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概论及质控课件:04_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诊断学课件: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诊断学课件: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表面积大而体积小对低渗盐水抵抗力较大(脆性较小), 反之抵抗力较小(脆性增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等体积的血液加入一系列的低 渗NaCl溶液中; 达到平衡; 高速离心并测定光密度. 大多数正常RBC在NaCl浓度 约 0.50%时开始结构破坏. 当盐浓度进一步降低 渗漏和
白蛋白
返回
free Hb (a2b2 tetramers)
Hb尿
Hb
Hp
dimers
肾脏

含铁血黄素尿
高铁Hb
HpHb complex
globin ferriheme (Fe3+)
binds to hemopexin & albumin
血管外溶血:慢性溶血
•血红素
卟啉

游离胆红素↑
尿胆原↑ 粪胆原↑
溶血增加.
正常渗透脆性
HS时低渗溶液中的 异常溶血
参考值 开始溶血:0.42%~0.46%(4.2~4.6g/L)NaCI
完全溶血:0.28%~0.34%(2.8~3.4g/L)NaCI
临床意义 开始溶血>0.50%、完全溶血>0.38% 为脆性增高
(1)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脆性减低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海洋性贫
•红细胞 •破坏(脾脏) 珠蛋白
正常红细胞代谢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循环血液
血红蛋白
红细胞
非结合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 1. 红细胞破坏增加 – 2.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第二步 哪一类溶贫(病因检测)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一)、红细胞破坏增加
1. RBC寿命测定 51Cr同位素标记 • 参考值:25~32天 • 半衰期<15天,说明有溶血存在
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plasma free hemoglobin)
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 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中, 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见 到,在出生一周之内的 新生儿外周血中可见到 少量。 见于:①各种溶血性贫 血②红白血病③髓外造 血④骨髓转移肿瘤
二、哪一类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 验 酸溶血试验 蔗糖溶血试验 蛇毒溶血试验 CD55,CD59检测
染色质小体 又称豪-乔小体, 为紫红色圆形小 体,是核染色质 的残留部分。 常见于骨髓增生旺 盛的贫血如溶贫, 巨幼贫等
卡波环(Cabot) 一种紫红色成圆形或 8字形细线状环。可 能是纺锤体的残余 物或是胞质中脂蛋 白变性所致。 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 出现,见于溶血性 贫血、巨幼细胞贫 血、铅中毒及白血 病等。
8.血清胆红素(TBIL)增高,已非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IBIL)增高为主 【参考值】 TBIL 0~1.2mg/dl ( 0~20.5 ummol/L) IBIL 0~0.8mg/dl ( 0~13.7 ummol/L) 【临床意义】提示溶血
8.血清乳酸脱氢酶
【参考值】 80~220 U/L 【临床意义】提示溶血

RBC膜缺陷:遗传球、PNH RBC酶缺陷:G-6PD缺乏症 珠蛋白异常(肽链不平衡):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 白病 免疫性溶贫: AIHA 、新生儿溶血症、药物诱发红细胞相 关抗体 机械损伤性:DIC 、 TTP、人造瓣膜 感染:疟疾 物理因素:灼伤 毒素:蛇毒 脾亢: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溶血反应的机制
溶血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补体介导 的溶血、抗体介导的溶血和机械性 损伤导致的溶血。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 、贫血和脾肿大等。
与医学免疫学相关的知识点链接
医学免疫学的定义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涉及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 。
通过建立更加严格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株质量标准,减 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6
相关知识点链接
与溶血反应相关的知识点链接
溶血反应的定义
溶血反应是指红细胞破裂,导致血 红蛋白逸出,并刺激机体产生一系 列生理病理反应的过程。
溶血反应的分类
溶血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免疫 性溶血反应和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 实验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实验原理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与展望 • 相关知识点链接
01
实验原理
溶血反应定义
溶血反应是指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等细胞内物质的 过程。
红细胞破裂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表面的膜结构受到破坏或改 变,导致红细胞内部的物质泄露出来。
实验试剂
抗红细胞抗体
用于引发溶血反应。
生理盐水
用于稀释红细胞和抗体。
补体
参与溶血反应。
pH试纸
用于监测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
实验仪器
试管
用于混合红细胞、抗体和补体。
pH计
用于测量反应过程中的pH值。
离心机
用于分离红细胞和血清。
显微镜
观察红细胞的溶解情况。
03
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

溶血的检验 ppt课件

溶血的检验 ppt课件
二、参考范围:健康人:阴性。
2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蔗糖溶血试验



一、原理:根据PNH患者的红细胞,在低离 子强度的蔗糖溶液中对补体敏感性增强, 经孵育后可使补体与红细胞膜结合加强, 蔗糖溶液进入补体敏感的红细胞内,导致 渗透性溶血。 二、参考值:定性试验:正常为阴性;定 量试验:正常溶血率<5%. 三、临床意义: PNH患者为阳性或溶血率增加,可作为PNH
7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原理: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可被氧化为 高铁血红蛋白,再分解为珠蛋白和高铁血 红素,后者先与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 消耗完后,再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 素白蛋白,与硫化铵形成一个易识别的铵 血色原,用光谱仪观察结果,于绿光区 558nm处有一最佳吸收区带。

原理:血红蛋白可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 态氧,使邻苯氧化为蓝紫色。根据显色深 浅,与同时测定标准血红蛋白液对照,可 测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量。

参考范围:0-40mg/L
应用评价: 1.明显增高是判断血管内溶血的指征。蚕豆

6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原理: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Hp)是在待 测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液,使之 与待测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形成Hp-Hb复合 物。通过电泳法将结合的Hp-Hb复合物与未 结合的Hb分开,测定Hp-Hb复合物的量, 可测得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的含量。 参考范围:0.5-1.5gHb/L 应用评价:1.减低:常见于各种溶血,尤其 是血管内溶血。严重肝病、先天性无珠蛋 白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Hp也明

参考范围:阴性
8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ppt完美版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ppt完美版

AIH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者轻度升高 此时蛋白质无电泳,在水中电解度小,并发生沉淀。
临床意义——常用于轻型遗传球、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血的诊断
此时蛋白质无电泳,在水中电解度小,并发生沉合珠蛋白测定
参考值:0.7-1.5g/L 临床意义:
各种溶血均可减低,血管内溶血减低最显著 肝病、传单、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减少或消失 感染、创伤、糖皮质激素治疗、服用避孕药物、肝
正常值:醋纤法(PH8.
临床意义: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溶血的场所)
(2)血片见RBC碎片
阳性见于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
血管内溶血者明显升高 大小不均,大红细胞、嗜多色细胞及有核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等
肝病、传单、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减少或消失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乙酰苯肼 充分的氧化 或煌焦油兰染色,油
镜观察)
结果: 该小体为圆形或多角形
色涵体,φ0.2~2um。 多位于红细 胞边缘,一个红细胞含1~20个, 多为1~2个,以含5个以上小体的 红细胞计数
1. 正常人 <30% 2. G6PD 缺 陷 症 、不稳定
Hb、HbH病等常高于 45%
4、G6PD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红细胞寿命测定
方法:51Cr标记红细胞,检测其半衰期 正常红细胞半衰期25—32天 溶血性贫血者半衰期小于15天 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可靠方法
溶血性贫血筛查
G6PD缺陷症、不稳定Hb、HbH病等常高于45%
2条α链
(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test)
PK严重缺乏(纯合子)荧光60min不消失
临床意义:阳性者表示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 丙酮酸激酶荧光筛选试验和活性测定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并记录每个试管的变化情况,如 有无溶血、凝集等。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每个试管进行拍照并记录实验结果 ,如红细胞有无凝集、有无溶血等。这些结果将用于后续 的分析和讨论。
03
实验数据分析
溶血反应阳性率计算
计算每个样本的溶血反应阳性率,即阳性样本数除以总样本 数。
判断溶血反应阳性率的参考范围为:健康人群 < 5%,患者 < 10%。
当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通过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红细胞抗原,可对相关疾病进 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验试剂与器材
试剂
抗A、抗B标准血清、A型、B型、O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等;
器材
试管、移液管、离心管等。
02
实验步骤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解读需遵循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保证患者隐私 和医疗安全。
05
相关应用
临床应用场景
溶血实验是医学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常用于检测红 细胞表面抗原和抗体,以及红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
溶血实验还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抗原,以及红细 胞表面受体的激活状态,对于诊断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其他领域应用
溶血实验在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
在生物学中,溶血实验可以用于研究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生物膜与细胞之间的关系等。
未来发展趋势
溶血实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 特异性,以及寻找新的溶血方法等方面。
此外,溶血实验还可以应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对红细胞的作 用,以及在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应用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反映红细胞寿命缩短、易于破坏的 检查
红细胞畸形、破坏红细胞增多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 红细胞寿命缩短 红细胞脆性增加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有关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
网织红细胞增多 血中出现大量幼红细胞 血中大红细胞 骨髓中幼红细胞明显增生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常用实验室检查及意义
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新生 儿同种免疫性溶血,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药 物性免疫性溶血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三)酸溶血(Hams)试验
实验原理 PNH患者体内存在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
Hams试验即红细胞在酸性(PH6.4-6.5)的 正常血清中孵育,补体被激活,PNH红细 胞破坏而产生溶血,而正常人RBC不被溶 解,无溶血现象。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临床意义
脆性增加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
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和部分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 脆性降低
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 蛋白C、D、E病,低色素性贫血,肝疾病 等。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试验)
实验原理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操作程序
将一份枸橼酸钠全血加入9份新鲜配制 的糖水中(即0.5g蔗糖+4.5ml蒸馏水+0.5ml 抗凝血,或10%蔗糖水5ml+0.5ml抗凝血), 混合后,置37℃温箱中孵育30分钟,离心 沉淀。
结果分析
如有溶血蔗糖液为红色,即为阳性。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 血红蛋白电泳
• 碱变性试验
• HbF酸洗脱法检测
• 血红蛋白H包涵体生成试验
• RBC镰变试验
• 异丙醇沉淀试验
• 热变性试验
•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12
免疫性溶血的检验
• Coombs试验 • 冷热溶血试验 • 冷凝集试验 • 血型检测
13
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
• RBC渗透脆性试验 • 温孵育后渗透脆性试验 •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 酸溶血试验 • 蔗糖水溶血试验
• RBC寿命缩短、破坏增加 • 血浆游离Hb增高 • 胆红素代谢异常
4RBC寿ຫໍສະໝຸດ 缩短的检验• RBC寿命测定 • RBC形态改变 • 血浆LDH测定
5
血浆游离Hb增高的检验
• 血浆游离Hb检测 • 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 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检测 • 血红蛋白尿检测 • Rous试验
6
胆红素代谢异常
•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 尿中尿胆原排泄量增高,
尿胆红素阴性
7
RBC代偿增生的依据
• 外周血Ret-RBC增多 • 血涂片中有RBC形态改变,
提示红系增生旺盛 • 骨髓象提示增生性贫血
8
溶血原因分析的有关检验
•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 红细胞内酶缺陷的检验 • 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 • 免疫性溶血的检验
9
RBC膜缺陷的检验
• RBC渗透脆性试验
• 温孵育后渗透脆性试验
• 自身溶血及纠正试验
• 酸溶血试验
• 热溶血试验
• 蔗糖溶血试验
10
RBC内酶缺陷的检验
• 自身溶血及纠正试验 •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 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 • 酶活性测定

溶血性试验PPT课件

溶血性试验PPT课件

实验结果与统计
试管 2%兔血混悬液(ml) 生理盐水(ml) 4% 桔梗煎液(ml) 柴胡注射液(ml) 37℃保温 1h 后 的结果 、2%兔血生理盐水混悬液的配制 10-20ml。 用竹签搅拌以除去纤维蛋白 签搅拌以除去纤维蛋白 注: 1) 2%兔血生理盐水混悬液的配制:取新鲜兔1020ml。用竹签搅拌以除去纤维蛋白,然后吸 、2% 兔血生理盐水混悬液的配 2ml, 摇匀即得。 取没有 发生凝血和溶血现象的全血 2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 100ml 摇匀即得。 、4%的桔梗煎液: 4%的溶液 的溶液。 2) 4%的桔梗煎液:取桔梗 4g ,按普通 煎煮法制成 4%的溶液。 、4%的桔梗煎液 结果判断依据: 完全溶血:溶液澄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残留。 部分溶血:溶液澄明,红色或棕色,管底尚有少量红 细胞残留。 不 溶 血:红细胞全部沉淀,上层液体物色澄明。 凝 集:虽不溶血,但出现红细胞凝集,经振瑶后 不易分散或出现药物沉淀。
原理:溶血性试验是观察受试物是 否引起溶血和红细胞凝聚等反应。
目的:某些中药注射剂,由于含 有溶血成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方 面的原因,在直接注入血管后可产生 溶血作用;也有些注射剂中因含有杂 质等成分,注入血管后可产生血细胞 凝聚,引起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等不良 反应;另外,因中药制剂的成分复杂, 也存在因免疫反应引起的免疫性溶血。 因此,凡是注射剂和可能引起免疫性 溶血或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其他药物 制剂均应进行溶血性试验。
第1页/共8页
探究:因造成溶血反应的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全面的临 床前溶血试验方法。中药注射剂溶血性的测定,许多年来一 直采用常规的体外溶血试验,即试管观察法(见附录)。它 是通过肉眼来观察溶血情况,而有色泽中药注射剂对结果判 断的影响较大,难以评价溶血程度。 为了精确检查中药注射剂的溶血性,建议在常规方法的基础 上,结合以下或其他方法进行试验,如分光光度法、体外红 细胞计数法、体内红细胞计数及分析法。这些方法与常规法 比较,尽管前两者的操作相对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但当采 用常规法测定的结果有疑问或必要时,采用计数法和分光光 度法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帮助更精确的判断注射剂的溶血 性。 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中,应注意溶血性指标的观察(如红细 胞数量及网织红细胞数的变化、胆红素、尿蛋白、肾炎、脾 脏淤血及骨髓象等)。 当受试物出现体外溶血阳性结果时,应进行体内溶血性试验, 不但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诱发溶血性的可能,而且可以通 过对其他指标的测定提供更多的信息,如网织红细胞是否增 高、是否有血红蛋白尿、球形红细胞是否增多,以及骨髓检 查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现象等。

溶血检验PPT课件

溶血检验PPT课件
30
六、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检测
• 〔二〕蔗糖溶血试验 • [原理]蔗糖溶液离子浓度低,经孵育可加强补体与
红细胞膜的结合,使PNH患者的红细胞膜上形成小 孔,遂使蔗糖进入红细胞而导致溶血。 • [参考值] • 阴性 • [临床意义] • PNH常为阳性。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AA、 AIHA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可作为PNH的筛 选试验,阴性可排除PNH, 阳性应再做Ham试验。 • 〔三〕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 蛇毒因子是以眼镜蛇毒中提取的一种分子量为 31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原理] 红细胞在低渗氯化钠溶液中细胞逐渐膨胀甚 至破裂而溶血。该试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 低渗氯化钠溶血的抵抗力,即红细胞渗透脆性。 将患者的红细胞加至按比例配置的不同浓度低渗 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其溶血的情况,结果以被检红 细胞最小抵抗力〔开场溶血时氯化钠溶液的浓度〕 和最大抵抗力〔完全溶血时氯化钠溶液的浓度〕
7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试验:
〔二〕血浆结合珠蛋白:〔Hp〕 [参考值]0.7-1.5g/L(70-150mg/dL) [临床意义] 减低:见于各种溶血时,以血管内溶血减低为显
著。肝脏疾病、传单、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 症。 增高:见于感染、创伤、恶性肿瘤、SLE、糖皮
8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试验
〔三〕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测定 [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表示为严重血管内溶血 〔四〕红细胞寿命测定 用51Cr标记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半衰期。正常红
• [临床意义]
• 1、阳性 见于新生儿溶血病、AIHA、SLE、RF、 恶性淋巴瘤、甲基多巴等药物性溶血反响。
• 2、AIHA大多属于温抗体型〔即于37℃条件下作 用最强,主要为IgG),但也有小局部属冷抗体型 〔IgM〕,必要时应用于4 ℃条件下进展试验,排 除假阴性反响。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致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
血细胞膜CD55、CD59分析(流式细胞术) 参考范围:外周血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5% 临床意义:PNH患者外周血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10%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酶缺陷检测
溶血性贫血——筛查检测
肾脏
溶血性贫血——筛查检测
• • •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含铁血黄素尿试验
• 红细胞寿命测定
溶血性贫血——筛查检测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50mg/L 临床意义: 1.血管内溶血时明显增高。 2.血管外溶血时正常。 3.自身免疫性溶血、珠蛋白异常时轻度增高。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膜缺陷检测
红细胞渗透脆性 试验:测定红细胞 对不同浓度低渗氯 化钠溶液的抵抗力。 渗透脆性,它与红 细胞膜面积与细胞 容积的比值有关。 参考值:开始溶 血 0.42 % ~ 0.46 % (4.2 ~ 4.6g/L) NaCl 溶液, 完全溶血 0.28 % ~ 0.34 % (2.8 ~ 3.4g / L)NaCl 溶液。 临床意义 1. 脆性增高 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时氯化钠溶 液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提前两管 (0.04%或 更高),即开始溶血>0.50%、完全溶血> 0.38%NaCl溶液时为脆性增高。主要见于遗 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病人的红细胞有继发球形化,渗 透脆性也可增高。脆性增高也可见于遗传性 椭圆形细胞增多症。轻症病人或急性溶血才 发作后,外周血中球形细胞较少,检测结果 可能在正常范围,此时应考虑做温 孵育后渗 透脆性试验。 2. 脆性减低 常见于海洋性贫血。也可见于缺 铁性贫血、某些肝硬化及阻塞性黄疸等。

溶贫检验ppt课件

溶贫检验ppt课件
34
方法
➢ 30%红细胞悬液的配置(1)取患者的血液2ml, 枸橼酸钠抗凝, 混匀,2000转/分离心5分钟;(2)吸出血浆,沉淀的红细胞用8 倍体积的生理盐水洗涤三次,每次2000转/分离心5分钟;(3) 最后沉淀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30%的红细胞悬液。
14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
➢ 原理:当血浆中血红蛋白超过肾阈值1.3g/L 时,则可通过肾小球滤过,经过肾小管时被肾小 管上皮细胞嗜取,分解为含铁血黄素沉积在上 皮细胞中,并随着上皮细胞脱落从尿中排出。 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其中的 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在酸性环境下产 生普鲁氏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尿沉渣肾小 管上皮细胞内外可见直径1~3um的兰色颗粒。
• 参考值:0.5~1.5 Hb/L
12
血清Hp检测的原理(火箭电泳法)
• 将稀释后的Hp抗血清与已融化的2%琼脂糖混匀, 制备凝胶板。在凝胶板上加入一定量的受检血 清(抗原),在电场作用下,定量的抗原在含 有定量抗体的琼脂凝胶中泳动,在一定的时间 内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火箭样沉淀峰,此峰的高 度与抗原浓度成正比,测量峰的高度与标准样 品峰值通过直线回归方程式,计算出受检者血 清中Hp的含量。
9
注意事项
• 采血和分离血浆的过程中,应严格防止 发生体外溶血,以免造成假阳性。
• 一切器材,用前用盐酸浸泡24h,流水冲 洗后再用蒸馏水洗三次,以避免Hb污染 造成假阳性。
• 过氧化氢的浓度要准确,应新鲜配制。 • 当测定管的光密度超过0.6时,应将血浆
稀释后重新检测。
10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measurement of haptoglobin) • 常用的方法有:
15
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NH(阵发性睡眠性Hb尿症) 13
③ 红细胞丢失过量
➢ 急性失血:消化道大出血、大量咯血、创伤、手术、 内脏破裂、宫外孕;
➢ 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慢性创伤出血、疟疾。
15
三、贫血的诊断概述
➢ 贫血的诊断:临床诊断(病史、症状、体征)、 病理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实验诊断
➢ 目标:寻找病因,作出贫血病因诊断
巨幼细胞性贫血、脾亢、DIC的鉴别诊断
19
白细胞参数
红细胞参数 血小板参数
② 血细胞涂片检查
➢ 显微镜观察RBC、WBC、PLT的数量、大小、形态; ➢ RBC数量有助于贫血诊断,RBC大小区分大小细胞
性贫血,形态异常有助于膜缺陷型与Hb异常病诊 断。
21
③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Ret)
正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100 ﹥32
正常 正常
再障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 液丢失过多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80 ﹤80
﹤26 ﹤23
正常 慢性病引发的贫血 ﹤300 缺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病
MCV:平均红细胞容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
白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诊断学》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第一、十、二十一章 )
OUTLINE
➢ 贫血的实验诊断概述
诊断标准、分类、实验诊断路径
➢ 常见贫血的实验诊断
缺铁贫、巨幼贫、再障贫 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膜缺陷、酶缺陷、
地贫、PNH) 获得性(免疫性溶贫)
2
第一部分 贫血的实验诊断概述
➢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RBC)功能: 运输O2,排出CO2。
➢ RBC增多:红细胞增多症 ➢ RBC减少:贫血
5
一、贫血(anemia)的诊断标准
➢ 定义:全身循环红细胞总量的减少。
➢ 诊断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 细胞比容Hct。
男性成人 女性成人 老年人 3月~6岁
Hb(g/L) RBC (/L)
﹤120 ﹤110 ﹤110 ﹤110
4.0×1012 3.5×1012 3.5×1012
3
红细胞的生成与代谢
➢ 红细胞主要在骨髓中生成,需要血红蛋白、铁、 叶酸、VitB12等物质,在肾小球旁成纤维细胞分 泌的红细胞生成素EPO刺激下增殖、分化和成熟;
➢ 老化的RBC主要在脾脏及肝脏的网状内皮系统中 被清除,血红蛋白分解为珠蛋白、铁、胆红素。
4
红细胞疾病 Red blood cell diseases
24
第二部分 贫血的实验检测
➢ RBC生成减少性贫血的常用实验检测 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RBC增多症; ② RBC酶缺陷病:G6PD缺陷症多见、PK缺陷症 ③ Hb异常病:珠蛋白合成障碍的β,α-地贫、异常Hb
病、镰状细胞病与高铁Hb血症 (2)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① 免疫性:
自身免疫: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贫、冷凝素综合征、 阵发性寒冷性Hb血症
同种免疫:新生儿溶血病、血型不合输血 药物诱发免疫溶贫、SLE、淋巴瘤 ② 非免疫性:机械、物理性、生物性、脾亢、DIC、
Hct
0.40 0.35 0.35
Hb(g/L) 轻度 90~110 中度 60~90 重度 30~60 极重度 ﹤30
6
二、贫血的分类
1. 按照血细胞形态学分类 2. 按照骨髓增生程度 3. 按照病因和发病机制
7
1. 细胞形态学分类
MCV MCH MCHC 相关疾病 (fl) (pg) (g/L)
16
1. 贫血的临床诊断
① 病史收集:失血/出血史、家族/个人、饮食、接触化 学品、放射性物质、慢性疾病、肿瘤、尿毒症;
② 临床表现: ➢ 皮肤黏膜颜色变浅或苍白; ➢ 呼吸和心率加快,心慌、气促明显; ➢ 头晕、头痛、耳鸣、肌肉无力、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 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便秘。
17
2. 贫血的实验诊断
➢ 一般筛查试验: 血象:①血常规检查 ②血细胞涂片检查 ③网织红细胞Ret
骨髓象:④涂片细胞学检查与骨髓活检 ➢ 特殊试验:
找出病因,进行病因诊断
18
① 血常规检查
➢ RBC、Hb、Hct:是否贫血与程度; ➢ MCV、MCH、MCHC:区分正细胞性、大细胞
性、小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WBC、PLT:有助于再障、急性白血病、MDS、
22
④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与活检
➢ 观察骨髓增生情况
区分骨髓增生性贫血或低下性贫血;
➢ 骨髓细胞学检查
再障贫:三系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巨幼贫:红、粒、巨核三系减少; MDS:红、粒、巨核三系病态造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白血病:出现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增多 骨髓转移癌:癌细胞。
23
贫血的实验诊断路径
11
① 红细胞生成减少
➢ 骨髓造血受抑或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MDS、 抗肿瘤放化疗、肾性贫血、白血病和其他肿瘤浸 润、慢性肾衰贫血
➢ DNA合成障碍:叶酸/Vit 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 胞性贫血
➢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 碍性贫血
12
② 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性贫血)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① RBC膜缺陷病:(球形、椭圆形、靶形、口形)
有无贫血与程度 小细胞低 (RBC、Hb、Hct)色素性
地贫? 缺铁贫?
形态学分类
(MCV、MCH、 MCHC)
大细胞性 正常细胞性
巨幼贫? 再障贫?
溶贫?
血象、骨髓象 和Hb电泳 血象、骨髓象 和铁代谢
血象、骨髓象和叶酸 /VitB12
血象、骨髓象/骨髓 活检和祖细胞培养
血象、血生化、尿 常规和诊断性实验
➢ 序列参数:Ret%、Ret绝对值、RPI、CHr; ➢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升高提示造血功能旺盛; ➢ 鉴别贫血类型:Ret减低见再障、肾性贫血、感染、
药物性贫血等;Ret增高见膜缺陷病、Hb异常病、自 免溶贫和巨幼贫等; ➢ 观察贫血治疗效果、放化疗骨髓移植状况; ➢ CHr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项早期敏感指标。
8
Normal RBC
Microcyte and hypochromic
Megalocyte
9
Anisocytosis
2. 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 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 巨幼细胞性贫血: ➢ 增生低下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10
3. 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① 红细胞生成减少 ② 红细胞破坏增多 ③ 红细胞丢失过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