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十一五”规划三项指标为何没有完成
强化“三项”建设 实现“十一五”规划
强化“三项”建设实现“十一五”规划
孟钰
【期刊名称】《活力》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历史的新高度、开放的新视野、发展的新观点、和谐的新理念、战略的新全局出发,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关键在党的领导。
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切实为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总页数】1页(P17)
【作者】孟钰
【作者单位】中共宝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3.393
【相关文献】
1.为实现"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新蓝图而奋斗——在实施江苏省"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暨省档案馆新馆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J], 韩杰
2.强化执行力保证《"十一五"规划建议》目标全面实现 [J], 景士文
3."十一五"规划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将加大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J], 马丽
4.强化五种意识实现五大转变--关于外研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J], 李
朋义
5.狠抓"三个保障"强化"三项建设"实现行业科学发展"三大目标"——河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在总结大会上的发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王敏
1.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政治依据
(1)从国家性质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从政府的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坚持对人民负责为工作原则。政府职能的履行是由政府性质决定的,是政府性质的体现。
(2)途径: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例如,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推行____________。
(3)意义: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__________,也有助于政府不断__________。
【重点突破】:(深入理解重点知识)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高中政治《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政治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考点梳理。
二、观点识别
三、自我检测
二、教学目标
【考点解读】: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2.我国政府的作用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①增强政府的科学执政意识 ②提升政府为市民服务的能力 ③增加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点评]解答有关政府的试题,必须明确设问的主体,合理区分政府、公民、党、人大和政协的相应行为。
2、(2011•浙江卷]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 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30•【字号】镇政发[2011]13号•【施行日期】2011.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镇政发〔2011〕13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附件: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篇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第一章“十一五”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第二章“十二五”处于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第三章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发展目标第二篇创新引领新发展第四章建设创新型城市第一节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节提升城市服务创新能力第三节提升人才支撑创新能力第五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节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第四节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五节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第六章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一节提升“引进来”水平第二节增强“走出去”能力第三节实现开发区发展新跨越第七章增强体制机制活力第一节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第三节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四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第三篇打造山水花园新城市第八章加快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第一节构建开放式空间发展格局第二节彰显“山水花园”城市形象第三节加快城市内涵品质提升第四节大力发展城市服务经济第九章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一节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第二节加快辖市中心城市发展第三节推进“三新”示范建设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十章建设绿色生态镇江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第二节强化环境保护第三节推进绿色发展第十一章构筑现代化区域大交通第一节完善现代化交通路网体系第二节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第三节提升港口发展水平第四节进一步发挥内河航道作用第四篇建设幸福和谐新镇江第十二章提升民生幸福第一节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第二节促进充分就业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节建设健康城市第五节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第六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第十三章完善社会管理第一节建设智慧镇江第二节保障公共安全第三节加强人口管理第四节建设精神文明第五篇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第十四章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第一节构筑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第二节落实差别化发展政策和管理第十五章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第一节明确四类功能区域第二节提升沿江发展水平第三节做强东部产业经济板块第四节强化西部资源整合第五节拓展南部发展空间第十六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第六篇奋力实现现代化新蓝图第十七章加强政策调节第十八章实施重大工程第十九章强化规划实施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镇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创新图强、跨越发展,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日在小孟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镇长孙恒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加快转型升级,拓宽思路谋发展的五年,也是经济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五年。
五年来,全镇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决策下,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围绕全面建设“经济主导工业化、农业生产产业化、各项要素城镇化”的现代化新小孟的奋斗目标,以做好计生和稳定工作为前提,以抓好队伍建设为保障,紧紧抓住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三个重点,发扬“团结、苦干、创新、跨越”的小孟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
全镇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经济指标快速攀升。
2010年,完成两税地方收入1300万元,年均增长x%;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3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x亿元,是“十五”时期的x倍。
规模工业销售收入5.67亿元,利税9324万元,分别增长72.9%、81.92%。
全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企业迅速发展。
市外国内资金3.2亿元,外资1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200万美元;新增限额服务业x家;新上过亿元项目x个,过5000万元项目x个,签约过亿元项目x个。
各项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
——突出园区平台建设。
我镇经济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和镇机械工业园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机械加工产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支撑小孟经济的企业群体正在崛起。
永华机械、育达X光机、科大鼎新、鑫旺机械、弘诚金属、金泰金属等项目建设,跨出了外引内联、提质增量的坚实步伐。
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对外招商引资,培植壮大了机械加工产业链,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_十一五_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对策与战略摘要: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本文考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变动趋势,重点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状;问题;调整;展望Abstract: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dominant f actor for the growth mode,and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relies on th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is essay reviews the developing status quo and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analyses with emphasi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makes a prospect on tactical choices concern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for China.Key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status quo;problem s;adjustment;prospect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因此,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五”时期(2001~2005年)是本世纪前20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行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9.5%,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7个百分点,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标志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2004——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
2004——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2004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比较平稳。
主要表现:一是各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下降。
据调度统计,去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136102人,比上年减少3291人,下降2.4%。
二是一些事故多发领域死亡人数明显减少。
其中,煤矿事故死亡6702人,比上年减少293人,下降4.2%;百万吨死亡率为4.17,下降16.6%。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4853人,下降4.4%。
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减少112人,下降4.7%。
三是部分地区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新疆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
2005年全国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情况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普遍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逐步稳定、持续下降、最终实现根本性好转的发展周期。
在工业化加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3000美元快速增长的特定时段区间,生产安全事故也相应较快上升,并在一个时期内高位波动。
这个阶段称为事故“易发期”。
我国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安全生产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安全发展任重道远。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7945起(平均每天1994起),死亡126760人(平均每天死亡347人,每小时14.47人),同比减少75628起、9995人,分别下降9.4%、7.3%。
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12826起,死亡15396人,同比减少1878起、1101人,分别下降12.8%、6.7%。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发生3341起,死亡5986人,同比减少300起、41人,分别下降8.2%、0.7%。
1、重大事故情况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539起,死亡9690人,同比减少143起、727人,分别下降5.3%、7.0%。
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500起,死亡2049人,同比减少38起、109人,分别下降7.1%、5.1%。
“十一五”规划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五年建成铁路新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5亿千瓦,其中水电9601万千瓦、核电384万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煤炭、钢铁、水泥、焦炭产能。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推进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为抓手 实现创新发展——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玄兆辉
第二 ,科技进 步为经济增长做 出了显著贡献。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了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劳动和科技
三个要素的相对关系。采用 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的方法进行测算 ,2 1 年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00 了 4. 91 %,有力地促进 了我 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 ,企业 自 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幅提 高。企业引进 国外技术经费支 出与全部 内部研发及技术引进经
重点关 ●
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 、高成长性特征 ,高技术产业 比重的提高表明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
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五是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活动人员 以及 R D科学家工程师总量三项指标 的提出体 &
现了 “ 十一五”期间政府对科技人才 的重视 ,目的在于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创新人才队伍 ,为建设 创新型国家奠定科技人才基础 。
记者 : “ 十一五”科教规划目标的总体 实现情况如何?
玄兆辉 :规划纲要颁布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科技事业飞速发展。到 2 1 年 00
底 ,国家 “ 十一五”科技规划提出的 9 项指标中,共有 6 项实现了预期 目 ,占23 标 /;但有 3 项指标未能实 现预期 目标 ,分别是 R DG P & /D 、科技活动人员总量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 。与 “ 十
“十五”四大未完成指标凸显我国发展“瓶颈”
3 、研 发投 入 没有达 到 15 .% , ,
【 指标]2O 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 占国 内生产总值 的 比例提高到 15 O5 . %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
技术进步加快。 占国内生产总值 13 .%。 ‘
[ ]刚刚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 出 26 亿元 ,仅 完成 05 37 [ 点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宏观经济研 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这一指标没有完成表 明全社会科技投入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范维唐院士在会上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表示一定做好工作 , 争取圆满完成 国家能
源办交托的研究任务。在发言中,他也介绍了煤炭行业 的生产形势以及对当前能源形势的分析。 中国国际工作咨询公 司副总经理、项 目工作组副组长邱志明也在会上作了讲话 ,表示一定会全力以赴做
好协同工作 ,争取出色完成任务。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长兼秘书长、专家组组长鲍云樵作了 “ 目设计及实施计划”的发言。他提出课题 项 内容包括五大部分 ,政策框架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1 个专题 。参加该项研究的专家包括经济 、能源、环境、 5 安全 、能源贸易 、能源运输以及财税等广泛专业领域 ,总人数将达 7 人。 O 该项 目从 20 年 1 月 1 启动 ,将历时半年多时间,到 20 年 8 05 2 4日 06 月完成全部任务提交最终报告。在
研究过程中,将陆续提交分阶段和分专题的研究成果 ,以便及时向上反映。
“ 五,大 完 指 凸 我 国发 展 “ 颈 " 十 , 未 成 标 显 四 瓶
盘点 “ 十五” ,五大类 4 多项数量指标基本实现,但耕地保有量 、污染物排放、研发投入比、高中入学 o
小崔说会:十一五目标到底完成的如何?
小崔说会:十一五目标到底完成得如何3月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作了接近两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果不计入鼓掌时间,平均每分钟念了约167字。
之所以提及字数和语速,因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里要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还要谈谈2011年的工作任务,篇幅自然要比往年稍大一些。
欣慰的是,此次回顾和展望的部分,比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具体一些,再结合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2010年的统计公报和十一五成就系列报告,让我们有机会看看十一五目标到底完成得如何、政府工作报告里披露了多少。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两个标准,一是预期性目标,即国家期望实现的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二是约束性目标,即强化了政府责任的目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实现。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有22个,其中14个预期性目标,8个约束性目标。
我们来分别看一下他们到底完成得如何。
先看预期性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
十一五的目标是年均增长7.5%。
据政府工作报告披露,过去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
十一五的目标是年均增长6.6%。
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披露这一指标的实际表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过去五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6%。
虽然也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但由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看来劳动生产率还有待提高。
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没有完成。
十一五目标是2010年达到43.3%,五年累计提高3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因五年累计只提高2.5个百分点。
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3%。
4、服务业就业比重没有完成。
十一五目标是2010年达到35.3%,五年累计提高4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这一指标没有完成,但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等都没有披露2010年的实际值。
“十一五”约束性指标须确保 GDP成预期性指标
“十一五”:约束性指标须确保 GDP成预期性指标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已经拿到厚达90页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很多代表发现:污染物排放、耕地保有量等在“十五”期间没有完成任务指标,在“十一五”期间可能要成为约束性指标。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今天介绍说,根据《规划纲要(草案)》,“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有22个,这些指标首次被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其中的约束性指标涉及人口总量控制、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耕地保有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8个方面。
一些代表注意到,传统的硬指标GDP此次在草案中只是预期性指标。
温家宝总理在4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解释,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
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马凯说,把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是历次规划中的首次,这种区分有利于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有利于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需要履行的职责,有利于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体系。
马凯称,对政府必须履行职责的领域,比如说能源消耗要降低、污染排放要减少、耕地保有量不能突破、社会保障覆盖率要提高等属于政府职责的硬指标,必须进行考核,这样做可以避免盲目地追求GDP、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
《规划纲要(草案)》中这样表述被马凯称为“体现政府职责的硬指标”的约束性指标:“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
”有专家称,这是“法律效力”一词首次明确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纲要的文字表述中。
201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在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葛红林(2011年3月30日)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扎实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4255.4亿元,扣除灾后重建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增长11.7%、15.1%。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受到国家充分肯定。
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别列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和第一名。
一、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工业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0.1亿元,增长23.6%,新增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3户,完成工业投资130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84亿元。
一汽丰田、神钢挖掘机等182个项目竣工投产;彭州石化、一汽大众二期等143个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重汽王牌等95个项目开工建设。
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0亿元。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民营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5.2%。
服务业持续提升。
2011年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011年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这主要是: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08年下半年起明显下滑,到2009年第一季度下降到谷底,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扭转了下滑趋势,开始逐季回升,走出了一个标准的V字形反转,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
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目前,总体上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总体上也缺乏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
与此同时,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又面临就业压力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约。
不仅一些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三、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
一方面,从劳动力供求总量看,一定时期内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也还很大。
另一方面,在就业上又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用工短缺情况。
2010年新春伊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就出现了“用工荒”问题。
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
一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很大;二来,农业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尚不健全,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不足;三来,粮食连续6年实现增产,粮食生产基数不断提高,农业种养的比较效益又偏低,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亦较大,粮食持续增收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都在加大;四来,农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还很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保护耕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等。
现有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现有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作出了新的部署。
五年规划中的指标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量化体现,也是引导落实发展理念的重要工具。
设计好新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对于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要求必须对原有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本报告试图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变化的角度分析现有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社会差距以及指标类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为“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和具体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十四五”规划“十三五”业已过半,研究和制定“十四五”规划已经提上日程。
设计好新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对于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本报告试图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变化的角度分析现有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的设计提供政策参考。
一、五年规划中的指标体系是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的重要体现经过长期的实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定①和实施,已经成为落实发展战略和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手段。
而由中央政府层面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站在国家层面对全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总体布局,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②。
“纲要”中的指标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量化体现,更是引导落实发展理念的重要工具。
从历次“纲要”来看,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多数都可以在指标体系中找到对应指标,而且指标体系也会随着发展理念的变化而变化。
如,“十三五”规划强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因而在指标体系中专设“创新驱动”指标模块,比“十二五”规划多设立了3项与创新相关的指标;同时,为了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指标体系设立了1 0项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比“十二五”规划多两项,而且更加详细。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解析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解析贾文涛〃武汉,2012.3.273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自2010年5月19日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以来,《规划》议题三上部长专题会、三上部长办公会、三上国务院、六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历时一年零十个月,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规划》的批准实施,正式拉开了新一轮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大幕。
与2010年实施到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相比,本轮《规划》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给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其重要性、权威性、严肃性由此可见。
《国务院关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国函﹝2012﹞23号,以下简称《批复》)明确提出:“涉及土地整治活动的相关规划,应与土地整治规划做好衔接,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规划》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土地整治总体战略,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耕地2400万亩等一系列目标,全方位描绘了我国“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的宏伟蓝图。
《规划》作为指导全国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既是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的基本依据,也是大规模建设和保护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编制背景背景一:土地整治本身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十余年来,我国的土地整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1999年实施的《土地管理法》提出“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后来陆续出现了很多概念,如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土地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整治、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甚至不同的概念在中央文件里同时出现,造成了概念和理解上的混乱。
编制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我们必须首先在概念上进行统一——我们选择了“土地整治”。
从土地开发整理到土地整治,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变更,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11.3.8人民日报
财政部长谢旭人在人大记者会上解读财政政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最突出位置本报记者崔鹏《人民日报》(2011年03月08日04 版)3月7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了主题为“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记者会。
积极财政政策要注意把握五个重点2011年财政预算赤字同比减少1500亿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会上表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国政府在全面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
目前,世界经济尽管在逐步复苏,但是复苏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还存在。
我国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还需要必要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近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加了公共投资,有不少在建项目还需要继续增加投入。
今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计划地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这些都需要加大财政投入。
谢旭人说,今年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包括: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调整有关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以及引导居民的消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谢旭人表示,虽然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方面也要体现当前宏观调控的核心要求,尤其是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在财政收支的安排上也体现这样的要求:2011年,财政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预算赤字比去年减少1500亿元。
全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去年是2.5%,今年可望进一步下降到2%左右。
中央财政支出2/3用于民生集中力量做一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中一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及研究制定一些财政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公告2011年第9号――关于“十一五”时期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公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公告2011年第9号――关于“十一五”时期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11.06.07•【文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公告2011年第9号•【施行日期】2011.06.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公告(2011年第9号)“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
五年来,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对新疆另行考核外,全国其他地区均完成了“十一五”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有28个地区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目标较多的十个地区分别为:北京(超额32.95%,下同)、天津(5%)、山西(3%)、内蒙古(2.82%)、黑龙江(3.95%)、福建(2.81%)、湖北(8.35%)、广东(2.63%)、重庆(4.75%)、云南(2.41%),其中北京、湖北、天津分别超出目标6.59、1.67、1个百分点。
附件:“十一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附件:注:西藏自治区数据由西藏自治区政府提供。
“十五”四大指标未完成凸显中国发展“瓶颈”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经济视角
页码: 9-10页
主题词: “十五” 中国发展 “瓶颈” 凸显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十一五”期间 经济社会发展 耕地保有量 污染物排放 数量指标
摘要:盘点“十五”,5大类40多项数量指标基本实现,但耕地保有量、污染物排放、研发投入比、高中入学率等4项指标却没能完成。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十五”没有完成的任务凸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成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德水回应“十一五”规划三项指标为何没有完成
2011年03月06日10:47:02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3月6日上午10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举行,主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陈锡文、李德水、王金祥、王钦敏、杨凯生、王文彪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德水]关于“十一五”规划有些指标没有完成的问题,我真要好好评价一下,“十一五”规划从总体上看,“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胜利完成了,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这句话,其中有许多指标远远超过了预期。
我认真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里面,主要指标一共列了23项,表上是2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一共是23项,其中约束性指标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了。
预期性指标14项,总理昨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有3项没有完成,哪3项呢?1.服务业增加值;2.服务业的就业比重;3.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这三项指标没有完成。
究竟差多少呢?我谈谈我对这三个指标和已经完成了的约束性的指标怎么看。
第一,我讲约束性指标,就是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十一五”规划设定的目标,五年累计下降20%,我们最后的执行结果,累计下降19.1%。
规划里面提的是20%左右。
大家要看到这两个字,很多指标是没有“左右”的,这个指标有“左右”,19.1%是不是在“左右”范围内?从我们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误差、允许的范围,应该说是完成了。
如果不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们本来可以完成得更好一些。
面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出台了4万亿投资的一揽子计划,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基础设施项目,它必然会比较多的消耗能源,凡事总是有得有失。
由于这些重大举措,使我国经济避免了大起大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并且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准备了后劲。
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企稳回升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应该说,功不可没,我们是大得小失,对这个问题应该做一个公正的评价。
、
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十一五”规划是43.3%,2010年达到43.0%,差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的服务就业比重也是没有完成的,虽然没有完成,只是0.3个百分点,再加上这是预期性的目标,而且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们2008、2009年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二产比重上升挤占了三产的比重,这也正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希望我们三产今后能够加快发展。
第三,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总理说没有完成的,规划目标达到2%,2010年实际达到的是1.8%,这是预期目标,但是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说几句话,2007年的时候,全世界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是2.2%,多数国家平均水平是2.45%,美国是2.67%,日本是3.44%,我们“十一五”期间这个比重从1.3%提高到1.8%,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来的是,2015年达到2.2%,也只是相当于全世界2007年的平均水平。
这与我国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也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国际竞争的核心问题也是科技创新水平的竞争。
奥巴马在1月26日发布的《国情咨文》中讲的第一条是就业,
接下来就是强调,我们要鼓励创新。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尽快提高这个比重,加大投入。
但是,即便经费落实了,如何使用也是一个大问题。
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把经费都安排了,预算有了,但是到了年底完不成。
另外我想跟大家说两个“第一”,中国现在有两个世界第一。
一个是研发人员,到2009年年底,我们有318.4万人研发人员、科技人员,这是世界第一,超过美国。
近年来我们科研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但是这些论文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的100位之后,我们必须尽快改革我国的科研体制和对科研人员的评价考核机制,让我们宝贵的科研资源能够出更多有用的成果,绝不能以发表多少论文去论英雄,要使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