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几点误区.doc
小议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误区
小议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误区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一线语文教师所重视。
于是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效度被教师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教学导入,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内容的拓展,无一不渗透信息技术,其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殊不知,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体现却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果。
笔者就教学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做点思考:一、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则空洞乏味案例:记得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时候。
向学生展示了精美的教学课件。
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精选了与课文匹配的画面,其形态美和色彩美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并且,对教师画面进行了动画效果的处理,景象不断变化。
甚至,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时候,教师还利用课件动画对学生进行表扬。
整个课堂过程非常热闹。
思考:辩证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未必就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课件的使用,应该能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为目的。
否则就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或者束缚了学生对话文本活动效度。
教学中,应该使课件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这一教学案例中的课件使用,已经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
整个课堂看上去非常热闹,学生情趣盎然,都在关注课件,但是,这是学生对精美的教学课件本身的兴趣,对融合进课件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件欣赏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错过了。
在无形中,干扰并且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与想象能力。
对于这样的课件,我们应该给以热闹适当“降温”,因为,我们应该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以课件为媒介,有效地对话文本,让课件促进高效课堂的产生。
二、展示频繁,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课文《詹天佑》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火车如何爬上青龙坡,用动画效果设计,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前进。
并且,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误区,以避免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误区一:过分强调技术手段有些教师可能会过分强调使用技术手段,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下,由于过于依赖技术手段,教师可能会失去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进度的掌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应对策略:教师要把握好技术手段的使用时机和范围,并将其融入到传统的语文学习中去。
在使用技术手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而不仅仅是呈现知识点。
有些教师可能会对某些技术手段情有独钟,比如PPT或小程序等,就总是强调这种手段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会忽略其他更为适合的技术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会产生学习疲劳。
应对策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来支持语文教学。
比如,对于“古诗词”这样的语文知识点,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古诗文库和综合查询工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误区三:强调形式而不重视内容对于许多教育者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主要体现为文本排版美观、图片多样、声音效果好等方面。
这样的做法看似颇有用心,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实际上,教学内容才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如果仅仅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会导致学生获取的信息非常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应对策略: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内容为核心,注重思维的深入和挖掘。
同时,在使用技术手段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充分利用各种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敬业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放在首要位置。
语文课堂信息技术使用的误区与应对
语文课堂信息技术使用的误区与应对
误区:机械使用技术,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理念指导。
应对:教师应该理解并遵循“技术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的原则,把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
在课堂使用信息技术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应用工具,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跟风。
误区:技术应用不够精细,教学效果不明显。
应对: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不仅要了解技术的基本操作,还要深入研究技术的应用方法,尤其是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所使用的具体功能做出深入理解和精细应用。
误区:忽略了科技知识和网络素养的培养。
应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
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知识和网络素养,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和网络安全意识,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教学评价的几点误区和建议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教学评价的几点误区和建议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脑技术的日益进步,使人类昂首阔步地迈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巨大能量和用途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作为人类文明革新的前沿阵地,教育领域首当其冲接纳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恩惠。
然而,人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好处的同时,其中也不断显现出了存在的弊端。
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理性地评介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利弊两端,从而积极的总结成功经验和摈弃不良影响,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向前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教学评价总体几点误区1.课堂教学评介中过份注重课堂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大量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引入,这使得传统的语文教学相形见拙。
因为多媒体支撑下的语文课堂显得五彩缤纷、活力四射,学生端坐教室之中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享受到课件带来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声音、文字、图像、视频。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近乎身临其境地接触到课本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他们的理解能力。
因而,是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组织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尺。
在这把标尺度量之下,各个地区、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毫无保留地、尽可能多地把信息技术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雷打不动的形式。
2.教师教学评价中过份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的核心环节是教师对于这一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下构建的引人入胜的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对于教学设备的操作、课堂内容的整合、教学课件的制作是上好一节语文课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放到了语文教师必备基本功十分显著的位置上。
哪位教师能熟练地操作多媒体设备,运用网络或软件去整合或制作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他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受到良好的评价的推崇。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环节,也不例外地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误区一:信息技术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教师会过分迷信信息技术的力量,认为只要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就能够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工具的一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非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因为追求技术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应对策略:教师需要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保持理性思考,审慎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技术手段。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非简单地依赖技术手段。
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让他们明白技术只是教学工具,真正的核心在于知识的获取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误区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虽然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有些教师往往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把全部教学内容都囊括在电脑屏幕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感体验。
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的真正理解和体验。
应对策略:教师需要在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之间取得平衡,既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又要注重传统的课堂互动和文学阅读体验。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而非一刀切地依赖技术。
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阅读和讨论,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不因信息技术的便利而放弃这一重要环节。
三、误区三:忽视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价值与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相对应的是,有些教师却忽视了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价值。
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对策
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对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确实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也有不足之处。
尤其是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整合后的语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思考完善之处,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整合实践,谈谈当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一、关于师生“主导——主体”的关系误区:将学生主体性绝对化,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然而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好;对于与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
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缺失了。
这不但没有把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所获得的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对策:主体与主导并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学生在网络资源环境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把握。
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前提下,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学会对网络的丰富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
首先,基于小学生自身知识经验的影响,其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需要教师启发,当学生进入情境的时候,会对教师预设的问题产生疑惑。
基于学生的差异性,产生的疑惑内容也稍有不同。
如情态动词的讲解中,学生第一次接触还不能完全掌握与理解,所以教师要明确问题内容,如“情态动词can有关的肯定句、否定句与疑问句的结构都是什么?”学会在总结归纳的时候就会产生疑惑,提出质疑,然后教师要继续进行引导。
日常教学中的启发式提问方式有递进式、综合性、发散性与评价性提问几种。
但无论教师如何提问,都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
课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将其当作构建知识的主人。
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提出问题,此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很重要。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然后再对其留有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们安静的思考,找出问题答案。
其次,当学生进入教师创建的启发式问题情境之后,教师不急于让学生找寻答案,而是先启发其正确思考,分析问题,碰撞思想的火花,让思维达到最活跃状态。
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令其带着问题观察句型,并能总结出情态动词can+动词原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启发式教学模式被大力推广,以此引导学生探究,激活思维。
当确定探究内容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法,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解决问题方案。
并将自己的疑难点提出来,便于继续探究。
另外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探究形式也很重要,因为小学生有差异性,可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共享思维,进而学习知识。
而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探寻小组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指导,详细讲授,帮助学生纠正思维。
最后,基于解决教师启发式问题过程中学生产生的疑惑,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有效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不但转变自身角色,引导学生有效理解与分析问题,收集相关问题资料。
创新传统讲解方法,通过不同语言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其将旧知识连接新知识。
教育信息化实践上的误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一些误区也随之产生,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效果。
本文将分析教育信息化实践上的几个误区,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误区一:过度依赖技术,忽视教育本质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过分强调技术的应用,认为只要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然而,过度依赖技术,忽视教育本质,容易导致以下问题:1. 技术滥用:一些学校在应用教育技术时,不考虑实际需求,盲目跟风购买设备,导致资源浪费。
2. 教育本质被忽视:过分追求技术手段,容易忽视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等关键环节,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3. 学生过度依赖技术:长时间依赖电子设备,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误区二: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应用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些学校过于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认为只要拥有先进的教育设备,就能实现教育信息化。
然而,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应用,容易导致以下问题:1. 设备利用率低:由于缺乏相应的软件支持,一些先进的教育设备被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 教学效果不佳:没有针对硬件设备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导致教师难以发挥设备的优势,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在硬件建设上投入巨大,但软件应用却相对滞后,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三、误区三:盲目追求信息化,忽视教师培训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学校盲目追求信息化,忽视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以下问题由此产生:1. 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掌握不足,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 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导致其在应用教育技术时,难以发挥技术的优势,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 学生学习效果受影响: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可能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初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我们需要对这些误区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误区一: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很多教师可能会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将所有教学内容都依靠电子设备进行传授。
这种做法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单一化,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互动和思辨,容易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应对策略: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在写作指导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写作范例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二、误区二:忽视语文教学的基础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一些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过于关注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
这种做法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上产生短板,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应对策略: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书籍和网络阅读材料进行辅助,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写作软件进行写作训练,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写作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
三、误区三:信息技术应用的功利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主要集中在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忽视基础以及功利化的应用上。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注重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误区和问题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误区和问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了强大的优势,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因此,语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的改革才有更宽的路子。
但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应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简单相加,不是教鞭和黑板换成多媒体,不是书本教材换成音像课件,不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否则,整合教学就会走入误区,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多媒体使用的误区1.1追求时髦,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我校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女老师讲了一节公开课,在课上,她就完全抛开了课本,和学生探讨情感问题,以《非诚勿扰》为启发点,和学生探讨择偶标准,课堂上气氛相当热烈,学生对这样的话题也很感兴趣,但这貌似热闹的课堂下面与语文课的本质差以千里。
在下面的听课老师议论纷纷,这那里是语文的公开的课,只不过是一节班会主题课而已,这位老师设计的这堂课只追求时髦,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而忽视了语文课的实质,过分放大了多媒体的功效,走进了多媒体课堂的误区。
1.2强调媒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应是用信息技术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地位。
虽然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相对其他教学手段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语文教学毕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即使是学生的阅读课,离开了教师的指导,也会变得五花八门。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教师范“读”,除了声音外,体态和表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学生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让学生自己“读”,教师给以指导,对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媒体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不能忽略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3注重直观,忽略文本的解读品味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误区及应遵循的原则
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误区及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文教学也逐渐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误区和应遵循的原则两个方面探讨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相关问题。
误区
一味追求工具的使用
在进行语文信息化教学时,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过分追求各种工具的使用,而忽视了工具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师们在刚刚接触到信息化教学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在同行中更出色,
减少阅读
过分依赖
过分注重表达形式
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质量为本
精心选取教材
合理安排技术和教学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保护学生隐私
结语
如今,语文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新潮流。
不过,在信息化教学的推广传达,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探寻合适的教学途径,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生存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误区一、缺乏统筹规划;误区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误区三、技术含量过高。
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误区是缺乏统筹规划。
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缺乏全面的规划和策略。
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引入一些技术设备,或者只注重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
这样往往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脱节,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针对这个问题,应建立一个全面的整合规划,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需要明确整合的目标和意义,明确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需要考虑整合的内容和方法,尽量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内容相互补充和增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误区是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将其视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工具。
这样容易造成教学过程的僵化,学生过分依赖技术设备而忽略了其他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不要过分追求技术的创新和炫耀,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和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误区是技术含量过高。
在一些学校和课堂上,可能存在认为信息技术必须要使用最新和最高级的设备和软件的观念。
这样往往导致了技术含量的过高,给学生和教师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复杂和繁琐。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
不一定非要使用最新和最高级的设备和软件,只要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就可以。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起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们也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也需要警惕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并寻找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误区分析1. 技术工具取代教师部分教师误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教学工作将更多地由技术工具来完成,而忽视了教师的重要性。
他们依赖于技术工具,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要性,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2. 技术使用与语文学习脱节有些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只关注其新颖性和美观度,而忽略了技术使用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
他们仅追求视觉效果,而忘记了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的需求。
3. 技术使用仅限于拓展课堂时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的使用仅限于拓展课堂时间,而忽视了技术在课堂内的有机整合。
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只能在课外使用,而没有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应对策略1. 技术工具与教师相辅相成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不应当是技术工具取代教师,而应当是技术工具与教师相辅相成。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将技术工具作为辅助手段,而不是取代手段。
2. 技术使用与语文学习有机融合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注重技术使用与语文学习之间的有机融合。
他们应当把握好技术使用的节奏与比例,将技术工具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呈现语文中的古诗词、作文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
3. 技术使用贴合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来合理选择和使用技术工具。
他们应当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为导向,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使之服务于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的需求。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学习资料、课后作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前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
这四种基本能力也被称做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更是无一例外地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相应的新课程标准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是从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调整。
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课一、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语文学习中信息时代,学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
正确的数字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关注学生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查阅资料、浏览网络、收集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个别化教学,进行探索性学习等。
在语文实际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提炼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
一项“信息技术报告”中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
”该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①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目前一些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下面就这些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误区一:过分迷信多媒体教学过分迷信多媒体教学是指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替代传统课堂教学,对多媒体资源过分依赖,甚至不做教学设计,仅仅让学生通过看课件或视频来进行学习。
这种做法会产生“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教学为辅”的误区。
应对策略:1. 教师需意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中要结合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资源,注重教学设计,将多媒体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优势。
2.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多媒体资源,不能无原则地使用多媒体资源,也不能迷信资源的数量,而忽视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误区二:多媒体资源选择不当一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对多媒体资源的选择不够严谨,盲目使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而不顾资源的实际效果,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应对策略:1. 教师在选择多媒体资源时要注重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只有精心筛选的资源才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资源的选择需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保证资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能过度渲染、夸大其效果,而是注重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三、误区三:多媒体教学缺乏互动性一些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将课件或视频展示给学生,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应对策略:1.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增加互动性,可以设置问题、讨论或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习效果。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多媒体资源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多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应对策略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在整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文将针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误区一: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一些教师和学校在整合过程中可能会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偏差,而且对于信息技术设备的依赖也会增加教学成本,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应对策略:教师和学校在整合信息技术时,应该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将其作为辅助手段来使用,而不是主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多采用讨论、辩论、写作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辅之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误区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理解不到位一些教师和学校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理解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搬到了电脑或者平板上,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可能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应对策略:在整合信息技术时,教师和学校应该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结合。
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语文写作教学,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多的素材可供参考;可以使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等。
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偏差初探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偏差初探一、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偏差1.技术应用与教学脱节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科技手段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与技术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
一些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熟练,难以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仅仅简单地将传统教学资源转化为电子版供学生使用,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更深层次的运用。
2.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在信息化教学中,电子设备如电脑、平板等被广泛应用,但是一些教师却过度依赖这些设备,将语文教学完全局限于电子设备之中,导致学生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直接交流的机会。
这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可能对学生的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多媒体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但是在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关注于将各种多媒体资源引入教学,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教师将大量时间花在多媒体资源的准备和呈现上,而忽略了语文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应用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学生语文能力的下降由于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偏差,学生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和多媒体资源,学生可能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了解不够深入,无法进行全面的语文学习和掌握。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脱节也将使学生缺乏对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2.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信息化教学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但是由于存在的偏差,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下降。
一味地将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电子资源,学生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可能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不愿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由于语文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学生可能对于学习语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解决之道1.加强教师技术培训为了使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孔聪山东省垦利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57500随着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进程,广大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
中的辅助作用,而信息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等作用。
但在实际运用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并不十分完美,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如“一味注重课件,忽视语文教学规律”、“注重了视听,而疏远了思考”等问题。
因此,如何将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优化语文课堂, 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是目前摆在每一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如下:
一、注重了课件,忽视了规律
课件制作过程中,我们应当力求精美,这样确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同学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推动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为了课件而“课件”,过多地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那么势必会背离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初衷,使语言变得过于“直白”,失去了含蓄的韵味,让想象变得没有空间,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懒惰”。
此外,很多老师都力求课件“新颖”点、“好玩”点、“花哨”点。
表面看,这样的课件似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则严重违背了心理学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将鼠标的形状变成圣诞老人的鞋子,或是晃动的小蜜蜂等。
二、愉悦了视听,疏远了思考
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语文教学课件,在很大
程度上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d兴趣。
不过,这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压缩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降低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减少了语文课堂的语言性和想象性。
0前,很多课件扮演的角色无非以下几种:化抽象为具体,将本需要教师细致讲解和学生深入思考才能理解的事物和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移黑板于屏幕,将很多需要板书的内容移植到屏幕上,省去了备课和书写的麻烦。
三、增加了容量,降低了效率
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应该是在最短的吋间内讲授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吸收。
这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增加语文课堂的容量,将原来无法板书或教师口头表述冇难度的内容在很短的吋间内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但也正是信息化教学的这一优势,使得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毫无节制” 地扩充课堂,将许多原本无关紧要的内容“生拉硬扯”地添加到课件中来,以求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到“全知全解”。
这一做法确实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却也让上课变成了一次走马观花式的“知识旅游”。
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能随着老师的步调边走边看、浮光掠影,一节课下来,“观景”颇多,收获甚少。
例如,在《荷塘月色》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为了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将朱自清一生的经历、写作此文吋的详细背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翔实材料、各位专家对于朱自清心境的分析等无一遗漏地搬到课堂上来。
试问,将这些材料全部展示完成需要多久?学生对其有最基本的了解需要多久?学生还有多少吋间去领略荷塘美景呢?学生又冇多少吋间对朱自清当吋的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探讨呢?
四、注重了“拿来”,忽视了实用
当前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吋代,只要点击键盘、晃动鼠标,各种信息应
有尽有,而其中自然也不乏各类语文教学课件。
于是,很多老师充分发扬了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精神,但凡需要课件,首要工作就是从网上搜索、下载,然后拼凑,
最后“化为”自己上课用的课件。
这一做法自然有其好处一一既可以节约课件制作吋间,又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砥碾提高。
但是教学活动综合了多种因素,包括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学情做到了如指掌。
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个课件都应该具有针对性,具有不可完全复制的特点。
但大部分老师在选择课件吋,只要看到形式花哨、内容丰富的,便认为是好的、适合自己的,并未顾及自己学生的特点。
随便“拿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过程不流畅,教学效果不佳;长此以往,还会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那么语文信息化教学应遵循什么原则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吋刻牢记,语文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艺术,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学科。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能让学生说的,绝不用多媒体展示;能让学生“思其意”的,绝不用多媒体“绘其形”。
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适量、实用、精益求精”的原则。
只有在考虑学生确实无法理解的情况下,才可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以达到让学生豁然开朗的效果,为语文教学画龙点暗。
随着吋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潮流己不可阻挡,只要做到会用、善用信息技术,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因此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