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
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
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答: 魏
蜀吴
壹 政权分
立
曹操眼中的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 帝,几人称王。
——《让县自明本志令》
不知当几人称
老百姓眼中的曹操 宁可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
壹 政权分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立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林立 鼎立
魏 蜀吴
群雄并起、政权林立
——摘 编 自 朱 绍 侯 《中国 古代史 》
2000
1500
减少
1000
500
760万
增加 1600万
0 东汉末年
——摘 编 自 朱个局部统一政权
(2019·广东)3.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
A 城市。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在中国古代,山西地区最早出现了城市 B.先秦时期,山西的古代城市已初具规模 C.都城迁至大同的北魏政权由鲜卑族建立 D.少数民族建都山西境内,促进民族交融
贰 民族交
融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 本或者将文本粘贴到 此处
(2019·湖北孝感)2.“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
王与马共天下 前秦苻坚改革
淝水之战 南方稳定 经济发展 前秦土崩瓦解 再度分裂混战
列举成语 投鞭断流等
壹 政权分
立
(2019·安徽)3.图1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
口迁徙(B )
A.源于自然灾害 C.阻碍民族交融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解读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解读一、单元课标解读【导论】东汉末年出现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虽然西晋短暂实现了统一,但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
【内容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素养目标】唯物史观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能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认识西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史料实证能够运用相关史料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查阅相关史料,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直观感受历史时空观念按时序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脉络;识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战役及其形势图,培养时空观念,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历史解释明确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知道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分析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南方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影响;了解北朝政权更替的史实;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家国情怀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知道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认识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潮流;通过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体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科学和人文价值,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二、单元教材分析【大单元概述】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的腐朽统治,导致天下大乱。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十六国 时期
(1)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各国彼 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4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考点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第 18 课 P ) 89-92 (2022·宜昌 5)
(1)317 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建康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的
(A )
命题点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2022·宜昌)《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
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 民族的大交融
( C)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命题点 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江南地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劳动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
力
区的开 原因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发
(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 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表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 江南地 现 制盐等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区的开发 (3)商业: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 跃的大都市 影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响
一北方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1)迁都:494 年迁都洛洛阳阳 (2)汉化: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汉语语,禁用鲜 措施 卑语。②以汉汉服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汉姓姓。④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性质 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学习指导
` b t & 'f'(789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治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时期。
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约四百年的大一统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陷入近四百年的大分裂。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四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
这一时期政权分立、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但乱世之中社会的发展进步仍在继续,首先表现在江南地区的开发,其次这一时期在科技文化领域也取得显著成果,最后是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由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记忆是基础《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可整合为四部分: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发展、科技文化成就。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根据整合的内容,记忆要点。
(一)政权分立1.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61严重破坏。
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势力不断壮大。
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展开决战。
曹军士兵多来自北方,他们不习水战,不服水土,曹操本人又骄傲轻敌,再加上孙刘联军战术运用得当,最终曹军大败。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形成了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2.西晋的短暂统一。
(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西晋统治黑暗,统治阶级昏庸腐朽,生活腐化奢侈,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西晋建国时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
晋惠帝在位时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消费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权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
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二、赤壁之战1.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权力,统一全国。
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结合迎战曹军。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2.经济开展:曹魏重视农业消费,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兴旺,开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络。
蜀西南三国鼎立形势图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263年,魏灭蜀。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概,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1.背景(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权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权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对抗。
(3)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过程: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3.影响: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五族:东汉、魏、晋时期,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中考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核心考点】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中刘备、孙权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刘备建立蜀汉;孙权称吴王,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5.西晋末年,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6.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役是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相同结果是以少胜多。
7.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客观原因是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8.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措施。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10.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祖冲之。
11.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他被后人誉为“书圣”。
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南北朝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部编版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巧练(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01 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魏、蜀、吴。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 胁,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核心考点6: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数学 人物 祖冲之 朝代
南北朝
(2022年四
成就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
农学 《齐民 作年者 贾思勰
朝代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
意义
(2022年四川内江) 公元230年,孙权派 将军卫温率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加强
了大陆与台湾的联 系。这里的“大陆” 当时最主要是指 A.魏 B.蜀 C.吴 D.晋
C
一 单元概述 二 政治上 三 经济上
四 文化上 五 民族关系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B
核心考点4: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原 ②经济因素:(最根本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
江 因 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
技术;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
地
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得 农业 到改进,种植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十六国
(前秦统
一北方)
蜀吴
西
淝水之战
晋 ( 383年)
东晋
(266—316) (317420)
北朝(439—581)
东魏 北齐
北 魏
西魏
灭
北周 隋 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空纵横】【阶段特征】政治上: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王朝走向衰败。
三国鼎立的形成,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思想上: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民族上:东汉末年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知识建构】【考点梳理】第16课:三国鼎立(p80)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基本概况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③军事上:采用正确的战术④曹操善于用人2)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①客观: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②主观:曹操骄傲轻敌;③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④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
【活学巧记】三国鼎立1.(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郾城大捷2.(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
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
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A.《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B.《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C.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D.《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3.(2020·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2023年中考历史考点梳理课件-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文献史料]江南地区的开发: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 多贫。 《宋书》: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说明:《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江南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落后,非常贫困;而《宋书》 则记载了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生产进步,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在织布、制盐 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经济
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民族关系
北民南迁、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大交融
科技文化
科技持续领先世界;文化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知识主干·脉络清
考点1三国鼎立
1.过程:
(1)官渡之战:200年,_曹__操__打败袁绍,为以后_统__一__北__方__打下基础。
(2)赤壁之战:_2_0_8_年,孙刘联军打败_曹__操__,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2)表现:
农田水利
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
农业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_精__耕__细__作__, 生产技术
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 粮食作物 _双__季__稻__,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济作物 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有显著 手工业
的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_建__康__是当时商业最活跃的 商业
大都市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初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重点难点】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复习方法】本课教师授课时先引导学生回顾单元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战演练的5道训练题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对于重点知识则通过五个探究使学生学会联系、比较,学以致用。
【导入复习】今天我们来复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首先我们一起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学习目标中红体字为本课重点内容,必须理解掌握)【精讲点拨】根据单元线索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⑵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⑶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2.依据本单元朝代更迭线索,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考点归纳】考点1 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考点2 人口迁徙的趋向及影响1.(2022·山西吕梁)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C.文明起源 D.国家统一2.(2022·山西大同)下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 )A.①吴②东汉 B.①商②南宋C.①吴②东晋 D.①东魏②东晋3.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4.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5.[2018·日照]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国鼎立——政权分立
(2)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
任务四:小组进行归纳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影响?
统一黄河流域(439);
孝
背景
民族交融
文
迁都:迁都洛阳。
帝
措施 改鲜卑旧俗: 穿汉服、学汉语、改
改
奠定了统一北 方的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 立局面的形成
复述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 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获得胜利,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形成的基础。这是中中考国说历明史:赤上壁以之少战胜(多1),以弱胜强的 著名战役。
任务二: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把握时空概念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魏
促进了民族交融
(3)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都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三、中考链接
选择题
1.(中考说明)北魏初年,有位姓独孤的鲜卑人穿鲜卑衣服,说鲜卑话。若干年后,
他的后人已改姓刘,穿汉服,说汉话。最可能导致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 )
A.西晋的短暂统一
B.北魏定都于平城
C.北魏孝文帝改革
祖冲之
书法成就
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绘画成就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知识点归纳
魏晋 南北 朝时 期的 书法 艺术
书法: 王羲之(东晋)——“书圣” :《兰亭序》
绘画: 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成就
通过北魏孝文 知道祖 帝改革,初步 冲之的 理解民族交往、 数学成 交流、交融对 就。 中华民族发展 的意义。
认识北魏孝文 帝改革及其意 义(3)。
知道祖 冲之的 数学成 就(1)
书法 艺术
初步 认识 书法 艺术。
了解 书法 艺术 (1)。
数字代表能力水平程度 感知 理解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历史应该怎样复习,应该掌握什 么,掌握到什么程度无从下手。
4.(2015湖北黄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 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初中总复习) 三国时代历史短暂,但影响深远,每个同学都可以说出很多三国人物和故事。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中考说明: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和书法艺术(1)
二、综合探究历史问题
1.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形 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
北方地区民 族交往、交 流与交融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 发展奠定基础。
2.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改革? 可以从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和评价等几个方面讨论。
一、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1.单元特征——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2.时间线索 3.重要历史事件(知识点)
(1)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三国鼎立局面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图表
名称
时间 交战方
官渡之战 200年 和刘备
结果
袁绍 失败
曹操 失败
影响
北朝
魏
东 汉
三 国
蜀
吴
十六国
北
东 魏
北齐
西 晋
南魏 北
朝
西
北周
魏
隋
东晋
宋齐梁陈
南朝
中考说明: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三国 东晋和十六国
西晋 南北朝并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
北朝
魏
东 汉
三 国
蜀
吴
东
北齐
十六国
北
魏
西 晋
南魏 北
西
北周
魏
隋
朝
东晋
宋齐梁陈
南朝
本单元主要特点:政权分立——政权更迭频繁 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初中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复习课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中考说明、课程标准和学科能力标准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中考说明、课程标准和学科能力标准
中考 说明 课程 标准
学科 能力 标准
赤壁 三国鼎立 之战 局面
知道 知道三国 赤壁 鼎立局面 之战。 的形成。
三国鼎立知识点归纳
背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景 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基础。 三国
鼎立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形 成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
一、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复述 赤壁 之战 (1)
观察“三 国鼎立 图”,认 识三国鼎 立局面的 形成(2)
两晋南 北朝的 更替
知道两 晋南北 朝的更 替。
知道两 晋南北 朝的更 替(3)
人口的南迁 和江南地区 的开发
初步了解人 口的南迁和 江南地区的 开发。
认识魏晋南 北朝时期人 口的南迁和 江南地区的 开发(2)
北魏孝文帝改 祖冲之 革及其意义 的数学
观察图片: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 因有哪些?
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知识点归纳 客
观
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作物 原
(麦、菽)。
因
江 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主
南
江南地区社会稳定,战争较少。
观
经
南北人民共同劳动。
原 因
济 的 表现 农业:粟、麦、菽的种植在南方得到推广;
开
商业城市:建康是南朝四个政权的都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承秦汉, 下启隋唐。
虽然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但 各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文化和 科技得到很大发展,为隋唐的兴盛 奠定了基础。
单元特征: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一、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1.单元特征 2.时间线索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任务一:设计政权更替示意图——把握时空概念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民族交融
文
政治:整顿吏治;
帝 措施 经济:分配土地,发展农业;
改
迁都:迁都洛阳,改鲜卑旧俗。
革
北魏政治和经济得到发展; 作用
促中进考北说方明民:北族魏交孝融文帝改革极其意义(3)
一、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1.单元地位——承上启下 2.时间线索 3.知识点
(1)三国鼎立——政权分立
(2)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 (3)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所以,在复习课时教师就应该明确本单元需要掌 握的内容,便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难点: 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教学过程
一、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综合探究历史问题
一、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1.单元地位
单元地位 第三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涉及课程:
第13课 三国鼎立 政治 政权分立
第14课 江南的开发 经济 江南的经济得到开发
第1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
第16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文化
科技进步, 艺术大放
异彩
单元地位
单元综述
(1)“青梅煮酒论英雄”,比一比谁知道的三国人物最多。
(2)你学习和认识三国的途径除了历史课之外,还有哪些(可多选)( ) A.史书《三国志》 B.小说《三国演义》C.游戏“三国杀”D.电视剧《三国演义》 E.戏曲 F.听书《品三国》G.其他
(3)不知你是否发现,小说《三国演义》和史书《三国志》记载有很多的不同 如: A.“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杰作,但实际上是孙权的功绩 B.“怒鞭督邮”的是刘备,小说把这件事安到张飞身上,用来刻画张飞嫉恶如仇、 性格暴烈的特点 C.小说用“温酒斩华雄”表现关羽的勇猛,但史书记载斩华雄的是孙权的父亲孙 坚 D.“过五关斩六将”“空城计”都是虚构的,前者为了塑造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和 勇猛,后者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临危不惧和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 侯… …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 者… …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 …隋朝 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由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不能把历史文学作品内容当做真实的历史
(4)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京剧中是以白脸(白 色表示奸诈)出现。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为曹操做一张名片。
姓名:曹操 朝代:三国 评价:乱世奸雄,乱臣贼子
姓名: 朝代: 评价:
汉姓、与汉人通婚
革
北魏迁都洛阳
习俗上:禁胡服、穿汉服;说汉话;通婚;
经济上:畜牧业 农业生产
汉族人民接受少数民族的食物、用具
汉族人民接受少数民族乐器、歌舞
民族交融:民族之间相互影响,是民族之间在经济、 政治、文化和生活习惯上密切联系交往的过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