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能力目标1.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对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
但是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课件展示: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的土地上了。
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
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师在火山未爆发之前,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群落。
由于火山爆发,使原有生物都死亡。
但在这块裸地上,先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生物称为一个群落呢?生虽然生物种类比较少,但我还是觉得它们应该是一个群落。
师是的,但是这个群落是不是非常稳定呢?生不稳定,因为,过了一些年后,这里的动植物种类都在不断地增加,形成了小树林。
师后来形成的小树林是不是一个群落呢?生也应该是的。
师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生不是了。
因为他们的物种组成不一样了,而且,种间关系、空间结构都不相同了。
师是的,但是这小树林群落是在前面群落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1.教学背景分析在课标中,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出需构建的次位概念是“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1)通过弃耕农田与裸岩演替的实例分析,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生命观念)(2)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责任)2.2.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呈现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成果的对比图片,并对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提问:对此你能提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呢?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退耕还林背后的科学规律是什么?感知概念:子问题1:弃耕的农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呈现弃耕农田上演替的不同阶段的真实图片,学生提出猜想,对这些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提问:真的是按照我们排序的顺序进行的吗?呈现一个弃耕农田的演替和植物种数的变化的真实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证明或证伪自己的猜想。
思考与分析: 1.由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时,新出现的生物从何而来?2.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了吗,为什么?3.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吗?4.在不同阶段,动物也会有变化吗,为什么?有何证据?根据该案例,因此“群落演替”的含义。
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优势种取代。
子问题2:光裸的岩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介绍课本问题探讨中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的案例,呈现演替不同阶段的示意图和真实图片。
思考与分析: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呢?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3.地衣阶段之后能直接跳过苔藓阶段,发展为草本植物阶段吗?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建构概念:子问题3:裸岩上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列表比较两者在起始条件、阶段、演替速度等方面的不同点以及演替方向的相同点。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群落的概念、特征及群落的演替过程。
2.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及群落演替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演替过程。
2.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群落演替的原因及特点。
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变化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不同地区的群落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这些景观中的生物群落特点吗?2.群落的概念与特征讲解群落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
讲解群落的基本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
结合实例,讲解群落的特征。
3.群落的演替过程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在自然条件下,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
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物种间的竞争、环境变化等。
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结合实例,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4.群落演替的类型与特点讲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分析初生演替的特点:从无生物群落到有生物群落的过程,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结构逐渐复杂。
分析次生演替的特点:从受损群落到恢复群落的过程,物种多样性逐渐恢复,群落结构逐渐稳定。
结合实例,讲解群落演替的类型与特点。
5.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学校周边的群落,记录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动态等特点。
分析观察到的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如果是,判断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对群落演替的认识吗?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
五、作业1.复习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演替过程。
2.分析一个具体的群落演替实例,描述其类型、原因及特点。
六、教学反思1.讲解部分内容时,可能过于理论化,学生难以理解。
2.实践活动时间较短,学生可能未能充分观察、分析群落特点。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
2.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群落的演替优秀教案
《群落的演替》公开课教案【设计思路】“群落的演替”复杂而漫长,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过程,缺乏直观感受,导致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
相比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更贴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本节课,首先以《弃耕地上的生命故事》(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高贤明研究员所作的科普文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分析弃耕农田中的物种取代基础上,利用沙盘植物建构不同阶段的模型。
结合材料,分析不同模型的差异,逐步建立现象与概念间的联系,最终抽象概括出演替的概念、趋势与机制。
之后借助视频、图片等直观素材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解决裸岩上开始演替的重要阶段(地衣和苔藓阶段)并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实例的异同点,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接着,启发学生预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演替结果,进而明确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最后,鼓励学生探讨群落演替原理在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深化核心概念,将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落到实处。
概念学习一般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资料分析→模型构建→模型完善→类比推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立演替现象与概念间的联系,使演替概念的生产与机制阐明变得水到渠成。
利用演替原理探讨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对概念的加工和运用,对知识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内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章节关系上,群落结构中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概念是学习本节的基础。
它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2.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3.阐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4.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能力目标1.阅读资料,获取信息2.小组合作,依据资料信息建构群落演替不同阶段的模型3.运用群落演替理论,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结果,分析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2.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及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树立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群落演替过程(动态的变化过程)2.教学难点: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教学准备】资料《弃耕地上的生命故事》;60×20厘米泡沫板和沙盘植物若干;小诗《生命色彩》;唐臣事迹简介(第二届“母亲河奖”得主)【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大秦岭》剪辑。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举例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提问: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样的特点?(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追问: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二)新课教学1.演替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他们统称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稳定性怎么样?(是群落;稳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树林算一个群落吗?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为什么?(小树林应该是群落;不是,因为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都发生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教师补充讲解: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一样也要经历演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刚刚各位同学看的从裸岩演替过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农田被弃耕后演替的过程。
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起点不同,一个是从裸岩开始,而一个是从弃耕的草本植物开始的。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过程及原因。
3.能够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及原因3.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4.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2.难点: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森林、草原、沙漠等不同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特点。
(2)提问:这些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群落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讲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种群知识,讲解生物群落的定义。
(2)展示生物群落的特征,如物种多样性、空间结构、生态位等。
3.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及原因(1)介绍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即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有序变化。
(2)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如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分析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如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等。
4.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1)以森林为例,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从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再到乔木阶段。
(2)展示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5.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1)分别讲解森林、草原、沙漠等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群落演替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什么意义?7.作业布置(2)分析一个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实例,并说明其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生物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演替过程,使学生了解了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2:4.4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教案1一、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策略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
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学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
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录像资料片(或类似题材),引发学生思考。
事实上,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
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但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
教学要在“熟悉的,未必是知道的”题目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中组织讨论。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第一章:群落演替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原生和次生1.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定义:在长时间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原生群落演替:在没有生物定居的地方,如火山岩、沙丘等,新的群落从无到有,逐渐代替原来没有生物的地面次生群落演替: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新的群落逐渐代替原来的群落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区分原生和次生群落演替第二章:群落演替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2.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原因: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内在因素:生物群落内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竞争、共生等外部环境因素: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第三章:群落演替的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3.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过程:潜伏期、发展期、稳定期潜伏期:新的群落在没有被其他生物占据的地方定居发展期:新的群落逐渐发展和壮大,与原有群落竞争稳定期:新的群落取代原有群落,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第四章:群落演替的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意义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4.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意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第五章: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实例一:森林火灾后的群落演替实例二:城市化进程中的群落演替5.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应用第六章:群落演替的监测与评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6.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野外调查、样方方法、遥感技术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了解生态系统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6.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七章:群落演替与人类活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7.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破坏和重建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农业、城市化、环境保护7.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第八章: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8.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实验、观察、模拟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遥感技术8.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第九章: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位变化9.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十章: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10.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规划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湿地恢复、退耕还林、城市绿化10.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群落演替与全球变化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11.2 教学内容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土地利用变化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生态适应、生态系统服务等1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第十二章:群落演替案例分析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技巧12.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文献调研、现场考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技巧: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趋势预测1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案例第十三章:群落演替的数值模拟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13.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动态模型、代理模型、随机模型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生态位模型等1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第十四章:群落演替的教育与普及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14.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科普讲座、实地教学、互动展览等1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第十五章:群落演替的未来研究方向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15.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基因组学、遥感技术、模型模拟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全球变化等15.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教案设计,包括群落演替的概念、分类、原因、过程、意义、实例分析、监测与评估、人类活动、研究方法、生态学意义、应用与实践、全球变化、案例分析、数值模拟、教育与普及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第一章: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1 生物群落的定义1.2 生物群落的特征1.3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1.4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命名第二章:生物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2.1 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2.2 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2.3 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2.4 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与阶段第三章:原生生物群落的演替3.1 原生生物群落的定义与特征3.2 原生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与过程3.3 原生生物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3.4 原生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第四章:次生生物群落的演替4.1 次生生物群落的定义与特征4.2 次生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与过程4.3 次生生物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4.4 次生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第五章:生物群落演替的应用与意义5.1 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2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5.3 生物群落演替在自然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5.4 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第六章:生物群落演替案例分析6.1 森林群落演替案例分析6.2 草原群落演替案例分析6.3 湿地群落演替案例分析6.4 城市公园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7.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7.2 气候变化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7.3 生物入侵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7.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群落演替的关系第八章:生物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与技术8.1 野外调查与观测方法8.2 实验室分析技术与方法8.3 遥感技术在生物群落演替研究中的应用8.4 模型构建与模拟方法第九章:生物群落演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9.1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演替9.2 农田生物多样性管理9.3 农业景观规划与生物群落演替9.4 可持续农业与生物群落演替第十章: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应用10.1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10.2 生物群落演替在碳循环与气候变化调节中的应用10.3 生物群落演替在水循环与水源保护中的应用10.4 生物群落演替在土壤保持与养分循环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健康11.1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功能11.2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稳定性11.3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恢复力11.4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第十二章:生物群落演替与全球变化12.1 生物群落演替与气候变暖12.2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物多样性减少12.3 生物群落演替与土地退化12.4 生物群落演替与人类活动关系第十三章:生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13.1 生物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13.2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位分化13.3 生物群落演替与能量流和物质循环13.4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动态第十四章:生物群落演替的实践应用14.1 生物群落演替在自然保护区的应用14.2 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14.3 生物群落演替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14.4 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第十五章:生物群落演替的未来研究方向15.1 生物群落演替的遗传与进化15.2 生物群落演替的模拟与预测15.3 生物群落演替与技术的结合15.4 生物群落演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理解生物群落的定义、特征、组成与结构,以及分类与命名。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群落的演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群落的演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 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动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包括群落演替的类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内容。
通过对群落演替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种群和群落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群落的演替奠定了基础。
然而,群落演替是一个较为抽象和复杂的过程,学生可能在理解演替的机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类型。
(3)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群落演替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认同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
(2)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过程,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群落演替实例,如弃耕农田的演替、火山爆发后的演替等,帮助学生理解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⑶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⑷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能力目标: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⑵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⑵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⑴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观察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的案例,分析实践案例:学生讨论:1.查阅有关水生生物类群的资料,根据7d内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哪些因子在影响这个群落的变化?教师:在进入今天要探讨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群落。
各种各样的群落在地球上形成后,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课件展示草原生物群落,激活学生脑海中关于“群落”的原有知识,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明白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群落,得出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发生演替。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大致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逐步层层分析:(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阅读课本P67-69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问1〗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它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不是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讲述】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不是永恒不变的。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对导学案问题1、2、3开展分析和讨论交流,特别是这些生理现象背后的微观内部的原因。其他问题由教师讲解。PPT展示第二源自层级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1.可以以弃耕农田的演替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群落的演替,可以设置以下提问:
2.本节课内容是进行生态教育、正确行为习惯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好素材,有条件的时候尽量穿插到教学中。
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分析很容易出错,要多列举实例分析。
4.平时学习中,碰到一些诗词的内容与本节课知识相联系,尽量结合起来分析。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判断和分析界限不是很清晰。
2.通过本节课学习,明白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理论依据。
群落的演替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
解读
1.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过程。
3.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
难点
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课程导学建议
课前准备
1.准备上课引题的素材——破坏的环境与退耕还林条例。
2.准备学生预习的问题以及上课所要提问的问题。
3.准备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过程图,结合过程图学习更透彻。
4.准备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法律条例,说明其依据的原理。
5.结合当地,收集群落演替的图片,让学生看看真实的群落演替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教
学
建
议
1.本节知识与当前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尽量结合实例学习。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群落的概念,掌握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及过程。
2.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观察、思考、概括的能力。
3.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概念、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群落的特点。
提问:什么是群落?群落与种群有何区别?2.群落的概念简要介绍群落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
3.群落演替的定义解释群落演替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群落中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群落演替的类型介绍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
5.群落演替的过程以草原到森林的演替为例,详细介绍群落演替的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6.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物种之间的竞争、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介绍群落演替的机制:物种替代、物种入侵、物种适应性变化等。
7.案例分析分析长江流域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8.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9.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收集有关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其演替过程和原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重难点补充:1.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为什么群落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很好,群落演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的变化”这一事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得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演替过程经历的六个阶段,各阶段物种取代过程,之后借助各种直观素材及学生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事,让学生知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群落的演替”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及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能够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3. 能够判断不同的演替类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喀拉喀托火山裸岩演替的数据,能够推断群落演替的特点。
2.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描述群落演替的大致阶段。
3.观察图文资料,对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两种不同演替类型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通过分析自身的生活行为,理解自身行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演替的概念,区分演替的类型。
教学难点: 阐明演替机制与初生演替过程。
五.教学资源教材、PPT、视频、图片六、教学过程七.板书。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组成。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和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和规律。
2. 教学难点: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3. 运用图表讲解法,直观展示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实例。
2. 准备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准备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相关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片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组成。
2. 讲授新课:(1) 介绍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2) 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 分析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和规律。
(4) 讲解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群落演替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六、教学延伸:1. 探讨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
2.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如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等。
3. 介绍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如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生物群落观察,记录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物群落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群落演替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演替过程。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演替”1.教材分析“群落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是学完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特征后,以时间为轴线,描述群落的动态变化过程。
“群落演替”这节在近年江苏生物考试大纲中要求为C等级,即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区别并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内部结构动态变化过程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做铺垫,为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类型;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析表格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环境变化,认同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教学过程3.1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展示学校河对面那块地近几十年的变化情况图片,从现在的工地回顾去年的小森林,以及十几年前绿油油的稻田,倒叙式形式引起学生的心灵共振,再把视野扩大到我国的其他地区,播放“黄土高原”的视频,让学生看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做提出在2003年1月20日颁发《退耕还林》条例,设疑:退耕就能还林吗?退耕还林背后的自然规律是什么?3.2 改变顺序帮助理解因为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对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比较熟悉,而对裸岩上的演替比较陌生。
因此在处理两个知识点是依据从熟悉到陌生,从浅入深的原则调整了课本教学顺序。
3.3 结合表格问题教学弃耕农田上演替是学生熟悉的现象因此教师先从弃耕农田上演替讲起。
教师提供弃耕农田上演替过程中的植物变化种类表1;阳光充足下,不同植物的生长速率表2(见文末),为了让学生理解演替过程中,群落内部的变化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弃耕农田上的演替:(1)如果人们不再种植庄稼,这块农田先长出草,为什么?种子是哪里来的?(2)草生长出来后,会长出什么呢?(3)既然草本植物最先占了优势,为什么会给灌木、乔木可乘之机呢?(4)乔木出现之后,还有草本和灌木吗?乔木又怎么在竞争中占了优势呢?(5)从上面可以看出农田弃耕后,植物的种类不断增加,那么动物的种类呢?这个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什么?(6)弃耕农田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裸岩上的演替:(1)为什么裸岩阶段地衣先于苔藓出现?(2)地衣的这一特性有何实际意义呢?(3)后来苔藓植物就出现了,那么苔藓植物为什么能取代地衣?(4)裸岩上演替形成森林影响因素是什么?设计目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思维的心脏。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课题
群落的演替
教学
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Βιβλιοθήκη 结合教材分
析
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B.校园内所有的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
3.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上而下的顺序是[ ]
①乔木层 ②灌木层 ③草本层 ④地被层
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一、演替的类型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群落的演替教学年级: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过程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种类、原因及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种类、原因和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理解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群落演替的种类和原因。
2. 群落演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幻灯片等教具。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群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群落的了解和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种类。
2. 分析不同类型群落演替的原因。
3. 通过幻灯片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
Step 3:例子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如草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让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
Step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讨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演替的重要性。
Step 5:课堂练习(10分钟)1. 提供2-3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一篇短文的形式,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讨论分析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加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群落演替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原因。
2. 难点: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森林、草原、湿地等生物群落的演替实例。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直观展示生物群落演替过程。
3. 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生物群落演替案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引导学生分析演替过程和原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群落演替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其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有序、缓慢、可逆、受环境影响。
3. 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生态因子变化、物种相互作用、自然干扰。
七、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物种多样性、生态恢复。
2. 生物群落演替的实际应用:植被恢复、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
3. 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过度开发、污染、保护措施。
八、教学内容1. 观察生物群落演替的方法:野外调查、实验研究、遥感监测。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 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过程。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环境中群落演替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 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1.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
2. 自然环境中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原因和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环境中的群落演替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群落演替的图片、视频等。
3. 实例材料:自然环境中的群落演替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入群落演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讲解群落演替的定义,介绍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3. 讲解群落演替的原因:分析群落演替的内因和外因。
4. 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介绍群落演替的阶段和特点。
5. 案例分析:分析自然环境中的群落演替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际应用。
6.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群落演替的知识,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成绩来评价学生对群落演替的掌握程度。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九、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了解群落演替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十、教学资源:1. 教材。
2. 多媒体课件。
3. 自然环境中的群落演替实例。
4. 练习题和测试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片废弃的农田转变为森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群落的演替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说出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举例说出群落的演替;
举例说出顶极群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现式学习与小组式学习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拥护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木还草”的政策方针。
2, 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3、教学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
4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
教材分析
《群落演替》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和正文表述,一方面介绍演替的类型和演替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教材列举了许多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关注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本节最后讲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让学生了解和认同国家的有关政策及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群落演替的现象也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的联系,在学习中,通过对一些熟悉的事例进行分析,围绕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联系即可完成教学目标。
由搜集材料和实地考察的学习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汇报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从调查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材第81页四幅图所反映的情况及时渗透到学生的汇报中,强调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促进、抑制、改造、重建)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认识
了解退耕还林还草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