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说明书
(完整版)阿帕替尼说明书
![(完整版)阿帕替尼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03d879f6c85ec3a87c2c59a.png)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商品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英文名称: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拼音全码:JiaHuangSuanAPaTiNiPian(AiTan)【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甲磺酸阿帕替尼。
【成份】化学名:N-[4-(1-氰基环戊基)苯基]-2-(4-吡啶甲基)氨基-3-吡啶甲酰胺甲磺酸盐【性状】本品为片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规格型号】0.25g*10s【用法用量】本品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推荐剂量:850mg,每日1次。
服用方法: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
疗程中漏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能补充。
【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资料为确定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及其近似发生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由于临床试验的条件变化大,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个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个药物的临床试验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也可能不能反映临床中的实际发生率。
有关甲磺酸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信息主要来自一项3期、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267)。
受试者均为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试验中排除了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织)体力状态评分为2分及以上患者、有胃肠道出血倾向的患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尿蛋白阳性患者、胆红素≥1.25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4周内进行过大手术伤口未愈合的患者。
176例患者服用本品850mg qd治疗。
72%的受试者接受了2个周期或以上的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
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不良反应(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 AE3.0判断)发生率分别为92.05%和71.43%,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1.7%和24.18%。
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使用说明
![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bccb34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a.png)
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用法用量:本品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推荐剂量:850mg,每日1次。
服用方法: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
疗程中漏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能补充。
注意事项:特别出血:VEGFR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有可能增加出血的危险。
在阿帕替尼的2、3期临床研究中,排除了有胃肠道出血倾向的患者,未发现艾坦相对安慰剂组明显增加出血的风险。
但仍应提醒临床医生用药时密切关注。
对合并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应常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率(INR),并注意临床出血迹象,一旦发生出血迹象,应及时停药。
对于重度(3/4级)出血的患者,建议暂时停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重度(3/4级)出血,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参见:用法用量),如不良反应仍持续,建议停药。
凝血功能异常(APTT>1.5×ULN或INR>1.5)的患者未被纳入阿帕替尼临床研究中,因此尚不明确本部分人群使用阿帕替尼的风险。
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应慎用艾坦,服用艾坦期间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率,一旦出现严重(3/4级)异常,建议暂停用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严重(3/4级)异常,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参见:用法用量),如不良反应仍继续,建议停药。
心脏毒性:临床研究中观察到服用阿帕替尼可能会引起心电图异常,包括QT间期延长或窦性心动过缓。
应慎用于已知有QT间期延长病史的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或者有相关基础心脏疾病、心动过缓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用药期间应注意严密监测心电图和心脏功能。
如发生3/4级不良反应,建议暂停用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3/4级不良反应,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
如不良反应仍继续,建议停药。
对于出现3-4级心功能不全或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建议停药。
肝脏毒性:临床研究中观察到服用阿帕替尼可引起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或总胆红素升高。
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效果观察
![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3a7e12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f.png)
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效果观察朱双媚;孙晓南【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予阿帕替尼口服治疗(500mg/次,1次/d),直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第4周评价疗效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随访至患者疾病进展或病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完全缓解(CR)0例(0.0%);部分缓解(PR)5例(22.7%),疾病稳定(SD)14例(63.6%),疾病进展(PD)3例(13.6%).22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5(2.0,12.3)个月.不同年龄、疗效评价的患者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情况、PS评分、转移灶数目的患者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期间出现疲劳17例(77.3%),血压升高12例(54.5%),蛋白尿6例(27.3%),手足综合征7例(31.8%),骨髓抑制8例(36.4%),口咽黏膜炎5例(22.7%),血小板减少伴上消化道出血1例(4.5%);仅1例患者为Ⅳ度不良反应,其余均为Ⅰ~Ⅲ度不良反应,患者耐受良好.结论阿帕替尼对二、三线药物化疗失败晚期肺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3页(P167-169)【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肺癌;疗效;不良反应【作者】朱双媚;孙晓南【作者单位】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放疗科;丽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肺癌居首位[1]。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经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低于15%[2]。
对于无驱动基因的晚期肺癌,一线标准治疗采取含铂类两药联合化疗,但仍有很多患者对化疗药或靶向药耐药而需更换方案[3]。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d0b6af59b6648d7c0c74669.png)
阿帕替尼(阿帕替尼在结直肠癌中的Ⅱ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但未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目前尚无阿帕替尼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应用方面大型的研究结果报道。
本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关于阿帕替尼在治疗肿瘤甚至某些非肿瘤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是一种有前途的口服小分子抗肿瘤新药,研究已证实该药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且该药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出其在胃癌、乳腺癌等肿瘤中可观的疗效及生存获益)1.适应证阿帕替尼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且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时一般状况良好。推荐剂量用法阿帕替尼850 mg qd,口服,餐后半小时以温开水送服。2.注意事项:对于体力状态评分ECOG≥2、四线化疗以后、胃部原发癌灶没有切除、骨髓功能储备差、年老体弱或瘦小的女性患者,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提高依从性,可以适当降低起始剂量,先从500 mg qd开始服药,服用 1~2周后再酌情增加剂量3.作用机制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2),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竞争性结合该受体胞内酪氨酸ATP结合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抑制VEGFR-2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后的信号传导,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VEGFR-2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在调节细胞有丝分裂、血管生成及增强VEGF的弥散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VEGFR-2被认为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 .VEGFR-2当被VEGF激活后,其羧基末尾及激酶插入区域发生自动磷酸化,从而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以及随后的细胞增殖、迁移、弥漫及内皮细胞存活效应。
阿帕替尼通过与VEGFR-2结合,来竞争性抑制VEGF与VEGFR-2结合及后来的VEGFR-2自动磷酸化,从而发挥强有力的抗肿瘤作用.推荐阿帕替尼Ⅲ期临床研究的剂量为850 mg qd4.常见的不良事件(AE)包括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和非血液系统(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乏力、食欲减退和腹泻)。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晚期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晚期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c32ecdccfc789eb162dc82c.png)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狀(%)]
组别
狀
研究组
21
完全缓解 5(23.81)
部分缓解 11(52.38)
稳定 4(19.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展 1(4.76)
总有效 16(76.19)
对照组
21
1(4.76)
8(38.10)
5(23.81)
7(33.33)
9(42.86)
犘
<0.05
116
2019年12月第23期
体内的药物毒性,增强血药浓度,进而提升药物的抗癌活性。
癌的疗效和安 全 性 比 较 [J].中 国 肿 瘤 临 床 与 康 复,2018,25
但是,替吉奥的半衰期相对较短,容易诱发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等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对抗癌效果产生影响。甲磺酸阿帕
(10):12411243. [2]李春杏,高玲燕,郑 丽,等.阿 帕 替 尼 对 晚 期 实 体 恶 性 肿 瘤 疗
率为76.19%(16/21);对 照 组 出 现 1 例 完 全 缓 解,8 例 部 分 缓解,临床总有效率为42.86%(9/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0.61)年;研究组有患者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为 17~76岁,平 均 (50.53±5.68)岁,病 程 0.4~9.0 年,平 均 (3.39±0.57)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具
头颈部肿瘤主 要 包 括 3 大 部 分,如 耳 鼻 喉 科 肿 瘤、颈 部 肿瘤,以及口腔颌面部肿瘤等[1]。由于该部位的肿瘤具有高 发病率和多样性,随着疾病的恶化,容易出现局部复发、远处 转移等临床表现,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2]。为
H20140103),每次850mg,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甲磺酸阿帕替尼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甲磺酸阿帕替尼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099d73dfab069dc512201bb.png)
甲磺酸阿帕替尼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文献,总结甲磺酸阿帕替尼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出血、乏力、消化系统损害等。
通过对阿帕替尼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总结,为临床医生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对策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阿帕替尼)是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度选择性抑制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通过与VEGFR-2结合,阿帕替尼能够抑制和阻断VEGF/VEGFR-2的结合与VEGFR-2的自身磷酸化。
本文主要就阿帕替尼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并讨论其对策,现总结如下。
1 高血压阿帕替尼的副作用中,高血压是最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40%[10-11]。
阿帕替尼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减少、血小板分泌前列环素(PGI2)下降、引起毛细血管密度下降,导致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1],此外,晚期肿瘤患者精神压力大,引起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和小动脉收缩等,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
因此在阿帕替尼治疗过程中,应全程监测血压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2 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通过竟争细胞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损害了真皮的血管及其修复过程,残留在皮肤组织中的药物过量导致黏膜受损有关[2]。
手足综合征多在服药后3周左右发生,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出现手足综合征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4% [16]。
主要表现为手足的麻木感、烧灼感、红斑肿胀、皮肤变硬、起疱以及脱屑,具有手指或足趾弯曲部位皮肤角化的特征,通常为双侧性,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足底,受力区往往症状更为显著。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5例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5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d637e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6.png)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21Mar,25(3)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5例刘飞1,赵文英2,陈小雪1作者单位:1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安徽池州247000;2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安徽芜湖241000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708085MH202)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中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单药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或联合化疗方案的51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近期疗效及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45例病人可评估疗效,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5例和进展(PD)18例,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6.67%和60.0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4个月,中位总生存(OS)7个月;不良反应有高血压(44.44%)、蛋白尿(31.11%)、手足综合征(26.67%)、胆红素升高(22.22%)、转氨酶升高(20.00%)及胃肠道反应(11.11%)等,大多为1~2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针对晚期恶性肿瘤应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病人能够耐受,安全性高。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疗效;安全性Treatment of45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 with apatinib mesylateLIU Fei1,ZHAO Wenying2,CHEN Xiaoxue1Author Affiliations:1Department of Oncology,Ch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Chizhou,Anhui,247000,China;2Department of Oncology,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Anhui,24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patinib mesyla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Meth⁃ods51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August1,2017to July31,2019in Ch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They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 drug apatinib mesylate,or combined chemotherapy.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urvival status were evaluated,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observed.Results45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curative effect.There were no CR cases,12PR cases,15SD cases and18PD cases.ORR and DCR were26.67%and60.0%re⁃spectively.The median PFS was4months and the median OS was7months.Adverse reactions included hypertension(44.44%),protein⁃uria(31.11%),hand-foot syndrome(26.67%),bilirubin elevation(22.22%),transaminase elevation(20.00%),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11.11%),etc.Most of them were1-2levels,and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Conclusion Apatinib mesyl⁃at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The patient can tolerate.Key words:Apatinib mesylate;Neoplasms;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Efficacy;Safety甲磺酸阿帕替尼于2014年10月被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用于三线及以上治疗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以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1]。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93002c97cd184254b3535eb.png)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肿瘤发生、发展离不开新生血管形成,而不断增生的新生血管更加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VEGF/VEGFR)信号通路则是诱导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同时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在胃癌及其他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逆转耐药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关键词】阿帕替尼;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临床试验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基础及临床试验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就阿帕替尼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1.抗肿瘤作用机制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高度选择性抑制细胞内VEGFR-2 的ATP结合位点,从而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1],并且通过与VEGFR-2结合,阿帕替尼能够竞争性抑制和阻断VEGF/VEGFR-2的结合与VEGFR-2的自身磷酸化,同时也能阻断下游细胞外信号相关的激酶磷酸化进而发挥强效的抗肿瘤作用[2]。
2.临床前期研究Tian等[1]发现阿帕替尼能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从而阻断大鼠主动脉环的出芽;同时,在人肺癌、胃癌、结肠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中,阿帕替尼单用或与多种化疗药物联用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
Lin等[3]发现阿帕替尼对于VEGFR-2、p-VEGFR-2和VEGF过表达的胃癌细胞株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也可以显著抑制该类细胞株VEGF的自分泌,并且在该类细胞构建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6a56d0ada38376bae1fae89.png)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4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阿帕替尼500mg/日至750mg/日口服,直至患者病情进展。
结果:2月评估PR为7例,为15.2%,SD为25例,为64.1%,疾病总控制率为81.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皮疹、心悸、手足综合征、纳差、腹泻、乏力,但均能耐受,较为轻微,为Ⅰ级或Ⅱ级。
结论:阿帕替尼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毒副作用轻微,安全、有效。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阿帕替尼【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082-01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发现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其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1]。
我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运用阿帕替尼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腮腺癌软、组织肉瘤等)晚期恶性肿瘤46例,观察临床疗效,分析相关不良反应。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6例,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28例,女性16例,其中消化道肿瘤26例,非小细胞肺癌8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3例,软组织肉瘤1例,腮腺癌1例,ECOG评分为0~2分,血常规、肝肾功、心脏等情况综合分析,无使用禁忌症。
1.2 方法所有患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750mg/日,每日服用1次,直至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如500mg/日,不能耐受者减量为250mg/日,750mg/日者减量为500mg/日、250mg/日或暂停。
阿帕替尼介绍
![阿帕替尼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db1f7550b4e767f5bcfce45.png)
3.8
3.4
注:*,50mg/kg剂量下,对人胃癌SCG-7901抑瘤率为39.3%;#,临床推荐剂量850mg
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本品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窗。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试验总结
对VEGFR-2(KDR)具有专属选择抑制活性 单用在胃癌、肠癌、肝癌、肺癌等移植瘤模型上有显著的抗肿瘤疗效 联用细胞毒类药物如奥沙利铂、5-Fu、多西他赛、阿霉素能明显增加
IC50(nM) 阿帕替尼
70 2 -537 420 ->10000
Hu-Lowe DD, Zou HY, Grazzini ML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8 Nov 15;14(22):7272-83.
阿帕替尼对VEGFR-2高表达细胞株作用强
阿帕替尼对不同受体酪氨酸激酶高表达的细胞株和转染细胞株的作用
60% 88.1%
与L-OHP、5-Fu、ADR或DCX联用,药效都明显增强。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联合用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
阿帕替尼与DCX联合应用对人NSCLC裸小鼠移植瘤的疗效
与多西他赛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
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 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
2007年4月经CFDA批准,获得临床研究批 件(批件号2007L00842)
阿帕替尼研发历程
药理毒理 获得I期临床批件 研究开始
获得II/III期临床批件
II期(胃癌)研究完成
获批上市
2004 2006.2 2007.4 2007.5 2008.8 2009.5 2009.6 2010.3 2010.10 2011.1 2011.5 2013.5 2014.10
观察胃癌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致手足综合征和护理
![观察胃癌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致手足综合征和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04622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74.png)
观察胃癌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致手足综合征和护理【摘要】目的:探析对因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印发手足综合征胃癌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确诊为胃癌且应用阿帕替尼片治疗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做评估,分析护理措施的价值。
结果:相对于干预前,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疼痛评价分数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后出现手足综合征胃癌患者应保持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调整患者心态并缓解疼痛症状,从而保障整体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胃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手足综合征;护理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常用于治疗注入肺癌、乳腺癌、胃癌等患者的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其用药机制在于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自身的络氨酸激酶活性来达到阻断生成肿瘤血管的效果。
有研究[1]显示相对于同类药物如舒尼替尼、瓦他拉尼等药物,其活性与安全性均有显著优势。
甲磺酸阿帕替尼用药期间可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从发生率及威胁性而言以手足综合征引起临床重视,有典型症状会造成患者生理、心理负担并对治疗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病情反复。
有鉴于此本院对因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后出现手足综合征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缓解不良情绪和疼痛感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确诊为胃癌且应用阿帕替尼片治疗患者30例。
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0~60岁件,平均(56.64±5.14)岁。
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出现手足综合征。
1.2方法心理护理:在患者用药前告知甲磺酸阿帕替尼的临床价值、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式,使患者明确手足综合征虽然会引发不适但并无生命威胁,通过适当及时的治疗能够逐渐控制症状并愈合。
阿帕替尼
![阿帕替尼](https://img.taocdn.com/s3/m/c1e2077e58fafab068dc0209.png)
III期(胃癌) 研究完成
Pre-clinical
Phase I
Phase II
Phase III
2
目 录
临床前研究
Ⅰ-Ⅲ期临床研究
安全用药
3
目 录
临床前研究
Ⅰ-Ⅲ期临床研究
安全用药
4
药物简介
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O N H
N
CN
商品名称:艾坦®
分子式:C25H27N5O4S
小鼠
ig.
单次给药, 2.5 g/kg
大鼠
ig.
急性毒性试验
比格犬
ig.
单次给药, 雄犬1575、2363、 3545 mg/ kg; 雌犬1050、1575、 2363 mg/ kg
17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长期毒性:
1. 大鼠长毒实验(5、15、50 mg/kg/天),连续给药26周。 本品无毒性反应剂量为5 mg/kg(雌)、15 mg/kg(雄);
18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遗传毒性: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染色体 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显示本品无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SD大鼠于妊娠第6~15天灌胃给予本品16 mg/kg/天,有一定程 度
8
阿帕替尼单药在临床前移植瘤模型的药效
阿帕替尼对人胃癌SCG-7901裸小鼠移植瘤的疗效
*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阿帕替尼单药的药效明显,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9
阿帕替尼单药在临床前移植瘤模型的药效
药效模型 人胃癌SCG-7901 人结肠癌Ls174t 人结肠癌HCT-116 人结肠癌HT-29 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 小鼠肝癌H22 小鼠S180肉瘤 剂量 50-200 mg/kg 50-200 mg/kg 50-200 mg/kg 50-200 mg/kg 50-200 mg/kg 100、200 mg/kg 50-200 mg/kg 50-200 mg/kg 抑瘤率 39.3-80.7 % 20.3-83.7 % 41-81.2 % 37.2-74.5 % 29.2-72.8 % 43.1-78.8 % 43.3-84.7 % 60.3-69.9 %
阿帕替尼介绍 PPT课件
![阿帕替尼介绍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6e91b158fb770bf78a55b0.png)
2007年4月经CFDA批准,获得临床研究批 件(批件号2007L00842)
.
3
阿帕替尼研发历程
药理毒理 获得I期临床批件 获得II/III期临床批件 II期(胃癌)研究完成 研究开始
获批上市
2004 2006.2 2007.4 2007.5 2008.8 2009.5 2009.6 2010.3 2010.10 2011.1 2011.5 201
与传统治疗相比,通过多项作用从而提高化疗疗效
退化
现有肿瘤血管系统1–3
抑制
新生血管生长1–3,8
抗通透性
现存血管系统11–13
持续提高缓解率4–7 持续控制肿瘤生长8–10 减少胸水和渗出液2,3,11,14–20
1. Hurwitz H, et al. N Engl J Med 2004; 350:2335-2342. 2. Jain RK. Nat Med 2001; 7(9):987-990. 3. Margolin K. Curr Oncol Rep 2002; 4:20-28. 4. Hu L, et al. Am J Pathol 2002; 161(5):1917-1924. 5. Kaya A, et al. Respir Med 2004; 98:632-636. 6. Des Guetz G, et al. Br J Cancer 2006; 94:1823-1832. 7. O'Byrne KJ, et al. Br J Cancer 2000; 82(8):1427-1432. 8. Yuan A, et al. Int J Cancer (Pred Oncol) 2000; 89:475-483. 9. Escudier B, et al. Lancet 2007; 370:2103-2111.
2021年消化系统靶向治疗药物(全文)
![2021年消化系统靶向治疗药物(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24ba1d8bd63186bdebbcbf.png)
2021年消化系统靶向治疗药物(全文)一、瑞戈非尼通用名:瑞戈非尼片制剂与规格:片剂:40mg适应证:1.既往接受过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
2.既往接受过甲磺酸伊马替尼及苹果酸舒尼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3.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VEGF 治疗、抗EGFR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2.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160mg 口服,每日一次,用药3 周停药1 周。
基于个人的安全及耐受性考虑,可能需要中断或降低剂量,也可以考虑采用80~120mg起始剂量逐渐递增。
3.亚洲人群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ALT 升高、AST 升高)和高血压,同时,还要注意疼痛、乏力、腹泻、食欲下降及进食减少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重度肝损伤、出血及胃肠道穿孔及感染;有血栓、栓塞病史者应审慎使用。
4.对瑞戈非尼任一活性物质或辅料有超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5.与CYP3A4 活性的强抑制剂(如克拉霉素、葡萄柚汁、伊曲康唑、酮康唑、泊沙康唑、泰利霉素和伏立康唑),强UGT1A9 抑制剂(如甲灭酸、二氟尼柳和尼氟酸),强CYP3A4诱导剂(利福平、苯妥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和贯叶连翘),需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通用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制剂与规格:片剂:0.2g适应证: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2.推荐服用剂量为每次0.4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对疑似不良反应的处理包括暂停或减少用量,如需减少剂量,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剂量减为每日一次,每次0.4g,口服。
3.与通过UGT1A1 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如伊立替康)、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
阿帕替尼
![阿帕替尼](https://img.taocdn.com/s3/m/4ed3f04bbe23482fb4da4c19.png)
主要内容
• 研究背景 • 临床研究:III期临床研究 • 总结
胃癌治疗生存获益有限 个体化治疗成为新希望
胃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 在中国胃癌发病率位于第二位,死亡率位于第三位1
胃癌异质性强,传统化疗无法满足治疗需求
• 肠型/弥漫型,贲门/胃体/幽门 • 晚期胃癌患者传统化疗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7-11个月2
甲磺酸阿帕替尼化学结构式
组织新血管生成
1.阿帕替尼说明书
阿帕替尼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 ATP结合位点
阿帕替尼
阿帕替尼作用机制示意图
Catherine Delbaldo, et al. Ther Adv Med Oncol. 2012 January;4(1):9-18.
与同类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 阿帕替尼对VEGFR-2具有高度选择性
5 Anna-Karin Olsson et al.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7, 359-371 (May 2006)
胃癌组织中VEGFR-2高表达 且与患者生存密切相关
VEGFR-2在胃癌中广 泛表达1
VEGFR-2表达与患者 生存期密切相关2
阿帕替尼为二线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ASCO 2014.Abstract #4003
艾坦基本信息
• • 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适应症: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者复发的晚期 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规格:250mg,375mg,425mg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850mg, 每日一次,饭后半小时口服。 连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蛋白尿,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乏力,腹泻,声音嘶哑 对症治疗,暂时停药,调整剂量,或者停药。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068a04ff3169a4517623a3ac.png)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发表时间:2018-05-31T15:20:41.2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5期作者:马斯婉李旺兼[导读] 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马斯婉李旺兼(番禺中心医院西药房广东广州 511400)摘要: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
给予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单药化疗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72.50%VS42.50%),P<0.05。
结论给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故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特征。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故当患者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时,病情程度已发展至晚期[1]。
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痛苦,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故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采用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甲磺酸阿帕替尼为新型的VEGFR-2抑制剂,具有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故可有效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
基于此,本次研究则主要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n=40)。
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36±3.50)岁;腺癌为18例,鳞癌为22例。
阿帕替尼治疗胶质母细胞瘤1例
![阿帕替尼治疗胶质母细胞瘤1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b7b0e66c175f0e7dd13734.png)
452020年2月第27卷第3期阿帕替尼治疗胶质母细胞瘤1例顾娉郡 朱 健 丁维军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药,可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
我院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胶质母细胞瘤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70岁,浙江台州人,农民。
因“头晕1个月”就诊于我院,有吸烟史及饮酒史,已戒烟酒3余月,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 )评分60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 )评分2分;定向力障碍,计算力障碍,记忆力障碍,颈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啰显的音;心律齐,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RBC 4.87×1012/L ,Hb 153g /L ,平均红细胞体积99.2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1.4pg ,PLT 94×109/L 。
基因类肿瘤相关物质103U /ml ,循环肿瘤微血栓118U /ml ;乙肝五项、丙肝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核抗体谱、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
2017年5月5日行头颅MR 平扫+增强,提示左侧颞部占位(图1),考虑恶性脑膜瘤可能。
5月25日行左颞枕颅底肿瘤切除+颅内减压术,术后病理提示左颞枕叶有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免疫组化提示CK (pan )(-),CD (血管+),GFAP (部分+),S-100(部分+),ki-67约(30%+),p53(-),突触素(+)。
7月13日作者单位:317000 临海,浙江省台州医院放疗科通信作者:朱健,Email:mumu202018@复查头颅MR 平扫+增强,提示左侧颞枕叶及侧脑室三脑室旁异常强化病灶(图2),考虑残留、复发或转移。
7月17日开始行术后放疗,完成处方剂量60Gy /30F ,随后予替莫唑胺胶囊全身化疗6次。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探讨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63c22c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9.png)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
据相关统计调查显示[1],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占比超过85%,患者存在胸痛、咯血、咯痰、咳嗽等多种临床表现。
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此病症已经严重威胁了居民身体健康,所以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隐匿,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2]。
目前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含铂类药物两药联合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有研究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5.075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探讨王彦超,郑艳清,李清琛,孙莹,张文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疗科,山东济南250010[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该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1月,共方便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将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与参照组16.00%对比明显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32,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治疗总缓解率74.00%与参照组52.00%对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P<0.05);研究组患者内皮生长因子(296.35±24.31)ng/L、基质金属蛋白酶-9(1018.96±74.03)ng/mL、癌胚抗原(14.32±0.92)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指标水平(4.29±0.44)ng/mL与参照组(500.97±46.01)ng/L、(1461.23±108.31)ng/mL、(18.21±1.74)ng/mL、(5.66±0.87)ng/mL对比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04、23.837、13.975,9.936,P<0.05)。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铂耐药或难治型卵巢癌的效果分析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铂耐药或难治型卵巢癌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83d3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7.png)
[14]Diao M,Li L,Zhang JZ,et al.A shorter loop in Roux-Y hepatoje-junostomy reconstruction for choledochal cysts is equally effective: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J Pediatric Surg,2010,45(4):845-847.[15]汤绍涛,常晓盼•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问题[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18(7):542-544.(收稿日期:2020-12-2P)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铂耐药或难治型卵巢癌的效果分析宋晓琴王晓燕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高居妇科肿瘤首位[1]$卵巢癌的常规治疗是通过肿瘤细胞减灭术,并加以顺铂联合紫杉醇的化疗,但该方案术后2年复发率可高达70%叫据统计,90%的!期的卵巢癌患者死亡是因为多药耐药(MDR)的发展有数据表明,25%的早期患者以及近70%的晚期患者会出现耐药[4]$CA125是1981年由Bast等[5]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首次检测出的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结合的一种糖蛋白,被研究证实是一种可监测卵巢上皮癌和盆腔肿块的肿瘤标志物冋。
阿帕替尼作为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7],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并不够成熟,因而对阿帕替尼钳耐药或难治型卵巢癌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对该药物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的铂耐药复发或难治型卵巢癌病例60例,其中,接受常规治疗+阿帕替尼治疗的13例病例为试验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的47例病例为对照组。
所选患者均为二线及二线以上化疗失败的铂耐药或难治型卵巢癌,临床分期为IIIC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2014年发布的卵巢癌分期方案[8]),临床分型为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阿帕替尼的作用与副作用
![阿帕替尼的作用与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130c1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9.png)
阿帕替尼的作⽤与副作⽤011-7-27 11:18:54 |只看该作者好好活着发表于 2011-7-26 19:32服阿帕有引起⾎⼩板减少的副作⽤。
如果⾎⼩板低就有伤⼝不易愈合的情况。
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影响别⼈的治疗,阿帕替尼作为⼩分⼦靶向药物,抑制肿瘤⾎管的⽣成,同索拉菲尼舒尼替尼⼀样,引起PT APTT凝⾎时间延长,这次是伤⼝不易愈合的原因,⾻髓抑制都很少,更何况是⾎⼩板减少。
四个主要AE:⾼⾎压,凝⾎时间延长,蛋⽩尿,⼿⾜综合症。
是说影响很⼩,不是说就不⽤监测了,在服⽤期间,⼀般半个⽉查⼀次⾎象就⾏了发表于 2011-7-29 10:30:19 |只看该作者把帖⼦从头到尾看了⼀下,我想说的是阿帕替尼这个药当初由复旦⼤学肿瘤医院的李进教授做的⼀期临床试验,爬坡爬到了850的计量,做胃癌的时候发现计量有点⾼,肺癌直接⽤的是750,从病友的情况来看不良反应还是⽐较严重的,但是他的疗效也是不错的,尤其在易或者特已经耐药的情况下,张⼒这边有很多病⼈都出现了病灶的空洞,所以如果对你是有效的,最好是坚持服⽤,不良反应这⼀块先减量找到⼀个平衡点,然后对相应的不良反应要有对应的处理措施。
发表于 2011-7-29 11:57:35把帖⼦从头到尾看了⼀下,我想说的是阿帕替尼这个药当初由复旦⼤学肿瘤医院的李进教授做的⼀期临床试验,爬 ...我是服易瑞沙33个⽉耐药后,服⽤阿帕替尼,500MG/天,刚服⼀个⽉,现在只是症状上有好转,⽐如:⽩沫痰消失了、上楼不喘了,晚上能平躺下睡觉了。
请问⼤概貌服多久药,病灶可以脱落出现空洞?发表于 2011-7-29 15:11:55 |只看该作者bluest 发表于 2011-7-29 12:17出现空洞是什么概念?我记得有⼀次我的主治⼤夫看我的CT,她说,⽐上次好点,原因是看见病灶处好像出现了空洞。
也就是说空洞是癌细胞死亡后形成的。
空洞就是肿瘤病灶因为缺⾎死亡,没有做过这样⼀个统计,但是对于分⼦靶向药物来说,⽬前的研究认为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剂量⾼点效果要好点,500是有效剂量,如果750能耐受更好发表于 2011-8-5 12:30:03 |只看该作者告诉⼤家⼀个好消息:我服阿帕⼀个⽉后,我的CEA指标已接近正常值15.9(正常值0-15);半个朋前CEA还是56(正常值0--15).还是之前说的,能找到⼀个能耐受且有效的剂量⾮常重要好消息,我爸阿帕有效,服药⼆⼗天,因副作⽤太⼤,中间还停药三天,⼀天500的量,其中最后三天还减量到每天375mg的量,CEA从上⽉19.5(正常0-5),今天11.9(正常0-5)腰⾥别个铲发表于 2011-8-12 16:12 还是之前说的,能找到⼀个能耐受且有效的剂量⾮常重要能耐受的药剂量,⾃⼰估计阿帕替尼应该是375够了,我们开始吃725,不能忍受,改吃500,在第2个周期,也只吃了16天的药,都因为副作⽤⼤,停停吃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准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 修订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商品名称:艾坦英文名称:ApatinibMesylateTablets 汉语拼音:JiahuangsuanApatiniPian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甲磺酸阿帕替尼化学名称:N-[4-(1-氰基环戊基) 苯基]-2-(4-吡啶甲基)氨基-3-吡啶甲酰胺甲磺酸盐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 24H 23N 5O ·CH 4SO 3 分子量:493.58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规格】按阿帕替尼(C 24H 23N 5O )计:(1)0.425g ;(2)0.375g ;(3)0.25g 。
CNNN HO NNH.CH 3SO 3H【用法用量】本品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推荐剂量:850 mg,每日1次。
服用方法: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
疗程中漏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能补充。
治疗时间:连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目前尚无本品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影响的相关数据,建议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在医师指导下慎用本品,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剂量调整:在本品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使患者能够耐受治疗。
阿帕替尼所致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对症治疗、停药和调整剂量等方式处理。
临床研究中剂量调整多发生在第2、3个周期(28天为一周期)。
当患者出现3/4级血液学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时,建议暂停用药(不超过2周)直至症状缓解或消失,随后继续按原剂量服用;若2周后不良反应仍未缓解,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①第一次调整剂量:750 mg,每日一次;②第二次调整剂量:500 mg,每日一次(关于剂量调整方法请参考下面表1及后续的【注意事项】)。
如需要第三次调整剂量,则永久停药。
表1.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剂量调整原则对于出现胃肠道穿孔、需要临床处理的伤口裂开、瘘、重度出血、肾病综合征或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应永久性地停用本品。
尚需进一步确诊的中到重度蛋白尿或临床尚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患者,应暂时停止使用本品。
择期手术之前,应暂缓本品使用(见【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资料为确定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及其近似发生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由于临床试验的条件变化大,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个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个药物的临床试验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也可能不能反映临床中的实际发生率。
有关甲磺酸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信息主要来自一项Ⅲ期、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267)。
受试者均为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试验中排除了ECOG (东部肿瘤协作组织)体力状态评分为2分及以上患者、有胃肠道出血倾向的患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尿蛋白阳性患者、胆红素≥1.25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4周内进行过大手术伤口未愈合的患者。
176例患者服用本品850 mgqd治疗。
72%的受试者接受了2个周期或以上的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
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不良反应(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 AE 3.0判断)发生率分别为92.05%和71.43%,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1.70%和24.18%。
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5%)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非血液学毒性(蛋白尿、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乏力、声音嘶哑)。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6.59%,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均为上消化道出血。
另外一项在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中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n=141)提供了支持数据。
该研究中接受850 mgqd治疗的受试者共47例。
研究人群基线特征与Ⅲ期相似。
850 mg qd组有35例患者接受了2个周期或以上的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
850 mg qd组和安慰剂组不良反应(根据NCI-CTC AE 3.0判断)发生率分别为78.72%和56.25%,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04%和16.67%。
表2列出了两项研究合并的安全性数据库中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生率≥2%的3/4级不良反应。
表2. Ⅱ期、Ⅲ期临床研究中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及发生率≥2%的3/4级不良反应症状850 mg、qd组(N=223) 安慰剂组(N=139)全部3/4级全部3/4级n(%) n(%) n(%) n(%) 一般状况乏力40(17.94) 6(2.69) 10(7.19) 2(1.44) 精神及神经系统头痛/头疼/头晕19(8.52) 1(0.45) 4(2.88) 0胃肠道系统腹泻23(10.31) 3(1.35) 3(2.16) 1(0.72) 食欲减退20(8.97) 4(1.79) 4(2.88) 1(0.72)便潜血20(8.97) 0 11(7.91) 1(0.72)呕吐14(6.28) 1(0.45) 8(5.76) 1(0.72)腹痛11(4.93) 3(1.35) 9(6.47) 1(0.72)恶心11(4.93) 1(0.45) 8(5.76) 1(0.72) 消化道出血5(2.24) 3(1.35) 5(3.60) 4(2.88) 呼吸道、胸腔和纵隔声音嘶哑15(6.73) 0 2(1.44) 0心血管系统血压升高81(36.32) 12(5.38) 7(5.04) 0皮肤和皮下组织系统手足综合征61(27.35) 17(7.62) 3(2.16) 1(0.72) 肾脏和泌尿系统蛋白尿90(40.36) 6(2.69) 19(13.67) 0新陈代谢与营养状况低蛋白血症16(7.17) 2(0.90) 5(3.60) 0低钾血症8(3.59) 2(0.90) 5(3.60) 3(2.16) 低磷血症8(3.59) 5(2.24) 1(0.72) 1(0.72) 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83(37.22) 3(1.35) 10(7.19) 1(0.72) 粒细胞减少73(32.74) 11(4.93) 10(7.19) 2(1.44) 血小板减少52(23.32) 7(3.14) 9(6.47) 2(1.44) 血红蛋白降低35(15.70) 9(4.04) 23(16.55) 5(3.60) 红细胞减少12(5.38) 1(0.45) 2(1.44) 0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升高40(17.94) 12(5.38) 13(9.35) 2(1.44)总胆红素升高36(16.14) 7(3.14) 11(7.91) 5(3.60)碱性磷酸酶升高25(11.21) 5(2.24) 10(7.19) 1(0.72)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21(9.42) 8(3.59) 9(6.47) 3(2.16)乳酸脱氢酶升高12(5.38) 0 3(2.16) 0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血压升高: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Ⅲ期临床研究中,试验组共62例(35.23%)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其中8例为3级血压升高,未发生4级血压升高;安慰剂组有5例出现血压升高(5.49%),均为1/2级,无3/4级血压升高发生,两组均未出现高血压危象。
发生血压升高的患者大多在服药后2周左右发生,多数患者一般可通过合并使用降压药使血压升高得到良好控制。
蛋白尿:在Ⅲ期临床研究中,试验组共78例患者(44.32%)出现蛋白尿,其中4例为3级,未发生4级蛋白尿;安慰剂组共15例患者(16.48%)出现蛋白尿,均为1/2级,无3/4级蛋白尿发生。
蛋白尿一般在服药后3周左右发生,可通过暂停给药或剂量下调而缓解。
手足综合征:在Ⅲ期临床研究中,试验组共49例患者(27.84%)发生手足综合征,其中15例为3级,未发生4级手足综合征。
安慰剂组有1例患者(1.10%)发生2级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多在服药后3周左右发生,对症治疗可减轻。
出血:在Ⅲ期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出血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呕血、咯血、大便潜血、尿潜血、皮肤出血点、肝转移灶破裂大出血等。
试验组与对照组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9.89%、24.18%,中重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1%、7.69%。
发生大便潜血的患者一般在服药后第1周期内发生。
心脏毒性:在Ⅲ期临床研究中,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发生5例(2.84%)和1例(1.10%)心电图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部分ST-T改变、心率减慢、QT间期延长、急性心肌梗塞等。
肝脏毒性:在Ⅲ期临床研究中,肝脏毒性包括服药后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升高等,试验组与安慰剂组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别。
肝酶异常多数在服药后第2周期开始时发生。
【禁忌】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应禁用;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溃疡、肠穿孔、肠梗阻、大手术后30天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Ⅲ-Ⅳ级心功能不全(NYHA标准)、重度肝肾功能不全(4级)患者应禁用。
【注意事项】特别注意事项出血:VEGFR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有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在阿帕替尼的Ⅱ、Ⅲ期临床研究中,排除了有胃肠道出血倾向的患者,未发现本品相对安慰剂组明显增加出血的风险。
但仍应提醒临床医生用药时密切关注。
对合并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应常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并注意临床出血迹象,一旦发生出血迹象,应及时停药。
对于重度(3/4级)出血的患者,建议暂停用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重度(3/4级)出血,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参见【用法用量】),如不良反应仍持续,建议停药。
凝血功能异常(APTT>1.5×ULN或INR>1.5)的患者未被纳入阿帕替尼临床研究中,因此尚不明确本部分人群使用阿帕替尼的风险。
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应慎用本品,服用本品期间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率,一旦出现严重(3/4级)异常,建议暂停用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严重(3/4级)异常,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参见【用法用量】),如不良反应仍持续,建议停药。
心脏毒性:临床研究中观察到服用阿帕替尼可能会引起心电图异常,包括QT间期延长或窦性心动过缓。
应慎用于已知有QT间期延长病史的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或者有相关基础心脏疾病、心动过缓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