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的东西方(16——18世纪)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4、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革命派则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 成果被袁世凯夺取,革命以妥协方式结束。
(三)1912——1919
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 果也进行了不懈斗争,掀起二次革命、倡导护 国运动等.
社会性质:从大一统帝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
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中 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
文化特征:从传统的儒家文化向现代资产阶级文 化过渡(新文学、新史学、新风俗、新习惯)。
提出: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杂志第二卷更 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陈独秀任北大文科 学长,杂志从上海迁至北京。李胡钱加入编辑部 并撰稿,形成了新文化阵营。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内容(核心):所谓民主,就是要宣传民主思想, 建立民主政治,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 独裁;所谓科学,不仅仅是指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在看待客观事物时要运用科学观点、 科学方法,提倡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法则,反对迷 信、盲从和武断。
评价: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 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 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 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 基础。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 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 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 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 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 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 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
盘点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转型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断,是人类文明连延的新起点。
这种转型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式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节点。
剧烈的社会变革,丰富的历史内容,很容易引起历史命题者的关注,成为近年高考新的命题点。
也正因为如此,在东西方文明发展演进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转型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一、中国历史的重要社会转型1.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瓦解,郡县制逐步确立,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产生。
(3)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奠基。
2.明清时期(1)政治上,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表明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2)经济上,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对外关系上,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由开放走向封闭。
(4)思想上,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但理学仍然占统治地位。
3.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中国(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
COOCO.因你而专业.可圈可点web试卷生成系统谢谢使用一、选择题(每空?分,共?分)1、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A.三权内容不同 B.本质目的不同 C.制约方式不同 D.对社会影响不同2、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在此强调了A.人文精神 B.理性主义 C.言论自由 D.民主法治3、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经典著作中这样指出:在整个漫长的十八世纪,对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而言,“没有一个人在他们著作的某一部分中,不对中国倍加赞扬。
只要读他们的书,就一定会看到对中国的赞美——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政府好比是后来全体法国人心目中的英国和美国。
”这体现了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之一是实行( )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德治国 C.君主专制 D.开明君主制4、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充满思考与批判”的社会群体。
他们极力展望“新世界的政治蓝图”。
认为天主教会“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这个社会群体应是( )A.16世纪的德国新教徒 B.15世纪的西班牙航海家C.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D.14世纪的文艺复兴学者5、“自达尔文、黑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无能逃出其公例之外者。
”下列各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是()A.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B.为启蒙思想的发展提供依据C.为中国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D.工业革命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勃兴6、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自由不等于放任。
放任就会使一部分人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自由的真正含义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而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制。
这表明洛克的观点是()A.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B.只有分权才能防止专制,保障自由C.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充分享有自由D.只有通过新的社会契约,才能实现平等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
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前5~前3世纪) 明末清初(16~18世纪) 甲午战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1956年)
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
一、春秋战国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5~前3世纪)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1、具体表现: ①政治: 旧: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宗法分封制瓦解,礼乐制崩溃; 新: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②经济: 旧:井田制瓦解; 新: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
二是中国转型的关键在于冲破种种束缚,完成中国社会和人的 解放,即观念的解放;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解放;政治的解 放;民族的解放。
三是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必须解决两个认识,即如何认识世界,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自己。
2、转型原因: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同时代的世界: 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 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4、相关主题 制度变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经济转型: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体制的演变 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从管理方式看,由直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 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 外交政策转变:不结盟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明末清初(16~18世纪)
总体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期;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1、具体表现: ①政治: 旧: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新:市民工商阶层兴起,但没有出现资产阶级 ②经济: 旧: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 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③思想: 旧: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文字狱)、理学统治禁锢思想; 新: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进步思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模块3 话题2 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
【话题2 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之小船创作17—18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政治领域,形成了民主化趋势;思想领域,启蒙运动兴起;科技领域,经典力学诞生。
这些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17—18世纪欧洲已经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转型的背景——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14—16世纪)从一体化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市场的拓展(17—18世纪)政治领域英、美、法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思想领域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科技方面科技取得巨大进步,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三、转型的回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四、转型的深远影响1.欧美17—18世纪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要求,其矛头直指封建势力,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是17—18世纪社会转型的本质内涵。
2.欧美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与进一步发展,而且依据国情的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规划了框架,影响了今后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1.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八个具有转型意义时期的阶段特征复习要点(新)
八个具有转型意义时期的阶段特征及重大史实一、公元前3世纪前的东西方世界东方——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政治:宗法制、分封制走向瓦解,社会动荡,诸侯混战;商鞅变法;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铁农具广泛应用,生产力发展。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古代第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
(重点在儒家、法家思想)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政治:古希腊——奴隶制民主高度发展(伯利克里时代)古罗马——罗马法发展完善。
查士丁尼法典。
经济: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
文化:人文精神起源。
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二、14、16世纪的东西方世界东方:中国的明朝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明太祖撤中书省,废丞相。
明成祖设内阁。
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外来高产作物被引进;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海禁政策。
思想文化: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文学艺术平民化。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思想解放运动兴起。
政治:封建王权加强,教权衰落,资产阶级产生与发展。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新航路开辟(背景、条件、代表人物、经过、评价);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人文主义发展;自然科学产生。
三、17、18世纪的东西方世界东方:(中国的明清时期)总体来说,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政治:设军机处,标志专制皇权高度发展(达到顶峰)。
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商帮出现;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出现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文化专制,文字狱;小说繁荣。
科学技术:处于停滞、总结阶段,开始落后于西方。
西方: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建立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度;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启蒙思想传播。
二轮复习社会转型:专题8 17~18世纪(作业)
17~18世纪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二、具体表现:①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代议制)。
②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宗教改革后,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重创神学和专制思想体系。
④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荷兰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英国最终(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⑤科学方面迅速发展: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并且推动工业革命的兴起。
三、转型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高考真题1.(2019·江苏高考·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答案】A【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
2.(2019.4·浙江高考·19)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
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君主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结合所学,打破等级森严的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统治,故选C 项;三权分立仅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方式、手段,排除A项;君主立宪是实现近代民主的一种政体形式,排除B项;君主制是法国传统等级制度体现,排除D项。
公元14世纪—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
复习思路 眼中有世界 心中有全局
辽阔视野下的中国和西方之二
公元14世纪—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
公元14世纪—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
明朝 1368年 1644年
清朝 1912年2.12清帝退位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4月25 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 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 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 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代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2、如何理解西方近代化是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呈现出“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特点的原因
• 材料二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 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 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 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 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 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 上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周年反思》 • (1)材料二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 解?
(4)综上所述,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答案 (1)“相似”: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差异”: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统 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奠定了基础。
(2)中国政治“专制化”加强:清朝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得到强化;英国政治 “民主化”: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确立 了君主立宪制。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作者:刘凯华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4年第11期分析历史,比照现实是历史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命制情况,社会转型成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重点内容。
命题者之所以青睐社会转型,其原因在于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片段,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或革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处于社会转型的各个历史时期,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阶段特征,以社会转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基本史实的识记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弥补各个模块之间的裂痕,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多元的思维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上述考量,笔者试图对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做一简要勾勒。
【考点链接】社会转型期的含义:1. 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
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指人类由采集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一)殖民扩张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4-18世纪)。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具体表现:①政治: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经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③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把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传播资产阶级文化(人文主义、理性),极大解放了人们思想;牛顿提出三大运动定律,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并得以发展。
④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先后走上殖民扩张道路;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
(1)方式:三大改造、制定宪法和政治建设。
(2)结果:1956年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表现:①1940年《新主义论》。②1949年新政协会议、《共同纲领》、成立中华人民国。③确立三大政治制度。④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⑤实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⑥1954年颁布宪法。
——《中国社会转型期研究》
★【知识对接】
所谓“社会转型”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比如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具体而言,关注具有转型意义的历史事件,把握社会转型时期的总体特征,深入分析社会转型的前因后果。
官员
世袭制贵族
任期制官僚
思想
法家思想:厚今、变革、集权、法治
董改造儒家: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2.明清、民国时期——向资本主义过渡。
(1)方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被动转型、向西方学习、救亡爱国。
(2)结果:没有完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
①明清经济高度发展:农业(技术、作物、耕地)的发展;手工业(私营、产值)发展;商业(、市镇、市场等)繁荣。
★【点击考纲】
1、(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以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阶段特趋衰落。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以中国明清史为例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前期公开课1840——1894
1840—1895年的近代中国 概述阶段特征: 一、主干知识梳理(史实)
1、政治: (1)列强侵华: (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2、经济: (1) (2) (3) (4) 3、思想文化: (1)地主阶级抵抗派 (2)地主阶级洋务派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4、社会生活和习俗:
①政治:列强侵略,商品输出,中国主权逐步丧失,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断加深;中国人 民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揭开了……序幕 ②经济:列强商品输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结构变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机器 工业)近代企业产生;中国开始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并艰难发展 ③思想文化: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谋取民族独立成 为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经历了从地主阶级学器物到早 期资产阶级学制度的发展
四、现代化史观解读洋务运动
(1)思想上:
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①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矿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 大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3)外交上: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开启了近代化的 中国外交。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 ◆ 现代化含义:从1500年开始,人类由传统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开始了现代化进 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经济、政治、文 化、科教、生态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 •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 社会生活——城市化、衣食住行、社会习俗 文明开化。
二、思维拓展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 之路。结合16—19世纪的东西方史实,填充下表; 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中国与西方经济近代化起步的比较
专题一 中外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时期(二)
中外联系: 这一时期,中国处在 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下,日益腐朽的 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的进步, 中西方的差距由此开始显现。
17~18世纪 【阶段特征】 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 (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 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3.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由于欧美国家的对外 扩张,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面看,运动中心由英 国转移到法国。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第一国际 是社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中外联系:此时,中国近代化刚刚起步,与西 方工业化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不仅步履艰难, 而且领导权始终未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5AAADC
6-10ABCAC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 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 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 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 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 作用时期。 (1)概括指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 史事件。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人类文明的交流 有何重要影响?(9分) (2)“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 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并产生深远影响,试从经济、政治 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表现。(9分)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 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 互作用”的?从中你有何启示?(10分)
(3)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 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贷 币关系扩大生产。(2分)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社会转型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
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
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新中国成立后 (1949)
三大政治 制度、
一五计划、
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后
民主法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1978)
完善、
体制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社会转型
一、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
1、方式——战国百年变法运动,典型是秦国商鞅变法;
2、结果——战国后期和秦汉初期中国基本确立起封建社会的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
比较
政治
经济
春秋战国
分封制 瓦解、
封建私有制形成、
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 百家争鸣
明清时期
强化、
近代中国
封建传统中国 开放的西方对
——
早期民主 启蒙思想
闭关的中国
——
鸦片战争后 (1840)
进入“两 半”,
自然经济解体、
新思想萌发
辛亥革命前后 (1912) 确立、
民主政体 资本主义发展、 民主科学
3、过渡表现
夏商周时期
战国秦汉时期
经济 井田制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
政治
分封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Βιβλιοθήκη 封国制郡县制官员
世袭制贵族
任期制官僚
思想
法家思想:厚今、变革、集权、法治; 董改造儒家: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评价提升】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
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
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
明末清初
17~18世纪
甲午战争后 至五四运动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向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社会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归纳 】
导致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
经济: 新兴经济成分的产生及发展——经济基础
新兴阶级力量的形成;
政治:
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
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
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 产生的影响。
【评价提升】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 ● 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阶级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 ● 政治因素: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的加深。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 ● 思想因素: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 不同: 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 采用三权分立。 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2、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 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总结新人教版
解析:根据材料“物价上升了约四倍”“获利最大的……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 农场主……新贵族……佃农”可知,该运动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从事商 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获利,使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衰落,从 而促进阶级关系的变动,C项正确。 答案:C
视角2 历史思维·审视现实问题 据统计,在非洲国家的边界中,仅有26%是由河流、湖泊和山脉构成的自然边 界,其余都是人为划定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非洲国家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B.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所造成 C.非洲各民族是一种杂居的方式 D.非洲大陆的经济具有分散性
解析: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 城市化进程、苏联城市化进程。综合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东西方城市化 进程的对比分析,B项正确。 答案:B
视角6 史学热点·社会转型中的东西方世界
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
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
推广,使资本主义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
界体系初步形成
成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视角1 对重大历史现象的客观认知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 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 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 A.引发了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 C.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动 D.加剧了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
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④、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⑤、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
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具体而言:①.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②.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③.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④.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⑤.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
“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转型期标志着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变革等方面的重大改变,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近东的社会转型期古代近东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之一。
公元前3千纪末至公元前2千纪初,古代近东地区出现了以苏美尔为中心的早期城市文明。
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期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渐向城市文明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
苏美尔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建设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创立了早期的国家形式,建立了规范的法律制度和神权政治体系。
这些创新对后来的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二、希腊古典时期的社会转型期希腊古典时期是世界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制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近似民主的政治制度。
希腊古典时期的社会转型期标志着人类从专制政权向民主政治过渡的重要阶段。
雅典人民通过选举和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实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希腊古典时期也是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取得较大成就的时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罗马帝国的社会转型期古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也经历了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经历了从共和制向帝制过渡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标志着罗马帝国从一个城邦共和国逐渐向一个庞大的帝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和改革。
帝国的行政机构更加集中化,法律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罗马帝国的社会转型期在增强了帝国的统一和稳定的同时,也为后来的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工业革命的社会转型期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转型之一,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2016-5-6社会转型期的含义:1、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
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指人类由采集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
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④、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⑤、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
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具体而言:①.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②.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转型时期的东西方(16——18世纪)
一、政治
l、特征异同点:A同:中央集权高度发展
B异:中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西方从中央集权国家发展到代
议制国家
2、原因:A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西方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
B上层建筑:①中国由废除丞相到设军机处
②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法律性文件保障
C思想上:①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钳制,文字狱八股取士,维护专制
②西方的启蒙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为民主政治提出设想
二、经济
1、特征异同点:A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B异: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瓦解,工业革命;中国资本主
义经济受阻,自然经济继续顽固处统治地位。
2、原因:A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闭性.贫困,市场狭小
西方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关系相对松散,有利于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B上层建筑:中国实行重农抑商的限制
西方实行重商主义,鼓励航海
C对外关系:明清的“海禁”“闭关锁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西方对外扩张,有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影响: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思想文化
明清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无法瓦解传统的农耕经济,无法产生资产
阶级,延缓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自行的社会转型,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
展使专制统治稳固
B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及其联盟的产生,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三、文化
l、特征异同点(1)思想:A同:反封建专制
B异: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只是批判封建制度,西方启蒙
运动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设想;明清只是三大思想家,
而西方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2)科技:异:明清是传统科技,极少创新;西方是近代科技
同:创新
2、原因:(1)思想上:同的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异的原因: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以此基础反封程度
不同
B政治现状不同,中国政治上专制统治长期稳固存在,
西方是教权高于王权
(2)科技上:同的原因:经济出现新因素
异的原因:A经济根源不同,中国传统科技服务于农耕经济。
西方近代科技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内核
B中国的重道轻器,专制统治,长久的八股取士等,西方的
文艺复兴的促进,专利法鼓励
3、影响:(1)由于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性质上仍是封建思想范畴,故推动社会变革极为
有限;欧洲启蒙思想浪潮
(2)科技:中国明清传统科技继续占主导不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
近代科技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工业化
由此可见,16——18世纪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潮流下中国必然衰落,此时的西方实现了近代化即——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这必然引起了中西的位置逆转,在工业文明的扩展下,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四、对新的社会转型的启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转型下,我们有哪些可从中借鉴的呢?
抓住机遇,顺应潮流,改革开放,自主创新
社会转型,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乃至20世纪90年代的中外转型无不与以上的启示有关。