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血管外渗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癌药物血管外渗漏:

许多抗癌药物在静脉注射时,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注射部位周围的皮下组织,会引起严重的局部毒性反应。

药物渗漏后通常表现为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有时可为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

1.1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药物因素

根据抗癌药物渗漏后对局部组织的作用结果可将抗癌药物分为三种

①非毒性剂:指不易引起局部组织炎症或坏死的药物,有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替加氟、干扰素、甲氨喋呤等

②刺激剂:仅引起渗漏部位发生炎症或疼痛,而不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常见有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博莱霉素、卡铂、顺铂、环磷酰胺、泰素帝、羟基喜树碱、异环磷酰碱、氟尿嘧啶、紫杉醇等

③发泡剂:指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常见有氮芥、更生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花碱、诺维本等

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

①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代表药物是阿霉素,能够迅速引起组织损伤,并在所浸润组织中长期滞留,有时达5个月之久,产生持续性损害

②不与DNA结合:如长春碱类,并不与DNA结合,也可迅速损害正常组织

血管因素

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

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

针头固定不牢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

其它因素

淋巴水肿

输液量大

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

病人血小板数量少

静脉注射部位弯曲

1.2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基本处理原则:如果药物漏出血管外,或病人出现局部疼痛或烧灼感等可疑渗漏症状时,应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

(1)立即停止药物注射,保留注射针头

(2)回抽残留的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以3~5ml为宜

(3)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相应的解毒剂或生理盐水2ml,普鲁卡因2ml(利多卡因2ml)、氟美松5mg溶液局部封闭。

(4)抬高患肢

(5)根据所用的抗癌药物,进行热敷或冷敷,疼痛剧烈者可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6)密切观察及随访

(7)出现组织破坏或溃疡时,应考虑手术切除

1.3常用药物渗漏后的处理

(1)蒽环类抗生素:最佳方法是冰敷或冷敷。其机制为:○1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皮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2减弱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的破坏能力,限制损伤范围;○3减弱在炎症反应时释放的白细胞的破坏力和酶反应性。冰敷时间通常在最初72小时之内,每天冰敷4次,每次30分钟

(2)丝裂霉素:无论冷敷还是热敷,效果均不好。可在局部皮下注射维生素B6,与MMC 形成复合物,减少对皮肤的损害

(3)诺维本:

(4)顺铂: 10%的硫化硫酸钠5~10ml局部皮下注射

(5)氮芥:可用10%的硫化硫酸钠4ml与6ml的蒸镏水混合,局部注射及静脉滴注,同时局部冰敷6~12小时

(6)植物碱类:处理原则为稀释药物浓度,促进组织吸收,可用透明质酸酶或生理盐水1ml,局部皮下注射,同时,局部热敷促使血管扩张,加速抗癌药物的吸收

(7)vp_16: 透明质酸酶1~2ml局部皮下注射,稀释药物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