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定位诊断学
神经定位诊断学
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突出表现。
患者对语言的理解正常,自发语言和1.言语的复述较流利,但对物体的命名发生障碍,能叙述某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也能对他人的命名的对错给出正确判断。
感觉性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
患者听力正常,但对他人和自己2.的语言不能理解或部分理解,不能对他人提问或指令做出正确反应。
虽然语言表达流利,但用词错误凌乱、缺乏逻辑、难以理解、答非所问,也称流利性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
患者能够理解他人语言,理解书面3.运动性失语:文字,能够发音;但语言产生和表达困难,表现为表达不流畅、语量少、语言贫乏、讲话费力、找词困难等,严重者不能言语。
也称非流利性失语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突出表现。
患者口语相对流利,但常有4.语音错误;听理解正常,但不能复述检查者所说的字句,也不能复述自发讲话时轻易说出的字句,或以错语复述。
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的腕关节,右手以示指和中指夹住患者的中5.指,用拇指迅速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为阳性,常提示锥体束病变。
巴宾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跟部时转向内侧,6. 阳性反应为踇指向足背屈曲,可伴其他各趾呈扇形展开。
奥尔海姆征:用拇指和示指沿患者的胫骨前缘由上向下推,阳性反应同巴宾7. 斯基征 8.查多克征:用竹签自后向前划过患者足背外侧缘,阳性反应痛巴宾斯基征 9.戈登征:用手挤压患者腓肠肌,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及神经根受刺激,引起其相应肌肉反射性痉挛的一种表10. 现,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等。
意向性震颤:又称运动性震颤,指肢体有目的的接近某个目标时,在运动过11.程中出现的震颤。
往往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在达到目标并保持姿势时,震颤有时仍可持续存在。
多见于小脑病变。
12.跨阈步态: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足下垂,行走时过度抬高患肢,以免足趾摩擦地面,如跨越门槛或涉水行步之姿势。
《神经定位诊断学》教学大纲.doc
《神经定位诊断学》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专业、针灸推拿专业(英语方向)使用]前言神经定位诊断学是研究神经的解剖基础以及病变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以便进行定位诊断,是针灸推拿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它为学生的临床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针灸推拿的临床疗效,学习神经病学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神经解剖的生理基础及病变时如何定位诊断,同时结合临床讲授部分神经病,加深对神经定位诊断的理解。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适当运用图表、挂图及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神经系统检查第一节颅骨及脊柱的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颅骨及脊柱的检查方法2、了解其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颅骨及脊柱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二节颅神经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颅神经的检查方法2、了解其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助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感觉系统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感觉系统的检查方法2、了解其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感觉系统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四节运动系统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运动系统的检查方法2、了解其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运动系统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五节反射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反射的检查方法2、了解其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助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感觉系统的定位诊断第一节解剖生理基础【目的要求】1、熟悉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基础。
2、了解其定义及感觉的分类、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
【教学内容】感觉系统的定义及感觉的分类、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助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感觉系统病变时的症状【目的要求】掌握感觉系统病变时的症状。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概述 •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的难点与挑战 •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是指通过临床 检查和辅助检查,确定神经系统 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从而为治疗 提供依据的诊断过程。
总结词
利用影像学技术观察脑部结构,了解病变部位和性质。
详细描述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CT、MRI等。这些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 ,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等信息,从而准确地定位病变。对于脑部肿瘤、脑出血、脑 梗塞等疾病,神经影像学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神经电生理检查
发展新型影像技术,如功 能磁共振成像、光学成像 等,提供更精准的定位信 息。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神经内外科、影像科、病 理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 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 全面性。
建立多学科协作平台,实 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提高诊断效率。
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神经病学定位诊 断的发展。
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
通过定位诊断,可以识别病 变的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
纤维。
04
05
正确的定位诊断有助于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
康复。
Part
04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的难点与挑 战
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需要综合运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要求较高。
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交织,需要医生具备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以便更准确地定位病 变部位。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定位诊断学
1.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突出表现。
患者对语言的理解正常,自发语言和言语的复述较流利,但对物体的命名发生障碍,能叙述某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也能对他人的命名的对错给出正确判断。
2.感觉性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
患者听力正常,但对他人和自己的语言不能理解或部分理解,不能对他人提问或指令做出正确反应。
虽然语言表达流利,但用词错误凌乱、缺乏逻辑、难以理解、答非所问,也称流利性失语3.运动性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
患者能够理解他人语言,理解书面文字,能够发音;但语言产生和表达困难,表现为表达不流畅、语量少、语言贫乏、讲话费力、找词困难等,严重者不能言语。
也称非流利性失语4.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突出表现。
患者口语相对流利,但常有语音错误;听理解正常,但不能复述检查者所说的字句,也不能复述自发讲话时轻易说出的字句,或以错语复述。
5.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的腕关节,右手以示指和中指夹住患者的中指,用拇指迅速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为阳性,常提示锥体束病变。
6.巴宾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跟部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踇指向足背屈曲,可伴其他各趾呈扇形展开。
7.奥尔海姆征:用拇指和示指沿患者的胫骨前缘由上向下推,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8.查多克征:用竹签自后向前划过患者足背外侧缘,阳性反应痛巴宾斯基征9.戈登征:用手挤压患者腓肠肌,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10.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及神经根受刺激,引起其相应肌肉反射性痉挛的一种表现,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等。
11.意向性震颤:又称运动性震颤,指肢体有目的的接近某个目标时,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震颤。
往往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在达到目标并保持姿势时,震颤有时仍可持续存在。
多见于小脑病变。
12.跨阈步态: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足下垂,行走时过度抬高患肢,以免足趾摩擦地面,如跨越门槛或涉水行步之姿势。
神经定位诊断学
神经定位诊断学
第11页
第二节 颅神经检验
• 六、位听神经(前庭、蜗神经)
1. 蜗神经
主要检验其听力。用耳
语、表音或音叉检验,用手
掩住另一侧耳,声音由远至
近,到听到声音,测其距离,
再同另一侧比较,并和检验
者比较。如要准确资料可用
电测听计检验。在传导性聋
听力减损主要为低频音气导,
在神经性聋气导和骨导下降
1.指鼻试验 嘱患者先将手臂伸直外展,然后用示指尖触鼻尖,以不一样方向、 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并两侧比较。小脑半球病变可看到同侧 指鼻不准,靠近鼻尖时动作变慢. 2.对指试验:令患者伸出两手食指,由远而近使指尖相对,先睁 眼做,后闭眼做,重复试之。 3.快复轮替动作 嘱患者以前臂快速地作旋前旋后动作,或以一侧手快速连续拍打 对侧手背。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人这些动作拙笨,节律慢而不匀,称快 复轮替运动不能。
2)韦伯(Weber)试验: 将振动音叉柄 端置于患者额部头颅中线,比较哪一侧 耳音响强, 神经性耳聋时偏向健侧,传导 性耳聋时偏向患侧。
神经定位诊断学
第13页
第二节 颅神经检验
• 2.前庭神经检验 损害时有眩晕, 呕吐、
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等症 状。可作外耳道冷、热水 灌注变温试验, 或作转椅 旋转试验。前庭受损后反 应减弱或消失。旋转试验 后眼球震颤快相向 旋转方向对侧, 连续30秒, 如 少于15秒, 提醒前庭功效 障碍。
神经定位诊断学
第5页
第二节 颅神经检验
• 3.眼底检验 正常眼底视乳头呈
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 色淡红,颞侧较鼻侧稍淡, 中央凹陷色较淡白,称生理 凹陷、动脉色鲜红,静脉色 暗红,动静脉管径正常百分 比 为2: 3。检验时应注意有没 有 视乳头水肿、充血、苍白, 视网膜血管有没有动脉硬化、 出血等。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件
帕金森病
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运 动功能障碍和肌肉僵硬。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精确定位
新的影像技术和神经导航系统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神经系统的病变。
2
个性化治疗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开发《神经定位诊断学》PPT 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解 剖和功能、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见疾病和病症,以及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神经定位诊断学是一门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和病症的诊断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
神经系统
控制着身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 过程,如运动、思考和感觉。
连接大脑和身体各个部分,负责传递
神经信号和控制运动。
3
周围神经
将大脑和脊髓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 部分,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
在神经定位诊断中使用的检查方法
神经定位诊断学使用多种检查方法来评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准确定位和诊断患者的疾病。
1 神经影像学
2 神经生理学测试
3 脑电图
包括MRI、CT和PET等, 用于获取神经系统的结 构和代谢信息。
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和康复技术,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测量神经信号的传 导速度和反应特性,评 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记录脑部电活动的变化, 判断神经系统的活跃程 度和异常现象。
常见的神经定位诊断学疾病和病症
神经定位诊断学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症。
中风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定位诊断学ppt课件
23
第二节 锥体外系
一、基底神经节 1、纹状体
尾状核 纹状体 新纹状体 壳核 旧纹状体(苍白球)豆状核 苍白球系也包括:红核、黑质及丘脑下核 2、红核 3、黑质 4、丘脑下核
24
临床常见基底节病变综合征
(一)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综合征 1.病位病理:黑质、纹状体 2.症状: (1)肌张力增高齿轮铅管状 (2)随意运动减少 “僵硬状” (3)全身屈曲状、面具脸 (4)慌张步态、言语单调 声 音低哑
神经定位诊断学
1
第五章 运动系统的定位诊断
锥体系统 司随意运动
周 围 神 经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统 调节随意运动 时的身体姿势 小脑系统
肌肉
2
第五章 运动系统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锥体系统 一、锥体系统的解剖生理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包括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 叶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3
上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大脑 皮质运动区的细胞、由 该细胞发生的锥体束以 及脊髓共同组成。
28
8
第一节
锥体系统
4.瘫痪的分类 神经源性 (1)按瘫痪原因分: 肌肉源性 N-M接头性 完全性瘫痪 (2)按瘫痪程度分:
不完全性瘫痪
9
第一节
锥体系统
(3)按肌张力状态分: 弛缓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 (4)按瘫痪分布分: 偏瘫 交叉性瘫 截瘫 四肢瘫 单瘫
10
第一节
锥体系统
(5)按神经元类型分: 上运动神经元瘫 下运动神经元瘫 二、锥体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1.大脑皮质运动区病变 (1)刺激性:局限性癫痫导致Todd氏瘫痪 (2)破坏性:单瘫伴有感觉障碍
中脑 大脑脚底 中脑、 眼外肌、咀嚼肌、表情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课件
边缘系统主要负责情感反应、记 忆形成和巩固、动机和行为调节 等。
边缘系统的组成
海马体
杏仁核
扣带皮层
其他结构
与记忆、空间认知和导 航有关。
与情绪反应和社交行为 有关。
与情感调节和自我意识 有关。
如隔膜、穹隆等,参与 多种神经功能。
边缘系统与其他神经系统的关系
01
02
03
与皮层的关系
边缘系统与大脑皮层相互 影响,共同调节情感和认 知功能。
代谢标志物
代谢组学技术能够检测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代谢产物,为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脑积水
通过对脑积水的定位诊断,医生可以判断出脑积 水的部位和程度,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引流或手术 治疗方式。
脑脓肿
通过定位诊断技术,医生可以判断出脑脓肿的位 置和大小,为手术引流或切除提供依据。
在精神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抑郁症
通过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医生可以判断出抑郁症患者 脑部神经递质异常的部位,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基底神经节的组成
纹状体
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 球等部分,是基底神经节 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运动 控制和认知功能相关。
丘脑
位于大脑半球中央的核团, 主要负责感觉信号的传递 和整合。
下丘脑
位于丘脑下部的一组核团, 参与调节睡眠、饮食、体 温等生理活动,以及情绪 和行为反应。
基底神经节与其他神经系统的关系
与皮层的关系
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
基底神经节通过与皮层的联系,参与 运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认知和 情感活动。
基底神经节通过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联 系,参与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应激 反应。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讲课用ppt课件
运动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包括: 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 小脑系统
一、下运动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
下运动神经元在解剖上指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冲动的最后通路。下运动神经元将各方面来的冲动组合起来,经前根、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收缩。
二、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
皮质脑干束
额叶中央前回 和旁中央小叶
内囊膝部
脑 干脑神经运动核来自交叉放射冠皮质脊髓束
中脑大脑脚底中3/5
延髓交叉
脑桥基底部
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
内囊后肢
放射冠
脊髓侧索
前角细胞
(二)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共同特点
1、肌力减低 2、肌张力增高 3、腱反射增强或亢进 4、浅反射减退或消失 5、出现病理反射 6、瘫痪肌肉不萎缩 7、肌电图示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C 胸髓:下肢中枢性瘫 D 腰膨大(L1-S2):下肢 周围性瘫。
(2)脊髓半侧损害: 单侧锥体束损害
瘫痪特点为单侧(同侧), 其余与横贯性相同
运动系统各部位损害的瘫痪特点
锥体外系统主要指纹状体系统。包括:
(一)解剖生理
三、锥体外系统 (extrapyramial motor system)
(3)震颤(tremor)
静止性,搓丸样,随意运动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后消失,严重时可扩展至全身。
2、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
锥体外系损害,肌张力减低常同时伴随运动过多,病变部位一般在尾状核和壳核。
(1)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多见于肢体远端,表现为间歇的、缓慢的、弯弯曲曲的蚯蚓样运动,见于新生儿窒息、核黄疸等。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ppt课件
-
18
主要分支:
颈部分支 — 喉上神经 → 环甲肌、喉粘膜 左:绕主动脉弓
胸部分支 — 喉返神经 → 右:绕右锁骨下动脉
腹部分支 — 胃前支、胃后支、肝支
腹腔支→肝等上腹部器官、肾、 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
喉肌 喉粘膜
-
19
-
20
-
21
Ⅻ 舌下神经 hypoglossal n.
性质——一般躯体运动性 •舌下神经核 ——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管 舌肌
②
薄束核 楔束核
对侧内侧丘系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
38
-
39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
1、躯干、四肢
皮肤
①
周围突 脊神经节 脊神经
中枢突
②
脊髓Ⅰ、 对侧脊髓丘脑束 Ⅳ~Ⅶ层
脊髓丘系 脑干各部
③
背侧丘脑腹 内囊后肢 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
40
2、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 ①
2. 咽支 → 咽粘膜
(副交感性)
3. 鼓室支 → 岩小神经
耳神经节 腮腺
4. 颈动脉窦支 → 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5. 肌支 → 茎突咽肌
-
17
迷走神经走行
橄榄后沟出延髓→颈静脉孔 出→上、下神经节→迷走神 经干在颈动脉鞘内下行→达 颈根部→
左迷走神经进入胸腔→ 越过主动脉弓→左肺根 后方→食管前面→食管 前丛→迷走神经前干
-
5
Ⅱ 视神经 optic n. 性质——特殊躯体感觉性 视网膜节细胞轴突 —— 视神经—视—神—经管— 视交叉 —— 视束 —— 外侧膝状体
-
6
神经定位诊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了解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并学会运用临床体征进行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材料:人体神经解剖模型、神经学检查工具、解剖图谱、实验指导书实验方法: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学习:- 通过解剖图谱和神经解剖模型,详细学习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的结构,包括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学习神经损伤的基本原理,包括脊髓、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的损伤特点。
- 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并记录实验对象的各种临床体征,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步骤: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观察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阅读实验指导书,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实验对象的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成功识别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掌握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到实验对象存在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临床体征。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成功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神经定位诊断学-重点详细
一、意识状态1.清醒:对语言理解良好,疼痛刺激敏感,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存在,各种深浅反射正常。
2.嗜睡:呼之能应,疼痛刺激有反应,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存在,但反应迟钝,停止刺激则患者又入睡,是意识障碍最早的表现。
3.浅昏迷:呼之不应,但保留角膜、吞咽、咳嗽等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且对疼痛刺激仍有反应。
4.深昏迷:对一切外界刺激无反应,各种深、浅反射均消失,,瞳孔散大。
5.谵妄:意识清醒水平下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失调状态,可表现为意识模糊。
烦躁,活动增多,如中医所述之循衣摸床,辗转不安,语无伦次,错觉,幻觉及妄想。
二、精神状态智能:1.记忆力:检查内容:瞬间记忆(数字保存)。
近事记忆,3分钟内5件物品的回忆。
远事记忆,包括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等。
2.定向力:时间,事件,地点,人物3.言语4.理解与判断能力5.计算力脑神经检查一、嗅神经:检查条件:1.患者意识清楚能正常感应及回答嗅N有无障碍及障碍的程度2.患者鼻腔通畅。
检查时请患者闭目。
检查所用物品:薄荷,樟脑,香烟,香水,松节油,茶叶,不宜用氨水或醋酸类,因该类物资刺激三叉N末梢。
二、视神经(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黑朦:手电筒光在病人眼前闪动如无光感称为黑朦。
正常视野范围是颞侧90°,下侧70°,上侧及鼻侧各60°正常眼底:(1)视神经盘:椭圆型或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颞侧较鼻侧色稍淡,中央凹陷色较淡白,称为生理凹陷。
(2)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动脉较静脉细,管径之比为2:3,动脉色鲜红,静脉色暗红。
(3)视网膜:视网膜透明,常见为棕红色或豹纹状。
(4)黄斑区:视神经盘的颞侧为黄斑区,色较暗,无大血管,中央有一明亮的反光点称为中央凹。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共同管理眼球运动,合称眼球运动神经1、眼睑及眼裂2、眼球位置(突出、凹陷、斜视或同向偏斜)3、瞳孔4、眼球运动和眼球震颤5、瞳孔对光反射(动眼N参与):用手电筒光直接照射一侧瞳孔,引起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未直接照射的另一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时两者均应存在。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神经定位诊断学
第三节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二)核上性眼球同向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运动的核上性神经受配,是从每一侧的
大脑皮层的“动眼中枢”发出纤维支配两眼 的同向运动。所以一侧核上性的病变也影响 到两眼。因此,并不引起复视,这一点与核 下性病变不同。
第三节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1.侧视运动瘫痪 (1)皮层病变 额中回后部病变时,对皮质本身产生 两种作用:一种是刺激作用,另一种是破坏作用。 刺激性病变:额中回后部发生刺激性病变(如脑 蛛网膜炎、脑囊虫或外伤性皮质瘢痕等)时,两眼 发作性的向对侧偏视,发作过后则偏视消失。多半 出现视幻觉。 破坏性病变: 枕叶“动眼中枢”的病变,所引起 的共同偏视非常少见。破坏性病变时,除引起两眼 共同向病灶外都伴有视野的缺损。而且视野缺损的 程度往往非常显著。
(2)皮层下垂直运动中枢病变 上丘是眼球垂直运动的皮质下中枢,上丘的上半司眼球
的向上运动,上丘的下半司眼球的向下运动,因此上丘病变 时能引起眼球垂直运动障碍。
刺激性损害:在临床上表现为垂直性的动眼危象。该危 象为发作性的,持续时间较短,眼球多转向上方,多发于流 行性脑炎以后。
第三节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第三节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2)皮质下的侧视中枢 又称副外展神经核。在桥脑紧靠近
中线处,恰在桥脑外展神经核之上端。 每侧副外展神经核接受对侧大脑半球支 配,并由该核发出神经纤维至同侧的外 展神经核,亦借内侧纵束传至对侧的动 眼神经核之内直肌核。
第三节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2.垂直运动的核上性支配 (1)皮质的垂直运动中枢 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的
短,桥脑的皮层下侧视中枢病变时,表现为刺激症 状者,甚为少见。
破坏性病变: 两眼向病灶对侧转,即注视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突出表现。
患者对语言的理解正常,自发语言与言语的复述较流利,但对物体的命名发生障碍,能叙述某物体的形状与用途,也能对她人的命名的对错给出正确判断。
2、感觉性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
患者听力正常,但对她人与自己的语言不能理解或部分理解,不能对她人提问或指令做出正确反应。
虽然语言表达流利,但用词错误凌乱、缺乏逻辑、难以理解、答非所问,也称流利性失语3、运动性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
患者能够理解她人语言,理解书面文字,能够发音;但语言产生与表达困难,表现为表达不流畅、语量少、语言贫乏、讲话费力、找词困难等,严重者不能言语。
也称非流利性失语4、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突出表现。
患者口语相对流利,但常有语音错误;听理解正常,但不能复述检查者所说的字句,也不能复述自发讲话时轻易说出的字句,或以错语复述。
5、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的腕关节,右手以示指与中指夹住患者的中指,用拇指迅速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为阳性,常提示锥体束病变。
6、巴宾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跟部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踇指向足背屈曲,可伴其她各趾呈扇形展开。
7、奥尔海姆征:用拇指与示指沿患者的胫骨前缘由上向下推,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8、查多克征:用竹签自后向前划过患者足背外侧缘,阳性反应痛巴宾斯基征9、戈登征:用手挤压患者腓肠肌,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10、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及神经根受刺激,引起其相应肌肉反射性痉挛的一种表现,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与布鲁津斯基征等。
11、意向性震颤:又称运动性震颤,指肢体有目的的接近某个目标时,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震颤。
往往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在达到目标并保持姿势时,震颤有时仍可持续存在。
多见于小脑病变。
12、跨阈步态: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足下垂,行走时过度抬高患肢,以免足趾摩擦地面,如跨越门槛或涉水行步之姿势。
见于腓总神经病变。
13、蹒跚步态:步行时,步基增宽,左右摇晃,前仆后跌,不能走直线,犹如醉酒者,又称“醉汉步态”。
见于小脑、前庭或深感觉障碍。
14、摇摆步态:躯干与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脊柱前凸,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状如鸭步。
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所值骨骼肌病变。
15、痉挛性偏瘫步态 :一侧肢体有痉挛性偏瘫,偏袒下肢因伸肌收缩而显得较长,并呈现屈伸困难,表现为伸直,外旋;行走时将患侧骨盆部位提得较高,或患侧下肢向外作半圆形画圈动作;偏瘫上肢协同摆动缺失,通常呈屈曲,内收姿势,腰部向健侧倾斜。
见于一侧皮支脊髓束病变,多由脑血管病变所致。
16、痉挛性截瘫步态 : 双侧下肢有痉挛性轻瘫,双下肢伸肌收缩,附加股内收肌收缩,表现为双下肢伸直内收,行走时每一步都交叉到对侧,形成“剪刀样步态“。
见于双侧皮质脊髓束病变,多由脊髓横贯性病变或两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
17、慌张步态行走时头略俯屈,躯干前倾,髋,膝,踝弯曲,躯干重心前移;小步加速擦地而行,似慌张不能自制,呈前冲状;起步慢,止步难,转身困难,易跌倒;双上肢协同摆动少。
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帕金森病。
18、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系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主要表现为:(1)双侧肢体中枢性瘫痪;(2)双侧面舌瘫,构音、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转颈耸肩,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3)意识保持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19神经性耳聋:指“内耳耳蜗-蜗神经前后核-听觉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损害引起的听力减退。
20、传导性耳聋:指“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的声波传导路径损伤,使声波不能或很少进入内耳Corti 器而引起的听力减退。
21、听觉过敏:听觉的病理性增强,患者听到的声音比实际声源的强度大。
22、反跳试验:患者曲肘,检查者捏住患者腕部向相反方向用力拉,随机突然松手。
正常人由于拮抗肌的协同作用,前臂屈曲可立即停止。
小脑损害就是患者缺少拮抗肌的对抗作用,屈肘力量使前臂或手撞击自己的肩或面部。
2、韦伯尔氏试验3、浅反射:浅反射就是刺激皮肤、粘膜、角膜等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5、直腿抬高试验7、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等深部感受器的反射称深反射。
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阵挛。
8、罗索利莫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用叩诊锤叩击或用手指掌面弹击足趾基底部跖面,阳性反应为足趾向跖面屈曲。
11、阿-罗氏瞳孔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 pupil)表现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为顶盖前区病变使光反射径路受损:14、跨越步态15、角膜反射: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
正常时,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同时与刺激无关的另一只眼睛也会同时产生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16、闭锁综合征17、偏瘫步态:患者在摆动相时骨盆代偿性抬高、髋关节外展外旋,患侧下肢向外侧划弧迈步的姿态,也称划圈步态。
一般表现为患侧的足背曲障碍,并有内翻,患者手臂到手指屈曲。
18、掌下颔反射19、感觉过敏:指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
常见于浅感觉障碍,与机体对触觉、痛温觉的敏感性增加或感觉阈降低有关。
20、感觉倒错:指对刺激产生错误感觉,如非疼痛性刺激引发疼痛。
常见于顶叶病变或癔症。
20、木僵状态木僵状态:指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与动作行为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大小便潴留。
2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二)1、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表现为双眼向对侧注视时,双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有眼震;集合反射正常。
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与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维,表现为两眼向同侧注射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集合反射正常2、内囊型感觉障碍特点特点为肢体重于躯干、肢体远端重于近端、深感觉受累重于痛、温觉。
常合并运动、视纤维的受累。
表现为“三偏: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3、额叶损害出现的病理反射P934、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P165、肌力分级肌力一般分为6级(0-5级)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
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既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外加阻力。
4级:肢体能对抗外加阻力做运动,但力量较正常弱。
5级:正常肌力。
6、体象障碍及其临床表现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却对身体各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
主要表现为:1、自体部位失认:患者否认病灶对侧肢体的存在或病灶对侧肢体不就是自己的2、偏侧肢体忽视:患者对病灶对侧的肢体不关心、不注意3、病觉缺失患者对病灶对侧的瘫痪肢体缺乏识别能力,否认瘫痪的存在4、幻肢现象:患者认为自己的肢体阙如,或感觉自己的肢体多出了一个或数个,多见于右侧顶叶病变。
7、丘脑综合征病灶累及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产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受损感觉障碍的特点还包括对侧半身感觉异常与自发或诱发的感觉过度,称“丘脑综合征”丘脑病变时,(1)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出现各种感觉缺均缺失,其特点就是:所有感觉皆有障碍;深感觉与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严重的深感觉障碍可表现感觉性共济失调;丘脑病变亦可出现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或过度 (2)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病灶对侧肢体出现难以忍受与难以形容的持续性自发性疼痛,其特点就是疼痛部为不准确、不固定、不弥散;疼痛的性质不定,烧灼感、冷感与难以描述的痛感;疼痛常受情绪的影响,情绪激动可使疼痛加重;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血压或血糖增高;一般止痛剂无效,抗癫痫要有一定的疗效 (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病灶对侧的面部可出现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大笑时,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指令患者做随意运动时,面肌并无瘫痪表现 (4)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可出现意向性震颤、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
并可因手指得指划运动而呈特殊的姿势——丘脑手 (5)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强哭强笑8、圆锥与马尾病变鉴别要点;(1)圆锥 (s3~s4尾节)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来自腰膨大故脊髓圆锥损害无双下肢瘫,也无椎体束征。
肛门周围与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肛门反射消失与性功能障碍。
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因此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见于外伤与肿瘤。
(2)马尾马尾与圆锥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但马尾损害时症状与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根性疼痛与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小腿部,下肢可有周围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
见于外伤性腰椎间盘脱出(l1 ‘l2以下)与马尾肿瘤。
8、脊髓在左侧C5-T1半离断时的临床表现9、浅感觉传导路的传导途径临床特点10、额叶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11,、脑底动脉环如何构成,有何生理意义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由两侧颈内动脉终末段、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近侧段、大脑前动脉近侧段及前交通动脉组成。
左、右颈内动脉与左、右椎动脉在脑底经交通支彼此连接构成类似“苯环”的动脉环。
生理意义①调整脑内动脉血压,从而使左、右两侧之间的血压维持平衡。
②组成侧支循环。
脑底动脉环呈环形吻合,其中任何一支动脉闭塞,都可通过此环提供侧支循环以代偿。
所以,如果动脉环发育良好,侧支循环可使某一动脉因血栓、栓塞而闭塞时不出现脑梗塞症状。
人体的奥妙实在令人叹12、跟运动神经(动眼,滑车,外展)核性病变各有哪些特点动眼神经核性损害:因动眼神经核的分布比较分散,因而发生病变时常表现为动眼神经的不全麻痹,即动眼神经核支配的个别眼肌麻痹滑车神经核性损害:单纯滑车神经核病变时对侧表现为:上斜肌瘫痪,较为少见展神经核性损害:展神经核在面丘内被面神经纤维所环绕,因此,展神经核发生病变时,多合并面神经的损害,表现为患侧展神经瘫痪,常合并面神经周围性瘫痪13、脑干病变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躯体中枢性瘫痪。
病变水平的高低可依受损害的脑神经而定,如第III、IV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中脑:第V,、VI、VII、VIII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脑桥;第IX、X、XI、XII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延髓。
14、丘脑综合征的特点与临床表现15、动眼神经核位于脑何部位,其损害产生哪些症状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水平16、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腓总神经损伤引起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的瘫痪与萎缩,患者不能伸足、提足、扬趾及伸足外翻,呈马蹄内翻足。
步行时病人高举足,使髋关节、膝关节过度屈曲,当足落地时先足尖下垂,接着用整个足跖着地,似马或鸡的步态,或称跨阈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