
这需要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校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还可以通过开展教学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进行规划和实施。
学校可以成立一支由教师、学科组长、教研组长等教育专业人员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
团队成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3. 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和时间表。
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应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需求,制定一份详细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课程开发的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具体信息,以确保开发工作按时完成。
4. 整合资源和开发教材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资料、教材、科研成果等。
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各种途径获取所需资源。
根据教育目标和需求,开发团队还可以编写、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料。
5. 进行课程试教和评估校本课程开发完成后,需要对课程进行试教和评估。
试教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试讲或组织学生进行试学的方式进行。
试教过程中,可以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
评估可以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以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6. 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还需要有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来教授这些课程。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基于学校本身特点和需求的课程设计方法,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将从规划目标、调研实施、资源整合和评估反馈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
1. 规划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首先,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相契合,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一致。
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程目标。
最后,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调研实施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通过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需求调研,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期望和建议。
其次,对学校现有的课程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优点和不足之处。
最后,通过对外界资源的调查和学习,吸收其他学校和机构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3. 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一步。
首先,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包括教学设备、教材、教师和学生等,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
其次,积极与外部资源进行合作,与相关机构、企业和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社会实践和实践课程。
最后,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支持。
4. 评估反馈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还需要及时反馈。
首先,通过定期的课程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方向。
其次,与教师进行反馈交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最后,与学校管理层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校本课程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进行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明确目标、深入调研、合理整合资源和及时评估反馈。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效果,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三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背景介绍校本课程是指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由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
相对于传统教材和标准化课程,校本课程更贴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开发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3.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探索欲4.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培养学科交叉能力三、开发步骤1.需求调研: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专家介入等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需求和期望。
2.方案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调研结果,确定校本课程的开设范围、学分要求、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
3.内容编写: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校本课程的内容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4.试点实施:在一小部分学生中进行试点,并收集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反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5.全面推广:根据试点数据和经验,逐步推广校本课程,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6.持续改进:根据学校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实施措施1.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壁垒,提高学科整合能力。
2.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校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4.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并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和绩效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建立校本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
五、预期成效1.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2.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展涉及学科交叉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3.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教学需求,由学校自行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1.需求分析:首先,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习惯,以及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确定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向和重点。
2.教师团队建设:学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这个团队需要包括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教学设计师等,他们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
3.课程设计:校本课程的设计需要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课程设计要注重跨学科融合、问题驱动、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4.资源整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等,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5.评估和调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1.教师培训:在校本课程实施之前,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课程设计的理念和目标,掌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选课: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校本课程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课程实施: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社会实践、项目研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4.教学管理: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教学质量。
5.成果展示: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成果展示,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开发学校校本课程
教师专业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
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探究和合作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
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些老师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四、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开发的课程,应从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和专业的特点出发。
充分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
无论教师如何选择,一定要结合本专业、任教学科的特点进行。
五、健全评价方案校本课程的评价,是学校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
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根底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全面开展。
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校本课程活动。
〔一〕评价的根本原那么:动态性: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全程表现,用开展的眼光、变化的语言给学生以最真实的评价。
主体性:教师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为评价,家长的评价,评价要以学生为本,表达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
实效性:教师的评价不仅要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肯定,增强学生继续开展的意识;同时也要真实反映问题,促进学生改良,获得全面提高。
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一〕、领导组织保障: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到人员落实、职责清楚、团结协作。
〔二〕、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申请与审议制度、教师岗位职责、课程评价制度、鼓励制度、学生选课与编班制度等。
学校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法与技巧
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法与技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所设计的一种课程。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法与技巧。
1. 调研学校现状在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之前,学校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研。
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分析学习成绩和学生反馈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深入了解学校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制定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和策略。
2. 设定目标和方向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学校可以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发展的特点,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例如,可以将校本课程定位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
目标的设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推动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
3. 制定课程内容和教材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材是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定位,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同时,学校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开发一些特色的教材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需要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学团队,共同探讨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和教学心得。
5. 增加学生参与度学生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例如可以开展学生选课和意见征集,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反馈。
通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校本课程,并能够更好地发挥课程的作用。
6. 推行跨学科融合校本课程建设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
学校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校本课程中,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应用知识。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一些科学实验的内容,或者在数学课程中引入一些人文艺术的元素。
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浅谈小学校本校课程的开发思路
浅谈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思路近年来,我校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围绕我校“张扬个性,与谐开展〞办学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促开展,以校为本创特色〞校本研究策略,培养“兴趣+能力〞特长型学生,塑造“特长开展〞专业化教师队伍,建立“与谐、高质、特色〞校园文化,促使我校课改再上新台阶,开展得到新定位。
随着新课程实验开展,“校本课程〞,这一全新课程进入校园。
我们知道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独特资源状况与文化品位,不可能模仿与照搬,必须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加以开拓与创新,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我们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强化理论学习,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材料、文件、刊物,如?走进新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 ?新课程校本教研例如与指导?等等,使广阔教师初步明确了校本开发意义,增强他们对校本课程认识与理解。
我校采取“校本通识培训〞、“校本话题讨论会〞、“教师兴趣、爱好小调查〞等形式,来增强教师对校本课程认识理解。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以地方性、校园性、趣味性、实践性为开发目标,经历艰辛漫长探索,逐渐由初期朦胧走向现在成熟。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学校教育思想自主进展适合学校具体特点与条件课程开发策略。
它涉及学校教育经历各个方面。
为此,我们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性,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校本课程模式。
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与教师闲置空间得到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学校教育再一次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能力。
在我校校本课程编制过程中,广阔教师课改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专业自主意识与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并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广泛实践注入了直接动力,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了一些重要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一我校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主要依据1.社会、学生开展需求。
社会开展需要、学生开展需求,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考虑因素。
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教育就应主动调整自己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动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学会探究,至少学习一门综合或探索性课程;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必须要树立一个观点:人的个性潜能是无限的,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提升我校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体现书香校园建设的成果,充分挖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出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持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和考核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增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关系的研究,增强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1、学生发展目标在知识、品质、水平、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
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观察和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教师发展目标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
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促动教师转变观点,转化角色。
教师不但要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建设者。
促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探究式、互动式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促动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引导教师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促动教师提升科研水平。
引导教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提升科研水平,提升创新水平,促动专业持续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措施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收集资料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B、生活实用学科:指社会、坏境与科技类课程。通过编制教材,参 观访问,实地考察与操作来增加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如生活中的英 语、生活中的数学等) 1、特色 C、才艺鉴赏类:即艺术与人文领域课程,通过音乐、舞蹈、戏剧和 视觉艺术,引导学生感觉美,欣赏美、创造美
1、必修课
地方课程
2、选修课
校本课程
1、学生群体教育活动(如校会、班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 2、学生个体学习活动(如自习等)
B、活动课程
3、学科课外活动(如科技、文艺、体育、保健活动等) 4、学校传统教育活动(文艺节、科技节、运动会等) 5、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 1、物质方面(如校园环境、布局、设备等)
D、道德修养课:良好的品质是人才的首要前提,在校本课程编制过 程中,以德育为主要内容,通过讲授、观摩、演讲、讨论、模拟等 多种形式,建立学校的良好校风
A、作为课程编制主体的教师,由于对学生兴趣、知识结构的了解, 并具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因此有资格参与课程开发,使课程决策与课 程实施更好结合 B、校本课程编制不仅是开发国家课程尚未开发的领域,也是“一纲 多本”的具体体现。教材选择、课程实施的权力在于教师。教师从地 区、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吸收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 课程的选择、改编或补充 C、校本课程的弹性体现在国家的课程标准规范下,课程编制因地、 因校、因人、因时而宜。选修课与必修课、综合课与活动课,群体教 育与个体辅导等等都是校本课程的实施形式
学校课程体系示意图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形态
1、“校本课程”的开发
2、“校本的”课程开 发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任务
1、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前提 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2、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 程的机会 3、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4、吸收学生家长或社区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社 区的发展需要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邵士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系统中三类课程之一,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和个性的,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多老师感到迷惑、迷惘甚至恐惧,不愿意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
本文就校本课程的开发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意见。
一、尊重劳动成果,鼓励独立开发校本课程。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一门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是有能力者为之,是需要老师付出一定的劳动的,是老师的劳动成果,没有开发兴趣或能力的人成为该课程的一员,吃大锅饭,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坐享其成,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这样做只能打击老师们的积极性,使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的质量不高,或者不能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
若多人要合作,也要有合作的基础,合作的基础是有共同的爱好与兴趣,能够共同为之付出努力,这种合作才有意义。
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共性,校本课程则是张扬个性。
校本课程要有多样性,要丰富多彩,就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管理,参与开发并上课的人数不易过多,最好不要超过3人,学校要激发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鼓励独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肯定教师的劳动,尊重劳动成果。
二、细观察、多回味、勤思考,找到切入点,拟定课程名称。
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促进学生全面的、主动的、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新编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可以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逐渐成长为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通过细观察、多回味、勤思考,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师个人的专长,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拟定课程名称。
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分享
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分享一、背景介绍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由学校独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式。
本文将分享我所在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经验。
二、需求调研在开发校本课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需求调研。
通过教师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和家长意见征集等形式,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发现,学生在传统课程中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开设更加注重实践的课程。
三、定位目标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根据目标定位,我们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具体设计。
我们结合实践项目、社会实践和实验研究等方式,将传统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
五、师资培训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我们重视教师的培训。
我们邀请了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专家,为教师们进行专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方法与技巧等。
六、实施评估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评估,以了解课程的效果和问题。
我们采用了学生评价、教师反思和课程评估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和改进校本课程。
七、资源整合为了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我们邀请了社会资源、行业专家和企业合作伙伴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八、研究成果分享我校将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享。
我们通过举办研讨会、发表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与教育界分享,并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影响力。
九、经验复制与推广在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积极推动经验的复制与推广。
我们组织了其他学校的教师参观交流,为其他学校提供咨询和指导,促进了校本课程在更多学校的推广与应用。
十、效果展示与分享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的校本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第一篇: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讲座宁安市兰岗镇学校方勇一、校本课程是什么?1、起源: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2、定位:学校一级①学校对课程的自行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
②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
3、目标:①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
②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③解决各地域差异性问题。
突出学校特色。
4、主体: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5、性质:①内容类似于第二课堂活动,实践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
②是必开课程。
③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一部分课程,④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二、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1、国家课程中的兴趣内容。
如“传统诗词鉴赏”、“双语课程”。
还可以是“美文阅读”、“古诗鉴赏”、“趣味数学”等。
2、学法指导。
如“神奇的记忆”3、历史人物。
“马村的马白山”、“文儒的王文儒”4、地理知识。
“澄迈地理”、“福山地理”、“海洋知识”“魅力通安”5、人文风味。
咖啡飘香、白莲鹅、瑞溪牛肉干6、环保知识。
“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生活与环保”7、生活常识。
“生活七彩桥”“洗衣做饭”8、生活习惯与礼仪。
“一日常规”“礼貌用语”9、艺术与手工。
“剪纸艺术”、“书画装裱”10、益智活动。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 等等四、校本课程的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显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校本课程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要为学校办出特色而服务,必须根植于学校。
学校教育目标是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制定要遵循国家的教育目的,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校教育目标制定以后还需进一步细化,最终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实现。
教学理念则根据各个学校的不同特点因校而异。
我们江南新村小学原是江南造船厂子弟小学。
早在70年代,学校就借助江南厂的优势,开展了“爸爸妈妈造大船,我在学校造小船”校园文化活动,船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科技含量,随着活动的开展以“船”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学校提出了科技与德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开发了具有特色的“船文化”系列课程。
二、构建主题式的校本课程主题单元式学习是一种在一个单元中以一个主题或一个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探究学习为主,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
在结构上打破了学科间或学科内课与课之间割裂式的状态,实现了学习内容综合化。
而综合化的学习内容在量上是庞大的,促成了学习者团队化。
主题驱动及任务驱动也让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更自主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
而这些能力和意识,是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所提出的新要求。
经过多年不断的实践,我校“小水兵课程”在了解、探索“船”的历史;实践、体验“船”上技能;渗透、感悟“船”的文化目标引领下,形成了以单元主题为架构的课程学习内容:三、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校本课程的开发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5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5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增强审美意识,为向往艺术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
把绘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开展绘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我校拥有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和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全校学生对学绘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实施绘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决定将国画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课程组织机构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四、课程实施目标1、让学生认识中国绘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一)、低年级1、了解点、线、面的关系。
了解不同的线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画面效果。
经验交流 如何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
经验交流如何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兴趣爱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等方面意义重大,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的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有幸参与到齐华主任关于校本课程的培训,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对于未来的专业成长影响巨大。
;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学习,我所理解的基层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与开设:;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 每个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
开发的渠道主要有教师、家长和社会三个方面。
如利用现有教师的特长,结合学科特点开发书法、剪纸、布贴画、安全、诗词诵读、象棋、豫剧、泥塑、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课本剧、机器人、乒乓球、武术、二胡、钢琴等是没有问题的;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开设烹饪、木工、温室栽培、果树栽培、食用菌种植、家电维修等课程也是完全可以的。
;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对学生实用的、具备开设条件的课程,确定拟开发校本课程目录。
然后就要根据选择的课程物色开发人员,先要看现有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看多少课程可以开发;再调查家长能承担多少;教师和家长确实承担不了,开发意义非常大的课程再面向社会物色人选。
开发人员确定后,每门校本课程都要编写出简易的教程,可从课程渊源、意义、简易教程、作品展示和实践训练等几个方面编写,同时还要开发准备课程开设需要的各种材料、教学用具等资源。
; 其次,要建立校本课程活动室,作为存放校本课程材料资源、作品的地方和开展校本课程活动的场所,如果有条件,活动室可以分类设置,更有利于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设。
; 再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心有三个职能,一是策划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二是统筹安排校本课程的开设;三是对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和奖惩。
; 第四.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
根据校本课程的性质,校本课程可以采取分散设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集中设课的方式。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决策权力逐级下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
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机动地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
校本课程开发,受学校、地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性,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存在着普遍性和共性。
一、挖掘人文资源构建校园人文环境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形式有:(1)环保为主题:通过植树、种草,动物模型的合理放置,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2)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学生平常饮用水、洗手器械等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性化服务;(3)名人名言为主题:教室内挂名人名言条幅,走廊、过道作一些经典格言渲染,让学生耳濡目染;(4)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主题:如艺术长廊(学生习作)、学生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成长影集等;⑸其它主题:如司时播放音乐铃声、开办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有条件的学校制作雕塑等。
这些形式都从不同层面反映着一种人文精神,突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
二、多渠道采集信息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资源的共建和开发利用非常重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
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意识的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再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活动:如小型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模拟法庭、班长竞选等形式,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自主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以下是一些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 明确课程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要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相一致,并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2. 开展需求评估: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需求和期望,为校本课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3. 整合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整合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校的设施设备、社区的资源等。
4. 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需求评估的结果,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
5. 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进度等,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6. 开展课程实施: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 进行课程评价: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依据。
8. 不断改进完善:根据课程评价的结果,对校本课程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中学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
中学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课程内容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方向。
本文将探讨中学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并提供几种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自主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切合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步骤1. 需求分析: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根据这些需求来确定自主开发的课程目标及内容。
2.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需要收集和整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素材、辅助资料和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充足。
3. 课程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资源,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形式。
4. 实施和评估:教师按照设计好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同时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a. 灵活性: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根据学校的需求和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b. 创新性:教师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融入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c. 教育价值:通过开发与学校实际情况相关的课程,可以更好地传递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2. 挑战:a. 时间压力: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教师的工作已经很繁忙,时间压力是一个挑战。
b. 资源匮乏:教学资源的准备和收集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成本,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困难。
c. 教师培训: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领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目前很多教师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
四、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和建议1. 学校支持: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设备、教材和辅助资料,同时提供专门的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校本课程教案:如何开发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
校本课程教案:如何开发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
一、需求分析制定校本课程教案的第一步,就是进行需求分析。
学生的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目标。
要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需求和期望,从而为校本课程教案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比如,如果是语文课程,就需要了解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的兴趣和思维习惯。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需求,才能开发出符合他们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的课程教案。
二、目标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目标是课程设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课程意义和价值的方面。
在确定教育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科特点等因素,分析学生的成长特点、知识差距和学习能力,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课程教案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的关键。
为了让校本课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材料,使教学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
四、评价方法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总结。
评价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的有效性和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因此,在校本课程教案的设计中,评价方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根据教育目标,合理安排评价方式,使评价标准更加准确、科学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语文课程中可以设置课堂表现、写作、口语演讲、阅读理解等多种评价方式,从而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
每一个课程都不应该是简单地把课本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而应该是明确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出符合学生的需求的校本课程教案。
希望本文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没有校本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就不可能实现课程的目标。
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和程序
孩子们在学校当中获得什么样的课程经验,这是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在其中更是担负着直接的责任。
在实施新方案以后,试图完全抱着“执行”的态度是很难行得通的。
学校必须参与到课程开发工作中来。
但是改革应当是一个积极稳妥的过程,不同的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达到的程度可能不同,应该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
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开发的“范围”上。
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能只涉及”部分课程”,也可能涉及学校的“全部课程”。
其中的尺度应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定。
即使是对全部课程进行开发,也可以在开发的深度上有所侧重,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一个先后、主次等顺序上的安排。
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开发的“行为”上。
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以采用选择、改编、补充、拓展、新编、整合等不同的行为方式。
“选择”,就是采用拿来的方式引进某一门课程或科目、活动;“改编”,就是对原有的或拿来的课程做一些调整,以使它更加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补充”,就是在保持某一课程基本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些相关内容或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原定目标;“拓展”,就是对原有或拿来的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进行提升;“新编”,就是对某一门课程或活动进行完全的开发;“整合”,就是在不同的课程、科目、活动之间形成关联,增强学校课程的整体逻辑性。
这些不同的开发行为之间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但不一定存在水平和效果上的差异。
用哪一种方式对学校里的课程进行开发,应该体现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
如果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那么,它无非包括这样一些程度和步骤:
1.建立组织——领导和组织开发工作,让一部分教师率先参与研究和准备。
2.动员——对全校教师进行共同组织,让课程开发成为所有人的事业。
3.形成核心价值——在学校层面表达教育者的核心教育理念,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很多学校不太重视这个环节的工作。
事实上,教育者关于“教育”、“学生”、“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课程框架的展开和课程思路的确定。
比如,与传统的关于人的素养、智能的理解不同,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结构模型,认为不同的学生可能在语言、逻辑与推理、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方面,有不同的智能表现和潜质。
台湾某小学在“整合”全校的课程时,就是依据这个关于“人”的核心理念展开了本校的课程框架。
4.学生需求评估——通过正式的渠道而不是主观判断,了解学生、家长以至社区对学校课程的需要情况。
5.资源评估——在自然探究、社会亲近、个人成长三个方面形成社区、学校、家庭、网络资源的基本列表。
6.形成课程规划——对全校的课程结构、实施要求、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设计,并使它在全校发挥法规的效力。
7.培训——使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其他志愿参与者等)理解课程框架,并掌握基本的实施技能,做好课程实施的准备。
8.过程调控——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保证实施过程达到预定目标和水平。
9.总结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和经验、困难形成判断。
10.改进——开始进行第二轮的开发活动。
二、校本课程的整体结构
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采用“堆垒”的方式设置学校里的课程,觉得什么课程重要,就开设什么课程,觉得什么活动过时了,就把什么活动拿掉。
这样的做法无法体现教育者对于“教什么、怎么教”这个课程问题的整体见解,使整个课程结构显得很散乱,并因此而减低了学校教育的总体效果。
使全校的课程结构化,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无法回避的任务。
所谓结构化,就是从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出发,使所有的课程内容形成逻辑联系。
结构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操作:板块设计、层次设计和年级设计。
首先,板块设计在一级指标的层面描述了一个学校课程结构的总体框架。
在一个学校中,各种课程内容都应该以一种整合的方式、以板块式结构呈现出来。
在执
行新课程方案的情况下,学校的课程结构要以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框架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校本化的整合。
其次,同一板块的课程内容本身,也应该经过结构化设计,以形成内容展开的“层次”。
通常情况下,课程内容包含这样四个层次:板块(或领域、学科群)→科目(或主题)→单元→活动(或课题)。
一个领域中总是可以包含无数的主题,同样,一个主题中可以包含无数的单元,由此类推。
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课程内容也不是无限的,因此,结构化的过程就是在逻辑线路的引导下,学校教育者对课程内容的斟酌、选择、取舍的过程。
最后,要对全校所有年级的课程内容做出统一的安排,对课程内容进行纵向设计。
合理的纵向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防止学生在六年或三年中所经历的课程内容出现重大疏漏或交叉重复,保证这些内容呈现出比较好的梯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