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还能反 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当 前的事物 ,而且还能反映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创造性是反映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它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活动区别开来。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
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实践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
联系起来的中介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建立实现了 认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
2、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
反映论的合理前提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①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全面地分析说明了人反映世界的社会性、主体性 和能动性。
②把辩证法贯彻应用于反映论
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
的辩证过程。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 但旧唯物主义是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创造性)的反映论。
1、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映射论)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 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即客观直接映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 抹煞了认识的社会性、主体性、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 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
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
马克思
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69)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为人的认识是神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即从天上掉下来的。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的认识论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
相互联系的命题: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
第九讲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知识点: 1、认识的本质 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3、真理的客观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真理和谬误 6、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意义: 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要求我们把握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 义错误。 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要求我们
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具有两方面的特点:
①反映具有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反映的摹写性意味者人的认识要受到 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的规定,认识的 内容就是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 本质和规律、因此,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
反映的客观性。
②反映具有创造性(体现着主体的能动性)
革命的、能动的、科学的认识论。
一、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物质 意识
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பைடு நூலகம்心主义路线。 意识 物质
2、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 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 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哲学坚持先验论
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
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 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两种表现形态:
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真理只
有一个;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要 求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绝对主义 和相对主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握人的 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对
立统一。
认识论
认识论,即“关于认识的认识”,是 研究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发展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体现了认识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
反省”的结果,即认为是自己头脑里所固
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孟子(名轲)
孟轲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 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他说:“仁、义、礼、智, 非由外我也,我固有之也”。
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生的, 即从天上掉下来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 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 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 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 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 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 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 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特征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本条件 4、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作用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特征 (1)感性认识
①含义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
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关于事物
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
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
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以感觉经验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
是人的感觉器官(眼
硬!(触觉) 红!(视觉) 甜!(味觉)
耳鼻舌身)对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 接反映 。
感觉是客观事物或人体自身内部运动 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一种最 简单的反映形式。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
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约翰 ·洛克的“白板说”: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 一是脱离实践
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 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不懂辩证法
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
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 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